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1000B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1000B
CN110601000B CN201910500178.5A CN201910500178A CN110601000B CN 110601000 B CN110601000 B CN 110601000B CN 201910500178 A CN201910500178 A CN 201910500178A CN 110601000 B CN110601000 B CN 110601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
base material
boundary surface
melting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0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1000A (zh
Inventor
河合友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0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1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2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having two or more electrodes embedded in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arthed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9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5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a discharge along a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01T2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of sparking plu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塞,能够抑制端头从母材脱落。火花塞具备:第一电极,具备以贵金属为主体的端头和以Ni为主体且经由熔融部而与端头连接的母材;及第二电极,与端头的放电面相对,熔融部具有端头与熔融部的第一边界面和母材与熔融部的第二边界面在垂直于放电面的第一方向上重合的重合部。关于重合部,在观察经过投影到与放电面平行的假想面上的重合部的重心且垂直于放电面的截面时,沿着放电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尤其涉及在以Ni为主体的母材上接合有以贵金属为主成分的端头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已知在以Ni为主体的母材上经由熔融部连接有以贵金属为主体的端头的火花塞(例如专利文献1)。由于母材的线性膨胀系数与端头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由于安装有火花塞的发动机的温度变化,而在熔融部产生热应力。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1340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该技术中谋求即使因热应力在熔融部上产生的裂缝发展也抑制端头从母材脱落的技术。
本发明是按照该要求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端头脱落的火花塞。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火花塞具备:第一电极,具备以贵金属为主体的端头和以Ni为主体且经由熔融部而与端头连接的母材;及第二电极,与端头的放电面相对,熔融部具有端头与熔融部的第一边界面和母材与熔融部的第二边界面在垂直于放电面的第一方向上重合的重合部。关于重合部,在观察经过重心且与放电面垂直的截面时,沿着放电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所述重心是投影到与放电面平行的假想面上的重合部的重心。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火花塞,重合部在垂直于放电面的截面中,沿着端头的放电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由此,在重合部的一端部,在熔融部与母材的第二边界面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端头与熔融部的第一边界面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另一方面,在重合部的另一端部,在第一边界面产生的热应力大于在第二边界面产生的热应力。其结果,在一端部附近,易于在第二边界面产生裂缝,在另一端部附近,易于在第一边界面产生裂缝。由于裂缝易于沿着边界面发展,所以即使裂缝发展,也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及第二边界面发展的裂缝彼此难以相连。由此,能够抑制端头从母材脱落。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火花塞,在该截面中,重合部呈第一边界面与第二边界面之间的沿着垂直于放电面的第一方向的距离随着朝向第二方向而逐渐变长的形状。重合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相对于重合部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位于第二方向侧。由此,能够使沿着第一边界面及第二边界面分别发展的裂缝在第一方向上重合的位置易于靠近中心位置的第二方向侧。即使在该位置裂缝向第一方向发展,也由于第一边界面与第二边界面之间的距离长,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头脱落。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火花塞,在该截面中,重合部的第一边界面与第二边界面之间的沿着第一方向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部位于第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以外的部位。重合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位于最短部以外的部位。由此,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及第二边界面发展的裂缝在第一方向上重合的位置易于为最短部以外的部位。即使在该位置裂缝向第一方向发展,也由于第一边界面与第二边界面之间的距离长,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头脱落。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火花塞,在重合部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截面中,上述的任意的关系都成立。其结果,能够使裂缝易于发展的第一边界面、第二边界面的长度最长,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头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单侧剖视图。
图2的(a)是接地电极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中IIb-IIb线处的接地电极的剖视图。
图3的(a)是在向母材上接合端头时的示意图,图3的(b)是向另一母材上接合端头时的示意图。
图4的(a)是中心电极的仰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中IVb-IVb线处的中心电极的剖视图。
图5的(a)是向母材上接合端头时的示意图,图5的(b)是向另一母材上接合端头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火花塞
20 心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22、41 母材
23、43 熔融部
24、44 端头
25、45 放电面
40 接地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46、60 第一边界面
47、61 第二边界面
48、62 重合部
49、63 重心
50、51 端部(一端部、另一端部)
64 一端部
65 另一端部
52 中心位置
53、67 中间部
66 最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的以轴线O为边界的单侧剖视图。在图1中,将纸面下侧称为火花塞10的前端侧,将纸面上侧称为火花塞10的后端侧。如图1所示,火花塞10具备中心电极20及接地电极40。
绝缘体11是形成有沿着轴线O的轴孔12的大致圆筒状构件,由机械特性、高温下的绝缘性优异的氧化铝等陶瓷形成。绝缘体11在由轴孔12形成的内周面的前端侧形成有朝后端的面13,该朝后端的面13是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朝后端的面13的直径朝向前端侧缩小。
中心电极20是与朝后端的面13卡定的棒状构件。中心电极20的前端从绝缘体11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中心电极20的以铜为主成分的芯材21被有底圆筒状的母材22覆盖。母材22具有含有50wt%以上的Ni的化学组成。能够省略芯材21。在母材22的前端经由熔融部23而连接有端头24。端头24具有包括50wt%以上的Pt、Rh、Ir、Ru等贵金属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组成。端头24的放电面25与接地电极40相对。中心电极20在轴孔12内与端子金属件26电连接。
端子金属件26是连接有高压电缆(没有图示)的棒状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端子金属件26以前端侧插入于轴孔12的状态固定在绝缘体11的后端侧。
在绝缘体11的前端侧的外周铆接固定有主体金属件30。主体金属件30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构件。主体金属件30具备:座部31,呈凸缘状向径向的外侧伸出;及螺纹部32,形成于座部31的前端侧的外周面。主体金属件30将螺纹部32紧固连接于发动机(缸头)的螺纹孔(没有图示)而被固定。在主体金属件30的前端部连接有接地电极40。
接地电极40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棒状构件。接地电极40具备:母材41,与主体金属件30接合;及端头44,配置于母材41的朝向中心电极20侧的内表面42并经由熔融部43而与内表面42连接。母材41具有含有50wt%以上的Ni的化学组成。端头44具有含有50wt%以上的Pt、Rh、Ir、Ru等贵金属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组成。端头44的放电面45与中心电极20相对。在端头44的放电面45与中心电极20之间形成有火花间隙G。
图2的(a)是从轴线O的方向观察的接地电极40(第一电极)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中IIb-IIb线处的接地电极40的剖视图。箭头Z表示垂直于端头44的放电面45的第一方向。如果将接地电极40设为第一电极,则中心电极20为第二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母材41呈截面为大致矩形的棒状,端头44呈长方体形状。端头44的一部分配置于母材41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42沿着母材41的侧面41b凹陷形成的槽中。端头44的位置被槽的壁面42a限制。端头44经由熔融部43而与母材41连接。熔融部43融合端头44及母材41。
熔融部43具有端头44与熔融部43的第一边界面46和母材41与熔融部43的第二边界面47在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上重合的重合部48。图2的(b)也是利用经过重心49的切断线(IIb-IIb线)切断的接地电极40的剖视图,该重心49是投影到与放电面45平行的假想面(与图2的(a)的纸面平行的面)的重合部48的俯视图形的重心。箭头Y表示与放电面45平行且切断线(IIb-IIb线)上的第二方向。经过重心49的切断线能够引出无数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重合部48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方式在端头44的放电面45的对角线上引出切断线,对该截面进行解析。
参照图3的(a)说明接地电极4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图3的(a)是向母材41接合端头44时的示意图,图示了形成熔融部43(用双点划线表示)之前的状态。图3的(a)图示与母材41的前端面41a垂直且与侧面41b平行的切断线处的截面(以上在图3的(b)中也相同)。
形成于母材41的槽底42b以随着从壁面42a朝向前端面41a而槽变深的方式倾斜。端头44的底面45a以端头44的配置于母材41的壁面42a附近的部分的厚度比配置于前端面41a附近的部分的厚度薄的方式倾斜。
在将端头44配置于母材41之后,从与母材41的前端面41a面对的加工头54照射激光束、电子束等高能束。一边照射束一边使加工头54沿着槽底42b移动而形成熔融部23,将端头44接合于母材41。由于向母材41的前端面41a照射束,所以母材41的前端面41a附近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壁面42a附近的熔融量多。另外,由于端头44的底面45a及槽底42b倾斜,所以熔融部43在前端面41a附近,端头44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熔融量多,在壁面42a附近,母材41的熔融量比端头44的熔融量多。
返回图2的(b)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端头44的放电面45的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上的重合部48的一个端部50(一端部),端头44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熔融量多,所以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重合部48的另一侧的端部51(另一端部),母材41的熔融量比端头44的熔融量多,所以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此外,端部50、51是以第一边界面46及第二边界面47作为两端的线段,各线段(端部50、51)垂直于放电面45。
端部50、51的贵金属及Ni的含有率不同,所以在端部50,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另一方面,在端部51,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其结果,在端部50附近,易于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裂缝,在端部51附近,易于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裂缝。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发展,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二边界面47发展,所以即使裂缝发展,也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及第二边界面47发展的裂缝彼此难以相连。因此,与在一个边界面的两端产生的裂缝沿着该边界面朝向边界面的中央发展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熔融部43破断而使端头44从母材41脱落。
此外,能够通过使用EPMA的WDS分析,进行求出重合部48的端部50、51的贵金属、Ni的含有率的定量分析。第二方向上的端部50、51的宽度(线段的粗度)是定量分析需要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为20μm)。能够对端部50、51上的设定为彼此相等的间隔的多个测定点的分析值进行平均而求出端部50、51的贵金属、Ni的含有率。另外,也能够以端部50、51(线段)各自中点位置的分析值作为代表值。
另外,熔融部43的前端面41a附近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壁面42a附近的熔融量多,所以重合部48呈第一边界面46与第二边界面47之间的沿着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的距离随着朝向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而逐渐变长的形状。重合部48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53相对于重合部48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52而位于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侧。此外,中心位置52是包括中间点的位置,该中间点位于到端部50、51的距离相等的距离L处。
由此,第一边界面46中的从端部51到中间部53的部位与第一边界面46中的从端部50到中间部53的部位相比,在端部51附近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发展。另一方面,第二边界面47中的从端部50到中间部53的部位与第二边界面47中的从端部51到中间部53的部位相比,在端部50附近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二边界面47发展。其结果,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及第二边界面47发展的裂缝在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上重合的位置易于靠近中心位置52的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侧。即使在该位置裂缝在熔融部43中向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发展,也由于第一边界面46与第二边界面47之间的距离比重合部48在中心位置52的端部51侧的距离长,所以能够抑制熔融部43破断,更进一步抑制端头44从母材41脱落。
此外,在重合部48的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截面上,在一个端部50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且在另一个端部51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这一关系成立。该截面的位置能够使裂缝易于发展的第一边界面46、第二边界面47的长度最长,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头44脱落。
参照图3的(b)说明接地电极40的另一实施方式。图3的(b)是将端头44接合于另一母材41时的示意图。与图3的(a)不同,形成于母材41的槽底42c以随着从壁面42a朝向前端面41a而槽变浅的方式倾斜。端头44的底面45b以使端头44的配置于母材41的壁面42a附近的部分的厚度比配置于前端面41a附近的部分的厚度厚的方式倾斜。
在将端头44配置于母材41之后,从与母材41的前端面41a面对的加工头54照射高能束来形成熔融部43,将端头44接合于母材41。由于端头44的底面45b及槽底42c倾斜,所以关于熔融部43,在前端面41a附近,母材41的熔融量比端头44的熔融量多,在壁面42a附近,端头44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熔融量多。
返回图2的(b)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端头44的放电面45的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上的重合部48的一个端部50(另一端部),母材41的熔融量比端头44的熔融量多,所以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重合部48的另一个端部51(一端部),端头44的熔融量比母材41的熔融量多,所以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
由此,在端部50,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另一方面,在端部51,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其结果,在端部50附近,在第一边界面46上易于产生裂缝,在端部51附近,在第二边界面47上易于产生裂缝。在第一边界面46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发展,在第二边界面47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二边界面47发展,所以即使裂缝发展,也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46及第二边界面47发展的裂缝彼此难以相连。因此,与在一个边界面的两端产生的裂缝沿着该边界面朝向边界面的中央发展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熔融部43破断而引起的端头44从母材41脱落。
接着说明中心电极20。图4的(a)是从轴线O的方向观察的中心电极20(第一电极)的仰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中IVb-IVb线处的中心电极20的剖视图。箭头Z表示垂直于端头24的放电面25的第一方向。如果将中心电极20设为第一电极,则接地电极40为第二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母材22的外形呈沿着轴线O延伸的圆柱状,端头24呈圆盘状。端头24配置于母材22的轴线方向的前端,经由熔融部23而与母材22连接。熔融部23融合端头24及母材22。
熔融部23具有端头24与熔融部23的第一边界面60和母材22与熔融部23的第二边界面61在第一方向(与轴线O方向相同的箭头Z方向)上重合的重合部62。图4的(b)也是利用经过重心63的切断线(IVb—IVb线)切断的中心电极20的剖视图,该重心63是投影到与放电面25平行的假想面(与图4的(a)纸面平行的面)的重合部62的俯视图形的重心。重心63的位置与轴线O的位置大致相同。箭头Y表示与放电面25平行且切断线(IVb-IVb线)上的第二方向。
参照图5的(a)说明中心电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图5的(a)是将端头24接合于母材22时的示意图,图示形成熔融部23(用双点划线表示)之前的状态(以上在图5的(b)中也相同)。
母材22的前端面22a及端头24的放电面25相反侧的端面24a是与轴线O倾斜相交的平面。由此,在端头24的隔着轴线O的两侧的部位24b、24c中的部位24b,端头24的放电面25与端面24a间的距离长,在部位24c,放电面25与端面24a间的距离比部位24b短。端头24以使端头24的放电面25与轴线O正交的方式使端头24的端面24a与母材22的前端面22a接触,来将端头24配置于母材22上。
在将端头24配置于母材22之后,一边使母材22及端头24以轴线O为中心旋转,一边从与母材22、端头24的侧面面对的加工头54照射激光束、电子束等高能束来形成熔融部23,将端头24接合于母材22。由于向母材22的侧面照射束,所以母材22的径向外侧的熔融量比母材22的径向中心的熔融量多。另外,由于母材22的前端面22a及端头24的端面24a倾斜,所以关于熔融部23,在端头24的部位24b,端头24的熔融量比母材22的熔融量多,在隔着轴线O的相反侧的部位24c,母材22的熔融量比端头24的熔融量多。
返回图4的(b)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端头24的放电面25的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上的重合部62的一端部64,端头24的熔融量比母材22的熔融量多,所以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重合部62的另一端部65,由于母材22的熔融量比端头24的熔融量多,所以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
由此,在一端部64,在第二边界面61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一边界面60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65,在第一边界面60上产生的热应力比在第二边界面61上产生的热应力大。其结果,在一端部64附近,易于在第二边界面61上产生裂缝,在另一端部65附近,易于在第一边界面60上产生裂缝。在第一边界面60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一边界面60发展,在第二边界面61上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二边界面61发展,所以即使裂缝发展,也能够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60及第二边界面61发展的裂缝彼此难以相连。因此,与在一个边界面的两端产生的裂缝沿着该边界面朝向边界面的中央发展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熔融部23破断引起的端头24从母材22脱落。
另外,关于熔融部23,母材22的径向外侧的熔融量比母材22的径向中心的熔融量多,所以重合部62呈第一边界面60与第二边界面61之间的沿着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的距离随着从外侧朝向中心而逐渐变短的形状。由此,重合部62中,在一端部64与另一端部65之间,第一边界面60与第二边界面61之间的沿着第一方向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部66位于一端部64及另一端部65以外的部位。而且,重合部62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67位于最短部66以外的部位。
由此,第一边界面60中的从另一端部65到中间部67的部位与第一边界面60中的从一端部64到中间部67的部位相比,在另一端部65附近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一边界面60发展。另一方面,第二边界面61中的从一端部64附近到中间部67的部位与第二边界面61中的从另一端部65附近到中间部67的部位相比,在一端部64附近产生的裂缝易于沿着第二边界面61发展。因为在第二方向(箭头Y方向)上,最短部66与中间部67的位置不同,所以易于使分别沿着第一边界面60及第二边界面61发展的裂缝在第一方向(箭头Z方向)上重合的位置为最短部66以外的部位。即使在该位置,裂缝向第一方向发展,也由于第一边界面60与第二边界面61之间的距离比最短部66的距离长,所以抑制熔融部23破断,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头24脱落。
参照图5的(b)说明中心电极20的另一制造方法。图5的(b)是将端头24接合于另一母材22时的示意图。与图5的(a)不同,端头24的端面24d与放电面25平行,母材22的前端面22b是垂直于轴线O的面。在使端头24的端面24d与母材22的前端面22b接触而将端头24配置于母材22之后,一边使母材22及端头24以轴线O为中心旋转,一边使与母材22和端头24的侧面面对的加工头54边沿着轴线O往复边照射高能束。由此,对母材22及端头24的表面进行扫描的束的轨迹变为椭圆状。
在该情况下,在利用经过重心63的切断线切断的中心电极20的剖视图中,也成为在部位24b侧的重合部62的端部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端头24的熔融量多于母材22的熔融量)且在另一个部位24c侧的端部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母材22的熔融量多于端头24的熔融量)这一关系,其中,重心63是投影到与放电面25平行的假想面上的重合部62的俯视图形的重心。由此,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能够容易地推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改进变形。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接地电极40的母材41上形成有槽、一部分收容于该槽的端头44与母材41接合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定于此。不是必须在母材41上形成槽。当然也可以在不形成槽的情况下将端头44接合于母材41。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端头44的前端面比接地电极40的前端面41a稍向内侧进入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于此。当然能够使端头44的前端面比接地电极40的前端面41a伸出,使端头44从接地电极40的前端面41a突出。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端头44接合于接地电极40的母材41的内表面42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定于此。当然也能够将端头44接合于内表面42以外的母材41的前端面41a等。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地电极40的端头44呈长方体(四棱柱)的形状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于此。端头44的形状能够适当地设定为圆柱状、四角柱以外的多棱柱状等。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端头44经由熔融部43而直接与接地电极40的母材41连接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于此。当然能够在母材与端头之间配置以Ni为主体的中间构件,将端头经由熔融部而与接合于母材的中间构件连接。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重合部48、62的一个端部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且在另一个端部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这一关系在中心电极20及接地电极40双方成立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于此。只要在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任一方中上述关系成立即可。在上述关系成立的电极中,能够抑制端头脱落。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制造中心电极20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将母材22和端头24形成为一体且一边使母材22和端头24以轴线O为中心旋转一边照射高能束的情况,但是不是必须限于此。当然能够使将母材22和端头24形成为一体的结构静止,使用一个以上的反射镜使高能束在母材22及端头24的周围扫描来形成熔融部23。

Claims (4)

1.一种火花塞,具备:
第一电极,具备以贵金属为主体的端头和以Ni为主体且经由熔融部而与所述端头连接的母材;及
第二电极,与所述端头的放电面相对,
所述熔融部具有所述端头与所述熔融部的第一边界面和所述母材与所述熔融部的第二边界面在垂直于所述放电面的第一方向上重合的重合部,
关于所述重合部,在观察经过重心且与所述放电面垂直的截面时,
所述重合部的、沿着所述放电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Ni的含有率高于50质量%,
所述重心是投影到与所述放电面平行的假想面上的所述重合部的重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在所述截面中,
所述重合部呈所述第一边界面与所述第二边界面之间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而逐渐变长的形状,
所述重合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相对于所述重合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在所述截面中,
所述重合部的、所述第一边界面与所述第二边界面之间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部位于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以外的部位,
所述重合部的、贵金属的含有率为50质量%且Ni的含有率为50质量%的中间部位于所述最短部以外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截面是所述重合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截面。
CN201910500178.5A 2018-06-13 2019-06-11 火花塞 Active CN110601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2958 2018-06-13
JP2018112958A JP6793154B2 (ja) 2018-06-13 2018-06-13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000A CN110601000A (zh) 2019-12-20
CN110601000B true CN110601000B (zh) 2021-08-06

Family

ID=6872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0178.5A Active CN110601000B (zh) 2018-06-13 2019-06-11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654B2 (zh)
JP (1) JP6793154B2 (zh)
CN (1) CN110601000B (zh)
DE (1) DE1020191155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1344B2 (ja) * 2019-11-29 2023-01-2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11345B2 (ja) * 2019-11-29 2023-01-2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11346B2 (ja) * 2019-11-29 2023-01-2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11348B2 (ja) * 2019-11-29 2023-01-2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N114678776B (zh) * 2022-04-25 2022-12-23 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花塞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072A (zh) * 2009-03-31 2012-03-1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JP2013118082A (ja) * 2011-12-02 2013-06-13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105849990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7925221A (zh) * 2015-09-04 2018-04-17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072A (zh) * 2009-03-31 2012-03-1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JP2013118082A (ja) * 2011-12-02 2013-06-13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105849990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7925221A (zh) * 2015-09-04 2018-04-17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86466A1 (en) 2019-12-19
JP2019216038A (ja) 2019-12-19
DE102019115581A1 (de) 2019-12-19
CN110601000A (zh) 2019-12-20
US10784654B2 (en) 2020-09-22
JP6793154B2 (ja)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000B (zh) 火花塞
KR101855025B1 (ko) 스파크 플러그
CN110718857B (zh) 火花塞
JP590505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および、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8243713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US2008002905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park plug, and spark plug
CN109314372B (zh) 火花塞
JP5986592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7453208B (zh) 火花塞
JP5744763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896851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574738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310497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12009639B2 (en) Spark plug
JP6876075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24057126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8018751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1519460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park plug and spark plug
JP2018106807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8045892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