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485A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485A
CN112565485A CN201910920025.6A CN201910920025A CN112565485A CN 112565485 A CN112565485 A CN 112565485A CN 201910920025 A CN201910920025 A CN 201910920025A CN 112565485 A CN112565485 A CN 112565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bending
main body
transit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0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00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对应于主体部的角部位置;显示面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显示部、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及第一过渡部,主显示部贴设于主体部,第一副显示部贴设于第一弯曲部,第二副显示部贴设于第二弯曲部,第一过渡部开设有缺口,以在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的过程中,缺口使第一过渡部能够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过渡部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一连接部,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进而改善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平板式显示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曲面式显示屏(例如四曲面屏),以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大的显示视野及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第一连接部对应于主体部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主体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显示面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显示部、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及第一过渡部,主显示部贴设于主体部,第一副显示部贴设于第一弯曲部,第二副显示部贴设于第二弯曲部,第一过渡部开设有缺口,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时,缺口使第一过渡部能够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过渡部能够贴设于第一连接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后盖板及上述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盖设于后盖板。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中,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透明盖板;其中,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第一连接部对应于主体部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主体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提供一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中央区域及环绕于中央区域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设置有缺口;将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其中,中央区域贴设于主体部并作为主显示部,边缘区域贴设于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并分别作为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缺口使边缘区域能够发生形变,使得边缘区域能够进一步贴设于第一连接部并作为第一过渡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过渡部设置缺口,以在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时,缺口使得第一过渡部能够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过渡部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一连接部,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进而改善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显示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透明盖板弯曲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显示模组沿着VII-V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显示模组沿着VIII-VI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第一过渡部一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第一过渡部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边框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显示模组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图15中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之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之前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由于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层、无机层等功能层一般由蒸镀工艺制备形成,其结构较为脆弱;对于曲面式显示屏(例如四曲面屏)而言,其主要的制作难度在于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的四个角部位置进行贴合时,上述有机层、无机层等功能层容易因为受到挤压而出现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从而造成四曲面屏显示异常。对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
共同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分别与边框13连接,也即是显示模组11盖设于后盖板12,以使得三者组装后形成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一同夹持边框13的基本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例如: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分别盖设于边框13相对的两面。
其中,显示模组11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这类屏幕,也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这类屏幕,还可以是Mini-LED、Micro-LED这类屏幕。本申请实施例以显示模组11为OLED屏幕为例进行说明。一般地,显示模组11包括透明盖板111及显示面板112,如图3所示。并且,显示面板112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设于透明盖板111。为了便于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并增加两者在角部位置的贴合效果,优选流动性优异、材质较薄的胶体,本申请实施例以胶体为OCA为例进行说明;并且,考虑到OCA厚度对油墨的填充性的影响,优选OCA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进一步地,透明盖板111可以是钢化玻璃,还可以是聚酰亚胺膜,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2,并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按压、滑动等触控操作。由于聚酰亚胺膜较钢化玻璃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透明盖板111边缘油墨厚度所引起的段差,使得聚酰亚胺膜制成的透明盖板111较钢化玻璃制成的能够配合更薄的OCA。例如:透明盖板111为钢化玻璃时,OCA的厚度可以优选为0.1mm;透明盖板111为聚酰亚胺膜时,OCA的厚度可以优选为0.05mm。显示面板112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作为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交互界面。
一般地,对于OLED屏幕而言,显示面板112的基本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体101、有机电致发光层102、封装层103及光学膜层104,如图4所示。其中,基体101远离透明盖板111,光学膜层104靠近透明盖板111,也即是显示面板112靠近光学膜层104的一侧贴设于透明盖板111。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体101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膜,例如聚烯烃热塑性膜、定向聚苯乙烯热塑性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塑性膜等。相较于相关技术的聚酰亚胺膜,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更加优异的柔韧性,用作基体101的材质,能够增加基体101的变形能力,从而能够增加显示面板112弯曲性能。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并增加两者在角部位置的贴合效果,可以预先将基体101对应于角部位置的部分去除;待两者贴合之后,再通过胶体进行填充,以消除基体101的段差。有机电致发光层102一般包括发光控制层及像素单元(图4中均未示出),主要用于呈现画面及不同的颜色。封装层103一般包括多层呈交替层叠设置的无机物和/或有机物(图4中均未示出),主要用于阻挡外界环境中水、氧等对有机电致发光层102的侵蚀,从而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层102的使用寿命。光学膜层104一般包括偏光片及1/4波长相位膜(图4中均未示出),也即是光学膜层104可以为圆偏光片,主要用于消除环境光照射到显示面板112之后的反射光,从而增加显示面板112的对比度。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并增加两者在角部位置的贴合效果,优选材质较薄的光学膜层104,优选光学膜层104的厚度小于0.147mm,更优选的光学膜层104的厚度为0.03-0.05mm。
后盖板12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电池盖,它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及硬质塑料等,也可以由其他电致变色材料制成。后盖板1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与透明盖板111一同保护电子设备10。相应地,边框13的材质也可以是玻璃、金属及硬质塑料等。边框13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主要用于支撑、固定电子设备10内部的诸如电池、主板、指纹模组及摄像头模组等功能组件。进一步地,由于后盖板12及边框13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材质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板12与边框13可以是两个单独的结构件,如图3所示,两者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组装。此时,边框13还可以进一步向电子设备10的内部延伸,从而形成中板、中框等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板12与边框13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件。例如:两者可以通过冲压、注塑等方式直接制得。
一般地,电子设备10在整体上可以呈类似于盒形的外观结构,也即是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均可以呈矩形设置。其中,显示模组11具有四个侧边缘,后盖板12也具有四个侧边缘,边框13也相应地具有四个侧边缘;上述每一结构件的两两侧边缘之间一般采用圆弧过渡,以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中的至少一者与边框13连接的至少一个侧边缘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结构。换句话说,显示模组11的四个侧边缘中至少有一个朝向边框13弯曲;和/或,后盖板12的四个侧边缘中至少有一个朝向边框13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侧边缘是一种简单的说法,并没有考虑侧边缘的宽度,也没有考虑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在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侧边缘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线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的四个侧边缘及后盖板12的四个侧边缘均可以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也即是上述侧边缘均可以为曲面结构,通过四面弯曲达到显示模组11的黑边宽度减小甚至是隐藏的效果,以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时能够获得更大的显示视野。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可以为相对于边框13的对称结构,如图2所示,以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时能够获得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还可以是单面曲、双面曲及三面曲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只有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中的一者采用上述曲面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以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均为四面曲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至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仅描述了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及边框13的一部分(例如四分之一),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示中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就显示模组11该四分之一部分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共同参阅图5至图8,图5是图3中显示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透明盖板弯曲的原理示意图,图7是图1中显示模组沿着VII-V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显示模组沿着VIII-VI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透明盖板111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1111、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及第一连接部1114。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111的相邻两侧边。第一连接部1114对应于主体部1111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主体部1111、第一弯曲部1112及第二弯曲部1113,也即是第一连接部1114位于第一弯曲部1112与第二弯曲部1113的交汇之处。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及第一连接部1114朝向主体部1111的同一侧弯曲延伸,以使得透明盖板111呈弯曲状设置,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体成型结构是指产品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简单地进行割裂或划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热弯技术,按照预定的工艺参数将平板形态的钢化玻璃弯曲成上述弯曲状设置的透明盖板111,如图6所示,且弯曲部分与平板部分之间自然地圆弧过渡。其中,上述工艺参数可以根据原料的种类、弯曲的角度及曲率半径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因此,图5中主体部1111、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及第一连接部1114之间的线条仅是为了示意出上述各个部分之间的界线。换句话说,对于实际产品中的透明盖板111而言,上述线条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即是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1112与第二弯曲部1113的曲率半径相同,也即是两者相对于主体部1111的弯曲程度一样,以在采用热弯技术制备透明盖板111时,不需要对其边缘弯曲部进行差异化处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透明盖板111的制备工艺。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1112与第二弯曲部1113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不相同,也即是两者相对于主体部1111的弯曲程度存在差异,以使得透明盖板111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外观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的曲率半径相同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一弯曲部1112及第二弯曲部1113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1114的曲率半径,也即是相对于主体部1111,第一连接部1114的弯曲程度相较于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的弯曲程度可以小些,也可以一样。换句话说,在制备透明盖板111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114与主体部1111之间更加平坦些,如图7及图8所示,以便于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尤其是第一连接部1114)贴合。因为,当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时,透明盖板111越是平坦的位置,显示面板112所需的变形程度越小。例如:第一弯曲部1112与第二弯曲部1113的曲率半径可以为3mm,第一连接部1114的曲率半径可以为10mm。此时,相对于主体部1111,第一连接部1114较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更加平坦,使得显示面板112能够通过更小的形变即可与透明盖板111的角部位置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相对于主体部1111弯曲的角度为θ,如图6所示,且60°≤θ≤90°。其中,上述θ的数值大小主要用于衡量透明盖板111的侧面(也即是第一弯曲部1112及第二弯曲部1113所在的面)偏离其正面(也即是主体部1111所在的面)的程度。例如:当θ接近90°(例如θ=88°)时,透明盖板111的侧面几乎垂直于其正面;那么,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时,显示面板112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模组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使得显示模组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及滑盖式摄像头等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体验度及竞争力。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12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副显示部1123及第一过渡部1124。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之后,主显示部1121贴设于主体部1111,以使得显示模组11的正面能够显示画面,第一副显示部1122贴设于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副显示部1123贴设于第二弯曲部1113,以使得显示模组11的侧面也能够显示画面,如图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副显示部1123及第一过渡部1124之间的线条仅是为了示意出上述各个部分之间的界线,类似于透明盖板111的相关说明。换句话说,对于实际产品中的显示面板112而言,上述线条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即是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由于显示面板112中的有机层、无机层等功能层一般由蒸镀工艺制备形成,其结构较为脆弱;那么,当显示面板112的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及第二副显示部1123分别与透明盖板111的主体部1111、第一弯曲部1112及第二弯曲部1113贴合之后,显示面板112还没有贴合的部分(例如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114的角部位置)会挤压在一起而出现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导致第一过渡部1124不能平整地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显示模组11在其角部位置显示异常。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过渡部1124开设有缺口113,用于改善上述显示面板112的挤压问题。例如:缺口113可以是提前去除显示面板112的一部分,以在第一过渡部1124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的过程中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如图8所示,从而改善上述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进而改善显示模组11的显示效果,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下面就缺口11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共同参阅图9及图10,图9是图5中第一过渡部一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5中第一过渡部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呈缝隙状设置,如图9所示。缺口113用于将第一过渡部1124分割为两个子第一过渡部11241,以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能够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且两个子第一过渡部11241在第一连接部1114上的投影不重叠,也即是第一过渡部1124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时不会相互堆叠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可以是将显示面板112部分切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透明盖板111为曲面结构,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前后,显示面板112的大小、形状等结构会发生变化,以适应透明盖板111的曲面结构。例如: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后,缺口113呈缝隙状设置;那么,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前,缺口113对应的形状可能呈矩形设置,也可以呈楔形设置,还可能呈其他不规则的形状设置;进一步地,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过渡部1124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的过程中,缺口113附近的显示面板112会相互靠近,使得缺口113发生变形(例如缝隙的间距变小),第一过渡部1124形成拼接结构,以避免显示面板112堆叠在一起。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呈缝隙状设置,主要是指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后的形态。进一步地,上述缝隙的大小、形状等参数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之间的贴合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对于OLED屏幕而言,上述封装层103的厚度一般为0.4mm。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缺口13周围的封装层103进行局部减薄,例如减薄至0.05mm,以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后,缺口13周围的封装层103的总封装宽度理论上可以仅为0.1mm,从而改善第一过渡部1124的显示效果,进而增加显示模组11显示效果的整体一致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呈孔洞状设置,如图10所示。缺口113用于将第一过渡部1124分割呈网格状,以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能够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且每一缺口113周围的显示面板112在第一连接部1114上的投影不重叠。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可以仅设置于上述基体101,也即是仅将基体101部分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透明盖板111为曲面结构,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前后,显示面板112的大小、形状等结构会发生变化,以适应透明盖板111的曲面结构。例如: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后,缺口113呈孔洞状设置;那么,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前,缺口113对应的形状可能呈圆形设置,也可以呈椭圆形设置,还可能呈其他不规则的形状设置;进一步地,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过渡部1124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的过程中,缺口113附近的显示面板112会相互靠近,使得缺口113发生变形(例如孔洞被压缩或拉伸),以避免显示面板112堆叠在一起。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呈孔洞状设置,主要是指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后的形态。进一步地,上述孔洞的大小、形状等参数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之间的贴合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缺口113会使得显示面板112的部分结构不完整,显示面板112的局部区域(尤其是第一过渡部1124靠近缺口113的部分)可能会因此无法正常显示画面。对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1还可以包括功能件114,主要用来弥补或增强第一过渡部1124的显示效果。功能件114与显示面板112位于透明盖板111的同一侧,并对应于缺口113设置,如图5所示。其中,功能件114可以是呼吸灯,主要用来实现提醒;也可以是光线传感器,主要用来实现防误触;还可以是距离传感器,主要用来实现距离测量;还可以是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红外或紫外传感器等监测类传感器,主要用来实现监测用户的生命体征。
对于OLED屏幕而言,一般可以通过蒸镀有机层和/或无机物的方式制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层102。有机电致发光层102中的像素单元,其结构一般较为脆弱。一般地,像素单元的密度(简称像素密度)越高,显示面板112的显示效果越优质;相应地,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越小,在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的过程中,显示面板112(中像素单元)发生堆叠的概率也越高。反之,像素密度越低,显示面板112的显示效果越劣质;相应地,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越大,在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的过程中,显示面板112(中像素单元)发生堆叠的概率也越低。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综合考虑显示面板112涉及的上述显示效果与堆叠问题,一方面设计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副显示部1123的像素密度相同,且小于或等于主显示部1121的像素密度,另一方面设计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副显示部1122及第二副显示部1123的像素密度,以使得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副显示部1123及第一过渡部1124既能够表现出优异的显示效果,又能够增加第一过渡部1124的变形能力,以改善上述堆叠问题。另外,通过合理设计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显示部1123及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显示面板112中上述各个部分之间的显示差异,从而增加显示模组11显示效果的整体一致性。例如:在设计显示面板112中各个部分的像素密度时,可以设计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及第二显示部1123的像素密度为200,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密度为100或80。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密度较其他部分的可以更低,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更大,那么还可以针对性地在第一过渡部1124的像素单元之间设置微孔,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形成类似于网状的结构,从而增加第一过渡部1124的变形能力。
一般地,显示模组11在长时间工作时,显示面板112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虽然透明盖板111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但是透明盖板111(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散热能力是有限的,容易造成上述热量聚集,进而影响显示模组11的显示效果。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还可以包括功能板115,功能板115贴设于显示面板112远离透明盖板111的一面。其中,功能板115可以是散热铜箔、石墨片等,主要用来辅助透明盖板111对显示面板112进行散热,以便于改善显示模组11的散热效果,从而保证显示模组11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功能板115的大小、形状等参数可以与显示面板112的相同或相似,也即是功能板115对应于第一过渡部1124的部分可以设置上述缺口113,如图5所示,以使得功能板115不仅能够贴设于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及第二副显示部1123,还能够进一步贴设于第一过渡部1124,从而增加显示模组11各个部分的散热能力,进而保证显示模组11的显示效果。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过渡部1124在显示面板112的占比并不是很大,那么功能板115对应于第一过渡部1124的部分可以直接去除,也即是功能板115不与第一过渡部1124贴合,以便于简化功能板115的结构及显示模组11的组装工艺。
共同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边框13包括底壁131及侧壁132,侧壁132立于底壁131的边缘并朝着远离底壁131的方向延伸。底壁131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电子设备10的中板,侧壁132部分暴露于外界环境以与用户接触。其中,侧壁132与底壁13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是边框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这样能够简化边框13的结构,从而降低边框13的制作成本。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132与底壁13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胶接及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盖设于侧壁132远离底壁131的一面,后盖板12盖设于底壁131及侧壁132靠近底壁131的一面,如图1至图3所示。
其中,底壁132包括相对的第一底面1321及第二底面1322。第一底面1321靠近后盖板12,并可以用于贴设后盖板12,如图11所示;第二底面1322可以用于安装、固定诸如电池、主板、指纹模组及摄像头模组等功能组件。侧壁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1321、第二侧面1322、第三侧面1323及第四侧面1324。第一侧面1321与第三侧面1323相对设置,并分别用于与后盖板12及显示模组11连接,如图12所示;第二侧面1322则暴露于外界环境,以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时与用户接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8mm,优选地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4mm并小于或等于1.6mm,以使得显示模组11能够尽可能地朝向边框13弯曲,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获得更大的显示视野。第二侧面1322可以呈直平面或弧形凸面设置,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获得更佳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321远离第二侧面1322的边缘与第一底面1321连接,第四侧面1324远离第三侧面1323的边缘与第二底面1322连接,如图12所示,以使得侧壁132与底壁13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边框13的厚度方向是指在边框13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边框13的厚度方向即为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方向。
进一步地,第四侧面1324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也即是侧壁132由电子设备10的内部至外部变薄,如图12所示,以使得边框13能够兼顾超薄化与结构强度两方面的需求,从而增加边框13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由于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可以均为朝向边框13弯曲的曲面结构,那么在显示模组11与第三侧面1323连接,后盖板12与第一底面1321及第一侧面1321连接时,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之间会形成一个弧形空间,如图11所示。因此,第一侧面1321可以是与后盖板12弯曲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相近的曲面,第三侧面1323也可以是与显示模组11弯曲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相近的曲面,如图11所示,以便于侧壁132分别通过第一侧面1321、第三侧面1323支撑后盖板12、显示模组11,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整机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此时,第一侧面1321及第三侧面1323呈弧形凸面设置,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不仅可以朝向边框13弯曲,而且显示模组11还可以沿着第三侧面1323延伸,后盖板12也可以沿着第一侧面1321延伸。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一弯曲部114及第二弯曲部122的曲率半径较大时,第一侧面1321及第三侧面1323还可以呈直平面设置,以简化第一侧面1321与第三侧面1323的结构,从而降低边框13的加工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21朝着靠近第三侧面1323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325,第三侧面1323朝着靠近第一侧面132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326,第二凹槽1326与第一凹槽132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如图12所示,以使得后盖板12能够沿着第一侧面1321延伸至第一凹槽1325,显示模组11能够沿着第三侧面1323延伸至第二凹槽1326,如图11所示,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能够部分隐藏于侧壁132,也即是边框1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显示模组11及后盖板12的边缘区域,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321与第二侧面132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阶梯面1327,第三侧面1323与第二侧面132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阶梯面1328,第二阶梯面1328与第一阶梯面132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侧面1322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如图13所示,以使得后盖板12的端面抵接于第一阶梯面1327,显示模组11的端面抵接于第二阶梯面1328,以简化侧壁132的结构,从而降低边框13的加工难度。
参阅图14,图14是图3中显示模组的完整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所示的显示模组可以简单地看作是图14中显示模组的一部分(例如四分之一)。因此,图14中显示模组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3中显示模组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参照上述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就显示模组11的结构从整体上进行简单的说明。
透明盖板111为一体成型结构,除了包括上述主体部1111、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及第一连接部1114之外,还包括第三弯曲部1115、第四弯曲部1116、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连接部1118及第四连接部1119。
其中,主体部1111可以呈矩形设置,第三弯曲部1115、第一弯曲部1112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111的相对两侧边,第四弯曲部1116、第二弯曲部1113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111的相对两侧边,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14、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连接部1118及第四连接部1119分别对应于主体部1111的一个角部位置并连接于主体部1111,如图14所示。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14连接设置在第一弯曲部1112与第二弯曲部1113之间,第二连接部1117连接设置在第二弯曲部1113与第三弯曲部1115之间,第三连接部1118连接设置在第三弯曲部1115与第四弯曲部1116之间,第四连接部1119连接设置在第四弯曲部1116与第一弯曲部111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弯曲部1113、第三弯曲部1115、第四弯曲部1116、第一连接部1114、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连接部1118及第四连接部1119朝向主体部1111的同一侧弯曲延伸,以使得透明盖板111在整体上呈弯曲状设置,如图14所示。
进一步地,主体部1111可以呈平面状设置,以便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并简化透明盖板111的制备工艺。一方面,主体部1111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112、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连接部1118及第四连接部1119的四个角部位置可以均呈圆角设置;另一方面,第三弯曲部1115与第一弯曲部1112相对于主体部1111可以呈对称设置,第四弯曲部1116与第二弯曲部1113相对于主体部1111可以呈对称设置,第一连接部1114、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连接部1118及第四连接部1119相对于主体部1111可以呈相互对称设置,如图14所示,以使得透明盖板111在外观上显得更加圆润,在整体结构上显得更加一致,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握持手感。
显示面板112为一体成型结构,除了包括上述主显示部1121、第一副显示部1122、第二副显示部1123及第一过渡部1124之外,还包括第三副显示部1125、第四副显示部1126、第二过渡部1127、第三过渡部1128及第四过渡部1129。
其中,在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之后,主显示部1121贴设于主体部1111,以使得显示模组11的正面能够显示画面。第一副显示部1122贴设于第一弯曲部1112,第二副显示部1123贴设于第二弯曲部1113,第三副显示部1125贴设于第三弯曲部1115,第四副显示部1126贴设于第四弯曲部1116,以使得显示模组11的侧面也能够显示画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渡部1124、第二过渡部1127、第三过渡部1128及第四过渡部1129均开设有缺口113,以在显示面板112贴设于透明盖板111的四个角部位置时,缺口113使第一过渡部1124、第二过渡部1127及第三过渡部1128分别能够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过渡部1124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一连接部1114,第二过渡部1127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二连接部1117,第三过渡部1128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三连接部1118,第四过渡部1129能够平整地贴设于第四连接部1119,从而改善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时的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进而改善显示模组11的显示效果,增加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显示面板112与透明盖板111贴合之后,第三副显示部1125与第一副显示部1122相对于主显示部1121可以呈对称设置,第四副显示部1126与第二副显示部1123相对于主显示部1121可以呈对称设置;第一过渡部1124、第二过渡部1127、第三过渡部1128及第四过渡部1129相对于主显示部1121可以呈相互对称设置,以使得显示面板112在整体结构上更加一致,从而增加显示模组11显示画面的对称性。
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制作方法包括:
S151:提供一透明盖板。
其中,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第一连接部对应于主体部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主体部、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也即是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的交汇之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以使得透明盖板呈弯曲状设置。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热弯技术,按照预定的工艺参数将平板形态的钢化玻璃弯曲成弯曲状设置的透明盖板,且弯曲部分与平板部分之间自然地圆弧过渡。
S152:提供一显示面板。
其中,显示面板包括中央区域201及环绕于中央区域201的边缘区域202,如图16或图17所示。中央区域201主要用于与透明盖板的主体部贴合,边缘区域202主要用于与透明盖板除主体部之外的其他区域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之前,显示面板可以呈平板状设置;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显示面板沿着透明盖板发生弯曲形变;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之后,显示面板呈弯曲状设置。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可以呈矩形设置,且显示面板的四个角部位置可以均呈圆角设置,如图16或图17所示,也即是预先减小显示面板的面积,以改善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时四个角部位置容易挤压的情况,从而改善上述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其中,显示面板的圆角大小等参数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的贴合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如果角部位置出现挤压情况,一般是因为显示面板待贴合面积大于透明盖板中第一连接部的面积,导致显示面板不能平整地贴设于透明盖板。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边缘区域202设置缺口205,如图16或图17所示,以使得边缘区域202部分连续(例如区域203所示的部分)、部分不连续(例如区域204所示的部分)。显然,缺口205降低了边缘区域202中区域203所对应显示面板的有效面积,从而能够增加边缘区域202的变形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缺口205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借助治具直接形成,也即是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自带缺口205;还可以在显示面板制备完成之后,将其边缘区域的部分去除以形成缺口205,也即是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由完整结构变成不完整结构。
S153:将显示面板贴设于透明盖板。
其中,中央区域201贴设于主体部并作为主显示部,边缘区域202贴设于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并分别作为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缺口205使边缘区域202能够发生形变,使得边缘区域202能够进一步贴设于第一连接部并作为第一过渡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边缘区域202进行切口处理,以形成缺口205,如图16所示。其中,切口(也即是缺口)205可以呈矩形或楔形设置,且切口20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以使得边缘区域202与透明盖板贴合时显示面板不会重叠;切口205的最大深度不超过边缘区域202与中央区域201之间的界线,以使得切口205不会对中央区域201的显示面板产生影响。进一步地,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边缘区域202(尤其是区域204所示的部分)可以通过切口205发生进一步的形变,也即是切口205的宽度会变窄,边缘区域202形成拼接结构,以使得显示面板能够平整地贴设于透明盖板。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边缘区域202进行打孔处理,以形成缺口205,如图17所示。其中,打孔(也即是缺口)206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设置,且打孔206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3mm,以使得边缘区域202与透明盖板贴合时显示面板不会重叠。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对显示面板的基体进行打孔处理,并优选质地较软的基体,从而兼顾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完整性,并增加显示面板的形变能力。进一步地,在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边缘区域202(尤其是区域204所示的部分)可以通过打孔206发生进一步的形变,也即是打孔206会被压缩或拉伸,以使得显示面板能够平整地贴设于透明盖板。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设计显示面板的圆角半径大于或等于贴合所需的实际圆角半径,以使得边缘区域202与第一连接部贴合时,显示面板呈现被拉伸状态,从而改善上述堆叠、断裂等品质问题。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功能板贴设于显示面板远离透明盖板的一面。功能层主要用于与透明盖板一同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从而增加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其中,功能板可以是散热铜箔、石墨片等。功能板也可以进行切口或打孔处理,以增加功能板与显示面板(尤其是角部位置)的贴合效果;还可以直接将功能板对应于显示面板的角部位置的部分直接去除,使得功能板不与显示面板的角部位置贴合,以便于简化功能板的结构并降低组装难度。
关于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图1至图14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于所述主体部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及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显示部、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及第一过渡部,所述主显示部贴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副显示部贴设于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副显示部贴设于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开设有缺口,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明盖板贴合时,所述缺口使所述第一过渡部能够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弯曲的角度为θ,且60°≤θ≤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缝隙状设置,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割为两个子第一过渡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两个所述子第一过渡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投影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孔洞状设置,并用于将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割呈网格状,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一侧,并对应于所述缺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主显示部均呈矩形设置;所述透明盖板还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第三弯曲部、第四弯曲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边,所述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对应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个角部位置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三弯曲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曲部与所述第四弯曲部之间,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第三副显示部、第四副显示部、第二过渡部、第三过渡部及第四过渡部,所述第三副显示部贴设于所述第三弯曲部,所述第四副显示部贴设于所述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三过渡部及所述第四过渡部均开设有所述缺口,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明盖板贴合时,所述缺口使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及所述第三过渡部分别能够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过渡部能够贴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呈相互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副显示部与所述第一副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显示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副显示部与所述第二副显示部相对于所述主显示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三过渡部及所述第四过渡部相对于所述主显示部呈相互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平面状设置,所述主体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四个角部位置均呈圆角设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盖板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盖设于所述后盖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呈矩形设置,且所述后盖板的四个边缘均为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弯曲的结构。
13.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透明盖板;其中,所述透明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于所述主体部的角部位置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及所述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
提供一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中央区域及环绕于所述中央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设置有缺口;
将所述显示面板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其中,所述中央区域贴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作为主显示部,所述边缘区域贴设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并分别作为第一副显示部、第二副显示部,所述缺口使所述边缘区域能够发生形变,使得所述边缘区域能够进一步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作为第一过渡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显示面板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边缘区域进行切口或打孔处理,以形成所述缺口。
CN201910920025.6A 2019-09-26 2019-09-26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565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025.6A CN1125654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025.6A CN1125654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485A true CN112565485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3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025.6A Pending CN112565485A (zh) 2019-09-26 2019-09-26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4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2794A (zh) * 2022-05-23 2022-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5019641A (zh) * 2021-11-29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69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69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9641A (zh) * 2021-11-29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WO2023093195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4882794A (zh) * 2022-05-23 2022-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4882794B (zh) * 2022-05-23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27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tructural glass members
CN112447097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562496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65377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0088871B2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09688245B (zh) 具有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1129086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57131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EP3232257B1 (en) Multi-sided display device
US9645422B2 (en) Window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95524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EP3671703B1 (en) Foldable cover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US20150049285A1 (en) Non-Planar Display Backlight Structures
CN211654163U (zh)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
US10734469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89084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the same
JP200706585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053633B (zh) 显示装置
CN112565485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1966244A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WO2021031079A1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03789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075467B2 (en) Touch panel
WO2021042609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