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398A - 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1398A
CN110571398A CN201910487869.6A CN201910487869A CN110571398A CN 110571398 A CN110571398 A CN 110571398A CN 201910487869 A CN201910487869 A CN 201910487869A CN 110571398 A CN110571398 A CN 110571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ic wire
adjacent
protecto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78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1398B (zh
Inventor
东慎辅
川崎直哉
渡边淳
川地贵大
义村克也
小林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7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1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s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防止连接器的误连接。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21)的每个电池模块(110),而且对从电池单元(121)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151)拉出的电线(152)进行布线并保持的主保护件(3);配置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将布线到邻近位置的电线(152)在电池模块(110)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保持成为电线(152)的末端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170)的副保护件(4);以及配置在邻近位置,对每个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的各电线(152),限制电线(152)到配对侧连接器(170)的路径的路径限制体(80)。

Description

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搭载有电池组,用于对作为其驱动源的旋转电机进行供电,或者将由该旋转电机生成的再生电力充电。该电池组具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且经由导电部件电连接的电池模块。在这种车辆中,为了进行电池模块的稳定的充放电控制,而要监控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温度、电压等)。保护装置保护并保持电池状态检测用传感器、电线。该电线在电池模块、保护件外进行连接器连接。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与这样的电线和保护装置相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3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56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32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电池组中,通过防止上述连接器的误连接,能够提高生产率、品质。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技术:利用限制肋使在同一路径布线的多条电线向2个方向分岔,从而向各方向的每个方向引导电线和电压检测端子的多个组合。在该技术中,由于在分岔后的各方向的每个方向存在多个电压检测端子,因此,如果从实现各电压检测端子的误连接的观点而言,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连接器的误连接的保护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护件,所述主保护件设置在每个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副保护件,所述副保护件配置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所述电池模块的邻近位置,将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为止的所述电线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保持成为所述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以及路径限制体,所述路径限制体配置在所述邻近位置,对每个以其他路径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的各所述电线,限制所述电线到所述配对侧连接器为止的路径。
此处,优选的是所述路径限制体形成为限制各所述电线的路径,以将以其他路径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为止的各所述电线向成为各个末端的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所述配对侧连接器分别引导,并且2个所述连接器不能与自身的嵌合对象相反的所述配对侧连接器嵌合。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路径限制体具有在相邻的2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部。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路径限制体以周边元件的壁体在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所述壁部之间相对于各所述壁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方式来形成在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所述壁部之间的所述间隔。
另外,优选的是作为所述主保护件,包括:第1主保护件,所述第1主保护件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1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1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以及第2主保护件,所述第2主保护件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内侧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2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2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所述副保护件成形为:在所述邻近位置将作为从所述电池模块拉出到外侧的所述电线的所述第2电线与所述连接器一起引导至所述配对侧连接器。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邻近位置包括将相邻的2个所述第1主保护件所具有的被保持体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所述路径限制体设置在所述连结部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装置包括路径限制体:在以其他路径布线到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的邻近位置的各电线的每个,限制该电线到配对侧连接器的路径。所以,该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组装在电池模块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组装在电池模块的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组装在电池模块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保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6是从框体的开口侧观察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图3的X1-X1线剖视图。
图8是图3的X2-X2线剖视图。
图9是从其他角度观察组装有温度检测设备的保护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组装温度检测设备之前的保护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说明温度传感器与传感器保持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6的B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2的X2-X2线剖视图。
图14是说明干线布线体与干线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说明引导布线体与引导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1的C部放大图。
图17是说明上层侧的路径限制体与第2电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8是说明下层侧的路径限制体与第2电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9是说明下层侧的路径限制体与副保护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保护装置
2、2A、2B:第1主保护件
4:副保护件
24:被保持体
50、50A、50B:连结部件
52:连结体
71A:第1通道
71B:第2通道
73:壁体
80:路径限制体
81、82:壁部
110:电池模块
121:电池单元
131c:保持部(第2主保护件)
141:温度传感器(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
142:第1电线(电线)
151:电压检测端子(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
152:第2电线(电线)
154:连接器
160:保持部件(第2主保护件)
170:配对侧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装置的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装置的概要,之后,说明该保护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装置如后详细说明那样,被设置在对每个电池模块具备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的电池组,并至少保护该电池状态检测设备所具备的电线。简单说明该电池组。
图1至图5的附图标记100示出电池组的一个例子。电池组100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10(图1至图5)。而且,电池模块110包括:至少1组电池单元组120;容纳电池单元组120的框体130(图6至图8)。在该例子的电池模块110中,多组电池单元组120被容纳在框体130。例如,在电池组100中,使下述的开口131a的方向一致地将多个电池模块110并列配置,或者使多个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的方向一致而且在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侧层叠配置其他电池模块110。该例子的电池组100至少包括2组并列配置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组合,并将该组合层叠配置。
电池单元组120是具有正负各电极端子(未图示)的电池单元121(图7和图8)的集合体,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121经由导电部件125(图6至图8)电连接。
电池单元121例如具有形成为长方体或者圆柱状的单元主体(未图示)。在长方体的电池单元121中,例如在单元主体的一个壁面配置正负各电极端子,或者在单元主体的对置配置的2个壁面分别配置正负各电极端子。另外,在圆柱状的电池单元121中,在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正负各电极端子。此处,使用圆柱状的电池单元121。
导电部件125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例如,导电部件125将金属板作为母材成形为板状。该导电部件125使构成电池单元组120的多个电池单元121的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例如,该导电部件125和电极端子利用焊接等相互物理连接且电连接。
框体1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例子的框体130包括成为主体的容纳箱131(图1和图6至图8)。该容纳箱131用5个壁体成形为大致长方体的箱体,具有1个大致矩形的开口131a(图6至图8)。电池单元组120从该开口131a容纳在容纳箱131的内侧的空间。
该框体130包括留下该开口131a的一部分而封闭开口131a的盖体132(图1和图6至图8)。即,在该框体130中,未被盖体132封闭的开口131a的一部分为露出口131b(图6和图8)。该例子的盖体132成形为大致矩形的板状。而且,露出口131b沿着该盖体132的一边配置。此处,以沿着与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垂直的2个边部中的一者的方式配置露出口131b。
在该框体130中,盖体132以留下开口131a的一部分并封闭开口131a的方式组装在容纳箱131。在该框体130,在容纳箱131与盖体132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该组装状态的保持机构(未图示)。
具备该电池模块110的电池组100包括用于检测电池单元121的状态(所谓的电池状态)的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电池状态检测设备包括:电池状态检测用的传感器(以下记作“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以及从该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在该电池状态检测设备中,设置有与作为检测对象的电池状态相应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后面详细说明该电池状态检测设备。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装置至少保护该电池状态检测设备所具备的电线。
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每个电池模块110的主保护件。主保护件至少保护从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将该电线布线并保持。
进一步,保护装置包括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配置的副保护件。副保护件将布线到该邻近位置的电线在电池模块110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保持作为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
此处,配对侧连接器设置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每个。另外,副保护件可以设置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每个,也可以设置为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间共享。在前者的情况下,副保护件布线并保持自身所对应的电池模块110的电线,并且保持作为该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在后者的情况下,副保护件布线并保持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各电线,并且保持作为各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各配对侧连接器。该副保护件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以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边界部分为中心,形成为各电池模块110的配对侧连接器在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排列方向)大致等同的位置被保持。在前者的情况下,保护件以成为这样的配对侧连接器的保持位置的方式形成各副保护件。在后者的情况下,保护件以成为这样的配对侧连接器的保持位置的方式形成副保护件。在后述的具体例中,示例该后者的情况。
另外,进一步,保护装置包括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配置的路径限制体。路径限制体对以其他路径布线到该邻近位置的每个电线,限制该电线到配对侧连接器的路径。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的电线是指每个电池模块110的电池状态检测设备所具备的电线。保护装置通过具备该路径限制体,从而能够抑制各电线所具有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此处,优选的是路径限制体形成为:将以其他路径布线到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的各电线向成为各个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分别引导,并且以这2个连接器不能与自身的嵌合对象相反的配对侧连接器嵌合的方式限制各电线的路径。
例如,路径限制体形成为:妨碍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的各电线中的一条,从而这一条电线的连接器不会到达与作为另一条电线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的嵌合完成位置。进一步,该路径限制体形成为:妨碍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的各电线中的另一条,该另一条电线的连接器不会到达与作为一条电线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的嵌合完成位置。
由此,保护装置中,由于即使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的各电线的之后的距离连接器的长度大致相同,路径限制体也会妨碍电线,不会使连接器到达并非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因此,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另外,即使各连接器是相同种类,由于同样的原因,该保护装置也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具体而言,优选的是路径限制体形成为:具有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部。壁部具有与其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
例如,在路径限制体仅用1片板状的壁部对各电线进行路径限制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各种元件的公差和组装公差的积累导致壁部的位置偏离,有可能无法对电线进行期望的路径限制。因此,在该情况下,根据状况如何,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的效果有可能下降。然而,该保护装置的路径限制体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部,从而即使在各壁部产生位置偏离,与仅有1片板状的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对于电线的路径限制的影响抑制得低。因此,该保护装置能够抑制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另外,在路径限制体仅用1片具有可挠性的板状的壁部对各电线进行路径限制的情况下,不管有无之前的位置偏离,操作者用电线使壁部挠曲,从而各连接器有可能与配对侧连接器误连接。然而,该保护装置的路径限制体由于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部,因此,即使各壁部具有可挠性,与仅有1片板状的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对于电线的路径限制的影响抑制得低。因此,该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该多个壁部可以仅由路径限制体构成,也可以由该路径限制体及其周边元件构成。周边元件例如是副保护件。另外,在该电池组100中,只要在路径限制体的周边存在汇流条等保护装置以外的元件即可,也可以将该元件分配为周边元件。
例如,路径限制体形成在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壁部之间的间隔,使得在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壁部之间,周边元件的壁体相对于各壁部在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此处,路径限制体的壁部与周边元件的壁体在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保护装置即使在采用也利用了这样的周边元件的构成的情况下,与仅有1片板状的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对于电线的路径限制的影响抑制得低。因此,该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另外,在路径限制体仅能具有1片板状的壁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周边元件设置有在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体。在该情况下,路径限制体形成为能够在排列方向隔开间隔用周边元件的2个壁体来夹入壁部。在该情况下,保护装置与仅有1片板状的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对于电线的路径限制的影响抑制得低。因此,该保护装置能够防止各连接器向配对侧连接器的误连接。
[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19来说明该保护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的附图标记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1构成为保护2种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第1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第2电池状态检测设备)。该保护装置1作为主保护件包括:保护第1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的第1主保护件2(图1至图5);以及保护第2电池状态检测设备的第2主保护件3(图8和图13)。第1主保护件2和第2主保护件3对每个电池模块110设置。
第1电池状态检测设备包括:第1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以及从该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1电线。第2电池状态检测设备包括:第2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以及从该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2电线。具体而言,该例子的电池组100包括用于检测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设备140(图7和图9至图11)来作为第1电池状态检测设备。另外,该例子的电池组100包括用于在框体130的内侧检测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电压的电压检测设备150(图1、图4、图6和图12)来作为第2电池状态检测设备。该温度检测设备140和电压检测设备150与监控电池单元121的电池状态的电池监控单元(未图示)连接,向该电池监控单元发送检测信息。
对于电池模块110,在框体130的内侧,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预定场所比其他场所温度高。因此,在电池模块110中,将成为该高温的至少1个部位定为温度检测设备140进行测温的位置。
温度检测设备140作为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具备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检测用的温度传感器141(图7和图9至图11)。进一步,该温度检测设备140具备从该温度传感器141拉出的2条第1电线142(图7和图9至图11)。此处,将基于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温度的变化的热敏电阻用作温度传感器141。
温度传感器141从框体130外插入到框体130的内侧的测温位置。因此,框体130具有供温度传感器141能向该测温位置插入的传感器插入口132a(图6和图7)。该传感器插入口132a在盖体132形成为贯通孔。在该例子中,将传感器插入口132a形成为大致矩形。温度传感器141在该测温位置检测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41有的情况下在测温位置使传感器主体141a(图11)与电池单元121接触并测温,有的情况下在测温位置使传感器主体141a测量电池单元121的环境温度。
该例子的温度传感器141具有支承传感器主体141a的支持部141b,且在该支持部141b具有被卡定部141c(图11)。在该温度传感器141中,在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的插入方向,在前端侧配置传感器主体141a,在后端侧配置支持部141b。第1电线142从该支持部141b向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拉出。被卡定部141c用于使温度传感器141保持在第1主保护件2。该被卡定部141c向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从支持部141b突出为爪状的卡定体。在该温度传感器141中,使2个被卡定部141c对置配置。
此处,如前所示,在电池组100中,使开口131a的方向一致地将多个电池模块110并列配置,或者使多个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的方向一致而且在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侧层叠配置其他电池模块110。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即使排列相同构成的电池模块110,测温位置在每个电池模块110也会不同。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需要对每个电池模块110改变温度传感器141的设置场所。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10设置为能够在可以作为测温位置的所有场所设置温度传感器141。具体而言,在框体130的盖体132与可以成为测温位置的所有场所对应地形成传感器插入口132a。由此,在电池组100中,由于能够与测温位置无关地共享电池模块110,因此,可以不准备框体对每个测温位置不同的电池模块。
电压检测设备150作为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包括电池单元121或者电池单元组120的电压检测用的电压检测端子151(图6、图8、图12和图13)。进一步,该电压检测设备150包括从该电压检测端子151拉出的第2电线152(图6、图8、图12和图13)。该例子的电压检测端子151具有:与电池单元组120的导电部件125电连接的电连接部151a;以及与第2电线152的末端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51b(图8和图13)。电连接部151a例如通过焊接等与导电部件125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电线连接部151b例如利用铆接等压接与第2电线152的末端电连接。在该电压检测设备150中,将电压检测端子151设置在多个部位,在每个该电压检测端子151设置有第2电线152。各第2电线152用外部部件(未图示)或者保护带(未图示)等捆扎到一起并形成电线组153(图6、图8和图13)。
该电压检测设备150在框体130的内侧,经由保持部件160被保持在容纳箱131的保持部131c(图8和图13)。
保持部131c具有露出口131b作为开口,具有:载放有保持部件160的主壁131c1;以及在该主壁131c1的两端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侧壁131c2(图8和图13)。该主壁131c1和2个侧壁131c2沿着露出口131b(盖体132的一边)延伸。
保持部件160被容纳在被该主壁131c1和2个侧壁131c2包围的保持部131c的内侧的空间。该保持部件16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例子的保持部件160具有:使电连接部151a突出并容纳电压检测端子151的端子容纳部161;以及限制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的引导部162(图8和图13)。端子容纳部161对每个电压检测端子151设置。引导部162设置在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上的多个部位。
说明第1主保护件2。
第1主保护件2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第1主保护件2布线并保持从温度传感器141拉出的第1电线142。该例子的第1主保护件2构成为能够在第1电线142之外也保持温度传感器141。该第1主保护件2包括:能够保持温度传感器141的传感器保持体10;以及能够布线并保持第1电线142的电线布线结构体20(图3、图9和图10)。在该第1主保护件2中,将传感器保持体10与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一体成形。
传感器保持体10具有:封闭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开口封闭部11;以及能保持温度传感器141且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到框体130的内侧的传感器保持部12(图11)。
开口封闭部11与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形状匹配地形成。在该例子中,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的主体部分。该开口封闭部11封闭该传感器插入口132a,使得主体部分的一个平面11a(图11)成为与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对置配置面或者匹配面。
传感器保持部12立起设置在开口封闭部11的一个平面11a(图11)。该例子的传感器保持部12对温度传感器141的每个被卡定部141c设置,并在一个平面11a上对置配置。该传感器保持部12具有:从一个平面11a互相隔开间隔地突出的2个轴部12a;以及将这2个轴部12a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彼此相连的卡定部12b(图11)。该传感器保持部12至少在轴部12a具有可挠性。
温度传感器141向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插入到传感器保持体10。该温度传感器141用各被卡定部141c边按动卡定部12b边使各传感器保持部12挠曲。在各传感器保持部12中,各被卡定部141c越过卡定部12b时挠曲被解除,从而各卡定部12b与各被卡定部141c沿插入方向对置配置,使得温度传感器141不会从传感器保持体10脱离。
此处,如前所示,在该电池组100中,测温位置会根据电池模块110的排列而改变。因此,传感器保持体10设置在可以成为测温位置的每个场所。
电线布线结构体20具有能布线并保持第1电线142的多个电线布线体。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作为其电线布线体而具有:成为干线的干线布线体21;以及从该干线布线体21分岔并与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的支线布线体22(图3、图9和图10)。干线布线体21布线并保持成为该第1主保护件2的保护对象的所有第1电线142。该所有的第1电线142用外部部件(未图示)或者保护带(未图示)等捆扎到一起。下面,将该捆扎到一起的所有第1电线142称为电线组143。另一方面,支线布线体22布线并保持被自身相连的传感器保持体10保持的温度传感器141的第1电线142。进一步,电线布线结构体20包括引导布线体23,该引导布线体23将被干线布线体21布线并保持的电线组143向电池监控单元引导(图3、图9和图10)。
干线布线体21沿着盖体132的一边配置。此处,沿着与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正交的2个边部中的一者配置干线布线体21。该干线布线体21形成为比该盖体132的一边长的直线状,且配置为使两端从电池模块110突出。
干线布线体21具有:与开口131a对置配置的主壁21a;以及以沿着该主壁21a的延伸方向的方式从主壁21a的两端分别突出的侧壁21b(图14)。该干线布线体21沿着被该主壁21a和2个侧壁21b包围的内侧的空间布线并保持电线组143。在该干线布线体21中,2个侧壁21b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为电线插入口21c(图14),电线组143被从该电线插入口21c插入。
在该干线布线体21设置有用于保持该已布线的电线组143的保持部21d(图14)。该保持部21d设置在电线插入口21c。该保持部21d形成为从2个侧壁21b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的悬臂的片体。该保持部21d形成为自由端与另一侧壁21b之间的间隙小于电线组143的径向的最小的大小。该间隙设定为电线组143能够从电线插入口21c压入插入,并且不能没有外力地插通电线组143。另外,保持部21d、其周边的2个侧壁21b为了容易进行电线组143的压入插入,也可以具有可挠性。保持部21d的数量根据干线布线体21的长度而定。在该例子中,在多个部位设置有保持部21d。
引导布线体23从干线布线体21的端部向正交方向延伸。在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中,使各个引导布线体23从干线布线体21的两端向同一个方向突出。此处,各引导布线体23沿着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延伸。该引导布线体23具有:与干线布线体21同样的主壁23a、2个侧壁23b、电线插入口23c和保持部23d(图15)。该引导布线体23的内侧的空间与干线布线体21的内侧的空间连通。
该第1主保护件2包括第1电线盖30,该第1电线盖30将该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与2个引导布线体23的电线插入口23c一起封闭(图8至图10、图14和图15)。第1电线盖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第1电线盖30具有:将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的整体封闭的干线盖体31;将引导布线体23的电线插入口23c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封闭的引导盖体32(图9和图10)。引导盖体32设置在每个引导布线体23。
干线布线体21和干线盖体31由保持机构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在干线布线体21的侧壁21b设置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1e;以及设置在干线盖体31,在电线插入口21c的封闭状态下卡在被卡定部21e的卡定片31a(图14)。该保持机构设置在多个部位。另外,引导布线体23和引导盖体32由保持机构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在引导布线体23的侧壁23b设置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3e;以及设置在引导盖体32,在电线插入口23c的封闭状态下卡在被卡定部23e的卡定片32a(图15)。该保持机构设置在多个部位。
支线布线体22可以与1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也可以与多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该支线布线体22在干线布线体21与传感器保持体10之间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在该例子中,将与1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的支线布线体22A形成为直线状,将与2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的支线布线体22B形成为Y形(图3、图9和图10)。
支线布线体22具有:与开口131a对置配置的主壁22a;以及以沿着该主壁22a的延伸方向的方式从主壁22a的两端分别突出的侧壁22b(图11)。进一步,该支线布线体22具有隔板壁22c,该隔板壁22c将2个侧壁22b之间沿着其延伸方向分隔(图11)。在支线布线体22A、22B中,一侧壁22b和隔板壁22c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以及另一侧壁22b和隔板壁22c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成为各个电线插入口22d(图11)。在该支线布线体22A、22B中,从一个电线插入口22d插入温度传感器141的一个第1电线142,从另一个电线插入口22d插入温度传感器141的另一个第1电线142。
在该支线布线体22A、22B设置有用于保持该已布线的第1电线142的保持部22e(图16)。该保持部22e设置在各电线插入口22d。一个保持部22e形成为从隔板壁22c向一个侧壁22b突出的悬臂的爪状的卡定体。另一个保持部22e形成为从隔板壁22c向另一侧壁22b突出的悬臂的爪状的卡定体。各保持部22e形成为自由端与侧壁22b之间的间隙小于第1电线142的径向的最小的大小。该间隙设定为第1电线142能够从电线插入口22d压入插入,并且不能没有外力地插通第1电线142。保持部22e的数量根据支线布线体22A、22B的长度而决定。在该例子中,在多个部位设置有保持部22e。
在该第1主保护件2中,第1电线142被布线并保持在多个支线布线体22中的至少1个。第1主保护件2具备将对该第1电线142进行布线并保持的支线布线体22的电线插入口22d封闭的第2电线盖40(图9至图11)。第2电线盖4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第2电线盖40形成为能够封闭支线布线体22的电线插入口22d的整体或者一部分。此处,形成能由各支线布线体22A、22B共用的第2电线盖40。因此,该例子的第2电线盖40形成为直线状,以封闭支线布线体22A、22B的直线部分的电线插入口22d。该第2电线盖40分别安装在支线布线体22A、22B的多个部位的直线部分。
支线布线体22和第2电线盖40由保持机构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在支线布线体22的侧壁22b设置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2f;以及设置在第2电线盖40,且在将2个电线插入口22d封闭的状态下卡在被卡定部22f的卡定部41(图11)。该保持机构设置在多个部位。在该例子中,在各支线布线体22A、22B的直线部分设置有被卡定部22f,使得无论在哪个支线布线体22布线有第1电线142都能够安装第2电线盖40。
这样构成的第1主保护件2从框体130的盖体132的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温度传感器141和传感器保持部12,在载放在该盖体132的状态下被框体130保持。另外,盖体132可以在平面上载放第1主保护件2,也可以将第1主保护件2嵌入在槽来载放。该例子的盖体132形成沿着第1主保护件2的支线布线体22的形状的槽132b(图6),在该槽132b嵌入各支线布线体22。
如前所示,在电池模块110中,在框体130存在露出口131b。本实施方式的第1主保护件2构成为能够用作封闭该露出口131b的盖体。在该例子中,构成为只需将第1主保护件2组装在电池模块110,就能够封闭露出口131b。
因此,此处,使用电线布线结构体20来封闭露出口131b。因此,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形成为封闭露出口131b。在该例子的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中,以封闭该露出口131b的方式来形成并配置干线布线体21(图8)。具体而言,将该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封闭的第1电线盖30的干线盖体31具有作为封闭露出口131b的盖体的功能。干线布线体21和干线盖体31可以形成并配置为一起覆盖露出口131b与其周缘部,也可以形成并配置为从露出口131b嵌入到容纳箱131的保持部131c。此处,例举后者。该第1主保护件2由于将干线布线体21与干线盖体31嵌入在保持部131c,并且将支线布线体22嵌入在槽132b,能够抑制从电池模块110起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组100的体积大型化。
顺便提及,在并列配置方向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中,在该并列配置方向,各第1主保护件2相邻地配置。该相邻的2个第1主保护件2使各电线布线结构体20彼此连结。在保护装置1设置有使各电线布线结构体20具有的被保持体24(图2、图5、图9和图10)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50(图1至图5)。连结部件5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
例如,第1主保护件2在多个电池模块110并列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大致区分为将第1电线142(电线组143)拉出到外侧并引导至电池监控单元侧的部分(第1主保护件2A);以及除此之外的部分(第1主保护件2B)(图1至图5)。在各第1主保护件2A、2B中,将引导布线体23的形状的一部分改变。
第1主保护件2A的各引导布线体23A(图3、图5、图9和图10)分别将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第1电线142(电线组143)的保持部23A1(图9)。该例子的保持部23A1由2个片体形成为L形,并与第1电线142(电线组143)一起用捆扎带61缠绕。第1电线142(电线组143)被从该保持部23A1拉出到外侧,向电池监控单元侧引导。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A中,在该保持部23A1侧的端部,不与相邻的第1主保护件2连结。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A中,仅在该保持部23A1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被保持体24。
另一方面,第1主保护件2B的各引导布线体23B(图2和图3)有可能在其两端与相邻的第1主保护件2连结。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B中,在两端设置有被保持体24(图2)。
在该第1主保护件2B中,自身的干线布线体21的第1电线142(电线组143)经由自身的引导布线体23B,被相邻的第1主保护件2A的引导布线体23A或者相邻的第1主保护件2B的引导布线体23B引导。
被保持体24设置在引导布线体23的端部。在相邻的2个第1主保护件2中,沿着其排列方向(以下记作“第1方向”)D1并列配置有各个被保持体24(图2和图5)。另一方面,连结部件50具有:对沿着第1方向D1并列的2个被保持体24的每个设置,并在与该被保持体24之间可以相互保持的保持体51;以及将2个保持体51连结的连结体52(图2和图5)。被保持体24和保持体51只要可以相互保持即可,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被保持体24和保持体51成为能将分别具有的爪等卡定部彼此卡定的状态,从而设为相互保持的状态。
该例子的保护装置1包括2种连结部件50(连结部件50A、50B)(图1、图3和图4)。相邻的2个第1主保护件2用一个连结部件50A将各干线布线体2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侧连结,且用另一个连结部件50B将各干线布线体2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侧连结。各连结部件50A、50B的保持体51的形状相同,另一方面,改变各个连结体52的形状。
此处,之前所示的保持部131c和保持部件160在电池模块110的内侧布线并保持从电压检测端子151拉出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该保持部131c和保持部件160成为电压检测设备150的第2主保护件3。
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中,使各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沿着露出口131b(盖体132的一边)延伸。即,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各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并列配置。该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和露出口131b(盖体132的一边)的延伸方向是与之前的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下面,将该延伸方向称为第2方向D2。另外,并列配置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组合的层叠方向是与该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下面,将该层叠方向称为第3方向D3。
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拉出到各个电池模块110的外侧(图6)。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各电池模块110的框体130分别向相同的方向拉出。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框体130的外侧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有连接器154(图2、图3、图5和图6)。该连接器154与配对侧连接器170之间嵌合固定(图2、图3和图5)。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经由嵌合固定的连接器154和配对侧连接器170与电池监控单元连接。
保护装置1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且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电池模块110的框体130的拉出位置具备副保护件4(图1至图5)。副保护件4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副保护件4用螺钉固定等固定在电池模块110。
副保护件4将布线到邻近位置为止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电池模块110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保持成为该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末端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170。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将以其他路径布线到邻近位置为止的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电池模块110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分别保持成为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末端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170。
在该保护装置1中,在并列配置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组合中的一者设置有副保护件4。在该例子中,对下层侧的电池模块110的组合设置有副保护件4。
副保护件4成形为将在邻近位置从电池模块110拉出至外侧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与连接器154一起引导至配对侧连接器170。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成形为将在邻近位置从各电池模块110拉出至外侧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与连接器154一起分别引导至配对侧连接器170。进一步,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成形为引导下层侧的电池模块110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
例如,该副保护件4具有:引导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第1通道71A;以及引导另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第2通道71B(图2、图3和图5)。第1通道71A和第2通道71B分别配置在以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边界部分为中心的第1方向D1的对称位置。另外,第1通道71A和第2通道71B分别形成为:将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在第3方向D3且向上层侧引导。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具有:开闭自如的盖部72A,其形成第1通道71A的壁面的一部分;以及开闭自如的盖部72B,其形成第2通道71B的壁面的一部分(图2、图3和图5)。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使盖部72A为开状态并配置在第1通道71A中,之后使盖部72A为闭状态并留在第1通道71A中。另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使盖部72B为开状态并配置在第2通道71B中,之后使盖部72B为闭状态并留在第2通道71B中。
进一步,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成形为将成为上层侧和下层侧的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所有配对侧连接器170分别保持(图2和图5)。成为上层侧的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170分别配置在以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边界部分为中心的第1方向D1的对称位置。与此同样,成为下层侧的各连接器154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170分别配置在以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边界部分为中心的第1方向D1的对称位置。此处,在第3方向D3将上层侧的各配对侧连接器170和下层侧的各配对侧连接器170并列配置。
顺便提及,之前所示的连结部件50A配置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邻近位置,且配置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电池模块110的框体130拉出的位置。因此,在该例子中,在该连结部件50A设置有路径限制体80(图2、图3、图5、图17和图18)。此处,将连结部件50A的连结体52形成为路径限制体80。
路径限制体80配置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框体130拉出的位置之间。该例子的路径限制体80具有在第1方向D1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2片矩形的板状的壁部81、82(图2、图3、图5、图17和图18)。各壁部81、82分别配置在以相邻的2个电池模块110的边界部分为中心的第1方向D1的对称位置。一个壁部81配置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框体130的拉出位置之间,且在不阻碍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框体130拉出的范围内配置在该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拉出位置的附近。另一个壁部82配置在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框体130的拉出位置之间,且在不阻碍另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从框体130拉出的范围内配置在该另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拉出位置的附近。
进一步,关于下层侧的路径限制体80,将副保护件4用作之前所示的周边元件。因此,在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设置有在各壁部81、82之间相对于各壁部81、82在第1方向D1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壁体73(图19)。该例子的壁体73形成为矩形的板状。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如前所示,能够防止各连接器154向配对侧连接器170的误连接。
此处,在该例子的副保护件4,对于被各壁部81、82限制路径且引导的各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辅助地设置有进一步进行路径限制并引导的壁部(以下记作“辅助壁部”)74A、74B(图2、图5和图19)。一个辅助壁部74A在该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上形成在一个壁部81与第1通道71A之间,以将被一个壁部81限制路径并引导的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引导至第1通道71A。另外,另一个辅助壁部74B在该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上形成于另一个壁部82与第2通道71B之间以将被一个壁部82限制路径且引导的另一个第2电线152(电线组153)引导至第2通道71B。各辅助壁部74A、74B在第1方向D1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能够进一步防止各连接器154向配对侧连接器170的误连接。

Claims (6)

1.一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保护件,所述主保护件设置在每个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且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
副保护件,所述副保护件配置在并列配置的相邻的2个所述电池模块的邻近位置,将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为止的所述电线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外侧布线并保持,并且保持成为所述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配对侧连接器;以及
路径限制体,所述路径限制体配置在所述邻近位置,对每个以其他路径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的各所述电线,限制所述电线到所述配对侧连接器为止的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限制体形成为限制各所述电线的路径,以将以其他路径布线到所述邻近位置为止的各所述电线向成为各个末端的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所述配对侧连接器分别引导,并且2个所述连接器不能与自身的嵌合对象相反的所述配对侧连接器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限制体具有在相邻的2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多个板状的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限制体以周边元件的壁体在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所述壁部之间相对于各所述壁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方式来形成在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2个所述壁部之间的所述间隔。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主保护件,包括:第1主保护件,所述第1主保护件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1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1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1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以及第2主保护件,所述第2主保护件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内侧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第2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第2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第2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
所述副保护件成形为:在所述邻近位置将作为从所述电池模块拉出到外侧的所述电线的所述第2电线与所述连接器一起引导至所述配对侧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邻近位置包括将相邻的2个所述第1主保护件所具有的被保持体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
所述路径限制体设置在所述连结部件。
CN201910487869.6A 2018-06-06 2019-06-05 保护装置 Active CN110571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814 2018-06-06
JP2018108814A JP6695930B2 (ja) 2018-06-06 2018-06-06 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398A true CN110571398A (zh) 2019-12-13
CN110571398B CN110571398B (zh) 2022-10-21

Family

ID=68772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7869.6A Active CN110571398B (zh) 2018-06-06 2019-06-05 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5930B2 (zh)
CN (1) CN110571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50629A4 (en) * 2019-10-23 2022-12-28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ICAL STORAGE FACIL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7390A (zh) * 2013-09-10 2015-03-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7174702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7212064A (ja) * 2016-05-24 2017-1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8081876A (ja) * 2016-11-18 2018-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7390A (zh) * 2013-09-10 2015-03-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5056910A (ja) * 2013-09-10 2015-03-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7174702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7212064A (ja) * 2016-05-24 2017-1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8081876A (ja) * 2016-11-18 2018-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3377A (ja) 2019-12-12
JP6695930B2 (ja) 2020-05-20
CN110571398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9211B2 (ja)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10153565B2 (en) Battery distribution unit
US20150125727A1 (en) Bus bar module
EP2617082B1 (en) Battery connector
US20130344377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member and battery connection body
CN110571371B (zh) 保护装置以及电池组
JP2014220128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07452932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12002866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10568364B (zh) 传感器保护件
CN110571370B (zh) 保护装置
JP6044495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0571398B (zh) 保护装置
CN110323397B (zh) 保护件、连接模块及连接模块的端部连结构件
CN109148803B (zh) 导体模块装接结构
JP7078652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US20220263202A1 (en) Connection module
WO2014192943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US11095003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5838847B2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2448091A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11771293A (zh) 蓄电装置
WO2024029297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4055109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3167150A (ja) 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