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2939A -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2939A
CN110542939A CN201810535405.3A CN201810535405A CN110542939A CN 110542939 A CN110542939 A CN 110542939A CN 201810535405 A CN201810535405 A CN 201810535405A CN 110542939 A CN110542939 A CN 110542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coating
reflectiv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5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亚东
辜勇
蒋富云
杨承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olart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354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29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0987 priority patent/WO2019227897A1/zh
Priority to EP18921124.6A priority patent/EP3748404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54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voids or po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结构及其应用。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增强层和遮光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层至少一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包括涂布粒子和胶粘剂,所述涂布粒子通过所述胶粘剂粘结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涂布层,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凸结构。该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做到轻薄,而且具有足够的挺度、遮光性和亮度,无坍塌变形和漏光现象发生。同时,反射层包括有凹凸表面的涂布层,具有抗吸附、抗刮擦和抗顶白等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组装效率和产品良率高。所述反射结构应用于面板灯和显示器中,可使重量更轻,厚度更小并易于组装。

Description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光源的入射方式。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被设置在侧面,LED射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时运行方向发生改变,部分光线直接从导光板中射出,部分光线则射向反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由背板、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LED灯珠(或灯条)构成,其中最下面两层为背板、反射膜。一般来说,金属背板的厚度为600~800μm,反射膜的厚度为50~500μm,金属背板和反射膜的总厚度为650~1300μm。而金属背板的重量很大,大大增大了终端产品的重量。
发光二极管,简称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以省电、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和显示器领域。侧发光式LED面板灯的常见结构按照由下至上依次为金属背板、泡棉、反射膜(又称反射纸)、导光板、扩散板,LED灯条(或灯珠)位于四周。一般来说,金属背板的厚度为0.3~0.5mm,泡棉厚度为1.0~1.5mm,反射膜的厚度为0.050~0.500mm,导光板的厚度为2.0~3.0mm,扩散板的厚度约为1.2mm。面板灯的整体厚度达到6~10mm。其中,泡棉填充在金属背板与反射膜(或反射纸)之间的,可以发挥固定反射膜(或反射纸)和防止反射膜(或反射纸)长期受热翘曲的作用,但是却显著增加了LED面板灯的厚度。而金属背板重量大,且需要大量螺丝固定,组装效率低,返工很麻烦。
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在满足挺度要求的基础上需要开发轻薄化的组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射结构及其应用,所述反射结构不仅实现了轻薄化,而且挺度高,应用于面板灯和平板显示器中,可以使面板灯和平板显示器达到轻薄化的效果,而且组装效率高。
一种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增强层和遮光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层至少一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包括涂布粒子和胶粘剂,所述涂布粒子通过所述胶粘剂粘结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涂布层,所述涂布层的表面为凹凸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布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μm~8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布粒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50μm~1000μm,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10nm~250μm,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55μm~580μm,其中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为5μm~8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透光率≤20%,所述遮光层为金属层、镀金属膜、烫金纸、镭射膜、油墨层、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遮光塑料膜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中,包括至少一氧化物层和至少一聚合物层,所述氧化物层和所述聚合物层层叠交替设置,所述氧化物层材料为SiOX、Al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层的材料为玻璃、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增强层的中间;或
所述增强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遮光层的中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中分布有微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包括分布有微孔的PET基材层以及形成于所述PET基材层一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增强层为PET层,所述遮光层为镀金属膜层,其中所述镀金属膜为镀金属PET膜。
上述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做到轻薄,而且具有足够的挺度、遮光性和亮度,无坍塌变形和漏光现象发生。同时,反射层包括有凹凸表面的涂布层,具有抗吸附、抗刮擦和抗顶白等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组装效率和产品良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板灯,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所述面板灯还包括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
上述面板灯使用了所述反射结构,可使面板灯重量更轻,厚度更小并易于组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所述背板模组还包括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
上述显示器使用了所述反射结构,可使显示器重量更轻,厚度更小并易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反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反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反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射层;2、增强层;3、遮光层;11、基材层;12、涂布层;121、涂布粒子;122、胶粘剂;101、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提供的反射结构及其应用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结构为一平板状结构,可作为一个简化、轻量的组件代替背光模组中的金属背板和反射层或者代替侧发光式LED面板灯中的金属背板、泡棉和反射层,解决面板灯或平板显示器不够轻薄、组装困难等问题。
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所述反射结构有两种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遮光层3设置于所述反射层1和所述增强层2中间;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增强层2设置于所述反射层1与所述遮光层3中间。
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所述反射层1包括基材层11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层11至少一表面上的涂布层12,所述涂布层包括涂布粒子121和胶粘剂122,所述涂布粒子121通过所述胶粘剂122粘结于所述基材层11的表面形成涂布层12,所述涂布层12的表面形成多个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形成具体如下:由于多个涂布粒子121与胶粘剂混合后,在涂布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涂布粒子121之间会形成凹陷结构,而涂布粒子121的部分表面暴露性成凸状结构,该凹陷结构及凸状结构可视为凹凸结构。当然,当所述涂布粒子121的粒径及形状不一致时,可更加增加该凹凸结构形成的概率。
通过在基材层11表面形成涂布层12,可保护基材层11在搬运等过程中被刮伤,同时,凹凸表面的涂布层在组装过程中,可防止反射结构与光滑的导光板吸附,以及在组装过程中因外力或导光板的压力使基材层11发生顶白。
考虑到涂布粒子121的粒径太小,无法起到抗顶白、抗刮擦和抗吸附的作用,而粒径太大又会影响反射结构的轻薄化。而且,涂布粒子121粒径太大,在外力作用下,涂布粒子121会爆裂破碎,对反射结构以及导光板造成伤害。优选的,所述涂布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μm~80μm。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涂布粒子121太软,涂布层12无法起到很好的抗顶白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者导光板安装过程中,基材层11仍然会存在部分顶白现象。而如果涂布粒子121太硬,如选用无机涂布粒子,在组装过程中涂布粒子121则会刮伤导光板。优选的,所述涂布粒子12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涂布粒子121的形状不限,规则或不规则的均可,优选为如球形、椭球形等形状规则的涂布粒子121。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122为丙烯酸酯胶粘剂。
在所述涂布层12中,所述涂布粒子121在胶粘剂122中的分散形式为单分散或多分散,优选为抗顶白、抗吸附、抗刮擦效果更好的多分散。
在所述涂布层12中,涂布粒子121和胶粘剂122的百分含量不限。考虑到涂布层12的作用以及其对反射结构轻薄化、挺度的影响,优选涂布粒子121在涂布层12中的百分含量为0.5%~40%。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材料不仅轻薄,而且热膨胀系数小,密度小,但强度高。
在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增强层2的厚度为50μm~1000μm。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为10nm~250μm,优选为200nm~250μm,进一步优选为1μm~250μm。所述反射层1的厚度为55μm~580μm,其中所述涂布层12的厚度为5μm~80μm。
在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遮光层3的透光率≤20%。当遮光层3的透光率≤20%时,可达到很好的遮光作用,但是,考虑到更苛刻的应用环境及要求时,可优选遮光层3的透光率≤15%,进一步优选为遮光层3的透光率≤12%。所述遮光层3为金属层、镀金属膜、烫金纸、镭射膜、油墨层、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遮光塑料膜中的至少一种。遮光层3通过遮光率和厚度的控制,不仅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而且,不会降低反射结构的加工性以及运输便利性。
其中,当所述遮光层3为金属层时,遮光层3为金属材料延展成的金属箔片,或者金属材料直接沉积于所述增强层2上形成,所述沉积的方式可为物理沉积或化学沉积,优选为物理沉积,所述物理沉积为电镀、蒸镀或溅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Al、Cu、Zn、Ag、A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Al。
所述镀金属膜包括金属层和薄膜基层,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Al、Cu、Zn、Ag、A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Al。所述薄膜基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所述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中,包括至少一氧化物层和至少一聚合物层,所述氧化物层和所述聚合物层通过涂覆等方式层叠交替设置,所述氧化物层的材料为SiOX、Al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
所述油墨层的材料为遮光油墨。
所述遮光塑料膜由塑料和颜料复合制得,所述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颜料为钛白粉、炭黑中的至少一种,优先两种的复合。
在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增强层的材料为玻璃、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玻璃为柔性玻璃。
所述塑料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一般情况下,所述基材层11中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在基材层11中均匀分布,孔径大小均匀。所述微孔为在制备基材层11的过程中形成,所述微孔的内部为空气,折射率仅为1.0,与基材层11的主体材料存在巨大的折射率差。当光线经过基材层11内部的微孔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再反射,从而增强所述基材层11的反射效率。此外,这些微孔可以起到散射光的作用,使基材层11白色化,形成白色薄膜。
特殊的,当所述基材层11为银反射膜(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时,由于银反射膜由几千层甚至上万层的塑料薄膜构成,所以银反射膜中没有微孔。当光线射到薄膜表面进入薄膜内部时,光线经过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折射、反射、再折射、再反射,很难透过薄膜,最终被反射回来,反射效率极高。
为了保证增强层2的挺度,进而保证反射结构的挺度,所述增强层2中不含有任何微孔结构。
在所述反射结构中,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1μm~50μm。所述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之间通过粘贴层中的粘合剂粘贴在一起。
所述粘贴层中的粘合剂选自热固化胶、光学固化胶或压敏胶中的一种。所述热固化胶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或有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学固化胶选自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或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聚氨酯改性丙烯酸压敏胶、OCA光学胶、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压敏胶或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压敏胶中的至少一种。
当然,所述反射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包括反射层1,该反射层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该反射层1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内分布有微孔101,该反射层1靠近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遮光层3。此时,在反射层1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涂布层12。
可以理解,当反射层1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由几千层甚至上万层的塑料薄膜构成时,构成了类似银反射膜(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的结构时,此时,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没有微孔分布。甚至,随着银反射膜结构的比例占反射层1的比例增高时,即反射层1从第一表面靠近至第二表面均由几千层甚至上万层的塑料薄膜构成时,在满足反射率要求的基础上,可减薄遮光层3的厚度甚至取消遮光层3的设置。此时,同样优选在反射层1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涂布层12。
优选的,通过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的厚度、材料等方面的选择,使所述反射结构的密度为0.5g/cm3~2.7g/cm3。在该密度下,反射结构不仅满足挺度的需求,而且能够实现轻薄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反射结构长期受热翘曲,对反射结构的遮光层3的厚度和热膨胀系数进行限定。所述反射结构在30℃~80℃的纵向热膨胀系数为10- 6cm/(cm·℃)~10-4cm/(cm·℃),横向热膨胀系数为10-6cm/(cm·℃)~10-4cm/(cm·℃)。
具体的,所述反射层1在30℃~80℃的纵向热膨胀系数为10-6cm/(cm·℃)~10- 4cm/(cm·℃),横向热膨胀系数为10-6cm/(cm·℃)~10-4cm/(cm·℃)。
所述增强层2在30℃~80℃的纵向热膨胀系数为10-6cm/(cm·℃)~10-4cm/(cm·℃),横向热膨胀系数为10-6cm/(cm·℃)~2.0×10-4cm/(cm·℃)。
所述遮光层3在30℃~80℃的热膨胀系数为10-7cm/(cm·℃)~3.0×10-4cm/(cm·℃)。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之间的横向热膨胀系数差值以及纵向热膨胀系数差值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各层之间受热膨胀程度不同而使反射结构出现漏光、坍塌等现象。
优选的,当采用较大热膨胀系数的反射层1或增强层2或遮光层3时,相应地减薄反射层1或增强层2或遮光层3的厚度,防止反射层1、增强层2、遮光层3因热膨胀而导致剥离的风险。
上述反射结构中,通过限制热膨胀系数和采用合适厚度的遮光层,使反射结构在满足轻薄、挺度和遮光性好的同时,使反射结构的热膨胀系数较小,进而可使反射结构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发生热翘曲、变形等不良现象。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反射结构出现塌陷变形的现象,对反射结构的厚度比例进行限定。所述增强层2的厚度与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之和与所述反射层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55:1。
优选的,所述增强层2的厚度与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之和与所述反射层1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6:1~1.8:1。当厚度之比在上述范围内时,反射结构的厚度、相对亮度、重量、挺度和遮光性均达到了一个均相对较优的状态。
上述反射结构中,通过采用合适厚度关系的反射层、增强层和遮光层,使该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做到轻薄,而且具有足够的挺度和遮光性,无坍塌变形和漏光现象发生。同时,反射结构还具有亮度高、易于加工组装等特点。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同时保证反射结构遮光率、加工性能和运输便利性。对反射结构的遮光层3的厚度和遮光率进行限定。所述遮光层3的透光率≤20%。
上述反射结构中,通过遮光层的厚度和遮光率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遮光率,还能保证反射结构的加工性能和运输便利性。因此,上述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做到轻薄,而且亮度高、易于加工组装、具有足够的挺度和遮光性,无坍塌变形和漏光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刮伤遮光层3,保证反射结构的遮光性,对反射结构的结构关系进行限定。所述反射结构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遮光层3设置于所述反射层1与所述增强层2中间。其中,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为10nm~250μm,所述反射结构的密度为0.5g/cm3~2.7g/cm3
上述反射结构将遮光层贴合于反射层和增强层之间,可以防止刮伤遮光层造成漏光。同时,上述反射结构通过遮光层厚度和反射结构密度的关系控制,使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做到轻薄,而且具有亮度高、易于加工组装、足够的挺度和遮光性,无坍塌变形和漏光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的材料中含有相同的成分。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包括分布有微孔的PET层,所述增强层为PET层,所述遮光层为镀金属膜层,其中所述镀金属膜为镀金属PET膜。进一步的,所述镀金属PET膜为镀铝PET膜。因此,可使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等参数保持更好的一致性,进而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受热膨胀不同而使反射结构出现漏光、坍塌等现象。
所以,本发明的反射结构具有重量轻、厚度小、挺性好、遮光率好、亮度高、易于组装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加工难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板灯,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所述面板灯还包括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因此,采用该复合反射结构的面板灯,可以重量更轻,厚度更小并易于组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所述背板模组还包括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因此,采用该反射结构的显示器,可以重量更轻,厚度更小并易于组装。
以下,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所述反射结构及其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结构,主要针对以下性能进行测试评价:
(1)厚度:沿反射结构的一边,采用千分尺每隔50mm测试对应位置的厚度值,共测试5个位置的厚度值,计算平均值,即得厚度。
(2)挺性:将反射结构裁切成对应的尺寸和形状,替换43寸背光模组的金属背板、反射膜或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金属背板、泡棉、反射膜,观察反射结构是否有坍塌变形的情况。
(3)遮光性:将反射结构裁切成对应的尺寸和形状,替换前述43寸背光模组中的金属背板和反射膜,或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金属背板、泡棉和反射膜。点亮背光模组,观察背光模组和面板灯背面是否有漏光的现象。如果无漏光现象证明反射结构的遮光性较好;反之,说明反射结构的遮光性较差。
(4)相对亮度:将反射结构裁切成对应的尺寸和形状,替换前述43寸背光模组中的金属背板和反射膜,或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金属背板、泡棉和反射膜。点亮面板灯和背光模组,使用日本Topcon公司的BM-7A辉度计,测试面板灯和背光模组上9个点的亮度值,求平均值,即得面板灯和背光模组的亮度L;以相同方法测试前述43寸背光模组和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亮度L0;通过公式100×L/L0求得背光模组和面板灯的相对亮度。数值越大,说明背光模组和面板灯的亮度越高。
(5)重量:采用电子秤分别称量前述43寸背光模组和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重量;将反射结构裁切成对应的尺寸和形状,替换背光模组中的金属背板、反射膜,或600mm×600mm的面板灯的金属背板、泡棉、反射膜。采用电子秤称量包括反射结构的背光模组和面板灯的重量。
实施例1:
该反射结构如图2所示,增强层2设置于反射层1与遮光层3中间。其中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121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122粘结于基材层11形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增强层2、反射层1与遮光层3通过粘贴层粘贴在一起,粘贴层的厚度为1μm,粘贴层中的粘合剂为丙烯酸树脂热固化胶。
实施例2: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单分散球形PMMA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50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通过电镀的方式形成的1μm金属铝层。
实施例3: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1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4: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188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5: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30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6: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10μm的单分散球形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7: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50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8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000μm的PET塑料片,遮光层3为250μm的铝箔。
实施例8: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225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9: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250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10: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300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11: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500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T镀铝膜。
实施例12: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镭射膜。
实施例13: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P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P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烫金纸。
实施例14: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0μm的含铝油墨涂层。
实施例15:
该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层1的基材层11是厚度为250μm的PET反射膜、表面为含有平均粒径为4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布层12,增强层2为188μm的PET薄膜,遮光层3为15μm的PEN镀铝膜。
实施例16~30:
实施例16~30的反射结构与实施例1~15提供的反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射结构如结构如图1所示,遮光层3位于反射层1和增强层2中间。
对比例1:
43寸背光模组中的金属背板和反射膜。其中金属背板的厚度为800μm,反射膜的厚度为300μm(250μm的基材层表面设有含有5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层)。
对比例2:
600mm×600mm的面板灯中的金属背板、泡棉和反射膜,其中,金属背板的厚度为400μm,泡棉的厚度为1500μm,反射膜的厚度为300μm(250μm的基材层表面设有含有50μm的不规则多分散PET粒子的涂层)。
将实施例1~15的反射结构应用于43寸背光模组中,与对比例1的背光模组进行厚度、挺性、遮光性、相对亮度和重量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将实施例1~15的反射结构应用于600mm×600mm面板灯中,与对比例2的面板灯进行厚度、挺性、遮光性、相对亮度和重量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从表1和表2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反射结构厚度小、亮度高、挺性好、遮光性好,组装成的面板灯重量轻。
将实施例16~30的反射结构进行厚度、挺性、遮光性、相对亮度和重量测试,测试结果与表1和表2相同。可知,遮光层在反射结构中的位置对反射结构的厚度、挺性、遮光性、相对亮度和重量没有影响。
将实施例1~32的反射结构进行摩擦试验,试验的条件为1kg。摩擦200次,均不透光;摩擦500次;实施例1~15不透光,实施例16~30部分略透光。
将实施例1~15的反射结构进行热膨胀系数检测,检测采用的是美国TA热分析仪,型号为TMA Q400,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表3中,MD表示纵向热膨胀系数,TD表示横向热膨胀系数。从表3可知,反射结构的横向热膨胀系数和纵向热膨胀系数均较小,因此,反射结构长时间使用均不会发生热翘曲、变形等不良现象。而且,反射层1、增强层2和遮光层3之间的横向热膨胀系数和纵向热膨胀系数差值小,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受热膨胀不同而使反射结构出现漏光、坍塌等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增强层和遮光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层至少一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包括涂布粒子和胶粘剂,所述涂布粒子通过所述胶粘剂粘结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涂布层,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μm~8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粒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50μm~1000μm,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10nm~250μm,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55μm~580μm,其中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为5μm~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透光率≤20%,所述遮光层为金属层、镀金属膜、烫金纸、镭射膜、油墨层、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遮光塑料膜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与聚合物的复合层中,包括至少一氧化物层和至少一聚合物层,所述氧化物层和所述聚合物层层叠而交替设置,所述氧化物层材料为SiOX、Al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的材料为玻璃、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增强层的中间;或
所述增强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遮光层的中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中分布有多个微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分布有微孔的PET基材层以及形成于所述PET基材层一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增强层为PET层,所述遮光层为镀金属膜层,其中所述镀金属膜为镀金属PET膜。
13.一种面板灯,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
14.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模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框架固定。
CN201810535405.3A 2018-05-29 2018-05-29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0542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5405.3A CN110542939A (zh) 2018-05-29 2018-05-29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PCT/CN2018/120987 WO2019227897A1 (zh) 2018-05-29 2018-12-13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EP18921124.6A EP3748404B1 (en) 2018-05-29 2018-12-13 Reflectiv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5405.3A CN110542939A (zh) 2018-05-29 2018-05-29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939A true CN110542939A (zh) 2019-12-06

Family

ID=6869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5405.3A Pending CN110542939A (zh) 2018-05-29 2018-05-29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48404B1 (zh)
CN (1) CN110542939A (zh)
WO (1) WO20192278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9059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6462A (zh) * 2020-07-30 2020-11-10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制备基板的方法和显示面板
WO2021232428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9824A (zh) * 2006-07-17 2008-01-23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向性的光扩散反射片
CN105109166A (zh) * 2015-09-11 2015-12-02 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吸附涂布型反射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1323A (ja) * 1993-12-22 1995-07-21 Nitto Denko Corp 反射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890642B2 (en) * 2002-03-11 2005-05-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urface formed lenses on voided polymer light diffuser
JP5136327B2 (ja) * 2008-09-25 2013-02-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201707460U (zh) * 2010-04-07 2011-01-12 盛玉林 反射板
CN203241561U (zh) * 2012-04-28 2013-10-16 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反射薄膜
CN107148340A (zh) * 2014-11-14 2017-09-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使用其的光学阻隔膜、颜色转换膜及背光单元
CN106680919B (zh) * 2015-11-06 2019-05-14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扩散型镀银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8881B (zh) * 2016-04-27 2019-09-13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刮擦涂布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6505200U (zh) * 2017-02-09 2017-09-19 东莞市岱卡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变形的光学反射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9824A (zh) * 2006-07-17 2008-01-23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向性的光扩散反射片
CN105109166A (zh) * 2015-09-11 2015-12-02 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吸附涂布型反射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9059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32428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幕
CN111916462A (zh) * 2020-07-30 2020-11-10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制备基板的方法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404A4 (en) 2021-04-14
EP3748404A1 (en) 2020-12-09
WO2019227897A1 (zh) 2019-12-05
EP3748404B1 (en) 2023-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1583B (zh)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KR101558885B1 (ko) 단일의 다층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WO2012060419A1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542939A (zh)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US20100103698A1 (en) Backlight unit
KR10175224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
JP5104459B2 (ja) 光学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
JP6880612B2 (ja) 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5359275B2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9080193A5 (zh)
JP6096410B2 (ja) 平板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815392A (zh) 显示装置
KR20130053489A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확산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73498B1 (ko) 파장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451550U (zh) 集成式導光組件
WO2012046754A1 (ja) 光学シート
CN214335423U (zh) 一种液晶电视用防静电散光片
CN219285563U (zh) 改进的电子纸显示器照明结构
CN214375370U (zh) 一种玻璃导光板与玻璃扩散板融合背光结构
KR100973599B1 (ko) 보호필름이 제거된 광학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40162276A1 (en) Display area with pixel opening
JP6880521B2 (ja)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CN210894757U (zh) 一种直下式玻璃扩散板结构
KR101129595B1 (ko) 광확산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8250109A (ja) 光拡散反射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