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716B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3716B CN110603716B CN201780089672.6A CN201780089672A CN110603716B CN 110603716 B CN110603716 B CN 110603716B CN 201780089672 A CN201780089672 A CN 201780089672A CN 110603716 B CN110603716 B CN 1106037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steel
- rotor core
- region
- rotor
- steel she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F25B31/026—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转子具备: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由在轴线的方向上层叠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二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并具有在轴线的方向上贯通层叠体的磁铁插入孔;以及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配置在磁铁插入孔中。磁铁插入孔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配置第一永久磁铁的第一区域和供第二永久磁铁插入的第二区域。该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位于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该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均具有将磁铁插入孔分割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桥部。第二电磁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续地形成的磁铁插入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久磁铁埋入型的转子、具有转子的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永久磁铁埋入型的转子中,在形成于转子铁芯的磁铁插入孔的内部配置有永久磁铁。另外,为了提高铁芯的强度,也有在周向上利用桥部将磁铁插入孔分割为两个以上的转子铁芯。
另一方面,当在磁铁插入孔中设置有桥部的情况下,来自定子的磁场(退磁磁场)的磁通在桥部中流动,面向桥部的永久磁铁的端部容易退磁。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转子,所述转子是一边使具有设置有桥部的磁铁插入孔和未设置桥部的磁铁插入孔的电磁钢板逐块旋转90度一边进行层叠而成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转子,所述转子是交替地层叠在磁铁插入孔中设置有定位突起来代替桥部的第一电磁钢板、和在磁铁插入孔中设置有桥部的第二电磁钢板而成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转子,所述转子在磁铁插入孔中设置有桥部,并且在转子铁芯中的与桥部的根部相当的部分形成有用于减轻应力集中的避让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3365号公报(参照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7396号公报(参照图1、1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36008号公报(参照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2公开的转子中,用一块电磁钢板形成桥部,难以得到转子铁芯的足够的强度。另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转子中,有可能会由于从定子向桥部流动的磁通而产生永久磁铁的退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高转子铁芯的强度且抑制永久磁铁的退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转子具备: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由在轴线的方向上层叠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二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并具有在轴线的方向上贯通层叠体的磁铁插入孔;以及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配置在磁铁插入孔中。磁铁插入孔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配置第一永久磁铁的第一区域和供第二永久磁铁插入的第二区域。该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位于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该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均具有将磁铁插入孔分割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桥部。第二电磁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续地形成的磁铁插入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转子铁芯的第一电磁钢板具有桥部,所以能够提高转子铁芯的强度,由于第二电磁钢板不具有桥部,所以能够消除永久磁铁的退磁。并且,由于在向磁铁插入孔插入永久磁铁时,第一电磁钢板的桥部成为引导件,所以永久磁铁的插入变容易。另外,由于桥部由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形成,所以能够抑制插入永久磁铁时的桥部的变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第二电磁钢板的板面处的剖视图(B)。
图5是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线段5B-5B处的剖视图(B)。
图6是比较例的转子的电磁钢板的剖视图(A)及线段6B-6B处的剖视图(B)。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第一电磁钢板的磁铁插入孔(A)及第二电磁钢板的磁铁插入孔(B)内的永久磁铁的退磁的产生状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比较例(A)及实施方式1(B)中在转子铁芯产生的应力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剖视图(A)、线段9B-9B处的剖视图(B)及电磁钢板的其他结构例(C)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线段10B-10B处的剖视图(B)。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线段11B-11B处的剖视图(B)。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线段12B-12B处的剖视图(B)。
图13是实施方式6的转子的剖视图(A)及线段13B-13B处的剖视图(B)。
图14是实施方式7的转子的剖视图(A)、(B)及线段14C-14C处的剖视图(C)。
图15是实施方式8的转子的剖视图(A)、(B)及线段15C-15C处的剖视图(C)。
图16是实施方式9的转子的剖视图(A)、(B)及线段16C-16C处的剖视图(C)。
图17是能够应用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具有图17的压缩机的空调装置(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动机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是无刷DC电机。另外,电动机100是在转子中埋入永久磁铁而成的永久磁铁埋入型电动机。电动机100具备:转子1,所述转子1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3;环状的定子5,所述环状的定子5配置在转子1的周围;以及壳体8,所述壳体8收容有定子5。
以下,将作为转子1的旋转轴(即轴3的中心轴)的轴线C1的方向设为“轴向”。另外,将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即沿着转子1及定子5的外周的方向)设为“周向”,在图2及图3中用箭头R1示出。另外,将以轴线C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即转子1及定子5的半径方向)设为“径向”。
壳体8在转子1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分割为框架81和支架82。框架81为圆筒形状,在其内侧插入有定子5。框架81在支架82侧的端部具有凸缘部81b,在另一端部具有轴承保持部81a。在轴承保持部81a的内侧安装有轴承83。
支架82为圆筒形状,在框架81侧的一端具有凸缘部82b,在另一端具有轴承保持部82a。在轴承保持部82a安装有轴承84。轴承83、84能够旋转地支承转子1的轴3。框架81的凸缘部81b及支架82的凸缘部82b通过粘接、利用螺钉的紧固或者焊接而相互固定。
在框架81的轴承保持部81a与轴承83之间,配置有向轴承83提供轴向上的加压的弹簧85。弹簧85例如由波形垫圈等构成。
图2是示出电动机100的结构的剖视图,且示出与转子1的旋转轴(轴线C1)正交的截面。此外,在图2中省略壳体8。电动机100具有环状的定子5和配置在定子5的内侧的转子1,在转子1与定子5之间设置有气隙。
定子5具备定子铁芯50和卷绕于定子铁芯50的线圈55。定子铁芯50是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1~0.7mm(在此为0.35mm)的多块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紧固而成的部件。
定子铁芯50具有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的磁轭部51和从磁轭部5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52。在此,齿52的数量为九个,但不限定于九个。在沿周向相邻的齿52之间,形成有配置线圈55的槽。各齿52在径向内侧的前端具有宽度(定子铁芯50的周向上的尺寸)较宽的齿顶部。
在各齿52卷绕有作为定子绕组的线圈55。通过经由绝缘件54将电磁线卷绕于齿52,从而形成线圈55。另外,线圈55是对三相(U相、V相及W相)进行Y接线而成的。定子5例如通过热装而固定于图1所示的框架81的内周。
<转子的结构>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转子1的结构的剖视图,且示出与轴线C1正交的截面。如图3所示,转子1具有轴3、安装于轴3的转子铁芯10及埋入到转子铁芯10的永久磁铁2a、2b、2c。
转子铁芯10是在旋转轴方向上层叠厚度为0.1~0.7mm(在此为0.35mm)的多块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紧固而成的部件。如后所述,转子铁芯10由层叠两种电磁钢板、即电磁钢板101(图4(A))和电磁钢板102(图4(B))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转子铁芯10具有圆筒形状。在转子铁芯10的径向中心形成有轴孔19(中心孔)。作为旋转轴的轴3通过热装或压入等而固定于轴孔19。
沿着转子铁芯10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磁铁插入孔12。在此,磁铁插入孔12的数量为六个。由于一个磁铁插入孔12与一个磁极对应,所以转子1的极数成为六极。此外,磁铁插入孔12的数量不限定于六个。相邻的磁铁插入孔12之间成为极间。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上的中心成为极中心。
磁铁插入孔12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10(参照图1)。另外,磁铁插入孔12沿着转子铁芯10的外周呈直线状延伸。更具体而言,磁铁插入孔12在与通过极中心的径向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即,磁铁插入孔12在轴向上具有长度,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在径向上具有厚度。
在一个磁铁插入孔12内,在周向上排列配置有永久磁铁2a(第一永久磁铁)、永久磁铁2b(第二永久磁铁)及永久磁铁2c(第三永久磁铁)。在此,永久磁铁2b配置在周向上的中心,永久磁铁2a、2c配置在其两侧。
永久磁铁2a、2b、2c均为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较长的平板状构件,在转子铁芯10的周向上具有宽度,在径向上具有厚度。永久磁铁2a、2b、2c例如由包含钕(Nd)、铁(Fe)及硼(B)的稀土类磁铁构成。
永久磁铁2a、2b、2c均在厚度方向上被磁化。另外,配置在一个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以彼此相同的磁极朝向径向的相同侧的方式被磁化。
在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两侧分别形成有隔磁磁桥(flux barrier)16。隔磁磁桥16是与磁铁插入孔12连续地形成的空隙,从磁铁插入孔12向径向外侧延伸。隔磁磁桥16用于抑制相邻的磁极间的漏磁通(即,通过极间流动的磁通)。转子铁芯10的外周与隔磁磁桥16的距离例如被设定为与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厚度相同。
另外,如图1所示,为了使永久磁铁2a、2b、2c(也称为永久磁铁2)不从磁铁插入孔12脱落,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安装有端板41、42。端板41、42例如通过焊接、粘接、利用螺栓及螺母的紧固或设置凹部并压入,从而固定于转子铁芯10。
接着,说明转子铁芯10的结构。如上所述,转子铁芯10由层叠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和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图4(A)是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4(B)是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102的板面处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电磁钢板101具有在周向上将磁铁插入孔12分割为三个区域的两个桥部11a、11b。桥部11a、11b均以将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连结的方式延伸。
在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上的一端(在此为左端)与桥部11a之间形成有插入永久磁铁2a的第一区域12a。在桥部11a与桥部11b之间形成有插入永久磁铁2b的第二区域12b。在桥部11b与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上的另一端(在此为右端)之间形成有插入永久磁铁2c的第三区域12c。
在第一区域12a的与桥部11a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与永久磁铁2a的周向端面抵接的定位部(凸部)17a。相对于该定位部17a,在径向外侧形成有上述隔磁磁桥16。
在第三区域12c的与桥部11b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与永久磁铁2c的周向端面抵接的定位部(凸部)17b。相对于该定位部17b,在径向外侧形成有上述隔磁磁桥16。
即,利用定位部17a和桥部11a将永久磁铁2a定位成在周向上不移动。利用桥部11a和桥部11b将永久磁铁2b定位成在周向上不移动。利用桥部11b和定位部17b将永久磁铁2c定位成在周向上不移动。
另外,将永久磁铁2a、2b、2c均定位成在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与径向外侧的端缘之间在径向上不移动。这样,将永久磁铁2a、2b、2c定位在磁铁插入孔12的区域12a、12b、12c的内部。
另外,桥部11a、11b不仅在磁铁插入孔12内对永久磁铁2a、2b、2c进行定位,而且通过将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连结,从而提高转子铁芯10的强度。按这种方式用桥部11a、11b分割磁铁插入孔12而成的电磁钢板101也被称为第一电磁钢板。
如后所述,桥部11a、11b成为来自定子5的磁场(退磁磁场)的磁通的路径。因此,为了抑制由退磁磁场导致的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优选尽可能缩窄桥部11a、11b的宽度(周向长度)。
但是,在对电磁钢板101进行冲裁加工时,难以加工比电磁钢板101的板厚微细的形状。因此,将桥部11a、11b中的每一个的宽度设定为电磁钢板101的板厚的1.0~1.5倍。在此,将电磁钢板101的板厚设为0.5mm,将桥部11a、11b的宽度也分别设为0.5mm。
在磁铁插入孔12中,在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外侧的端缘(边)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及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空隙15。
另外,在第二区域12b的径向外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及第二区域12b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空隙15。
并且,在第三区域12c的径向外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b相邻的部分及第三区域12c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b相邻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空隙15。
而且,在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定位部17a相邻的部分及第三区域12c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定位部17b相邻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空隙15。
空隙15均具有从磁铁插入孔12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扩展的半圆形的槽的形状。即,空隙15的周缘为圆弧状。空隙15是为了缓和在转子1旋转时在转子铁芯10中的桥部11a、11b的根部部分及定位部17a、17b的根部部分产生的应力集中而设置的。
除了形成有空隙15的部分,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外侧及径向内侧的各端缘呈直线状延伸。将磁铁插入孔12的呈直线状延伸的各端缘称为直线部分18。
如图4(B)所示,电磁钢板102不具有分割磁铁插入孔12的桥部11a、11b(图4(A))。即,虽然电磁钢板102的磁铁插入孔12具有供永久磁铁2a插入的第一区域12a、供永久磁铁2b插入的第二区域12b及供永久磁铁2c插入的第三区域12c,但这些区域12a、12b、12c连续地形成。
另外,电磁钢板102在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两端不具有定位部17a、17b(图4(A))。即,电磁钢板102的磁铁插入孔12不具有在周向上对永久磁铁2a、2b、2c进行定位的部分。另外,由于电磁钢板102不具有桥部11a、11b,所以也不具有用于缓和应力集中的空隙15(图4(A))。
虽然电磁钢板102不具有桥部11a、11b、定位部17a、17b及空隙15,但在其他方面与电磁钢板101同样地构成。按这种方式使磁铁插入孔12的区域12a、12b、12c(至少区域12a、12b)连续的电磁钢板102也被称为第二电磁钢板。
接着,说明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层叠构造。图5(A)是转子1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线段5B-5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5(B)所示,转子铁芯10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八块电磁钢板102、八块电磁钢板101、八块电磁钢板102、八块电磁钢板101、八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此外,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四块。电磁钢板101的数量也被称为第一数量。电磁钢板102的数量也被称为第二数量。
这样,在转子铁芯10中,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在轴向上交替地配置。另外,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并且,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相对于轴向(层叠方向)的中心对称地层叠。
另外,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均等间隔地配置。即,电磁钢板101夹着一定块数(八块)的电磁钢板102地配置,电磁钢板102夹着一定块数(八块)的电磁钢板101地配置。
如上所述,由于电磁钢板101具有分割磁铁插入孔12的桥部11a、11b,所以强度比电磁钢板102高。因此,通过转子铁芯10具有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转子1的强度。
另外,由于电磁钢板102不具有分割磁铁插入孔12的桥部11a、11b,所以与电磁钢板101相比,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的磁通难以在永久磁铁2a、2b、2c中流动。因此,通过转子铁芯10具有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
并且,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如果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一端配置两块电磁钢板101,则在从转子铁芯10的该一端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时,桥部11a、11b成为永久磁铁2a、2b、2c的引导件,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在用一块电磁钢板101构成桥部11a、11b的情况下,在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时,桥部11a、11b有可能与永久磁铁2a、2b、2c抵接而变形。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桥部11a、11b由两块电磁钢板101构成,所以强度提高,能够抑制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时的变形。
并且,如果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两块电磁钢板101,则不论从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哪个端部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桥部11a、11b都会成为永久磁铁2a、2b、2c的引导件,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作业变得更容易。
此外,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层叠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层叠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比较例>
在此,为了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进行对比,说明比较例的转子1J。图6(A)是比较例的转子1J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线段6B-6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比较例的转子铁芯10J仅由电磁钢板101构成,不具有电磁钢板102。由于转子铁芯10J的全部的电磁钢板(电磁钢板101)都具有桥部11a、11b,所以转子1J的强度较高。但是,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的磁通容易经由桥部11a、11b在永久磁铁2a、2b、2c中流动,容易产生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
<作用>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的抑制作用。图7(A)及(B)是示出由于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而在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分布的示意图。图7(A)示出在不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2的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分布,图7(B)示出在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1的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分布。
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的磁通通过磁阻较低的铁心部。因此,如图7(A)所示,在电磁钢板102的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中,退磁从永久磁铁2a、2c的接近隔磁磁桥16的角部起逐渐进展。
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在电磁钢板101的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中,退磁也从永久磁铁2a、2b、2c的接近桥部11a、11b的根部的角部起进展。在永久磁铁2a、2b、2c的接近桥部11a、11b的根部的角部,磁通特别容易流动,退磁容易进展。
这样,在对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进行比较时,电磁钢板102更难以产生磁铁插入孔12内的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因此,与仅由电磁钢板101构成的转子铁芯10J(图6(B))相比,由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构成的转子铁芯10更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
接着,说明桥部11a、11b的宽度与转子铁芯10的强度的关系。在电动机100的运转期间,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于转子1。特别是,转子铁芯10的比磁铁插入孔12靠径向外侧的部分被永久磁铁2a、2b、2c向径向外侧推压。因此,在转子铁芯10的桥部11a、11b的根部部分(即磁铁插入孔12的直线部分18与空隙15的边界部分)会产生应力集中。
此外,如果增大空隙15,则应力集中被缓和。然而,由于空隙15内的空气是非磁性体,所以当增大空隙15时,与永久磁铁2a、2b、2c相向的非磁性部分增加,会导致电动机100的输出下降。因此,空隙15的大小存在限制。
图8(A)是示出在比较例的转子1J(图6(B))中使桥部11a、11b的宽度变化的情况下的、在转子铁芯10J产生的最大应力的变化的图表。横轴表示桥部11a、11b的宽度,纵轴表示在转子铁芯10J产生的最大应力。如上所述,在转子铁芯10J产生的最大应力是在磁铁插入孔12的直线部分18与空隙15的边界部分产生的应力。
在图8(A)中,示出在压缩机300(图17)等中使用电动机100时的转速范围(即实际使用时的转速范围)中的最高速度时的最大应力(曲线Smax)和最低速度时的最大应力(曲线Smin)。这是由于,转子1J越以高速旋转,则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集中变得越大,最大应力越会增加。另外,在图8(A)中,还一并示出转子铁芯10J的疲劳极限。
由图8(A)可知,桥部11a、11b的宽度越增加,则在转子铁芯10J产生的最大应力越下降。如上所述,如果桥部11a、11b的宽度小于0.5mm(电磁钢板的厚度),则难以制造。在桥部11a、11b的宽度为0.5mm时,在最高速度时在转子铁芯10J产生的最大应力大幅低于转子铁芯10J的疲劳极限。
即,在比较例的转子铁芯10J(图6(B))中,即使在将桥部11a、11b的宽度设为能够制造的最小宽度(0.5mm)的情况下,最大应力也大幅低于转子铁芯10J的疲劳极限。因此,可知,在比较例的转子铁芯10J中,强度具有足够的富余。
图8(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中使电磁钢板101的桥部11a、11b的宽度变化的情况下的、在转子铁芯10产生的最大应力的变化的图表。横轴表示桥部11a、11b的宽度,纵轴表示在转子铁芯10产生的最大应力。
与图8(A)同样地,在图8(B)中,示出电动机100的实际使用时的转速范围中的最高速度时的最大应力(曲线Smax)和最低速度时的最大应力(曲线Smin)。另外,还一并示出转子铁芯10的疲劳极限。
由图8(B)可知,桥部11a、11b的宽度越增加,则在转子铁芯10产生的最大应力越下降。另外,在桥部11a、11b的宽度为能够制造的最小宽度(0.5mm)时,虽然在最高速度时在转子铁芯10产生的最大应力比图8(A)的比较例高,但是充分低于转子铁芯10的疲劳极限。
由该结果可知,由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10与仅由电磁钢板101构成的比较例的转子铁芯10相比,虽然强度较低,但具有足够的强度。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10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和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在转子铁芯10的至少一端具有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在电磁钢板101中,桥部11a、11b将磁铁插入孔12分割为区域12a、12b、12c,在电磁钢板102中,磁铁插入孔12的区域12a、12b、12c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且确保转子铁芯10的强度。另外,由于在向磁铁插入孔12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时,电磁钢板101的桥部11a、11b成为引导件,所以能够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特别是,通过在转子铁芯10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从而能够提高桥部11a、11b的强度,并抑制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时的桥部11a、11b的变形。
另外,通过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从而在从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任一侧插入永久磁铁2a、2b、2c的情况下,桥部11a、11b都会成为引导件,能够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得更容易。
另外,通过在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另外,通过相对于轴向中心对称地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还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通过将桥部11a、11b的宽度(周向长度)设为电磁钢板101的板厚以上且该板厚的1.5倍以下,从而能够使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的磁通难以经由桥部11a、11b在永久磁铁2a、2b、2c中流动,并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
另外,通过在电磁钢板101中在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外侧及径向内侧的端缘的与桥部11a、11b相邻的部分分别形成空隙15,从而能够缓和桥部11a、11b的根部部分的应力集中。
另外,通过在电磁钢板101的周向上的两端设置在周向上对永久磁铁2a、2c进行定位的定位部17a、17b,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永久磁铁2a、2c的定位。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9(A)是实施方式2的转子1A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线段9B-9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9(B)所示,转子铁芯10A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七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七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七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七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七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五块。
在该实施方式2的转子铁芯10A中,也在轴向上交替地配置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和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另外,在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相对于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中心对称地层叠。
另外,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等间隔地配置。即,电磁钢板101夹着一定块数(一块)的电磁钢板102地配置,电磁钢板102夹着一定块数(七块)的电磁钢板101地配置。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2夹着极数N(在该例中为六)以上的块数(第三数量)的电磁钢板101地配置。
在该情况下,除了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两端,能够进行所谓的旋转层叠。即,如图9(C)所示,对于同时具有用桥部11a、11b分割的磁铁插入孔12和未用桥部11a、11b分割的磁铁插入孔12的电磁钢板102A,能够一边使之以轴线C1为中心逐次旋转60度(360度/极数)一边进行层叠。在此,对于具有用桥部11a、11b分割的五个磁铁插入孔12和未用桥部11a、11b分割的一个磁铁插入孔12的电磁钢板102A,一边按每一块使之以轴线C1为中心旋转60度一边进行层叠。由此,转子铁芯10A的结构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通过旋转层叠来形成转子铁芯10A的情况下,除了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两端的各两块电磁钢板101,能够用图9(C)的电磁钢板102A来形成。此外,由于电磁钢板102A具有至少一个未用桥部分割的磁铁插入孔12,所以也被称为第二电磁钢板。
实施方式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9(B)中,在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转子铁芯10A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A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在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另外,通过相对于轴向中心对称地层叠,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A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通过一边使电磁钢板102A(图9(C))旋转一边层叠而形成转子铁芯10A,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A的结构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0(A)是实施方式3的转子1B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线段10B-10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0(B)所示,转子铁芯10B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三块。
在该实施方式3的转子铁芯10B中,也在轴向上交替地配置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和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另外,在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转子铁芯10B的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相对于轴向上的中心对称地层叠。
另外,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等间隔地配置。即,电磁钢板101夹着一定块数(七块)的电磁钢板102地配置,电磁钢板102夹着一定块数(一块)的电磁钢板101地配置。在此,可以说电磁钢板101夹着极数N(在该例中为六)以上的块数的电磁钢板102地配置。
在该情况下,除了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上的两端,能够进行所谓的旋转层叠。即,如图9(C)所示,对于同时具有用桥部11a、11b分割的磁铁插入孔12和未用桥部11a、11b分割的磁铁插入孔12的电磁钢板102A,能够一边使之以轴线C1为中心逐次旋转60度一边进行层叠。在此,对于同时具有用桥部11a、11b分割的一个磁铁插入孔12和未用桥部11a、11b分割的五个磁铁插入孔12的电磁钢板102A,一边按每一块使之以轴线C1为中心旋转60度一边进行层叠。由此,转子铁芯10B的结构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通过旋转层叠来形成转子铁芯10B的情况下,除了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两端的各两块电磁钢板101,能够用图9(C)的电磁钢板102A来形成。
除了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两端,电磁钢板101分别按一块进行层叠。在这些电磁钢板101中,桥部11a、11b由一块电磁钢板构成。然而,由于如果不是转子铁芯10B的轴向端部,则桥部11a、11b与插入时的永久磁铁2a、2b、2c抵接的情况较少,所以难以产生桥部11a、11b的变形等。
实施方式3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0(B)中,在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转子铁芯10B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且提高转子铁芯10B的强度,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在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另外,通过相对于轴向中心对称地层叠,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B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通过一边使电磁钢板102A(图9(C))旋转一边层叠而形成转子铁芯10B,从而提高转子铁芯10B的结构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11(A)是实施方式4的转子1C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线段11B-11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1(B)所示,转子铁芯10C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一块电磁钢板102、一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四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七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八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六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三块。
即,在实施方式4中,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不等间隔地配置。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连续的块数及配置间隔在轴向上变化。
特别是,以如下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即:越接近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一端(图中的上端),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轴向上的每单位长度存在的块数)变得越高,越接近轴向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则电磁钢板102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
即,越接近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一端(图中的上端),则越密集地配置桥部11a、11b。因此,在从转子铁芯10C的该一端插入永久磁铁2a、2b、2c时,引导永久磁铁2a、2b、2c的部分变多,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实施方式4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1(B)中,在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4中,由于转子铁芯10C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C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以越接近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上的一端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的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得更容易。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图12(A)是实施方式5的转子1D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线段12B-12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2(B)所示,转子铁芯10D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三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四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六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四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三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八块。
即,在实施方式5中,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不等间隔地配置。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连续的块数及配置间隔在轴向上变化。
特别是,以如下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即:越接近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各端部(轴向两端中的每一个),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越接近轴向中心,则电磁钢板102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
即,越接近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各端部,则越密集地配置桥部11a、11b。因此,在从转子铁芯10D的两端中的任一侧插入永久磁铁2a、2b、2c的情况下,引导永久磁铁2a、2b、2c的部分均变多,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并且,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相对于轴向(层叠方向)的中心对称地层叠。因此,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提高。
实施方式5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2(B)中,在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5中,由于转子铁芯10D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D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以越接近转子铁芯10C的轴向上的各端部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的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得更容易。
并且,通过相对于轴向中心对称地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D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图13(A)是实施方式6的转子1E的电磁钢板101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线段13B-13B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3(B)所示,转子铁芯10E从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到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三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四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五块电磁钢板101、三块电磁钢板102、五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四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三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1、两块电磁钢板102及两块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102的总数为四十七块。
即,在实施方式6中,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不等间隔地配置。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连续的块数及配置间隔在轴向上变化。
特别是,以如下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即:越接近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中心(即转子铁芯10E的重心),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由于电磁钢板101比电磁钢板102重与桥部11a、11b对应的重量,所以通过在轴向中心密集地配置电磁钢板101,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并且,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相对于轴向(层叠方向)的中心对称地层叠。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实施方式6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3(B)中,在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6中,由于转子铁芯10E具有电磁钢板101(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2(第二电磁钢板),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E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通过以越接近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中心则电磁钢板101的配设密度变得越高的方式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并且,通过相对于轴向中心对称地层叠电磁钢板101及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E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实施方式7的转子铁芯10F除了电磁钢板101之外,还具有电磁钢板103和电磁钢板104。图14(A)是实施方式7的转子1F的电磁钢板103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4(B)是实施方式7的转子1F的电磁钢板104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4(C)是图14(A)及图14(B)所示的线段14C-14C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4(A)所示,电磁钢板103的磁铁插入孔12不具有分割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的桥部11a,而具有分割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的桥部11b。即,第一区域12a与第二区域12b连续,第二区域12b与第三区域12c用桥部11b分割。电磁钢板103的其他结构与电磁钢板101相同。
如图14(B)所示,电磁钢板104的磁铁插入孔12具有分割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的桥部11a,而不具有分割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的桥部11b。即,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用桥部11a分割,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连续。电磁钢板104的其他结构与电磁钢板101相同。
此外,由于电磁钢板103的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未用桥部分割,所以电磁钢板103也被称为第二电磁钢板。由于电磁钢板104的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用桥部11a分割、且第二区域12b和第三区域12c未用桥部分割,所以电磁钢板104也被称为第三电磁钢板。
如图14(C)所示,转子铁芯10F在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另外,转子铁芯10F除了轴向上的两端以外,还层叠有九组两块电磁钢板103与两块电磁钢板104的组合。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3和电磁钢板104各两块地交替层叠有三十六块。电磁钢板101、103、104的总数为四十块。
即,在实施方式7中,电磁钢板103及电磁钢板104在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即,电磁钢板103夹着一定块数(两块)的电磁钢板104地配置,电磁钢板104夹着一定块数(两块)的电磁钢板103地配置。由此,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F的轴向上的重量平衡。
由于在转子铁芯10F的轴向上的两端配置有电磁钢板101,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永久磁铁2a、2b、2c向磁铁插入孔12的插入变容易。
另外,由于电磁钢板103不具有桥部11a,所以来自定子5的退磁磁场的磁通难以在永久磁铁2a、2b中流动,另一方面,由于具有桥部11b,所以强度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磁钢板102(图4(B))高。另外,由于电磁钢板104不具有桥部11b,所以退磁磁场的磁通难以在永久磁铁2b、2c中流动,另一方面,由于具有桥部11a,所以强度比电磁钢板102(图4(B))高。
因此,通过转子铁芯10F具有电磁钢板103和电磁钢板104的结构,从而能够一边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一边提高转子铁芯10F的强度。
实施方式7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3及电磁钢板104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4(C)中,在转子铁芯10F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F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7中,由于转子铁芯10F具备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1、仅具有桥部11b的电磁钢板103以及仅具有桥部11a的电磁钢板104,所以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F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2c的插入变容易。
实施方式8.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实施方式8的转子铁芯10G具有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2、电磁钢板103及电磁钢板104的全部。图15(A)是实施方式8的转子1G的电磁钢板103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5(B)是转子1G的电磁钢板104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5(C)是图15(A)及图15(B)所示的线段15C-15C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5(C)所示,转子铁芯10G在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在轴向上的中心也具有两块电磁钢板101。
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一端(图中的上端)的两块电磁钢板101与轴向上的中心的两块电磁钢板101之间,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4、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3、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4、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3及两块电磁钢板102。
另外,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中心的两块电磁钢板101与轴向上的另一端(图中的下端)的两块电磁钢板101之间,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4、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3、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4、两块电磁钢板102、两块电磁钢板103及两块电磁钢板102。
即,在沿轴向相邻的两块电磁钢板101与两块电磁钢板104之间及两块电磁钢板101与两块电磁钢板103之间,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2。
通过使转子铁芯10G具备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1、不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2、仅具有桥部11b的电磁钢板103以及仅具有桥部11a的电磁钢板104,从而能够一边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一边提高转子铁芯10G的强度。而且,通过在轴向上在电磁钢板101、103、104之间配置电磁钢板102,从而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两端配置有电磁钢板101,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永久磁铁2a、2b、2c向磁铁插入孔12的插入变容易。由于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中心配置有电磁钢板101,所以能够在磁铁插入孔12内可靠地对永久磁铁2a、2b、2c进行定位。
此外,如也在实施方式7中说明的那样,电磁钢板103也被称为第二电磁钢板,电磁钢板104也被称为第三电磁钢板。另外,关于该实施方式8的结构,电磁钢板102也被称为第四电磁钢板。
实施方式8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2、电磁钢板103及电磁钢板104的配置及层叠块数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图15(C)中,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两块电磁钢板101,但在转子铁芯10G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配置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8中,由于转子铁芯10G具备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1、不具有桥部11a、11b的电磁钢板102、仅具有桥部11b的电磁钢板103以及仅具有桥部11a的电磁钢板104,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永久磁铁2a、2b、2c的退磁,另外,能够提高转子铁芯10G的强度。
实施方式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上述实施方式1~8中,转子铁芯10的磁铁插入孔12由桥部11a、11b分割为三个区域12a、12b、12c。与此相对,在该实施方式9中,磁铁插入孔12由桥部11a分割为两个区域12a、12b。另外,实施方式9的转子铁芯10H由电磁钢板105(第一电磁钢板)及电磁钢板106(第二电磁钢板)构成。
图16(A)是实施方式9的转子1H的电磁钢板105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6(B)是转子1H的电磁钢板106的板面处的剖视图。图16(C)是图16(A)及图16(B)所示的线段16C-16C处的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6(A)所示,转子铁芯10H的电磁钢板105在磁铁插入孔12的周向中心具有桥部11a。桥部11a连结磁铁插入孔12的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并在周向上将磁铁插入孔12分割为第一区域12a和第二区域12b。在第一区域12a及第二区域12b中分别插入永久磁铁2a、2b。
在磁铁插入孔12中,在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外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及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空隙15。另外,在第二区域12b的径向外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及第二区域12b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桥部11a相邻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空隙15。
而且,在第一区域12a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定位部17a相邻的部分及第二区域12b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中的与定位部17b相邻的部分,也分别形成有空隙15。电磁钢板105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磁钢板101相同。
如图16(C)所示,转子铁芯10H的电磁钢板106不具有分割磁铁插入孔12的桥部11a。即,电磁钢板106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磁钢板102相同的结构。
与实施方式1的电磁钢板101和电磁钢板102的层叠构造(图5(B))同样地对电磁钢板105和电磁钢板106进行层叠。但是,也可以如在实施方式2~8中说明的那样进行层叠。
实施方式9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图16(C)中,在转子铁芯10H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层叠有两块电磁钢板105,但在转子铁芯10H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层叠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5即可。
在该实施方式9中,由于转子铁芯10H具有电磁钢板105和电磁钢板106,所以也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的退磁,并且确保转子铁芯10H的强度。另外,由于在转子铁芯10H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具有两块以上的电磁钢板101,所以永久磁铁2a、2b的插入作业变简单。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9,在用桥部11a将磁铁插入孔12分割为两个区域12a、12b的转子铁芯10H中,也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a、2b的退磁,并提高转子铁芯10H的强度,并且使永久磁铁2a、2b的插入变容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9中,转子铁芯10的磁铁插入孔12由桥部11a、11b(或桥部11a)分割为两个或三个区域,但也可以将磁铁插入孔12分割为四个以上。
<压缩机>
接着,说明能够应用在实施方式1~9中说明的电动机100的压缩机300。图17是示出压缩机300的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压缩机300构成为回转式压缩机,例如用于空调装置。压缩机300具备密闭容器307、配设在密闭容器307内的压缩机构301及驱动压缩机构301的电动机100。
压缩机构301具有:缸体302,所述缸体302具有缸室303;轴3,所述轴3利用电动机100旋转;滚动活塞304,所述滚动活塞304固定于轴3;叶片(未图示),所述叶片将缸室303内分为吸入侧和压缩侧;以及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所述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被插入轴3,并将缸室303的轴向端面闭锁。在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分别安装有上部排出消音器308及下部排出消音器309。
密闭容器307是圆筒形状的容器。在密闭容器307的底部积存有对压缩机构301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冷冻机油(未图示)。轴3由作为轴承部的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能够旋转地保持。
缸体302在内部具备缸室303,滚动活塞304在缸室303内偏心旋转。轴3具有偏心轴部,滚动活塞304与该偏心轴部嵌合。
电动机100的定子5通过热装等方法而被组入到密闭容器307的框架的内侧。从固定于密闭容器307的玻璃端子311向定子5的线圈55供给电力。轴3固定于轴孔19,所述轴孔19形成于转子1的转子铁芯10(图2)的中央。
在密闭容器307的外部安装有储存制冷剂气体的储液器310。在密闭容器307固定有吸入管313,经由该吸入管313从储液器310向缸体302供给制冷剂气体。另外,在密闭容器307的上部设置有向外部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312。
从储液器310供给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管313被供给到缸体302的缸室303内。在驱动电动机100而使转子1旋转时,轴3与转子1一起旋转。然后,与轴3嵌合的滚动活塞304在缸室303内偏心旋转,并在缸室303内压缩制冷剂。在缸室303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排出消音器308、309,进而通过通风孔(未图示)而在密闭容器307内上升,并从排出管312排出。
由于在实施方式1~9中说明的电动机100难以产生永久磁铁的退磁,能够得到较高的输出,所以能够提高压缩机300的运转效率。
<空调装置>
接着,说明具有图17所示的压缩机300的空调装置400(制冷循环装置)。图18是示出空调装置400的结构的图。图17所示的空调装置400具备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膨胀阀)403及蒸发器404。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403及蒸发器404利用制冷剂配管407连结并构成制冷循环。即,制冷剂按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403及蒸发器404的顺序循环。
压缩机401、冷凝器402及节流装置403设置于室外机410。压缩机401由图17所示的压缩机300构成。在室外机410设置有向冷凝器402供给室外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405。蒸发器404设置于室内机420。在该室内机420设置有向蒸发器404供给室内空气的室内侧送风机406。
空调装置400的工作如下。压缩机40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送出。冷凝器402进行从压缩机401流入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将其向制冷剂配管407送出。室外侧送风机405向冷凝器402供给室外空气。节流装置403通过使开度变化,从而调整在制冷剂配管407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等。
蒸发器404进行利用节流装置403设为了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中的热而蒸发(气化),并将其向制冷剂配管407送出。室内侧送风机406向蒸发器404供给室内空气。由此,向室内供给在蒸发器404中被夺取热而成的冷风。
由于压缩机401(图17的压缩机300)具有在实施方式1~9中说明的电动机100,所以具有较高的运转效率。因此,能够提高空调装置400的运转效率。
以上,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另外,在实施方式1~9中说明的电动机100不限于参照图8说明的压缩机3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压缩机。另外,使用电动机100的空调装置不限定于参照图18说明的空调装置400。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1C、1D、1E、1F、1G、1H、1J转子,2、2a、2b、2c永久磁铁,3轴,5定子,8壳体,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J转子铁芯,11a、11b桥部,12磁铁插入孔,12a第一区域,12b第二区域,12c第三区域,15空隙,16隔磁磁桥,17a、17b定位部,18直线部分,19轴孔,41、42端板,50定子铁芯,51磁轭部,52齿,54绝缘件,55线圈,81框架,82支架,83、84轴承,85弹簧,100电动机,101电磁钢板(第一电磁钢板),102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第四电磁钢板),103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102A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104电磁钢板(第三电磁钢板),105电磁钢板(第一电磁钢板),106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300压缩机,301压缩机构,307密闭容器,310储液器,400空调装置(制冷循环装置),401压缩机,402冷凝器,403节流装置,404蒸发器,405室外侧送风机,406室内侧送风机,407制冷剂配管,410室外机,420室内机。
Claims (10)
1.一种转子,其中,所述转子具备: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由在轴线的方向上层叠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和第三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并具有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贯通所述层叠体的磁铁插入孔;以及
第一永久磁铁、第二永久磁铁及第三永久磁铁,所述第一永久磁铁、第二永久磁铁及第三永久磁铁配置在所述磁铁插入孔中,
所述磁铁插入孔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配置所述第一永久磁铁的第一区域、供所述第二永久磁铁插入的第二区域和供所述第三永久磁铁插入的第三区域,
所述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在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桥部分割,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被桥部分割,
在所述第二电磁钢板中,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连续地形成,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被桥部分割,
在所述第三电磁钢板中,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桥部分割,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连续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桥部的所述周向上的宽度为所述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中的每一块的板厚以上且该板厚的1.5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均在所述磁铁插入孔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两侧具有与所述桥部相邻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电磁钢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及所述第三电磁钢板相对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第四电磁钢板,
所述第四电磁钢板的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连续地形成,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连续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两块以上的第一电磁钢板均在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周向上的两端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内侧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周向上对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及所述第二永久磁铁进行定位,
所述第四电磁钢板在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周向上的两端不具有所述定位部。
8.一种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以及
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9.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以及
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10.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其中,
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
所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以及
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17134 WO2018203364A1 (ja) | 2017-05-01 | 2017-05-01 |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3716A CN110603716A (zh) | 2019-12-20 |
CN110603716B true CN110603716B (zh) | 2022-11-18 |
Family
ID=6401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9672.6A Active CN110603716B (zh) | 2017-05-01 | 2017-05-01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37877B2 (zh) |
JP (1) | JP6858845B2 (zh) |
CN (1) | CN110603716B (zh) |
WO (1) | WO20182033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41819B2 (en) | 2017-12-18 | 2022-09-13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EP3730574B1 (en) | 2017-12-18 | 2023-08-3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frigerant, use thereof,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ing machine |
US11506425B2 (en) | 2017-12-18 | 2022-11-2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US11365335B2 (en) | 2017-12-18 | 2022-06-21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frigerant, use thereof,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ing machine |
US11435118B2 (en) | 2017-12-18 | 2022-09-0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US11493244B2 (en) | 2017-12-18 | 2022-11-0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conditioning unit |
US11549695B2 (en) | 2017-12-18 | 2023-01-1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eat exchange unit |
US11906207B2 (en) | 2017-12-18 | 2024-02-2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US11820933B2 (en) | 2017-12-18 | 2023-11-21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CN111479910A (zh) | 2017-12-18 | 2020-07-3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剂用或制冷剂组合物用的制冷机油、制冷机油的使用方法、以及作为制冷机油的用途 |
US11549041B2 (en) | 2017-12-18 | 2023-01-1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frigerant, use of said composition, refrigerator having sa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or |
US11441802B2 (en) | 2017-12-18 | 2022-09-13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JP2020150691A (ja) * | 2019-03-14 | 2020-09-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
JP2021083223A (ja) * | 2019-11-19 | 2021-05-27 | 大銀微系統股▲分▼有限公司Hiwin Mikrosystem Corp. | 永久磁石式モータの回転子構造 |
JP7433419B2 (ja) * | 2020-04-20 | 2024-02-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モータ、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
US20230307970A1 (en) * | 2022-03-22 | 2023-09-28 | Niron Magnetics, Inc. |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re than one magnet typ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54308A (zh) * | 2010-02-08 | 2012-10-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永久磁铁埋入型马达的转子及鼓风机和压缩机 |
CN105009418A (zh) * | 2013-02-20 | 2015-10-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永磁铁埋入式电动机 |
WO2016203563A1 (ja) * | 2015-06-17 | 2016-1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圧縮機用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57396A (ja) | 1999-11-29 | 2001-06-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子コアの製造方法 |
JP4244111B2 (ja) | 2000-08-18 | 2009-03-25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
US7800272B2 (en) | 2007-11-28 | 2010-09-21 | Asmo Co., Ltd. | Embedded magnet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JP5128387B2 (ja) | 2007-11-28 | 2013-01-23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
JP5412978B2 (ja) * | 2009-06-17 | 2014-02-12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永久磁石埋込式回転電機 |
JP2013046466A (ja) * | 2011-08-23 | 2013-03-04 | Daikin Ind Ltd | 回転子 |
JP5974672B2 (ja) * | 2012-06-27 | 2016-08-2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
JP5944267B2 (ja) | 2012-08-10 | 2016-07-05 |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 回転子および電動機 |
JP5459375B1 (ja) * | 2012-09-28 | 2014-04-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式圧縮機 |
JP5855792B2 (ja) * | 2013-04-16 | 2016-02-09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のロータ・コアに用いる磁性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6104418A1 (ja) * | 2014-12-22 | 2016-06-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
JP6747064B2 (ja) * | 2016-06-02 | 2020-08-26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
-
2017
- 2017-05-01 WO PCT/JP2017/017134 patent/WO201820336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5-01 US US16/496,592 patent/US114378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5-01 JP JP2019516305A patent/JP68588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5-01 CN CN201780089672.6A patent/CN1106037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54308A (zh) * | 2010-02-08 | 2012-10-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永久磁铁埋入型马达的转子及鼓风机和压缩机 |
CN105009418A (zh) * | 2013-02-20 | 2015-10-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永磁铁埋入式电动机 |
WO2016203563A1 (ja) * | 2015-06-17 | 2016-1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圧縮機用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3716A (zh) | 2019-12-20 |
US20200321816A1 (en) | 2020-10-08 |
US11437877B2 (en) | 2022-09-06 |
WO2018203364A1 (ja) | 2018-11-08 |
JPWO2018203364A1 (ja) | 2019-11-07 |
JP6858845B2 (ja)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3716B (zh)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 |
US11183892B2 (en) | Consequent pole type rotor, motor having the same,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and fan having the same | |
CN108352737B (zh) | 电动机、转子、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 |
JP6636144B2 (ja) |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 |
CN110431726B (zh)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 |
CN112075011B (zh)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
WO2016203563A1 (ja) | 圧縮機用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3424400A (zh) | 马达、压缩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WO2015193963A1 (ja) | 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WO2017009969A1 (ja) |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機 | |
WO2020194504A1 (ja) | ロータ、モータ、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11903038B (zh) | 电动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1033947B (zh)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 |
JP7237178B2 (ja) |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7534370B (zh) | 压缩机用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
WO2020213081A1 (ja) | ロータ、モータ、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7362801B2 (ja) | 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 |
JP4096254B2 (ja) |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 |
JP2018074715A (ja) | 電動ロータ及び電動圧縮機 | |
WO2020245903A1 (ja) | 着磁用リング、着磁方法、着磁装置、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JP7479562B2 (ja) |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17209014A (ja) | 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JP7026811B2 (ja) |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20170418A1 (ja) | 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4147797A (ja) |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