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8952B -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8952B
CN110518952B CN201910791311.7A CN201910791311A CN110518952B CN 110518952 B CN110518952 B CN 110518952B CN 201910791311 A CN201910791311 A CN 201910791311A CN 110518952 B CN110518952 B CN 110518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antenna
opt
ana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13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8952A (zh
Inventor
高镇
孙艺玮
毛杰宁
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9107913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8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8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8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8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8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适用于混合模‑数波束赋形架构下宽带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该方法利用F‑范数所表征的信道状况对天线进行自适应分组,用户链路与分配的天线组进行全连接,不仅保证信道性能,而且解决了传统毫米波系统功耗较大和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对基于码本的模拟波束成形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运用于天线自适应分组的混合波束成型系统中。在一优选方案中,本发明还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方法迭代设计数字波束成形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误比特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中的波束赋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对无线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而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被认为是可以实现吉比特每秒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毫米波频段波长极短,易于实现大规模天线阵列的集成化、小型化,从而便于空间设备装配。因而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是满足无人机和卫星等飞行器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波束赋形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获取足够的阵列增益,以解决毫米波路径损耗的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显著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同一用户不同数据流之间的干扰,从而成倍地提升系统容量。
当前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也面临着很多技术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所需的硬件成本和功耗。为降低毫米波大规模的硬件成本和能量消耗,其中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通过采用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来减少所需射频链数量。在传统低频段MIMO系统中,波束赋形通常是在基带中进行以便更好地控制波束赋形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但这种全数字波束赋形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中难以实现,究其原因,全数字波束赋形需要每根天线配置专用的射频链路,而射频链路通常包含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等,这样使得射频链路的硬件成本昂贵且功耗巨大,而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数量大大增加,射频链路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的话,通信系统将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硬件成本与功耗。为此,目前学术界是通过混合波束赋形解决这一问题,混合波束赋形通过将传统全数字波束赋形分为高维模拟波束赋型和低维数字干扰消除,而其中天线是通过移相网络与射频链路相连,使得射频链路数量远少于天线数量,并且移相器的硬件成本相对便宜,从而达到了降低硬件成本和系统功耗的目的。此外,目前大部分波束赋形工作考虑的全连接结构,即每根天线需要与所有射频链相连,而相连的每条链路上需要配备一个专用的移相器,这将需要大量移相器作为支撑,为减少移相器数量,需要进一步考虑部分子连接结构,减少射频链路与天线之间的连接,从而大幅减少移相器数量。
为降低毫米波大规模系统中的的硬件成本和功耗开销,目前已经有多种混合波束赋形方案提出。具体而言,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的R.W.Heath教授等人通过充分利用毫米波信道路径具有稀疏性的特点,将波束赋形设计问题转化成可以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求解的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混合波束赋形方案来接近全数字方案,但该方案局限于单用户MIMO的通信场景,并没有考虑多用户通信场景。而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ctoria)的X.Dong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支持多用户且每个用户支持多流传输的混合块对角化(blockdiagonalization,BD)波束赋形方案,该混合波束赋形方案是基于传统全数字BD算法改进的。德克萨斯大学的J.Rodr gíuez-Ferández等人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同步贪婪混合波束赋形(Simultaneous Greedy Hybrid Precoding,S-GHP),该波束赋形方案是设计基站和用户波束赋形器矩阵等效于信道奇异值分解的左右奇异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香港科技大学的K.B.Letaief教授等人提出移相网络可以采用部分子连接的结构,即每根天线仅与一条射频链相连,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移相器的数量能得到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与功耗,但该方案每条射频链与天线的连接关系是固定的而限制了该方案的的实际性能。R.W.Heath教授等人在部分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动态子连接结构,通过在射频链和天线之间增加天线选择网络,从而根据信道变化动态调节天线分组来提升系统性能。
尽管有较多混合波束赋形方案提出,大多数混合波束赋形设计并不灵活,他们仅考虑了单用户或多用户但用户支持单天线的窄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很少有人考虑多用户且用户支持多流传输的宽带自适应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另一方面,大多数方案是以频谱效率最大化来设计混合波束赋形方案,很少通过降低误比特性能来设计混合波束赋形方案。因此,如何针对多用户且用户支持多流传输的通信场景,设计一种基于最小误比特性能的宽带自适应混合波束赋形方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多用户且用户支持多流传输的下行信道通信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能显著减小能耗和硬件复杂度,与现有技术中针对射频链路进行分组的设计方案相比能支持用户多流的情景,并消除用户之间的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适用于混合模-数波束赋形架构下宽带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
步骤一、在每个相干时间内,基站根据用户的信道信息为基站射频链路分配天线组,基站中每个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与为该用户分配的天线组全连接;天线分组时,针对每个用户u,将该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获得用户等效子信道Hu;计算所有用户的用户等效子信道H1,…,HU中所有列矢量的F-范数,找到F-范数最大者对应的列和用户,记为iopt和uopt,将列iopt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用户uopt;然后将F-范数次大者所在列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相应用户,以此类推,完成所有天线分组;在进行天线分组时,同一天线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
步骤二、采用基于码本的贪婪算法,逐射频链路寻找基站和用户码本中使得等效信道能量最大的基站码字、用户码字及对应用户,利用找到的基站码字结合天线分组情况生成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并利用找到的用户码字生成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
步骤三、根据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包括:
步骤1.1、设置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1
Nt为基站装配的天线数量;用户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2
U为用户总数;为各个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分配的天线集合为空集: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3
步骤1.2、在相干时间内,基站针对每个用户将该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获得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4
其中,Hu为用户u的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5
为用户u的第k个子载波信道矩阵,上角标T为矩阵转置,K为子载波总数;
步骤1.3、寻找信道能量最大的天线索引:
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6
中的所有用户的用户等效子信道矩阵H1,…,HU中,选择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该列矢量的序号i就是所对应的天线索引,且该天线索引属于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7
中,则将i记为iopt;将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所在的Hu的u所表达的用户记为uopt
步骤1.4、天线分配与剔除
将天线索引iopt加入到uopt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48
中;同时,在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
中剔除该天线索引iopt;当用户uopt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2
中的天线索引数量达到Nt/U,从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3
中剔除该用户uopt
步骤1.5、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当有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4
为空时,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5
否则回到步骤1.3。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包括:
从基站码本中为基站选取码字,从用户码本中为各用户选取码字,找出使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6
用户及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7
将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8
和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9
以从右侧添加的方式补充到服务用户uopt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uopt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中;重复选取码字和补充到赋形器的操作,从而获得所有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定义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6
来映射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与天线的关系,下角标u表示用户u,其中cu,i是对角矩阵Cu上的第i个元素;根据步骤一的分组结果,当天线i分配给用户u,则cu,i=1,否则cu,i=0;
所述步骤二包括:
步骤2.1、初始化
令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0
U为用户总数;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F和用户u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Mu均设置为空矩阵,F=[F1 … FU],其中Fu为服务第u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循环计数器j=0;
步骤2.2、从基站码本和用户码本中,找出使基站与用户之间的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1
用户uopt的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2
步骤2.3、将步骤2.2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3
和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4
分别补充到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中:
令服务第uopt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515
表示将列向量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1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2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3
令第uopt个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4
表示将将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5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6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7
步骤2.4、将步骤2.2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8
从基站码本中剔除,将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9
从用户uopt的码本中剔除;
步骤2.5、判断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判断第uopt个用户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10
的列向量数目是否达到用户所需支持的数据流总量Ns;若是,则将该用户uopt从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12
中剔除;否则不作处理;
步骤2.6、判断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令循环计数器j自加一,判断j是否大于或等于UNs;若是,则输出设计结果F和Mu;否则重复步骤2.2。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出的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迭代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具体包括:
步骤3.1、初始化
设第u个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为Vu[k],所有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整合成为矩阵V[k]=[V1[k] … VU[k]];令初始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V[k]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均为0,k=1,…,K,u=1,…,U,所有子载波初始的基站数字波束成形器W[k]为零矩阵,迭代计数器t=0,给定迭代精度为ε;
步骤3.2、设计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Wold[k]=W[k],令本次迭代更新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611
其中,β[k]为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的归一化因子,μ[k]为拉格朗日乘子,上角标H表示对矩阵做共轭转置,W[k]=[W1[k] … WU[k]],其中Wu[k]为第u个用户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F=[F1 … FU],其中Fu为服务第u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Heff[k]为数字域等效信道;
步骤3.3、设计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71
令本次迭代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72
更新V[k]=[V1[k] … VU[k]];其中,σ为噪声标准差;
步骤3.4、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收敛要求
令迭代计数器t自加1,判断是否达到跳出条件,如果未达到,则重复步骤3.2,反之停止迭代。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了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天线组进行服务,利用F-范数所表征的信道状况对天线进行自适应的分组,分组后的天线与用户链路全连接,与现有技术中全连接的波束成形设计方案相比能显著减小能耗和硬件复杂度,与现有技术中针对射频链路进行分组的设计方案相比能支持用户多流的情景。而且采用F-范数从高到低的选取方式,能够保证信道性能。
(2)本发明在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模拟波束赋形器时,对传统的基于码本的模拟波束赋形设计方法进行改进,逐射频链路寻找基站和用户码本中使得等效信道能量最大的码字,使得该方法能针对本发明天线阵列部分连接的系统进行波束赋形设计,消除用户之间的干扰。
(3)本发明在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数字波束赋形器时,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迭代设计方案,每次迭代都先设计基站端数字波束赋形器,然后利用该赋形器设计用户端端数字波束赋形器,从而消除用户内部数据流之间的干扰。与现有技术中仅考虑接收/发射一端的最小均方误差波束赋形器的设计方案相比,本发明同时考虑了发射和接收两端协作设计,从而显著提高方案的误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宽带多用户自适应分组波束赋形系统框图。
图2为混合波束赋形器设计算法流程框图。
图3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SNR变化的频谱效率性能对比。
图4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SNR变化的BER性能对比。
图5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用户数量变化的频率效率性能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宽带多用户场景下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该方案基于模拟和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的架构,利用F-范数所表征的信道状况对天线进行自适应分组,用户链路与分配的天线组进行全连接,不仅保证信道性能,而且解决了传统毫米波系统功耗较大和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接着针对本发明天线阵列部分连接的系统,采用码本对基站和用户的模拟波束赋形进行设计;最后对基站和用户的数字波束赋形进行设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误比特性能。
在本优选实施方案中,数字波束赋形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迭代设计方案,每次迭代都先设计基站端数字波束赋形器,然后利用该赋形器设计用户端端数字波束赋形器,与现有技术中仅考虑接收/发射一端的最小均方误差波束赋形器的设计方案相比,本发明同时考虑了发射和接收两端协作设计,从而显著提高方案的误码性能。
实现本发明基于的系统建模为:
本发明考虑基于OFDM的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信道通信场景,如图1所示,其中基站装配Nt根天线和Mt条射频链路,满足射频数量远小于天线数量。此外,基站可以同时最多服务U个用户,而每个用户装配Nr根天线和Mr条射频链路,同样地满足射频链数量远小于天线数量。每个用户可以支持Ns个数据流传输,则基站可以支持UNs个数据流传输,为最大程度利用每条射频链路,这里假定数据流与射频链的数量满足Ns=Mr和UNs=Mt
那么对第u个用户,在第k个子载波,所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91
其中,x[k]为发送信号,上角标H表示对矩阵做共轭转置,维度为Mr×Ns的矩阵Vu[k]和维度为Nr×Mr的矩阵Mu分别表示第u个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和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维度为Mt×UNs的矩阵W[k]和维度为Nt×Mt的矩阵F分别表示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nu[k]表示高斯白噪声,而维度为Nr×Nt的矩阵Hu[k]表示从基站到第u个用户在第k个子载波的频域信道。毫米波信道假定是由Nc个散射簇的贡献之和,其中每个簇中包含Np条路径且每条路径有一个对应的时延τil,因而基站到第u个用户在第d个时延的信道表达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92
其中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93
是频域信道系数,而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094
表示在第i个簇中的第l条路径的复合增益,并且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1
服从复高斯分布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2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3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4
分别表示在第i个簇中的第l条路径的水平角和俯仰角,且他们位于用户端而称为到达角;相似地,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5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6
分别表示在第i个簇中的第l条路径的水平角和俯仰角,且他们位于基站端而称为离开角;每个簇的中心路径角度服从均匀分布,而每一个簇中的路径角度将有一个固定角度扩展常数约束,以保证他们分布在簇心的周围,本文采用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7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8
分别表示前面四个角度的角度扩展常数;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9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10
分别表示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的阵列响应矢量。在频域,信道矩阵可以被进一步写成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11
其中D是循环前缀的长度,λ传播波长,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012
是临界天线间隔,K表示子载波总数。
基于上述建模分析,下面结合图2分步骤地对本发明的混合波束赋形设计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1、基站天线分组设计
传统天线分组设计可以解决单用户多流或者多用户单流等情景,而针对宽带多用户多流情景下的天线分组设计尚是空白。本发明的天线分组设计正是针对宽带多用户多流情景提出的。通过针对用户进行分组,并允许用户天线组内部全连接,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天线分组方法的局限性。由于本发明主要考虑波束赋形设计,因此假设基站已经获得每个用户的所有子载波的信道。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和功耗开销,本发明除了考虑混合架构,此外将进一步考虑部分子连接结构,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基站对天线按所服务的用户数进行分组,服务某用户的一条或多条射频链仅与自己对应的天线组进行全连接。基站将根据所获得的信道信息进行天线分组。在相干时间内,基站将每个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得到用户等效子信道,即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1
根据上述用户等效子信道,可以通过寻找列矢量F-范数最大的原则来进行天线分组,进行多次循环,每次找到Hu中F-范数最大者对应的列和用户,每列对应一个天线,将列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用户;然后将F-范数次大者所在列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相应用户,以此类推,完成所有天线分组。为保证任意两个天线分组不出现重复的天线索引,需要在每次天线分组时剔除已选择的天线,同时也保证了天线索引平均分配到各个天线组。通过天线分组,获得了用户与天线的对应关系,那么久可以根据服务用户的一条或多条射频链,将射频链与天线组进行全连接。
本步骤1的具体实现步骤为:
步骤1.1、初始化
设置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2
为各个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分配的天线集合为空集: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3
用户集合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4
U为用户总数。
步骤1.2、在相干时间内,基站针对每个用户将该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获得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5
其中,Hu为用户u的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6
为用户u的第k个子载波信道矩阵,上角标T表示矩阵转置,K为子载波总数。
步骤1.3、寻找信道能量最大的天线索引
从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7
中的所有用户等效子信道矩阵H1,…,HU中,选择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该列矢量的序号i就是所对应的天线索引,且该天线索引属于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18
中,则将i记为iopt,将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所在的Hu的u所表达的用户记为uopt。即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2
表示矩阵Hu中的第i列元素。其中,上角标opt表示最优。
步骤1.4、天线分配与剔除
将前面步骤所得到的天线索引iopt分配到uopt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3
中,即表达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4
同时,在未被分配的天线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5
中剔除该天线索引iopt,即表达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6
特别地,当第uopt个用户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7
中的天线索引数量达到Nt/U,从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8
中剔除该用户uopt,即表达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9
步骤1.5、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当有天线索引都被分配时,即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0
时,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1
否则回到步骤1.3。
步骤1.6、输出天线分组映射矩阵
定义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2
来映射用户对应的射频链与天线的关系,其中cu,i是对角矩阵Cu上的第i个元素。根据1.5输出的分组结果,当天线i分配给用户u,即天线索引i在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3
中时,则cu,i=1,否则cu,i=0。
步骤2、模拟波束赋形设计
本步骤将根据前面的天线分组进行模拟波束赋形设计,本发明基于相移网络结构实现的模拟波束赋形器,因而模拟波束赋形器需要满足恒模约束条件。此外,为了降低模拟波束赋形设计的复杂度,本发明考虑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码本来设计模拟波束赋形器,其中每个码字可以写成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4
其中ωv和ωh分别表示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弧度,Nv和Nh分别为均匀面阵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阵元个数,n=0,…,Nv-1,m=0,…,Nh-1。基站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5
用户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216
本步骤从基站码本中为基站选取码字,从用户码本中为各用户选取码字,找出使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
用户及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2
将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3
和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4
以从右侧添加的方式补充到服务用户uopt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uopt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中;重复选取码字和补充到赋形器的操作,从而获得所有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
下面将给出具体实现步骤:
步骤2.1、初始化。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5
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F=[F1…FU](其中Fu为服务第u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Mu均设置为空矩阵,循环计数器j=0。
步骤2.2、从基站码本和用户码本中,找出使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用户及用户码字,这三个参数依次记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6
找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7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8
使得宽带信道能量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9
最大。
步骤2.3、将上一步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0
和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1
分别补充到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中。
本步骤令服务第uopt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2
(该记号表示将列向量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3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4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5
);
第uopt个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6
(表示将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7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8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19
)。
步骤2.4、将步骤2.2选出的码字从码本中剔除。
将步骤2.2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20
从基站码本中剔除,即令基站码本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21
将用户码字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22
从用户uopt的码本中剔除,即令第uopt个用户的码本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323
步骤2.5、判断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判断第uopt个用户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1
的列向量数目是否达到用户所需支持的数据流总量Ns。若是,则将该用户uopt从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2
中剔除,即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3
即;否则不作处理。
步骤2.6、判断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令循环计数器j自加一,判断j是否大于或等于UNs。若是,则输出设计结果F和Mu;否则重复步骤2.2。
步骤3、数字波束赋形设计
本步骤将根据前面两步设计出的自适应阵列下的模拟波束赋形器,采用基于最小化均方误差准则迭代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令基站与第u个用户的等效数字域信道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4
且所有用户的等效数字域信道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5
设第u个用户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为Wu[k],则所有用户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可整合成为矩阵W[k]=[W1[k] … WU[k]],第u个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为Vu[k],所有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可整合成为矩阵V[k]=[V1[k] … VU[k]]。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可写作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6
其中,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47
表示求数学期望,tr表示求矩阵的迹,xu[k]为发送给第u个用户的信号,β[k]为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的归一化因子,σ为噪声标准差。考虑到基站发射机和用户接收机的功率限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可将被优化函数写作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1
其中μ[k]为拉格朗日乘子,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2
为基站和用户模拟波束成形的最大功率。根据该标准,可迭代设计W[k]和Vu[k]使得L最小化。
下面给出具体实现步骤:
步骤3.1、初始化
令初始所有子载波所有用户整合而成的数字波束赋形器V[k]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均为0(k=1,…,K),所有子载波初始基站端数字波束成形器W[k]为零矩阵(k=1,…,K),迭代计数器t=0(或输入迭代精度ε)。
步骤3.2、设计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基站端数字波束赋形器Wold[k]=W[k],令本次迭代更新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3
步骤3.3、设计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4
令本次迭代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5
其中,Wu[k]为第u个用户的数字波束赋形器,满足W[k]=[W1[k] … WU[k]],更新V[k]=[V1[k] …VU[k]]。
步骤3.4、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收敛要求
令迭代计数器t自加1。判断是否达到跳出条件,跳出条件可以是判断t<N是否成立,或判断
Figure BDA0002179623360000156
是否成立,若成立则重复步骤3.2,反之停止迭代。
本发明的仿真结果如图3、4、5所示。其中,图3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SNR变化的频谱效率性能对比,图4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条件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SNR变化的BER性能对比。图3和图4均选择了全连接方案、动态子连接方案、水平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垂直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方格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嵌入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共6种方案进行对比。图5为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不同波束赋形方案随用户数量变化的频率效率性能对比,该图选择了全连接方案、动态子连接方案、水平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垂直分组的固定子连接方案共4种方案进行对比。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本发明的动态链接方案在频谱效率和误码性能上均优于固定链接方案,近似于全连接方案。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适用于混合模-数波束赋形架构下宽带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每个相干时间内,基站根据用户的信道信息为基站射频链路分配天线组,基站中每个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与为该用户分配的天线组全连接;天线分组时,针对每个用户u,将该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获得用户等效子信道Hu;计算所有用户的用户等效子信道H1,…,HU中所有列矢量的F-范数,找到F-范数最大者对应的列和用户,记为iopt和uopt,将列iopt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用户uopt;然后将F-范数次大者所在列对应的天线分配给相应用户,以此类推,完成所有天线分组;在进行天线分组时,同一天线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
步骤二、采用基于码本的贪婪算法,逐射频链路寻找基站和用户码本中使得等效信道能量最大的基站码字、用户码字及对应用户,利用找到的基站码字结合天线分组情况生成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并利用找到的用户码字生成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
步骤三、根据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步骤1.1、设置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为: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11
Nt为基站装配的天线数量;用户集合为: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12
U为用户总数;为各个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分配的天线集合为空集: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13
步骤1.2、在相干时间内,基站针对每个用户将该用户的所有子载波信道矩阵进行堆叠,获得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14
其中,Hu为用户u的用户等效子信道;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15
为用户u的第k个子载波信道矩阵,上角标T为矩阵转置,K为子载波总数;
步骤1.3、寻找信道能量最大的天线索引:
从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1
中的所有用户的用户等效子信道矩阵H1,…,HU中,选择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该列矢量的序号i就是所对应的天线索引,且该天线索引属于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2
中,则将i记为iopt;将F-范数最大的列矢量所在的Hu的u所表达的用户记为uopt
步骤1.4、天线分配与剔除
将天线索引iopt加入到uopt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3
中;同时,在未被分配的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4
中剔除该天线索引iopt;当用户uopt对应的天线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5
中的天线索引数量达到Nt/U,从用户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6
中剔除该用户uopt
步骤1.5、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当有天线索引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7
为空时,输出天线分组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8
否则回到步骤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从基站码本中为基站选取码字,从用户码本中为各用户选取码字,找出使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9
用户及用户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10
将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11
和用户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12
以从右侧添加的方式补充到服务用户uopt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uopt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中;重复选取码字和补充到赋形器的操作,从而获得所有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和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定义对角矩阵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213
来映射用户对应的射频链路与天线的关系,下角标u表示用户u,其中cu,i是对角矩阵Cu上的第i个元素;根据步骤一的分组结果,当天线i分配给用户u,则cu,i=1,否则cu,i=0;
所述步骤二包括:
步骤2.1、初始化
令用户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
U为用户总数;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F和用户u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Mu均设置为空矩阵,F=[F1 … FU],其中Fu为服务第u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循环计数器j=0;
步骤2.2、从基站码本和用户码本中,找出使基站与用户之间的信道能量最大化的基站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2
用户uopt的用户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3
步骤2.3、将步骤2.2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4
和用户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5
分别补充到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和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中:
令服务第uopt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6
表示将列向量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7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8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9
令第uopt个用户的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0
表示将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1
补充到当前矩阵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2
最右,使之成为新的矩阵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3
步骤2.4、将步骤2.2选出的基站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4
从基站码本中剔除,将用户码字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5
从用户uopt的码本中剔除;
步骤2.5、判断用户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判断第uopt个用户的模拟波束赋形器为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6
的列向量数目是否达到用户所需支持的数据流总量Ns;若是,则将该用户uopt从用户集合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317
中剔除;否则不作处理;
步骤2.6、判断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是否设计完毕:
令循环计数器j自加一,判断j是否大于或等于U·Ns;若是,则输出设计结果F和Mu;否则重复步骤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出的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迭代设计基站端和用户端的数字波束赋形器,具体包括:
步骤3.1、初始化
设第u个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为Vu[k],所有用户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整合成为矩阵V[k]=[V1[k] … VU[k]];令初始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V[k]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均为0,k=1,…,K,u=1,…,U,所有子载波初始的基站数字波束成形器W[k]为零矩阵,迭代计数器t=0,给定迭代精度为ε;
步骤3.2、设计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Wold[k]=W[k],令本次迭代更新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41
其中,β[k]为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的归一化因子,μ[k]为拉格朗日乘子,上角标H表示对矩阵做共轭转置,W[k]=[W1[k] … WU[k]],其中Wu[k]为第u个用户的基站数字波束赋形器,F=[F1 … FU],其中Fu为服务第u个用户的基站模拟波束赋形器,Heff[k]为数字域等效信道,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42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43
为基站与第u个用户的等效数字域信道;
步骤3.3、设计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寄存上一次迭代的用户数字波束赋形器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44
令本次迭代
Figure FDA0002644175620000045
更新V[k]=[V1[k] … VU[k]];其中,σ为噪声标准差;
步骤3.4、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收敛要求
令迭代计数器t自加1,判断是否达到跳出条件,如果未达到,则重复步骤3.2,反之停止迭代。
CN201910791311.7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518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311.7A CN110518952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311.7A CN110518952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952A CN110518952A (zh) 2019-11-29
CN110518952B true CN110518952B (zh) 2020-12-08

Family

ID=6862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1311.7A Active CN110518952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8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485B (zh) * 2020-01-16 2020-11-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载毫米波通信波束赋形与位置部署方法
CN113438000A (zh) * 2021-06-22 2021-09-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应对合作式窃听者的毫米波安全传输方法
CN113726380B (zh) * 2021-07-26 2023-03-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方法
CN113726393B (zh) * 2021-11-03 2022-02-25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波束赋形子连接结构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5694602A (zh) * 2022-09-26 2023-02-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通信系统的联合优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956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东南大学 基于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9039400A (zh) * 2018-08-14 2018-12-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混合预编码/合并器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5992B1 (ko) * 2005-09-16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개수를확장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427893B (zh) * 2013-08-31 2016-05-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两阶段码本搜索的三维波束赋形方法
CN105163329B (zh) * 2015-09-17 2018-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中基于有效速率的单双流切换方法
CN108449121B (zh) * 2018-02-13 2020-09-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低复杂度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8599830B (zh) * 2018-08-07 2021-04-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最小和均方误差混合预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956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东南大学 基于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9039400A (zh) * 2018-08-14 2018-12-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混合预编码/合并器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布式地基波束成形技术;高镇等;《中国通信学会会议论文集》;201303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952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8952B (zh)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适应分组宽带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09617583B (zh) 一种预编码与功率分配联合优化方法
CN107359921B (zh) 大规模mimo系统基于标准正交化的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3457651B (zh) 联合通道校正方法、联合通道校正单元及基站
CN110401476B (zh) 一种基于码本的毫米波通信多用户并行波束训练方法
WO2016141782A1 (zh) 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039565B (zh) 基于分布式部分连接的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8832977B (zh) 大规模mimo空域稀疏非正交接入实现方法
CN108880635A (zh) 一种基于正交码本的毫米波mimo系统的收发联合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8023620A (zh) 应用于毫米波频段的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1867402A (zh) 一种自适应天线选择的mimo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KR20090105299A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아이겐 분석을이용한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CN106253956A (zh) 基于码本的模数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9861731A (zh) 一种混合预编码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7046434A (zh) 大规模mimo系统模数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8063634A (zh) 一种低精度量化大规模mimo中最优正则预编码方法
CN110365388B (zh) 一种低复杂度毫米波多播波束成形方法
CN109474388A (zh) 基于改进梯度投影法的低复杂度mimo-noma系统信号检测方法
CN112118033B (zh) 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线性混合预编码设计方法
JP2009153139A (ja) Mimo下りリンクにおけるプリコーディング処理方法、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13824478A (zh) 离散透镜天线阵列辅助的宽带毫米波多用户大规模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13708811B (zh) 一种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混合预编码设计方法
WO2017005086A1 (zh)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5429687B (zh) 一种最小化干扰功率与维度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12312569A (zh) 一种基于透镜阵列的预编码和波束选择矩阵联合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