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39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5392A
CN114815392A CN202210549227.6A CN202210549227A CN114815392A CN 114815392 A CN114815392 A CN 114815392A CN 202210549227 A CN202210549227 A CN 202210549227A CN 114815392 A CN114815392 A CN 114815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m
display device
optical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92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朋朝明
周辉
文勇兵
朱寿天
徐军
邹文聪
陈伟雄
侯亚荣
张龙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92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5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5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3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393 priority patent/WO202322143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下偏光片、背板、光学膜片、匀光膜以及发光组件;下偏光片设于显示面板的后侧;背板设于下偏光片的后侧;光学膜片设于下偏光片靠近背板的一侧;匀光膜设于光学膜片远离下偏光片的一侧;发光组件设于背板,并位于匀光膜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匀光膜进行匀光后出射至光学膜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解决目前的显示装置材料成本高、且难以实现超薄化、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由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组成,依据光源所在位置,目前显示装置主要分为直下式及侧入式两种,由于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极致需求,产品的边框要求越来越窄,产品的厚度要求越来越薄,为满足产品边框的需求,显示面板四边的BM区宽度也要求越来越小,从之前的BM=7.9MM发展到BM=5.9mm,以及现在的BM=0.9mm,甚至极致的BM=0.44mm,因此,由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扩散板受膨胀空间的需求,若要达到超窄边框的效果,则无法使用传统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而需要使用无机玻璃制备的扩散板,但是,无机玻璃制备的扩散板不仅价格高昂,且密度大,使得显示装置较为笨重,难以实现轻薄化、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显示装置材料成本高、且难以实现超薄化、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下偏光片,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背板,设于所述下偏光片的后侧;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下偏光片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
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下偏光片的一侧;以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背板,并位于所述匀光膜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匀光膜进行匀光后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匀光膜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设有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所述气泡结构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的部分光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结构的体积占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的5%~20%;
和/或,所述气孔结构呈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匀光膜靠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网点结构,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匀光膜的部分光线;
和/或,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下偏光片之间设有第二光学胶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侧面封胶条,所述侧面封胶条覆盖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以及所述匀光膜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部封胶条,所述底部封胶条设于所述匀光膜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匀光膜的边缘设置,且所述底部封胶条连接于所述侧面封胶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所述液晶玻璃基板设于所述下偏光片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平齐,所述侧面封胶条延伸至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所述匀光膜通过所述底部封胶条固定于所述中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所述液晶玻璃基板设于所述下偏光片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凸出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以固定于所述中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匀光膜与所述背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硬质支撑部和软质支撑部,所述硬质支撑部设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匀光膜的一侧,所述软质支撑部设于所述硬质支撑部靠近所述匀光膜的一端,且所述软质支撑部与所述匀光膜之间具有缓冲间隙,用于缓冲支撑所述匀光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在光学膜片远离下偏光片的一侧设置有匀光膜,以使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匀光膜进行匀光后再出射至光学膜片中,在此过程中,便可通过匀光膜来实现匀光的效果,以得到均匀的面光源,从而省去了扩散板的设置,不仅节约了材料成本,还实现了超薄化、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53902590000031
Figure BDA000365390259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100,旨在解决目前的显示装置100材料成本高、且难以实现超薄化、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以下将就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下偏光片11、背板20、光学膜片30、匀光膜40以及发光组件50;所述下偏光片11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所述背板20设于所述下偏光片11的后侧;所述光学膜片30设于所述下偏光片11靠近所述背板20的一侧;所述匀光膜40设于所述光学膜片30远离所述下偏光片11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50设于所述背板20,并位于所述匀光膜40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0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5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匀光膜40进行匀光后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30。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在光学膜片30远离下偏光片11的一侧设置有匀光膜40,以使发光组件50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匀光膜40进行匀光后再出射至光学膜片30中,在此过程中,便可通过匀光膜40来实现匀光的效果,以得到均匀的面光源,从而省去了扩散板的设置,不仅节约了材料成本,还实现了超薄化、轻量化设计。
本实施例中,匀光膜40为一种可以调节光线穿透率和雾度的光学膜层,可以根据实际面光源的均匀性,调整该匀光膜40的光学参数,从而获得较佳的遮蔽能力,以获取所需的均匀面光源的效果,可以理解的,遮蔽能力越强,通常是增加了光线的传播路程,由于发光组件50中光源所出射的光线通常会呈现出正面强而集中、侧面弱而分散的状态,即发光组件50中光源存在光密光疏区域,容易存在灯颗影的问题,如此,光线经过匀光膜40后便可通过在匀光膜40中发生多次的反射和折射,以将该部分光线反射和折射回位于背板20侧的反射片处进行反射后,再射向匀光膜40的各个位置,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得正面强而集中的光线得以管控,并补强了侧面弱而分散的光线,从而获取所需的均匀面光源的效果。
具体地,匀光膜40的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等材料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的前侧指的是显示面板10出光的一侧,显示面板10的后侧为与前侧背对设置的一侧。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匀光膜40与所述光学膜片30之间设有第一光学胶层(图未示),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所述气孔结构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的部分光线。
如此设置,便可通过第一光学胶层将匀光膜40粘贴在光学膜片30远离下偏光片11的一侧,以实现匀光膜40与光学膜片30之间的快速安装;另外,通过在第一光学胶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如此,光线在穿过匀光膜40并进入第一光学胶层的内部后,将有部分光线避开气孔结构而直接穿过第一光学胶层以射出至光学膜片30,而部分光线进入第一光学胶层的内部后,便可在气孔结构与第一光学胶层的临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将该部分光线反射和折射回匀光膜40中,再一次经过匀光膜40内部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后,再通过第一光学胶层射出至光学膜片30,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光线的传播路径,以获得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具体地,使第一光学胶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得到:第一,通过物理的方式得到,例如可以在第一光学胶中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经热处理第一光学胶,便可使得第一光学胶的内部形成不连续的多层气泡或微孔结构,即可在第一光学胶中形成至少一个气孔结构,然后将该第一光学胶涂布在光学膜片30远离下偏光片11的一侧表面上,以形成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第一光学胶层,然后将匀光膜40覆盖在第一光学胶层上即可;第二,通过化学的方式得到,例如可以在第一光学胶中加入小苏打等发泡剂,便可使得第一光学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然后将该第一光学胶涂布在光学膜片30远离下偏光片11的一侧表面上,以形成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孔结构第一光学胶层,然后将匀光膜40覆盖在第一光学胶层上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结构的体积占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的5%~20%;由于气孔结构的体积占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过小时,无法保证进入第一光学胶层中的大部分光线可通过气孔结构与第一光学胶层的临界面进行分光,以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而当气孔结构的体积占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过大时,将难以保证第一光学胶层对匀光膜的粘贴强度,容易影响匀光膜的安装稳定性;因此,通过将气孔结构的体积占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设置在5%~20%之间,便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结构呈椭圆形或圆形结构;如此设置,便可使经过第一光学胶层的光线得以充分地进行反射或折射,以得到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具体地,当气孔结构呈椭圆形结构时,气孔结构的短轴尺寸可以为5um~15um,长轴尺寸可以为10um~25um。当气孔结构呈圆形结构时,气孔结构的直径可以为5um~25um。通过以上的设计,可以使得光线经过第一光学胶层后得以充分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基础上,有效保证第一光学胶层的粘接强度。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匀光膜40靠近所述发光组件50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网点结构(图未示),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匀光膜40的部分光线。
如此设置,通过在匀光膜40靠近发光组件50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网点结构,如此,光线经过网点结构时,便可在网点结构与匀光膜40的临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再进一步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获得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本实施例中,网点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发光组件50中光源的发光分布,采用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布,例如,当由显示装置100出射的显示画面中呈现中间强、四周弱的现象时,可以使匀光膜40上的网点结构按照中间分布密、四周分布疏的规律进行排布;当显示装置100的显示画面中呈现中间弱、四周强的现象时,可以使匀光膜40上的网点结构按照中间分布疏、四周分布密的规律进行排布。
并且,还可以在凸点结构上涂布黑色吸光物质或其他高反射率涂料,如硫化锌(ZnS)、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等,最终可以对灯颗影各区域进行精确地削弱、补强,最终形成均匀光能出射,获取更加均匀的面光源。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30与所述下偏光片11之间设有第二光学胶层(图未示)。
如此设置,为满足产品边框的需求,显示面板10四边的BM区做得极窄,因此光学膜片30已经无法使用传统挂钩的方式进行固定,如此,通过在光学膜片30与下偏光片11之间设置有第二光学胶层,便可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光学膜片30固定在下偏光片11上,从而解决了面对显示面板10极窄BM区的应用中,光学膜片30不便固定的难题。
具体地,由于显示面板10(液晶玻璃)整体的价值较高,因此可以先将光学膜片30与显示面板10的下偏光片11层贴合在一起,确认品质优良后,再将贴合好的下偏光片11和与光学膜片30与显示面板10的其他结构(液晶玻璃基板)再次贴合,以完成固定,从而可以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结合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侧面封胶条60,所述侧面封胶条60覆盖于所述下偏光片11的边缘、所述光学膜片30的边缘以及所述匀光膜40的边缘。
如此设置,由于极窄BM区在实际应用中,光学膜片30的边缘距离显示面板10的有效显示区域非常接近,在产品显示时会在光学膜片30的边缘、下偏光片11的边缘以及匀光膜40的边缘形成亮线,即光学膜片30的边缘、下偏光片11的边缘以及匀光膜40的边缘发出光线,因此,通过使用侧面封胶条60覆盖于下偏光片11的边缘、光学膜片30的边缘以及匀光膜40的边缘,便可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地,侧面封胶条60的颜色可以依据发光组件50中光源的颜色进行选择,可以选择互补的颜色混合为白色或灰白色,例如,如果是量子点光学膜片30,一般采用蓝光LED光源,故需要使用红绿量子点组成的黄色量子膜,此时封侧面封胶条60的颜色可以采用黄色,以充分避免在光学膜片30的边缘形成亮线。
结合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底部封胶条70,所述底部封胶条70设于所述匀光膜40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匀光膜40的边缘设置,且所述底部封胶条70连接于所述侧面封胶条60。如此设置,便可在侧面封胶条60和底部封胶条70的作用下获得较好的封胶效果。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12,所述液晶玻璃基板12设于所述下偏光片1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0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中框80,所述中框80设于所述背板20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20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与所述下偏光片11的边缘平齐,所述侧面封胶条60延伸至所述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所述匀光膜40通过所述底部封胶条70固定于所述中框8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12包括显示面板10中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下液晶层、中间偏光板、上液晶层以及上偏光板,也即,本实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12为显示面板10中除了下偏光板的其他结构。
如此设置,由于所用的显示面板10四边的BM区极窄,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无法使用常规的泡棉胶或面框进行固定,因此,通过在背板20的外周缘环绕设置有中框80,并使匀光膜40通过底部封胶条70固定于中框80,即可将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整个结构固定在中框80上,从而解决了面对显示面板10极窄BM区的应用中,显示面板10不便固定的难题;另外,通过使侧面封胶条60延伸至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即使得侧面缝胶条还覆盖在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便可避免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形成亮线,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底部封胶条70的粘接强度,以保证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整个结构固定在中框80上的稳定性,可以使底部封胶条70为UV固化胶90,具体采用双固化工艺形成该底部封胶条70,例如通过UV初固化后,再通过自然湿气固化,以形成粘接强度较大的底部封胶条70。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在中框80的内侧可以设有支撑台81,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整个结构的边缘均支撑在支撑台81的台面上,且底部封胶条70设置在匀光膜40与支撑台81的台面之间。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12,所述液晶玻璃基板12设于所述下偏光片1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0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中框80,所述中框80设于所述背板20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20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凸出于所述下偏光片11的边缘,以固定于所述中框80。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本实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12包括显示面板10中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下液晶层、中间偏光板、上液晶层以及上偏光板,也即,本实施例的液晶玻璃基板12为显示面板10中除了下偏光板的其他结构。
如此设置,由于所用的显示面板10四边的BM区极窄,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无法使用常规的泡棉胶或面框进行固定,因此,通过使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凸出于下偏光片11的边缘,以固定于中框80,即可将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整个结构固定在中框80上,从而解决了面对显示面板10极窄BM区的应用中,显示面板10不便固定的难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液晶玻璃基板12固定在中框80上的稳定性,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中框80之间设有固化胶90,以通过固化胶90将液晶玻璃基板12充分固定在中框80上。
同样的,为了保证固化胶90的粘接强度,以保证液晶玻璃基板12固定在中框80上的稳定性,具体可以采用双固化工艺形成该固化胶90,例如通过UV初固化后,再通过自然湿气固化,以形成粘接强度较大的固化胶90。
本实施例也可以在中框80的内侧可以设有支撑台81,液晶玻璃基板12的边缘均支撑在支撑台81的台面上,且固化胶90设置在液晶玻璃基板12与支撑台81的台面之间。
结合参阅图2、图6和图7,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110,所述支撑件110设于所述匀光膜40与所述背板20之间。
由于省去了扩散板的设置,在运输或受到巨大冲击时显示面板10容易下榻,如此,为了缓冲显示面板10在运输或受到巨大冲击时导致的下榻,从而在匀光膜40与背板20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10,便可通过支撑件110对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进行有效支撑,从而缓冲了显示面板10在运输或受到巨大冲击时导致的下榻。
并且,支撑件110为透光件,其可以采用抗老化的硅胶软性材质与工程塑料有机玻璃(PMMA)、聚碳酸酯(PC)等材质结合,两者的颜色可以设置为白色或透明色,或透明颜色工程塑料原料中掺杂一定质量比例的白色色粉涂料混合颜色,以避免支撑件110影响光线的传播。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6和图7,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10包括硬质支撑部111和软质支撑部112,所述硬质支撑部111设于所述背板20靠近所述匀光膜40的一侧,所述软质支撑部112设于所述硬质支撑部111靠近所述匀光膜40的一端,且所述软质支撑部112与所述匀光膜40之间具有缓冲间隙,用于缓冲支撑所述匀光膜40。
如此设置,通过使用支撑件110中的软质支撑部112来缓冲支撑匀光膜40,便可提高对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的缓冲效果,不会造成显示面板10破裂,也不会造成匀光膜40划伤等不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缓冲间隙为L,则满足条件:0≤L≤2mm。如此设置,便可在保证软质支撑部112对匀光膜40具有足够的缓冲支撑的基础上,还可避免软质支撑部112对匀光膜40造成挤压。
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质支撑部112套设于所述硬质支撑部111靠近所述匀光膜40的一端。
由于支撑件110的软质支撑部112抵接在匀光膜40上,以承载匀光膜40、光学膜片30以及显示面板10整个结构,从而在运输或受到巨大冲击时容易损坏软质支撑部112,如此,通过使软质支撑部112套设在硬质支撑部111上,当软质支撑部112发生损坏时,可直接将软质支撑部112由硬质支撑上拔下进行更换即可;另外,也可便于软质支撑部112与硬质支撑部111的安装。
并且,为了保证软质支撑部112与硬质支撑部11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软质支撑部112的内部设置有插接柱1111,并在硬质支撑部111的内部开设有插孔1121,在软质支撑部112套设在硬质支撑部111上时,可使插接柱1111插入插孔112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下偏光片,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背板,设于下偏光片的后侧;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下偏光片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
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下偏光片的一侧;以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背板,并位于所述匀光膜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匀光膜进行匀光后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膜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设有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设置有至少一气孔结构,所述气孔结构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内的部分光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结构的体积占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体积的5%~20%;
和/或,所述气孔结构呈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膜靠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网点结构,用于反射或折射到达所述匀光膜的部分光线;
和/或,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下偏光片之间设有第二光学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侧面封胶条,所述侧面封胶条覆盖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以及所述匀光膜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部封胶条,所述底部封胶条设于所述匀光膜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匀光膜的边缘设置,且所述底部封胶条连接于所述侧面封胶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所述液晶玻璃基板设于所述下偏光片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平齐,所述侧面封胶条延伸至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所述匀光膜通过所述底部封胶条固定于所述中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玻璃基板,所述液晶玻璃基板设于所述下偏光片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缘,并沿所述背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液晶玻璃基板的边缘凸出于所述下偏光片的边缘,以固定于所述中框。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匀光膜与所述背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硬质支撑部和软质支撑部,所述硬质支撑部设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匀光膜的一侧,所述软质支撑部设于所述硬质支撑部靠近所述匀光膜的一端,且所述软质支撑部与所述匀光膜之间具有缓冲间隙,用于缓冲支撑所述匀光膜。
CN202210549227.6A 2022-05-20 2022-05-20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815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227.6A CN114815392A (zh) 2022-05-20 2022-05-20 显示装置
PCT/CN2022/132393 WO2023221433A1 (zh) 2022-05-20 2022-11-1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227.6A CN114815392A (zh) 2022-05-20 2022-05-20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392A true CN114815392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9227.6A Pending CN114815392A (zh) 2022-05-20 2022-05-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5392A (zh)
WO (1) WO20232214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433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2745Y (zh) * 2009-06-12 2010-02-2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用于背光模组的透光板
JP2012155125A (ja) * 2011-01-26 2012-08-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反射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24902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深圳前海智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度液晶显示模块及车载hud智能终端
CN108562959A (zh) * 2018-04-25 2018-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具有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97242A (zh) * 2018-11-12 2019-04-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下式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CN214540302U (zh) * 2021-02-26 2021-10-2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3034133A1 (ja) * 2001-10-12 2005-02-03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ミラー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6597600A (zh) * 2017-02-04 2017-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导光板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84738A (zh) * 2020-05-07 2020-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53331B (zh) * 2020-06-30 2022-12-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光学膜组件制造方法
CN114296273A (zh) * 2021-12-30 2022-04-08 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微泡胶水层结构的银反射片
CN114815392A (zh) * 2022-05-20 2022-07-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2745Y (zh) * 2009-06-12 2010-02-2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用于背光模组的透光板
JP2012155125A (ja) * 2011-01-26 2012-08-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反射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24902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深圳前海智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度液晶显示模块及车载hud智能终端
CN108562959A (zh) * 2018-04-25 2018-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具有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97242A (zh) * 2018-11-12 2019-04-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下式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CN214540302U (zh) * 2021-02-26 2021-10-2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433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433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8053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51681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761583B (zh)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JP4604801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070242479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9742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0352608A (ja) 光拡散シート
US10353244B2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3382449B1 (en) Display device
JP2023524022A (ja) タイル状構成要素を有する表示デバイス
US11036084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320696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739009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I723531B (zh) 顯示用背光裝置
US11927791B2 (en) Backlights including patterned reflectors
CN10856306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2397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15392A (zh) 显示装置
CN114280843A (zh) 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
JP2006208610A (ja) 透光性基板及び透過型光学部材
CN110542939A (zh) 反射结构及其应用
US1069826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JP200206252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13934058B (zh) 光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