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370B - 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1370B
CN110571370B CN201910487335.3A CN201910487335A CN110571370B CN 110571370 B CN110571370 B CN 110571370B CN 201910487335 A CN201910487335 A CN 201910487335A CN 110571370 B CN110571370 B CN 110571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battery
wire
locking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73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1370A (zh
Inventor
东慎辅
川崎直哉
川地贵大
义村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71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1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确保保护件与连结部件之间的保持力的保护装置。在保护件(2)所具有的被保持体(24)和将被保持体之间连结的连结部件(50)的保持体(51)中,将其中一方形成为凸状体,将其中另一方形成为夹持体,凸状体(24)具有:第1卡定部(24b),沿着保护件的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和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在相对于排列方向和凸状体的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夹持体(51)具有:第2卡定部(51c),沿着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在处于保持状态时与第1卡定部在插拔方向中的拔出方向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和突出部(51d),在处于保持状态时在相对于排列方向和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与第1和第2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Description

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中,搭载有用于对作为其驱动源的旋转电机进行供电、或对由该旋转电机产生的再生电力进行充电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排列有多个电池单元且经由导电部件而电连接的电池模块。在这种车辆中,为了进行电池模块的稳定的充放电控制,监视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温度、电压等)。电池状态检测用传感器和电线被保护件保护和保持。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作为温度检测用的传感器,公开了检测电池单元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保护和保持该热敏电阻的保护件具。另外,下述的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电线的保护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6-90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5-1545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7-73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17-63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电池组中,排列有多个电池模块,按每个该电池模块而设置有电池状态检测用传感器、电线和保护件。布线在各个电池模块的电池状态检测用传感器的电线最终汇集在一个路径上,并与电池监视单元侧连接。因此,在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之间,一个电池模块的电线从自身的保护件拔出,也被另一个电池模块的保护件保护和保持。因此,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中,为了抑制其相互间的相对移动,只要用连结部件连结并抑制在其相互之间布线的电线的耐久性下降即可。但是,在电池组中,允许各个电池模块之间在规定范围内的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因此,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与连结部件之间,无论在这两个保护件之间是否发生相对移动、相对旋转,都需要确保保持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保护件与连结部件之间的保持力的保护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保护件,具有能够对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的电线布线结构体;以及连结部件,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件各自的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所具有的被保持体彼此连结,所述保护件针对设置有所述电线的每个设置对象物而设置,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保持体,针对沿着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件的排列方向排列的2个所述被保持体的每个而设置,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被保持体之间相互保持;和连结体,使2个所述保持体连结,所述被保持体和所述保持体中的一者形成为凸状体,所述被保持体和所述保持体中的另一者形成为夹持体,所述夹持体能够在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插拔方向上插拔所述凸状体,并且在所述凸状体处于插入完成后的保持状态时,在所述排列方向夹着所述凸状体,所述凸状体具有:第1卡定部,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和第1和第2卡定壁部,在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和所述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所述夹持体具有:第2卡定部,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1卡定部在所述插拔方向中的拔出方向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和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和第2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此处,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所述第1卡定部与所述第2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和第2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凸状体具有在所述排列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3和第4卡定壁部,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第3和第4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所述第1卡定部与所述第2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所述排列方向与所述第3和第4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一者具有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3卡定部,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的另一者具有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与所述第3卡定部在所述拔出方向对置配置的第4卡定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保护装置能够在允许相邻的两个设置对象物的相对移动、相对旋转的同时确保相邻的两个保护件与连结部件之间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组装到电池模块之前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已组装到电池模块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已组装到电池模块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保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是将保护件的一个连结部分与连结部件一起放大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框体的开口侧观察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从其他角度观察组装有温度检测件的保护件的立体图。
图8是组装温度检测件之前的保护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对温度传感器和传感器保持体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11是对干线布线体和干线盖体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对引导布线体和引导盖体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9的B部放大图。
图14是将保护件的一个连结部分与连结部件一起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X-X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Y-Y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保护装置
2、2A、2B 保护件
10 传感器保持体
20 电线布线结构体
23、23A、23B 引导布线体
24 被保持体(凸状体)
24a1 第1卡定壁部
24a2 第2卡定壁部
24a3 第3卡定壁部
24a4 第4卡定壁部
24a5、24a6 外周壁
24b 第1卡定部
24c 第3卡定部
50、50A、50B 连结部件
51 保持体(夹持体)
51c 第2卡定部
51d 突出部
51e 第4卡定部
52 连结体
110 电池模块(设置对象物)
141 温度传感器(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
142 电线
151 电压检测端子(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
152 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保护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涉及的保护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至图5的符号1、2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和保护件。另外,图1至图3的符号100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的电池组。
电池组100中,如后所述地针对每个电池模块110而具有电池状态检测件。保护装置1至少保护该电池状态检测件所具有的电线。该保护装置1通过每个电池模块110的保护件2来保护该电线,并且对于在相邻的电池模块110各自的保护件2中布线的电线也通过用后述的连结部件50使各个保护件2连结,从而进行保护。此处,在详述该保护装置1之前,对电池组100进行说明。
电池组100具有多个电池模块110(图1至图3)。而且,电池模块110具有:至少一组的电池单元组120以及容纳电池单元组120的框体130(图6)。在该示例的电池模块110中,多组电池单元组120被容纳在框体130。
电池单元组120是具有正负各自的电极端子(省略图示)的电池单元(省略图示)的集合体,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经由导电部件125(图6)而电连接。
电池单元例如具有被形成为长方体状或圆柱状的单元主体(省略图示)。在长方体状的电池单元中,例如,在单元主体的1个壁面配置有正负各自的电极端子、或者在单元主体的对置配置的2个壁面分别配置有正负各自的电极端子。另外,在圆柱状的电池单元中,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正负各自的电极端子。此处,使用圆柱状的电池单元。
导电部件125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例如,导电部件125被以金属板为母材地成形为板状。该导电部件125使构成电池单元组120的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例如,该导电部件125和电极端子通过焊接等而互相物理连接且电连接。
框体1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示例的框体130具有成为主体的容纳箱131(图1至图3和图6)。该容纳箱131由5个壁体成形为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并且具有1个大致矩形的开口131a(图1和图6)。电池单元组120被从该开口131a容纳在容纳箱131内部的空间。
该框体130具有盖132,该盖132封闭开口131a,并同时留下该开口131a的一部分(图1至图3和图6)。也就是说,在该框体130中,未被盖132封闭的开口131a的一部分成为露出口131b(图1和图6)。该示例的盖132成形为大致矩形的板状。而且,露出口131b沿着该盖132的一边配置。此处,将露出口131b配置为沿着与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正交的2个边部中的一个。
在该框体130中,以在留下开口131a的一部分的同时封闭开口131a的方式将盖132组装在容纳箱131。在该框体130中,在容纳箱131与盖132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该组装状态的保持机构(省略图示)。
具有该电池模块110的电池组100具有用于检测电池单元的状态(所谓电池状态)的电池状态检测件。电池状态检测件具有:电池状态检测用的传感器(以下,称为“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以及从该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在该电池状态检测件中,设置有与成为检测对象的电池状态对应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该示例的电池组100作为电池状态检测件而具有:温度检测件140,用于检测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图1、图7和图8);以及电压检测件150,在框体130的内部检测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电压(图1和图6)。该温度检测件140和电压检测件150与监视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的电池监视单元(省略图示)连接,并且将检测信息发送到该电池监视单元。
在电池模块110中,在框体130的内部,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预定部位的温度比其他部位高。因此,在电池模块110中,将该成为高温的至少一个部位确定为温度检测件140的测温位置。
温度检测件140作为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而具有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检测用的温度传感器141(图7和图8)。进一步地,该温度检测件140具有从该温度传感器141拉出的2根电线142(图7和图8)。此处,将根据电阻值变化来检测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用作温度传感器141。
温度传感器141被从框体130外插入到框体130内部的测温位置。因此,框体130具有能够将温度传感器141插入到该测温位置的传感器插入口132a(图1和图6)。该传感器插入口132a在盖132以贯通孔的方式形成。在该示例中,将传感器插入口132a形成为大致矩形。温度传感器141在其测温位置对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141有时在测温位置使传感器主体141a(图9)与电池单元接触而进行测温,有时在测温位置使传感器主体141a测量电池单元的气氛温度。
该示例的温度传感器141具有支承传感器主体141a的支持部141b,并且在该支持部141b上具有被卡定部141c(图9)。在该温度传感器141中,在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的插入方向,在前端侧配置有传感器主体141a,在后端侧配置有支持部141b。电线142被从该支持部141b向插入方向的反方向拉出。被卡定部141c为了使温度传感器141保持在保护件2而使用。该被卡定部141c朝向与插入方向的正交方向地从支持部141b突出为爪状的卡定体。在该温度传感器141中,使2个被卡定部141c对置配置。
此处,在电池组100中,与开口131a的朝向匹配地并列配置多个电池模块110,使多个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的朝向匹配,而且将其他电池模块110层叠配置在电池模块110的开口131a侧。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即使排列了相同结构的电池模块110,对电池模块110而言,测温位置也不同。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需要针对每个电池模块110来改变温度传感器141的设置部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10能够在可成为测温位置的所有部位设置温度传感器141。具体而言,在框体130的盖132上,与可成为测温位置的所有部位对应地,形成传感器插入口132a。基于此,在电池组100中,能够与测温位置无关地实现电池模块110的共用化,因此,无需针对测温位置准备框体不同的电池模块。
电压检测件150作为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而具有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120的电压检测用的电压检测端子151(图6和图10)。进一步地,该电压检测件150具有从该电压检测端子151拉出后的电线152(图6和图10)。该示例的电压检测端子151具有:电连接部151a,与电池单元组120的导电部件125电连接(图6和图10);以及电线连接部,与电线152的末端电连接(省略图示)。电连接部151a例如通过焊接等而与导电部件125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电线连接部例如通过铆接等压接而与电线152的末端电连接。在该电压检测件150中,将电压检测端子151设置在多个部位,并且对每个该电压检测端子151而设置电线152。各个电线152利用外装部件(省略图示)或保护带(省略图示)等集中捆扎而构成电线组153(图6和图10)。
该电压检测件150在框体130的内部经由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而保持在容纳箱131的保持部(省略图示)。
容纳箱131的保持部是具有露出口131b作为开口并且具有主壁和侧壁的截面为“コ”字的成形体,该主壁用于放置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该侧壁在该主壁的两端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该主壁和2个侧壁沿着露出口131b(盖132的一边)延伸。
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被容纳在被该主壁和2个侧壁围成的容纳箱131的保持部的内部的空间。该保持部件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示例的保持部件具有:端子容纳部,使电连接部151a突出并且容纳电压检测端子151;以及引导部,限制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端子容纳部对每个电压检测端子151而设置。引导部设置在电线组153的布线路径上的多个部位。
接着,对保护装置1进行说明。
保护装置1具有对每个电池模块110而设置的保护件2(图1至图5)。保护件2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保护件2具有:传感器保持体10,能够保持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以及电线布线结构体20,能够对已从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的电线进行布线并保持(图1至图3、图7和图8)。此处示出的保护件2为了保护温度检测件140而设置。因此,该示例的保护件2具有:传感器保持体10,能够保持温度传感器141;以及电线布线结构体20,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41的电线142进行布线并保持。在该保护件2中,将传感器保持体10和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一体成形。
传感器保持体10具有:开口封闭部11,将传感器插入口132a封闭;以及传感器保持部12,能够保持温度传感器141,并且被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到框体130的内部(图9)。
开口封闭部11与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形状匹配地形成。在该示例中,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的主体部分。该开口封闭部11以主体部分中的一个平面11a(图9)成为与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对置配置面或配合面的方式封闭该传感器插入口132a。
传感器保持部12竖立设置在开口封闭部11的一个平面11a(图9)。该示例的传感器保持部12对温度传感器141的每个被卡定部141c而设置,并在一个平面11a上对置配置。该传感器保持部12具有:2个轴部12a,从一个平面11a彼此隔开间隔地突出;以及卡定部12b,将这2个轴部12a中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图9)。该传感器保持部12至少在轴部12a具有可挠性。
温度传感器141以与从传感器插入口132a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到传感器保持体10。该温度传感器141在各自的被卡定部141c推动卡定部12b的同时,使各个传感器保持部12挠曲。在各个传感器保持部12中,在各个被卡定部141c越过卡定部12b时挠曲被消除,以使温度传感器141不从传感器保持体10脱离的方式,将各个的卡定部12b在插入方向与各自的被卡定部141c对置配置。
此处,如前所示,在该电池组100中,测温位置根据电池模块110的排列方式而变化。因此,传感器保持体10对可成为测温位置的部位而设置。
电线布线结构体20具有能够对电线142进行布线并保持的多个电线布线体。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作为该电线布线体而具有:干线布线体21,构成干线;以及支线布线体22,从该干线布线体21分支且连结到传感器保持体10(图1、图7和图8)。干线布线体21是对成为该保护件2的保护对象的所有的电线142进行布线且保持的部件。该所有的电线142利用外装部件(省略图示)或保护带(省略图示)等集中捆扎。以下,将该集中捆扎后的所有的电线142称为电线组143。另一方面,支线布线体22是对被自身所连接的传感器保持体10保持的温度传感器141的电线142进行布线且保持的部件。进一步地,电线布线结构体20具有将被干线布线体21布线和保持的电线组143朝向电池监视单元引导的引导布线体23(图1、图7和图8)。
干线布线体21沿着盖132的一边配置。此处,沿着与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正交的2个边部中的一个而配置干线布线体21。该干线布线体21被形成为比该盖132的一边更长条的直线状,并且被配置为使两端从电池模块110突出。
干线布线体21具有:主壁21a,与开口131a对置配置;以及侧壁21b,沿着该主壁21a的延伸方向地从主壁21a的两端分别突出(图11)。该干线布线体21沿着由该主壁21a和2个侧壁21b围成的内部的空间将电线组143布线并保持。在该干线布线体21中,2个侧壁21b中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成为电线插入口21c(图11),从该电线插入口21c将电线组143插入。
在该干线布线体21设置有用于对该布线后的电线组143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d(图11)。该保持部21d设置在电线插入口21c。该保持部21d形成为从2个侧壁21b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突出的悬臂的片状体。该保持部21d形成为自由端与另一个侧壁21b之间的间隙比电线组143的径向上的最小尺寸窄。该间隙设定为能够将电线组143从电线插入口21c推入且插入,并且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电线组143无法插通。另外,为了容易进行电线组143的推入且插入,保持部21d、其周边的2个侧壁21b也可以具有可挠性。保持部21d的数量取决于干线布线体21的长度。在该示例中,多个部位设置有保持部21d。
引导布线体23从干线布线体21的端部向正交方向延伸。在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中,使各个引导布线体23从干线布线体21的两端朝向同一方向突出。此处,各个引导布线体23沿着电池模块110的并列配置方向延伸。该引导布线体23具有与干线布线体21同样的主壁23a、2个侧壁23b、电线插入口23c和保持部23d(图12)。该引导布线体23的内部的空间与干线布线体21的内部的空间连通。
该保护件2具有将该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和2个引导布线体23的电线插入口23c一并封闭的第1电线盖30(图1、图7、图8、图11和图12)。第1电线盖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第1电线盖30具有:干线盖体31,将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全部封闭;以及引导盖体32,将引导布线体23的电线插入口23c全部或部分封闭(图7和图8)。引导盖体32对每个引导布线体23而设置。
干线布线体21和干线盖体31通过保持机构而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了在干线布线体21的侧壁21b设置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1e和设置在干线盖体31且在电线插入口21c的封闭状态下卡挂在被卡定部21e的卡定片31a(图11)。该保持机构设置在多个部位。另外,引导布线体23和引导盖体32通过保持机构而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了在引导布线体23的侧壁23b设置有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3e和在引导盖体32设置且在电线插入口23c的封闭状态下卡挂在被卡定部23e的卡定片32a(图12)。该保持机构在多个部位设置。
支线布线体22可以连结在1个传感器保持体10,也可以连结在多个传感器保持体10。该支线布线体22的干线布线体21与传感器保持体10之间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在该示例中,将与1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的支线布线体22A形成为直线状,将与2个传感器保持体10连结的支线布线体22B形成为Y字状(图1至图3、图7和图8)。
支线布线体22具有:主壁22a,与开口131a对置配置;以及侧壁22b,沿着该主壁22a的延伸方向从主壁22a的两端分别突出(图9)。进一步地,该支线布线体22具有将2个侧壁22b之间沿着它们延伸方向分隔的间隔壁22c(图9)。在支线布线体22A、22B中,一个侧壁22b与间隔壁22c中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以及另一个侧壁22b与间隔壁22c中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开口分别成为电线插入口22d(图9)。在该支线布线体22A、22B中,将温度传感器141的一个电线142从一个电线插入口22d插入,将温度传感器141的另一方电线142从另一个电线插入口22d插入。
在该支线布线体22A、22B中,设置有用于对布线后的电线14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2e(图13)。该保持部22e设置在各个电线插入口22d。一个保持部22e形成为从间隔壁22c朝向一个侧壁22b突出的悬臂的爪状的卡定体。另一个保持部22e形成为从间隔壁22c朝向另一个侧壁22b突出的悬臂的爪状的卡定体。各个保持部22e形成为自由端与侧壁22b之间的间隙比电线142的径向上的最小尺寸窄。该间隙设定为能够从电线142的电线插入口22d推入且插入,并且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电线142无法插通。保持部22e的数量根据支线布线体22A、22B的长度而确定。在该示例中,在多个部位设置保持部22e。
在该保护件2中,电线142被布线和保持在多个支线布线体22中的至少一个。保护件2具有将布线和保持该电线142的支线布线体22的电线插入口22d封闭的第2电线盖40(图1和图7至图9)。第2电线盖4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第2电线盖40形成为能够将支线布线体22的电线插入口22d的全部或一部分封闭。此处,形成能够在各个支线布线体22A、22B共用的第2电线盖40。因此,该示例的第2电线盖40形成为将支线布线体22A、22B的直线部分中的电线插入口22d封闭的直线状。该第2电线盖40分别安装在支线布线体22A、22B的多个部位的直线部分。
支线布线体22和第2电线盖40通过保持机构而互相保持,该保持机构使用了在支线布线体22的侧壁22b设置的爪状的被卡定部22f和在第2电线盖40设置且在使2个电线插入口22d封闭的状态下卡挂在被卡定部22f的卡定部41(图9)。该保持机构设置在多个部位。在该示例中,将被卡定部22f设置在各支线排布体22A、22B的直线部分上,从而无论电线142被配置在哪个支线排布体22上都能够安装第二电线罩40。
这样构成的保护件2将温度传感器141和传感器保持部12从框体130的盖132的传感器插入口132a插入,并且以放置在该盖132的状态被保持在框体130。需要说明的是,盖132可以将保护件2放置在平面上,也可以将保护件2嵌入槽中地放置。该示例的盖132形成沿着保护件2的支线布线体22形状的槽132b(图1和图6),在该槽132b嵌入有各个支线布线体22(图2和图3)。
如前所述,在电池模块110中,在框体130存在有露出口131b。本实施方式的保护件2构成为也可以被用作封闭该露出口131b的盖。在该示例中,构成为仅通过将保护件2组装在电池模块110就能够封闭露出口131b。
因此,此处,使用电线布线结构体20来封闭露出口131b。因此,该电线布线结构体20形成为封闭露出口131b。在该示例的电线布线结构体20中,以封闭该露出口131b的方式形成和配置干线布线体21(图2和图3)。具体而言,使封闭该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插入口21c的第1电线盖30的干线盖体31具有作为封闭露出口131b的盖的功能。干线布线体21和干线盖体31可以被形成和配置为与其周縁部一起覆盖露出口131b,也可以被形成和配置为从露出口131b嵌入到容纳箱131的保持部。此处,示例了后者。该保护件2将干线布线体21和干线盖体31嵌入在容纳箱131的保持部,并且将支线布线体22嵌入在槽132b,从而抑制从电池模块110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组100体型的大型化。
然而,在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中,各个保护件2被相邻地配置。该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使各个电线布线结构体20彼此连结。在保护装置1中,设置有使各个电线布线结构体20所具有的被保持体24(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14)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50(图1至图5和图14)。连结部件5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
例如,保护件2在并列配置多个电池模块110的情况下,可以大致分为将电线142(电线组143)拉出到外侧并向电池监视单元侧引导的部分(保护件2A)和除此以外的部分(保护件2B)(图1至图5和图14)。在各个保护件2A、2B中,对引导布线体23的形状进行部分改变。
保护件2A的各个引导布线体23A(图1至图4和图7)分别将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电线142(电线组143)的保持部23A1(图7)。该示例的保持部23A1由2个片状体形成为L字状,并且与电线142(电线组143)一起被捆扎带61缠绕。电线142(电线组143)被从其保持部23A1拉出到外侧,并且向电池监视单元侧引导。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A中,在其保持部23A1侧的端部不会被连接到相邻的保护件2。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A,仅在与其保持部23A1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被保持体24。
另一方面,保护件2B的各个引导布线体23B(图1至图4)有可能在其两端与相邻的保护件2连结。因此,在该引导布线体23B中,在两端设置有被保持体24(图1和图4)。
在该保护件2B中,自身的干线布线体21的电线142(电线组143)经由自身的引导布线体23B而向相邻的保护件2A的引导布线体23A或相邻的保护件2B的引导布线体23B引导。如前所述,在该电池组100中,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有可能彼此相对移动,与其相对移动联动地,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也相互相对移动。因此,保护装置1无论有无该相对移动,都需要对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布线的电线142(电线组143)进行保护。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以也能实现对其连结部分的电线142(电线组143)进行保护的方式构成被保持体24和连结部件50。
被保持体24设置在引导布线体23的端部。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中,沿着其排列方向(以下,称为“第1方向”)D1排列配置有各个被保持体24(图5和图14)。另一方面,连结部件50对沿着第1方向D1排列的每2个被保持体24而设置,并且连结部件50具有:在与其被保持体24之间能够互相保持的保持体51;以及使2个保持体51连结的连结体52(图5和图14)。
该示例的保护装置1具有2个连结部件50(连结部件50A、50B)(图1至图4)。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将各个干线布线体2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用一个连结部件50A连结,并将各个干线布线体21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用另一个连结部件50B连结。各个连结部件50A、50B的保持体51的形状相同,另一方面改变各个连结体52的形状。在该示例中,其连结体52可以是任何形状。因此,以下,以连结部件50A为例,说明保持体51。
该被保持体24和保持体51中的一方形成为凸状体。并且被保持体24和保持体51中的另一方形成为夹持体,该夹持体能够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插拔方向Dip插拔凸状体,并且在处于该凸状体插入完成后的保持状态时,在第1方向D1夹着凸状体。在该示例中,将被保持体24形成为凸状体,将保持体51形成为夹持体。因此,以下,将被保持体24也称为“凸状体24”,将保持体51也称为“夹持体51”。
凸状体24向相对于第1方向D1和插拔方向Dip的正交方向(以下,称为“第2方向”)D2突出(图5和图14)。该示例的凸状体24从引导布线体23的端部的外侧的侧壁23b突出。该示例的凸状体24将以自身的插拔方向Dip为筒轴方向的筒部24a(图5和图14)作为主体,并且凸状体24具有:第1卡定部24b,沿着第1方向D1向彼此相反方向突出(图5和图14);以及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在第2方向D2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图5和图15)。另外,在该凸状体24,也可以设置有在第1方向D1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图16)。该示例的筒部24a形成为方筒状。
筒部24a具有相对于第1方向D1的2个正交平面分别作为外周壁24a5、24a6(图5和图16)。各个第1卡定部24b从该2个外周壁24a5、24a6分别爪状地突出。各个第1卡定部24b随着朝向插拔方向Dip中的插入方向Di而使从各个外周壁24a5、24a6的突出量逐渐减少。因此,该示例的凸状体24成为以插入方向Di侧为前端的像箭头形状。另外,各个第1卡定部24b比筒部24a更向插入方向Di侧突出,使其前端侧在第1方向D1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另外,筒部24a具有相对于第1方向D1的2个正交平面和相对于第2方向D2的2个正交平面而分别作为内周壁。在该凸状体24中,将与第2方向D2正交的2个内周壁分别用作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并且将与第1方向D1正交的2个内周壁分别用作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
夹持体51包括:主壁51a,具有相对于插拔方向Dip的正交平面;以及立壁51b,从该主壁51a朝向插拔方向Dip中的拔出方向Dp突出并且在第1方向D1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图5和图14)。该夹持体51将凸状体24插入到由该主壁51a和2个立壁51b构成的空间,并且在该空间的插入完成位置保持凸状体24。在该示例中,将该主壁51a和立壁51b形成为矩形的片体状。另外,其中至少立壁51b具有可挠性。
该夹持体51包括:第2卡定部51c,沿着第1方向D1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在保持状态时相对于第1卡定部24b而在拔出方向Dp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图5、图14和图16);以及突出部51d,从处于保持状态时在第2方向D2与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图5、图14和图15)。该突出部51d在处于保持状态时,在第1方向D1与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第2卡定部51c设置在立壁51b的前端(自由端)侧。该第2卡定部51c形成为爪状。
另一方面,突出部51d在各个立壁51b之间从主壁51a朝向拔出方向Dp突出。该示例的突出部51d是具有相对于第2方向D2的正交平面的平板状,并且形成为拔出方向Dp侧的前端小的凸型。该突出部51d与凸状体24向夹持体51的插入联动地,使凸型的矩形的前端部分插入到筒部24a的内部的空间。
将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在插拔方向Dip上的间隔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1方向D1为轴相对旋转,也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大小。另外,将该间隔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2方向D2为轴相对旋转,也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和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大小。另外,将该间隔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拔出方向Dp为轴相对旋转,也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大小。因此,在该保护装置1中,即使这些相对旋转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发生,也能够用连结部件50持续保持各个保护件2。
具体而言,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在第1方向D1上的钩挂量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沿着第1方向D1相对移动,或者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2方向D2或拔出方向Dp为轴相对旋转,也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大小。例如,为了得到这样的钩挂量,凸状体24中的第1卡定部24b的根部侧的壁部(外周壁24a5、24a6)在处于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第1方向D1与第2卡定部51c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而且,夹持体51中的第2卡定部51c的根部侧的壁部从处于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第1方向D1与第1卡定部24b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进一步地,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在第2方向D2上的钩挂量被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沿着第2方向D2相对移动或者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1方向D1或拔出方向Dp为轴相对旋转,也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因此,在该保护装置1中,即使这些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发生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也能够用连结部件50持续保持各个保护件2。
此处,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分别与突出部51d的在第2方向D2上的间隔设定为以下的大小,即、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沿着第2方向D2相对移动或者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1方向D1或者拔出方向Dp为轴相对旋转,也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使突出部51d卡定到第1卡定壁部24a1或第2卡定壁部24a2的大小。也就是说,突出部51d在处于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和第2卡定部51c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第2方向D2与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即可。基于此,在该保护装置1中,即使这些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发生,也能够用连结部件50持续保持各个保护件2。
另外,进一步地,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分别与突出部51d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间隔也可以设定为即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沿着第1方向D1相对移动或者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以第2方向D2或拔出方向Dp为轴相对旋转,也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和第2卡定部51c彼此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使突出部51d卡定在第3卡定壁部24a3或第4卡定壁部24a4的大小。也就是说,突出部51d在处于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第1卡定部24b和第2卡定部51c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第1方向D1上与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即可。基于此,在该保护装置1中,即使这些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发生,也能够用连结部件50持续保持各个保护件2。
对以上各种模式进行一下归纳,在该保护装置1中,在这样的相对移动、相对旋转发生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之间时,能够将连结部件50与2个被保持体24之间的相对移动量控制在所期望的设计值的范围内。因此,该保护装置1能够将在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的连结部分遍及其间地布线的电线142(电线组143)的相对移动量控制在所期望的设计值的范围内,因此也能够实现在该连结部分的电线142(电线组143)的保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所期望的设计值是指在考虑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之间允许的相对移动量(所谓松动)的基础上决定的值。
此处,该保护装置1也可以是在凸状体24和夹持体51中的一者设置沿着第2方向D2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3卡定部24c,在其中的另一者设置在处于保持状态时与第3卡定部24c在拔出方向Dp对置配置的第4卡定部51e。在该示例中,在凸状体24设置有第3卡定部24c,在夹持体51设置有第4卡定部51e(图15)。
在该示例的凸状体24中,在各个第1卡定部24b的前端侧之间形成有片状部24d,该片状部24d从筒部24a向插入方向Di侧突出并且在第2方向D2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图15)。使各个片状部24d具有可挠性。此处,通过使一个片状部24d从第1卡定壁部24a1侧突出,并且使另一个片状部24d从第2卡定壁部24a2侧突出,从而在各个片状部24d之间以保持状态配置突出部51d。第3卡定部24c形成为爪状,并且设置在该片状部24d的前端(自由端)。第4卡定部51e设置在突出部51d。此处,在突出部51d形成将各个片状部24d插入的贯通孔51d1(图5、图15和图16),并将该贯通孔51d1的拔出方向Dp侧的壁面用作第4卡定部51e。因此,各个片状部24d的在第2方向D2上的间隔比突出部51d的板厚窄。
这样,该保护装置1由于具有该第3卡定部24c和第4卡定部51e,因此能够提高基于连结部件50的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的保持功能。
如上所示地,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能够允许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的相对移动并且确保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与连结部件50之间的保持力。因此,该保护装置1不仅能够得到保护件2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141、电线142(电线组143)的保护功能,也能够得到在该电线142(电线组143)中遍及2个保护件2而布线的部分的保护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只要调整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在插拔方向Dip上的间隔、第1和第2卡定壁部24a1、24a2分别与突出部51d的在第2方向D2上的间隔、第3和第4卡定壁部24a3、24a4分别与突出部51d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间隔、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在第1方向D1上的钩挂量、第1卡定部24b与第2卡定部51c的在第2方向D2上的钩挂量等,就能够应对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的相对移动。即,该保护装置1即使在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之间允许的相对移动量(设计值)被改变,只要改变这些间隔、钩挂量,就能够应对新的相对移动量。因此,该保护装置1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变更。
在之前示出的例子中,对通过使相邻的两个保护件2A、2B用连结部件50连结,从而对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的温度检测件140进行保护的情况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在该示例的电池组100中,针对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110的电压检测件150、容纳箱131的保持部和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也被相邻地并排配置。因此,在该电池组100中,该容纳箱131的保持部和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成为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护件。也就是说,在该电池组100中,该保护件(容纳箱131的保持部和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也可以包含在保护装置1的构成中。而且,在该电池组100中,例如也考虑了将相邻的两个保持部件(电压检测件150的保持部件)的端部彼此在框体130之外连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相邻的两个保持部件的端部设置之前示例的被保持体24,同时将该被保持体24彼此用之前示例的连结部件50连结即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1中,对遍及相邻的两个保持部件的端部而布线的电压检测件150的电线152,也能够与温度检测件140的电线142同样地进行保护。
然而,在以上示例的保护装置1中,作为保护件2的设置对象物,列举了电池模块110,但是该设置对象物只要是电线布线结构体20的布线对象且设置有作为保持对象的电线,则可以是任何部件。

Claims (13)

1.一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件,其具有能够对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的电线布线结构体;以及
连结部件,其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件各自的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所具有的被保持体彼此连结,
所述保护件针对设置有所述电线的每个设置对象物而设置,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保持体,其针对沿着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件的排列方向排列的2个所述被保持体的每个而设置,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被保持体之间相互保持;和连结体,其使2个所述保持体连结,
所述被保持体和所述保持体中的一者形成为凸状体,
所述被保持体和所述保持体中的另一者形成为夹持体,所述夹持体能够在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插拔方向上插拔所述凸状体,并且在所述凸状体处于插入完成后的保持状态时,所述夹持体在所述排列方向夹着所述凸状体,
所述凸状体具有:第1卡定部,其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和第1及第2卡定壁部,其在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和所述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所述夹持体具有:第2卡定部,其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相对于所述第1卡定部在所述插拔方向中的拔出方向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和突出部,其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和第2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所述第1卡定部与所述第2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第1和第2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体具有在所述排列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3和第4卡定壁部,
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所述排列方向与所述第3和第4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在能够保持所述第1卡定部与所述第2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范围内,在所述排列方向与所述第3和第4卡定壁部分别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一者具有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3卡定部,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的另一者具有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与所述第3卡定部在所述拔出方向对置配置的第4卡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一者具有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3卡定部,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的另一者具有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与所述第3卡定部在所述拔出方向对置配置的第4卡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一者具有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第3卡定部,
所述凸状体和所述夹持体中的另一者具有在处于所述保持状态时与所述第3卡定部在所述拔出方向对置配置的第4卡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对象物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线布线结构体形成为能够对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状态检测用的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拉出后的所述电线进行布线且保持,
所述保护件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电池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体。
CN201910487335.3A 2018-06-06 2019-06-05 保护装置 Active CN110571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818 2018-06-06
JP2018108818A JP6712617B2 (ja) 2018-06-06 2018-06-06 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370A CN110571370A (zh) 2019-12-13
CN110571370B true CN110571370B (zh) 2022-03-08

Family

ID=6877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7335.3A Active CN110571370B (zh) 2018-06-06 2019-06-05 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12617B2 (zh)
CN (1) CN110571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86091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217145708U (zh) * 2022-04-07 2022-08-09 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系统的电池仓及换电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328A (zh) * 2009-09-07 2012-05-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以及包括该汇流条模块的电源单元
JP201223557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
CN102832508A (zh) * 2011-06-15 2012-12-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13062102A (ja) * 2011-09-13 2013-04-04 Yazaki Corp 電源体の接続構造、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源装置
JP2014089912A (ja) * 2012-10-31 2014-05-1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用モジュール
JP2015056385A (ja) * 2013-09-13 2015-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の連結構造
JP2015138605A (ja) * 2014-01-21 2015-07-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5431965A (zh) * 2013-07-30 2016-03-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CN206349433U (zh) * 2016-11-30 2017-07-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JP2017166507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配管材保持具
JP2018068075A (ja) * 2016-10-21 2018-04-2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328A (zh) * 2009-09-07 2012-05-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以及包括该汇流条模块的电源单元
JP201223557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
CN102832508A (zh) * 2011-06-15 2012-12-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13062102A (ja) * 2011-09-13 2013-04-04 Yazaki Corp 電源体の接続構造、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源装置
JP2014089912A (ja) * 2012-10-31 2014-05-1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用モジュール
CN105431965A (zh) * 2013-07-30 2016-03-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5056385A (ja) * 2013-09-13 2015-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の連結構造
JP2015138605A (ja) * 2014-01-21 2015-07-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7166507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配管材保持具
JP2018068075A (ja) * 2016-10-21 2018-04-2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CN206349433U (zh) * 2016-11-30 2017-07-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3380A (ja) 2019-12-12
JP6712617B2 (ja) 2020-06-24
CN110571370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0898B1 (ko) 조립성이 향상된 버스바 프레임을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JP6099211B2 (ja)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10153565B2 (en) Battery distribution unit
US1041130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ensing connector fixing structure
EP2876704A1 (en) Bus bar module
CN110571371B (zh) 保护装置以及电池组
KR20190124022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8701786B (zh) 蓄电装置
CN110571370B (zh) 保护装置
KR102362882B1 (ko) 배터리 팩 커넥터
JP5915460B2 (ja)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構造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044495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0568364B (zh) 传感器保护件
CN111630690B (zh)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及其应用
US2019010931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power storage module and control device
CN109148803B (zh) 导体模块装接结构
CN110571398B (zh) 保护装置
CN108645525B (zh) 保护器和传感器安装构造
US11095003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20220263202A1 (en) Connection module
CN111771293A (zh) 蓄电装置
JP2020035612A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455493B2 (ja) 温度センサ、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7426967U (zh) Bms壳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