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8841A -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8841A
CN110558841A CN201910958338.0A CN201910958338A CN110558841A CN 110558841 A CN110558841 A CN 110558841A CN 201910958338 A CN201910958338 A CN 201910958338A CN 110558841 A CN110558841 A CN 110558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kettle body
tea
kett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83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8841B (zh
Inventor
肖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eipian Tea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eipian Tea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eipian Tea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eipian Tea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83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8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8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8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8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黑茶煎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黑茶复煮机,包括壶体、用于给壶体加热的电水壶炉和后发酵箱,壶体的下端安装在电水壶炉上;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出水口,另一侧设有手柄;壶体的上端设有可盖合壶体的上端开口的盖体,盖体上端水平铰接有在饱和蒸汽顶推下可打开的上盖;盖体为中空结构,盖体的下端可拆卸地设有多层可容纳黑茶的网格层,网格层穿过壶体的上端开口并设在壶体内;壶体可升降地设置在后发酵箱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黑茶后发酵工艺,可通过先煎煮后进行后发酵过程而充分利用黑茶中的营养物质,不会造成精华的过多废弃,采用本发明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可将黑茶的营养价值更好地利用起来。

Description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茶煎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人们在煎煮黑茶时,对煎煮三到四次的黑茶是继续煎煮还是废弃掉难以取舍。
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黑茶在煮过三到四次后,因其浓度很难达到其要求的理想效果直接废弃掉,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是因为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对煎煮三到四次的后发酵茶来说,废弃掉的都是精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茶复煮机包括壶体、用于给所述壶体加热的电水壶炉和后发酵箱,所述壶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电水壶炉上;
所述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出水口,另一侧设有手柄;
所述壶体的上端设有可盖合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上端水平铰接有在饱和蒸汽顶推下可打开的上盖;
所述盖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盖体的下端可拆卸地设有多层可容纳黑茶的网格层,所述网格层穿过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并设在所述壶体内;
所述壶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内。
进一步地,多层网格层依次螺接,最上层的网格层螺接在所述盖体上。
进一步地,每个网格层的上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多个丝扣呈螺旋状排列,每个网格层的下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孔所述盖体内侧也设有多个丝扣孔;
所述盖体上的所述丝扣孔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丝扣相匹配;
相邻的两个网格层通过丝扣与丝扣孔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平行于所述上盖设置,所述导向筒内设有多个滑动滚珠,所述滑动滚珠远离所述上盖的铰接轴设置;
所述上盖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筒并排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后发酵箱上,所述电水壶炉的铰接轴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壶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发酵箱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上托台、托重块、两根钢丝绳、四个升降滑轮及用于使所述上托台升降的升降调节手柄;
所述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上托台上,所述上托台的两端可升降地滑动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的内壁上;
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其中两个升降滑轮与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另两个升降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
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另一端依次绕同一侧的两个升降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托重块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黑茶后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上述的黑茶复煮机煎煮及后发酵而得。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在多层网格层内分别容纳黑茶,其中,从上往下的多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递增或使上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后下落至下一层网格层内;
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然后使黑茶和茶水在后发酵箱内保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不低于1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拆卸网格层,从而对网格层内的黑茶进行更换,使从上往下的多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递增或使上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后下落至下一层网格层内,通过先煎煮再进行后发酵,有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生成,不会造成精华的过多废弃,可将黑茶的营养价值更好地利用起来,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煎煮工艺进行多次煎煮时,可充分利用黑茶中的营养物质,尤其可充分利用煎煮多次的黑茶的营养,这是因为煎煮多次的黑茶经过反复发酵。
(2)利用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可实现边煮边喝,边保温的饮茶方式,也可使黑茶达到后发酵效果,只有后发酵才能充分利用黑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物质等,尤其是矿物元素和茶皂素大多集中在成熟叶茎和梗中,需要在反复煎煮、浸泡发酵制得。
(3)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进行煎煮时,对黑茶煎煮的次数,由此前的最多五次提升到十五次(这是因为黑茶由较为粗大的茶叶和叶梗组成,尤其是矿物元素和茶皂素大多集中在成熟叶茎和梗中,必须经过长达十次以上的反复沸腾熬煮才能获得),不仅提高了黑茶的利用率,相当于节省黑茶至少百分之十五。
(4)因为黑茶是后发酵茶,煎煮后的保温方式以及及保温时间,直接会影响其营养功效,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与市售JZ电水壶对比,优势在于;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采用后发酵箱进行密封保温的方式,8小时以上(过夜时间)保温在20度至30度左右,静态自然的发酵方法,既安全又省电(仅就“保温”而言;市售JZ电水壶对黑茶只选用了保温60度,(实际就是恒温60度基数上不变,影响黑茶的后发酵,黑茶之所以称为“后发酵茶”,是指;“让黑茶经过静态自然保温后,使黑茶原有益生菌自身产生的微热而发酵”。换言之,用加温恒温60度的方式或者将黑茶水倒入保温瓶与黑茶叶分离,很难让黑茶完成后发酵。)。
(5)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的电水壶,充分考虑到老弱病残用户,在黑茶水温高达100度时,一只手会很难端托起电水壶。因此,将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后发酵箱上,并使壶体可升降地设在后发酵箱内,老弱病残可以依靠手柄升降助力装置,可轻而易举将沸茶倒出;最后使将壶体降落至后发酵箱内,节省空间的同时,这样,老弱病残用户均可有效地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壶体与后发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壶体和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盖体被蒸汽顶开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进行倒水作业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网格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发酵箱;2-升降滑道;3-上托台;4-钢丝绳;5-升降滑轮;6-托重块;7-升降调节手柄;8-定时器;9-偏心轮;10-顶杆回位弹簧;11-顶杆;12-顶推端;13-电水壶炉;1301-电水壶炉的铰接轴;1302-垫块;14-弹性卡;15-弹性卡的弹簧;16-壶体;1601-出水口;1602-手柄;161-网格层;162-丝扣;17-盖体;171-卡条;18-上盖;181-上盖的铰接轴;19-导向筒;20-滑动滚珠;21-拉簧;22-黑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茶复煮机包括壶体16、用于给所述壶体加热的电水壶炉13和后发酵箱1。
所述壶体16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电水壶炉13上,所述电水壶炉上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径与所述壶体的下端的外径相等,在电水壶炉设有弹性卡14,该弹性卡的一端水平插设在电水壶炉上的容置槽,另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安装时,通过壶体挤压弹性卡使弹性卡的弹簧15弹性形变而置于容置槽内(如图1和2所示),并使壶体的下端匹配安装在安装槽内。
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茶水进行加热时茶水煮沸,煮沸后,因所述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出水口1601,另一侧设有手柄1602;手拿手柄1602,使用时,可使煮沸后茶水通过一侧的出水口1601倒出。
所述壶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内,用于对壶体内煮沸后的茶水进行保温发酵,壶体内的茶水煮沸后,拔掉电水壶炉电源插头,使电水壶炉和壶体降至保温箱内进行保温,可在后发酵箱内的密封空腔内进行静态自然的发酵,尤其是8小时左右的过夜时间,可使过夜过程茶水保温在20度至30度左右,有利于静态发酵的进行,过夜操作不需要通电作业,更安全。
所述壶体的上端设有可盖合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的盖体17,所述盖体上端水平铰接有在饱和蒸汽顶推下可打开的上盖18;所述上盖水平铰接在所述盖体上端;使得上盖18可相对于盖体17转动,上盖的铰接轴181呈水平设置。
如图1所示,盖体17通过卡条171卡接在壶体上,卡条可挡设在出水口1601,盖体盖合进行煮沸时,煮沸所产生的的饱和蒸汽不易从出水口跑出壶体外而影响饱和蒸汽顶开上盖。需要饮用壶体内的黑茶水时,打开盖体,也随之离开,也不会影响黑茶水从出水口倒出。
所述盖体的下端可拆卸地设有多层可容纳黑茶的网格层,在本实施例中,多层网格层依次螺接,最上层的网格层螺接在所述盖体上。每层网格层16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每层网格层的下端设有内螺纹,这就可将多层网络层依次螺接成网格层整体,这个网格层整体再螺接在所述盖体上。每个网格层内设有网格板,黑茶放置在网格板上,盖体内设有对应的内螺纹,顺转网格层整体,可使网格层整体螺接在盖体上;逆转网格层整体,可使网格层整体从盖体上拆除,方便对网格层内的黑茶22进行更换。
可根据需要将每层网格层旋转安装或取出,便于安装或取出并对网格层内的黑茶22进行更换。网格层依次螺接后,然后将网格层整体螺接在盖体上,再将盖体盖合在壶体上,所有网格层穿过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并设在所述壶体内(参见图1)。
采用传统茶壶煎煮茶叶时,若不及时揭开壶盖,煎煮产生的沸水会顶出壶盖而四溢,若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在所述上盖上设有导向筒19,所述导向筒19平行于所述上盖18设置,所述导向筒内设有多个滑动滚珠20,所述滑动滚珠20远离所述上盖的铰接轴181设置;(如图1所示,图1为初始状态时的上盖和壶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上盖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部件。当壶体的茶水煮沸时,蒸汽会对上盖产生向上的顶力而使上盖18顶开,由于导向筒19的设置,上盖在顶开的过程中,上盖18呈倾斜状态,带动导向筒呈倾斜状态,导向筒内的滑动滚珠20会因重力作用马上朝向上盖的铰接轴181滑落而使上盖18的重心朝向上盖的铰接轴181偏移,从而打开上盖18(如图5所示),并使盖体与所述壶体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发生形变。打开上盖后,煎煮产生的沸水不会四溢,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黑茶复煮机的使用安全,也可使煎煮的黑茶安全地达到煎和煞的最佳效果。
第一弹性部件为拉簧21,拉簧的一端连接上盖18,另一端连接盖体17。
所述导向筒1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筒19并排设置在所述上盖18上。导向筒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图4给出了四个导向筒的示例,图4中,每个导向筒内的滑动滚珠20的数量为两个。
盖体为中空结构,多层网格层与上盖之间的空间为蒸气槽,当壶体的茶水煮沸时,饱和蒸汽会途径蒸气槽,然后对上盖产生向上的顶力而使上盖18顶开。
如图1所示,黑茶复煮机还包括后发酵箱1,所述电水壶炉13水平铰接安装在所述后发酵箱1上,所述电水壶炉的铰接轴1301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壶体的同一侧。使用时,将壶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电水壶炉上,然后打开电水壶炉的电源,对壶体内的黑茶和水进行加热煮沸,煮沸后,需要饮用茶水时,可关闭电水壶炉的电源,一手拿着杯子对准出水口,一手提手柄使壶体和电水壶炉连接的整体朝向电水壶炉的铰接轴转动(如图6所示),由于电水壶炉的铰接轴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壶体的同一侧,茶水可从壶体上的出水口倾倒入杯子里,设置的电水壶炉的铰接轴更方便操作,使倒水作业更省力,不用拿起整个壶体进行倒水,尤其适合老人使用。
为了使铰接的电水壶炉13稳定设置在后发酵箱1上,可在电水壶炉13的下端设置垫块1302,垫块设置电水壶炉远离电水壶炉的铰接轴的一侧。
所述后发酵箱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升降机,升降机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电梯的升降机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包括上托台3、托重块6(推重块的重量大于壶体的重量)、两根钢丝绳4、四个升降滑轮5及及用于使所述上托台升降的升降调节手柄7;所述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上托台上,所述上托台的两端可升降地滑动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的内壁上(发酵保温箱的内壁两侧分别设有升降滑道2);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其中两个升降滑轮与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另两个升降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另一端依次绕同一侧的两个升降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托重块上;所述空腔内还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托重块的下方,将升降调节手柄与上托台连接,可根据需要操控升降调节手柄而使上托台升降。
需要进行煮沸作业时,打开发酵保温箱的箱盖,使箱盖靠在墙壁上,不会占用过多空间,然后向上推动升降调节手柄,从而带动上托台上升,使上托台上升至后发酵箱的上端,然后使用升降调节手柄的卡使升降调节手柄卡死定位固定后,再安装好多层网格层并在每层网格层内设置对应的黑茶,盖体盖合在壶体上,插上电水壶炉的电源插头,进行煎煮作业,壶体内的茶水的煮沸后,取消升降调节手柄的定位,然后向下位移升降调节手柄7,从而使上托台下降,可使壶体16降至完全落入后发酵箱1内,盖上后发酵箱的箱盖,可进行后发酵保温作业。
在实施例中,电水壶炉上设有用于设定加热时间的定时器8(如设定加热时间为30分钟,就可使壶体内的茶水加热煮沸后保持煮沸状态一段时间,加热和煮沸时间合计30分钟),定时器的型号为RJ-60,定时器上的定时齿轮同轴设有偏心轮9,偏心轮9与顶杆11相切,顶杆可用于顶推盖体,当定时器开始工作后,定时齿轮开始旋转,带动偏心轮9旋转,从而顶推顶杆,使顶杆11顶推上盖右端的顶推端12,这样就可保证,被饱和蒸汽顶开的上盖在顶杆的顶推下回位至盖合在盖体的上端,滑动滚珠在轻轻的顶推下会朝向出水口一侧位移,带动上盖盖合在盖体上。
顶杆上设有顶杆回位弹簧10,顶杆顶推上盖后,顶杆可在顶杆回位弹簧1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等待下次顶推上盖。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黑茶后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上述的黑茶复煮机煎煮而得。
黑茶后发酵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层网格层内分别容纳黑茶22,其中,从上往下的多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递增;
(2)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类似于米酒发酵过程一样),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网格层的拆装方式略有不同:如图7所示,每个网格层的上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162,多个丝扣呈螺旋状排列,每个网格层的下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孔,所述盖体内侧也设有多个丝扣孔;所述盖体上的所述丝扣孔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丝扣相匹配;按照相邻的两个网格层通过丝扣与丝扣孔匹配连接的方式,先将多层网络层连接成网格层整体,这个网格层整体再连接在所述盖体上。顺转网格层整体,可使最上层的网格层上的多个丝扣旋转,从而使多个丝扣一一对应地扣合在盖体上的丝扣孔内,这样就将多层网格层161安装在盖体17上了;逆转网格层整体,可使丝扣慢慢脱离丝扣孔,然后可将网格层整体从盖体上拆除下来,以便进行黑茶的更换。相邻的网络层的拆装方式也与网格层整体与盖体的拆装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黑茶后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上述的黑茶复煮机煎煮而得。
黑茶后发酵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层网格层内分别容纳黑茶,其中,从上往下的多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递增;
(2)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在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从上往下数,壶体内设有三层网格层,本实施例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煎煮4次的黑茶留用,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从上往下数)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2)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3)倒出并饮用步骤(2)煎煮的茶水;
(4)取出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然后将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三层网格层内,再将第一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5)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又完成一次煎煮;
(6)倒出并饮用步骤(5)煎煮的茶水;
(7)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又完成一次煎煮;
(8)倒出并饮用步骤(7)煎煮的茶水;
(9)将第三层网格层的黑茶弃掉(该黑茶已煎煮6次),并将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三层网格层内,再将第一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10)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又完成一次煎煮;
(11)依次类推,保证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不低于15次,并将煎煮15次的黑茶弃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从上往下数,壶体内设有三层网格层,本实施例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煎煮5次的黑茶留用,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从上往下数)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2)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3)倒出并饮用步骤(2)煎煮的茶水;
(4)取出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然后将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三层网格层内,再将第一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5)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又完成一次煎煮;
(6)倒出并饮用步骤(5)煎煮的茶水;
(7)将第三层网格层的黑茶弃掉(该黑茶已煎煮6次),并将第二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三层网格层内,再将第一层网格层的黑茶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
(8)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又完成一次煎煮;
(9)依次类推,保证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不低于15次,并将煎煮15次的黑茶弃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从上往下数,壶体内设有三层网格层,使上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后下落至下一层网格层内,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煎煮5次的黑茶留用,放置在第二层网格层(从上往下数)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新添砖茶,第三层网格层暂不放黑茶;
(2)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用定时器设定好电水壶炉的加热时间,使壶体内的茶水在加热煮沸后继续保持设定时间的煮沸状态;
在每次黑茶茶水煮沸时,所产生的大量蒸汽会途径蒸气槽,将最上端上盖顶开;
(3)按照步骤(2)完成5次煎煮后,倒出并饮用5次煎煮的茶水,然后拆卸多层网格层,并将第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放置第二层网格层内,第二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10次))放置在第三层网格层内;
(4)往壶体内加水,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5)按照步骤(2)完成5次煎煮后,倒出并饮用5次煎煮的茶水,然后拆卸多层网格层,并将第三层经过煎煮15次的黑茶废弃倒掉,并新添加黑茶装在第一层网格层内;
(6)按照上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后下落至下一层网格层内的规律(并使煎煮15次的黑茶废弃倒掉),依次类推,可进行多次煎煮。
传统的茶壶很难达到使用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黑茶复煮机可实现边煮边喝,边保温的效果,才能达到后发酵效果,只有后发酵才能充分利用黑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物质等。
尤其是矿物元素和茶皂素,绝大多数集中在成熟叶茎和梗中,需要在反复煎煮、浸泡发酵制得。
一次煎煮过程中,黑茶经汽蒸、冷却、浸泡,类似将黑茶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8~24小时。多次煎煮,可进行反复发酵,有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生成,冠突散囊菌具有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复煮茶水中富含冠突散囊菌,采用本发明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可将黑茶的营养价值更好地利用起来。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用于给所述壶体加热的电水壶炉和后发酵箱,所述壶体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电水壶炉上;
所述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出水口,另一侧设有手柄;
所述壶体的上端设有可盖合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上端水平铰接有在饱和蒸汽顶推下可打开的上盖;
所述盖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盖体的下端可拆卸地设有多层可容纳黑茶的网格层,所述网格层穿过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并设在所述壶体内;
所述壶体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多层网格层依次螺接,最上层的网格层螺接在所述盖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网格层的上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多个丝扣呈螺旋状排列,每个网格层的下端外侧设有多个丝扣孔所述盖体内侧也设有多个丝扣孔;
所述盖体上的所述丝扣孔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丝扣相匹配;
相邻的两个网格层通过丝扣与丝扣孔匹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平行于所述上盖设置,所述导向筒内设有多个滑动滚珠,所述滑动滚珠远离所述上盖的铰接轴设置;
所述上盖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筒并排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后发酵箱上,所述电水壶炉的铰接轴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壶体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茶复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发酵箱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上托台、托重块、两根钢丝绳、四个升降滑轮及用于使所述上托台升降的升降调节手柄;
所述电水壶炉水平铰接在所述上托台上,所述上托台的两端可升降地滑动设置在所述后发酵箱的内壁上;
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其中两个升降滑轮与四个升降滑轮中的另两个升降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
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托台的下端两侧,另一端依次绕同一侧的两个升降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托重块上。
8.一种黑茶后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茶复煮机煎煮及后发酵而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多层网格层内分别容纳黑茶,其中,从上往下的多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递增或使上一层网格层内的黑茶煎煮5次后下落至下一层网格层内;
启动电水壶炉,对壶体内的黑茶进行煎煮,煮沸后使壶体进入后发酵箱内自然降温,然后使黑茶和茶水在后发酵箱内保温浸泡8-24h,进行后发酵,这样就完成一次煎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黑茶后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层内的黑茶的煎煮次数不低于15次。
CN201910958338.0A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Active CN110558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8338.0A CN110558841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8338.0A CN110558841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8841A true CN110558841A (zh) 2019-12-13
CN110558841B CN110558841B (zh) 2024-04-26

Family

ID=6878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8338.0A Active CN110558841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8841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108616A (en) * 1909-12-11 1911-11-29 Angelo Gonella Improve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oking Food.
GB440903A (en) * 1934-08-21 1936-01-08 Marris 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ater boiling equipment for picnic, camping and like use
JPH0570420U (ja) * 1992-02-28 1993-09-24 ヨン コアン ウエイ 熱蔵保温装置付き電気ポット
JP3007085U (ja) * 1994-06-29 1995-02-07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鍋用保温容器
DE4326629A1 (de) * 1993-08-07 1995-02-09 Dieter Brodthage Warmhaltekanne mit integriertem Heizsystem für Haushalt-Kaffeeautomaten
JPH0733235U (ja) * 1993-12-08 1995-06-20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保温ケース
JP3123772U (ja) * 2006-05-16 2006-07-27 喜美子 山口 携帯用日本茶セット
CN2807988Y (zh) * 2005-06-23 2006-08-23 李鹏举 组合式炊具
US20090081333A1 (en) * 2007-09-24 2009-03-26 George Chizinsky Tea infuser and blender
TWM469833U (zh) * 2013-07-16 2014-01-11 jia-zheng Qiu 沖泡壺結構
CN104257265A (zh) * 2014-08-28 2015-01-07 吴长春 自动开盖防溢壶
JP2015023973A (ja) * 2013-07-25 2015-02-05 長谷製陶株式会社 徳利用保温保冷器および保温保冷酒器セット
JP2016116910A (ja) * 2016-02-18 2016-06-30 奥村 映子 ティーバッグ用蓋付き茶器
US20160235245A1 (en) * 2015-02-04 2016-08-18 Hamilton Beach Brands, Inc. Beverage Maker
CN205585830U (zh) * 2015-12-23 2016-09-2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水壶
CN107280368A (zh) * 2017-06-26 2017-10-24 余伟文 一种分区茶壶
CN206630454U (zh) * 2016-12-09 2017-11-14 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煮水器具及其自动开闭盖装置
CN10754295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Seb公司 配备有压力调节装置的烧水壶
CN208404160U (zh) * 2018-03-09 2019-01-22 谭国演 一种除氯电热水壶
CN208837619U (zh) * 2017-09-04 2019-05-10 袁超 一种智能电水壶
CN210989716U (zh) * 2019-10-10 2020-07-14 武汉美片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复煮机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108616A (en) * 1909-12-11 1911-11-29 Angelo Gonella Improve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oking Food.
GB440903A (en) * 1934-08-21 1936-01-08 Marris 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ater boiling equipment for picnic, camping and like use
JPH0570420U (ja) * 1992-02-28 1993-09-24 ヨン コアン ウエイ 熱蔵保温装置付き電気ポット
DE4326629A1 (de) * 1993-08-07 1995-02-09 Dieter Brodthage Warmhaltekanne mit integriertem Heizsystem für Haushalt-Kaffeeautomaten
JPH0733235U (ja) * 1993-12-08 1995-06-20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保温ケース
JP3007085U (ja) * 1994-06-29 1995-02-07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鍋用保温容器
CN2807988Y (zh) * 2005-06-23 2006-08-23 李鹏举 组合式炊具
JP3123772U (ja) * 2006-05-16 2006-07-27 喜美子 山口 携帯用日本茶セット
US20090081333A1 (en) * 2007-09-24 2009-03-26 George Chizinsky Tea infuser and blender
TWM469833U (zh) * 2013-07-16 2014-01-11 jia-zheng Qiu 沖泡壺結構
JP2015023973A (ja) * 2013-07-25 2015-02-05 長谷製陶株式会社 徳利用保温保冷器および保温保冷酒器セット
CN104257265A (zh) * 2014-08-28 2015-01-07 吴长春 自动开盖防溢壶
US20160235245A1 (en) * 2015-02-04 2016-08-18 Hamilton Beach Brands, Inc. Beverage Maker
CN205585830U (zh) * 2015-12-23 2016-09-2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水壶
JP2016116910A (ja) * 2016-02-18 2016-06-30 奥村 映子 ティーバッグ用蓋付き茶器
CN10754295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Seb公司 配备有压力调节装置的烧水壶
CN206630454U (zh) * 2016-12-09 2017-11-14 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煮水器具及其自动开闭盖装置
CN107280368A (zh) * 2017-06-26 2017-10-24 余伟文 一种分区茶壶
CN208837619U (zh) * 2017-09-04 2019-05-10 袁超 一种智能电水壶
CN208404160U (zh) * 2018-03-09 2019-01-22 谭国演 一种除氯电热水壶
CN210989716U (zh) * 2019-10-10 2020-07-14 武汉美片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复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8841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27481B (zh) 一种药食同源用膏方制备用煎煮浓缩装置
CN210989716U (zh) 一种黑茶复煮机
CN211517045U (zh) 一种用于保温玻璃杯底部加工的打磨装置
CN107744327A (zh) 一种水果榨汁装置
CN113951520B (zh) 一种山药果浆饮品生产装置
CN110558841A (zh) 一种黑茶复煮机及黑茶后发酵工艺
CN108740081A (zh) 一种回转式茶叶翻炒设备
CN211582634U (zh) 一种干湿双蒸高效降糖商用蒸饭煲
CN208770926U (zh) 一种火龙果果汁过滤装置
CN216837881U (zh) 一种制酒用智能蒸煮装置
CN206799574U (zh) 家庭式果酒发酵压榨过滤一体机
CN213786986U (zh) 一种集成灶机头小烤箱托盘的自动弹出机构
CN211746498U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油炸装置
CN108056660A (zh) 一种家庭用便捷式榨汁机的工作方法
CN212205442U (zh) 一种基于明日叶茶生产用低温烘烤装置
CN108451335A (zh) 一种家庭用便捷式榨汁机
CN207544902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
CN214629594U (zh) 一种油茶捶打机
CN214593987U (zh) 一种芦笋茶杀青机
CN108402263B (zh) 一种咖啡浓缩与香味回收一体化设备
CN220472149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茶叶烘干炉
CN215305181U (zh) 一种节能西式电炸炉用油液处理装置
CN111363615A (zh) 一种核桃油的生产方法
CN214155996U (zh) 一种便于取放地瓜的烤地瓜机
CN211673721U (zh) 一种可脱糖的双胆电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