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7870A -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7870A
CN110517870A CN201910846594.0A CN201910846594A CN110517870A CN 110517870 A CN110517870 A CN 110517870A CN 201910846594 A CN201910846594 A CN 201910846594A CN 110517870 A CN110517870 A CN 110517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inductance
main
end plate
wrapp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65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65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7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7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78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2837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421A1/zh
Priority to EP20862203.5A priority patent/EP3975208A4/en
Priority to US17/565,29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2276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21V23/0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arranged on a substrate, e.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3Arrangements for noise da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电感骨架包括主绕线部;主绕线部内设置有绕组槽,绕组槽被分隔为两个绕线区,两个绕线区之间设置有过线通道。电感装置包括绕组以及电感骨架;绕组包括多个依次串接的线圈,每个线圈由内到外均为多层结构,相邻两个线圈之间通过接线段电连接,每个线圈且分别绕置在对应的绕线区内,接线段由过线通道穿过。灯具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光源模组与驱动模组均设置在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感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能够显著相抵寄生电容,抑制高频噪音,并且能够适用于高效的贴片装配工艺。

Description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感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电感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家用电器等各类电子产品中。电感一般可由电感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芯或者铁芯等组成。
相关技术中的电感骨架上会设置绕线槽,绕线槽的数量一般与所需的绕组数量一致,每个绕组绕置在一个绕线槽内。
然而,这种绕置方式会导致绕组具有较大的寄生电容,产生高频噪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骨架,包括主绕线部;
所述主绕线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组槽,所述绕组槽至少被分隔为两个绕线区,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区之间设置有过线通道。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过线通道为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的过线缝隙。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主绕线柱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绕组槽,相邻两个所述绕组槽之间通过隔离板绝缘隔离。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分隔板以及所述隔离板均与所述主绕线柱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电感骨架还包括辅助绕线部;
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主绕线部;
所述辅助绕线部朝下的侧面为焊接面,所述辅助绕线部用于绕置能够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焊接面的辅助线圈。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辅助绕线部的结构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或棱台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分隔板以及所述隔离板均对应所述辅助绕线部开设有过线限位部。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对应所述辅助绕线部开设有过线限位部。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过线限位部为限位缺口。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辅助绕线部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绕置在所述辅助限位部上的辅助线圈脱离所述辅助绕线部。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部分辅助线圈。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方向相同和/或垂直。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对称的两侧均延伸形成有所述辅助限位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装置,包括绕组以及所述的电感骨架;
所述绕组的数量与所述绕组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绕组包括多个依次串接的线圈,所述线圈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区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线圈由内到外均为多层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线圈之间通过接线段电连接,每个所述线圈且分别绕置在所述对应的所述绕线区内,所述接线段由所述过线通道穿过。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电感骨架还包括辅助绕线部,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主绕线部,所述辅助绕线部朝下的侧面为焊接面;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辅助线圈,所述辅助线圈绕置在所述辅助绕线部上且覆盖部分所述焊接面。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绕组与所述辅助线圈通过同一根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或通过不同的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每个所述绕组均至少与两个所述辅助线圈通过同一根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为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丝包线中任意一种。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至少一个所述辅助线圈单独绕置在一个所述辅助绕线部上。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至少一个所述辅助线圈同时绕置在多个位于所述主绕线部的同一侧的所述辅助绕线部上。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扣在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第二磁芯扣在所述第二端板上。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一磁芯嵌入所述第一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一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均呈E形,所述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中心柱均插入所述插入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由上方覆盖所述绕组槽并与所述第一磁芯和/或所述第二磁芯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芯和/或所述第二磁芯卡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所述的电感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通过改变电感骨架以及绕组结构能够显著相抵寄生电容,抑制高频噪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感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感装置的电感骨架(不具有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感装置的电感骨架(具有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电感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电感装置的电感骨架的具体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骨架、10-主绕线部、100-绕组槽、100a-绕线区、101-分隔板、101a-过线通道、102-隔离板、103-主绕线柱、103a-插入孔、104-第一端板、104a-第一嵌合部、105-第二端板、105a-第二嵌合部、106-过线限位部、11-辅助绕线部、110-焊接面、111、112-垂直面、113-表面、114-辅助绕线部背离主绕线部的一侧表面、115-限位结构/限位槽、
2-绕组、20-线圈、21-接线段、
3-辅助线圈、
4-第一磁芯、40-中心柱、
5-第二磁芯、50-中心柱、
6-吸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感装置,该电感装置可应用于LED照明产品如筒射灯、球泡等、照明模组、吸顶灯、路灯、工矿灯等各类照明灯具产品中,除此之外,该电感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电子领域的产品中。灯具产品通常可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光源模组与驱动模组均设置在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光源模组用于发出照明光线,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光源模组,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电感装置便设置在线路板上。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电感骨架1以及绕组2、第一磁芯4以及第二磁芯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感装置还可能包括辅助线圈3。
本实施例中的电感骨架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造,为了降低成本,电感骨架1的材料推荐采用酚醛塑料。具体地,如图2、3、4、6、7所示,电感骨架1包括主绕线部10,主绕线部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组槽100。对于普通的电感装置而言,主绕线部10内部通常设置有一个绕组槽100,而对于共模电感装置而言,主绕线部1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甚至更多个绕组槽100。每个绕组槽100内均对应绕置一个绕组2。
相关技术中的绕组槽100通常为单槽,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或者丝包线等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在单槽内由一初始端螺旋状缠绕至另一端,之后再由另一端螺旋状缠绕至初始端,如此往复,在单槽内形成具有由内至外多层结构的绕组2。
如果将相邻两匝(两圈)导线之间的电势差a看作基本相等,则在这种绕组2结构内,相邻两层导线之间的平均电势差b相当于每层导线的匝数m乘以电势差a,即b=ma。而b越大,相邻两层导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也越大,过大的寄生电容会产生高频噪音,影响产品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寄生电容,如图所示,将每个绕组槽100均至少被分隔为两个绕线区100a,两个绕线区100a之间设置有过线通道101a。在绕置绕组2时,先在其中一个绕线区100a内绕置并形成一个线圈20,线圈20的绕置方式与绕组2的绕置方式相同,也是由初始端呈螺旋状绕置至另一端,然后再返回,一层一层绕置叠加。待线圈20绕置到所需的层数后完成绕置,之后将线头由过线通道101a引导至相邻的另一绕线区100a内继续绕置形成新的线圈20,如此往复,直至所有的绕线区100a内全部绕置形成线圈20,则引出出线端,完成一个绕组2的绕置。其中,穿过过线通道101a并连接相邻两个线圈20的一段导线可以被称之为接线段21。
对于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感骨架1的电感装置而言,其所具有的绕组2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单槽绕置的绕组相比,在匝数以及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绕组2被分为了多个依次串联的线圈20,而每个线圈20的单层导线匝数仅为相关技术的几分之一,因此线圈20内部相邻两层导线之间的平均电势差b也会相应减小,进而导致线圈20所拥有的寄生电容较小。
并且,由于这些线圈20依次串联,因此线圈20所具有的寄生电容也依次串联,而串联后的电容数值将小于这些线圈20中寄生电容最小的寄生电容的数值,因此本实施例所形成的绕组2所具有的寄生电容相较于相关技术将大幅降低,从而有效降低高频噪音,提升产品性能。
相邻两个绕线区100a可以通过相对独立的结构各自形成,也可以在一个大的绕组槽100内设置多块分隔板101将绕组槽100分隔为多个上述绕线区100a,相邻两个绕线区100a之间通过分隔板101分隔,此时过线通道101a可以为设置在分隔板101上的过线缝隙。虽然在分隔板101上设置通孔类型的过线通道也可以供接线段21通过,但这种结构需要将导线由头部开始依次由通孔穿过,过程比较麻烦。而过线缝隙可以使接线段21直接由缝隙的一端滑入缝隙内,操作十分简便。
当本实施例中的电感骨架1的主绕线部10内部同时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个绕组槽100时,相邻两个绕组槽100之间可以通过隔离板102绝缘隔离。隔离板102与分隔板101的形状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隔离板102上无需开设过线通道101a。
为了简化设计,本实施例中的主绕线部10可以具有一个主绕线柱103,所有的绕组槽100均沿这根主绕线柱103的轴线排布,并且围绕主绕线柱103。与此同时,每个绕组槽100内的绕线区100a也均沿主绕线柱103的轴线排布且围绕主绕线柱103。
更为具体地,如图3、4、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绕线部10还包括第一端板104以及第二端板105,主绕线柱103位于第一端板104以及第二端板105之间,第一端板104以及第二端板105的边缘均超出主绕线柱103并与主绕线柱103共同围成一个整体的绕线槽,绕组槽100则由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当主绕线部10具备多个绕组槽100时,全部绕组槽100构成完整的绕线槽。而当主绕线部10内仅具备一个绕组槽100时,则绕组槽100就是绕线槽。
分隔板101以及隔离板102均可以与主绕线柱103保持固定连接,以直接对主绕线柱103的区域进行分隔。主绕线柱103可以为圆柱形、方柱形等各种可以应用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相关技术中的电感装置通常通过直插式针脚穿过PCB再与PCB进行焊接连接,然而随着高效率的贴片装配工艺的大规模应用,采用直插式针脚结构的元器件由于无法适用于贴片工艺而被逐步淘汰。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电感装置能够适用于贴片工艺,电感骨架1上还包括辅助绕线部11。辅助绕线部11与主绕线部10的底部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凸出于主绕线部10。
辅助绕线部11朝下的侧面为焊接面110,辅助绕线部11用于绕置辅助线圈3,并且绕置形成的辅助线圈3要能够至少覆盖一部分部分焊接面110以便用于焊接。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绕线部11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棱台等各种适于绕置辅助线圈3的结构。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线圈3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覆盖一部分焊接面110便可。例如图3和图4所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辅助绕线部11而言,辅助线圈3可以在与焊接面110相邻的两个垂直面111、112以及与辅助绕线部11朝上的一侧表面113之间进行环形绕置,也可以在垂直面111、112以及辅助绕线部11背离主绕线部10的一侧表面114之间进行绕置,还可以以其它更为复杂的方式进行绕置,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防止辅助线圈3脱离辅助绕线部11,可以在辅助绕线部11上设置限位结构115,通过限位结构115来约束辅助线圈3,从而阻止辅助线圈3脱离辅助限位部11。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15可以设置在辅助绕线部11的任意表面,由于辅助线圈3是一个整体,因此只要能够阻止辅助线圈3的任何一处脱离辅助限位部11便可实现阻止辅助线圈3脱离辅助限位部11的目的。然而,为了保证焊接效果,在电感装置装配时优选将焊接面110尽量贴近PCB板,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115优选设置在辅助绕线部11的其它表面上而非焊接面110上。
在本实例中,限位结构115可以为限位块、限位挡板等结构,其中,推荐采用限位槽的形式。通过限位槽115(为了便于描述,下面沿用限位结构的附图标记)能够容纳辅助线圈3的一部分,从而使该部分无法脱离辅助绕线部11。限位槽11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主绕线柱103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垂直,甚至还可以相对倾斜。并且限位槽115的数量也可以不止一个,例如可以在垂直面111和112上分别设置一个限位槽115,或者在垂直面111上设置一个延伸方向与主绕线柱103相同的限位槽115,同时在表面114上设置一个延伸方向与主绕线柱103的轴线相垂直的限位槽115,通过多个限位槽115共同配合限位。此外,也可以在同一个面上设置多段限位槽115,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本实施例中,在绕置绕组2和辅助线圈3时,可以通过同一根漆包线或其它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依次绕置绕组2和辅助线圈3,这样绕置形成的绕组2与辅助线圈3之间电性连接,可以直接通过辅助线圈3为绕组2供电。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绕组2与辅助线圈3也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此时辅助线圈3与绕组2之间没有电性连接关系,辅助线圈3仅用于焊接固定。
由于绕组2至少需要一个输入端以及一个输出端,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每个绕组2会与两个辅助线圈3通过同一根漆包线绕置形成的。这两个辅助线圈3便可分别作为绕组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当然,为了应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绕组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数量还可能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与绕组2电性连接的辅助线圈3的数量。
在将电感装置装配到PCB板时,可以直接将电感装置贴在PCB板的表面,电感装置上的各辅助线圈3对准PCB板上的相应焊盘,之后通过高温将辅助线圈3覆盖焊接面110的部分上的漆包皮熔解露出内部的金属线,在高温作用下金属线会熔化并流到PCB板上的焊盘上,冷却凝固后便可完成辅助线圈3与焊盘的贴片焊接作业。
为了提高装配的稳定性,可以在主绕线部10对称的两侧均延伸形成辅助绕线部11,并在每一侧的辅助绕线部11上均绕置辅助线圈3。这样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电感装置两侧均可通过辅助线圈3与PCB板进行焊接连接,因此稳定性较高。根据所需的结构强度以及电性连接的需要可以调整辅助绕线部11以及辅助线圈3的数量。通常情况下,辅助绕线部11的数量在2-5个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辅助线圈3通常单独绕置在一个辅助绕线部11上。然而本实施例中也不排除将辅助线圈3同时绕置在位于主绕线部10同一侧的多个辅助绕线部11上。例如,辅助线圈3可以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辅助绕线部11作为两个支点,在二者上绕置漆包线形成一个长条状的辅助线圈3。这种辅助线圈3与PCB板的焊接面积更大,因此可以具备更加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学稳定性。当然,在绕置时除了作为支点的两个辅助绕线部11之外,辅助线圈3的中部还可以包含其它的辅助绕线部11对其中部进行支撑,因此同一个辅助线圈3可以同时绕置在两个或者更多个辅助绕线部11上。
除此之外,漆包线还可以由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表面113引至另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表面113上,或者由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焊接面110引至另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焊接面110上,还可以由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表面113/焊接面110引至另一个辅助绕线部11的焊接面110/表面113上,从而形成单斜线或交叉结构。除了以上所描述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加长辅助绕线部11的方式使漆包线围绕该辅助绕线部11绕置形成长条状的辅助线圈3。
对于共模电感,通常具有两个绕组2,因此优选采用4个辅助绕线部11两两对称设置的技术方案。每个绕组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置在同侧的两个辅助绕线部11上形成两个辅助线圈3。
在本实施例中,电感装置可以为立式电感装置或卧式电感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立式电感装置中,主绕线柱103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端板104位于主绕线柱103的底部,第二端板105则位于主绕线柱103的顶部。此时的所有辅助绕线部11均与第一端板104的侧面连接。由于立式电感装置中的所有绕组2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依次排布,因此绕组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需要沿竖直方向引出至辅助绕线部11才能绕置辅助线圈3。
为了便于使位于上方的绕组2引出至辅助绕线部11,同时也为了限制导线不会随意移动位置而导致脱线,本实施例可以在分隔板101以及隔离板102上均对应辅助绕线部11开设过线限位部106。在本实施例中,过线限位部106通常设置在辅助绕线部11的上方附近,可以是正上方,也可以是斜上方。对应同一辅助绕线部11的不同高度各过线限位部106可以形成竖直的通道,也可以形成相对倾斜的通道。
每个绕组2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引出的高度均可能不同,在电感骨架1上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绕置方式设置对应每个辅助绕线部11的过线限位部106的数量,但这样会导致电感骨架1的通用性差,并且绕置效率低。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感骨架1可以对应每个辅助绕线部11在每个分隔板101以及隔离板102上均设置相应的过线限位部106,这样无论采用何种绕线形式,电感骨架1均能够适应。
在本实施例中,电感装置还可以为卧式电感装置,如图5至图7所示,卧式电感装置中,主绕线柱103的轴线将平行于水平面,此时第一端板104位于主绕线柱103的一侧,第二端板105则位于主绕线柱103的另一侧。此时一部分辅助绕线部11与第一端板104的侧面下方连接,另一部分辅助绕线部11则与第二端板105的侧面下方连接。由于卧式电感装置中的所有绕组2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而辅助绕线部11又分别设置在第一端板104以及第二端板105上,因此绕组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需要沿主绕线柱103的轴线方向引出至各自的辅助绕线部11才能绕置辅助线圈3。
为了便于使位于绕组2引出至辅助绕线部11,同时也为了限制导线不会随意移动位置而导致脱线,本是实施例可以在分隔板101、第一端板104以及第二端板105上分别对应辅助绕线部11开设过线限位部106。在本实施例中,过线限位部106通常与对应的辅助绕线部11水平设置或稍微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对应同一辅助绕线部11的各过线限位部106可以形成水平的通道,也可以形成相对倾斜的通道。并且,过线限位部106优选设置在主绕线部10的侧面而非底面,以防止焊接时与PCB板接触造成短路风险。
同样的,电感骨架1上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绕置方式设置对应每个辅助绕线部11的过线限位部106的数量,但这样会导致电感骨架1的通用性差,并且绕置效率低。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感骨架1可以对应每个辅助绕线部11在与其连接的第一端板104或者第二端板105上以及对应的分隔板101上均设置相应的过线限位部106,这样无论采用何种绕线形式,电感骨架1均能够适应。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立式电感装置还是卧式电感装置,过线限位部106均可以采用限位缺口。限位缺口结构简单,便于成型,并且卡线效果较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芯4扣在第一端板104上,第二磁芯5扣在第二端板105上,第一磁芯4与第二磁芯5相对形成闭合磁场。在本实施例中,主绕线柱103内可以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103a,第一端板104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4的第一嵌合部104a,第二端板105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二磁芯的第二嵌合部105a,同时,插入孔103a连通第一嵌合部104a以及第二嵌合部105a。
在装配时,第一磁芯4将嵌入第一嵌合部104a内,并且第一磁芯4的一部分将伸入插入孔103a内,例如第一磁芯4呈E形,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40,则中心柱40将伸入插入孔103a内。与此同时,第二磁芯5的一部分将嵌入第二嵌合部105a内,并且第二磁芯5的一部分也伸入插入孔103a内,例如第二磁芯5也可以呈E形,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50,则中心柱50将伸入插入孔103a内。第一磁芯4以及第二磁芯5两侧的延伸部分则对其覆盖在绕组2的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电感装置适应贴片工艺,还可以在电感装置的上表面形成吸附平面。对于立式电感装置而言,可以利用第二磁芯5的表面作为吸附平面。而对于主绕线柱103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的卧式电感装置而言,由于其上表面大部分区域为绕组2,不够平整,因此可以在电感装置内单独设置吸附结构6,吸附结构6可由上方覆盖绕组槽100并与第一磁芯4和/或第二磁芯5通过卡接、磁性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吸附结构可以提供朝上的吸附平面,使电感装置整体可以被吸盘吸附抓取。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能够显著相抵寄生电容,抑制高频噪音,并且能够适用于高效的贴片装配工艺。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绕线部;
所述主绕线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组槽,所述绕组槽至少被分隔为两个绕线区,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区之间设置有过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过线通道为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的过线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主绕线柱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绕组槽,相邻两个所述绕组槽之间通过隔离板绝缘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以及所述隔离板均与所述主绕线柱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骨架还包括辅助绕线部;
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主绕线部;
所述辅助绕线部朝下的侧面为焊接面,所述辅助绕线部用于绕置能够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焊接面的辅助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绕线部的结构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或棱台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以及所述隔离板均对应所述辅助绕线部开设有过线限位部。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端板的侧面下方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对应所述辅助绕线部开设有过线限位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限位部为限位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绕线部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绕置在所述辅助限位部上的辅助线圈脱离所述辅助绕线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部分辅助线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方向相同和/或垂直。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对称的两侧均延伸形成有所述辅助限位部。
23.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以及权利要求1-22中所述的任意一种电感骨架;
所述绕组的数量与所述绕组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接的线圈,所述线圈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区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线圈由内到外均为多层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线圈之间通过接线段电连接,每个所述线圈且分别绕置在对应的所述绕线区内,所述接线段由所述过线通道穿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骨架还包括辅助绕线部,所述辅助绕线部与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主绕线部,所述辅助绕线部朝下的侧面为焊接面;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辅助线圈,所述辅助线圈绕置在所述辅助绕线部上且覆盖部分所述焊接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与所述辅助线圈通过同一根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或通过不同的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组均至少与两个所述辅助线圈通过同一根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为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丝包线中任意一种。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辅助线圈单独绕置在一个所述辅助绕线部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辅助线圈同时绕置在多个位于所述主绕线部的同一侧的所述辅助绕线部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所有所述绕组槽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所述绕线区也均沿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排布且围绕所述主绕线柱;
所述主绕线部还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绕线槽,所述绕组槽由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构成;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扣在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第二磁芯扣在所述第二端板上。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一磁芯嵌入所述第一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一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均呈E形,所述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中心柱均插入所述插入孔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由上方覆盖所述绕组槽并与所述第一磁芯和/或所述第二磁芯可拆卸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芯和/或所述第二磁芯卡接。
35.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权利要求23至34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
CN201910846594.0A 2019-09-09 2019-09-09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ending CN110517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6594.0A CN110517870A (zh) 2019-09-09 2019-09-09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CT/CN2020/112837 WO2021047421A1 (zh) 2019-09-09 2020-09-01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EP20862203.5A EP3975208A4 (en) 2019-09-09 2020-09-01 INDUCTANCE FRAME, INDUCTANCE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US17/565,291 US20220122763A1 (en) 2019-09-09 2021-12-29 Inductor framework, inductance device and luminai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6594.0A CN110517870A (zh) 2019-09-09 2019-09-09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7870A true CN110517870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3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6594.0A Pending CN110517870A (zh) 2019-09-09 2019-09-09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78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261A (zh) * 2020-08-26 2021-01-08 李少锋 多层平面绕线式绕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47421A1 (zh) * 2019-09-09 2021-03-18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608U (zh) * 1971-01-23 1972-08-18
CN1694193A (zh) * 2004-10-15 2005-11-09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差模/共模一体化电感器
TWM289904U (en) * 2005-11-18 2006-04-21 Taiwan Thick Film Ind Corp Balanced inductor with multiple output
KR200415973Y1 (ko) * 2006-02-14 2006-05-09 타이페이 멀티파워 일렉트로닉스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트랜스포머
CN201017759Y (zh) * 2007-03-08 2008-02-0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101742789A (zh) * 2009-12-29 2010-06-16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功率电子镇流器
CN102956349A (zh) * 2012-11-10 2013-03-06 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 双输出lcd背光灯骨架
CN204315370U (zh) * 2015-01-16 2015-05-06 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高压变压器绕线骨架
CN206271526U (zh) * 2016-11-07 2017-06-20 广州德珑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微波炉高压变压器
CN108831715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208608027U (zh) * 2018-08-07 2019-03-15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骨架、变压器及冰箱
CN210668053U (zh) * 2019-09-09 2020-06-02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608U (zh) * 1971-01-23 1972-08-18
CN1694193A (zh) * 2004-10-15 2005-11-09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差模/共模一体化电感器
TWM289904U (en) * 2005-11-18 2006-04-21 Taiwan Thick Film Ind Corp Balanced inductor with multiple output
KR200415973Y1 (ko) * 2006-02-14 2006-05-09 타이페이 멀티파워 일렉트로닉스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트랜스포머
CN201017759Y (zh) * 2007-03-08 2008-02-0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101742789A (zh) * 2009-12-29 2010-06-16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功率电子镇流器
CN102956349A (zh) * 2012-11-10 2013-03-06 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 双输出lcd背光灯骨架
CN204315370U (zh) * 2015-01-16 2015-05-06 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高压变压器绕线骨架
CN206271526U (zh) * 2016-11-07 2017-06-20 广州德珑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微波炉高压变压器
CN108831715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208608027U (zh) * 2018-08-07 2019-03-15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骨架、变压器及冰箱
CN210668053U (zh) * 2019-09-09 2020-06-02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421A1 (zh) * 2019-09-09 2021-03-18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N112202261A (zh) * 2020-08-26 2021-01-08 李少锋 多层平面绕线式绕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307B (zh) 变压器、使用变压器的电力变换装置、照明装置、车用照明装置和车辆
US7078997B2 (en) Transformer assembly,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856050B (zh)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CN202996464U (zh) 线圈组件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10517870A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US20220122763A1 (en) Inductor framework, inductance device and luminaire
CN102856052A (zh) 变压器和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CN106100374A (zh) 电源及电气设备
CN101908411B (zh) 变压器结构
CN102856049A (zh)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CN201247685Y (zh) 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
CN210668053U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N108831715A (zh)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105051841A (zh) 磁器件
CN205491290U (zh) 一种led直管灯
CN101819865B (zh) 组合式变压器
US11862368B2 (en) Inductor framework and inductance device
CN202633289U (zh) 一种封装结构
CN207425586U (zh) 一种变压器
CN110517868A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KR101142218B1 (ko) 인덕터 모듈
CN101959343B (zh) Led驱动电源
CN203850141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外壳及电流互感器
CN107481837A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结构
CN103107792A (zh) 线性滤波器、交流电源和制造线性滤波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