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594A -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3594A
CN110513594A CN201910783717.0A CN201910783717A CN110513594A CN 110513594 A CN110513594 A CN 110513594A CN 201910783717 A CN201910783717 A CN 201910783717A CN 110513594 A CN110513594 A CN 110513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ase
bearing
cylinder
collection container
hol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3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冉
唐瑜
黄春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9107837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3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3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1/00Means for collecting, retaining, or draining-off lubricant in or on machine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包括:气缸,气缸的中空腔适于与轴承的轴承腔连通,以便活塞沿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增大中空腔的密封腔时,将轴承腔内的油脂吸入中空腔;油脂收集容器,与气缸的中空腔相连通,以便活塞沿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减小中空腔的密封腔时,收集从中空腔内排出的油脂;第一排气部件,连通气缸的密封腔和油脂收集容器,以除去排出的油脂中的空气;第二排气部件,与油脂收集容器相连通,以便排出油脂收集容器内的空气;测量部件,与第二排气部件相连通,适于检测第二排气部件排出的空气量。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能够准确获取油脂的实际排出量,避免了因油脂排出量和油脂注入量不相等造成的泄漏或者润滑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设备、建筑机械等中的轴承主要采用油脂润滑,随着时间的流逝,润滑脂会老化,变硬,这就需要向润滑空间内注入新的油脂并替换旧的油脂。由于老化的油脂变硬难以自动排出,通常借助排脂装置将轴承腔中的油脂吸出。
然而,因排出的油脂中混合有空气,如果按照排出的油脂量往轴承内补充等量的新油脂,则会导致新油脂注入量大于实际排出的油脂量,从而导致油脂泄漏的风险,而且,轴承腔内油脂增多也会导致搅油损失增加,造成轴承腔内温度升高。即使将新油脂注入量稍微偏小于油脂量,由于油脂量实际值不确定,会存在轴承润滑不足的风险。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轴承排脂装置,以准确获取油脂排出量,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轴承排脂装置,以准确获取油脂排出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排脂装置,包括:
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的中空腔内设置所述活塞,且所述中空腔适于与轴承的轴承腔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增大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将所述轴承的轴承腔内的油脂吸入所述中空腔;
油脂收集容器,与所述气缸的中空腔相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减小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收集从所述中空腔内排出的油脂;
第一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气缸的密封腔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以除去所述排出的油脂中的空气;
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相连通,以便油脂进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时排出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空气;
测量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相连通,适于检测所述第二排气部件排出的空气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部件包括防水透气管,所述防水透气管设置于所述气缸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部件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内且分别连通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和所述中空腔,所述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气缸流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
可选地,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的轴向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为防水透气阀,设置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上。
可选地,所述测量部件为流量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轴承排脂装置,还包括:
排油管道,包括排油管道第一端和排油管道第二端,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能够与所述轴承腔相连通,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
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排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流向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轴承排脂装置,还包括:
动力源,与所述活塞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动力源适于带动所述活塞沿所述气缸壁移动;
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气缸执行抽脂动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单元,包括:
轴承,其上开设有排油孔;
前述的轴承排脂装置,所述轴承排脂装置与所述轴承的排油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油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包括: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的中空腔内设置所述活塞,且所述中空腔适于与轴承的轴承腔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增大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将所述轴承的轴承腔内的油脂吸入所述中空腔;油脂收集容器,与所述气缸的中空腔相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减小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收集从所述中空腔内排出的油脂;第一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气缸的密封腔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以除去所述排出的油脂中的空气;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相连通,以便油脂进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时排出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空气;测量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相连通,适于检测所述第二排气部件排出的空气量。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因气缸和油脂收集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排气部件,且油脂收集容器和测量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气部件,当需要对轴承进行排出油脂操作时,将轴承排脂装置与轴承相连接以连通中空腔和轴承腔,通过对气缸内的活塞施加拉力将轴承腔内的油脂吸入气缸的中空腔内,继而对活塞施加推力,则中空腔内的油脂会经过第一排气部件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内,由于油脂经由第一排气部件除去了空气,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油脂则为实际油脂排出量,随着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油脂收集容器会排出等量的空气量,最后通过测量部件对油脂收集容器内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测量,即可准确获知从轴承腔内排出的油脂量,从而可以对轴承腔内注入等量的油脂。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设备简单,便于操作,通过间接测量排气量能够准确获取油脂的实际排出量,避免了因油脂排出量和油脂注入量不相等造成的泄漏或者润滑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承排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单向阀;20-第二单向阀;30-第三单向阀;40-气缸;400-活塞;50-油脂收集容器;60-测量部件;71-第一排气部件;72-第二排气部件;73-防水透气管;80-排油管道;81-排油管道第一端;82-排油管道第二端;90-控制器;100-动力源;110-轴承座;120-轴承腔;1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轴承排脂装置无法准确获取油脂的排出量。
为了准确获取油脂的排出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排脂装置,设备简单,便于操作,通过间接测量排气量获取油脂的实际排出量,避免了因油脂排出量和油脂注入量不相等造成的泄漏或者润滑不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涉及到的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承排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包括:
气缸40,包括缸筒和活塞400,所述缸筒的中空腔内设置所述活塞400,且所述中空腔适于与轴承的轴承腔连通,以便所述活塞400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增大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将所述轴承的轴承腔120内的油脂吸入所述中空腔;
油脂收集容器50,与所述气缸40的中空腔相连通,以便所述活塞400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减小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收集从所述中空腔内排出的油脂;
第一排气部件71,连通所述气缸40的密封腔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以除去所述排出的油脂中的空气;
第二排气部件72,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相连通,以便油脂进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时排出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空气;
测量部件60,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72相连通,适于检测所述第二排气部件72排出的空气量。
第一排气部件71用于保证油脂在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之前,油脂内的空气已排出。第一排气部件71具体实现排气功能的方式不做限定,第一排气部件71上可以采用设置防水透气阀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排气部件71上采用防水透气材料将油脂内的空气排出。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增大排气面积,所述第一排气部件71可以包括防水透气管73,所述防水透气管73设置于所述气缸40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之间。当油脂在中空腔内被压入防水透气管73时,油脂内的空气沿管壁排出。
因油脂收集容器50内含有空气,当去除了空气的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后,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压力增加,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空气受压通过第二排气部件72排出,经第二排气部件72排出的空气量等于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油脂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部件72可以包括防水透气阀,设置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部件72也可以是防水透气膜。
当然,随着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油脂收集容器50会排出等量的空气量,轴承油脂测量装置还需要通过测量部件60对经第二排气部件72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测量,最终测量部件60测得的空气量即为轴承排脂装置抽出的油脂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便于气体测量,测量部件60可以是流量传感器,与所述防水透气阀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空气流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测量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空气流量。
因气缸40和油脂收集容器50之间设置有第一排气部件71,且油脂收集容器50和测量部件60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气部件72,当需要对轴承进行排出油脂操作时,将轴承排脂装置的气缸40与轴承的排油孔相连接,通过对气缸40内的活塞400施加拉力将轴承腔120内的油脂沿着排油孔吸入气缸40的中空腔内,继而对活塞400施加推力,则中空腔内的油脂会经过第一排气部件71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50内,由于油脂经由第一排气部件71消除了空气,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油脂则为实际油脂排出量,随着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油脂收集容器50会排出等量的空气量,最后通过测量部件60对油脂收集容器50内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测量,即可准确获知从轴承腔120内排出的油脂量,从而可以对轴承腔120内注入等量的油脂。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排脂装置,设备简单,便于操作,通过间接测量排气量能够准确获取油脂的实际排出量,避免了因油脂排出量和油脂注入量不相等造成的泄漏或者润滑不足的问题。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对活塞400施加一个回合的拉力和推力后,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若接着对活塞400施加第二回合的拉力,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排除了空气的油脂又会进入气缸40的中空腔内,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当对活塞400施加完一个回合的拉力和推力后,需要及时更换新的油脂收集容器50。为了避免反复更换油脂收集容器50,提高工作效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部件71可以包括单向阀,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气缸40流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当第一排气部件71包括防水透气管73时,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73内且分别连通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和所述中空腔,所述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气缸流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50。
单向阀的设置,能够保证气缸40的中空腔内的油脂可以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而油脂收集容器50中的油脂不能流回气缸40的中空腔,从而在油脂收集容器50未满的前提下,无需更换油脂收集容器50即可控制气缸40中的活塞400反复进行直线运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简化第一排气部件7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73的轴向两端。当气缸40内的油脂在活塞400的推力作用下进入第一排气部件71内时,油脂在压力作用下经过防水透气管73,油脂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透过防水透气管73的管壁排到外界,从而进入油脂收集容器50的油脂为不混合有空气的油脂。
当然,轴承的外圈以及轴承座上会开设有排油孔,以将轴承腔内的油脂抽入气缸的中空腔内。为便于整个轴承排脂装置的布置,在气缸40和排油孔之间还可以设置排油管道80,排油管道80包括排油管道第一端81和排油管道第二端82,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81通过排油孔能够与所述轴承腔相连通,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82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
同理,所述排油管道80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单向阀30,所述第三单向阀30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81流向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82。从而,当气缸40内的活塞400受到拉力时,轴承腔120内的油脂可以沿排油孔进入气缸40的中空腔,当气缸40内的活塞400受到推力时,气缸40的中空腔内的油脂不会流回轴承腔120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轴承排脂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气缸40抽取油脂的工作效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排脂装置,还包括:
动力源100,与所述活塞400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动力源100适于带动所述活塞400沿所述气缸壁移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载荷承受能力,所述动力源100可以是电机和行星滚柱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并将作用力作用于气缸40的活塞40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100还可以是电机和滚珠丝杠。
在一种轴承排脂装置中,为了实现自动抽脂,所述轴承排脂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90,与所述动力源100通过导线130相连接,所述控制器90适于控制所述气缸40执行抽脂动作。所述控制器90还可以检测油脂收集容器50内的剩余容积,当剩余容积小于预设值时,发出警报以提醒及时更换新的油脂收集容器50。
当然,为了避免在轴承排脂装置工作过程中因轴承内部的负压过大导致油脂泄漏问题,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排脂装置,还包括:
减压阀,设置于所述轴承的轴承座或者轴承端面上,所述减压阀适于控制所述轴承腔120内的气压,当轴承腔120内的负压超过设定的最大气压时,减压阀开启以降低轴承腔120内的气压。减压阀上还可以设置空气过滤部件,以保证进入轴承腔内空气是洁净空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单元,包括:
轴承,其上开设有排油孔;
前述的轴承排脂装置,所述轴承排脂装置与所述轴承的排油孔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单元,当需要对轴承进行排出油脂操作时,通过对气缸内的活塞施加拉力将轴承腔内的油脂沿着排油孔吸入气缸的中空腔内,继而对活塞施加推力,则中空腔内的油脂会经过第一排气部件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内,由于油脂经由第一排气部件消除了空气,进入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油脂则为实际油脂排出量,随着油脂进入油脂收集容器,油脂收集容器会排出等量的空气量,最后通过测量部件对油脂收集容器内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测量,即可准确获知从轴承腔内排出的油脂量,从而可以对轴承腔内注入等量的油脂。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单元,通过间接测量排气量能够准确获取油脂的实际排出量,避免了因油脂排出量和油脂注入量不相等造成的泄漏或者润滑不足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油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由于油脂在轴承腔120内不可能完全均匀分布,因此,通过在轴承上安装至少两个轴承排脂装置,由于每个排油口都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可以根据轴承腔120内油脂的分布情况往轴承腔120内注入油脂。进一步地,由于轴承排脂装置沿轴承的周向分布,可以避免轴承腔内的油脂排油路径过长,降低油脂在排油管道80内的堵塞风险,且轴承排脂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便于操作。
为了便于结构布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各所述轴承排脂装置可以沿所述轴承的周向均匀分布。
轴承的种类不作限定,轴承可以是圆柱滚子轴承,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或者滑动轴承。
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可以为4个,轴承上开设的排油孔的数量为至少4个,每个排油孔对应一个轴承排脂装置,轴承排脂装置的气缸40与所述排油孔相连通,以保证各气缸40能够将轴承腔120内的油脂沿对应的排油孔吸入气缸40的中空腔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不做限定,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轴承尺寸的大小自行设置。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的中空腔内设置所述活塞,且所述中空腔适于与轴承的轴承腔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增大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将所述轴承的轴承腔内的油脂吸入所述中空腔;
油脂收集容器,与所述气缸的中空腔相连通,以便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侧壁移动且减小所述中空腔的密封腔时,收集从所述中空腔内排出的油脂;
第一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气缸的密封腔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以除去所述排出的油脂中的空气;
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相连通,以便油脂进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时排出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内的空气;
测量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相连通,适于检测所述第二排气部件排出的空气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部件包括防水透气管,所述防水透气管设置于所述气缸和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部件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内且分别连通所述油脂收集容器和所述中空腔,所述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气缸流入所述油脂收集容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水透气管的轴向两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为防水透气阀,设置于所述油脂收集容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件为流量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油管道,包括排油管道第一端和排油管道第二端,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能够与所述轴承腔相连通,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
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排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配置为能够使油脂沿所述排油管道第一端流向所述排油管道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源,与所述活塞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动力源适于带动所述活塞沿所述气缸壁移动;
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气缸执行抽脂动作。
9.一种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承,其上开设有排油孔;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轴承排脂装置,所述轴承排脂装置与所述轴承的排油孔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排油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轴承排脂装置的数量。
CN201910783717.0A 2019-08-23 2019-08-23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Pending CN110513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3717.0A CN110513594A (zh) 2019-08-23 2019-08-23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3717.0A CN110513594A (zh) 2019-08-23 2019-08-23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594A true CN110513594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3717.0A Pending CN110513594A (zh) 2019-08-23 2019-08-23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359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295A (zh) * 2021-04-14 2021-08-13 向琳 一种具有润滑脂自换位式轴承的发电机
EP3904676A1 (en) * 2020-04-27 2021-11-03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Grease collection arrangement
US20220074451A1 (en) * 2020-09-08 2022-03-10 Aktiebolaget Skf System for lubricating a sealed bear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4166802A1 (en) * 2021-10-18 2023-04-19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Fluid container for bearings
CN116839906A (zh) * 2023-09-04 2023-10-03 吉林大学 模拟数控机床电主轴轴承润滑脂可靠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04676A1 (en) * 2020-04-27 2021-11-03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Grease collection arrangement
CN113639182A (zh) * 2020-04-27 2021-11-12 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 油脂收集装置
CN113639182B (zh) * 2020-04-27 2023-10-10 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 油脂收集装置
US20220074451A1 (en) * 2020-09-08 2022-03-10 Aktiebolaget Skf System for lubricating a sealed bear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703183B2 (en) * 2020-09-08 2023-07-18 Aktiebolaget Skf System for lubricating a sealed bear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13251295A (zh) * 2021-04-14 2021-08-13 向琳 一种具有润滑脂自换位式轴承的发电机
EP4166802A1 (en) * 2021-10-18 2023-04-19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Fluid container for bearings
CN116839906A (zh) * 2023-09-04 2023-10-03 吉林大学 模拟数控机床电主轴轴承润滑脂可靠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839906B (zh) * 2023-09-04 2023-11-07 吉林大学 模拟数控机床电主轴轴承润滑脂可靠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594A (zh) 轴承单元及轴承排脂装置
CN107380450A (zh) 一种无人机喷洒系统
CN107701902A (zh) 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及轴承自动换脂系统
CN104132706A (zh) 一种体积计量管容积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7802918A (zh) 一种动力作用于药液软袋的输液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5283669A (zh) 制冷剂压缩机
CN109578445A (zh) 脂润滑轴承系统
CN105403406B (zh) 齿形带疲劳试验装置
CN208804060U (zh) 液压缸同步动作控制系统
CN107939755B (zh) 回转接头液压加载增压系统
CN105387328B (zh) 一种润滑点终端检测装置及带有该检测装置的润滑系统
CN107940218A (zh) 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及其轴承自动换脂系统
CN106762591A (zh) 一种往复增压泵
CN108386331B (zh) 一种室内模型试验用智能无脉冲注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75921A (zh) 航空液压测试系统
CN109763802A (zh) 化学驱用多组分药剂加入装置及方法
JP2019117165A (ja) 液漏れ検知機構の改良
CN109351702A (zh) 一种脂润滑轴承的内滚道清洗疏通装置及方法
CN207141402U (zh) 一种无人机喷洒系统
CN208779098U (zh) 一种立式电动润滑泵
CN208041578U (zh) 一种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及其轴承自动换脂系统
CN207420844U (zh) 一种自润滑陶瓷泵芯结构
CN207457008U (zh) 一种接触角测试仪的连续进样装置
CN114109747B (zh) 风力发电机、抽脂组件、集油瓶及控制方法
CN201857251U (zh) 一种液体的细流量定量分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