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8130B -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8130B
CN110528130B CN201910368843.XA CN201910368843A CN110528130B CN 110528130 B CN110528130 B CN 110528130B CN 201910368843 A CN201910368843 A CN 201910368843A CN 110528130 B CN110528130 B CN 110528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xtile machine
power supply
waste heat
machine according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8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8130A (zh
Inventor
B·巴尔曼
M·马莱克
菲力浦·雷纳
施特凡·西帕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0528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8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8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8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enclosure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heat-exchang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16Framework; Casings; Coverings ; Removal of heat; Means for generating overpressure of air against infiltration of dust; Ducts for electric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8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08Rotor spinning, i.e. the running surface being provided by a rotor
    • D01H4/12Rotor bearings; 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or stopping
    • D01H4/14Rotor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1),尤其是转杯纺纱机,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工作位置、尤其是纺纱和/或绕线位置,其被联合成多个工段(2a‑2f)。进一步地,所述纺织机(1)具有多个电力供应单元(3a‑3f),借助这些电力供应单元,可给所述工作位置和/或所述工段(2a‑2f)提供电能,以及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16a‑16c)的冷却装置(4),借助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的余热可被吸收并且可被输送到所述纺织机(1)的排放区域(5)。所述冷却装置(4)被这样设计,使得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16a‑16c),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的其中多个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一个共同的排放区域(5)。

Description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具有多个相互并排布置的工作位置、尤其是纺纱和/或绕线位置,其被联合成为多个工段,其中,所述纺织机具有多个电力供应单元,借助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可给所述工作位置和/或工段提供电能。所述纺织机具有至少一个冷却装置,借助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并且可被输送到所述纺织机的排放区域。
背景技术
由EP 0 326 688 B1已知一种纺织机,在其中,所述纱锭、所述发动机及其供能装置借助多个冷却循环被冷却。所述冷却循环将所述余热输送进沿着所述纺织机延伸的、无论如何都存在的抽气通道,热量在这里被释放给在该处流动的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改进所述纺织机的冷却。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纺织机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纺织机,尤其是转杯纺纱机,具有多个在所述纺织机的纵向上并排布置的工作位置,其中,所述工作位置可以是纺纱和/或绕线位置,其被联合成多个工段。可根据工作位置的数量来提高所述纺织机的生产能力。如果所述工作位置例如涉及的是纺纱位置,就可借助其来制造纱线。
此外,所述纺织机包括多个电力供应单元来提供电能。借助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可给所述工作位置和/或所述工段提供电能。其中,每个工作位置可与一个电力供应单元相配属。补充方案或替选方案是,一个电力供应单元也可给一个由多个工作位置组成的工段提供电能。
因为电力供应单元始终具有损耗功率,所述损耗功率被转化成余热,因此,所述纺织机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的冷却装置,借助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并且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的排放区域。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由此被冷却或者说维持在稳定的温度,从而防止这一单元由于过热而受损。
根据本发明,所述冷却装置被这样设计,使得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的其中多个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的一个共同的排放区域。例如水可作为冷却剂在所述冷却剂循环内循环,该冷却剂吸收并送出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由此,所述余热可被收集在排放区域内并且由该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
所述排放区域有利地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内部,优选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两个终端的其中一个上。但补充方案或替选方案是,也可在所述纺织机外部设置所述排放区域或另外一个排放区域。所述纺织机例如还将可具有连接装置,在冷却剂循环内循环的冷却剂可借助该连接装置从所述纺织机中导出。此外,还可有利的是,要将所述冷却剂从所述纺织机被布置在其中的大厅中导出,以便在所述大厅外部使其重新冷却。例如也将可除了所述纺织机位于其内的建筑物的屋顶以外来引导所述冷却剂,以便在该处释放余热。因为这些纺织机位于其内的空间大多是被调温的,可通过所述建筑物外部的排放区域避免所述空调装置的过度负荷。另外也可设想,将载有余热的冷却剂导入所述建筑物的加热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排放区域也位于所述机器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扩展中,在所述排放区域内布置着所述冷却装置的热交换器,所述余热借助所述热交换器可被排放给所述纺织机的周围环境。所述热交换器可例如被设计为冷却器,从而所述热量可被排放到环境空气中去。所述余热向环境空气的排放可另外由通风机来辅助。
如果所述纺织机具有一定的长度,可能有利的是,如果所述纺织机具有至少两个排放区域,以便所述余热仅仅必须经过很短的距离被输送至排放区域。所述排放区域可例如沿着所述纺织机相间隔地来布置。
因此也有利的是,在所述排放区域内布置导出通道。所述余热可借助所述导出通道从所述纺织机中被导出,而不被排放给周围环境以及使其相应地升温。如果所述纺织机例如被布置在调温的大厅内,那么,通过借助所述导出通道导出所述余热,就避免了热量排放进入所述大厅,所述空调装置由此负荷更少或者能够确定更小的尺寸。所述导出通道可例如借助气流导出所述余热。
但也可设想,所述纺织机与外部的、即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外部的冷却系统相配属,所述余热可在排放区域内被传递给所述外部的冷却系统。所述导出通道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所述外部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述外部的冷却系统在此可同样被设计为冷却剂循环。
所述至少一个具有热交换器的排放区域在此既可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内部,也可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外部。其中,也可优选有多个纺织机、如果可能也可有其他产生热量的装置被连接到所述外部的冷却系统上。
所述电力供应单元优选包含电源组、变频器和/或其他为提供所述工作位置和/或所述工段的电能所必需的电气元件。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工段的其中每个分别具有电力供应单元、尤其是电源组,以便所述每个工段以及与其所配属的工作位置的能量供应。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具有相应高的效率,以便例如能够给工段的20个工作位置提供电能。因此,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可具有几千瓦的功率,以便所说明的冷却装置对于一些实施方式而言非常有利。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连接起所述纺织机的所有电力供应单元,其余热可被输送至一个唯一的、共同的排放区域。由此,所述电力供应单元的所述余热可在每个单独的工段内被吸收,并且可被送出到中央的排放区域。由此避免所述纺织机的零部件变热。
补充方案或者替选方案是,如果所述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的第一终端上、尤其是第一终端支架内,就很有利。由此,通过所述排放区域、例如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或诸如此类,就可避免所述纺织机的空间受到影响。此外,可在该处排出所述余热,而不使得周围的工作位置升温,就像例如当所述排放区域被布置在两个工作位置之间时的情况那样。
尤其是如果涉及的是一种更长的纺织机,但也可有利的是,所述纺织机具有至少两个排放区域,其中,优选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的第一终端上、尤其是所述纺织机的第一终端支架内,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的第二终端、尤其是所述纺织机的第二终端支架内。此外,同时有利的是,如果也在所述纺织机上设置至少两个冷却剂循环。其中,例如分别有一个机器纵向侧边的工作位置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剂循环上,第二个机器纵向侧边的工作位置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却剂循环上。但也可设想,两个机器纵向侧边分别被分成两个半部,第一半部的两个机器纵向侧边的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一冷却剂循环连接,第二半部的两个机器纵向侧边的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二冷却剂循环连接。
如果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运行单元,也很有利。所述运行单元可包括所有为了所述冷却装置的运行所必需的元件。所述运行单元可例如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控制单元、泵、冷却剂容器、排气通风单元和/或控制阀门。所述运行单元优选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的与所述排放区域相对的第二终端上、尤其是所述纺织机的第二终端支架内。因此,所述运行单元和所述排放区域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相连接。所述冷却剂可例如由所述运行单元的泵来泵吸通过所述冷却剂循环,并由此被泵至所述电力供应单元,以便所述余热被吸收并且被输送至排放区域。所述冷却装置的元件可由此非常节省空间地且有效地关于冷却效果来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所述工段和/或所述工作位置具有其他的余热源,其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上。所述纺织机的大型驱动、就像针对特定功能单元的中央驱动例如可通过这种方式与所述冷却剂循环相连接。因此,所述余热也可例如由所述工作位置的驱动、尤其是转子驱动同样有效地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被导出。各个工作位置上的电子零部件、例如控制装置或者供能单元可与所述冷却剂循环相连接,以便延长所述电子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果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多个冷却剂循环,就很有利,其中,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和/或所述其他的余热源这样与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连接,使得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的余热吸收分别是一样的。由此,所述电力供应单元被均匀地分布给所存在的冷却剂循环,从而每个冷却剂循环基本吸收并送出相同的余热。由此避免一个冷却剂循环与其他的冷却剂循环相比明显吸收并送出更多的余热。因此,所述供能单元尽管其在所述机器内部的布置不同,但可被均匀地冷却。
此外有利的是,如果所述冷却装置具有数量为N的多个冷却剂循环,其中,借助所述第一冷却剂循环,所述第1、第N+1、第2N+1、第3N+1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借助所述第二冷却剂循环,所述第2、第N+2、第2N+2、第3N+2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借助所述第三冷却剂循环,所述第3、第N+3、第2N+3、第3N+3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等等。
如果所述冷却装置例如具有三个冷却剂循环,可借助所述第一冷却剂循环,吸收所述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等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使用所述第二冷却剂循环,所述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等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使用所述第三冷却剂循环,所述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等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由此,使用多个冷却剂循环,所述纺织机的电力供应单元可被均匀地冷却。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冷却剂循环具有更多个输入管路和共同的返回管路。由此,所述冷却装置可被构造得更简单。
有利的是,所述输入管路和/或所述返回管路沿着所述纺织机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供能单元可由此先后地由所述冷却剂流过。
另外有利的是,如果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分别具有优选被集成到所述供应单元外壳内的冷却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的输入管路通过这一冷却单元来引导。所述冷却单元可例如是一种金属板和/或金属块形式的冷却器,其被布置在所述电力供应单元内和/或上,吸收所述余热并且释放给所述冷却剂循环的冷却剂。优选所述冷却器在此构成了所述供能单元的外壳壁面。
优选所述冷却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被设计为曲折形的冷却通道,从而所述冷却剂循环被曲折形地通过所述冷却单元来引导。因此,所述冷却剂更久地与所述冷却单元处于接触,并且由此能够吸收更多的余热。尤其是在给整个工段连同其工作位置供能且由此具有很高功率的供能单元中,这样一种实施方式很有利。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更多优点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予以说明。其中:
图1为一种纺织机的示意图,包括具有一个冷却剂循环的、用于电力供应单元的冷却装置;以及
图2为一种纺织机的示意图,包括具有多个冷却剂循环的、用于电力供应单元的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纺织机1的示意图,包括用于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冷却装置4。所述纺织机1包括多个工作位置,从而根据所述工作位置的数量提高所述纺织机1的生产能力。所述工作位置可涉及纺纱和/或绕线位置,其制造或者说处理纱线。所述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被联合成为工段2a至2f,其中,工段2a至2f可例如包括20个工作位置。本实施例的纺织机1示例性地具有六个工段2a至2f,分别具有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当然也可设想具有更多工段2a至2f和/或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纺织机1。
根据本实施例,与每个工段2a至2f配属的均有一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以便能够给所述工段2a至2f提供电能。补充方案或替选方案是,将也可设想,与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所配属的也有唯一一个工作位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可例如包括电源组、变频器、加荷电子或者是为了提供电能所必需的诸如此类。
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必须给包括例如20个工作位置的工段2a至2f提供电能,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就具有相应高的、例如范围可在直至10千瓦以内的电力功率。因为每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具有例如可为500瓦或更高的损耗功率,被导入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能量的一部分就被转化成余热,所述余热导致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所述工段2a至2f和所述纺织机1变热。
为了避免尤其是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过热,所述纺织机1具有冷却装置4,借助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排放区域5。尤其是借助所述冷却装置4,整个通过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制造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排放区域5。例如所有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排放区域5。在该处,所被收集的余热可从所述纺织机中导出,并被排放给周围环境。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排放区域5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8上。由此,所述与排放区域5相邻的工段2a至2f(在此即所述工段2f)的变热可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所述排放区域5内,所述冷却装置4具有热交换器6,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余热由所述冷却装置4运送到周围环境。根据本实施例,与所述热交换器6相连接的有导出通道7,所述余热可借助所述导出通道例如从所述纺织机1位于其中的建筑物中被导出。此外,在所述热交换器6上可布置通风机15,以便能够用周围环境给所述热交换提供辅助并且如果可能将所述余热有目的性地运送进所述导出通道7。
此外,所述冷却装置4具有运行单元10,所述运行单元包括为了所述冷却装置4的运行所必需的元件。所述运行单元10可例如包括用于泵吸冷却剂的泵11、冷却剂容器12、控制阀门13和/或空气分离器14。优选可借助所述运行单元10可完全清空所述冷却装置4,以便例如更换所述冷却剂或者甚至更换单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运行单元10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与所述第一终端8相对的第二终端9上。
为了能够输送所述余热,所述冷却装置4另外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剂循环16。借助所述冷却剂循环16,冷却剂可被输送至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所述冷却剂在该处吸收所述余热。所述冷却剂可由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输送至所述排放区域5,在该处它将所述余热排放给周围环境。所述冷却剂可通过吸收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上的余热而自身变热。所述冷却剂可优选指的是水,因为水容易处理并且具有高热容量。替选方案是,也可考虑一种气体作为冷却剂。补充方案或者替选方案是,也可使用一种吸收所述余热作为潜热并送出的冷却剂。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在冷却剂循环16内具有流动方向KR。因此,所述冷却剂由所述运行单元10向着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向着所述排放区域5并且往回向着所述运行单元10移动,因而所述冷却剂的循环是闭合的。因此,所述冷却剂由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9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8,并且重新往回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9。
通过所述流动方向KR,同样构成所述余热的输送方向。所述余热由多个沿着所述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并排布置且在此分别通过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构成的热量吸收位置被一直引导至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8。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循环16具有输入管路17,所述输入管路由所述运行单元10引导至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所述输入管路17先后引导所述冷却剂至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相应地按照每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顺序吸收所述余热。其中,所述冷却剂可由一个一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地变热,在每个供应单元3a至3f上吸收一定的热量并且由此分别升高一定的温度差。
所述冷却剂在最后一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后面的流动方向上被引导至排放区域5,它在该处释放余热。这可例如通过这里所示的热交换器6以及如果可能也通过所述通风机15来进行。所述余热可被排放到所述导出通道7,所述导出通道将所述余热例如从所述纺织机的建筑物中导出。
在所述冷却剂在排放区域5内已经释放出所述余热之后,其中,所述冷却剂可能已经冷却,就可在返回管路18内被重新导回到所述运行单元10。在此有利的是,由于所述返回管路18的优选沿着所述纺织机的全部工作位置延伸的长度,所述返回管路18也仍然可被用于将热量排放给周围环境。这当然也适用于以下实施例。
图2示出了一种纺织机1的示意图,包括用于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具有多个冷却剂循环16a至16c的冷却装置4。为了简便起见,在这里仅尚有重要的特征和/或相对于图1而言全新的特征标有标记,并在下面进一步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纺织机1具有三个冷却剂循环16a至16c,该冷却剂循环可吸收并导出或者说送出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余热。所述冷却剂循环16a至16c在此被这样布置,或者说这样导出那些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余热,使得第一冷却剂循环16a送出在本实施例中标有标记2a和2d的工段的或者说所述供能单元3a和3d的余热。第二冷却剂循环16b送出所述工段2b和2e或者说所述供能单元3b和3e的余热。第三冷却剂循环16c送出所述工段2c和2f或者说所述供能单元3c和3f的余热。
因此,所述第一冷却剂循环16a可由所述运行单元10看来送出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等供能单元(在多于这里所示的六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情况下)的余热。
因此,所述第二冷却剂循环16b可由所述运行单元10看来送出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等供能单元(在多于这里所示的六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情况下)的余热。
因此,所述第三冷却剂循环16c可由所述运行单元10看来送出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等供能单元(在多于这里所示的六个电力供应单元3a至3f的情况下)的余热。
因此如果存在N个冷却剂循环,第n个冷却剂循环16由此就送出第n、第n+N、第n+2N、第n+3N等电力供应单元3的余热。由此,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就可均匀地送出所述余热,所述余热由此被均匀地分配到所述冷却剂循环16上。由此例如可避免,一个冷却剂循环16送出大部分余热,另一个冷却剂循环16仅送出相当少量的余热。
根据本实施例,这里所示的三个冷却剂循环16a至16c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管路17a至17c。反之,所述三个冷却剂循环16a至16c仅具有一个返回管路18。所述三个输入管路17a至17c在所述中央热交换器6内汇合,并且在热量释放后被导入所述共同的返回管路18。
所述输入管路17a至17c和所述返回管路18在此可优选被布置在所述工段2a至2f内的工作位置下方,尤其是被布置在工段配电箱上或者其内,在该处,它们例如为便于维护工作而很容易接近。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框架内的变型同样可行,如上述特征的组合,即便是它们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且加以说明的。
参考标记清单
1 纺织机
2 工段
3 电力供应单元
4 冷却装置
5 排放区域
6 热交换器
7 导出通道
8 第一终端
9 第二终端
10 运行单元
11 泵
12 冷却剂容器
13 控制阀门
14 空气分离器
15 通风机
16 冷却剂循环
17 输入管路
18 返回管路
KR 流动方向。

Claims (22)

1.一种纺织机(1),具有多个在所述纺织机(1)的纵向上并排布置的工作位置,其被联合成多个工段(2a-2f),其中,所述纺织机(1)具有多个电力供应单元(3a-3f),借助该电力供应单元,可给所述工作位置和/或所述工段(2a-2f)提供电能,以及其中,所述纺织机(1)具有冷却装置(4),借助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的余热可被吸收并且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排放区域(5),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其中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包括多条输入管路(17)和一条公共返回管路(18);所述冷却装置(4)被这样设计,使得借助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的其中多个的余热可被输送至所述纺织机(1)的一个共同的排放区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放区域(5)内布置所述冷却装置(4)的热交换器(6),借助所述热交换器,所述余热可被排放给周围环境和/或所述纺织机(1)的导出通道(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区域(5)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机(1)与外部的冷却系统相配属,并且所述余热可在所述排放区域(5)内被传递给所述外部的冷却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包含电源组和/或变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段(2a-2f)的其中每个分别具有电力供应单元(3a-3f),以便所述每个工段(2a-2f)以及与其所配属的工作位置的能量供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段(2a-2f)的其中每个分别具有电源组,以便所述每个工段(2a-2f)以及与其所配属的工作位置的能量供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连接起所述纺织机(1)的所有电力供应单元(3a-3f),其余热可被输送至一个唯一的、共同的排放区域(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区域(5)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区域(5)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支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排放区域(5)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8)上,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9)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一终端支架内,一个排放区域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支架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运行单元(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运行单元(10)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上,第二终端放置成与排放区域(5)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单元(10)被布置在所述纺织机(1)的第二终端支架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段(2a-2f)和/或所述工作位置具有其他的余热源,其被连接到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具有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其中,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和/或其他的余热源被这样连接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上,以便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的余热吸收分别相等。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具有数量为N的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其中,借助第一冷却剂循环(16a),第1、第N+1、第2N+1、第3N+1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借助第二冷却剂循环(16b),第2、第N+2、第2N+2、第3N+2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借助第三冷却剂循环(16c),第3、第N+3、第2N+3、第3N+3等电力供应单元的余热可被吸收,等等。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17)和/或所述返回管路(18)沿着所述纺织机(1)的纵向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具有被集成到所述电力供应单元(3a-3f)外壳中去的冷却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曲折形地通过这一冷却单元来引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剂循环(16a-16c)的所述输入管路(17)曲折形地通过这一冷却单元来引导。
CN201910368843.XA 2018-05-25 2019-05-05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Active CN110528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2620.4 2018-05-25
DE102018112620.4A DE102018112620A1 (de) 2018-05-25 2018-05-25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Kühl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8130A CN110528130A (zh) 2019-12-03
CN110528130B true CN110528130B (zh) 2023-09-15

Family

ID=6647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8843.XA Active CN110528130B (zh) 2018-05-25 2019-05-05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6545B2 (zh)
EP (1) EP3572567A1 (zh)
CN (1) CN110528130B (zh)
DE (1) DE1020181126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3049B (zh) * 2021-08-10 2023-11-17 武汉菲仕运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立锭纺纱机的纱锭成型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6688A1 (de) * 1988-01-30 1989-08-0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Wärmeabfuhr von Textilmaschinen
DE10051248A1 (de) * 2000-10-17 2002-04-25 Stahlecker Fritz Einrichtung zum Kühlen von elektrischen Antriebselementen einer Textilmaschine
CN1847480A (zh) * 2005-04-06 2006-10-18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纺织机的外壳部件以及纺织机的冷却方法
CN101538751A (zh) * 2004-04-02 2009-09-23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CN205529206U (zh) * 2016-03-22 2016-08-31 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机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5529205U (zh) * 2016-01-22 2016-08-31 张爱祥 一种细纱机机头降温系统
CN106435877A (zh) * 2015-08-13 2017-02-22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机和在纺织机工位上使用吸入空气的方法
CN107109712A (zh) * 2014-12-22 2017-08-29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工位和抽气装置的气流纺织机
CN206706281U (zh) * 2017-04-27 2017-12-05 广东裕源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倍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3909A1 (de) * 1981-03-20 1982-09-30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Textilmaschine
DE3517149A1 (de) * 1985-05-11 1986-11-13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Kuehlvorrichtung
DE102007015826A1 (de) * 2007-03-30 2008-10-02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insbesondere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zur Kühlung von wärmeabgebenden elektrischen Bauteilen
ITUB20151069A1 (it) * 2015-05-26 2016-11-26 Cogne Macch Tessili S P A Dispositivo di torsione e avvolgimento di un filo su un fuso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6688A1 (de) * 1988-01-30 1989-08-0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Wärmeabfuhr von Textilmaschinen
DE10051248A1 (de) * 2000-10-17 2002-04-25 Stahlecker Fritz Einrichtung zum Kühlen von elektrischen Antriebselementen einer Textilmaschine
CN101538751A (zh) * 2004-04-02 2009-09-23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CN1847480A (zh) * 2005-04-06 2006-10-18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纺织机的外壳部件以及纺织机的冷却方法
CN107109712A (zh) * 2014-12-22 2017-08-29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工位和抽气装置的气流纺织机
CN106435877A (zh) * 2015-08-13 2017-02-22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机和在纺织机工位上使用吸入空气的方法
CN205529205U (zh) * 2016-01-22 2016-08-31 张爱祥 一种细纱机机头降温系统
CN205529206U (zh) * 2016-03-22 2016-08-31 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机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6706281U (zh) * 2017-04-27 2017-12-05 广东裕源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倍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64690A1 (en) 2019-11-28
EP3572567A1 (de) 2019-11-27
DE102018112620A1 (de) 2019-11-28
CN110528130A (zh) 2019-12-03
US11006545B2 (en)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74453B2 (ja) 原動機付き車両のドライブトレーンのための駆動装置
US11788524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n at least two-stage compressed air generator
KR101452779B1 (ko) 전기화학적 전압원용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US11186164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ic drive system, preferably for a vehicle
CN110528130B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纺织机
CN101464500A (zh) 磁共振装置的电子装置及带有该电子装置的磁共振装置
US20160090002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An Energy Accumulator And A Charge Controller For A Vehicle With An Electric Drive
JP6637005B2 (ja)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
US9991759B2 (en) Multi-directional air cooling of a motor using radially mounted fan and axial/circumferential cooling fins
CN107750414B (zh) 电机
US11648822B2 (en) Heat management device
CN114654967B (zh) 空调系统及车辆
JP2014026814A (ja) 電源温度調整装置
RU2745399C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с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и охлаждающими каналами
CN111886784A (zh) 具有主动冷却系统的滑环单元
KR101889760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용 냉각 장치
KR200461565Y1 (ko) 변압기 냉각 장치가 구비된 수배전반 설비
CN210035814U (zh) 换电站及其送风管道系统
CN219780745U (zh) 盐雾腐蚀环境下仓室散热系统和电气集装箱
KR20150103627A (ko) 열교환형 전력소자 모듈을 사용한 전력 변환장치
CN112424981A (zh) 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中的能量分配和/或能量转换的装置
KR102474692B1 (ko) 선박의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CN218062458U (zh) 动力装置和自卸车
RU124853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CN210422748U (zh) 车辆的冷却水循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