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3447A -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3447A
CN110573447A CN201880026372.8A CN201880026372A CN110573447A CN 110573447 A CN110573447 A CN 110573447A CN 201880026372 A CN201880026372 A CN 201880026372A CN 110573447 A CN110573447 A CN 110573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body
core
layer
load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63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3447B (zh
Inventor
肥田政彦
松本迪齐
角谷治彦
近藤力雄
内藤晋也
田中直也
濑良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73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3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16Ropes or cables with an enveloping sheathing or inlays of rubber or pla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22Flat or flat-sided ropes; Sets of ropes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parallel rop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5/00Rope or cable materials
    • D07B2205/20Organic high polymers
    • D07B2205/2046Polyamides, e.g. nylons
    • D07B2205/205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5/00Rope or cable materials
    • D07B2205/20Organic high polymers
    • D07B2205/2096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 [PBO]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5/00Rope or cable materials
    • D07B2205/30Inorganic materials
    • D07B2205/3003G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5/00Rope or cable materials
    • D07B2205/30Inorganic materials
    • D07B2205/3007Carbon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501/00Application field
    • D07B2501/20Application field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501/2007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电梯的悬挂体具有带状的芯和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芯具有载荷支承层。载荷支承层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此外,载荷支承层被分割成在芯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分割层。在芯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之间夹设有由与载荷支承层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中间层。

Description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轿厢通过带状的悬挂体悬吊的电梯、电梯的悬挂体的结构以及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以往的强化纤维的曳引机的绳索中,载荷支承部由聚合物基质及强化纤维构成。作为强化纤维,使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此外,强化纤维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质内,且配置成与绳索的长度方向平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使用这样的强化纤维的绳索与捻合钢丝而成的钢丝绳相比,单位重量的断裂强度高。因此,在需要特别长的绳索的高层电梯中,能够减少绳索整体的重量,能够减少曳引机的驱动负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13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绳索由于缺乏柔软性,不仅难以沿着曳引机的驱动绳轮弯曲,而且通过弯曲,内部的应力提高,可能断裂。为了避免这点,必须增大驱动绳轮的直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当弯曲时,能够减少悬挂体的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应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被分割成在芯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分割层,在芯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之间夹设有由与载荷支承层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中间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具有:一对外侧支承层,其在芯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中间支承层,其夹设在一对外侧支承层之间,一对外侧支承层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的弯曲刚性低。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由在芯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层构成,构成载荷支承层的层中的最外层的弯曲刚性比构成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低,最外层是当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外侧的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由在芯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层构成,构成载荷支承层的层的弯曲刚性从芯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渐渐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比芯的中立面的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小。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彼此不同。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被分割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被覆层进入相邻的芯分割体之间。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第2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被覆层进入相邻的芯分割体之间,各芯分割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各芯分割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被覆层进入相邻的芯分割体之间,各芯分割体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各芯分割体中的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载荷支承层的内部的高强度纤维配置成与芯的长度方向平行,载荷支承层的外周部的高强度纤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相对于芯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在相邻的芯分割体之间夹设有:第1树脂层,其由与浸渍树脂相同的材料构成;以及第2树脂层,其由与被覆层相同的材料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束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在各高强度纤维束中,多个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被覆层向外部露出。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轿厢,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芯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具有刚性差,悬挂体以当使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面时悬挂体向容易弯曲的方向进行弯曲的朝向,卷挂于驱动绳轮。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轿厢;以及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悬挂体的两端部,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保持悬挂体的两端部,以阻止载荷支承层在悬挂体的内部向悬挂体的长度方向偏移,驱动绳轮的半径被设定为,在对悬挂体施加有轿厢的载荷且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弯曲的状态下,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拉伸最大应力比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小,且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压缩最大应力比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压缩强度小。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轿厢;以及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悬挂体的两端部,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悬挂体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在悬挂体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状态保持悬挂体的两端部。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升降体;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升降体;以及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悬挂体的两端部,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能够以与悬挂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升降体连结。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轿厢,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沿着圆弧弯曲。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悬挂体,其卷挂于驱动绳轮,且悬吊轿厢,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被覆层,其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悬挂体成为环状。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分别包括高强度纤维织物的多个高强度纤维层与包括弹性模量比高强度纤维织物低的低弹性纤维织物的低弹性纤维层交替地层叠来形成层叠体;对层叠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在一方包括高强度纤维织物的多层高强度纤维层与在另一方包括弹性模量比高强度纤维织物低的低弹性纤维织物的低弹性纤维层层叠来形成层叠体;对层叠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从高强度纤维纱集束部穿过抽拉装置而返回到集束部,形成集束体;对集束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形成由多个高强度纤维和树脂构成的多个单向FRP板;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中间层热塑性片材与单向FRP板交替地层叠来形成层叠体;以及通过加压成型,使层叠体一体化来形成芯,并且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纤维密度不同的多个高强度纤维组从各自对应的筒管抽出;使多个高强度纤维组在维持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相互靠近,来形成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的束;对束浸渍浸渍树脂;对浸渍有树脂的束进行加热成型,来形成芯;以及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多个高强度纤维组从各自对应的筒管抽出;使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相互靠近,形成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的束;将束扭转,并且对束浸渍浸渍树脂;对浸渍有树脂的束进行加热成型,来形成芯;以及形成覆盖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弯曲时悬挂体的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的悬挂体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将具有图2的截面结构的悬挂体的断片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IV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将图2的分割层设为4层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9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15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15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4是示出实施方式19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38是示出实施方式22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39是示出实施方式22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41是示出实施方式23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2是示出实施方式23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4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4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6的电梯的悬挂体挂于驱动绳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6是图45的非粘接部的剖视图。
图47是图45的粘接部的剖视图。
图48是示出实施方式26的非粘接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7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50是图49的终端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1是示出图49的悬挂体的绕挂于驱动绳轮的部分的形状变化的说明图。
图52是示出图49的悬挂体的绕挂于驱动绳轮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应力状态的说明图。
图53是示出图49的终端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8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55是图54的终端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6是示出图54的终端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9的电梯的终端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8是示出图57的终端保持装置旋转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0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1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2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3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4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6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5是局部放大示出图64的高强度纤维层的剖视图。
图66是示出实施方式35的悬挂体的第1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7是由图66的第1制造装置制造的悬挂体的芯的剖视图。
图68是示出实施方式35的悬挂体的第2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9是示出图68的加压成型装置对芯及热塑性片材的加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70是被图69的加压成型装置加压成型后的完成前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7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2是示出图71的层叠体的加热固化引起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73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7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74是示出图73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8的悬挂体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76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9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7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0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8是图77的单向FRP板的剖视图。
图79是通过图77的加压成型工序加压成型后的完成前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80是通过实施方式40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8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1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2是示出预加热实施方式41的悬挂体的端部的工序的侧视图。
图83是示出在图82的预加热后对悬挂体的端部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的第1例的侧视图。
图84是示出在图83的第1成型模具与第2成型模具之间夹着悬挂体的端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5是示出通过图84的工序而弯曲的悬挂体的端部的侧视图。
图86是示出在图82的预加热后对悬挂体的端部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的第2例的侧视图。
图87是示出在图86的第1成型模具与第2成型模具之间夹着悬挂体的端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8是示出通过图87的工序而变形的悬挂体的端部的侧视图。
图8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第1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3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91是放大示出图90的101a部的剖视图。
图92是放大示出图90的101b部的剖视图。
图93是示出实施方式43中的悬挂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4是图9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5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4的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
图96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44的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9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98是放大示出图97的101c部的剖视图。
图99是放大示出图97的101d部的剖视图。
图10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1是放大示出图100的101e部的剖视图。
图10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9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0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1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08是放大示出图107的101f部的剖视图。
图109是放大示出图107的101g部的剖视图。
图110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3的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
图111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53的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1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4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13是示出图112的第1芯分割体的俯视图。
图114是示出图112的第2芯分割体的俯视图。
图1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16是示出图115的芯分割体的俯视图。
图1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
图120是放大示出图119的113部的剖视图。
图121是示出图120的第1高强度纤维束的俯视图。
图122是示出图120的第2高强度纤维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电梯控制装置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曳引机电机(未图示);以及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未图示)。
在驱动绳轮6及偏导轮4绕挂有多根(图1中仅图示一根)悬挂体7。各悬挂体7具有与作为升降体的轿厢8连接的第1端部7a和与作为升降体的对重9连接的第2端部7b。
轿厢8及对重9按1:1绕绳方式被悬挂体7悬吊。此外,轿厢8及对重9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电梯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来控制轿厢8的运行。
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未图示)和一对对重导轨(未图示)。轿厢导轨引导轿厢8的升降。对重导轨引导对重9的升降。
轿厢8具有轿厢框10及轿厢室11。悬挂体7与轿厢框10连接。轿厢室11支承于轿厢框10。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的悬挂体7的与长度方向(图2的Z轴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剖视图。悬挂体7是厚度方向(图2的Y轴方向)的尺寸比宽度方向(图2的X轴方向)的尺寸小的带状。即,悬挂体7是所谓的扁平带。
此外,悬挂体7具有作为厚度方向的任意一个端面的绳轮接触面7c。绳轮接触面7c当悬挂体7绕挂于驱动绳轮6时与驱动绳轮6的外周面接触。即,悬挂体7当通过驱动绳轮6时,以绳轮接触面7c成为内侧的方式沿着驱动绳轮6的外周面弯曲。
悬挂体7具有带状的芯21和覆盖芯21的整周的被覆层22。
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6(PA6)、聚酰胺12(PA12)、聚酰胺66(PA66)、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
此外,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还可以使用烯烃类、苯乙烯类、聚氯乙烯类、氨基甲酸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氟类、或丁二烯类的热塑性弹性体。
而且,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可以使用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热固化性弹性体(橡胶)。
而且此外,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可以使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PBO(聚对亚苯基苯并双恶唑)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此外,可以是纤维与树脂的复合材料。
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优选耐热性及耐磨损性高的材料。通过变更被覆层22的材料,能够调整悬挂体7与驱动绳轮6之间的摩擦系数。
芯21具有载荷支承层23和多个中间层24。载荷支承层23在芯21的厚度方向、即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上分割为多层。即,载荷支承层23由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分割层25构成。
中间层24由不同于被覆层22及载荷支承层23的材料构成。此外,中间层24夹设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即,分割层25及中间层24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交替层叠。在本例中,载荷支承层23分割为3层的分割层25。因此,使用2层的中间层24。
此外,中间层24可以夹设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的全体,也可以仅夹设于屈曲部。由此,相邻的分割层25彼此未直接接触,此外被覆层22未进入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
载荷支承层23是主要支承作用于悬挂体7的载荷的层。此外,载荷支承层23包括浸渍树脂和设置在浸渍树脂内的高强度纤维组。
高强度纤维组包括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图2的Z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高强度纤维。此外,高强度纤维组可以是包括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配置的高强度纤维的高强度纤维织物或线绳。
高强度纤维是轻量且高强度的纤维。作为高强度纤维,可以使用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PBO(聚对亚苯基苯并双恶唑)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此外,作为高强度纤维,可以使用组合这些纤维而成的复合纤维。
作为载荷支承层23的浸渍树脂,可以使用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苯酚、硅酮等热固化性树脂。
此外,作为浸渍树脂,也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6(PA6)、聚酰胺12(PA12)、聚酰胺66(PA66)、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
而且,浸渍树脂可以包括油脂、油等润滑材料。此外,可以使用油脂等润滑材料代替浸渍树脂。
特别是,作为浸渍树脂,优选与高强度纤维的粘接性佳的树脂。如果使用弹性模量低的树脂作为浸渍树脂,则能够使悬挂体7的弯曲刚性更低。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弹性模量高的树脂作为浸渍树脂,则能够牢固地使高强度纤维一体化,减少悬挂体7的强度波动。
中间层24的剪切刚性比分割层25的剪切刚性低。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可以使用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苯酚、硅酮等热固化性树脂。
此外,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6(PA6)、聚酰胺12(PA12)、聚酰胺66(PA66)、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热塑性树脂。
在这样的电梯的悬挂体7中,载荷支承层23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在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夹设有中间层24,因此通过选择中间层24的材料,能够改善芯21的弯曲容易性。此外,当芯21弯曲时,能够缓和位于最内层的分割层25及位于最外层的分割层25的应力。由此,还能够减小驱动绳轮6的直径。
此外,使中间层24的剪切刚性比分割层25的剪切刚性低,因此当芯21弯曲时,中间层24容易向剪切方向(图2的Z轴方向)变形。由此,当芯21弯曲时,能够更可靠地缓和位于最内层的分割层25及位于最外层的分割层25的应力。
图3是示出将具有图2的截面结构的悬挂体7的断片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沿着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截面(YZ截面)。此外,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IV部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当悬挂体7弯曲时,中间层24在芯21的长度方向上剪切变形,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
另外,分割层25的层数不限于3层,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是4层。即,分割层25的层数只要在2层以上,可以是任意层。若将分割层25的层数设为n,则中间层24的层数为n-1。
此外,中间层24的剪切弹性模量优选比被覆层22的剪切弹性模量低。由此,分割层25间更容易剪切变形,悬挂体7的屈曲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当芯21弯曲时,能够进一步减少载荷支承层23中产生的应力。
而且,若中间层24的材料的压缩刚性比载荷支承层23的材料的压缩刚性低,则当悬挂体7通过驱动绳轮6时,悬挂体7承受压缩截面的方向的载荷,承受了压缩载荷的部分的厚度变薄,悬挂体7容易弯曲。
而且此外,中间层24可以由具有弹性模量比分割层25低的特性的弹性体材料构成。作为弹性体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烯烃类、苯乙烯类、聚氯乙烯类、氨基甲酸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氟类、或丁二烯类的热塑性弹性体。此外,作为弹性体材料,也可以使用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热固化性弹性体(橡胶)。
此外,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可以使用一并具有固体与液体的中间性质的高分子凝胶。
而且,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可以使用液体润滑材料、半固体润滑材料、固体润滑材料等润滑材料。作为液体润滑材料,例举例如润滑油。作为半固体润滑材料,例举例如油脂。作为固体润滑材料,例举例如石墨、二硫化钨、二硫化钼、或聚四氟乙烯。
而且此外,中间层24可以由未与载荷支承层23粘接的低摩擦的片材构成。作为片材,可以使用例如烯烃类片材、氟类片材、聚酯类片材、或聚酰胺类片材。
作为烯烃类片材的材料,例举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作为氟类片材的材料,例举例如聚四氟乙烯。作为聚酯类片材的材料,例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聚酰胺类片材的材料,例举例如聚酰胺6。
此外,片材能够多层重叠配置,而且,能够并用液体润滑材料、半固体润滑材料以及固体润滑材料。例如,可考虑在固体润滑材料的片材表面配置了液体润滑材料的结构。通过使用这样的润滑材料,能够降低中间层24的剪切阻力,悬挂体7的弯曲性提高。
而且,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分割层25相比更加柔软且富有压缩方向的缓冲性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举例如高分子发泡体。作为高分子发泡体,例举例如聚氨酯发泡体、聚乙烯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泡体、聚丙烯发泡体、丙烯酸发泡体、聚苯乙烯发泡体、苯酚发泡体、硅酮发泡体、或EVA发泡体。
通过使用这样的富有压缩方向的缓冲性的材料,能够吸收轿厢8运转时的振动及冲击。此外,当悬挂体7承受张力时,悬挂体7的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该部分的厚度变薄,因此悬挂体7容易弯曲变形。
此外,在中间层24内可以包含纤维(以下称作中间层纤维)。这种情况下的中间层纤维的形态优选为在芯2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连续纤维,但长纤维或短纤维均可。通过在中间层24内加入中间层纤维,能够抑制中间层24的压缩方向、即厚度方向的变形,能够缓和承受压缩载荷时的分割层25的屈曲引起的应力集中。
而且,在中间层24内加入中间层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与在载荷支承层23内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配置的高强度纤维的纤维密度或弹性模量相比,使在中间层24内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中间层纤维的纤维密度或弹性模量低。
由此,能够抑制中间层24的压缩变形,同时与载荷支承层23相比降低芯21的长度方向的弯曲刚性,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
作为降低纤维密度的方法,具有例如缩小纤维直径的方法、或降低纤维的含有率的方法。作为降低纤维的弹性模量的方法,具有例如在载荷支承层23的高强度纤维是碳纤维的情况下在中间层纤维使用玻璃纤维、聚酯纤维、聚芳酯纤维、聚乙烯纤维、或芳纶纤维的方法。
此外,在中间层24内加入中间层纤维的情况下,中间层纤维可以包括相对于芯21的长度方向倾斜、例如倾斜45度的倾斜纤维。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针对芯21的长度方向的弯曲的刚性,同时使针对扭曲的刚性提高。
而且,在中间层24内加入中间层纤维的情况下,中间层纤维可以包括沿着与芯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配置的正交纤维。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针对芯21的长度方向的弯曲的刚性,同时使芯2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刚性提高。
而且此外,实施方式1的载荷支承层23可以不包括浸渍树脂而由高强度纤维组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弯曲刚性。
此外,可以使被覆层22包括润滑材料。
而且,对于被覆层22、载荷支承层23以及中间层24的每一个,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可以具有包含所述润滑材料的部分和不包含所述润滑材料的部分。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实施方式2的芯21被分割成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26。在本例中,芯21被分割成3个芯分割体26。被覆层22进入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芯分割体26之间。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由于在芯分割体26间夹设有被覆层22的树脂,悬挂体7在其宽度方向上也容易弯曲。因此,在驱动绳轮6的与悬挂体7接触的面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情况下,容易将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
另外,芯21的分割数量只要在2个以上,几个都可以。
此外,在分割芯21的结构中,对于分割层25的层数及中间层24的结构,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变更。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2个芯21设置在被覆层22内。被覆层22进入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芯21之间。各芯21具有3层的分割层25和2层的中间层24。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当弯曲时,通过各芯21内的中间层24和进入芯21间的被覆层22的树脂这两者的剪切方向上的变形,能够减少分割层25中产生的应力。
另外,芯21的数量只要在2个以上,几个都可以。
此外,在被覆层22内配置2个以上的芯21的结构中,对于分割层25的层数及中间层24的结构,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变更。
而且,在被覆层22内配置2个以上的芯21的结构中,可以将至少一部分的芯21如实施方式2那样分割成多个芯分割体26。即,可以组合实施方式2、3来实施。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4中,在各中间层24设置有多个变形抑制部件27。各变形抑制部件27抑制中间层24向芯21的厚度方向、即压缩方向的变形。因此,变形抑制部件27由压缩刚性比中间层24高的材料构成。
此外,实施方式4的变形抑制部件27夹设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作为保持分割层25的间隔的分隔件发挥功能。在图8中,变形抑制部件27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悬挂体7的压缩强度提高,中间层24的压缩方向的变形被抑制,因此当芯21在厚度方向上承受压缩载荷时,能够缓和位于最内层的分割层25及位于最外层的分割层25的应力集中。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使用截面矩形的变形抑制部件28。这样,变形抑制部件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示出了沿着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截面(YZ截面)。在第2变形例中,使用波板状的变形抑制部件29。
另外,变形抑制部件可以在芯2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配置,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配置。此外,可以将粒状的变形抑制部件在芯21的长度方向上分散配置。
此外,变形抑制部件可以遍及悬挂体7的全长配置,也可以仅配置在悬挂体7的端部及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部分等、悬挂体7上作用有压缩载荷的部分。
而且,变形抑制部件可以以不与分割层直接接触的方式埋设于中间层。
而且此外,可以在实施方式2、3的中间层设置变形抑制部件。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实施方式5的芯21不具有中间层24,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具有中间支承层33和作为一对外侧支承层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
最外层31是当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在芯21中配置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最外侧的层。最内层32是当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在芯21中配置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最内侧的层。
中间支承层33遍及芯21的整个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匀地夹设在最外层31与最内层32之间。最外层31、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均与实施方式1同样,包括浸渍树脂和设置在浸渍树脂内的高强度纤维组。
但是,在实施方式5中,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各层的弯曲刚性能够通过例如改变高强度纤维组中包含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强度纤维的材料、或浸渍树脂的材料来进行调整。
即,通过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中间支承层33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低,能够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
此外,通过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弹性模量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弹性模量低,也能够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位于远离在弯曲时不伸缩的面、即中立面C的位置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因此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提高。由此,当悬挂体7弯曲时,能够减少载荷支承层23中产生的应力。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6中,在最外层31与中间支承层33之间以及最内层32与中间支承层33之间,夹设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中间层24。即,最外层31、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也可以分别看作实施方式1的分割层25。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中间层24容易向剪切方向变形,因此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用剪切刚性低的材料构成中间层24,当悬挂体7弯曲时,能够进一步缓和载荷支承层23中产生的应力。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7中,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厚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厚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此外,当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能够减少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中的应力。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8中,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厚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厚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小,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芯21的宽度方向两端从厚度方向的两端向中间连续地渐渐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宽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小。此外,载荷支承层23的弯曲刚性从中立面C向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地逐渐降低。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没有弯曲刚性的不连续变化,能够使强度稳定。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第2变形例是将第1变形例的芯21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分割成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26。
各芯分割体26的宽度方向两端从厚度方向的两端向中间连续渐渐地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宽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小。
实施方式9.
接下来,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9中,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厚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厚度尺寸小。此外,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各自的宽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
即,实施方式9是组合实施方式7、8而成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7或8相同。
此外,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9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本变形例是组合实施方式8的第1变形例与实施方式7而成的。
这样,用于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的实施方式5~8的结构可以适当组合来实施。
实施方式10.
接下来,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示出了沿着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截面(YZ截面)。在实施方式10中,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中包含的高强度纤维34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呈波状地配置。
在最外层31内及最内层32内分别设置有引导高强度纤维34的多根棒状的引导部件35。引导部件35在芯21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引导部件35配置成与芯21的宽度方向平行。
中间支承层33中包含的高强度纤维配置成与芯21的长度方向平行,但未图示。由此,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7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
另外,引导部件35可以是纬纱、或纬纱束。
此外,只要能够将高强度纤维34配置成波状,引导部件35可以省略。例如,可以使用预先呈波状编织的高强度纤维34的织物。
而且,可以在实施方式5~9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应用实施方式10的波状的高强度纤维34。
而且此外,在图12~19中,使用中间层24,但中间层24可以省略。
此外,可以将实施方式5~10与实施方式2、3、4适当组合来实施,能够得到各个实施方式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方式5~10中,将载荷支承层23设为3层结构,但可以进一步将中间支承层33分割为多层而以4层以上来构成载荷支承层23。
实施方式11.
接下来,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1中,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载荷支承层23由在芯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层、即最外层31、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构成。但是,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与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不同。
在实施方式11中,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其他层、即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或与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相同。
作为在最外层31与最内层32之间生成刚性差的方法,例如,通过使最外层31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低,能够使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
此外,通过使最外层31的弹性模量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弹性模量低,也能够使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当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能够减少最外层31中产生的应力。此外,由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当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容易弯曲。而且,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实施方式12.
接下来,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2中,最外层31的厚度尺寸与最内层32的厚度尺寸不同,最外层31的厚度尺寸比最内层32的厚度尺寸小。此外,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厚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厚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小,在最外层31和最内层32产生刚性差,因此在将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容易弯曲。此外,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实施方式13.
接下来,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3中,最外层31的宽度尺寸比最内层32的宽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低。
此外,最内层32的宽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小。由此,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小,在最外层31和最内层32产生刚性差,因此在将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容易弯曲。此外,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实施方式14.
接下来,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4中,芯21的宽度方向两端从厚度方向的两端向最内层32和与其相邻的中间层24的边界连续地逐渐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此外,最外层31的厚度尺寸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各自的厚度尺寸小。由此,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最外层31及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小,在最外层31和最内层32产生刚性差,因此在将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容易弯曲。此外,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用于使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的实施方式11~14的结构可以适当地组合来实施。
此外,在图21~23中使用中间层24,但中间层24可以省略。
而且,可以将实施方式11~14与在实施方式11之前所记载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来实施,能够得到各个实施方式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方式11~14中,将载荷支承层23设为3层结构,但可以进一步将中间支承层33分割为多层而以4层以上来构成载荷支承层23。
实施方式15.
接下来,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5中,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比最内层32的宽度尺寸小。此外,最外层31的宽度尺寸比中间支承层33的宽度尺寸小。
由此,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层的弯曲刚性从最内层32向最外层31渐渐降低。即,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低,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中间支承层33的弯曲刚性低。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由于在最外层31与最内层32产生刚性差,因此在将悬挂体7卷绕于驱动绳轮6时容易弯曲。
此外,由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能够使得难以发生压曲。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15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芯21的宽度尺寸从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的驱动绳轮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外侧的端部连续地渐渐减小。由此,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层的弯曲刚性从内径侧向外径侧连续地逐渐降低。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15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芯21的宽度尺寸从最内层32和与其相邻的中间层24的边界向外径侧连续地渐渐减小。由此,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层的弯曲刚性从内径侧向外径侧连续地逐渐降低。
在如图25及图26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没有弯曲刚性的不连续变化,能够使强度稳定。
另外,在图24~26中使用中间层24,但中间层24可以省略。
此外,可以将实施方式15与实施方式2、3、4、10等适当组合来实施,能够得到各个实施方式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方式15中,将载荷支承层23设为3层结构,但可以进一步将中间支承层33分割为多层而以4层以上来构成载荷支承层23。
而且此外,在实施方式11~14中,使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32小,但也可以使最内层32的弯曲刚性比最外层31的弯曲刚性小。即,可以设为使图20~23的上下相反的结构。
此外,在实施方式15中,使载荷支承层23的弯曲刚性从内径侧向外径侧逐渐减小,但也可以从外径侧向内径侧逐渐减小。即,可以设为使图24~图26的上下相反的结构。
实施方式16.
接下来,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6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是将第1区域23a与多个第2区域23b组合而构成的。
第2区域23b中的高强度纤维的纤维密度比第1区域23a中的高强度纤维的纤维密度低。
第1区域23a与第2区域23b组合成,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小。
在图27中,载荷支承层23具有宽度尺寸固定的矩形截面。而且,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第1区域23a的宽度尺寸从中立面C向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地逐渐减小。
由此,从中立面C向芯的厚度方向,第1区域23a连续地逐渐缩窄,第2区域23b连续地逐渐扩大。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芯21的远离中立面C的表面侧的弯曲刚性减小,因此,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提高。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载荷支承层23的两端面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有凹部。而且,这些凹部内成为第2区域23b,其他部分成为第1区域23a。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芯21的厚度方向的载荷支承层23的中间部整体成为第1区域23a。而且,芯21的厚度方向的载荷支承层23的两端部成为第2区域23b。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16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3变形例中,芯21的内部的载荷支承层成为第1区域23a,以覆盖第1区域23a的方式构成第2区域23b。
此外,区域23b可以是不含有高强度纤维的结构。例如,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弹性体材料之外,还可以由不与第1区域23a粘接的润滑材料或低摩擦的片材构成。此外,片材能够多层重叠配置,而且,能够并用液体润滑材料、半固体润滑材料以及固体润滑材料。例如,可考虑在固体润滑材料的片材表面配置了液体润滑材料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悬挂体7的弯曲刚性能够进一步降低。
根据这些图28~30的结构,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小。
另外,在实施方式16中,使第2区域23b的纤维密度比第1区域23a的纤维密度低,但也可以使第2区域23b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比第1区域23a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低。
实施方式17.
接下来,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7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此外,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载荷支承层23的材料及纤维密度全部相同。但是,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尺寸从中立面C向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地渐渐减小。
由此,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小。
另外,在图27~31中,中立面C位于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中央,但中立面C也可以从中央向厚度方向的任意一方偏移。
此外,图27~31是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使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小的方法的一例,截面结构不限于此。
而且,在实施方式16、17中,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小,但也可以仅使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中的任意一方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比芯21的中立面C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小。
实施方式18.
接下来,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8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具有最外层31、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
最外层31的高强度纤维的纤维密度比最内层32的高强度纤维的纤维密度低。由此,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载荷支承层23的E×W彼此不同。
具体而言,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的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小。因此,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小。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6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当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能够减少芯21中产生的压缩应力。
而且,由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在实施方式18中,使最外层31的纤维密度比最内层32的纤维密度低,但也可以使最外层31的弹性模量比最内层32的弹性模量低。
实施方式19.
接下来,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9中,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载荷支承层23的材料及纤维密度全部相同。
但是,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的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宽度尺寸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宽度尺寸小。由此,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小。
因此,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小。
此外,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尺寸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8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提高。并且,由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图34是示出实施方式19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本变形例中,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尺寸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连续地渐渐减小。即使设为这样的截面形状,也能够使芯21的厚度方向的载荷支承层23的两端面的E×B不同。
另外,载荷支承层23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33、34。
实施方式20.
接下来,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实施方式20是组合实施方式18、19而成的。即,实施方式20的载荷支承层23具有最外层31、最内层32及中间支承层33。此外,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尺寸与图33同样地变化。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8相同。
这样,通过组合实施方式18、19,能够得到比实施方式18、19大的效果。
另外,可以组合实施方式19与实施方式18的变形例。
此外,在实施方式18~20中,也可以将载荷支承层23构成为2层或4层以上。
而且,在以多层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情况下,可以使实施方式1~4中所示的中间层24夹设在这些载荷支承层23之间。
而且,在实施方式18~20中,使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比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面的E×B小,但也可以相反。即,可以设为使图32~35的上下相反的结构。因此,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可以使驱动绳轮6的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比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的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小。由此,当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时,能够减少芯21中产生的拉伸应力。
实施方式21.
接下来,图3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1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但是,芯21与实施方式8的第2变形例同样地,被分割成3个芯分割体26。此外,被覆层22进入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芯分割体26之间。各芯分割体26的形状及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8的第2变形例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由于在芯分割体26间夹设有被覆层22的树脂,悬挂体7容易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因此,在驱动绳轮6的与悬挂体7接触的面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情况下,容易将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因此,当悬挂体7弯曲时,能够减少载荷支承层23中产生的应力。
另外,芯21的分割数量只要在2个以上,几个都可以。
此外,对于实施方式2、8以外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将芯21分割为多个芯分割体26。
实施方式22.
接下来,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2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2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的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是将多个第1区域23a与第2区域23b组合而构成的。第2区域23b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比第1区域23a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低。
组合成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第2区域23b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比位于芯21的厚度方向内侧的第1区域23a所在的平面D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小。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芯21的远离中立面C的表面侧的弯曲刚性减小,因此,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提高。
此外,第2区域23b可以是不包括高强度纤维的结构。例如,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弹性体材料之外,还可以由不与第1区域23a粘接的润滑材料或低摩擦的片材构成。此外,片材能够多层重叠配置,而且,能够并用液体润滑材料、半固体润滑材料以及固体润滑材料。例如,可考虑在固体润滑材料的片材表面配置了液体润滑材料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悬挂体7的弯曲刚性能够进一步降低。
另外,图37所示的实施方式22的第1区域23a由2层构成,但也可以是3层以上。
图38是示出实施方式22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第1区域23a构成为,最外层侧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比最内层侧的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区域23a的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侧的弯曲刚性小,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图39是示出实施方式22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第1区域23a构成为,最外层侧的宽度尺寸比最内层侧的宽度尺寸小。
另外,可以是图38及图39的组合结构。
此外,在图38及图39中,使第1区域23a的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侧小,但也可以使最内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小。即,可以设为使图38及图39的上下相反的结构。
实施方式23.
接下来,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3中,在芯21的内部散布有支承载荷的第1区域23a,以覆盖第1区域23a的方式构成第2区域23b。
组合成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第2区域23b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比位于芯21的内侧的第1区域23a所在的平面D的弹性模量E与宽度W的乘积即E×W小。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由于支承载荷的第1区域23a分离成小的圆形,芯21的长度方向的屈曲性提高。
此外,第2区域23b可以是不包括高强度纤维的结构。例如,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弹性体材料之外,还可以由不与第1区域23a粘接的润滑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悬挂体7的弯曲刚性能够进一步降低。
另外,可以是不包括被覆材料22的结构。
此外,第1区域23a的形状除了圆形以外还可以是矩形或楕圆形状。此外,构成第1区域23a的高强度纤维可以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也可以像绞线那样编织。
并且,第1区域23a的根数可以与悬挂体7的规格相应地任意设定。
图41是示出实施方式23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第1区域23a构成为在最外层侧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根数比在最内层侧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根数少。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区域23a的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侧的弯曲刚性小,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此外,在图41中,使第1区域23a的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内层侧小,但也可以使最内层侧的弯曲刚性比最外层侧的弯曲刚性小。即,可以设为使图41的上下相反的结构。
此外,区域23b可以是不含有高强度纤维的结构。例如,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弹性体材料之外,还可以由不与第1区域23a粘接的润滑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悬挂体7的弯曲刚性能够进一步降低。
图42是示出实施方式23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构成为在悬挂体7的截面的厚度方向中央部存在作为载荷支承层的第1区域23a,在悬挂体7的表面侧散布有第2区域23b。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中立面C的第1区域23a的弯曲刚性相比,表层侧的区域23b所在的平面D的弯曲刚性小,因此,悬挂体7的屈曲性提高。
实施方式24.
接下来,图4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4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4中,在悬挂体7的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面,设置有沿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表面突起7d。表面突起7d的截面形状是V字型、详细而言是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下底比上底短的梯形。在驱动绳轮6设置有与表面突起7d啮合的槽6a。
支承载荷的芯21由多个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为2层。位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载荷支承层23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连续地配置。位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内侧的载荷支承层23在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别分散配置在表面突起7d内。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在表面突起7d与槽6a啮合的状态下,在悬挂体7作用有张力,由于接触摩擦力增加,因此与悬挂体7的表面平坦的情况相比,能够传递大的动力。
此外,由于悬挂体7的表面突起7d与驱动绳轮6的槽6a啮合,因此,能够防止悬挂体7向驱动绳轮6的宽度方向偏移。
而且,在表面突起7d内存在芯21,由此表面突起7d对宽度方向上的偏移的刚性提高。
而且此外,由于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产生刚性差,因此在悬挂体7因曳引机制动器等而承受长度方向的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悬挂体7容易向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在图43的例子中,在表面突起7d内存在芯21,但即使表面突起7d内没有芯21,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表面突起7d的数量不限于3个。
而且,表面突起7d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V字型。
而且此外,载荷支承层23不限于2层。
此外,图43的芯21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但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方适当组合来实施,能够得到各个实施方式的效果。
实施方式25.
接下来,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5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5中,悬挂体7由被覆层22和在内部支承载荷的芯21构成。在被覆层22的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内周侧表面设置有深度不同的多个槽22a。槽22a沿着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这样的悬挂体7中,通过驱动绳轮6的比较平坦的表面与悬挂体7的内周侧表面接触,能够目测确认悬挂体7的内周侧表面的磨损。特别是通过使深度不同的槽22a组合,更容易确认磨损的经过状态。
另外,在图44中,将槽22a的深度设为两种,但槽22a的深度的种类数不限于两种,可以是一种或三种以上。
此外,槽22a的方向不限于与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可以是相对于长度方向为45°的方向或90°的方向。
而且,槽22a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例如可以是V字形或半圆形状。但是,如图44所示,如果将槽22a的截面形状设为矩形,则即使磨损加剧,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面积仍然相同,因此磨损以固定的速度加剧。因此,对磨损的加剧的预测变容易。
实施方式26.
接下来,图4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6的悬挂体7挂于驱动绳轮6的状态的侧视图。实施方式26的悬挂体7的特征在于,根据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内部的粘接状态不同。即,悬挂体7具有多个粘接部7e和多个非粘接部7f。
在图46中示出非粘接部7f的剖视图,在图47中示出粘接部7e的剖视图。在图46中,非粘接部7f除了具有3层载荷支承层23和2层中间层24a的芯21a,还具有夹设在芯21a与被覆层22之间的芯被覆层22c。
特别是在本例中,中间层24a及芯被覆层22c由润滑材料构成,成为相邻的层之间容易滑动的结构。例如,除了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弹性体材料之外,还可以由不与载荷支承层23粘接的润滑材料或低摩擦的片材构成。此外,片材能够多层重叠配置,而且,能够并用液体润滑材料、半固体润滑材料以及固体润滑材料。例如,可考虑在固体润滑材料的片材表面配置了液体润滑材料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图47中,粘接部7e除了具有3层载荷支承层23和2层中间层24b的芯21b,还具有夹设在芯21b与被覆层22之间的芯被覆层22b。
中间层24b及芯被覆层22b均为将层间粘接的固体材料。固体材料可以是与载荷支承层23或被覆层22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的材料。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粘接部7e,悬挂体7整体能够形成为坚固的一体结构,同时在被驱动绳轮6弯曲的部分中,能够允许载荷支承层23间的偏移,因此能够实现弯曲容易性。
图48是示出实施方式26的非粘接部7f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本例中,在芯21a的厚度方向的两面设置芯被覆层22b,在芯21a的宽度方向的两面设置芯被覆层22c。即,设为芯21a的上下面粘接,而芯21a的两侧面不粘接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被覆层22与载荷支承层23之间不发生滑动,进一步维持了外形形状,并且在被驱动绳轮6弯曲的部分中,通过允许载荷支承层23间的偏移,也能够实现弯曲容易性。
另外,使在弯曲时不伸缩的面即中立面C如图12~18、图27~31、图37~42、图46~48所示位于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由此能够使在悬挂体7作用有张力时的悬挂体7的举动稳定。
而且此外,如上述一些实施方式所示,在芯21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具有刚性差的情况下,优选以当使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的外周面时悬挂体7向容易弯曲的方向进行弯曲的朝向,将悬挂体7绕挂于驱动绳轮6。由此,能够提高将悬挂体7绕挂于驱动绳轮6时的施工性。
此外,应用以上实施方式的悬挂体7的电梯的结构不限于图1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无机房电梯、2:1绕绳方式的电梯、双层电梯以及多轿厢式电梯。多轿厢式电梯是上轿厢和配置在上轿厢的正下方的下轿厢分别独立地在共同的井道内升降的方式的电梯。
实施方式27.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7。实施方式27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与图1相同。在实施方式27中,作为图1的悬挂体7,使用具有带状的芯和覆盖芯的树脂制被覆层的带状的悬挂体。芯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这样的悬挂体7的截面结构可以是实施方式1~26中的任一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
此外,在实施方式27中,如图49所示,在悬挂体7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终端保持装置41。终端保持装置41约束并保持悬挂体7的两端部,以阻止载荷支承层在悬挂体7的内部向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偏移。
图50是图49的终端保持装置41的剖视图。终端保持装置41具有卡套42和一对楔43a、43b。悬挂体7的端部通过卡套42。楔43a、43b被打入到卡套42与悬挂体7的端部之间。在这样的状态下,悬挂体7与轿厢8及对重9连接。
而且,在实施方式27中,驱动绳轮6的半径被设定成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1:在对悬挂体7施加有轿厢8及对重9的载荷、且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的状态下,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拉伸最大应力比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小。
条件2:在对悬挂体7施加有轿厢8及对重9的载荷、且悬挂体7沿着驱动绳轮6弯曲的状态下,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压缩最大应力比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的压缩强度小。
此处,将绕挂于驱动绳轮6的状态下的悬挂体7的厚度设为t,将从驱动绳轮6的中心至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的距离设为R。
图51是示出图49的悬挂体7的绕挂于驱动绳轮6的部分的形状变化的说明图。如果是悬挂体7的截面结构相对于厚度方向的中心对称且没有拉伸负荷的状态,则与驱动绳轮6的中心相隔距离R的位置相当于在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上未作用拉伸力及压缩力的所谓中立面(或中立轴)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施加有拉伸负荷的情况下,若以单位卷绕角dθ观察,则悬挂体7的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部分被压缩而成为(R-t/2)dθ。另一方面,悬挂体7的不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部分成为(R+t/2)dθ。
因此,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内周面的长度和不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外周面的长度之差由厚度t×单位卷绕角dθ决定。此外,剪切应变由单位卷绕角dθ决定。
图52是示出图49的悬挂体7的绕挂于驱动绳轮6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应力状态的说明图。将悬挂体7的强度部件的杨氏模量设为E,将与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载荷支承层的截面积设为A,将作用于悬挂体7的拉伸负荷设为T。
图51中所示的形状变化引起的应力由应变t/(2·R)与杨氏模量E的乘积决定,进而必须考虑施加有拉伸负荷引起的应力T/A。若分别将拉伸方向的应力设为正,则悬挂体7的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部分成为-E×t/(2·R)+T/A。此外,悬挂体7的不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部分成为E×t/(2·R)+T/A。
在实施方式27中,悬挂体7的两端部通过终端保持装置41保持,因此对于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不允许在悬挂体7内的载荷支承层的偏移。因此,优选严格考虑悬挂体7的截面积A、厚度t以及最大张力负荷来确定驱动绳轮6的半径。
即,为了载荷支承层不被破坏,优选将驱动绳轮6的半径确定为,使得载荷支承层的压缩强度成为Spress<-E×t/(2·R)+T/A(条件1),载荷支承层的拉伸强度成为Spull>E×t/(2·R)+T/A(条件2)。
如实施方式1~4所示,在载荷支承层23被分割为多个分割层25的情况下,可以将厚度尺寸最大的分割层25的厚度尺寸设为t。
通过设置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当悬挂体7弯曲时载荷支承层23产生过大的应力,从而防止载荷支承层的破坏,同时能够减小悬挂体7的弯曲半径,从而减小驱动绳轮6的直径。
另外,不仅考虑到静止状态,也考虑到使用者搭乘于轿厢8内、或者在紧急制动下负荷冲击性地增大的情况,优选较高地估计拉伸负荷T。
具体而言,估计在轿厢8的重量加上使用者的最大装载重量并按牵引驱动式电梯的最大加速度即1G剧烈减速的情况下施加于悬挂体7的负荷来确定T。并且,优选在此时的最大拉伸应力不超过拉伸强度的范围内确定驱动绳轮6的半径。
此外,在该情况下,对于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考虑载荷支承层随时间推移而强度下降,优选设为理想强度的1/2以下。
而且,一般而言,如果驱动绳轮6的半径减小,则曳引机马达的驱动转矩减小即可,较为经济。特别是,如果驱动绳轮6的半径在200mm以下,则能利用通用的马达,因此,优选考虑拉伸负荷T来确定悬挂体7的厚度t,以使驱动绳轮6的半径能够在200mm以下。
图53是示出图49的终端保持装置4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50中,示出了使用2个楔43a、43b的双楔式装置,但图53的终端保持装置41是仅使用1个楔43a的单楔式装置。楔43a被打入到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中的位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卡套42之间。
实施方式28.
接下来,图5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8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图55是图54的终端保持装置41的剖视图。实施方式28的终端保持装置41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在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状态下,约束并保持悬挂体7的两端部。
具体而言,终端保持装置41约束悬挂体7的两端部,使得在悬挂体7的两端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即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一侧的端部比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突出。换言之,终端保持装置41约束悬挂体7的两端部,使得在驱动绳轮6的径向上悬挂体7的外侧的面靠近驱动绳轮6。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7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中,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在悬挂体7中产生的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不超过极限强度的范围内,减小悬挂体7的弯曲半径,从而减小驱动绳轮6的直径。
图56是示出图54的终端保持装置4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55中,示出了使用2个楔43a、43b的双楔式装置,但图56的终端保持装置41是仅使用1个楔43a的单楔式装置。楔43a被打入到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中的位于驱动绳轮6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卡套42之间。
另外,在实施方式28中,在悬挂体7的两端部,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在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上偏移,但可以是仅在任意一方的端部。
实施方式29.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9。实施方式29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与图1相同。图57是实施方式29的终端保持装置41的剖视图。实施方式29的终端保持装置41是与图53同样的结构,但以能够以与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44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轿厢8及对重9连结。即,终端保持装置41能够向悬挂体7的厚度方向倾斜。
若在悬挂体7的绕挂于驱动绳轮6的部分产生拉伸负荷引起的应力,则在悬挂体7的两端部作用有弯矩M。此时,如图58所示,终端保持装置41向缓解应力的方向旋转。在轿厢8及对重9设置有阻止终端保持装置41向与缓解应力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旋转的止动件45。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7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在悬挂体7中产生的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不超过极限强度的范围内,减小悬挂体7的弯曲半径,从而减小驱动绳轮6的直径。
此外,在较大地施加了弯矩M的情况下,终端保持装置41能够倾斜,因此能够高效地消除传递到悬挂体7的端部的偏移量。
另外,实施方式29的结构可以仅应用于轿厢8侧及对重9侧中的任意一方。
实施方式30.
接下来,图5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0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轿厢8及对重9分别固定有圆筒状的引导体46。悬挂体7的第1端部7a及第2端部7b沿着引导体46的外周面的圆弧46a弯曲。此外,第1端部7a的前端及第2端部7b的前端利用把持件(未图示)等固定于引导体46。
在本例中,圆弧46a的曲率半径与驱动绳轮6的接触悬挂体7的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此外,悬挂体7在圆弧46a处向厚度方向的弯曲方向是与在驱动绳轮6处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
而且,悬挂体7相对于各引导体46的卷绕角度范围是悬挂体7相对于驱动绳轮6的卷绕角度范围的一半。即,悬挂体7相对于两个引导体46的卷绕角度范围的合计值与悬挂体7相对于驱动绳轮6的卷绕角度范围相同。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7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
另外,传递到悬挂体7的端部的偏移最大是悬挂体7相对于驱动绳轮6的卷绕角度范围的量,因此,悬挂体7相对于圆弧46a的卷绕角度范围的合计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悬挂体7相对于驱动绳轮6的卷绕角度范围小。
实施方式31.
接下来,图6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1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31中,仅在轿厢8设置有引导体46。第1端部7a相对于引导体46的卷绕角度范围与悬挂体7相对于驱动绳轮6的卷绕角度范围相同。
第2端部7b与实施方式27同样地被终端保持装置41约束而保持。即,在实施方式31中,使悬挂体7在驱动绳轮6处弯曲而引起的偏移量全部集中到第1端部7a。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7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
实施方式32.
接下来,图6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2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32中,示出2:1绕绳方式的电梯的情况。在轿厢8设置有轿厢悬吊轮47。在对重9设置有对重悬吊轮48。
悬挂体7从第1端部7a侧依次以轿厢悬吊轮47、驱动绳轮6以及对重悬吊轮48的顺序绕挂。
第1端部7a在井道1的上部,与实施方式27同样地被终端保持装置41约束而保持。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引导体46。第2端部7b沿着引导体46的外周面的圆弧46a弯曲。第2端部7b的前端固定于引导体46。
悬挂体7在圆弧46a处向厚度方向的弯曲方向是与在对重悬吊轮48处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
在2:1绕绳方式中,通过将悬挂体7反向弯曲,消除了偏移量,因此优选考虑相抵来确定在悬挂体7的端部的偏移量。在图61的例子中,相对于在驱动绳轮6处弯曲的180°的量,在轿厢悬吊轮47及对重悬吊轮48处向相反方向弯曲总计360°。因此,合计使悬挂体7在引导体46处向与在驱动绳轮6处弯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180°的量。
另外,在实施方式30~33中,引导体46只要在绕挂悬挂体7的部分设置有圆弧46a即可,可以不是圆筒状。
实施方式33.
接下来,图6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3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33中,代替实施方式32的引导体46,将实施方式28的终端保持装置41设置于第2端部7b。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2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拉伸负荷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减少悬挂体7中产生的应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32、33中,可以交换第1端部7a和第2端部7b。
此外,在实施方式28~33中,悬挂体7的截面结构可以是实施方式1~26中的任一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实施方式34.
图6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4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实施方式34中,悬挂体7成为没有端部的环状、即成为圈状。此外,使用2个驱动绳轮6A、6B。在轿厢8设置有轿厢悬吊轮47。在对重9设置有对重悬吊轮48。
悬挂体7绕挂于轿厢悬吊轮47、驱动绳轮6A、6B以及对重悬吊轮48。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消除终端保持引起的向悬挂体7的端部的应力集中。由于使用预先制造成环状的悬挂体7,因而在具有360°的弯曲角度的状态下卷挂。在驱动绳轮6A、轿厢悬吊轮47、对重悬吊轮48与驱动绳轮6B中,悬挂体7向相反方向弯曲,前者的弯曲角度成为180°×3=540°,后者成为180°。若考虑初始状态的弯曲角度360°,则能够通过相抵而消除弯曲引起的偏移量。
以下,对实施方式1~4、6~15所示的具有中间层24的悬挂体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5.
图6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5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与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在实施方式35的制造方法中,将多个高强度纤维层51与至少少一层低弹性纤维层52在悬挂体的厚度方向上交替地层叠,来形成层叠体53。
图65是局部放大示出图64的高强度纤维层51的剖视图。各高强度纤维层51是层叠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由高强度纤维构成的多层高强度纤维织物54而构成的。另外,高强度纤维层51可以仅由一层高强度纤维织物54构成。
各高强度纤维织物54是使纬纱56穿过成为多根束的高强度纤维纱55而构成的单向纤维织物。纬纱56的纤维种类任意。此外,在图65中,示出了高强度纤维纱55对齐成一列的状态,但也可以彼此错开。
低弹性纤维层52是通过层叠弹性模量比高强度纤维织物54低的多层低弹性纤维织物而构成的。另外,低弹性纤维层52可以仅由一层低弹性纤维织物构成。
作为低弹性纤维织物中使用的纤维、即实施方式35的中间层纤维,例举例如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此外,低弹性纤维织物的形态例如是织物、无纺织布或编织布。
图66是示出实施方式35的悬挂体7的第1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是制造实施方式1的芯21的装置。图66的制造装置具有层叠部57、树脂槽58、加热成型装置59、抽拉装置60及卷取装置61。在图66中,为了简单起见,仅仅示出2层的高强度纤维层51及1层的低弹性纤维层52。
从辊拉出的高强度纤维层51及低弹性纤维层52在层叠部57层叠,形成层叠体53。另外,可以在层叠部57进行构成各高强度纤维层51的高强度纤维织物54的层叠以及构成各低弹性纤维层52的低弹性纤维织物的层叠。
在层叠部57形成的层叠体53被抽拉装置60拉入树脂槽58。在树脂槽58放置有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作为热固化性树脂,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用于中间层24及分割层25的热固化性树脂。在树脂槽58中,对层叠体53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由于必须使其浸渍到狭小的纤维间,树脂槽58内的热固化性树脂的粘度优选较低。
之后,层叠体53被抽拉装置60拉入加热成型装置59。在加热成型装置59中,层叠体53被加热,从而热固化性树脂固化。由此,高强度纤维层51与低弹性纤维层52一体化,形成实施方式1的芯21。芯21被卷取装置61卷取。
图67是由图66的第1制造装置制造的悬挂体7的芯21的剖视图,示出了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实施方式35的分割层25分别由包括高强度纤维织物54的FRP构成。此外,中间层24分别由包括低弹性纤维织物的FRP构成。而且,分割层25中包含的树脂与中间层24中包含的树脂相同。
通过用树脂制的被覆层22覆盖图67所示的芯21的外周,完成悬挂体7。作为构成被覆层22的树脂,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中例举的树脂。
被覆层22是通过连续冲压成型、间歇冲压成型、或层压成型来利用树脂覆盖芯21的外周,并通过对不需要部分进行修整而形成的。
图68是示出实施方式35的悬挂体7的第2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示出了用于形成被覆层22的装置。第2制造装置具有片材配置部62及加压成型装置63。在片材配置部62中,由构成被覆层22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多个热塑性片材64配置成包围芯21的周围。
之后,芯21及热塑性片材64被送到加压成型装置63,进行加压成型。在图68中,作为加压成型装置63,示出了双皮带压力机,但加压成型装置63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连续或间歇地施加热塑性片材64及芯21的一体化所必需的压力,例如可以是间歇压力机或层压机。
图69是示出图68的加压成型装置63对芯21及热塑性片材64的加压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热塑性片材64分别配置在芯21的厚度方向(图69的上下方向)的两侧以及芯21的宽度方向(图69的左右方向)的两侧。
加压成型装置63具有从芯21的厚度方向两侧夹住芯21及热塑性片材64的一对成型模具63a、63b。利用这些成型模具63a、63b,向图69的箭头方向施加压力。
图70是被图69的加压成型装置63加压成型后的完成前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在通过了加压成型装置63的状态下,被覆层22向悬挂体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超过必要地突出。因此,沿着图70的虚线修整不需要部分。由此,悬挂体7完成。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制造以下那样的悬挂体7:载荷支承层23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在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夹设有中间层24。由此,能够改善芯21的弯曲容易性,能够缓和位于最内层的分割层25及位于最外层的分割层25的应力集中。
实施方式36.
接下来,图7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6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与悬挂体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在实施方式36的悬挂体7的制造方法中,在悬挂体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层叠多个高强度纤维层51,在另一方层叠至少一层低弹性纤维层52,来形成层叠体53。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相同。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当因树脂的固化而发生固化收缩时,在高强度纤维层51与低弹性纤维层52之间,长度方向的收缩率产生差别,低弹性纤维层52比高强度纤维层51更大幅度地收缩。由此,如图72所示,悬挂体7向低弹性纤维层52屈曲而成型。通过预先使悬挂体7屈曲来进行制造,能够使屈曲性提高。
实施方式37.
接下来,图73是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7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图74是示出图73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分别示出了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
在实施方式37的悬挂体7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层叠体53后且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前,通过缝纫(stitching)使层叠体53一体化。即,用纱等缝合材料65将高强度纤维层51及低弹性纤维层52聚拢。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相同。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防止高强度纤维层51及低弹性纤维层52的横向偏移,提高成型性。若存在纤维的扭转,则在扭转的部分不负担载荷,悬挂体7的强度可能下降。通过抑制纤维的扭转,能够得到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悬挂体7。此外,通过缝纫能够抑制纤维的扭转。并且,在树脂浸渍工序中,热固化性树脂借助缝合材料65,容易在层叠体53的厚度方向浸渍。
实施方式38.
接下来,图7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8的悬挂体7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结构图。图75的制造装置与实施方式35的第2制造装置对应,但在片材配置部62与加压成型装置63之间配置有加热装置66这一点与实施方式35不同。
作为加热装置66,使用超音波加热装置、激进加热器、或远红外线加热器等能够在固定时间内急速加热的装置。
在实施方式38的制造方法中,在芯21的周围配置了热塑性片材64后,通过加热装置66对热塑性片材64进行预加热,然后对芯21及热塑性片材64进行加压成型。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或30相同。
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在加压成型工序之前使热塑性片材64软化,能够使成型性提高。
实施方式39.
接下来,图76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9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实施方式35的图69的截面。在实施方式39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分割层25的材料,使用单向FRP板71。作为单向FRP板71的材料,使用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热固化性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
此外,作为中间层24的材料,使用由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多个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而且,作为被覆层22的材料,使用由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多个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
各单向FRP板71通过拉伸成型来制造。然后,如图76所示,交替地层叠单向FRP板71与一片以上的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来形成层叠体70。
之后,以包围层叠体7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对层叠体70及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进行加压成型。由此,使层叠体70一体化来形成芯21,并且使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一体化来形成被覆层22。然后,如图70所示,对被覆层22的不需要部分进行修整。由此,悬挂体7完成。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相同。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制造以下那样的悬挂体7:载荷支承层23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在相邻的分割层25之间夹设有中间层24。由此,能够改善芯21的弯曲容易性,能够缓和位于最内层的分割层25及位于最外层的分割层25的应力集中。
此外,通过预先对单向FRP板71进行成型并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能够防止高强度纤维层在分割层25内的扭转。而且,通过使用比实施方式35的低弹性纤维层52更低弹性的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能够使中间层24的剪切变形的效果提高。
实施方式40.
接下来,图77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0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实施方式35的图69的截面。实施方式40与实施方式39的区别点在于单向FRP板71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凹凸。
在实施方式40中,在对单向FRP板71进行成型时,使用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凹凸的截面形状的成型模具。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9相同。
图78是图77的单向FRP板71的剖视图。在图78中,在单向FRP板71形成有三角波状的凹凸。凹凸的形状只要是彼此啮合的形状即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正弦波状、梯形波状或矩形波状。
图79是通过图77的加压成型工序加压成型后的完成前的悬挂体7的剖视图。从图79的状态起,对被覆层22的多余部分进行修整,由此制造图80所示的悬挂体7。
在图80中,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分割层25和中间层24的接合面形成有凹凸。
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在对层叠体70及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进行加压成型时,通过宽度方向的凹凸,单向FRP板71彼此隔着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啮合,能够防止宽度方向的偏移。由此,能够使悬挂体7的宽度尺寸收敛于合适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41.
接下来,图8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1的制造方法的悬挂体7的制造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实施方式35的图69的截面。在实施方式39的单向FRP板71中,高强度纤维全部沿着长度方向,树脂使用了热固化性树脂,但在实施方式41的FRP板74中,一部分的高强度纤维可以定向为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树脂使用热塑性树脂。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9相同。
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作为FRP板74的材料,使用热塑性树脂,因此加压成型时的FRP板74与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的亲和力高。因此,能够使分割层25与中间层24的层间强度提高。特别是作为FRP板74的热塑性树脂,通过使用与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2同种的树脂,能够使层间强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整个悬挂体7使用了热塑性树脂,因此能够在形成被覆层22后,对悬挂体7的端部7a、7b进行预加热而加工成任意的形状、例如适合把持端部7a、7b的形状。
图82是示出对实施方式41的悬挂体7的端部7a、7b进行预加热的工序的侧视图。作为加热装置75,与加热装置66同样地,使用超音波加热装置、激进加热器、或远红外线加热器等能够在固定时间内急速加热的装置。
图83是示出在图82的预加热后对悬挂体7的端部7a、7b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的第1例的侧视图。在第1例中,在具有呈圆弧状凹陷的第1成型面76a的第1成型模具76与具有呈圆弧状突出的第2成型面77a的第2成型模具77之间配置端部7a、7b。
图84是示出在图83的第1成型模具76与第2成型模具77之间夹着端部7a、7b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84所示,利用第1成型模具76和第2成型模具77对端部7a、7b进行加压后,从成型模具76、77取出端部7a、7b。由此,如图85所示,能够使端部7a、7b呈圆弧状弯曲。
图86是示出在图82的预加热后对悬挂体7的端部7a、7b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的第2例的侧视图。在第2例中,在具有作为波形凹凸面的第1成型面78a的第1成型模具78与具有作为波形凹凸面的第2成型面79a的第2成型模具79之间配置端部7a、7b。
图87是示出在图86的第1成型模具78与第2成型模具79之间夹着端部7a、7b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87所示,利用第1成型模具78和第2成型模具79对端部7a、7b进行加压后,从成型模具78、79取出端部7a、7b。由此,如图88所示,能够使端部7a、7b变形成波形。
另外,在实施方式39~41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与实施方式38同样地进行预加热。即,在层叠体70的周围配置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后,可以对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进行预加热,然后对层叠体70及被覆层热塑性片材73进行加压成型。由此,能够使成型性提高。
此外,在进行预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还包括层叠体70在内地进行预加热。
此外,实施方式35~41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2~4、6~15所示的悬挂体7。
实施方式42.
接下来,对具有实施方式34所示的中间层24的悬挂体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8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2的电梯的悬挂体7的第1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是制造实施方式34的芯21的装置。图89的制造装置与实施方式35的第1制造装置对应,但没有卷取装置61这一点与实施方式35不同。
在实施方式42的制造方法中,从筒管80拉出的高强度纤维纱81在通过抽拉装置60后向集束部82返回,形成在集束了必需的纤维量的状态下成型的集束体。然后,对集束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21。其他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或37相同。
通过了抽拉装置60的高强度纤维纱81向集束部82返回时,为了保持固定的周长,优选借助带轮等对高强度纤维纱81施加固定的张力。通过对高强度纤维纱81持续施加固定的张力,周长被保持在从集束部82经过抽拉装置60而返回到集束部82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实施方式34所示的没有端部的环状的悬挂体7。高强度纤维纱81的端部作为高强度纤维纱的集束体一体地成型,因此不存在作为悬挂体7的端部。
实施方式43.
接下来,图9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3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91是放大示出图90的101a部的剖视图,图92是放大示出图90的101b部的剖视图。图90的101a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此外,图90的101b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端部。
实施方式43的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由浸渍树脂103和多个高强度纤维102构成。此外,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
另外,在全部的实施方式中,所谓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意思是载荷支承层23中包含的高强度纤维的比例。即,固定量的载荷支承层23中包含的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或高强度纤维102的截面积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所占的比例符合这一点。
在实施方式43中,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向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地下降。此外,在实施方式43中,通过改变高强度纤维102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积中所占的根数,使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变化。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1相同。
此处,高强度纤维102的Z轴方向的拉伸刚性比浸渍树脂103的Z轴方向的拉伸刚性高。这是因为在整个FRP中,高强度纤维102主要承担提高强度及刚性的作用,浸渍树脂103主要承担使高强度纤维102一体化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的载荷支承层23具有以下这样的特性:Y轴方向中央部分在Z轴方向上的拉伸刚性高,随着从Y轴方向中央部分离开,拉伸刚性下降。因此,如果载荷支承层23的截面为同一形状,且高强度纤维102的含有量也相同,则与高强度纤维102均匀地分散在浸渍树脂103中的情况相比,针对关于X轴的弯曲、即绕X轴的弯曲,截面二次轴距降低。
由此,悬挂体关于X轴容易弯曲,悬挂体向驱动绳轮6的卷绕开始及卷绕结束的部分难以浮起。因此,在被驱动绳轮6输送时,悬挂体难以从驱动绳轮6脱离。
此外,在实施方式43的载荷支承层23中,所谓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优选是离挂于驱动绳轮6的状态下既不受到压缩也不受到拉伸的中立轴上的位置较近的部分。因此,在应用于电梯的状态下,在悬挂体作用有张力,因此载荷支承层23的中央部优选位于比厚度方向的中心部分接近与驱动绳轮6接触的接触面的一侧。
此外,由于能够增大悬挂体的表面与驱动绳轮6的接触面,因此能够增大可通过作用于接触面的摩擦力而传递的驱动力。此外,由于悬挂体容易弯曲,保管、搬运、安装、更换等作业中的处理变容易。
此处,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也影响载荷支承层23整体上的弯曲容易性。即,若降低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则弯曲容易性改善。理想的情况下,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优选设为6GPa以下。
另一方面,在使关于X轴的弯曲作用于载荷支承层23的情况下,在高强度纤维102中产生受到Z轴方向的拉伸的部分和受到Z轴方向的压缩的部分。相对于此,若过度使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下降,则在高强度纤维102被压缩的情况下,容易向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然后,在高强度纤维102与浸渍树脂103之间发生剥离,容易发生载荷支承层23断裂的现象。因此,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优选设为0.1GPa以上。
这样,浸渍树脂103的杨氏模量优选设为6GPa以下且0.1GPa以上。特别是,作为更平衡地兼顾弯曲容易性与断裂困难性的特性,选择2GPa以下的杨氏模量,进一步优选1.5GPa以下的杨氏模量的浸渍树脂103较好。这对于涉及使用浸渍树脂103的悬挂体的其他所有的实施方式也同样如此。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高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较好。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低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较好。
这是因为,若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过高,则利用浸渍树脂103使高强度纤维102彼此一体化的效果下降,弯曲引起的疲劳容易加剧。芯21在长度方向上弯曲而引起的应力小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在制造上能够浸渍的高碳纤维密度构成,另一方面,弯曲引起的应力变化大的端部设为可充分得到一体化效果的碳纤维密度,由此能够实现疲劳与强度的最优化。
图9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悬挂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94是图9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图93的装置中,第1高强度纤维组111和多个第2高强度纤维组112从各自对应的筒管抽出。第1高强度纤维组111的纤维密度比第2高强度纤维组112的纤维密度高。
在图93中,为了简便,示出两种高强度纤维组111、112,但通过配置更多的筒管,并抽出纤维密度不同的三种以上的高强度纤维组,能够使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连续地变化。
从筒管抽出的高强度纤维组111、112通过纤维定位部110。如图94所示,在纤维定位部110设置有使高强度纤维组111、112分别通过的多个孔110b。在孔110b的周围形成有分别引导高强度纤维组111的引导壁110a。
高强度纤维组111、112通过穿过纤维定位部110,而在维持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相互靠近。此外,高强度纤维组111、112在通过纤维定位部110后,穿过注射装置109。
在注射装置109中,对高强度纤维组111、112的束浸渍浸渍树脂103。其他的制造装置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5相同。
这样,实施方式43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至第5工序。第1工序是将纤维密度不同的多个高强度纤维组111、112从对应的筒管抽出的工序。第2工序是使高强度纤维组111、112在维持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相互靠近来形成高强度纤维组111、112的束的工序。
第3工序是对高强度纤维组111、112的束浸渍浸渍树脂103的工序。第4工序是对浸渍有树脂的高强度纤维组111、112的束进行加热成型来形成芯21的工序。第5工序是形成覆盖芯21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22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具有图90中所示的截面结构的悬挂体。
实施方式44.
接下来,图95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4的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96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44的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端部的剖视图。另外,图95示出了相当于图90的101a部的部分。图96示出了相当于图90的101b部的部分。
在实施方式44中,使用直径不同的多种高强度纤维102。即,作为高强度纤维102,使用多个第1高强度纤维102a和多个第2高强度纤维102b。第2高强度纤维102b的直径比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直径大。第2高强度纤维102b的材料与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材料相同。
在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在第2高强度纤维102b之间配置有第1高强度纤维102a。相对于此,在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在第2高强度纤维102b之间完全未配置第1高强度纤维102a,或配置在第2高强度纤维102b之间的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数量被削减。
由此,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
此外,通过使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数量沿着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连续地变化,能够使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向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地下降。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43相同。
此外,在制造实施方式44的载荷支承层23的情况下,只要使从图93的上下筒管抽出的高强度纤维组112中的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密度低,使从中央筒管抽出的高强度纤维组111中的第1高强度纤维102a的密度高即可。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得到与实施方式43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使用粗细不同的高强度纤维102a、102b,当树脂浸渍时,难以发生高强度纤维102a、102b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能够更高精度地实现作为目标的密度分布。
实施方式45.
接下来,图9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98是放大示出图97的101c部的剖视图,图99是放大示出图97的101d部的剖视图。图97的101c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图97的101d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2端部。
在实施方式45中,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中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2端部中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此外,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向第2端部连续地下降。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高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较好。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低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第2端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较好。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能够使弯曲截面的中立面偏移,能够使弯曲容易性提高。
另外,如实施方式45所示,为了使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变化,可以应用与实施方式44同样的方法。
实施方式46.
接下来,图10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101是放大示出图100的101e部的剖视图。图100的101e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端部。
在实施方式46中,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仅由浸渍树脂103形成的层。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或44相同。
根据这样的悬挂体的结构,也能够使弯曲容易性提高。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的表面具有仅由浸渍树脂103形成的层,由此能够使与被覆层22的粘接性提高。由此,能够抑制因弯曲而在载荷支承层23与被覆层22之间发生剥离。
另外,可以在实施方式45的第2端部设置仅由实施方式46的浸渍树脂103形成的层。
此外,在仅由浸渍树脂103形成的层以外的部分,可以使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在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上均等。
实施方式47.
接下来,图10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47中,被覆层22的宽度尺寸比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尺寸小。即,被覆层22仅覆盖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面,未覆盖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
由此,芯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被覆层22向外部突出,从被覆层22向外部露出。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能够从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直接实施对载荷支承层23的检查。
另外,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可以与被覆层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共面,也可以比被覆层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凹下。
此外,如实施方式47所示,使芯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被覆层22的外部露出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涉及悬挂体的结构的其他全部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48.
接下来,图10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48中,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此外,芯21被分割为多个芯分割体26。芯分割体26在芯2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被覆层22进入相邻的芯分割体26之间。
各芯分割体26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各芯分割体26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此外,各芯分割体26中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从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两端部连续地下降。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高的部分、即芯分割体26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较好。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低的部分、即芯分割体26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较好。
各芯分割体26的与长度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或44相同。图103的101a部的截面与图91或图95相同。图103的101b部的截面与图92、图96或图10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芯21分割为芯分割体26,因此能够减小用于制造载荷支承层23的设备规模。
实施方式49.
接下来,图10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9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49中,各芯分割体26的截面形状成为圆形。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8相同。图104的101a部的截面与图91或图95相同。图104的101b部的截面与图92、图96或图10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除了能够减小用于制造载荷支承层23的设备规模的效果之外,还得到了能够避免向芯分割体26的截面角部的应力集中的效果。因此,能够抑制高强度纤维间的剥离。
实施方式50.
接下来,图10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0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50中,芯21不仅在宽度方向上,在厚度方向上也被分割。由此,芯分割体26在芯21的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8相同。图105的101a部的截面与图91或图95相同。图105的101b部的截面与图92、图96或图10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能够进一步减小用于制造载荷支承层23的设备规模。此外,悬挂体更容易弯曲。
实施方式51.
接下来,图10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1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实施方式51的芯21具有6个第1芯分割体列和5个第2芯分割体列。各第1芯分割体列由在芯21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的3个芯分割体26构成。此外,第1芯分割体列在芯2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2芯分割体列配置在相邻的第1芯分割体列间。各第2芯分割体列由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排列的2个芯分割体26构成。第2芯分割体列的芯分割体26相对于第1芯分割体列的芯分割体26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偏移地配置。
各芯分割体26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50相同。图106的101a部的截面与图91或图95相同。图106的101b部的截面与图92、图96或图101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由于能够配置更多的芯分割体26,在作为具有相同强度的1个悬挂体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弯曲容易性提高。
实施方式52.
接下来,图10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108是放大示出图107的101f部的剖视图,图109是放大示出图107的101g部的剖视图。图107的101f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此外,图108的101g部位于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在实施方式52中,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此外,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从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地下降。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高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较好。
此外,在载荷支承层23内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最低的部分、即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将高强度纤维102的体积含有率设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较好。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由于芯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刚性降低,芯21在Z轴上容易弯曲,与驱动绳轮6的粘接性提高。
另外,可以使实施方式52与实施方式43组合。即,在实施方式52中,可以使载荷支承层23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低。
此外,可以在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仅由浸渍树脂103形成的层。
实施方式53.
接下来,图110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3的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111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53的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剖视图。悬挂体全体的截面与图107相同。
在实施方式53中,根据与实施方式44同样的方法,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比载荷支承层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强度纤维102的密度高。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52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由于使用粗细不同的高强度纤维102a、102b,当树脂浸渍时,难以发生高强度纤维102a、102b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能够更高精度地实现作为目标的密度分布。
实施方式54.
接下来,图1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实施方式54的芯21被分割成多个第1芯分割体26a和多个第2芯分割体26b。各芯分割体26a、26b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各芯分割体26a、26b的截面积相同。
各芯分割体26a、26b中的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为了将高强度纤维配置成螺旋状,在芯21成型前,只要增加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中心为中心而将高强度纤维组的束向周向扭转的工序即可。
图113是示出图112的第1芯分割体26a的俯视图,图114是示出图112的第2芯分割体26b的俯视图。如图113及图114所示,在第1芯分割体26a和第2芯分割体26b中,高强度纤维的扭转方向相反。
此外,在图112中,第1芯分割体26a与第2芯分割体26b在芯21的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各芯分割体26a、26b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可以均等,也可以从中央部向径向外侧降低。此外,可以在各芯分割体26a、26b的外周设置仅由浸渍树脂形成的层。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9相同。
这样,通过以被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高强度纤维,能够使对于斜方向的强度和刚性提高,能够形成更耐扭转的结构。
另外,在图112中,将第1芯分割体26a与第2芯分割体26b交替配置,但也可以相对于芯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的一侧配置第1芯分割体26a,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配置第2芯分割体26b。第1芯分割体26a的根数与第2芯分割体26b的根数优选为相同。
实施方式55.
接下来,图1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5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116是示出图115的芯分割体26的俯视图。
在实施方式55中,各芯分割体26中的载荷支承层23的内部105a的高强度纤维配置成与芯21的长度方向平行。内部105a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可以均等,也可以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那样变化。
此外,各芯分割体26中的载荷支承层23的外周部105b的高强度纤维配置在相对于芯2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本例中,外周部105b的高强度纤维配置成织物状。即,外周部105b的高强度纤维相对于芯21的长度方向倾斜地配置。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8相同。
载荷支承层23的主要作用是负担Z轴方向的载荷,因此,占据截面积的大部分的内部105a的高强度纤维沿着Z轴方向配置。另一方面,在载荷支承层23的表面,高强度纤维配置成织物状。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55的结构,能够使斜方向的强度提高。此外,利用配置成织物状的高强度纤维包裹在一个方向上对齐的内部105a的高强度纤维,由此,能够使高强度纤维整体一体化并通过制造工序。由此,成型变得比较容易。
实施方式56.
接下来,图1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6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实施方式56是将实施方式55的芯分割体26的截面形状设为圆形。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55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能够避免向芯分割体26的截面角部的应力集中。由此,能够抑制高强度纤维间的剥离。
另外,还能够将实施方式56的芯分割体26的内部105a的高强度纤维如实施方式54那样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
实施方式57.
接下来,图1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7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57中,在相邻的芯分割体26之间夹设有第1树脂层107和第2树脂层108。第1树脂层107由与载荷支承层23的浸渍树脂相同的材料构成。第2树脂层107由与被覆层22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制造悬挂体时,在相邻的芯分割体26之间,沿着芯分割体26的长度方向连续地配置由与浸渍树脂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第1板和由与被覆层22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第2板。而且,通过使芯分割体26与第1及第2板一体化,形成第1树脂层107及第2树脂层108。
各芯分割体26中的高强度纤维的密度可以均等,也可以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那样变化。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8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借助第1及第2树脂层107、108,芯分割体26一体化,因此芯21容易向Z轴旋转方向弯曲,更容易与驱动绳轮6的表面紧密接触。
另外,可以将实施方式57的芯分割体26与实施方式55同样地构成。
实施方式58.
接下来,图1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8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剖视图,图101是放大示出图119的113部的剖视图。实施方式58的芯21仅仅由载荷支承层23构成。载荷支承层23具有浸渍树脂103、多个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多个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第1及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a、114b沿着芯21的长度方向配置。
图121是示出图119的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的俯视图,图122是示出图119的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的俯视图。在各高强度纤维束114a、114b中,多个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中的高强度纤维的扭转方向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中的高强度纤维的扭转方向相反。
此外,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的根数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的根数优选为相同。此外,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优选在与芯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内均等地分布。在图120的例子中,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的层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的层在芯21的厚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实施方式58的悬挂体能够通过在图93所示的多个筒管预先卷绕扭转后的高强度纤维束114a、114b来进行制造。此外,实施方式58的悬挂体还能够通过对从多个筒管抽出的高强度纤维束施加扭转后聚拢来进行制造。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筒管旋转,对高强度纤维束施加扭转。其他的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3相同。
在这样的悬挂体中,高强度纤维也配置在相对于芯2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能够使对扭转变形的强度提高。
此外,由于第1及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a、114b的扭转方向彼此不同,能够使悬挂体对两个方向的扭转变形的强度提高。
此外,在相邻的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之间夹设有浸渍树脂103,因此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彼此接触的情况少。但是,即使浸渍了浸渍树脂103,仍存在一部分高强度纤维束114a、114b彼此接触的情况。此外,应用于电梯的悬挂体由于反复弯曲,浸渍树脂103疲劳,从而发生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的接触。
这样,在第1高强度纤维束114a与第2高强度纤维束114b接触的情况下,各自表面的高强度纤维不交叉,而以平行或大致平行的状态接触。因此,能够降低表面的高强度纤维中产生的接触应力,能够使耐疲劳性及强度提高。
另外,可以使全部的高强度纤维束的扭转方向相同。
此外,可以使未施加扭转的高强度纤维束或高强度纤维与施加了扭转的高强度纤维束混合。
此外,可以将实施方式58的芯21如图103、104、105或106所示,分割成多个芯分割体26。
此外,在将实施方式58的芯21分割成多个芯分割体26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12所示,对每个芯分割体26施加扭转,或如图115或117所示,在外周部105b配置织物状的高强度纤维,或如图118所示,使第1及第2树脂层107、108夹设在芯分割体26之间。
标号说明
6:驱动绳轮;7:悬挂体;8:轿厢(升降体);9:对重(升降体);21:芯;22:被覆层;23:载荷支承层;24:中间层;25:分割层;26:芯分割体;27、28、29:变形抑制部件;31:最外层(外侧支承层);32:最内层(外侧支承层);33:中间支承层;34、102:高强度纤维;41:终端保持装置;44:轴;46a:圆弧;51:高强度纤维层;52:低弹性纤维层;53、70:层叠体、54:高强度纤维织物;71、74:单向FRP板;72:中间层热塑性片材;73:被覆层热塑性片材;102a:第1高强度纤维;102b:第2高强度纤维;103:浸渍树脂;105a:内部;105b:外周部;107:第1树脂层;108:第2树脂层;111、112:高强度纤维组。

Claims (81)

1.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被分割成在所述芯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分割层,
在所述芯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分割层之间夹设有由与所述载荷支承层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中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中间层的剪切刚性比所述分割层的剪切刚性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中间层的剪切弹性模量比所述被覆层的剪切弹性模量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中间层的材料的压缩刚性比所述载荷支承层的材料的压缩刚性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芯被分割成在所述悬挂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
所述被覆层进入在所述悬挂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芯分割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所述悬挂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2个以上的所述芯,所述被覆层进入在所述悬挂体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所述中间层设置有抑制所述中间层向所述芯的厚度方向变形的多个变形抑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分割层包括包含所述高强度纤维的高强度纤维织物,
所述中间层包括弹性模量比所述高强度纤维织物低的低弹性纤维织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与所述芯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所述分割层和所述中间层的接合面形成有凹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分割层包括:一对外侧支承层;和中间支承层,其夹设在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之间,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的弯曲刚性比所述中间支承层的弯曲刚性低。
11.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具有:一对外侧支承层,其在所述芯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中间支承层,其夹设在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之间,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的弯曲刚性比所述中间支承层的弯曲刚性低。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所述中间支承层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的弹性模量比所述中间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各自的厚度尺寸比所述中间支承层的厚度尺寸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各自的宽度尺寸比所述中间支承层的宽度尺寸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弯曲刚性从中立面向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地渐渐降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一对外侧支承层中包含的所述高强度纤维沿着所述芯的长度方向呈波状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中的最外层的弯曲刚性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低,所述最外层是当所述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外侧的层。
19.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由在所述芯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层构成,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中的最外层的弯曲刚性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低,所述最外层是当所述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外侧的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最外层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低。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最外层的弹性模量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的弹性模量低。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最外层的厚度尺寸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的厚度尺寸小。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最外层的宽度尺寸比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其他层的宽度尺寸小。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的弯曲刚性从最内层向最外层渐渐降低,所述最内层是当所述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内侧的层。
25.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由在所述芯的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层构成,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的弯曲刚性从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渐渐降低。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将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中的、当所述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外侧的层作为最外层、且将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内侧的层作为最内层时,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的弯曲刚性从所述最内层向所述最外层渐渐降低。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将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中的、当所述悬挂体沿着驱动绳轮的外周弯曲时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外侧的层作为最外层、且将位于所述驱动绳轮的径向最内侧的层作为最内层时,
构成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层的弯曲刚性从所述最外层向所述最内层渐渐降低。
28.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比所述芯的中立面的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小。
29.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两端的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弹性模量与宽度的乘积彼此不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与所述芯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所述载荷支承层的一个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比另一个端部的每单位厚度的弯曲刚性小。
31.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被分割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
所述被覆层进入相邻的所述芯分割体之间。
32.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两端部连续地下降。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所述两端部形成有仅由所述浸渍树脂形成的层。
35.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第1端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厚度方向的第2端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从所述第1端部向所述第2端部连续地下降。
37.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
所述被覆层进入相邻的所述芯分割体之间,
各所述芯分割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各所述芯分割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各所述芯分割体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两端部连续地下降。
39.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比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高。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两端部连续地下降。
41.根据权利要求32至4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所述载荷支承层内,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最高的部分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以所述载荷支承层中包含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体积含有率计,为60%以上。
42.根据权利要求32至4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在所述载荷支承层内,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最低的部分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密度以所述载荷支承层中包含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体积含有率计,为50%以下。
43.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
所述被覆层进入相邻的所述芯分割体之间,
各所述芯分割体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各所述芯分割体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
44.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内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配置成与所述芯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载荷支承层的外周部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芯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45.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被分割成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芯分割体,
在相邻的所述芯分割体之间夹设有:第1树脂层,其由与所述浸渍树脂相同的材料构成;以及第2树脂层,其由与所述被覆层相同的材料构成。
46.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束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在各所述高强度纤维束中,多个高强度纤维以扭转成螺旋状的状态配置。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高强度纤维束包括第1高强度纤维束和第2高强度纤维束,
所述第1高强度纤维束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扭转方向与所述第2高强度纤维束中的所述高强度纤维的扭转方向相反。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芯被分割成多个芯分割体。
49.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中立面位于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中心。
5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中间层包括润滑材料。
51.根据权利要求1至5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被覆层包括润滑材料。
52.根据权利要求1至5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载荷支承层包括润滑材料。
53.根据权利要求50至5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具有包括所述润滑材料的部分和不包括所述润滑材料的部分。
54.根据权利要求1至5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所述被覆层向外部露出。
55.一种电梯的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所述被覆层向外部露出。
56.根据权利要求1至5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浸渍树脂的杨氏模量为6GPa以下。
57.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其中,
所述浸渍树脂的杨氏模量为0.1GPa以上。
58.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以及
权利要求1至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挂体,其悬吊所述轿厢。
59.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轿厢,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芯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具有刚性差,
所述悬挂体以当使所述悬挂体沿着所述驱动绳轮的外周面时所述悬挂体向容易弯曲的方向进行弯曲的朝向,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
60.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轿厢;以及
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悬挂体的两端部,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保持所述悬挂体的两端部,以阻止所述载荷支承层在所述悬挂体的内部向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偏移,
所述驱动绳轮的半径被设定为,在对所述悬挂体施加有所述轿厢的载荷且所述悬挂体沿着所述驱动绳轮弯曲的状态下,所述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拉伸最大应力比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小,且所述载荷支承层中产生的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压缩最大应力比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压缩强度小。
61.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轿厢;以及
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悬挂体的两端部,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所述悬挂体的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在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状态保持所述悬挂体的两端部。
62.一种电梯,其具备:
升降体;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升降体;以及
一对终端保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悬挂体的两端部,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一对终端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能够以与所述悬挂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升降体连结。
63.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轿厢,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悬挂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沿着圆弧弯曲。
64.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
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以及
悬挂体,其卷挂于所述驱动绳轮,且悬吊所述轿厢,
所述悬挂体具备:
带状的芯,其具有包括浸渍树脂和多个高强度纤维的载荷支承层;以及
被覆层,其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悬挂体成为环状。
65.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分别包括高强度纤维织物的多个高强度纤维层与包括弹性模量比所述高强度纤维织物低的低弹性纤维织物的低弹性纤维层交替地层叠来形成层叠体;
对所述层叠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
使所述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
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66.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在一方包括高强度纤维织物的多个高强度纤维层与在另一方包括弹性模量比所述高强度纤维织物低的低弹性纤维织物的低弹性纤维层层叠来形成层叠体;
对所述层叠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
使所述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
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67.根据权利要求65或66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浸渍所述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之前,通过缝纫使所述层叠体一体化。
68.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从高强度纤维纱集束部穿过抽拉装置而返回到集束部,形成集束体;
对所述集束体浸渍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
使所述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加热固化来形成芯;以及
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69.根据权利要求65至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被覆层的工序中,以包围所述芯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由热塑性材料构成的多个被覆层热塑性片材,对所述芯及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加压成型而使其一体化,对多余的部分进行修整。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芯的周围配置了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后,对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预加热,然后对所述芯及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加压成型。
71.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形成由多个高强度纤维和树脂构成的多个单向FRP板;
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中间层热塑性片材与所述单向FRP板交替地层叠来形成层叠体;以及
通过加压成型,使所述层叠体一体化来形成芯,并且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单向FRP板由所述高强度纤维和热固化性树脂构成。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凹凸的所述单向FRP板。
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单向FRP板由所述高强度纤维和热塑性树脂构成。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被覆层后,通过对所述悬挂体的端部进行预加热并加压,使所述端部弯曲。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被覆层后,通过对所述悬挂体的端部进行预加热并加压,使所述端部变形成波形。
77.根据权利要求71至7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被覆层的工序中,以包围所述层叠体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由热塑性材料构成的多个被覆层热塑性片材,对所述层叠体及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加压成型而使其一体化,对多余的部分进行修整。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层叠体的周围配置了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后,对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预加热,然后对所述层叠体及所述被覆层热塑性片材进行加压成型。
79.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纤维密度不同的多个高强度纤维组从各自对应的筒管抽出;
使所述多个高强度纤维组在维持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相互靠近,来形成所述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的束;
对所述束浸渍浸渍树脂;
对浸渍有树脂的所述束进行加热成型,来形成芯;以及
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以下工序:
在形成所述芯之前,对所述束施加扭转。
81.一种电梯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多个高强度纤维组从各自对应的筒管抽出;
使所述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相互靠近,形成所述多个高强度纤维组的束;
将所述束扭转,并且对所述束浸渍浸渍树脂;
对浸渍有树脂的所述束进行加热成型,来形成芯;以及
形成覆盖所述芯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CN201880026372.8A 2017-04-26 2018-04-26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573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7/016598 2017-04-26
PCT/JP2017/016598 WO2018198240A1 (ja) 2017-04-26 2017-04-26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8/017047 WO2018199256A2 (ja) 2017-04-26 2018-04-26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3447A true CN110573447A (zh) 2019-12-13
CN110573447B CN110573447B (zh) 2021-07-20

Family

ID=6391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6372.8A Active CN110573447B (zh) 2017-04-26 2018-04-26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80092528.2A Active CN111989284B (zh) 2017-04-26 2018-10-24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528.2A Active CN111989284B (zh) 2017-04-26 2018-10-24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370640B2 (zh)
EP (3) EP4219377A1 (zh)
JP (3) JP6641528B2 (zh)
KR (1) KR102326640B1 (zh)
CN (2) CN110573447B (zh)
WO (4) WO20181982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824A (zh) * 2021-08-03 2021-08-31 山东中都机器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处理的推车机异常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001B (en)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AU2018202655B2 (en) * 2017-04-20 2023-12-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WO201819824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23974B1 (ko) * 2017-11-10 2024-01-11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벨트
US11584619B2 (en) * 2018-01-15 2023-02-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inforced jacket for belt
US11591186B2 (en) * 2018-08-06 2023-0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 with layered load bearing elements
WO2020200430A1 (en) * 2019-04-02 2020-10-08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Ag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comprising one or more fiber layer
WO2020255335A1 (ja) * 2019-06-20 2020-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56420B1 (ja) * 2019-12-13 2020-09-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懸架体、懸架体の製造方法、エレベーターの組立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US20240076166A1 (en) * 2021-02-01 2024-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sign method for elevator, and elevator
EP4282628A1 (en) * 2021-03-02 2023-11-29 Lintec Corporation Preform structure,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preform structure
CN114855484A (zh) * 2022-05-20 2022-08-05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合股机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KR102672422B1 (ko) 2023-08-28 2024-06-07 미르이엔지 주식회사 선박 및 해양구조물용 초크 보호 커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3338A1 (de) * 1988-04-21 1989-11-02 Lachmann Hans Peter Dr Ing Zugfestes element fuer dynamisch beanspruchte elastische gegenstaen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artiger zugfester elemente und mit derartigen elementen versehenen gegenstand
DE102011005323A1 (de) * 2011-03-10 2012-09-13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r Polymerschicht ummantelten Zugträgers
CN104528498A (zh) * 2014-12-30 2015-04-22 天津高盛钢丝绳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的曳引带
WO2016071564A1 (en) * 2014-11-03 2016-05-12 Kone Corporation Hoisting rope and elevator
WO2016112277A1 (en) * 2015-01-09 2016-07-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37173A (en) * 1939-10-26 1941-04-01 Lee Rubber And Tire Corp Conveyer belt
WO1998029327A1 (en) * 1996-12-30 1998-07-09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arrangement
EP1060305B2 (en) * 1998-02-26 2014-10-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s
CN1188567C (zh) * 1999-08-26 2005-02-0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的受拉构件
US6695098B1 (en) * 2000-01-21 2004-02-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f-locking wrap termination for tension member
EP1334943B1 (en) * 2000-07-27 2011-03-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system
JP2002060163A (ja) * 2000-08-21 2002-02-26 Tesac Seni Rope Kk エレベータ用繊維ロープ
US20030024770A1 (en) * 2001-08-03 2003-02-06 O'donnell Hugh James Elevator belt assembly with waxless coating
EP1678063A4 (en) * 2003-10-22 2008-10-08 Ctc Cable Corp ACCC-REINFORCED CABLE (ACCC-ALUMINUM CONDUCTOR COMPOSITE CO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WI435970B (zh) * 2006-09-29 2014-05-01 Inventio Ag 具有張力載體之扁平帶狀支撐驅動構件
ES2341743B1 (es) * 2007-08-03 2011-04-28 Orona, S. Coop. Cable para aparattos elevadores y aparato elevador que comprende dicho cable.
GB2458001B (en) *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JP4862844B2 (ja) * 2008-02-28 2012-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ベルト組立装置およびベルト組立方法
EP2361212B1 (de) * 2008-12-22 2014-02-12 Inventio AG Aufzugtragmittel,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solches tragmittel und aufzugsanlage mit einem solchen aufzugstragmittel
CN102459052B (zh) 2009-06-08 2014-10-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绳索及其制造方法
FI125142B (fi) * 2009-07-08 2015-06-15 Kone Corp Nostolaitteen köysi, köysijärjestely, hissi ja menetelmä
DE102009040964A1 (de) * 2009-09-11 2011-03-24 Sgl Carbon Se Seil
CN102110491B (zh) 2009-12-28 2013-01-16 江苏源盛复合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增强电缆的复合材料芯及增强电缆
EP2560911B1 (en) * 2010-04-22 2017-06-2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Elevator suspension and transmission strip
FI20100223A0 (fi) * 2010-05-28 2010-05-28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hissijärjestely
EP2608950B1 (de) * 2010-08-27 2015-12-02 SGL Carbon SE Lastzugsystem
CN102002872B (zh) 2010-10-28 2013-06-05 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升降机用纤维编织挠性复合牵引带及制作方法
ES2575691T3 (es) * 2011-06-10 2016-06-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Miembro de tensión de elevador y método de producción
WO2013102531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Nv Bekaert Sa A rope for lifting and an elevator comprising the rope
FI20125078L (fi) * 2012-01-25 2013-07-26 Kone Corp Hissi
FI123534B (fi) 2012-02-13 2013-06-28 Kone Corp Nostolaitteen köysi, hissi ja menetelmä köyden valmistamiseksi
FI124582B (fi) * 2012-03-22 2014-10-31 Kone Corp Hissin korikaapeli ja hissi
US9708758B2 (en) * 2012-04-24 2017-07-18 Dsm Ip Assets B.V. Hybrid rope or hybrid strand
DE112012006547B4 (de) * 2012-06-18 2019-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 und Aufzugsüberholungsverfahren
CN203325558U (zh) * 2012-06-19 2013-12-04 戚景赞 一种混杂纤维复合绳芯增强导线
CN104685122B (zh) * 2012-10-05 2017-09-22 布顿国际有限公司 混合绳索
EP2799217B1 (en) * 2013-04-30 2015-06-03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pe, a rope and an elevator
JP5995793B2 (ja) * 2013-06-26 2016-09-21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ストリップ状スチールコード
ES2549795T3 (es) * 2013-07-04 2015-11-02 Kone Corporation Un sistema de ascensor
EP2860141B1 (en) * 2013-10-10 2016-11-30 KONE Corporatio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and elevator
CN104008798B (zh) * 2013-10-23 2017-11-24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的复合芯棒及其制造方法
EP2905250B1 (en) * 2014-02-11 2016-10-19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EP3114066B1 (en) * 2014-03-06 2024-04-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Fiber reinforced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102014206326A1 (de) * 2014-04-02 2015-10-08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Tragmittel für eine Förd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Tragriemen für Aufzüge
DE102014208223A1 (de) * 2014-04-30 2015-11-05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Antriebs- oder Tragriemen mit hoher Zugsteifigkeit, insbesondere für die Aufzugtechnik
EP3009390B1 (en) * 2014-10-16 2018-12-05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oisting rope, hoisting rope and elevator using the same
ES2954911T3 (es) 2014-12-19 2023-11-27 Bekaert Advanced Cords Aalter Nv Cable de ascensor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dicho cable de ascensor
CN104528468B (zh) 2014-12-24 2017-03-15 江门市华威塑印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回收装置
CN104552988B (zh) * 2014-12-30 2017-05-17 天津高盛钢丝绳有限公司 一种超轻质复合材料曳引带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EP3127850A1 (en) * 2015-08-07 2017-02-08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CN105672009A (zh) 2016-04-12 2016-06-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带及电梯
US11618999B2 (en) * 2017-01-10 2023-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pe and elevator using same
AU2018202597B2 (en) * 2017-04-20 2023-11-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EP3392184B1 (en) * 2017-04-20 2020-07-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Hybrid fiber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AU2018202655B2 (en) * 2017-04-20 2023-12-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WO201819824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882719B2 (en) * 2018-03-29 2021-01-0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US20210229956A1 (en) * 2018-06-06 2021-07-29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Ag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11279594B2 (en) * 2019-11-14 2022-03-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Sound absorbing panels for eleva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3338A1 (de) * 1988-04-21 1989-11-02 Lachmann Hans Peter Dr Ing Zugfestes element fuer dynamisch beanspruchte elastische gegenstaen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artiger zugfester elemente und mit derartigen elementen versehenen gegenstand
DE102011005323A1 (de) * 2011-03-10 2012-09-13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r Polymerschicht ummantelten Zugträgers
WO2016071564A1 (en) * 2014-11-03 2016-05-12 Kone Corporation Hoisting rope and elevator
CN104528498A (zh) * 2014-12-30 2015-04-22 天津高盛钢丝绳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的曳引带
WO2016112277A1 (en) * 2015-01-09 2016-07-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824A (zh) * 2021-08-03 2021-08-31 山东中都机器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处理的推车机异常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9256A2 (ja) 2018-11-01
EP3617121A2 (en) 2020-03-04
WO2018199256A3 (ja) 2019-01-03
JP6641528B2 (ja) 2020-02-05
EP3617121A4 (en) 2020-09-09
EP3786097A1 (en) 2021-03-03
JPWO2019207825A1 (ja) 2020-12-03
US20210198081A1 (en) 2021-07-01
EP3786097A4 (en) 2021-06-16
WO2019207824A1 (ja) 2019-10-31
US11370640B2 (en) 2022-06-28
EP3786097B1 (en) 2024-06-26
JPWO2018199256A1 (ja) 2019-08-08
CN110573447B (zh) 2021-07-20
JP6872295B2 (ja) 2021-05-19
CN111989284B (zh) 2022-06-07
KR102326640B1 (ko) 2021-11-15
WO2019207825A1 (ja) 2019-10-31
KR20190129943A (ko) 2019-11-20
JP2020073408A (ja) 2020-05-14
CN111989284A (zh) 2020-11-24
US20200122971A1 (en) 2020-04-23
WO2018198240A1 (ja) 2018-11-01
EP4219377A1 (en) 2023-08-02
US11738972B2 (en) 2023-08-29
JP7069104B2 (ja)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3447B (zh) 电梯、电梯的悬挂体及其制造方法
US9988241B2 (en) Hoisting rope and hoisting apparatus
US9828215B2 (e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and elevator
EP3114066B1 (en) Fiber reinforced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866300B2 (en) Overbraided non-metallic tension members
US20220388811A1 (en) Load bearing member including lateral layer
CN106044470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载荷支承构件
EP3608277B1 (en) Elevator belt with layered load bearing elements
CN114599508B (zh) 电梯的悬挂体和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