CN110605309A -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5309A
CN110605309A CN201911054301.1A CN201911054301A CN110605309A CN 110605309 A CN110605309 A CN 110605309A CN 201911054301 A CN201911054301 A CN 201911054301A CN 110605309 A CN110605309 A CN 110605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ire
base
inner ring
take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4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5309B (zh
Inventor
张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ANGLUE FINE CONTROL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ANGLUE FINE CONTROL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ANGLUE FINE CONTROL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ANGLUE FINE CONTROL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4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5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5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5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1/00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metal wire, metal rods, metal tubes by drawing
    • B21C1/02Drawing metal wire or like flexible metallic material by draw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in which the drawing action is effected by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02Winding-up or coiling
    • B21C47/04Winding-up or coiling on or in reels or drums, without using a moving gu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属于钢丝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收线装置包括底座和收线架,(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以10‑20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和外圈支杆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的转速至22‑40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本发明能够减少钢丝出现交错和散塌的现象,提高退火炉装载量。

Description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属于钢丝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背景技术
钢丝通常是由拉丝机将较粗的线材或棒料经过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校直度都达到要求。拉丝机通常包括放线设备、模盒和收线装置,其中收线装置主要是将拉拔后的钢丝缠绕成卷、以便收纳和运输。现有的收线装置通常包括底座和卷筒,底座下端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底座旋转,底座旋转的同时带动卷筒转动,从而钢丝随着卷筒的旋转便缠绕在卷筒外壁上。现有的收线装置在对拉拔后的钢丝进行缠绕的过程中,有以下问题:
第一,由于卷筒在电机的作用下只能做旋转运动而不能做竖向的往复运动,因此钢丝在缠绕的过程中容易分布不均匀,导致卷筒上钢丝的缠绕直径大小不一,从而造成钢丝之间产生交错,缠绕后的钢丝整体不规整,甚至错乱。当将缠绕好的钢丝放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后,其温度在700℃左右,在高温作用下,钢丝会出现散塌而趴下的现象而出现变形,从而导致钢丝尺寸不一,通常拉拔后的钢丝直径误差为0.02mm,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钢丝的质量,在退火后的钢丝还需要进行拉揉,然而在拉揉钢丝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钢丝易被拉断的情况,给工厂带来损失和不便;
第二,由于现有的收线装置在对钢丝进行收线的过程中,钢丝容易出现散塌的情况,导致钢丝缠绕的线圈直径大、高度低,这样无疑增加了钢丝在横向上的体积,当将缠绕后的钢丝放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工艺的时候,将大大减小了退火炉装载钢丝的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收线工艺,旨在能够减少钢丝出现交错和散塌的现象,提高退火炉装载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底座和收线架,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所述收线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内圈支杆,多根所述的内圈支杆均匀分布在安装架的四周,所述底座上端还设有多根外圈支杆,多根所述的外圈支杆围绕在多根所述的内圈支杆外,且多根所述的外圈支杆均匀分布在安装架四周;
(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以10-20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和外圈支杆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
(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的转速至22-40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
(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内圈和外圈的收线方式,使钢丝先进行外圈缠绕,使钢丝缠绕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调高底座的转速,使钢丝缠绕的周期变短,钢丝缠绕的半径减小,从而使钢丝脱离外圈直径,而从外圈内部往下落,从而进行内圈缠绕,这样,本技术方案中的钢丝收线工艺中,形成了内圈收线和外圈收线两个步骤,实现了双层收线的效果,大大增加了收线架上缠绕的钢丝量,在同样大小的退火炉中,采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钢丝收线工艺进行收线,能够装载更多的钢丝,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退火炉的能源消耗,有效的节省生产加工成本。
2.由于本技术方案的收线工艺中内圈收线和外圈收线的过程中,形成外圈的钢丝在缠绕的过程中,外圈支杆和内圈支杆能够对钢丝起到限位的作用,使钢丝在缠绕的过程中更加的规范和标准,使收线后的钢丝围绕的线圈直径小且均匀,从而使收线架上缠绕的钢丝整体规整,收线后的钢丝基本上均是呈圆柱形的分布的,其圆柱度误差较小,从而使得钢丝之间的交错大大减少,这样将收线架上的钢丝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工艺时,由于钢丝在收线的过程中产生的交错少,收线架上的钢丝基本上在同一个直径上,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整个收线架上钢丝的支撑力,能够防止钢丝在高温作用下出现散塌而趴下的情况,有效的避免钢丝产生变形,这样从退火炉进行加工后的钢丝质量好,钢丝的尺寸误差小。
进一步,步骤(1)中的底座转速为15m/min,步骤(2)中的底座转速为30m/min。
本技术方案中底座的转速能够使钢丝缠绕后的尺寸更加标准,圆柱度误差小,使得收线架上的钢丝缠绕得更圆,更加不易产生交错。
进一步,所述底座呈圆柱状。
如此设置便于安装底座,且底座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平稳,使钢丝在收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收线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中央设有与其垂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于底座,且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底座上端,且挡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挡板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挡板位于底座的上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当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底座转动,挡板的设置使得转轴与底座能够实现同步转动。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的支架包括两根直杆,两根直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弯杆,所述弯杆均呈拱形,多个所述的支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内圈支杆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架的连接处,所述外圈支杆分别位于每一个支架的直杆外侧。
如此设置,实现了外圈支杆围绕在内圈支杆的外侧的作用,同时由于安装架的独特设置,使得每一个支架上的两根直杆与弯杆能够抵在外圈支杆上,外圈支杆对整个安装架起到限位的作用,既能够使整个安装架放置在底座上表面后能够随同底座共同旋转,又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安装架,这样对钢丝完成收线后,通过工厂内的吊装装置,将安装架上的钢丝从底座上吊到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工艺加工。
进一步,每一个支架的两个直杆之间相互倾斜设置,且两个直杆之间的夹角为15-30°。
如此设置使得整个安装架更加容易放置在底座上,且外圈支杆对安装架的限位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支架、内圈支杆和外圈支杆均设有四个。
如此设置,外圈支杆能够对整个安装架进行限位,有效的防止安装架在底座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移位。
进一步,相邻两个内圈支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内圈支杆的顶端。
在对钢丝收线结束后,便于通过连接杆将整个收线架上的钢丝吊出底座,进行其他加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均呈拱形。
如此设置,能够在吊取整个安装架的过程中,吊装装置能够与连接杆之间形成更加稳固的抓取力,避免打滑。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连接筒,所述外圈支杆分别插入连接筒内。
如此设置,在吊取安装架以及安装架上钢丝时,可以将外圈支杆从连接筒取出,减小外圈支杆在吊取钢丝时产生的阻碍,从而使得吊取钢丝时更加流畅,且连接筒的设置也更加方便维修或更换外圈支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支架2、直杆201、弯杆202、内圈支杆3、外圈支杆4、连接筒5、转轴6、挡板7、连接杆8。
实施例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本实施例中的收线装置包括底座1和收线架,底座1呈圆柱状,且底座1的厚度为5cm。
底座1下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底座1的中央设有转轴6,转轴6贯穿于底座1,转轴6与底座1垂直设置,转轴6由电机驱动其转动,从而使底座1同步进行转动。
转轴6上同轴焊接固定有挡板7,挡板7呈圆柱状的板状结构,且厚度为1cm,挡板7位于底座1的上端,挡板7与底座1焊接固定,挡板7的设置更加方便将转轴6固定在底座1上,且使转轴6能够更加平稳的带动底座1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收线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内圈支杆3,多根内圈支杆3均匀分布在安装架的四周,底座1上端还设有多根外圈支杆4,多根外圈支杆4围绕在多根所述的内圈支杆3外,且多根所述的外圈支杆4均匀分布在安装架四周,具体的:安装架包括四个支架2,每一个支架2均包括两根直杆201,两根直杆2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弯杆202,弯杆202与两根直杆201的一端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与两根直杆20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弯杆202均呈拱状,每一个支架2的两根直杆201之间相互倾斜设置,即每一个支架2的两根直杆201均呈八字形分布而且具有夹角,且两根直杆201之间的夹角为15-30°。
相邻两个支架2之间相互焊接固定,相邻两个支架2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为了使整个安装架更加美观且能够方便相邻两个支架2之间进行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架2的直杆201之间应当采用圆弧平滑过渡连接。
内圈支杆3设有四个,四个内圈支杆3均与底座1垂直,且四个内圈支杆3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架2的连接处。底座1上焊接固定有四个连接筒5,四个连接筒5分别位于每一个支架2的直杆201外侧,且能够与每一个支架2上的直杆201相接触。四个连接筒5均靠近弯杆,连接筒5呈圆柱状,且连接筒5的内部中空,其上端敞口,本实施例中外圈支杆4也设有四个,四个外圈支杆4分别插入连接筒5内,且外圈支杆4与连接筒5过盈连接。
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外圈支杆4与内圈支杆3之间的距离长短可以根据每一个支架2的直杆201的长度进行改变。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内圈支杆3顶端之间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中部均向底座1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曲而呈拱形,相邻两个连接杆8之间相互焊接固定。
使用时,将整个收线架以垂直于底座1的方向将其放置在底座1上,放置的过程中应当将每一个支架2的其中一根直杆201与连接筒5接触,从而完成收线架的安装,四个连接筒5将对安装架形成限位作用,防止安装架产生移位的情况。
(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1以10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3和外圈支杆4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
(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1的转速至22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
(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此时可以采用工厂内的吊装装置,如行车和电动葫芦,吊取连接杆8,从而将收线架以及收线架上的钢丝移动到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在吊取收线架和钢丝时,可以将外圈支杆4从连接筒5中取出,从而使得吊取钢丝时更加流畅。
实施例2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1以15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3和外圈支杆4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
(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1的转速至30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
(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
实施例3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1以20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3和外圈支杆4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
(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1的转速至40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
(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3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
下面根据实施例1-3中外圈收线和内圈收线时底盘转速的不同,进行测评,测评项目主要针对钢丝缠绕后所具有的圆柱度误差以及缠绕后的钢丝之间的交错情况进行测评。
表1
从表1的测评结果可以发现,采用实施例1-3中的收线工艺,能够使钢丝缠绕后的圆柱度误差小,收线架上的钢丝缠绕得更圆,钢丝被缠绕后不易出现交错的情况,并且采用实施例2中的收线工艺的收线效果更佳,不会出现钢丝交错的情况,可见采用实施例1-3中的收线工艺对钢丝进行收线均能够节省空间,在同样尺寸大小的收线架上能够容纳更多的钢丝,且使钢丝缠绕的形状规则,大大减少钢丝出现交错的情况,从而避免钢丝在移动到退火炉的过程中以及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工艺时出现散塌的情况,进而保障了钢丝的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钢丝收线工艺,使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底座和收线架,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所述收线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内圈支杆,多根所述的内圈支杆均匀分布在安装架的四周,所述底座上端还设有多根外圈支杆,多根所述的外圈支杆围绕在多根所述的内圈支杆外,且多根所述的外圈支杆均匀分布在安装架四周;
(1)外圈收线:启动电机,底座以10-20m/min的转速开始转动,经过拉丝机拉拔的钢丝在内圈支杆和外圈支杆之间进行缠绕形成外圈;
(2)内圈收线:当钢丝的缠绕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3/4时,调整底座的转速至22-40m/min,此时钢丝向下落,并在外圈内继续进行缠绕形成内圈;
(3)结束收线:当钢丝缠绕的内圈高度为内圈支杆高度的2/3-3/4时,停止电机,收线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底座转速为15m/min,步骤(2)中的底座转速为30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中央设有与其垂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于底座,且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底座上端,且挡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的支架包括两根直杆,两根直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弯杆,所述弯杆均呈拱形,多个所述的支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内圈支杆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架的连接处,所述外圈支杆分别位于每一个支架的直杆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架的两个直杆之间相互倾斜设置,且两个直杆之间的夹角为15-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圈支杆和外圈支杆均设有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内圈支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内圈支杆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均呈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丝收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连接筒,所述外圈支杆分别插入连接筒内。
CN201911054301.1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Active CN110605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301.1A CN11060530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301.1A CN11060530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5309A true CN110605309A (zh) 2019-12-24
CN110605309B CN110605309B (zh) 2021-02-02

Family

ID=6889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4301.1A Active CN110605309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530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7452A (en) * 1982-09-22 1985-02-05 Tadeusz Sendzimir Twin coil strip accumulator
CN205204528U (zh) * 2015-10-31 2016-05-04 重庆方略精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收线机的地轨式转运装置
CN105775899A (zh) * 2016-03-28 2016-07-20 南通汇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倒立式收线装置与方法
CN206244178U (zh) * 2016-10-10 2017-06-13 中山明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绕线转动盘
CN106955906A (zh) * 2017-05-02 2017-07-18 泰州市万鑫钨钼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钼杆缠绕器
CN109607309A (zh) * 2018-12-17 2019-04-12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钢丝大盘重作业的收线方法及收线装置
CN208776076U (zh) * 2018-08-20 2019-04-23 铜陵坚益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铝杆收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7452A (en) * 1982-09-22 1985-02-05 Tadeusz Sendzimir Twin coil strip accumulator
CN205204528U (zh) * 2015-10-31 2016-05-04 重庆方略精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收线机的地轨式转运装置
CN105775899A (zh) * 2016-03-28 2016-07-20 南通汇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倒立式收线装置与方法
CN206244178U (zh) * 2016-10-10 2017-06-13 中山明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绕线转动盘
CN106955906A (zh) * 2017-05-02 2017-07-18 泰州市万鑫钨钼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钼杆缠绕器
CN208776076U (zh) * 2018-08-20 2019-04-23 铜陵坚益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铝杆收卷系统
CN109607309A (zh) * 2018-12-17 2019-04-12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钢丝大盘重作业的收线方法及收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5309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4005U (zh) 双层包缠绕机
CN105775899B (zh) 一种倒立式收线装置与方法
CN110605309B (zh) 一种钢丝收线工艺
CN209736360U (zh) 一种实现钢丝大盘重作业的收线装置
CN104775208B (zh) 一种花式纱装置
CN209412591U (zh) 一种无纺布立式切割装置
CN202999239U (zh) 粉条缠绕器
CN207792206U (zh) 一种纺织生产用布匹卷收装置
CN202524255U (zh) 绕线装置
CN206705377U (zh) 一种络筒机退绕结构
CN108726280A (zh) 一种移动式汽车线束卷线装置
CN207390676U (zh) 一种纤维缠绕机
CN110902473B (zh) 一种布料纺织线全自动绕线装置
CN107717263A (zh) 一种焊丝绞合机的绞丝装置及焊丝绞合机
CN207903670U (zh) 一种不锈钢丝收卷导向器
CN203960520U (zh)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
CN207529723U (zh) 多组合线芯电缆绕线机
CN207255119U (zh) 一种plc控制的金属丝加工辅助装置
CN207209577U (zh) 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收线架
CN105480782B (zh) 一种新型线缆牵引架
CN104670990A (zh) 一种盘条钢丝缠绕装置
CN113369045B (zh) 一种装饰板挂具
CN204251066U (zh) 一种双层极细缠绕机
CN202988400U (zh) 一种梅花收线机的梅花成型机构
CN218231314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线圈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