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0687A -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0687A
CN104090687A CN201410383417.0A CN201410383417A CN104090687A CN 104090687 A CN104090687 A CN 104090687A CN 201410383417 A CN201410383417 A CN 201410383417A CN 104090687 A CN104090687 A CN 104090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guide
film layer
glue
sea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34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达汉
郑竹宏
董馨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3834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0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0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0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该框胶结构包括:一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彼此垂直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一导光薄膜层,设置于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以及一导电胶层,设置于导光薄膜层的下方。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第一贯穿孔,并且经由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以对UV胶进行固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框胶结构在黑色油墨印刷层开设贯穿孔,并利用导光薄膜层(诸如透明PET层)将透过贯穿孔的紫外光传递至UV胶,以提升UV胶的固化率。此外,该框胶结构还可在导光薄膜层的两侧设置铝箔,以增强导光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框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Display Module)和一触控面板模块(Touch Panel Module)该触控面板模块有时也可称为保护玻璃(Cover Lens)。一般来说,液晶显示模块位于触控面板模块的下方,当触控面板模块遭受人的手指或触控笔触碰时,藉由该液晶显示模块来显示相应的画面。此外,在该触控显示装置中,往往利用双面胶带、胶材等具有黏性的粘合件将触控面板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贴合。通常,在贴合前需要外部的配件结构以确认触控面板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的相对位置正确,从而使触控面板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可靠地定位,避免触控面板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在粘合件尚未固化时由于外力作用而出现位移。
另一方面,触控面板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的结合可分为直接结合(direct bonding)与空气结合(air bonding)两种。其中,直接结合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液态胶SVR(Super View Resin,光学弹性树脂)贴合和固态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透明光学粘着剂)。以SVR贴合为例,其固化方式可采用加热固化(Heat curing)和紫外线固化(UV curing)。随着各种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窄边框化设计趋势,以UV固化为例,当UV(Ultraviolet,紫外)光从触控显示装置的侧边照射时,入射至UV胶内部的光传播距离有限,加上触控面板模块中的诸如黑矩阵和液晶显示模块的框胶表面都为黑色材质,致使UV胶的侧边固化深度较小。此外,未固化的UV胶还可能渗进背光模块,造成污染。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提高UV胶的固化率的触控显示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在进行UV胶固化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提升UV胶固化率的框胶结构以及具有该框胶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框胶结构,适于提高UV(Ultraviolet)胶的固化率,该UV胶用于贴合一触控面板模块以及一液晶显示模块,该框胶结构包括:
一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彼此相连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
一导光薄膜层(Light Guide Film),设置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以及
一导电胶层,设置于所述导光薄膜层的下方,
其中,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所述第一贯穿孔,并且经由所述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所述UV胶,以对所述UV胶进行固化。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二侧边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所述第二贯穿孔,并且经由所述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所述UV胶。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框胶结构还包括一第一铝箔层和一第二铝箔层,其中,所述第一铝箔层位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与所述导光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一铝箔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通孔以便紫外光穿透,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位于所述导光薄膜层与所述导电胶层之间。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框胶结构用以包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述UV胶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侧的一上偏光板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导光薄膜层的一出光侧。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且所述导光薄膜层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之外,以减小从所述出光侧出射的UV光的反射角度。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较佳地,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及所述UV胶的厚度之和。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UV胶的材质为光学弹性树脂(Super ViewResin,SVR)。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薄膜层为一透明的PET层。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模块、一液晶显示模块、一UV胶用以贴合所述触控面板模块和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框胶结构,用以包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并将外部的紫外光导入所述UV胶,从而提高所述UV胶的固化率,其中,所述框胶结构是上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框胶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框胶结构以及具有该框胶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其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且第一侧边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导光薄膜层设置于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导电胶层设置于导光薄膜层的下方,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第一贯穿孔且经由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以对UV胶进行固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框胶结构在黑色油墨印刷层开设贯穿孔,并利用导光薄膜层(诸如透明PET层)将透过贯穿孔的紫外光传递至UV胶,以提升UV胶的固化率(curing rate)。此外,该框胶结构还可在导光薄膜层的两侧设置铝箔,以增强导光效能。再者,该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一侧边也可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使得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也可穿透该第二贯穿孔且经由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进一步提高UV胶的固化率。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框胶结构的示意图;
图3B示出图3A的框胶结构沿垂直方向切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在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图3A的框胶结构进行UV胶固化的第一实施例;以及
图5示出在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图3A的框胶结构进行UV胶固化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模块(touch panel module)100、一液晶显示模块、用以贴合触控面板模块100和液晶显示模块的UV胶层102、用以包覆液晶显示模块的框胶结构104。
如前所述,由于触控面板模块100具有黑色油墨印刷层,从垂直方向入射的紫外光无法到达UV胶层102的侧边,因而UV胶层102的固化率较低。此外,当紫外光从触控显示装置的侧边照射时(即,水平方向入射),虽然可引入侧边固化机制,但入射至UV胶102内部的光传播距离有限。其侧边固化深度仍然较小。另外,在触控显示装置一侧的软性电路板106也会阻挡侧边的紫外光而造成固化率较低(如图1中的标记A1所示)。
在制程工艺中,若框胶结构104贴附不好,还会导致其翘起成圆弧形,从而阻碍了侧边的紫外光进入UV胶内部(如图1中的标记A2所示)。一旦UV胶固化不好,还会出现流动而造成局部区域出现气泡108,这也将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工艺品质。
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模块(touch panel module)200、一液晶显示模块、用以贴合触控面板模块200和液晶显示模块的UV胶层202、用以包覆液晶显示模块的框胶结构204。
类似地,在触控显示装置一侧的软性电路板206会阻挡侧边的紫外光而造成固化率较低(如图2中的标记A4所示)。再者,在制程工艺中,若框胶结构204贴附不好,还会导致其翘起成圆弧形,由于框胶结构204的翘起部在垂直方向上会一定程度地阻碍侧边的紫外光进入UV胶202内部(如图2中的标记A3所示),则UV胶202的侧边固化率也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框胶结构。图3A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框胶结构的示意图。图3B示出图3A的框胶结构沿垂直方向切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结合图3A和图3B,本发明的框胶结构30适于提高UV胶的固化率。该UV胶用于贴合一触控面板模块以及一液晶显示模块。该框胶结构30包括一黑色油墨印刷层、一导光薄膜层302和一导电胶层304。例如,该UV胶为液态胶SVR(Super View Resin,光学弹性树脂)。较佳地,该导光薄膜层302为一透明的PET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具体而言,该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彼此相连的一第一侧边300和一第二侧边301。第一侧边300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H1,相邻的两个第一贯穿孔H1之间具有一预设间距。导光薄膜层(Light Guide Film)302设置于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导电胶层304设置于导光薄膜层302的下方。从图3A容易知晓,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一侧边300的这些第一贯穿孔H1,并且经由导光薄膜层302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可到达框胶结构侧面的UV胶,从而对UV胶进行固化。
在一示意性实施例中,上述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二侧边301也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H2。如此一来,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可穿透这些第二贯穿孔H2,并且经由导光薄膜层302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以增强入射到达UV胶的紫外光束数量,提升UV胶的固化率。
在一示意性实施例中,为增强导光薄膜层302的导光效能,该框胶结构30还包括一第一铝箔层306和一第二铝箔层308。第一铝箔层306位于黑色油墨印刷层与导光薄膜层302之间。对应地,第一铝箔层306也具有与第一贯穿孔H1和第二贯穿孔H2相对应的通孔以便紫外光穿透。第二铝箔层308位于导光薄膜层302与导电胶层304之间。
图4示出在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图3A的框胶结构进行UV胶固化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模块(touchpanel module)410、一液晶显示模块、用以贴合触控面板模块410和液晶显示模块的UV胶层414、用以包覆液晶显示模块的框胶结构。其中,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彩色滤光片基板412以及位于彩色滤光片基板412上方的上偏光板416。该上偏光板416的厚度(或称为高度)为d1。
就框胶结构而言,如前文所述,该实施例的框胶结构包括一黑色油墨印刷层(第一侧边400和第二侧边401)、一导光薄膜层402、一导电胶层404以及分别形成于导光薄膜层402两侧的铝箔层406和408。并且,在第一侧边400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H1,以及第二侧边401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H2。第一贯穿孔H1允许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并在导光薄膜层402中进行传导。第二贯穿孔H2允许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并在导光薄膜层402中进行传导。
在图4中,框胶结构的厚度小于上偏光板416的厚度d1。为了让导光薄膜层402出光侧的紫外光能够到达上偏光板416之上的UV胶414(诸如水胶SVR),则导光薄膜层402的至少一部分需暴露于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一侧边400之外,藉由减小从其出光侧出射的UV光的反射角度,来实现紫外光入射至UV胶414的效果。
图5示出在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采用图3A的框胶结构进行UV胶固化的第二实施例。
将图5与图4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框胶结构的厚度大于上偏光板416的厚度。例如,框胶结构的厚度大体上等于上偏光板416的厚度d2及UV胶414的厚度之和。容易理解,在图5中,由于框胶结构的厚度足够大,导光薄膜层402的出光侧无需采用开口设计,其出射的紫外光仍然能够顺利到达UV胶414的内部。
采用本发明的框胶结构以及具有该框胶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其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且第一侧边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导光薄膜层设置于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导电胶层设置于导光薄膜层的下方,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第一贯穿孔且经由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以对UV胶进行固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框胶结构在黑色油墨印刷层开设贯穿孔,并利用导光薄膜层(诸如透明PET层)将透过贯穿孔的紫外光传递至UV胶,以提升UV胶的固化率。此外,该框胶结构还可在导光薄膜层的两侧设置铝箔,以增强导光效能。再者,该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一侧边也可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使得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也可穿透该第二贯穿孔且经由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UV胶,进一步提高UV胶的固化率。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框胶结构,适于提高UV胶的固化率,该UV胶用于贴合一触控面板模块以及一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框胶结构包括:
一黑色油墨印刷层,包括彼此相连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开设多个第一贯穿孔;
一导光薄膜层,设置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的下方;以及
一导电胶层,设置于所述导光薄膜层的下方,
其中,垂直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所述第一贯穿孔,并且经由所述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所述UV胶,以对所述UV胶进行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的第二侧边开设多个第二贯穿孔,水平方向上的紫外光穿透所述第二贯穿孔,并且经由所述导光薄膜层内壁进行多次反射最终到达所述UV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结构还包括一第一铝箔层和一第二铝箔层,其中,
所述第一铝箔层位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与所述导光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一铝箔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通孔以便紫外光穿透,以及所述第二铝箔层位于所述导光薄膜层与所述导电胶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结构用以包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述UV胶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侧的一上偏光板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导光薄膜层的一出光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且所述导光薄膜层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黑色油墨印刷层之外,以减小从所述出光侧出射的UV光的反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上偏光板的厚度及所述UV胶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V胶的材质为光学弹性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薄膜层为一透明的PET层。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模块、一液晶显示模块、一UV胶用以贴合所述触控面板模块和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框胶结构,用以包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并将外部的紫外光导入所述UV胶,从而提高所述UV胶的固化率,
其中,所述框胶结构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框胶结构。
CN201410383417.0A 2014-08-06 2014-08-06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090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3417.0A CN104090687A (zh) 2014-08-06 2014-08-06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3417.0A CN104090687A (zh) 2014-08-06 2014-08-06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0687A true CN104090687A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3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3417.0A Pending CN104090687A (zh) 2014-08-06 2014-08-06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068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0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7215061A1 (zh) * 2016-06-16 2017-1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9947295A (zh) * 2019-03-21 2019-06-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具导光元件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3389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贴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29717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电子装置和屏幕的制造方法
CN111061078A (zh) * 2019-12-16 2020-04-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15584A (zh) * 2020-03-05 2020-07-14 深圳全息界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工艺及显示装置
CN111443529A (zh) * 2020-04-10 2020-07-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1459327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玻璃盖板贴合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0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7215061A1 (zh) * 2016-06-16 2017-1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20029717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电子装置和屏幕的制造方法
CN109947295A (zh) * 2019-03-21 2019-06-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具导光元件之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3389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贴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1078A (zh) * 2019-12-16 2020-04-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15584A (zh) * 2020-03-05 2020-07-14 深圳全息界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工艺及显示装置
CN111459327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玻璃盖板贴合方法
CN111459327B (zh) * 2020-03-30 2021-07-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玻璃盖板贴合方法
WO2021196387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玻璃盖板贴合方法
US11914805B2 (en) 2020-03-30 2024-02-2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attaching method of glass cover
CN111443529A (zh) * 2020-04-10 2020-07-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1443529B (zh) * 2020-04-10 2022-03-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US12053970B2 (en) 2020-04-10 2024-08-0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0687A (zh) 一种框胶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JP6566297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75281B (zh)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010164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00021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US10429971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641272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00652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66677B1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3478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970349A (zh) 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TWI565384B (zh) 觸控面板
KR102200294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521195A (zh) 一種amoled模組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WO201609088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60274687A1 (en) Explosion-proof membrane assembly, touch scree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516530A (zh)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蓋板的組裝方法及黏接結構
CN108735101A (zh) 柔性显示装置
TW202026722A (zh) 顯示裝置
TW201310124A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26328B (zh) 蓋板結構及顯示裝置
JP6664229B2 (ja) 導光ブロック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KR102214631B1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소자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KR102329182B1 (ko) 휴대 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