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8967A -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8967A
CN110598967A CN201910387790.6A CN201910387790A CN110598967A CN 110598967 A CN110598967 A CN 110598967A CN 201910387790 A CN201910387790 A CN 201910387790A CN 110598967 A CN110598967 A CN 110598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time
actual
stock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77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本浩
石桥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9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89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8Historical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基于适当的作业时间来进行工序设计的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装置(1)具备: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取得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计划库存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取得实际的作业的作业时间和该作业时的实际库存数;以及作业时间校正部(43),基于所述计划库存数和所述实际库存数来校正所述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

Description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产品制造前进行工序设计的装置等。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制造管理方式中,已知事先设定标准作业时间,基于该标准作业时间来进行工序设计。在此,标准作业时间表示对每个制造工序设定的、具有标准的熟练度的作业人员实施了该制造工序的情况下所需的时间。此外,还已知用于适当地设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作业时间估计系统:使用根据对现有的制造工序实际进行了作业时的作业时间来计算出的时间系数,估计新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8931号公报(2011年8月18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94854号公报(1996年7月30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前所述的现有技术没有考虑作业人员的熟练度的提升或因前后的制造工序的状况等引起的异常值的存在以及异常值的校正,存在不能准确地设定标准作业时间的问题。例如,没有考虑关于某制造工序,因该制造工序之前的制造工序中的作业延迟,而导致不能提高该制造工序的作业速度的情况等。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虽然公开了在计算对于某制造工序的时间系数时排除异常值,但没有考虑因前后的制造工序的状况等引起的异常值。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虽然公开了在某制造工序中的生产实绩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但没有考虑因前后的制造工序的状况等引起的异常值。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鉴于前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基于适当的作业时间来进行工序设计的制造管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具备:计划库存数取得部,取得包括作业人员进行的作业在内的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取得所述制造工序中的所述作业人员进行的实际的作业的作业时间和该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实际库存数;以及作业时间校正部,基于所述计划库存数和所述实际库存数来校正所述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
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基于库存数的计划值和实际库存数来校正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作业时间。因此,起到能够提供能够根据适当的作业时间来进行工序设计的制造管理装置的效果,所述适当的作业时间是基于库存数的计划值和实际库存数之间的偏差而校正后的作业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计划库存数为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合理的库存数即处理前计划库存数,所述实际库存数为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所述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处理前实际库存数。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基于因该规定的制造工序之前的制造工序引起而产生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和实际库存数之间的偏差来进行校正。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计划库存数为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合理的库存数即处理后计划库存数,所述实际库存数为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所述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处理后实际库存数。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基于因该规定的制造工序之后的制造工序引起而产生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和实际库存数之间的偏差来进行校正。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还具备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该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基于所述作业时间以及所述校正作业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历史,计算该制造工序中的标准作业时间。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基于对于该规定的制造工序的过去的历史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由此,例如,能够组合按每个制造工序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而进行准确的工序设计。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所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取得用于确定与所述作业时间以及所述实际库存数对应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并且所述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计算每个所述作业人员的所述标准作业时间。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对实施了该规定的制造工序的每个作业人员计算标准作业时间。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判定所述作业时间是否为异常值,所述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不将由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判定为是异常值的所述作业时间用于所述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使用过去的历史中的除了异常值以外的历史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判定所述作业时间是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在判定为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制造管理装置输出警告。根据该结构,若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实际的作业时间为低于下限值的异常值,则制造管理装置能够输出警告。由此,例如,能够使作业人员确认异常值是否为由跳过规定的制造工序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的“跳工序”引起的。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基于从所述作业时间减去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0的期间以及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的期间所得的时间,计算所述校正作业时间。根据该结构,制造管理装置能够关于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作业时间,排除了准备好在该规定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0的期间和准备好在之后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的期间之后,进行校正而计算校正作业时间。由此,能够关于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有关的历史,排除因该规定的制造工序的前后的制造工序引起而产生的等待时间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制造管理方法包括:计划库存数取得步骤,取得包括作业人员进行的作业在内的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制造工序中的所述作业人员进行的实际的作业的作业时间和该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实际库存数;以及作业时间校正步骤,基于所述计划库存数和所述实际库存数来校正所述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根据该结构,起到与所述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基于适当的作业时间来进行工序设计的制造管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使用应用例的制造管理装置从过去的作业实绩到进行使用了标准作业时间的作业计划的制定以及实施为止的流程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来制作的工序设计书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按照工序顺序实施作业的情况下,正常地完成了全行程的情况下和在特定的工序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5的(a)~(b)是表示在生产线上基于前工序的故障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的示意图。
图6的(a)~(b)是表示在生产线上基于后工序的故障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中对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应用的校正系数的应用例的曲线图,(a)表示前工序的库存数和校正系数的关系,(b)表示后工序的库存数和校正系数的关系。
图8是表示早实施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中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制造管理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制造管理装置以及作业计划终端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标号说明
1 制造管理装置
10 输入部
20 输出部
30 存储部
31 计划库存数据
32 实际库存数据
33 作业人员信息
34 作业时间历史
35 标准作业时间
40 控制部
41 计划库存数取得部
42 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
43 作业时间校正部
44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
2 作业计划终端
210 终端输入部
220 终端输出部
240 终端控制部
244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
具体实施方式
§1应用例
首先,使用图2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场面的一例。图2是表示使用本应用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从过去的作业实绩到进行使用了标准作业时间的作业计划的制定以及实施为止的流程的一例的示意图。
制造管理装置1是在制造制造对象物时的工序设计中管理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的装置。具体而言,在制造制造对象物的多个制造工序中,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进行基于各个工序的前后的工序的状况的校正。
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关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使用进行校正后的值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在此,标准作业时间表示对每个制造工序设定的、具有标准的熟练度的作业人员实施了该制造工序的情况下所需的时间。即,在包括多个制造工序的工序设计中,应用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基于各个制造工序的前后的状况来进行作业时间的校正,进一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
例201表示过去的某时刻的制造工序的作业状况。例201表示关于前工序、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这三个制造工序,按照前工序→当前工序→后工序的作业顺序实施的情况。此外,在前工序和当前工序之间堆积的块表示前工序的制造物且当前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同样地,在当前工序和后工序之间堆积的块表示当前工序的制造物且后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另外,作业人员只记载在与当前工序对应的位置,但当然也可以配置有与前工序以及后工序分别对应的其他作业人员。
着眼于当前工序,表示当前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块和表示制造物的库存的块的数目不一致。这表示:因某种理由,关于当前工序的制造物,后工序的处理不及时,其结果,当前工序的制造物滞留。在该情况下,当前工序的作业者考虑降低自身的作业速度,以使后工序的处理及时进行。由于关于当前工序中的实际作业时间,从当初的目标值产生时间差,所以这会妨碍从作业时间的历史计算当前工序中的适当的标准作业时间的情况。因此,期望对作业时间的实绩值进行适当的校正。
制造管理装置1收集例201所示的作业时间的实绩值,根据需要进行校正之后蓄积,从而在今后实施同样的工序设计时能够计算适当的标准作业时间。例如,在前工序中没有库存,通过减去直到在该前工序中追加库存为止当前工序等待的时间等的运算来进行校正。
例202表示基于使用标准作业时间生成的作业计划来制造制造对象物的情况下的作业状况,该标准作业时间是制造管理装置1使用校正后的作业时间算出的作业时间。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当前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块和表示制造结果的块的数目一致,表示当前工序的作业速度与前工序以及后工序的作业速度相匹配。
这样,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基于过去的作业实绩,考虑前后的制造工序而校正各个制造工序中的作业时间,进一步,能够使用校正后的作业时间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由此,能够建立准确的作业计划。
§2结构例
以下,使用图1、图3~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制造管理装置的结构)
使用图1说明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的结构。图1是表示制造管理装置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制造管理装置1具备输入部10、输出部20、存储部30以及控制部40,存储部30具备计划库存数据31、实际库存数据32、作业人员信息33、作业时间历史34以及标准作业时间35。此外,控制部40具备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作业时间校正部43以及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
若受理对于制造管理装置1的各种输入,则输入部10将与输入内容相应的信息发送给控制部40。输入部10例如可以是键盘或鼠标这样的输入装置,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输入部10可以是从对制造管理装置1进行某种输入的外部的装置受理输入信息的接口。
输出部20能够输出从控制部4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部20可以是对画面输出信息的显示器,也可以是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这样的输出装置,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存储部30存储在制造管理装置1中处理的各种信息。计划库存数据31关于各种制造工序,存储各个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计划库存数据31例如能够以制造工序单位以及一天单位来管理每个制造工序的合理的库存数。关于计划库存数,计划库存数据31可以存储一天的开始时的值,也可以存储一天的结束时的值。
关于各种制造工序,实际库存数据32存储在实施了各个制造工序时的实际的库存数即实际库存数。例如,在各个制造工序的现场,实际库存数据32可以基于通过传感器等检测出准备好在该制造工序中使用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的结果来实时更新。
作业人员信息33存储用于确定作业人员的信息。反过来说,作业现场中的作业人员能够使用作业人员信息33唯一地进行识别。作为用于确定作业人员的信息以外的信息,例如,作业人员信息33也可以存储与作业人员对于各种制造工序的熟练程度有关的信息。
关于各种制造工序,作业时间历史34存储对于从着手该制造工序到完成为止所需的作业时间的过去的历史。换言之,作业时间历史34存储与各种制造工序有关的过去的作业实绩。在本结构例中,制造管理装置1使用作业时间历史34来计算标准作业时间。
标准作业时间35存储各个制造工序中的标准作业时间。即,标准作业时间35存储具有标准的熟练度的作业人员实施了各个制造工序的情况下所需的时间。
控制部40统一控制制造管理装置1的各部。控制部40根据在输入部10中受理的输入内容,将指示发送给各部。控制部40使用输出部20将在各部中进行了处理的结果向外部输出。此外,若从输入部10受理输出后述的图8所示的、表示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曲线图的意旨的输入,则控制部40根据存储部30具有的各种信息来生成该曲线图,并使用输出部20向外部输出。
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从计划库存数据31取得对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计划库存数,并发送给作业时间校正部43。
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从实际库存数据32取得对于规定的制造工序的实际库存数,并发送给作业时间校正部43。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能够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在过去实施了规定的制造工序时的作业时间或者后述的校正作业时间的历史,并发送给作业时间校正部43。另外,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也可以将在过去实施了规定的制造工序时的作业时间或者后述的校正作业时间的历史与表示在注册了该历史时的作业人员的信息一同发送给作业时间校正部43。也可以是,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判定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作业时间是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在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作业时间为异常值。
作业时间校正部43从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以及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分别取得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计划库存数以及实际库存数。作业时间校正部43能够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接收规定的制造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判定接收到的实际作业时间是否为异常值。关于异常值的实际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校正部43能够判定是停滞时间为明确的可校正的数据,还是包含设备故障等干扰的不可校正的数据。在为异常值的实际作业时间为可校正的数据的情况下,作业时间校正部43能够计算基于计划库存数和实际库存数之间的偏差来校正了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作业时间。使用图5以及图6,在后面叙述校正的具体的方法。作业时间校正部43将算出的校正作业时间发送给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能够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与进行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的规定的制造工序有关的过去的作业时间历史。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能够从作业人员信息33取得与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作业时间历史对应的作业人员的信息。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能够基于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作业时间以及从作业时间校正部43接收到的校正作业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历史,计算该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标准作业时间。另外,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也可以将由作业时间校正部43判定为是异常值的作业时间不用于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标准作业时间例如也可以通过合计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计算均值/方差/中间值来求出。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可以制作与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有关的直方图而从输出部20输出。
(关于工序设计书)
使用图3说明能够使用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来制作的工序设计书。图3是表示使用制造管理装置1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来制作的工序设计书的一例的示意图。
在图示的例中,制造工序由在“作业内容”列中记载的工序1~6这6个工序构成。此外,工序1~6按照“作业顺序”列所述的顺序,在与“作业时间/运转时间(秒)”列中记载的箭头或者横条的长度相应的时间被实施。另外,作为箭头的长度来示出的工序1~工序4的时间是由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作为横条的长度来示出的工序5以及工序6的时间是自动机处理所需的运转时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由箭头示出“作业时间/运转时间(秒)”列的工序1~4表示作业人员的手动作业,由横条所示的工序5以及工序6表示由自动机进行自动化的作业。
如图所示,作业人员按顺序实施工序1~4。具体而言,作业者首先着手工序1之后,在20秒后完成该工序1,着手工序2。并且,在从着手工序2起10秒后,即在从着手工序1起30秒后完成工序2,着手工序3。这样,作业者能够基于工序设计书来按顺序实施制造工序。
(在特定的工序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处理)
使用图4说明在按照工序顺序实施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在特定的工序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处理。图4是表示在按照工序顺序实施作业的情况下,正常地完成了全行程的情况下和在特定的工序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在图示的例子中,制造工序由工序1~5这5个制造工序构成,各制造工序由标上1~5的数字的块表示。另外,制造工序按照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以及工序5的顺序按顺序执行。此外,直到前工序完成为止不能实施下一个工序,例如工序2必须在工序1完成后着手。另外,从着手各制造工序起到完成为止的作业时间对应于表示各制造工序的块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纸面上侧所记载的标上“正常”的横条状的图表示工序1~5以大致相同的作业时间实施。另一方面,纸面下侧所记载的标上“异常”的横条状的图表示虽然工序1以及工序3~5以与“正常”相同的作业时间实施,但作为在工序2中发生了异常的结果,在作业中发生等待,需要比“正常”的工序2更多的作业时间。
在实施了“正常”所示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工序1~工序5中的任一个工序中都没有发生异常,工序1~工序5分别所需的实际作业时间不校正就能够用于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另一方面,在实施了“异常”所示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为了将发生了异常的工序2的实际作业时间用于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需要进行校正。此外,尽管在工序1以及工序3~5中没有发生异常,也优选进行考虑了工序2的影响的校正。
对于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能够只在明确得知因异常引起的作业的停滞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反过来说,在因设备故障等理由而不清楚作业的停滞时间的情况下,不能校正包括该停滞时间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将发生了异常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并且是因不清楚停滞时间所以不能校正的实际作业时间不用于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
(基于前工序的状况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
使用图5说明计算为了校正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实施完毕的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而使用的校正系数的方法。图5是表示在生产线上基于前工序的故障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的示意图。图5的(a)表示前工序、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全部正常实施的情况,图5的(b)表示虽然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正常,但在前工序中发生故障的情况。
在图中,由块示出“前工序”、“当前工序”、“后工序”这3个制造工序,在各块的下侧示出记载为“实际作业时间(节拍时间)”的箭头。此外,在图中记载为“前工序的库存”的、配置在前工序和当前工序的边界上的块是前工序的制造物并且表示在能够实施当前工序的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同样地,记载为“后工序的库存”的、配置在当前工序和后工序的边界上的块是当前工序的制造物并且表示在能够实施后工序的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换言之,若从前工序获取前工序的制造物,则当前工序对该制造物进行当前工序的作业,并作为“后工序的库存”交给后工序。
图5的(a)表示前工序、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分别正常实施的情况。在此,前工序制造制造物的步调、当前工序制造制造物的步调以及后工序制造制造物的步调相匹配。即,在图中,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通过前工序的处理而被追加的步调和通过当前工序的处理而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被加工为表示为“后工序的库存”的块的步调相等。并且,表示为“后工序的库存”的块通过当前工序的处理而被追加的步调和该块通过后工序的处理而被加工的步调相等。由此,实施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能够在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和表示为“后工序的库存”的块的数目保持一定的数目(=合理库存数)的状态下实施作业。在该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不需要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另外,由于合理库存数是在正常地实施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的库存数,所以能够作为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来预先设定。即,在图5的(a)中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是实施当前工序中的处理前的计划库存数即处理前计划库存数。
图5的(b)表示虽然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正常但在前工序中发生故障,在前工序的制造的步调降低的状态下实施各工序的情况。换言之,表示因为故障所以前工序的制造物的实际的库存数(=实际库存数)偏离合理库存数,在当前工序等中实际作业时间偏离工序设计时的计划值的情况。即,在图5的(b)中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表示当前工序的作业时的实际的库存数即处理前实际库存数。
如前述,在当前工序中对前工序的制造物进行作业。因此,在因故障等理由而前工序制造制造物的步调降低,前工序的库存减少的情况下,因心理的影响而还降低当前工序中的作业速度的情形较多。因此,若将发生这样的作业速度降低的状况下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直接作为历史来存储,并使用该历史进行工序设计,则不能适当地设定标准作业时间。因此,制造管理装置1通过关于前工序的制造的步调降低的情况下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进行基于前工序的状况的校正之后再存储,从而能够使用该历史来适当地设定标准作业时间。
例如,基于库存数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若前工序的制造的步调降低,则“前工序的库存”的实际库存数偏离计划库存数。此时,制造管理装置1基于当前工序中的计划库存数和实际库存数来校正实际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具体而言,制造管理装置1的作业时间校正部43从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取得当前工序的计划库存数,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取得当前工序的实际库存数以及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并且,作业时间校正部43计算该计划库存数相对于当前工序的计划库存数的偏差的比例,并将其设为要应用于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系数。进一步,作业时间校正部43将校正系数应用于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从而计算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即,
(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1-((当前工序的计划库存数)-(当前工序的实际库存数))/(当前工序的计划库存数),
(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
另外,即使实际库存数变得大于合理库存数,也因作业时间达到极限,所以校正系数的最大值相对于为1.0(细节将后述)。
这样,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并且,通过使用校正作业时间来设定当前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能够进行适当的工序设计。
另外,在实际的现场中,还考虑因前工序完全停止等理由而“前工序的库存”成为0,发生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等待作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例如也可以将前工序的停止时间和直到“前工序的库存”成为1为止的等待时间设为前工序的损耗时间,基于前述的校正系数以及该损耗时间来计算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即,
(前工序的损耗时间)=(前工序的停止时间)+(当前工序的实际库存数从0到1为止的时间),
(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前工序的损耗时间))×(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
这样,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基于前工序有无实际库存来计算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
(基于后工序的状况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
使用图6说明计算为了校正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实施完毕的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而使用的校正系数的方法。图6是表示在生产线上基于后工序的故障的作业时间的校正例的示意图。图6的(a)表示前工序、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全部正常实施的情况,图6的(b)表示虽然前工序以及当前工序正常,但在后工序中发生故障的情况。另外,图中的各项目对应于图5的各图中的同名的项目。
图6的(a)表示与图5的(a)相同的内容,表示前工序、当前工序以及后工序分别正常实施的情况。即,在图中,表示为“前工序的库存”的块追加的步调和该块被加工为表示为“后工序的库存”的块的步调相等。此外,“前工序的库存”以及“后工序的库存”都等于计划库存数。即,在图6的(a)中,表示为“后工序的库存”的块是实施了当前工序的处理之后且实施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即后工序中的处理之前的计划库存数即处理后计划库存数。在“前工序的库存”以及“后工序的库存”等于计划库存数的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不需要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
图6的(b)表示虽然前工序以及当前工序正常但在后工序中发生故障,在后工序的制造的步调降低的状态下实施各工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认为前工序以及当前工序的制造的步调也配合后工序的制造的步调而降低。即,在当前工序的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即后工序的制造的步调因故障而降低,后工序的库存变多的情况下,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因心理的影响而还降低当前工序中的作业速度的情形较多。作为“后工序的库存”而在后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当前工序的处理后的实际库存数即处理后实际库存数。此时,优选降低当前工序的制造的步调,使得处理后实际库存数不超过可待机的最大数即最大库存数。制造管理装置1通过关于这样的情况下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进行基于后工序的状况的校正之后再存储,从而能够使用该历史来适当地设定标准作业时间。
对于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与使用图5的(b)说明的方法同样地进行。若后工序的制造的步调降低,则“后工序的库存”的实际库存数偏离计划库存数。此时,制造管理装置1基于后工序中的计划库存数和实际库存数来校正实际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即,
(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1-((后工序的实际库存数)-(后工序的计划库存数))/(后工序的计划库存数),
(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
另外,即使实际库存数变得少于合理库存数,也因作业时间达到极限,所以校正系数的最大值设为1.0(细节将在后述)。
这样,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并且,通过使用校正作业时间来设定当前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能够进行适当的工序设计。
另外,在实际的现场中,还考虑因后工序完全停止等理由而“后工序的库存”达到最大库存数,发生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等待作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也例如可以将后工序的停止时间和“后工序的库存”为最大库存数的期间设为后工序的损耗时间,基于前述的校正系数以及该损耗时间来计算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即,
(后工序的损耗时间)=(后工序的停止时间)+(后工序的实际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的期间),
(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后工序的损耗时间))×(当前工序的校正系数)。
这样,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基于后工序的实际库存数来计算当前工序的校正作业时间。
另外,制造管理装置1也可以对实施了当前工序的每个作业人员计算当前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例如,作业时间校正部43可以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接收实施了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作业人员信息发送给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并且,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也可以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实施了当前工序的作业人员过去实施了当前工序时的作业时间以及校正作业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并计算每个作业人员的标准作业时间。
制造管理装置1例如可以从设置于各制造工序的现场的Andon取得前工序以及后工序的停止时间等。在此,Andon是生产线的作业人员为了将异常等通知给周围而操作的报告系统。例如,制造管理装置1也可以取得从按下了用于通知异常的按钮的日期时间起到该异常的应对完成而按下了用于通知恢复的按钮的日期时间为止的期间,作为停止时间。
(校正系数的应用例)
使用图7说明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对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应用的校正系数的应用例。图7是表示在制造管理装置1中对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应用的校正系数的应用例的曲线图,(a)表示前工序的库存数和校正系数的关系,(b)表示后工序的库存数和校正系数的关系。
在图7的(a)中,纵轴表示前工序中的实际库存数,横轴表示应用于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的校正系数。另外,合理库存数表示按照当初的作业计划执行了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作为前工序的实际库存而被维持的库存数。在图示的例子中,校正系数在前工序库存数从无库存的状态起到合理库存数为止的范围中与该前工序库存数呈正比例的关系,在前工序库存数为无库存的情况下的校正系数为0。这表示:若没有前工序的制造物的库存则不能实施当前工序,所以需要停止当前工序。此外,在前工序库存数为合理库存数的情况下的校正系数为1.0,即使在前工序库存数进一步超过合理库存数的情况下,校正系数也维持1.0。这表示:在作业计划被生成以使在前工序库存数为合理库存数时当前工序中的作业速度成为最大的情况下,即使前工序库存数超过合理库存数,也不能加快当前工序的作业速度。
在图7的(b)中,纵轴表示后工序中的实际库存数,横轴表示应用于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的校正系数。另外,合理库存数表示按照当初的作业计划执行了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作为后工序的实际库存而被维持的库存数。在图示的例中,校正系数在后工序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和合理库存数之间的范围中与该后工序库存数呈比例。具体而言,在后工序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的情况下的校正系数为0。这表示:即使想要实施当前工序而追加制造物,后工序也不能新承担库存,所以需要停止当前工序。此外,在后工序库存数为合理库存数的情况下的校正系数为1.0,即使在后工序库存数进一步低于合理库存数的情况下,校正系数也维持1.0。这表示:在作业计划被生成以使在后工序库存数为合理库存数时当前工序中的作业速度成为最大的情况下,即使后工序库存数低于合理库存数,也不能加快当前工序的作业速度。
(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设定)
图8表示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为了计算标准作业时间而使用的作业时间的实绩值的分布以及目标值。图8表示在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中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曲线图。
在图示的例子中,曲线图的横轴表示作业时间,纵轴表示作业时间的实绩值的次数。此外,实线表示的是作为熟练者的“作业者A”的实绩值的分布,虚线表示的是作为不像“作业者A”那么熟练作业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者B”的实绩值的分布。
在图示的例中,能够认为作业时间非常低的值是例如因跳过作为测定对象的制造工序而进入到下一个制造工序的“跳工序”或计测设备的误动作等引起的异常值。另外,制造管理装置1也可以在作业时间的值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值。并且,在检测出异常值的情况下实施输出警告等的动作,从而可以使作业人员确认是否为因“跳工序”等该作业人员的作业引起的异常。
另一方面,能够认为作业时间非常大的值是因设备故障等干扰引起的。若比较“作业者A”的曲线图以及“作业者B”的曲线图,则可知关于纵轴的值最大的、作业时间的最频值,“作业者A”低于“作业者B”。由此,例如,认为“作业者B”因作业熟练,所以可将自身的作业时间缩短到“作业者A”的曲线图的最频值表示的作业时间。
制造管理装置1将例如在图中表示为“目标值(B)”的、作业时间的值稍微低于“作业者B”的曲线图的最频值的值表示为“作业者B”的最近的目标。由此,能够对“作业者B”进行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反馈。即,制造管理装置1可以通过在输出部20中输出图8所示的曲线图,对“作业者B”进行作业时间的分布以及目标值的反馈。
(处理的流程)
使用图9说明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9是表示制造管理装置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另外,后述的说明是说明了对特定的制造工序(=当前工序)进行作业时间的校正以及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的情况,例如可以将一系列的处理应用于任意的制造工序。
首先,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当前工序中的作业时间,判定取得的作业时间是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S1)。在判定为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S1中“是”),控制部40通过输出部20输出警告(S2)。之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S1中“否”),处理进入S3。
在S3中,作业时间校正部43判定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实际库存数据32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前工序的实际库存是否在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从计划库存数据31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前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S3)。在判定为在前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3中“是”),处理进入S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在前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3中“否”),作业时间校正部43关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判定是否为停滞时间明确的可校正的数据(S4)。在判定为是可校正的数据的情况下(S4中“是”),作业时间校正部43使用图5通过前述的方法来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而计算校正作业时间(S5)。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是可校正的数据的情况下(S4中“否”),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S6中,作业时间校正部43判定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实际库存数据32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后工序的实际库存是否在计划库存数取得部41从计划库存数据31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后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S6)。在判定为在后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6中“是”),处理进入S7。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在后工序的最近的计划库存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6中“否”),作业时间校正部43关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判定是否为停滞时间明确的可校正的数据(S7)。在判定为是可校正的数据的情况下(S7中“是”),作业时间校正部43使用图6通过前述的方法来校正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而计算校正作业时间(S8)。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是可校正的数据的情况下(S7中“否”),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S9中,作业时间校正部43从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42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当前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和在S3以及S6中分别算出的校正作业时间之中,决定可用于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的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S9)。之后,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使用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的与当前工序有关的作业时间的过去的历史和作业时间校正部43在S7中决定的作业时间,合计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计算标准作业时间(S10)。之后,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将在S10中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存储在标准作业时间35中(S11)。
通过以上的处理,本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关于当前工序的作业时间,能够基于其前后的工序的实绩库存等进行校正。此外,能够使用校正后的作业时间来计算当前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由此,能够使用校正后的作业时间来建立准确的作业计划。
§3变形例
以下,使用图10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以及作业计划终端2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制造管理装置的结构)
本变形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结构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相同,但一部分结构不同。在本变形例中,制造管理装置1是构成为能够与作业计划终端2进行通信且不具有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的结构。
(作业计划终端的结构)
作业计划终端2是能够使用制造管理装置1进行了校正的制造工序的作业时间,计算该制造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并输出的终端。作业计划终端2是例如以能够与制造管理装置1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通信终端。作业计划终端2具备终端输入部210、终端输出部220以及终端控制部240,终端控制部240具备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
若受理对于作业计划终端2的各种输入,则终端输入部210将与输入内容相应的信息发送给终端控制部240。终端输入部210例如可以是键盘或鼠标这样的输入装置,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输入部10也可以是从对制造管理装置1进行某种输入的外部的装置受理输入信息的接口。
终端输出部220能够输出从终端控制部240接收到的信息。终端输出部220可以是对画面输出信息的显示器,也可以是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这样的输出装置,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终端控制部240统一控制作业计划终端2的各部。终端控制部240例如能够使用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算出的作业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来生成作业计划,并从终端输出部220输出。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具有与在所述结构例中制造管理装置1具有的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同样的功能。具体而言,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能够经由制造管理装置1的控制部40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与进行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的规定的制造工序有关的过去的作业时间历史。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能够经由控制部40从作业人员信息33取得作业人员的信息。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能够经由控制部40从作业时间历史34取得作业时间。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能够基于作业时间和同样经由控制部40从作业时间校正部43接收到的校正作业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历史,计算该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标准作业时间。
本变形例的制造管理装置1能够与结构例同样地校正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实际作业时间。并且,作业计划终端2能够使用制造管理装置1进行校正后的实际作业时间来计算规定的制造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由此,例如,能够运用为能够使制造管理装置1作为数据中心始终运转,且能够使作业计划终端2只在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或使用了该标准作业时间的作业计划的制作时运转。
〔基于软件的实现例〕
制造管理装置1以及作业计划终端2的控制块(尤其,作业时间校正部43、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44以及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244)可以通过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上形成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制造管理装置1以及作业计划终端2具有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计算机。该计算机例如具有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且具有存储了上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且,在上述计算机中,通过上述处理器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上述程序而执行,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处理器,例如能够使用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为上述记录介质,除了“非临时性的有形介质”例如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之外,还能够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此外,还可以具有展开上述程序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等。此外,上述程序可以经由可传输该程序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等)而被提供给上述计算机。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通过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而实现的、嵌入载波的数据信号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计划库存数取得部,取得包括作业人员进行的作业在内的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
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取得所述制造工序中的所述作业人员进行的实际的作业的作业时间和该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实际库存数;以及
作业时间校正部,基于所述计划库存数和所述实际库存数来校正所述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划库存数为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合理的库存数即处理前计划库存数,所述实际库存数为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所述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处理前实际库存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划库存数为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合理的库存数即处理后计划库存数,所述实际库存数为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所述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处理后实际库存数。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基于所述作业时间以及所述校正作业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历史,计算该制造工序中的标准作业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取得用于确定与所述作业时间以及所述实际库存数对应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并且,
所述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计算每个所述作业人员的所述标准作业时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判定所述作业时间是否为异常值,
所述标准作业时间计算部不将由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判定为是异常值的所述作业时间用于所述标准作业时间的计算。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际作业数据取得部判定所述作业时间是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在判定为低于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制造管理装置输出警告。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时间校正部基于从所述作业时间减去在能够实施所述作业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0的期间以及在所述作业完成且在下一阶段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制造的状态下待机的制造对象物的实际库存数为最大库存数的期间所得的时间,来计算所述校正作业时间。
9.一种制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划库存数取得步骤,取得包括作业人员进行的作业在内的规定的制造工序中的制造对象物的库存数的计划值即计划库存数;
实际作业数据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制造工序中的所述作业人员进行的实际的作业的作业时间和该作业时的库存数即实际库存数;以及
作业时间校正步骤,基于所述计划库存数和所述实际库存数来校正所述作业时间,计算校正作业时间。
10.一种制造管理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管理装置来发挥作用,所述制造管理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部发挥作用。
CN201910387790.6A 2018-06-12 2019-05-10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05989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2125A JP7070124B2 (ja) 2018-06-12 2018-06-12 製造管理装置、製造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12125 2018-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8967A true CN110598967A (zh) 2019-12-20

Family

ID=6662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7790.6A Pending CN110598967A (zh) 2018-06-12 2019-05-10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78083A1 (zh)
EP (1) EP3582172A1 (zh)
JP (1) JP7070124B2 (zh)
CN (1) CN11059896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904A (ja) * 1998-07-23 2000-02-08 Hitachi Ltd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システム
JP2000176799A (ja) * 1998-12-08 2000-06-27 Toshiba Corp 生産製造計画システム
JP2001034672A (ja) * 1999-07-22 2001-02-0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操業計画調整方法及び操業計画調整システム
EP1174813A2 (en) * 2000-07-18 2002-01-23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roduction planning system
JP200714062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Omron Corp 生産管理装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生産管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7156872A (ja) * 2005-12-06 2007-06-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生産工程の管理方法
EP2375297A1 (en) * 2008-12-05 2011-10-12 Hitachi, Ltd. Manufacturing plan drawing-up system and method
JP2012128736A (ja) * 2010-12-16 2012-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標準時間策定装置、標準時間策定システム、標準時間策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54881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Hitachi, Ltd.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and program
US20160012363A1 (en) * 2013-04-18 2016-01-14 Omron Corporation 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 management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4854A (ja) 1995-01-13 1996-07-30 Shin Meiwa Ind Co Ltd 生産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JP3616326B2 (ja) * 2000-12-07 2005-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生産情報提供装置、生産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0182034A (ja) * 2009-02-04 2010-08-19 Panasonic Corp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JP2011158931A (ja) 2010-01-29 2011-08-18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作業時間推定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904A (ja) * 1998-07-23 2000-02-08 Hitachi Ltd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システム
JP2000176799A (ja) * 1998-12-08 2000-06-27 Toshiba Corp 生産製造計画システム
JP2001034672A (ja) * 1999-07-22 2001-02-0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操業計画調整方法及び操業計画調整システム
EP1174813A2 (en) * 2000-07-18 2002-01-23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roduction planning system
JP200714062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Omron Corp 生産管理装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生産管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7156872A (ja) * 2005-12-06 2007-06-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生産工程の管理方法
EP2375297A1 (en) * 2008-12-05 2011-10-12 Hitachi, Ltd. Manufacturing plan drawing-up system and method
JP2012128736A (ja) * 2010-12-16 2012-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標準時間策定装置、標準時間策定システム、標準時間策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54881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Hitachi, Ltd.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and program
US20160012363A1 (en) * 2013-04-18 2016-01-14 Omron Corporation 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 management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0124B2 (ja) 2022-05-18
US20190378083A1 (en) 2019-12-12
EP3582172A1 (en) 2019-12-18
JP2019215675A (ja)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6531B2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US20180043649A1 (en) Press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ess system
EP3451093B1 (en) Work assistance device, work assistance method, and work assistance program
JP4502414B2 (ja) 生産管理情報出力装置及び生産管理情報出力方法
JPH0749712A (ja) 設備保全管理装置
CN104021499B (zh) 半导体制造控制方法
CN110598967A (zh) 制造管理装置、制造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JPWO2019016892A1 (ja) 品質分析装置及び品質分析方法
US200901928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ime-standard development
KR101672832B1 (ko) 제조공정의 관리지원장치
JP4870441B2 (ja) 状況解析システムおよび状況解析方法
JPH08126942A (ja) 生産ラインの稼働管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2639388B1 (ko) 상태 관리 시스템 및 상태 관리 방법
CN111651503B (zh) 一种配电网数据异常识别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JP2023002084A (ja) 作業管理システム
JP2020194393A (ja) 作業監視システム
JP3144369B2 (ja) 生産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412655B1 (ja) 異常判定装置、異常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判定方法
WO2023188914A1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23082616A (ja) 生産支援方法、生産支援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006929A (ja) 進度予測システム
US20230095055A1 (en) Control device
CN116703052A (zh) 作业管理装置、作业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43944A (zh) 信息管理装置以及信息管理方法
CN114897243A (zh) 一种pcb涨缩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