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9796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9796B
CN110549796B CN201910409387.9A CN201910409387A CN110549796B CN 110549796 B CN110549796 B CN 110549796B CN 201910409387 A CN201910409387 A CN 201910409387A CN 110549796 B CN110549796 B CN 110549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houlder
sipe
land portion
m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9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9796A (zh
Inventor
田边真依子
木寅龙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51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954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777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78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11/1263Dep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84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cor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9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shoulder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维度地兼得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油耗性能的轮胎。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形成有: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其从外侧胎肩主沟(5)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具有内端(31i);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其从胎冠主沟(3)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且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具有外端(32o)。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数量比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数量多。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油耗性能提高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各种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实现了噪声性能的提高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通常,为了使轮胎的噪声性能、乘车舒适性能提高,通过增大胎面橡胶的厚度或者抑制带束层、该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束带层的刚性来减少从路面输入的冲击是有效的。
然而,若增大胎面橡胶的厚度,则轮胎的质量变大并且滚动阻力变大,从而对油耗性能产生影响。另外,若抑制带束层的刚性,则存在对操纵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
即便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高维度地兼得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油耗性能也并不容易,从而期望进一步的改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91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不使油耗性能变差,而高维度地兼得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上述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括:第一胎肩主沟,其在位于轮胎赤道的一侧的第一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第二胎肩主沟,其在位于上述轮胎赤道的另一侧的第二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至少一条胎冠主沟,其在上述第一胎肩主沟与上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第一中间陆地部,其位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与上述胎冠主沟之间;第二中间陆地部,其位于上述第二胎肩主沟与上述胎冠主沟之间;第一胎肩陆地部,其位于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之间;以及第二胎肩陆地部,其位于上述第二胎面接地端与上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在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形成有: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其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具有内端;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其从上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具有外端,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比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多。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是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的两倍以上。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形成有:第三中间刀槽花纹,其从上述第二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具有内端;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其从上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具有外端,上述第四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与上述第三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相等。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大于上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形成有将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连接起来的多个第一胎肩刀槽花纹,各上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包括从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具有内端的深刀槽花纹、和将上述深刀槽花纹的内端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连接起来且深度小于上述深刀槽花纹的浅刀槽花纹。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深刀槽花纹具有一边弯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弯曲部,上述浅刀槽花纹具有一边屈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屈曲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之间形成有从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具有内端的第一胎肩横沟,上述第一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长度大于上述深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胎肩横沟配置于与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从上述第一胎肩横沟的内端至上述第一胎肩主沟为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是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10~30%。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以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外侧的方式指定向车辆安装轮胎的安装方向。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胎面部被指定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外侧,在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延伸至上述第一胎肩主沟的多个第一胎肩刀槽花纹,上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中的至少一条具有屈曲部,上述屈曲部包括向第一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一屈曲部、和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二屈曲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具有上述第一屈曲部与上述第二屈曲部之间的纵向成分,上述纵向成分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小于30°的角度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屈曲部以及上述第二屈曲部设置于比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延伸并在上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一胎肩横沟。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多个第一胎肩横沟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10°的角度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二屈曲部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屈曲部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上述第一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第二屈曲部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小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沟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设置于经由上述第一胎肩主沟与上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连续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与上述第一胎肩主沟的连通部设置有倒角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倒角部包括由上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上的边缘、上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沟壁上的边缘、以及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壁上的边缘所围起的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胎面部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上述胎冠陆地部是未配置有沟以及刀槽花纹的平坦条形花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1的外侧中间陆地部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进行了放大的展开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将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进行了放大的展开图。
图6是将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进行了放大的展开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8是图7的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外侧中间陆地部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13是比较例3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胎面部;3…胎冠主沟;5…外侧胎肩主沟;6…内侧胎肩主沟;11…外侧中间陆地部(第一中间陆地部);12…内侧中间陆地部(第二中间陆地部);13…外侧胎肩陆地部(第一胎肩陆地部);14…内侧胎肩陆地部(第二胎肩陆地部);31…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2…第二中间刀槽花纹;41…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2…第四中间刀槽花纹;51…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a…弯曲部;51b…屈曲部;52…深刀槽花纹;53…浅刀槽花纹;C…轮胎赤道;TE1…外侧胎面接地端(第一胎面接地端);TE2…内侧胎面接地端(第二胎面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例如优选作为轿车用的充气轮胎来使用,但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的不对称的胎面花纹。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例如通过文字等显示于侧壁部(未图示)。
胎面部2包括轮胎赤道C的一侧的胎面接地端TE1和轮胎赤道C的另一侧的胎面接地端TE2。
胎面接地端TE1、TE2是指对正规状态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胎面接地端。这里,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状态。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在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正规内压例如是180kPa。
“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在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正规载荷例如是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接地端TE1优选作为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外侧的外侧胎面接地端来使用,但也可以作为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内侧的内侧胎面接地端来使用。以下,对胎面接地端TE1是外侧胎面接地端,胎面接地端TE2是内侧胎面接地端的情况进行说明。
胎面部2包括在外侧胎面接地端TE1(第一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5(第一胎肩主沟)、在内侧胎面接地端TE2(第二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内侧胎肩主沟6(第二胎肩主沟)、以及在外侧胎肩主沟5与内侧胎肩主沟6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至少一条胎冠主沟3(胎冠主沟)。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主沟3是在轮胎赤道C上延伸的一条主沟。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主沟5、内侧胎肩主沟6以及胎冠主沟3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呈锯齿状延伸的方式。
胎冠主沟3的宽度W3以及胎肩主沟5、6的宽度W5、W6能够根据惯例进行各种规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轿车用充气轮胎中,宽度W3、W5以及W6优选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4.0%~8.5%。
胎面接地宽度TW是对正规状态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胎面接地端TE1、TE2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在上述宽度W3、W5以及W6小于胎面接地宽度TW的4.0%的情况下,存在对排水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宽度W3、W5以及W6超出胎面接地宽度TW的8.5%的情况下,存在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降低从而对耐磨损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
图2是图1的胎面部2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胎冠主沟3的深度D3以及胎肩主沟5、6的深度D5、D6能够根据惯例进行各种规定。在本实施方式的轿车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深度D3、D5以及D6优选是5~10mm。
在上述深度D3、D5以及D6小于5mm的情况下,存在对排水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另一方面,在上述D3、D5以及D6超出10mm的情况下,存在胎面部2的刚性不足从而对操纵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担忧。
胎面部2具有胎冠主沟3与外侧胎肩主沟5之间的外侧中间陆地部11(第一中间陆地部)。胎面部2具有外侧胎肩主沟5与外侧胎面接地端TE1之间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3(第一胎肩陆地部)。胎面部2具有胎冠主沟3与内侧胎肩主沟6之间的内侧中间陆地部12(第二中间陆地部)。胎面部2具有内侧胎肩主沟6与内侧胎面接地端TE2之间的内侧胎肩陆地部14(第二胎肩陆地部)。
图3示出外侧中间陆地部11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12。
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形成有从外侧胎肩主沟5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和从胎冠主沟3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由此,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被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缓和,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这里,“刀槽花纹”是宽度为2mm以下(优选1.5mm以下)的切槽,该刀槽花纹因对轮胎加载了正规载荷的接地条件,即踏面处的较高的接地压力而封闭。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同一方向倾斜,且以大致相同的曲率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具有内端31i,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具有外端32o。由此,能够维持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周向上的连续性,通过其较高的刚性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
而且,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数量比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数量多。即,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中,通过设置于具有接地压力增高的倾向的轮胎轴向的内侧区域的多条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的冲击。由此,不将胎面橡胶的厚度设定得较大、或者不抑制带束层的刚性,就能够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另一方面,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中,在具有伴随着偏离角的施加、车辆的侧倾而转弯时的接地压力变高的倾向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区域中,通过将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限制为少数,而能够容易地确保较高的刚性,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通过以上的协同效果,能够不使油耗性能变差,而高维度地兼得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
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数量优选是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数量的两倍以上。换言之,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间距优选是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间距的1/2以下。通过这样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以及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能够更进一步高维度地兼得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油耗性能。另外,通过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以及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能够获得较高的外观设计效果,从而轮胎的外观性能提高。
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也可以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在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内端31i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外端32o之间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呈锯齿状延伸的方式。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优选配置于从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长度的45%~55%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从而能够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的宽度优选是0.5mm~1.0mm。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的宽度是0.5mm以上,由此能够更进一步缓和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的宽度是1.0mm以下,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刚性,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包括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隔着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而平滑地相连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平滑地相连”是指至少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处于相对于轮胎轴向朝相同的方向倾斜,且将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长的假想线与将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长的假想线在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内重叠或者在轮胎周向上稍稍错开的位置关系。该在轮胎周向上的错开量例如优选是2mm以下。通过处于这样的相互具有相关性的位置关系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刚性分布产生连续性,能够平稳地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从而提高乘车舒适性能。
在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与胎冠主沟3连接的开口部形成有倒角部34、35。通过形成倒角部34、35,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倒角部34设置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与胎冠主沟3锐角交叉的角部,倒角部35设置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A与胎冠主沟3钝角交叉的角部。因倒角部35而从外侧中间陆地部11除去的体积(倒角部35的容积)大于因倒角部34而从外侧中间陆地部11除去的体积。由此,在设置有倒角部35的角部,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
图4示出了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32A)的截面。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具有深底部32B和浅底部32C。通过形成深底部32B和浅底部32C,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形成为阶梯状。浅底部32C位于比深底部32B靠轮胎轴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胎冠主沟3附近处的轮胎周向的刚性,从而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浅底部32C从胎冠主沟3向轮胎轴向的外侧以恒定的深度延伸。浅底部32C的深度优选是深底部32B的最大深度的30%~60%。通过形成这样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使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刚性分布最佳化,从而乘车舒适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均衡地提高。浅底部32C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优选是1.5~3.0mm。通过这样的浅底部32C使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刚性分布最佳化,从而乘车舒适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均衡地提高。
如图3所示,在内侧中间陆地部12形成有从内侧胎肩主沟6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和从胎冠主沟3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的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由此,从路面输入至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冲击被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缓和,从而能够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相同的方向倾斜,且以大致相同的曲率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在内侧中间陆地部12具有内端41i,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在内侧中间陆地部12具有外端42o。由此,能够维持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周向上的连续性,通过其较高的刚性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
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数量优选比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数量多。即,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间距优选小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间距。进一步优选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数量与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数量相等。更具体而言,优选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间距与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间距相等。通过这样的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以及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周向的刚性能够容易大于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由此,在具有转弯时的接地压力伴随着偏离角的施加、车辆的侧倾而变高的倾向的外侧中间陆地部11容易确保较高的刚性,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另外,通过内侧中间陆地部12,能够确保充分的乘车舒适性能。
此外,通过形成于各陆地部的刀槽花纹等的构成,能够容易地推断外侧中间陆地部11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但更准确地,例如,通过FEM(有限元法)等计算机模拟等也能够计算。
在内侧中间陆地部12也可以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在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内端41i与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外端42o之间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呈锯齿状延伸的方式。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优选配置于从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的内端至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长度的45%~55%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与第一周向刀槽花纹33相同地,第二周向刀槽花纹43的宽度优选是0.5mm~1.0mm。
图5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13。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3形成有将外侧胎面接地端TE1与外侧胎肩主沟5连接起来的多个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的数量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数量相等。通过这样的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各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包括深刀槽花纹52和深度小于深刀槽花纹52的浅刀槽花纹53。深刀槽花纹52从外侧胎面接地端TE1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3具有内端52i。浅刀槽花纹53将深刀槽花纹52的内端52i与外侧胎肩主沟5连接起来。通过这样的深刀槽花纹52以及浅刀槽花纹53,能够容易地确保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内侧处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浅刀槽花纹53的宽度大于深刀槽花纹52的宽度。浅刀槽花纹53包含深刀槽花纹52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区域,且沿着深刀槽花纹52延伸至外侧胎面接地端TE1。由此,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深刀槽花纹52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相反的方向倾斜,且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深刀槽花纹52以及浅刀槽花纹53具有一边以较大的半径弯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弯曲部51a。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例如是75mm以上。通过弯曲部51a,深刀槽花纹52以及浅刀槽花纹53的轮胎轴向成分和轮胎周向成分缓慢地变化,从而能够获得转弯时的过渡特性优异的操纵稳定性能。
浅刀槽花纹53具有一边以较小的半径屈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屈曲部51b。屈曲部51b的曲率半径例如是1mm以下。通过屈曲部51b,能够容易地调整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内侧区域的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的刚性。
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3形成有从外侧胎面接地端TE1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外侧胎肩横沟(第一胎肩横沟)55。外侧胎肩横沟55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3具有内端55i。外侧胎肩横沟55配置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之间。外侧胎肩横沟55沿着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延伸。通过胎肩横沟55,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乘车舒适性能。
如图1所示,外侧胎肩横沟55的轮胎轴向长度L1优选大于深刀槽花纹52的轮胎轴向长度L2。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55,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乘车舒适性能。
外侧胎肩横沟55配置于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即,从轮胎轴向观察,外侧胎肩横沟55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长度是0。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55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位置关系,使刚性的分布从外侧中间陆地部11遍布外侧胎肩陆地部13均匀化,从而有助于乘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能的提高。
从外侧胎肩横沟55的内端55i至外侧胎肩主沟5为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3优选是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4的10~30%。通过使长度L3是长度L4的10%以上,由此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乘车舒适性能。通过使长度L3是长度L4的30%以下,由此能够提高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
图6示出了内侧胎肩陆地部14。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4形成有从内侧胎面接地端TE2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4具有内端61i。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的数量与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的数量相等。通过这样的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内侧胎肩陆地部14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相反的方向倾斜,且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各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包括深刀槽花纹62和深度小于深刀槽花纹62的浅刀槽花纹63。深刀槽花纹62从内侧胎面接地端TE2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到达内端61i。浅刀槽花纹63的宽度大于深刀槽花纹62的宽度。浅刀槽花纹63包含深刀槽花纹62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区域,沿着深刀槽花纹62从内侧胎面接地端TE2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到达内端61i。
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4形成有从内侧胎面接地端TE2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的内侧胎肩横沟(第二胎肩横沟)65。内侧胎肩横沟65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4具有内端65i。内侧胎肩横沟65配置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之间。内侧胎肩横沟65沿着第二胎肩刀槽花纹61延伸。通过内侧胎肩横沟65,能够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内侧胎肩陆地部14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乘车舒适性能。
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4形成有从内侧胎肩主沟6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的第三胎肩刀槽花纹66。第三胎肩刀槽花纹66在内侧胎肩横沟65的内端65i或者其附近与内侧胎肩横沟65连通。通过第三胎肩刀槽花纹66,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内侧胎肩陆地部14的冲击。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8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放大图。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此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中的至少一条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具有一边以较小的半径屈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屈曲部54。屈曲部54的曲率半径例如是1mm以下。
屈曲部54包括向第一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一屈曲部54a、和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二屈曲部54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屈曲部54b配置于比第一屈曲部54a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
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能够通过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的边缘在多个方向上发挥摩擦力,从而提高冰雪上性能。另外,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在接地压力作用于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踏面时,相互面对的刀槽花纹壁啮合。因此,能够抑制以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为边界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剪断变形,从而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优选设置于比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中心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较大的接地压力容易作用于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冰雪上性能。
从外侧胎肩主沟5的沟缘至第一屈曲部54a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6优选是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4的0.10~0.25倍。另外,从第一屈曲部54a至第二屈曲部54b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7优选小于外侧胎肩主沟5的沟宽W5。具体而言,上述距离L7优选是外侧胎肩主沟5的沟宽W5的0.15~0.30倍。由此,在刀槽花纹壁彼此啮合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刚性。
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具有第一屈曲部54a与第二屈曲部54b之间的纵向成分56。纵向成分56例如优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小于30°的角度配置。另外,纵向成分56的长度例如优选是3.0~7.0mm。这样的纵向成分56能够提供轮胎轴向的摩擦力,从而抑制冰雪路上的侧滑。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例如相连有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小于10°的角度延伸的横向成分57。这样的横向成分57有助于提高冰雪路上的牵引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浅刀槽花纹53构成有上述的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
浅刀槽花纹53的宽度例如优选是0.5~1.0mm。浅刀槽花纹53的深度例如优选是0.5~3.0mm。
该实施方式的深刀槽花纹52相对于轮胎轴向例如以5~20°的角度倾斜,且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外侧胎肩横沟55分别例如优选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10°的角度配置。
外侧胎肩横沟55的轮胎轴向长度L1优选大于深刀槽花纹52的轮胎轴向长度L2。通过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55,能够更进一步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胎肩陆地部13的冲击,从而提高轮胎的乘车舒适性能。
外侧胎肩横沟55的内端55i与第二屈曲部54b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8优选小于外侧胎肩主沟5的沟宽W5,更优选小于上述沟宽W5的0.50倍。具体而言,上述距离L8是上述沟宽W5的0.25~0.35倍。由此,通过第一屈曲部54a以及第二屈曲部54b的刀槽花纹壁啮合,能够抑制外侧胎肩横沟55的内端55i附近的橡胶的变形,从而抑制上述内端55i附近的不均匀磨损。
图9示出了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陆地部11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12。该实施方式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朝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相同的方向倾斜。在优选的方式中,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大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角度倾斜。
如图7所示,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优选设置于经由上述外侧胎肩主沟5与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连续的位置。此外,该方式包括将一方的刀槽花纹假想延长的区域与将另一方的刀槽花纹假想延长的区域的、在外侧胎肩主沟5内的轮胎周向的最小的错开量是2.0mm以下的方式。这样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容易与第一胎肩刀槽花纹51一同适当打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冰雪路上的牵引性能。
图10示出了图9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B-B线截面。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具有深底部31B和浅底部31C。通过深底部31B和浅底部31C,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形成为阶梯状。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浅底部31C位于比深底部31B靠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位置。
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具有深底部32B和浅底部32C。通过深底部32B和浅底部32C,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形成为阶梯状。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浅底部32C位于比深底部32B靠轮胎轴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胎冠主沟3附近处的轮胎周向的刚性,从而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最大的深度优选大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最大的深度。这样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能够在冰雪路上提供较大的摩擦力。
浅底部32C从胎冠主沟3向轮胎轴向的外侧以恒定的深度延伸。浅底部32C的深度优选是深底部32B的最大的深度的30%~60%。通过这样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使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刚性分布最佳化,从而乘车舒适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均衡地提高。
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设置于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总条数与设置于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总条数相等。更具体而言,优选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间距与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间距相等。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内侧中间陆地部12的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总条数与设置于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总条数相等。由此,能够均衡地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冰雪上性能。
图11示出了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C-C线截面。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具有深底部41B和浅底部41C。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具有深底部42B和浅底部42C。在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能够应用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的深底部32B以及浅底部32C的结构。
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的最大的深度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的最大的深度例如优选大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最大的深度。在优选的方式中,对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2、第三中间刀槽花纹41以及第四中间刀槽花纹42,最大的深度相等。由此,能够发挥优异的操纵稳定性。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在图12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此省略说明。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包括隔着轮胎赤道C配置的两条胎冠主沟3、和在两条胎冠主沟3之间被划分出的、配置于轮胎赤道C上的胎冠陆地部15。
胎冠陆地部15例如优选是未配置有沟以及刀槽花纹的平坦条形花纹。这样的胎冠陆地部15有效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与外侧胎肩主沟5的连通部设置有倒角部35。倒角部35包括由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踏面上的边缘、外侧胎肩主沟5的沟壁上的边缘、以及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1的刀槽花纹壁上的边缘所围起的倾斜面。这样的倒角部35有助于缓和从路面输入至外侧中间陆地部11的冲击,从而提高噪声性能以及乘车舒适性能。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轮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的尺寸为205/60R17的充气轮胎,测试了排水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共通的规格如下。
胎冠部的胎面橡胶厚度:10.0mm
带束帘线:1x2/0.295/46e
带束角度:26゜
束带帘线:940dtex/2/48e
束带角度:0゜
测试方法如下。
<操纵稳定性能>
将安装于轮辋17×6.0J的供试轮胎在内压240kPa的条件下安装于排气量1500cc的载人FF车的全轮。由一名驾驶员驾驶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与抓地性能、转向的手感、响应性有关的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是以实施例1为100的分数,数值越大,表示操纵稳定性能越优异。
<噪声性能>
通过设置于驾驶席车窗边耳畔位置的话筒采集使上述测试车辆在路面噪声测量路(沥青粗糙路)上以速度60km/h行驶时的车内噪声,测定了声压水平。结果以实施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乘车舒适性能>
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基于当时的刚性感的乘车舒适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以实施例1为100的分数显示,数值越大表示乘车舒适性能越优异。
【表1】
Figure BDA0002062324250000171
Figure BDA0002062324250000172
Figure BDA0002062324250000181
由表1可知,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不变更胎面橡胶厚度等,操纵稳定性能、乘车舒适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均衡且显著地提高。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7的基本花纹的尺寸为215/60R16的轮胎。如图13所示,作为比较例3试制了不在各中间陆地部a配置周向刀槽花纹,并且第一胎肩刀槽花纹b不具有屈曲部的轮胎。除上述结构以外,比较例3的轮胎具有与图7所示的花纹实际相同的结构。测试了各测试轮胎的操纵稳定性以及冰雪上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通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6×7.0J
轮胎内压:前轮210kPa、后轮200kPa
测试车辆:4轮驱动车、排气量1500cc
轮胎安装位置:全轮
<操纵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3为100的分数,数值越大表示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冰雪上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包含雪以及冰的冰雪路面上行驶时的方向盘响应性、进发、制动感、抓地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3为100的分数,数值越大,表示越具有优异的冰雪上性能。
测试的结果在表2中表示。
【表2】
Figure BDA0002062324250000191
根据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发挥优异的操纵稳定性以及冰雪上性能。

Claims (19)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
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
第一胎肩主沟,其在位于轮胎赤道的一侧的第一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第二胎肩主沟,其在位于所述轮胎赤道的另一侧的第二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至少一条胎冠主沟,其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第一中间陆地部,其位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
第二中间陆地部,其位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
第一胎肩陆地部,其位于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之间;以及
第二胎肩陆地部,其位于所述第二胎面接地端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
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形成有:
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具有内端;以及
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其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具有外端,
所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比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多,
在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形成有将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连接起来的多个第一胎肩刀槽花纹,
各所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包括从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具有内端的深刀槽花纹、和将所述深刀槽花纹的内端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连接起来且深度小于所述深刀槽花纹的浅刀槽花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是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的两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形成有:
第三中间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具有内端;以及
第四中间刀槽花纹,其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具有外端,
所述第四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与所述第三中间刀槽花纹的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刀槽花纹具有一边弯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弯曲部,所述浅刀槽花纹具有一边屈曲一边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屈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之间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延伸且在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具有内端的第一胎肩横沟,
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深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肩横沟配置于与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内端至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为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10~3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外侧的方式指定向车辆安装轮胎的安装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被指定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
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外侧,
在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一周向刀槽花纹,
所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中的至少一条具有屈曲部,
所述屈曲部包括向第一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一屈曲部、和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凸出地屈曲的第二屈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具有所述第一屈曲部与所述第二屈曲部之间的纵向成分,
所述纵向成分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小于30°的角度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屈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屈曲部设置于比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第一胎面接地端延伸并在所述第一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一胎肩横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胎肩横沟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10°的角度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屈曲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屈曲部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屈曲部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沟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设置于经由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第一胎肩刀槽花纹连续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连通部设置有倒角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包括由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上的边缘、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沟壁上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壁上的边缘所围起的倾斜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配置于轮胎赤道上的胎冠陆地部,
所述胎冠陆地部是未配置有沟以及刀槽花纹的平坦条形花纹。
CN201910409387.9A 2018-05-31 2019-05-16 轮胎 Active CN110549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5186 2018-05-31
JP2018105186A JP7095410B2 (ja) 2018-05-31 2018-05-31 タイヤ
JP2018-177770 2018-09-21
JP2018177770A JP7077894B2 (ja) 2018-09-21 2018-09-21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9796A CN110549796A (zh) 2019-12-10
CN110549796B true CN110549796B (zh) 2022-10-21

Family

ID=6654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9387.9A Active CN110549796B (zh) 2018-05-31 2019-05-16 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2183B2 (zh)
EP (1) EP3575111B1 (zh)
CN (1) CN11054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222B (zh) * 2019-12-10 2024-04-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JP7375521B2 (ja) * 2019-12-19 2023-1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976950B (zh) * 2021-04-08 2024-05-14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轮胎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183651A (zh) * 2014-08-12 2016-12-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EP3153334A1 (en) * 2015-10-09 2017-04-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36505A (en) * 1987-07-31 1989-02-07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high speed use
JP5149957B2 (ja) * 2010-12-14 2013-02-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02674B2 (ja) * 2011-06-07 2015-04-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337201B2 (ja) * 2011-06-20 2013-11-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15655B2 (ja) * 2013-03-22 2015-05-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1500810S (zh) * 2014-01-09 2017-06-05
JP6006745B2 (ja) * 2014-04-30 2016-10-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10589B2 (ja) * 2014-08-07 2016-10-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74826B2 (ja) 2015-04-09 2018-08-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84066B2 (ja) * 2016-06-08 2020-1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34205B2 (ja) * 2016-07-12 2021-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790663B2 (ja) * 2016-09-26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183651A (zh) * 2014-08-12 2016-12-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EP3153334A1 (en) * 2015-10-09 2017-04-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9796A (zh) 2019-12-10
EP3575111B1 (en) 2020-09-16
EP3575111A1 (en) 2019-12-04
US11312183B2 (en) 2022-04-26
US20190366774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9033B (zh) 充气轮胎
CN106541789B (zh) 轮胎
CN107867124B (zh) 轮胎
CN107599754B (zh) 充气轮胎
EP2439083B1 (en) Pneumatic tire
EP2732985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8382134B (zh) 轮胎
CN107199833B (zh) 充气轮胎
CN109130709B (zh) 轮胎
JP5062344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927024B1 (en) Pneumatic tire
EP2578418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EP2452836B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CN110549796B (zh) 轮胎
JP67599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1063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091676B (zh) 轮胎
JP632639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8855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95410B2 (ja) タイヤ
CN111619290B (zh) 轮胎
JP7431573B2 (ja) タイヤ
JP7077894B2 (ja) タイヤ
CN114103557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