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991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9913B
CN110579913B CN201910734105.2A CN201910734105A CN110579913B CN 110579913 B CN110579913 B CN 110579913B CN 201910734105 A CN201910734105 A CN 201910734105A CN 110579913 B CN110579913 B CN 110579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uxiliary electrode
auxiliary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41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9913A (zh
Inventor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341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9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9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913A/zh
Priority to US16/970,949 priority patent/US2023010261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461 priority patent/WO20210272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9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辅助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公共电极;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增加辅助电极线,使公共电信号从公共电极的一端流入辅助电极线,流过辅助电极线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公共电极,因而公共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视为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又由于辅助电极线的片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因此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后的总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电阻,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减小,压降减小,即本发明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作为显示效果的重要判定标准,是显示器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考虑和控制的。
然而,在显示面板的设计中,由于线路中压降的存在,尤其是公共电极线路压降的存在,影响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也增加显示面板的功耗。
因此,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线路压降过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线路压降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
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所述公共电极。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为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相邻所述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为网格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网格型走线围成的区域内。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辅助电极线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层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辅助电极层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为源漏极层。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辅助电极层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为源漏极层。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辅助电极线,所述源漏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二辅助电极线。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线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相互连接。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辅助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公共电极;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增加辅助电极线,使公共电信号从公共电极的一端流入辅助电极线,流过辅助电极线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公共电极,因而公共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视为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又由于辅助电极线的片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因此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后的总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电阻,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减小,压降减小,即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膜层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2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2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3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3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3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4中(a)为图2中(c)11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中(b)为图2中(c)12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中(c)为图3中(c)13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5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5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6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6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6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7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7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7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8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8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8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膜层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0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0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的源漏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0中(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源漏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11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1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1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的源漏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1中(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源漏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12中(a)为图10中(d)14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中(b)为图10中(d)15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中(c)为图11中(d)16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九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3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九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3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九种结构的源漏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3中(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九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源漏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14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4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4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种结构的源漏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4中(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源漏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图15中(a)为图13中(d)17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中(b)为图13中(d)18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中(c)为图14中(d)19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一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6中(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一种结构的像素电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6中(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一种结构的源漏极层的俯视示意简图。
图16中(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十一种结构的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源漏极层的俯视叠加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针对现有显示面板存在阴极线路压降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
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所述公共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增加辅助电极线,使公共电信号从公共电极的一端流入辅助电极线,流过辅助电极线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公共电极,因而公共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视为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又由于辅助电极线的片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因此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后的总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电阻,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减小,压降减小,即本发明实施例有效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是LCD显示面板,在此不做限定。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以OLED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OLED显示面板10包括:
衬底110,包括玻璃衬底和柔性衬底,玻璃衬底为刚性的玻璃材料制成,在于显示面板的最下方;柔性衬底一般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机聚合物材料,形成于玻璃衬底上。
缓冲层120,用于阻隔水氧进入显示面板10,避免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止杂质粒子扩散到薄膜晶体管中,避免降低漏电流。缓冲层一般采用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的叠层结构,氮化硅具有较强的离子阻隔能力和很好的水氧隔绝能力,氧化硅与多晶硅的界面润湿性较好,能更好的作为形成有源层的基底材料。
薄膜晶体光层130,包括:有源层,图案化形成有源区131,有源区131掺杂形成有沟道区和掺杂区,有源层的材料一般为非晶硅或多晶硅;第一栅极绝缘层132,覆盖缓冲层120和有源层;第一栅极层,形成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32上,图案化形成有第一栅极133以及栅极扫描线(未画出);第二栅极绝缘层134,覆盖第一栅极绝缘层132和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形成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34上,图案形成有第二栅极135;层间绝缘层136,覆盖第二栅极绝缘层134和第二栅极层;源漏极层137,形成于层间绝缘层136上,图案化形成有漏极1371、源极1372、数据线(未画出)和电源线(未画出),源漏极层137一般为金属钛/铝/钛(Ti/Al/Ti)的叠层结构,其片电阻为0.04~0.06Ω/□;钝化层138,覆盖层间绝缘层136和源漏极层137。薄膜晶体管层130内的有源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漏极层共同构成了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平坦化层140,形成于钝化层138之上,用于平坦化薄膜晶体管层130,为后续像素电极的制备提供平坦的基底,其材料为有机物。
像素电极层150,形成于平坦化层140上,图案化形成有像素电极151,像素电极151通过平坦化层140和钝化层138内的过孔与源极1372连接;像素电极151一般为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ITO/Ag/ITO)的叠层结构,其片电阻为0.1~0.2Ω/□。
像素定义层160,形成于平坦化层140和像素电极层150上,图案化形成有的发光区域,发光区域用于限定像素区域。
发光材料层170,形成于像素定义层160定义的发光区域内,一般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公共电极层,形成于像素定义层160上且覆盖发光材料层170,公共电极层一般为整面蒸镀在像素定义层160和发光材料层170上,整面蒸镀的公共电极层形成了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180;公共电极180的材料为低功函数的金属或合金,最常用的是镁铝合金,其片电阻为5~30Ω/□。
本实施例中的OLED显示面板可以是顶栅结构,也可以是底栅结构;可以是双栅结构,也可以是单栅结构;像素电极可以是连接源极,也可以是连接漏极,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像素电极层150的片电阻为0.1~0.2Ω/□,源漏极层137的片电阻为0.04~0.06Ω/□,均小于公共电极层的片电阻5~30Ω/□。因此,可将像素电极层150、源漏极层137或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同时作为辅助电极层,在所述辅助电极层内增设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与公共电极并联,用于辅助公共电极传输公共电信号,降低公共电信号传输路径上的电阻,从而降低公共电信号传输过程中在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辅助电极的设置方式不同,辅助电极与公共电极并联后的总电阻不同,从而对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压降的降低效果也会不同。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像素的排列方式为钻石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的排列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如图1所示,像素电极层还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152。在下述图2至图8所述的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作为辅助电极层,同时图案化形成有像素电极151和辅助电极线152,为了确保辅助电极线152与像素电极151之间不出现短路的情况,需要设置辅助电极线152与像素电极151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该阈值一般为2um。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辅助电极线152为横向折线型走线,即辅助电极线152为折线型走线,且所述折线型走线的走向为沿显示面板短边的方向,即显示面板中数据线的设置方向;像素电极151位于相邻横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中(b)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横向折线的两个端点,分别通过过孔101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达到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中(c)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横向折线的两端,分别和与所述横向折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达到辅助电极线152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相比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辅助总线先分别与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再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连接,确保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的连接,避免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由于过孔原因造成断接的现象;同时,辅助总线的片电阻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辅助总线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总电阻,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辅助电极线152为竖向折线型走线,即辅助电极线152为折线型走线,且所述折线型走线的走向为沿显示面板短边的方向,即显示面板中数据线的设置方向;像素电极151位于相邻所述竖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竖向折线的两个端点,分别通过过孔101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方式可参照图4中(b)所示,从而达到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竖向折线的两端,分别和与所述竖向折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图4中(c)所示,从而达到辅助电极线152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相比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辅助总线先分别与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再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连接,确保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的连接,避免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由于过孔原因造成断接的现象;同时,辅助总线的片电阻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辅助总线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总电阻,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辅助电极线152为网格型走线,像素电极151位于网格型走线围成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至少两个对边,其端点通过过孔101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方式可参照图4中(b)所示,从而达到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所述的对边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两个横向对边,也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还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和两个横向对边,在此不做限定。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辅助电极线152在至少两个对边,与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图4中(c)所示,从而达到辅助电极线152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所述的对边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两个竖向对边,也可以是两个横向对边,还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和两个横向对边,在此不做限定。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相比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辅助总线先分别与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再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连接,确保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的连接,避免了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由于过孔原因造成断接的现象;同时,辅助总线的片电阻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辅助总线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总电阻,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第一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第二辅助电极层为源漏极层。如图9所示,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辅助电极线152,源漏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二辅助电极线1273。在下述图9至图16所述的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作为第一辅助电极层,同时图案化形成有像素电极151和辅助电极线152,为了确保辅助电极线152与像素电极151之间不出现短路的情况,需要设置辅助电极线152与像素电极151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该阈值一般为2um。源漏极层作为第二辅助电极,同时图案化形成有漏极1371、源极1372、第二辅助电极1373、以及数据线和电源线(未画出),由于数据线和电源线均为竖向走线,因此第二辅助电极线1373为与数据线、电源线平行的竖向走线,与数据线、电源线绝缘。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至12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为横向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151位于相邻横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如图12中(a)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与第二辅助电极线1373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103相互连接,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与第二辅助电极1373并联。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中(b)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横向折线的两个端点,分别通过过孔101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第二辅助电极1373的片电阻0.04~0.06Ω/□,远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与上文中仅以像素电极层作为辅助电极层相比,本实施例以像素电极层作为第一辅助电极层,源漏极层作为第二辅助电极层,依靠源漏极层材料更小的片电阻,将第一辅助电极、第二辅助电极和公共电极同时并联,更进一步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更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降低了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中(c)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横向折线的两端,和与所述横向折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第二辅助电极1373的片电阻0.04~0.06Ω/□,远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相比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辅助总线先分别与第一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再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连接,确保了第一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的连接,避免了第一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由于过孔原因造成断接的现象;同时,辅助总线的片电阻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辅助总线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总电阻,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至15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为竖向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151位于相邻竖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如图15中(a)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与第二辅助电极线1373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103相互连接,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与第二辅助电极1373并联。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中(b)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竖向折线的两个端点,分别通过过孔101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第二辅助电极1373的片电阻0.04~0.06Ω/□,远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中(c)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竖向折线的两端,和与所述竖向折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第一辅助电极152、第二辅助电极1373和公共电极180同时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第二辅助电极1373的片电阻0.04~0.06Ω/□,远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相比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辅助总线先分别与第一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再通过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连接,确保了第一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的连接,避免了第一辅助电极线与公共电极由于过孔原因造成断接的现象;同时,辅助总线的片电阻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辅助总线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公共电极线路上的总电阻,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为网格型走线,像素电极151位于网格型走线围成的区域内。第一辅助电极线152与第二辅助电极线1373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103相互连接,使得第一辅助电极152与第二辅助电极1373并联。
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至少两个对边,其端点通过过孔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方式可参照图12中(b)和图15中(b)所示,从而达到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所述的对边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也可以是两个横向对边,还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和两个横向对边,在此不做限定。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152在至少两个对边,与辅助总线153连接,辅助总线153再通过与辅助总线153平行的条形过槽102与公共电极180连接,具体方式可参照图12中(c)和图15中(c)所示,从而达到与公共电极180并联的效果。所述的对边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也可以是两个横向对边,还可以是两个竖向对边和两个横向对边,在此不做限定。公共电极180和辅助电极线152并联之后总的片电阻将小于辅助电极线152的片电阻0.1~0.2Ω/□,远小于公共电极180的片电阻5~30Ω/□,降低公共电极线路上的电阻,进而达到了降低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功耗的效果。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辅助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公共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增加辅助电极线,使公共电信号从公共电极的一端流入辅助电极线,流过辅助电极线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公共电极,因而公共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视为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又由于辅助电极线的片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因此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后的总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电阻,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减小,压降减小,即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为横向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相邻横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为竖向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相邻所述竖向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为网格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网格型走线围成的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
在一种实施例中,阈值为2um。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线的端点通过过孔与公共电极层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线在线的两端,分别和与辅助电极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线在至少两个对边与辅助总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总线通过与辅助总线平行的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层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两个对边为横向的两个对边。
在一种实施例中,两个对边为竖向的两个对边。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第二辅助电极层为源漏极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辅助电极线,源漏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二辅助电极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与第二辅助电极线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相互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为横向折线型走线,第二辅助电极线为与数据线平行的竖向走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为竖向折线型走线,第二辅助电极线为与数据线平行的竖向走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为网格型走线,第二辅助电极线为与数据线平行的竖向走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的端点通过过孔与公共电极层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在线的两端,分别和与第一辅助电极线方向垂直的辅助总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线在至少两个对边与辅助总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总线通过与辅助总线平行的条形过槽与公共电极层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辅助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辅助电极线的两端连接公共电极;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增加辅助电极线,使公共电信号从公共电极的一端流入辅助电极线,流过辅助电极线后,再从另一端流出公共电极,因而公共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视为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又由于辅助电极线的片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片电阻,因此公共电极与辅助电极线并联后的总电阻远小于公共电极的电阻,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减小,压降减小,即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显示面板公共电极线路上的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共电极层,形成公共电极;
辅助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和辅助总线,所述辅助电极线的两端与所述辅助总线连接,所述辅助总线通过条形过槽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为折线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相邻所述折线型走线之间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为网格型走线,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网格型走线围成的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层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为源漏极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辅助电极线,所述源漏极层图案化形成第二辅助电极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线在空间内的交叉位置,通过过孔相互连接。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734105.2A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579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4105.2A CN110579913B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970,949 US20230102616A1 (en) 2019-08-09 2019-12-19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19/126461 WO2021027216A1 (zh) 2019-08-09 2019-12-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4105.2A CN110579913B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9913A CN110579913A (zh) 2019-12-17
CN110579913B true CN110579913B (zh) 2020-12-04

Family

ID=6881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4105.2A Active CN110579913B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2616A1 (zh)
CN (1) CN110579913B (zh)
WO (1) WO2021027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9913B (zh) * 2019-08-09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2730B (zh) * 2020-02-28 2023-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CN115485756A (zh) * 2021-03-11 2022-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7004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4203729B (zh) * 2021-12-02 2023-10-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半成品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67527A (ko) * 2012-11-26 2014-06-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90555B1 (ko) * 2012-12-27 2020-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204179115U (zh) * 2014-11-28 2015-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4270000U (zh) * 2014-12-15 2015-04-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465711A (zh) * 2014-12-3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m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4752439B (zh) * 2015-01-05 2017-12-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制造方法
CN107797321B (zh) * 2015-05-08 2020-09-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443645B1 (ko) * 2016-01-13 2022-09-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892175B (zh) * 2016-07-01 2019-11-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80066320A (ko) * 2016-12-07 2018-06-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80075056A (ko) * 2016-12-26 2018-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78437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36107A (zh) * 2017-01-19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876413A (zh) * 2017-03-17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10765B (zh) * 2017-05-04 2020-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423799B1 (ko) * 2017-11-07 2022-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208596710U (zh) * 2018-08-13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13B (zh) * 2019-08-09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9913A (zh) 2019-12-17
US20230102616A1 (en) 2023-03-30
WO2021027216A1 (zh)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99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536301B2 (ja) 表示装置
US768338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6160272A (en) Self-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ed in the apparatus
KR101314787B1 (ko) 어레이 기판
CN157345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9191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91294B (zh) 柔性阵列基板及柔性显示面板
US2021040808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078349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6744217B2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evice
US9177971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7002067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50127367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KR20130029084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600505A (zh) Oled显示装置
KR100303350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소자
US20190067399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6896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CN113745343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39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0029071A (ja) 表示装置用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005881B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像素电路
JP2004177972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4420764A (zh)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