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4738A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4738A
CN111584738A CN202010378617.2A CN202010378617A CN111584738A CN 111584738 A CN111584738 A CN 111584738A CN 202010378617 A CN202010378617 A CN 202010378617A CN 111584738 A CN111584738 A CN 111584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display
open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8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8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47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6965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293A1/zh
Priority to US16/963,516 priority patent/US2021035138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158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4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功能层、偏光片、光学胶层和盖板,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一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供电子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所述偏光片上开设有一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设置;所述光学胶层填充于所述开孔;其中,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开孔的一面为缓冲面,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开孔内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缓冲面。本申请解决了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偏光片开孔内存在气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挖孔屏已成为市场屏幕的主流设计。然而,当盖板通过光学胶与显示面板挖孔处上方的偏光片贴合时,由于偏光片与光学胶之间存在梯度差,使得光学胶无法完全填充偏光片上的开孔,偏光片开孔的孔壁与光学胶贴合的位置存在空隙,导致偏光片开孔内存在气泡,进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偏光片开孔内存在气泡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一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供电子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
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上,所述偏光片上开设有一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设置;
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光学胶层填充于所述开孔;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胶层上;
其中,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开孔的一面为缓冲面,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开孔内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缓冲面。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缓冲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缓冲面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一端;
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缓冲面到所述透光区边界的距离递减。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缓冲面为凸面。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凸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包括一中线,所述中线沿着所述圆弧面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圆弧面的经过所述中线的切面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夹角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缓冲面为平面。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沿平行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b,0.2mm≤b≤0.3mm。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一遮光区,所述遮光区围设在所述透光区的周侧,所述缓冲面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区内。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同轴设置。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功能层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偏光片朝向开孔的一面设置为缓冲面,并使光学胶层位于偏光片开孔内的部分贴合于缓冲面,进而当显示功能层上方的偏光片与盖板贴合后,使得偏光片开孔内存在的气泡完全消除,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偏光片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偏光片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器件可以为摄像头组件或其他传感器件,如距离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功能层10、偏光片11、光学胶层12和盖板13。显示功能层10包括一透光区10A。透光区10A用于供电子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偏光片11设置于显示功能层10上。偏光片11上开设有一开孔11A。开孔11A与透光区10A对应设置。光学胶层12设置于偏光片11上。光学胶层12填充于开孔11A。盖板13设置于光学胶层12上。其中,偏光片11朝向开孔11A的一面为缓冲面111。光学胶层12位于开孔11A内的部分贴合于缓冲面111。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将偏光片11朝向开孔11A的一面设置为缓冲面111,并使光学胶层12位于偏光片11开孔11A内的部分贴合于缓冲面111,通过缓冲面111的缓冲作用缓解了偏光片11梯度差的影响。当偏光片11通过光学胶层12与盖板13贴合时,使得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与光学胶层12之间形成紧密的贴合面,进而消除了因贴合面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气泡,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显示功能层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层,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功能层1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孔11A与透光区10A同轴设置。另外,开孔11A与透光区10A的具体位置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透光区10A的具体位置及结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面111包括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第二端111B为缓冲面111靠近透光区10A的一端。自第一端111A至第二端111B,缓冲面111到透光区10A边界的距离递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功能层10与盖板13的贴合方法为:首先,提供一显示功能层10,显示功能层10的出光面上设置有偏光片11。接着,在盖板上13涂布光学胶,以得到未固化的光学胶层12。然后,将盖板13涂布有未固化的光学胶层12的一面与显示功能层10上的偏光片11进行贴合。最后,对待固化的光学胶层12进行固化,从而完成显示功能层10与盖板13之间的贴合。
因此,当盖板13上未固化的光学胶层12与偏光片11进行贴合时,光学胶层12中的光学胶被挤压进入偏光片11的开孔11A内。本实施例通过使缓冲面111到透光区10A边界的距离自第一端111A至第二端111B逐渐减小,进而缓解了偏光片11梯度差的影响,使得被挤压到开孔11A内的光学胶能够完全填充开孔11A,避免了开孔11A孔壁与光学胶贴合处存在空隙,从而消除了偏光片11开孔11A内气泡产生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面111为凸面。其中,可以通过激光工艺或其他切割工艺形成凸面,凸面的具体形成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条件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偏光片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面为圆弧面。圆弧面包括一中线(图中未示出)。中线沿着圆弧面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圆弧面的经过中线的切面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夹角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圆弧面的中线并非数学意义上的中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圆弧面的中线定义为圆弧面的第一端111A与第二端111B之间的中线。具体的,沿圆弧面的弯曲方向,该中线上任意一点到第一端111A上对应点之间的曲线距离与到第二端111B上对应点之间的曲线距离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本申请以圆弧面的截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圆弧面包括圆弧线111a。中线包括中点111b。沿着圆弧面的周向方向,无数个中点111b形成中线。圆弧面的经过中线的切面包括切线111c。故而,圆弧面的经过中线的切面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夹角即为:圆弧线111a上的中点111b处的切线111c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N。其中,N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不包含30度和90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与光学胶之间能够良好的贴合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N的大小可以设置为35度、40度、50度、60度、80度或85度等,N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N的大小还与偏光片11的厚度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偏光片11的厚度来设置缓冲面111的缓冲程度,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偏光片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凸面为非圆弧面。非圆弧面包括一周线(图中未示出)。周线沿着非圆弧面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非圆弧面的经过周线的切面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夹角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非圆弧面的周线定义为第一端111A与第二端111B之间的周线。具体的,非圆弧面上每一条非圆弧线上曲率最大的一点沿非圆弧面的周向方向彼此连接形成周线。
具体的,如图4所示,非圆弧面包括非圆弧线111d。周线包括切点111e。切点111e为非圆弧线111d上曲率最大的点。沿着非圆弧面的周向方向,无数个切点111e形成周线。非圆弧面的经过周线的切面包括切线111f。故而,非圆弧面的经过周线的切面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夹角即为:非圆弧线111d上的切点111e处的切线111f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M。其中,M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不包含30度和90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与光学胶之间能够达到良好的贴合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M的大小可以为35度、40度、50度、60度、80度或85度等,M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M的大小还与偏光片11的厚度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偏光片11的厚度来设置缓冲面111的缓冲程度,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面111还可以为平面。该平面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夹角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不包含30度和90度),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凸面也可以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平面形成的凸面结构,或者,还可以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平面与弧面的结合,等等。本申请对凸面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任何具有缓冲作用的凸面结构设计,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端111A与第二端111B之间具有预设距离b,0.2mm≤b≤0.3mm。在上述范围内,光学胶层12与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之间具有优良的贴合效果,进而使得光学胶能够有效填充贴合处产生的空隙,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开孔11A内因光学胶层12贴合效果不佳而产生的气泡的可能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b的大小可以设置为0.2mm、0.25mm或0.3mm等,b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0.2mm≤b≤0.3mm的范围内,b的数值越大,缓冲面111的缓冲结果越好。也即,当b为0.3mm时,缓冲面111的缓冲范围最大,使得光学胶与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具有较佳的贴合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光学胶的填充效果,大大降低了光学胶与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之间产生空隙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的,发明人在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中发现,在上述设置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结构,本申请中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显示装置整体的光学性能提高60%,从而大大提高了显示产品的性能,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显示功能层10包括一遮光区10B。遮光区10B围设在透光区10A的周侧。缓冲面111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区10B内。
可以理解的是,遮光区10B用于防止显示功能层10中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入到透光区10A内,进而影响到电子器件的透光效果。遮光区10B的遮光范围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及工艺条件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缓冲面111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区10B内,进而在消除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与光学胶层12贴合处产生的气泡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偏光片11开孔11A周侧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避免因缓冲面111的设计而对开孔11A周侧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缓冲面111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落在遮光区10B内,也可以与遮光区10B重叠,本实施例仅以缓冲面111于显示功能层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遮光区10B重叠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将偏光片11朝向开孔11A的一面设置为缓冲面111,并使光学胶层12位于偏光片11开孔11A内的部分贴合于缓冲面111,通过缓冲面111的缓冲作用缓解了偏光片11梯度差的影响。当偏光片11通过光学胶层12与盖板13贴合时,能够使得偏光片11开孔11A的孔壁与光学胶层12贴合面之间形成紧密的贴合面,进而消除了因贴合面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气泡,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该电子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具体的,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偏光片朝向开孔的一面设置为缓冲面,并使光学胶层位于偏光片开孔内的部分贴合于缓冲面,进而当显示功能层上方的偏光片与盖板贴合后,使得偏光片开孔内存在的气泡完全消除,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一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用于供电子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
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上,所述偏光片上开设有一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对应设置;
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光学胶层填充于所述开孔;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胶层上;
其中,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开孔的一面为缓冲面,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开孔内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缓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缓冲面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一端;
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缓冲面到所述透光区边界的距离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包括一中线,所述中线沿着所述圆弧面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圆弧面的经过所述中线的切面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夹角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b,0.2mm≤b≤0.3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一遮光区,所述遮光区围设在所述透光区的周侧,所述缓冲面于所述显示功能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与所述透光区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010378617.2A 2020-05-07 2020-05-07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584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8617.2A CN111584738A (zh) 2020-05-07 2020-05-07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096965 WO2021223293A1 (zh) 2020-05-07 2020-06-19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6/963,516 US20210351382A1 (en) 2020-05-07 2020-06-19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8617.2A CN111584738A (zh) 2020-05-07 2020-05-07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4738A true CN111584738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8617.2A Pending CN111584738A (zh) 2020-05-07 2020-05-07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4738A (zh)
WO (1) WO202122329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183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WO2021164630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偏光片
CN114999319A (zh) * 2022-05-31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和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392A (zh) * 2022-05-20 2022-07-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1378B1 (ko) * 2015-07-20 2022-01-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표시장치
CN109407198B (zh) * 2018-12-19 2020-09-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CN110335890A (zh) * 2019-07-11 2019-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39409A (zh) * 2019-09-29 2020-01-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378174U (zh) * 2019-10-31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777598U (zh) * 2019-12-05 2020-06-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524469A (zh) * 2020-02-17 2020-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偏光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630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偏光片
CN112289183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CN114999319A (zh) * 2022-05-31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和显示面板
CN114999319B (zh) * 2022-05-31 2023-11-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293A1 (zh)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4738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6624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EP4020141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598236B (zh) 緩衝板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US11493683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US20110058121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0293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1009191A (zh) 显示模组
CN113744630B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JP692972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16392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199322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562496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34240A (zh) 曲面屏保护膜及曲面盖板
CN11295189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9389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668972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US20230116168A1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glass cover
CN112565485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CN216927578U (zh) 一种光学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102214631B1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소자
JP2013254593A (ja)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544182B2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75204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