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6948B -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6948B
CN110556948B CN201910448469.4A CN201910448469A CN110556948B CN 110556948 B CN110556948 B CN 110556948B CN 201910448469 A CN201910448469 A CN 201910448469A CN 110556948 B CN110556948 B CN 110556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edium
rotor
steel plates
holes
magnet inse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84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6948A (zh
Inventor
竹岛彻
高桥忠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56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6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6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6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子具备转子铁心(21),该转子铁心(21)由层叠的多个钢板(41~48)构成,且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转子铁心(21)中,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104238(申请日2018.05.31)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的磁铁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性的吸引力、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
作为使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已知有具备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转子铁心的转子。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15-61466号公报中公开了,各个钢板具备每隔第一圆周方向间隔而形成的磁铁插入孔片和每隔大小与第一圆周方向间隔不同的第二圆周方向间隔而形成的贯通孔片,使多个钢板每隔规定的片数就以第一圆周方向间隔进行旋转并层叠的结构。在日本国特开2015-61466号公报中,其目的在于,维持生产效率,且防止转子的偏心及应力的集中。
然而,在多个贯通孔片彼此之间形成的肋部分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不会达到在转子内产生冷却介质的流动的程度,有可能难以充分地冷却转子。
因此,在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1)的转子(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心21),该转子铁心由层叠的多个钢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钢板41~48)构成,且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所述转子铁心中,在轴向上相邻的所述钢板的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通路29)。
(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钢板分别具备:环状的磁铁插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铁插入部26),其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磁铁插入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铁插入孔25);以及环状的冷却介质流通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流通部30),其配置于所述磁铁插入部的内周侧,且具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在多个所述钢板的各所述钢板中,所述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所述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错开角度A)互不相同,以将所述磁铁插入部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所述钢板。
(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包括:从轴向观察时呈向外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流通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流通孔31);以及从轴向观察时呈向内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流通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流通孔32),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通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
(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冷却介质通路形成为从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一侧端21a)连续到另一侧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另一侧端21b)的螺旋形状。
(5)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是上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在多个钢板主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钢板主体50)分别形成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的环状的磁铁插入部,制作多个第一钢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钢板51)的第一钢板制作工序;以及在多个所述第一钢板分别形成具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的环状的冷却介质流通部,制作多个第二钢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钢板52)的第二钢板制作工序,在所述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在多个所述第二钢板的各所述第二钢板中,使所述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所述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在所述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之后,以将所述磁铁插入部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所述第二钢板。
(6)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筒状的定子(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定子3);以及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内侧配置的上述的转子。
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转子铁心中,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由此能够使供给至转子的冷却介质沿着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而在轴向上流动。因此,与在多个贯通孔片彼此之间形成的肋部分产生间隙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转子内促进冷却介质的流动。此外,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而在转子内产生冷却介质的流动,不会使冷却介质的流动中断,能够在保持流速的状态下向转子外排出冷却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向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的浸入。此外,温度上升后的冷却介质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不容易残留于转子内,因此能够确保冷却介质与被冷却体的温度差,能够促进有效的热交换。因此,能够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
根据上述(2)的方案,在多个钢板的各钢板中,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以将磁铁插入部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钢板,由此与多个钢板每隔规定的片数就以第一圆周方向间隔旋转并层叠的构造相比,能够避免在磁铁插入孔及冷却介质流通孔的布局产生限制。此外,能够针对每个钢板精细地设定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因此能够确保磁铁插入孔及冷却介质流通孔的位置、形状、以及冷却介质通路的形状(螺旋角度)的自由度。
根据上述(3)的方案,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由此能够将流通孔的种类抑制为最小限度而在转子的周向上均匀地形成冷却介质通路。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
根据上述(4)的方案,冷却介质通路形成为从转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端连续到另一侧端的螺旋形状,由此能够在转子铁心的轴向整体的范围在转子内促进冷却介质的流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
根据上述(5)的方案,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在多个第二钢板的各第二钢板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之后,以将磁铁插入部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第二钢板,由此与使多个钢板每隔规定的片数就以第一圆周方向间隔旋转并层叠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在磁铁插入孔及冷却介质流通孔的布局产生限制。此外,能够针对每个钢板精细地设定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因此能够确保磁铁插入孔及冷却介质流通孔的位置、形状、以及冷却介质通路的形状(螺旋角度)的自由度。
根据上述(6)的方案,通过具备筒状的定子和相对于定子配置在径向内侧的上述的转子,能够提供能提高转子的冷却效果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实施方式的转子得到的图1的II向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通路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继图4之后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接图5之后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继图6之后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继图7之后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的主视图。
图10是第一比较例的转子的主视图。
图11是第二比较例的转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例举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车辆的旋转电机(行驶用马达)来进行说明。
<旋转电机>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图1是包含以含有轴线C的假想平面剖切得到的截面的图。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2、定子3、转子4、输出轴5及冷却介质供给机构(未图示)。
壳体2呈收容定子3及转子4的筒状的箱形。在壳体2内收容有冷却介质(未图示)。定子3的一部分在壳体2内以浸渍于冷却介质的状态配置。例如,作为冷却介质,使用有用于传动装置的润滑、动力传递等的工作油即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等。
输出轴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在图1中,附图标记6表示将输出轴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以下,将沿着输出轴5的轴线C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称作“周向”。
定子3具备定子铁心11和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
定子铁心11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定子铁心11固定于壳体2的内周面。例如,定子铁心11通过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心11也可以是将金属磁性粉末压缩成形的所谓的压粉铁心。
线圈12装配于定子铁心11。线圈12具备以在周向上彼此具有120°的相位差的方式配置的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线圈12具备穿过定子铁心11的插槽(未图示)的插通部12a和从定子铁心11沿着轴向突出的线圈末端部12b。在定子铁心11中,电流流过线圈12而产生磁场。
转子4相对于定子3在径向内侧隔开间隔地配置。转子4固定于输出轴5。转子4构成为能够绕轴线C与输出轴5一体地旋转。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21、磁铁22及端面板23。在实施方式中,磁铁22为永久磁铁。
转子铁心21呈与轴线C同轴地配置的筒状。输出轴5压入固定在转子铁心21的径向内侧。转子铁心21通过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
端面板23相对于转子铁心21配置在轴向的两端部。输出轴5压入固定于端面板23的径向内侧。端面板23从轴向的两端侧覆盖转子铁心21中的至少磁铁插入孔25。端面板23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外端面抵接。
<磁铁插入孔>
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设置有将转子铁心21沿着轴向贯穿的磁铁插入孔25。磁铁插入孔25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参照图2)。在各磁铁插入孔25内插入有磁铁22。从图2的轴向观察时(在主视下),磁铁22呈向径向外侧开放的V字状。在图2中,省略了输出轴5及端面板23等的图示。
在图2的例子中,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8个磁铁插入孔25。即,多个磁铁插入孔25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在周向上每隔45°间隔地配置。以下,将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26(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磁铁插入孔25的环状的部分)也称作“磁铁插入部26”。
<冷却介质流通孔>
在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形成有将转子铁心21沿着轴向贯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从轴向观察时,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包括呈向径向外侧(外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流通孔31和呈向径向内侧(内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流通孔32。从轴向观察时,第一流通孔31与第二流通孔32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
在图2的例子中,在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8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4个第一流通孔31及4个第二流通孔32)。即,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在周向上每隔45°间隔地配置。多个第一流通孔31及多个第二流通孔32在周向上分别每隔90°间隔地配置。以下,将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30(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环状的部分)也称作“冷却介质流通部30”。冷却介质流通部30配置于磁铁插入部26的径向内侧(内周侧)。在图2中,附图标记K表示磁铁插入部26与冷却介质流通部30的分界线(假想圆)。
<冷却介质通路>
在转子铁心21上,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在此,所谓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连通,是指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一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一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
如图10所示,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一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X1与在另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两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X2相互连通的结构(第一比较例)不是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连通的结构。
如图11所示,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Y1与在另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Y2不连通的结构(第二比较例)不是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连通的结构。即,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钢板上形成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Y1与另一方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非形成部重合的结构(第二比较例)不是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的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连通的结构。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通路29形成为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一侧端21a到另一侧端21b而连续的螺旋形状。冷却介质通路29呈以轴线C为中心的螺旋形状。经由设置于壳体2等的供给口(未图示)及端面板23的开口部(未图示)而向冷却介质通路供给油等冷却介质。在图3中,箭头Q1表示冷却介质(油)流动的方向,箭头R1表示转子4的旋转的方向,箭头S1表示螺旋的方向。
如图2所示,在多个钢板的各钢板中,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以将磁铁插入部26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钢板。
在图2的例子中,转子铁心21通过8片钢板层叠而形成。图2中附图标记A表示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在此,所谓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是指,将磁铁插入部26的位置固定并以轴线C为中心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沿着顺时针(右旋)旋转了时的旋转角度。
以下,将8片钢板分别按照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一侧端21a朝向另一侧端21b排列的顺序也称作“第一片钢板41”、“第二片钢板42”、“第三片钢板43”、“第四片钢板44”、“第五片钢板45”、“第六片钢板46”、“第七片钢板47”、“第八片钢板48”。在8片钢板41~48中,针对每一片而改变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
在此,在第一片钢板41至第八片钢板48中,将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分别称作角度A1、角度A2、角度A3、角度A4、角度A5、角度A6、角度A7、角度A8。角度A1~A8互不相同。在实施方式中,角度A1~A8具有A1<A2<A3<A4<A5<A6<A7<A8的关系。
<转子的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准备多个圆盘状的钢板主体50(参照图4)。
接着,在多个钢板主体50分别形成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25的环状的磁铁插入部26(参照图5)。例如,磁铁插入部26通过对钢板主体50的外周部实施冲裁加工而开设多个磁铁插入孔25而形成。由此,制作具有磁铁插入部26的多个第一钢板51(第一钢板制作工序)。
接着,在多个第一钢板51分别形成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环状的冷却介质流通部30(参照图6)。例如,冷却介质流通部30通过在第一钢板51的内周部实施冲裁加工而开设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而形成。由此,制作具有冷却介质流通部30的多个第二钢板52(第二钢板制作工序)。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也可以对第一钢板51的中心部实施冲裁加工而形成轴固定孔8。
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在多个第二钢板52的各第二钢板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例如,将第一钢板51(参照图5)的设置台(第一钢板51自身)固定于恒定位置,使冷却介质流通部用的冲裁工具(未图示)沿着顺时针(图中箭头T1方向)旋转,由此对第一钢板51进行角度变更。然后,在对冲裁工具进行了角度变更的状态下,对第一钢板51的内周部实施冲裁加工。由此,针对多个第二钢板52中的每一片,改变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
例如,在第一片的第二钢板52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为角度A1(例如0°)(参照图6)。在第二片的第二钢板52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为角度A2(A2>A1)(参照图7)。在第三片的第二钢板52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为角度A3(A3>A2)(参照图8)。在第四片以后的第二钢板52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逐渐变大。
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之后,以将磁铁插入部26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第二钢板52。由此,制作转子铁心21(参照图2)。之后,在转子铁心21安装输出轴5、磁铁22及端面板23。通过以上的工序,实施方式的转子4的制造完成(参照图1)。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转子4的特征在于,旋转电机1的转子4具备转子铁心21,该转子铁心21由层叠的多个钢板41~48构成,且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在转子铁心21中,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
根据该结构,在转子铁心21中,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仅与在轴向上相邻的钢板41~48的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从而能够使供给到转子4的冷却介质沿着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29在轴向上流动。因此,与在多个贯通孔片彼此之间形成的肋部分产生间隙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转子4内促进冷却介质的流动。此外,能够通过转子4的旋转而在转子4内产生冷却介质的流动,不会使冷却介质的流动中断,能够在保持流速的状态下向转子4外排出冷却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向定子3与转子4之间的气隙浸入。此外,温度上升后的冷却介质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不容易残留于转子4内,因此能够确保冷却介质与被冷却体的温度差,能够促进有效的热交换。因此,能够提高转子4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多个钢板41~48的各钢板中,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1~A8互不相同,以将磁铁插入部26的位置同定的方式层叠多个钢板41~48,由此与多个钢板每隔规定的片数就以第一圆周方向间隔进行旋转并层叠的构造相比,能够避免磁铁插入孔25及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布局产生限制。此外,能够针对每个钢板精细地设定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1~A8,因此能够确保磁铁插入孔25及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位置、形状、以及冷却介质通路29的形状(螺旋角度)的自由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通孔31与第二流通孔32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由此能够将流通孔的种类抑制为最小限度而在转子4的周向上均匀地形成冷却介质通路29。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转子4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通路29形成为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一侧端21a连续到另一侧端21b的螺旋形状,由此能够在转子铁心21的轴向整体的范围在转子4内促进冷却介质的流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转子4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转子4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在多个第二钢板52的各第二钢板中,使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互不相同,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之后,以将磁铁插入部26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第二钢板52,由此与使多个钢板每隔规定的片数就以第一圆周方向间隔旋转并层叠的方法相比,能够避免磁铁插入孔25及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布局产生限制。此外,能够针对每个钢板精细地设定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因此能够确保磁铁插入孔25及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位置、形状、以及冷却介质通路29的形状(螺旋角度)的自由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备筒状的定子3和相对于定子3在径向内侧配置的上述的转子4,由此能够提供能提高转子4的冷却效果的旋转电机1。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各变形例中,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轴向观察时,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包括呈向径向外侧(外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流通孔31和呈向径向内侧(内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流通孔32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可以仅由呈向径向外侧(外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冷却介质流通孔构成,也可以仅由呈向径向内侧(内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冷却介质流通孔构成。即,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可以呈三角形形状。
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不限定于呈三角形形状。例如,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也可以是矩形等除了三角形以外的多边形。例如,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的形状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采用各种形态。在图9的例子中,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131分别呈圆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轴向观察时磁铁22呈向径向外侧开放的V字状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磁铁22呈在转子4的旋转方向R1的切线方向分量具有长边的矩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旋转电机1为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车辆的行驶用马达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旋转电机1也可以是发电用马达、其他用途的马达、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经由在壳体2等上设置的供给口(未图示)及端面板23的开口部(未图示)而向冷却介质通路29供给油等冷却介质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在输出轴5设置的轴流路来进行轴心冷却。例如,也可以通过转子4的旋转而沿着设置于端面板23的引导壁(未图示)将冷却介质向磁铁供给。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针对多个钢板中的每一片而改变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针对多个钢板中的每一片或每多片而改变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即,也可以针对多个钢板中的每规定片而改变冷却介质流通部30相对于磁铁插入部26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8个磁铁插入孔2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磁铁插入孔25的配置数可以是7个以下,也可以是9个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8个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冷却介质流通孔31、32的配置数可以为7个以下,也可以为9个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冷却介质通路29形成为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一侧端21a连续到另一侧端21b的螺旋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冷却介质通路29也可以形成为在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一部分连续的螺旋形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在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将第一钢板51的设置台(第一钢板自身)固定于恒定位置且使冷却介质流通部用的冲裁工具沿着顺时针(箭头T1方向)旋转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冷却介质流通部用的冲裁工具固定于恒定位置且使第一钢板51的设置台沿着顺时针(箭头T1方向)旋转。即,也可以使第一钢板51的设置台(第一钢板51自身)和冷却介质流通部用的冲裁工具绕轴线C进行相对旋转。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Claims (5)

1.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具备转子铁心,该转子铁心由层叠的多个钢板构成,且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冷却介质流通孔,
在所述转子铁心中,在轴向上相邻的所述钢板的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相互在周向上错位的同时,在轴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与在另一方的所述钢板上形成的一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仅一一对应地相互连通,由此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螺旋形状的冷却介质通路,
多个所述钢板分别具备:
环状的磁铁插入部,其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磁铁插入孔;以及
环状的冷却介质流通部,其配置于所述磁铁插入部的内周侧,且具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
多个所述钢板由不同的钢板构成,在不同的所述钢板中,所述磁铁插入部的位置相同且所述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所述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包括:
从轴向观察时呈向外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一流通孔;以及
从轴向观察时呈向内周侧凸出的三角形形状的多个第二流通孔,
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通孔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介质通路形成为从所述转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端连续到另一侧端的螺旋形状。
4.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个钢板主体分别形成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的环状的磁铁插入部,制作多个第一钢板的第一钢板制作工序;以及
在多个所述第一钢板分别形成具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流通孔的环状的冷却介质流通部,制作多个第二钢板的第二钢板制作工序,
在所述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中,在多个所述第二钢板的各所述第二钢板中,使所述冷却介质流通部相对于所述磁铁插入部在周向上的错开角度互不相同,
在所述第二钢板制作工序之后,以将所述磁铁插入部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层叠多个所述第二钢板。
5.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筒状的定子;以及
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内侧配置的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CN201910448469.4A 2018-05-31 2019-05-27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Active CN110556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238 2018-05-31
JP2018104238A JP7015213B2 (ja) 2018-05-31 2018-05-31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6948A CN110556948A (zh) 2019-12-10
CN110556948B true CN110556948B (zh) 2021-06-22

Family

ID=68736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8469.4A Active CN110556948B (zh) 2018-05-31 2019-05-27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15213B2 (zh)
CN (1) CN11055694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091A (zh) * 2006-12-28 2008-01-02 刘连兵 永磁弧焊发电机转子
AT509029B1 (de) * 2008-11-17 2015-04-15 Traktionssysteme Austria Gmbh Permanentmagneterregte maschine
CN202014176U (zh) * 2011-03-17 2011-10-19 广州市鼎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JP6190677B2 (ja) * 2013-09-20 2017-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103986263A (zh) 2014-06-07 2014-08-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转子叠片及构成螺旋通道的方法
CN106329765A (zh) 2015-06-30 2017-01-11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电机
DE102016200423A1 (de) 2016-01-15 2017-07-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6210930B4 (de) 2016-06-20 2021-10-0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367875B2 (ja) 2016-08-25 2018-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JP2018074759A (ja) 2016-10-28 2018-05-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3245A (ja) 2019-12-12
CN110556948A (zh) 2019-12-10
JP7015213B2 (ja) 202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45675B2 (ja) 回転機
JP5482376B2 (ja) 密閉型回転電機
CN111614207B (zh) 离心式流体冷却轴向磁通电机
CN104143892A (zh) 永磁体埋入型旋转电机
JPWO2012086227A1 (ja) 回転機
CN109075636B (zh) 混合式转子模块的冷却
CN110601446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
WO2019049397A1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冷却構造
JP6007951B2 (ja) 回転電機
JP2017158398A (ja) 回転電機
JP2012161134A (ja) 回転電機
JP2017060319A (ja)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JP2013258889A (ja) 誘導電動機
JP2018074638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304617B2 (ja)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CN110556948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US20190238030A1 (en) Stator-cooling structur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7483928B2 (ja) 回転子、回転電機
JP7031619B2 (ja) 回転電機
JP2019110664A (ja) ステータの冷却構造
JP2014183626A (ja) モータのシリーズ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
JP2019149859A (ja) 磁石冷却構造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1628589A (zh) 旋转电机
JP2019134573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9022404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