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8776B - 一种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8776B
CN114678776B CN202210442916.7A CN202210442916A CN114678776B CN 114678776 B CN114678776 B CN 114678776B CN 202210442916 A CN202210442916 A CN 202210442916A CN 114678776 B CN114678776 B CN 114678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noble metal
equal
melting
si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29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8776A (zh
Inventor
李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Tor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To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Tor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To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29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8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8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8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8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9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火花塞包括:中心电极;绝缘体;金属壳体;侧电极;贵金属;侧电极包括侧电极基体和基体凸起,熔融区分布于基体凸起两侧位置,分别为熔融区一和熔融区二,将贵金属的后端面定义为放电面,则设熔融区一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1点且P1点位于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一、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2点,熔融区一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3点;设熔融区二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4点且P4点位于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二、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5点,熔融区二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6点;过P1点做垂线L1,过P3点做垂线L2,过P4点做垂线L3,过P6点做垂线L4,设垂线L1与垂线L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1,设垂线L3与垂线L4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2,则H1的取值范围为:0mm≤H1或H2≤0.7mm。

Description

一种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尤其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在内燃机中用于对空气燃料混合物进行点火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发动机的高功率化,放电的高能量化,带有贵金属的火花塞已经被普片运用到各种发动机上,以满足火花塞的耐久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排放指标的高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柴油发动机改天然气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被运用在大型的商用车上,对火花塞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设计寿命通常在10万公里以上,因此为了保证火花塞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运用在火花塞上的贵金属被大径型化,其结果是由于惯量的增大导致火花塞上的贵金属容易被剥离。另外,火花塞贵金属大型化后其侧电极进一步增长使贵金属的散热距离进一步增长使侧电极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其结果是导致火花塞贵金属更容易被剥离。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292887B,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4月9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火花塞,其包括中心电极;陶瓷绝缘体,其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轴向孔并且将所述中心电极保持在所述轴向孔内;金属壳,其保持所述陶瓷绝缘体并包围所述陶瓷绝缘体的外周;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个端部与所述金属壳固连,并且所述接地电极的另一端部以使得所述另一端部的一个侧面面对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的方式弯曲;以及点火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所述一个侧面上的面对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的位置,并且所述点火部从所述一个侧面朝向所述中心电极突出,所述点火部具有:台座部,其从所述一个侧面朝向所述中心电极突出;放电部,其通过激光焊接接合到所述台座部的突出前端,并且在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和所述放电部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及熔融部,其介于所述台座部和所述放电部之间,并且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台座部的构成材料和所述放电部的构成材料熔合并混合在一起而形成所述熔融部,当沿所述点火部从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一个侧面突出的方向观察所述点火部的包括所述点火部的中心轴线的任意截面时,所述熔融部形成为从所述点火部的侧面朝向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当观察所述点火部的所述任意截面的廓线时,所述熔融部具有连接所述台座部的侧面和所述放电部的侧面的构造,并且在所述点火部的所述任意截面中,X1为所述点火部的所述侧面的一个侧面在所述台座部和所述熔融部之间的边界位置,X2为所述点火部的所述侧面的所述一个侧面在所述放电部和所述熔融部之间的边界位置,当观察所述任意截面中的连接所述边界位置X1和X2的直线的距离最大的第一截面时,外径S和延伸长度T之间的关系满足T/S≥0.5,其中S是所述放电部沿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径向的外径,所述T是所述熔融部基于所述放电部和所述熔融部之间的所述边界位置X2的沿径向向内方向的延伸长度,并且形成于所述中心轴线和经过所述边界位置X1和X2的假想线之间的外角θ满足135°≤θ≤175°,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侧面和所述接地电极的设置有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一个侧面经由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包括所述点火部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中呈内弯的凹状。
该专利文献中火花塞从两个方面进行限定:一是外径S和延伸长度T之间的关系满足T/S≥0.5,这样将具有放电部的线膨胀系数和台座部的线膨胀系数之间的中间线膨胀系数的熔融部夹在放电部和台座部之间有利于缓和放电部和台座部之间发生的热应力。由于熔融部沿径向向内方向的延伸长度T越大,则夹在放电部和台座部之间的熔融部的尺寸越大,所以可以缓和发生在放电部和台座部之间的热应力,能够有效地抑制裂纹或剥离的发生。
二是形成于所述中心轴线和经过所述边界位置X1和X2的假想线之间的外角θ满足135°≤θ≤175°,这样在外角θ小于180°的情况下,熔融部的形状是使得熔融部从位置X2朝向位置X1扩大的倒锥形,并且在位置X2,熔融部处于如下状态:熔融部沿径向向内地保持放电部。而且,当外角θ变得越小时,倒锥形的扩宽或发散程度越大,熔融部自身的结构对沿径向向外方向的压力的阻力就越大。因此,当放电部受热并且由于热膨胀而变形时,放电部的沿径向向外方向的变形趋向于被熔融部抑制。
该专利文献通过从上面两个方面进行限定,最终起到抑制放电部剥离现象的发生,但是该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相同。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火花塞,使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能最大限度的防止贵金属从火花塞上剥离,提高火花塞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火花塞,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能最大限度的防止贵金属从火花塞上剥离,提高了火花塞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花塞,其包括:棒状的中心电极,其沿轴线方向延伸;绝缘体,其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并在该轴孔内保持上述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设置在绝缘体的前端侧;金属壳体,其在周向上包围并保持该绝缘体;以及侧电极,其后端部被焊接于上述金属壳体的前端面;在该侧电极的顶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方向顶端侧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贵金属,其通过熔融区与侧电极结合;沿轴线方向剖视,结合处的侧电极包括侧电极基体和基体凸起,熔融区形成于贵金属、侧电极基体和基体凸起之间的区域,分布于基体凸起两侧位置,分别为熔融区一和熔融区二,将贵金属的后端面定义为放电面,则在熔融区一中,设熔融区一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1点且该P1点位于贵金属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一、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2点,熔融区一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3点;在熔融区二中,设熔融区二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4点且该P4点位于贵金属5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二、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5点,熔融区二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6点;
沿平行于轴线方向,过P1点做垂线L1,过P3点做垂线L2,过 P4点做垂线L3,过P6点做垂线L4,设垂线L1与垂线L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1,设垂线L3与垂线L4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2,则H1的取值范围为:0mm≤H1≤0.7mm,H2的取值范围为:0mm≤H2 ≤0.7mm。
优选的,将P1点和P2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1点和P2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1;将P4点和P5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4点和P5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2;
则K1和/或K2的取值范围为:0.3mm≤K1≤1mm,0.3mm≤K2≤1mm。
优选的,将P2点和P3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1;将P5点和P6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2,则θ1和/或θ2的取值范围为:140°≤θ1≤ 170°,140°≤θ2≤170°。
优选的,将P1点与P4点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P2点与P5点之间的距离为B,则1mm≤A/B≤5mm。
优选的,A/B的取值范围为1.6mm≤A/B≤5mm。
优选的,在熔融区中且位于远离贵金属放电面的一端与贵金属的最小距离在0.4mm以上。
优选的,贵金属的直径≥1.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贵金属被大型化且具有优秀的耐久性能的火花塞本,具体是熔融区与放电面具有交点,其作用是降低贵金属的高度(解决贵金属大型化后惯量增大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在成本上也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贵金属的高度降低的化,放电容易发生在熔融区,造成所谓的侧烧,使贵金属容易剥离,所以再通过对H1和H2的限定使放电面的覆盖面积足够大,使放电不发生在熔融区,从而确保贵金属不被剥离,使耐久寿命足够优秀;通过限定 0.3mm≤K1≤1.0mm,0.3mm≤K2≤1.0mm,能够保证贵金属与熔融区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合强度,避免贵金属剥离。通过对θ1和θ2角度的设计,能保证熔融区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从而提高贵金属的耐剥离性。通过对A/B的取值范围的设计,既能避免熔融区于贵金属接触的接触面积太少,容易被剥离问题的发生又能避免由于焊接能量过大,容易造成贯穿,使熔融区出现不必要的孔洞的问题发生,使得火花塞贵金属具有优秀的耐剥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火花塞中位于侧电极一端处的局部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位于贵金属一侧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体,2.中心电极,3.金属壳体,4.侧电极,411.侧电极基体,412.基体凸起,5.贵金属,6.熔融区,611.熔融区一,612. 熔融区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火花塞,其包括:棒状的中心电极 2,其沿轴线方向延伸;绝缘体1,其具有沿上述轴线AL方向延伸的轴孔,并在该轴孔内保持上述中心电极2,所述中心电极2设置在绝缘体1的前端侧(图中箭头所指TP方向为前端侧,相反的方向TX方向为后端侧);金属壳体3,其在周向上包围并保持该绝缘体1;以及侧电极4,其后端部被焊接于上述金属壳体3的前端面,侧电极4的后端与金属壳体前端面结合在一起;在该侧电极4的顶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2的轴线AL方向顶端侧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G;图2为沿轴线AL方向进行剖切且位于贵金属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所示,贵金属5通过熔融区6与侧电极4结合,在轴线AL方向剖视图中(即 A-A视图:沿轴线Al方向剖切后再朝向侧电极4方向看去的视图),结合处的侧电极4包括侧电极基体411和基体凸起412,熔融区6形成于贵金属5、侧电极基体411和基体凸起412之间的区域,分布于基体凸起412两侧位置,分别为熔融区一611和熔融区二612,将贵金属5的后端面定义为放电面,则在熔融区一611中,设熔融区一 611与贵金属5相交点为P1点且该P1点位于贵金属5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一611、贵金属5和基体凸起412相交点为P2点,熔融区一611与侧电极基体411相交点为P3点;在熔融区二612中,设熔融区二612与贵金属5相交点为P4点且该P4点位于贵金属5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二612、贵金属5和基体凸起412相交点为P5点,熔融区二612与侧电极基体411相交点为P6点;沿平行于轴线AL方向,过P1点做垂线L1,过P3点做垂线L2,过P4点做垂线L3,过 P6点做垂线L4,设垂线L1与垂线L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1,设垂线 L3与垂线L4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2,则H1的取值范围为:0mm≤H1≤ 0.7mm,H2的取值范围为:0mm≤H2≤0.7mm。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点火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并逃逸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另外一个电极,形成电流,将间隙处原本绝缘的气体击穿,同时伴随着弧光放电。由于现有结构的问题,有很多中心电极表面的电子会击打到侧电极的熔融区上,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的熔融区上放电,而不是在贵金属上,由于熔融区是由贵金属的材料和侧电极的材料彼此熔合并混合在一起,因此,熔融区的材料性质与侧电极的材料性质并不相同,在长期的点火工作中,熔融区容易侵蚀,从而造成贵金属从侧电极上剥离下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H1和H2的取值范围,实质就是尽量增加贵金属阻挡在熔融区上方位置的面积,从而尽可能的减小电流击打熔融区产生的影响。
最理想的状态是,当H1和H2的取值为0mm的时候,在该状态下,由于贵金属阻挡在熔融区的上方位置且没有部位外露于贵金属,因此,中心电极产生的电子不会或者少量的击打在熔融区上,能最大可能的避免对熔融区的破坏。
以下分别制作不同H1和H2的试验火花塞,需要说明的是关于H1和H2的范围是通过调整激光的能量和激光发生器的角度实现的。将试验火花塞搭载在一台排量为13L的天燃气发动机上试验,依次记录各火花塞分别装入的气缸,发动机以2000rpm全负荷运行600小时后,记录贵金属是否被剥离,将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记为“√”,将结果为贵金属发生剥离或者熔融区产生裂纹或者熔融区形成凹坑的记为“×”,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为当满足0mm≤H≤0.7mm 时,火花塞侧电极的贵金属难以被剥离。
样件序号 H1(mm) H2(mm) 评判结果
1 0 0
2 0.2 0.2
3 0.5 0.6
4 0.8 0.6 ×
5 0.6 0.8 ×
6 0.9 0.8 ×
如图2所示,申请人为进一步避免贵金属剥离,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之二为:即将P1点和P2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1点和P2 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1,则K1的取值范围为:0.3mm≤K1≤1.0mm;将P4点和P5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4点和P5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2,则K2的取值范围为:0.3mm≤K2≤1.0mm。
从图2可以看出,K1和K2的取值范围能够决定熔融区一611和熔融区二612朝内延伸的深度,当K1和K2的取值足够长时,能够保证贵金属与熔融区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合强度,避免贵金属剥离。
接下说明K对于火花塞的影响,分别制作了多种试验样件,需要说明的是K的范围是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能量大小以及激光发生器相对于样件的角度实现的,将试验样件装入一台13L的天然气发动机内,发动机已2000rpm全负荷运行800小时,记录贵金属是否被剥离,将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记为“√”,将结果为贵金属发生剥离或者熔融区产生裂纹或者熔融区形成凹坑的记为“×”,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为当满足0.3mm≤K1或K2≤1.0mm时,火花塞侧电极的贵金属难以被剥离。
样件序号 K1(mm) K2(mm) 评判结果
7 0.33 0.34
8 0.45 0.84
9 0.43 0.95
10 1.11 0.55 ×
11 1.0 0.6
12 0.25 1.12 ×
另外,申请人为进一步避免贵金属剥离,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之三为:将P2点和P3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1,则θ1的取值范围为:140°≤θ1≤170°;将P5点和P6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2,则θ2的取值范围为:140°≤θ2≤170°。这样通过对上述两个角度进行限定,能保证熔融区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从而提高贵金属的耐剥离性。
接下来说明θ对于火花塞的影响,分别制作了多种试验样件,需要说明的是θ的范围是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能量大小以及激光发生器相对于样件的角度实现的,将试验样件装入一台13L的天然气发动机内,发动机已2000rpm全负荷运行500小时,记录贵金属是否被剥离,将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记为“√”,将结果为贵金属发生剥离或者熔融区产生裂纹或者熔融区形成凹坑的记为“×”,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为当满足140°≤θ1或θ2≤170°时,火花塞侧电极的贵金属难以被剥离。
样件序号 θ1(°) θ2(°) 评判结果
13 140 150
14 155 165
15 145 160
16 174 155 ×
17 175 174 ×
18 135 166 ×
另外,申请人为进一步避免贵金属剥离,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之四为:将P1点与P4点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P2点与P5点之间的距离为 B,则1mm≤A/B≤5mm,其中更加优选的取值范围为1.6mm≤A/B≤5mm。这是因为,A的距离与贵金属的直径有关系,其范围一般在1.2mm—2mm 之间,当A/B小于1时,熔融区于贵金属接触的接触面积太少,容易被剥离,当A/B大于5时,由于焊接能量过大,容易造成贯穿,使熔融区出现不必要的孔洞,由此也会引起贵金属的剥离。当A/B满足上述关系时,贵金属具有优秀的耐剥离性;
接下来说明A/B对于火花塞的影响,分别制作了多种试验样件,需要说明的是A/B的范围是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能量大小以及激光发生器相对于样件的角度实现的,将19号-24号试验样件装入一台13L的天然气发动机内,发动机已2000rpm全负荷运行800小时,发动机已2000rpm全负荷运行1000小时记录贵金属是否被剥离,将完成800小时试验的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结果为良好,记为“○”,将完成1000小时试验的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结果为优秀,记为“√”,将完成800小时,结果为贵金属发生剥离或者熔融区产生裂纹或者熔融区形成凹坑的结果为不合格,记为“×”,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为当满足1mm≤A/B≤5mm时,尤其是满足“1mm≤A/B≤ 5mm”时,火花塞侧电极的贵金属难以被剥离。
样件序号 A/B 评判结果
19 0.8 ×
20 1
21 1.4
22 1.8
23 2.5
24 5.0
另外,申请人为进一步避免贵金属剥离,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之五为:在熔融区6中且位于远离贵金属5放电面的一端(即熔融区6 的前端侧)与贵金属的最小距离在0.4mm以上。如图3所示,在熔融区一611中的最前端为C1点位置处,在熔融区二612中的最前端为C2点位置处,C1点与贵金属5放电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D1,C2点与贵金属5 放电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D2,可见D2<D1,则D2为熔融区6中且位于远离贵金属5放电面的一端与贵金属的最小距离,D2≥0.4mm。这样设置能保证熔融区的轴向间距足够高,可以防止贵金属的剥离。
接下来说明D对于火花塞的影响,分别制作了多种试验样件,需要说明的是A/B的范围是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能量大小以及激光发生器相对于样件的角度实现的,将25号-30号试验样件装入一台13L的天然气发动机内,发动机已2000rpm全负荷运行500小时,将完成500小时试验的结果为贵金属没有剥离的结果为优秀,记为“√”,将完成500小时,结果为贵金属发生剥离或者熔融区产生裂纹或者熔融区形成凹坑的结果为不合格,记为“×”,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为当满足D2满足D2≥0.4mm时,火花塞侧电极的贵金属难以被剥离。
样件序号 D2(mm) 评判结果
25 0.2 ×
26 0.3 ×
27 0.4
28 0.5
29 0.65
30 0.7
另外,在贵金属5的直径的选择上,申请人发现当贵金属5的直径≥1.6mm时,能有较好的耐剥离性。这是因为贵金属足够大,电弧不会在侧电极基体上发生,因此能够防止侧电极基体被烧蚀,可以防止贵金属剥离。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贵金属被大型化且具有优秀的耐久性能的火花塞本,具体是熔融区与放电面具有交点,其作用是降低贵金属的高度(解决贵金属大型化后惯量增大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在成本上也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贵金属的高度降低的化,放电容易发生在熔融区,造成所谓的侧烧,使贵金属容易剥离,所以再通过对H1 和H2的限定使放电面的覆盖面积足够大,使放电不发生在熔融区,从而确保贵金属不被剥离,使耐久寿命足够优秀;通过限定0.3mm≤K1 ≤1.0mm,0.3mm≤K2≤1.0mm,能够保证贵金属与熔融区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合强度,避免贵金属剥离。通过对θ1和θ2角度的设计,能保证熔融区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从而提高贵金属的耐剥离性。通过对A/B的取值范围的设计,既能避免熔融区于贵金属接触的接触面积太少,容易被剥离问题的发生又能避免由于焊接能量过大,容易造成贯穿,使熔融区出现不必要的孔洞的问题发生,使得火花塞贵金属具有优秀的耐剥离性。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火花塞,其包括:棒状的中心电极,其沿轴线方向延伸;绝缘体,其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并在该轴孔内保持上述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设置在绝缘体的前端侧;金属壳体,其在周向上包围并保持该绝缘体;以及侧电极,其后端部被焊接于上述金属壳体的前端面;在该侧电极的顶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方向顶端侧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贵金属,其通过熔融区与侧电极结合;沿轴线方向剖视,结合处的侧电极包括侧电极基体和基体凸起,熔融区形成于贵金属、侧电极基体和基体凸起之间的区域,分布于基体凸起两侧位置,分别为熔融区一和熔融区二,其特征在于:将贵金属的后端面定义为放电面,则在熔融区一中,设熔融区一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1点且该P1点位于贵金属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一、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2点,熔融区一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3点;在熔融区二中,设熔融区二与贵金属相交点为P4点且该P4点位于贵金属的放电面上,设熔融区二、贵金属和基体凸起相交点为P5点,熔融区二与侧电极基体相交点为P6点;
沿平行于轴线方向,过P1点做垂线L1,过P3点做垂线L2,过P4点做垂线L3,过P6点做垂线L4,设垂线L1与垂线L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1,设垂线L3与垂线L4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2,则H1的取值范围为:0mm≤H1≤0.7mm,H2的取值范围为:0mm≤H2 ≤0.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将P1点和P2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1点和P2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1;将P4点和P5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P4点和P5点之间的连线长度设为K2;
则K1和/或K2的取值范围为:0.3mm≤K1≤1mm,0.3mm≤K2≤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将P2点和P3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1;将P5点和P6点的连线与P2点和P5点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设为θ2,则θ1和/或θ2的取值范围为:140°≤θ1≤170°,140°≤θ2≤17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将P1点与P4点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P2点与P5点之间的距离为B,则1mm≤A/B≤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A/B的取值范围为1.6mm≤A/B≤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在熔融区中且位于远离贵金属放电面的一端与贵金属的最小距离在0.4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贵金属的直径≥1.6mm。
CN202210442916.7A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火花塞 Active CN114678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916.7A CN11467877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火花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916.7A CN11467877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火花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8776A CN114678776A (zh) 2022-06-28
CN114678776B true CN114678776B (zh) 2022-12-23

Family

ID=8207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2916.7A Active CN11467877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87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1686A (zh) * 2007-11-15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1861685A (zh) * 2007-11-15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火花塞
CN102122797A (zh) * 2009-12-04 2011-07-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2444A (zh) * 2014-06-30 2016-02-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JP2019216038A (ja) * 2018-06-13 2019-12-1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1686A (zh) * 2007-11-15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1861685A (zh) * 2007-11-15 2010-10-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火花塞
CN102122797A (zh) * 2009-12-04 2011-07-13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2444A (zh) * 2014-06-30 2016-02-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JP2019216038A (ja) * 2018-06-13 2019-12-1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8776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5376B1 (ko) 스파크 플러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965692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1976082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park plug and spark plug
US8242673B2 (en) Spark plug
US7839064B2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1515314B1 (ko) 스파크 플러그
JP4787339B2 (j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
EP2584663B1 (en) Spark plug assembly for enhanced ignitability
CN102576984B (zh) 火花塞
US20070277764A1 (en) Spark plug
CN102204041B (zh)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JP3562533B2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US7122948B2 (en) Spark plug having enhanced capability to ignite air-fuel mixture
CN114678776B (zh) 一种火花塞
JP4426614B2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295064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KR101850195B1 (ko) 스파크 플러그
JPH06176849A (ja) セミ沿面放電型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4287091A (zh) 火花塞接地电极配置
JP6566988B2 (ja) 点火プラグ
US8269405B1 (en) Neutral electrode spark plug
JP3796845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0701311A1 (en) Spark plug with radial spark gap
JP4562030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7501129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