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0849A -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0849A CN110510849A CN201910787477.1A CN201910787477A CN110510849A CN 110510849 A CN110510849 A CN 110510849A CN 201910787477 A CN201910787477 A CN 201910787477A CN 110510849 A CN110510849 A CN 110510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tu
- contaminated sediments
- administered
- restorative procedure
-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8—Sludge treatment by fixation or solidific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02F11/148—Combined us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substances, being added in the same treatment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4—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修复药剂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2)静置反应2~5天;(3)将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4)静置反应5~20天;(5)在进行步骤(1)和步骤(3)的期间,往受污染底泥充氧2~3次,每次充氧15~30分钟,间歇30~60分钟。采用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受污染河道底泥,相对于清淤等工程手段而言,工程投资成本低、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并可逐渐改善河道微生物与微生态结构;综合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手段进行治理,效果优异,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城市或区域的河道、湖泊等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许多河道表现出黑臭甚至中度黑臭的特点,不少湖泊和城市内河表现出富营养化特征,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和水环境质量改善,降低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对美好环境需求的改善。对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是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综合改善的重要任务。
长期滞留在河道底部的淤泥是重要的污染源,也是最主要的内源。为了控制内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往往采取清淤的方式将底泥从河道中清出。这不仅工程量大、投资高,而且存在处置填埋场地有限、治理过程中恶臭等问题。若能采用原位修复的方法将底泥进行修复,不仅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而且避免了上述诸多不利影响。
重污染河道底泥一般表现为氧化还原电位低、微生态结构失调等特征,底栖动物、原生动物难以存活生长,微生物以厌氧型微生物为主。若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调剂和改善底质环境,则有可能逐渐恢复河道微生物与生态多样性,改善水体质量、提升自净能力。有研究表明,硝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改善底泥微环境、调控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表现出改善底泥质量、提升水体水质的效果。但是,投加硝酸盐会导致水体总氮指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硝酸盐溶解度高,会很快通过浓度梯度、水动力等作用交换到水体中,影响其利用于底泥修复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物化-生化过程协同的,性能高效、可缓慢释放、利用率更高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修复药剂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
(2)静置反应2~5天;
(3)将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
(4)静置反应5~20天;
(5)在进行步骤(1)和步骤(3)的期间,往受污染底泥充氧2~3次,每次充氧15~30分钟,间歇30~60分钟。
本发明在底泥治理过程中,引入可将硝酸盐等含氧阴离子盐作为底物的微生物,可以改善和调控微生物生态群落特征,进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逐渐改善水质和恢复水体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曝气等人工强化增氧手段,持续往水体中提供溶解氧,就可能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实现水体自净能力提升和水生态系统好转。
优选地,所述的修复药剂通过将硅酸盐溶液的pH调节至3~4.5时,加入含氧阴离子盐,在搅拌的条件下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2.2~2.6,反应60~120min后,加入水泥继续搅拌反应120~240min,然后干燥得到所述的原位修复材料,其中,控制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与所述的硅酸盐的投料摩尔比为1∶2~10∶1,所述的水泥的投加质量为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和所述的硅酸盐的质量之和的0.5~10倍。该修复药剂的活性材料组分更加丰富、释放效率更高、作用靶向性更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硅酸盐为硅酸钠和/或硅酸钾。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硅酸盐的浓度为1~5mol/L。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亚氯酸盐、高锰酸盐、高铁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当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为混合物时,任意两种盐之间的摩尔比为1∶3~3∶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还加入有聚丙烯酰胺,其中,所述的聚丙烯酰胺的质量为所述的硅酸盐质量的0.1%~0.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修复药剂呈块状或平均粒径范围为20~50目的颗粒状。
根据一种具体且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的修复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1)配制硅酸盐溶液;
(2)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加入酸溶液;
(3)当反应体系的pH值为3~4.5时,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
(4)在搅拌条件下继续加入酸溶液至反应体系的pH为2.2~2.6,反应60~120min;
(5)在搅拌条件下往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泥;
(6)在搅拌条件下继续反应120-240min;
(7)将获得的反应物在60~80℃下干燥24~48h得到所述的修复药剂。
其中,所述的搅拌条件通过磁力搅拌器或机械搅拌机得以实现;
当采用磁力搅拌器时,控制步骤(2)、步骤(3)和步骤(5)的磁子转速在300rpm以上,控制步骤(4)和步骤(6)的磁子转速在50~150rpm;
当采用机械搅拌机时,控制步骤(2)、步骤(3)和步骤(5)的搅拌桨转速在150rpm以上,控制步骤(4)和步骤(6)的搅拌桨转速在20~120rpm。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包括包覆材料、硝酸钙、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及吸附材料,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任意两类微生物的菌落总数比为1∶2~2∶1的反硝化古生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真菌、氨氧化细菌的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包覆材料包括前体和交联剂,所述的硝酸钙的投料质量为所述的前体投料质量的10%~25%,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料质量为所述的前体投料质量的20~40%,所述的吸附材料与所述的前体的投料质量比为100∶2~10。
更为优选地,所述的前体为任意两者的投料质量比为1∶2~3∶1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的组合,所述的交联剂为硼酸钠;所述的硼酸钠与所述的硝酸钙的投料摩尔比为0.2~0.4∶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吸附材料为任意两者的投料质量比为1∶2~2∶1的粉末活性炭、硅藻土和高岭土的组合。
根据一种具体且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搅拌条件下,将前体在60~100℃下溶解在水中,控制所述的前体与水的投料质量比为2~10∶100;
(2)滴加浓度为4~6mmol/L的硝酸钙溶液;
(3)滴加浓度为2~3mmol/L的硼酸钠溶液;滴加所述的硼酸钠溶液的过程中调节pH,使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幅度在±1之间;冷却至20~40℃;
(4)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搅拌混匀;
(5)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吸附材料;
(6)将获得的浊液干燥得到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投加质量为所述的修复药剂中的含氧阴离子盐质量的100~250倍。
优选地,步骤(5)中,采用表面曝气机、空气压缩机或纳米曝气机进行充氧。
优选地,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500~7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250~6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100~3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400~6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200~4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50~1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其中,所述的重度黑臭水体指的是以下水质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氨氮>15mg/L,水体ORP<-200mV,DO<0.2mg/L,透明度<10cm;所述的轻度黑臭水体指的是以下水质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氨氮在8~15mg/L,水体ORP在-200~+50mV之间,DO在0.2~2.0mg/L之间,透明度在10~25cm之间;
其中,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350mV,底泥有机碳含量>20%;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在-350~-100mV之间,底泥有机碳含量在10~20%之间;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在-100~+50mV之间,底泥有机碳含量在5~10%之间。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受污染河道底泥,相对于清淤等工程手段而言,工程投资成本低、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并可逐渐改善河道微生物与微生态结构;
2、综合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手段进行治理,效果优异,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修复药剂和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制各方法和过程简单,不需要高温高压等反应条件,易于实现;修复药剂活性组分含量高,释放速率慢且可控,在修复操作完成后,水体可保持自修复,从而可持续发挥治理修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为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在于:在物化、生化或二者协同作用条件下,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亚氯酸盐、高锰酸盐、高铁酸盐等含氧阴离子盐可以作为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而受污染底泥中还原性有机物在被氧化降解过程中可作为电子供体提供电子。在酸性条件下实现硅酸盐聚合形成聚合硅酸,综合利用聚合硅酸和水泥的共同作用将含氧阴离子盐颗粒掺杂固化,可以获得缓释型受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利用微生物固定化包埋技术将可以以含氧阴离子盐为底物的微生物固化包埋,形成固定化复合微生物。通过上述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综合手段,可以实现受污染河道底泥的原位治理与修复。
实施例1
1、修复药剂的制备
(1)配制摩尔浓度为4mol/L的硅酸盐溶液(硅酸盐为硅酸钠,溶剂为水);
(2)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控制磁子转速在400rpm下,往硅酸盐溶液中缓慢加入酸溶液(酸溶液为盐酸,浓度为1mol/L),监测体系pH值;
(3)当pH值为4时,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控制磁子转速在400rpm下,将含氧阴离子盐颗粒(含氧阴离子盐颗粒为硝酸钙)投加到体系中;其中,含氧阴离子盐与硅酸盐的摩尔比为5∶1;
(4)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控制磁子转速在100rpm继续加入酸溶液(酸溶液为盐酸,浓度为1mol/L)至pH为2.5,反应80min;
(5)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控制磁子转速在400rpm下,往体系中加入水泥,水泥的质量为含氧阴离子盐与硅酸盐质量之和的5倍;
(6)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控制磁子转速在100rpm继续反应180min;
(7)将所获得的凝状物装填入砌块磨具中,置于80℃内干燥36h;
(8)将干燥后的砌块研磨成颗粒,颗粒粒径范围为20-50目。
2、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制备
(1)在搅拌条件下,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在60~100℃下溶解于水中;上述三种物质中任意两种之间的质量比范围为1∶1,且三种物质质量之和与水的质量比范围为5∶100;
(2)滴加浓度为5mmol/L的硝酸钙溶液,且滴加的硝酸钙总质量为上述三种物质质量之和的20%;
(3)滴加浓度为2.5mmol/L的硼酸钠溶液,且硼酸钠与硝酸钙的摩尔比范围为0.2∶1;滴加硼酸钠过程中用盐酸调节pH,使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幅度在±1之间;冷却至20~40℃范围;
(4)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搅拌混匀;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是反硝化古生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真菌、氨氧化细菌的混合物,且任意二类微生物的菌落总数比范围为1∶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料质量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聚乙二醇三者总投料质量的30%;
(5)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粉末活性炭、硅藻土和高岭土的混合物;其中,任意二种固体粉末之间的质量比范围为1∶1,且固体粉末质量之和与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聚乙二醇的质量之和的比值范围为100∶5;
(6)将获得的浊液置于直径为1-2mm的球形磨具中,风干后倾出;置于4-6℃环境下保存备用。
3、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的实施步骤:
(1)将上述制得的修复药剂与受污染底泥混合,并采用曝气机往受污染底泥表面充氧2次,每次充氧20分钟,间歇40分钟;
(2)静置反应3天;
(3)将上述制得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与受污染底泥混合,并采用曝气机往受污染底泥表面充氧2次,每次充氧20分钟,间歇40分钟;其中,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投料质量为修复药剂中的含氧阴离子盐质量的100倍;
(4)静置反应10天。
应用例1
本实验针对6种实验类型的受污染底泥及上覆水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底泥原位修复,6种实验类型的受污染底泥及上覆水如下,为方便后续实验,对其进行编号,分别为:
(1)轻度黑臭水体及轻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1;
(2)轻度黑臭水体及中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2;
(3)轻度黑臭水体及重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3;
(4)重度黑臭水体及轻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4;
(5)重度黑臭水体及中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5;
(6)重度黑臭水体及重度底泥污染程度,编号6。
6种实验类型的受污染底泥及上覆水混合物,每种有3个样品,各样品指标不同,共计18个样品进行实验,每组样品实验前水质指标及泥质指标如下表1,其中,1.1、1.2、1.3为轻度黑臭水体及轻度底泥污染程度;2.1、2.2、2.3为轻度黑臭水体及中度底泥污染程度;3.1、3.2、3.3为轻度黑臭水体及重度底泥污染程度;4.1、4.2、4.3为重度黑臭水体及轻度底泥污染程度;5.1、5.2、5.3为重度黑臭水体及中度底泥污染程度;6.1、6.2、6.3为重度黑臭水体及重度底泥污染程度。
表1
18个样品设计5组修复药剂投加量,每个实验样品对应的投加量如下表2所示。
表2
18个样品分别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完成修复后,再过6天测试水质及泥质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表3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水体氨氮数据表,表4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水体ORP数据表,表5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水体DO数据表,表6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水体透明度数据表,表7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底泥ORP数据表,表8为18个样品进行5种投加量实验后底泥有机碳数据表。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通过对上述修复后的泥水混合物进行指标分析,各种类型的泥水混合物在以下投加范围内可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分别是:
当河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500-7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河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250-6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河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100-3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河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400-6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河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200-4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河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底泥原位修复材料的投量为50-1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应用例2
1.某小河黑臭水体及黑臭底泥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治理
某小河黑臭水体及黑臭底泥属于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经过底泥原位修复后,实现消除黑臭的治理目标,应用情况如下表9,其中,投加量为400g/m2。
表9
2.某河涌黑臭水体及黑臭底泥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治理
某河涌黑臭水体及黑臭底泥属于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经过底泥原位修复后,实现消除黑臭的治理目标,应用情况如下表10,其中,投加量为700g/m2。
表10
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内变换得到更多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修复药剂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
(2)静置反应2~5天;
(3)将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与受污染底泥接触或混合;
(4)静置反应5~20天;
(5)在进行步骤(1)和步骤(3)的期间,往受污染底泥充氧2~3次,每次充氧15~30分钟,间歇30~6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药剂通过将硅酸盐溶液的pH调节至3~4.5时,加入含氧阴离子盐,在搅拌的条件下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2.2~2.6,反应60~120min后,加入水泥继续搅拌反应120~240min,然后干燥得到所述的原位修复材料,其中,控制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与所述的硅酸盐的投料摩尔比为1∶2~10∶1,所述的水泥的投加质量为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和所述的硅酸盐的质量之和的0.5~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盐为硅酸钠和/或硅酸钾,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硅酸盐的浓度为1~5mol/L;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亚氯酸盐、高锰酸盐、高铁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当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为混合物时,任意两种盐之间的摩尔比为1∶3~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还加入有聚丙烯酰胺,其中,所述的聚丙烯酰胺的质量为所述的硅酸盐质量的0.1%~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药剂呈块状或平均粒径范围为20~50目的颗粒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1)配制硅酸盐溶液;
(2)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的硅酸盐溶液中加入酸溶液;
(3)当反应体系的pH值为3~4.5时,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含氧阴离子盐;
(4)在搅拌条件下继续加入酸溶液至反应体系的pH为2.2~2.6,反应60~120min;
(5)在搅拌条件下往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泥;
(6)在搅拌条件下继续反应120-240min;
(7)将获得的反应物在60~80℃下干燥24~48h得到所述的修复药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条件通过磁力搅拌器或机械搅拌机得以实现;
当采用磁力搅拌器时,控制步骤(2)、步骤(3)和步骤(5)的磁子转速在300rpm以上,控制步骤(4)和步骤(6)的磁子转速在50~150rpm;
当采用机械搅拌机时,控制步骤(2)、步骤(3)和步骤(5)的搅拌桨转速在150rpm以上,控制步骤(4)和步骤(6)的搅拌桨转速在20~12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包括包覆材料、硝酸钙、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及吸附材料,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任意两类微生物的菌落总数比为1∶2~2∶1的反硝化古生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真菌、氨氧化细菌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材料包括前体和交联剂,所述的硝酸钙的投料质量为所述的前体投料质量的10%~25%,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料质量为所述的前体投料质量的20%~40%,所述的吸附材料与所述的前体的投料质量比为100∶2~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体为任意两者的投料质量比为1∶2~3∶1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的组合,所述的交联剂为硼酸钠;所述的硼酸钠与所述的硝酸钙的投料摩尔比为0.2~0.4∶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材料为任意两者的投料质量比为1∶2~2∶1的粉末活性炭、硅藻土和高岭土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搅拌条件下,将前体在60~100℃下溶解在水中,控制所述的前体与水的投料质量比为2~10∶100;
(2)滴加浓度为4~6mmol/L的硝酸钙溶液;
(3)滴加浓度为2~3mmol/L的硼酸钠溶液;滴加所述的硼酸钠溶液的过程中调节pH,使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幅度在±1之间;冷却至20~40℃;
(4)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搅拌混匀;
(5)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的吸附材料;
(6)将获得的浊液干燥得到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化复合微生物材料的投加质量为所述的修复药剂中的含氧阴离子盐质量的100~250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采用表面曝气机、空气压缩机或纳米曝气机进行充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500~7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250~6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100~3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400~6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200~40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当水体为轻度黑臭水体且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时,所述的修复药剂的投量为50~150g/m2待修复河道面积;
其中,所述的重度黑臭水体指的是以下水质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氨氮>15mg/L,水体ORP<-200mV,DO<0.2mg/L,透明度<10cm;所述的轻度黑臭水体指的是以下水质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氨氮在8~15mg/L,水体ORP在-200~+50mV之间,DO在0.2~2.0mg/L之间,透明度在10~25cm之间;
其中,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重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350mV,底泥有机碳含量>20%;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中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在-350~-100mV之间,底泥有机碳含量在10~20%之间;所述的底泥污染程度为轻度指的是以下指标中任意一项在如下范围:底泥ORP在-100~+50mV之间,底泥有机碳含量在5~10%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87477.1A CN110510849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CN202011220410.9A CN112441713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原位修复复合材料及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87477.1A CN110510849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20410.9A Division CN112441713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原位修复复合材料及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0849A true CN110510849A (zh) | 2019-11-29 |
CN110510849B CN110510849B (zh) | 2020-11-20 |
Family
ID=6862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87477.1A Active CN110510849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CN202011220410.9A Active CN112441713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原位修复复合材料及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20410.9A Active CN112441713B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一种原位修复复合材料及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5108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7064A (zh) * | 2019-12-27 | 2020-05-0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7686B (zh) * | 2021-06-22 | 2024-10-22 | 江苏贤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装置及其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3531B1 (en) * | 1999-11-17 | 2002-07-23 | Geov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dvanced organic-inorganic solid-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anaerobic bioremediation |
US20080227179A1 (en) * | 2007-03-16 | 2008-09-18 | Smith Donovan N | New Bioremediation Enhancing Agents And Methods Of Use |
CN102267788A (zh) * | 2011-05-05 | 2011-12-07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一种硝酸盐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75963A (zh) * | 2013-06-27 | 2013-09-04 | 东南大学 | 用于河床底泥生态系统恢复的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微球的制备方法 |
CN106865639A (zh) * | 2017-01-11 | 2017-06-20 | 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体和底泥原位修复剂与修复方法 |
CN109607993A (zh) * | 2019-02-21 | 2019-04-12 | 清华大学 |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54370A (zh) * | 2019-04-15 | 2019-07-26 | 广东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底泥固化稳定修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78329A (zh) * | 2019-05-27 | 2019-08-02 |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强化与底栖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04920B (zh) * | 2019-06-05 | 2022-01-28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 一种河底原位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9
- 2019-08-23 CN CN201910787477.1A patent/CN11051084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8-23 CN CN202011220410.9A patent/CN1124417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3531B1 (en) * | 1999-11-17 | 2002-07-23 | Geov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dvanced organic-inorganic solid-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anaerobic bioremediation |
US20080227179A1 (en) * | 2007-03-16 | 2008-09-18 | Smith Donovan N | New Bioremediation Enhancing Agents And Methods Of Use |
CN102267788A (zh) * | 2011-05-05 | 2011-12-07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一种硝酸盐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75963A (zh) * | 2013-06-27 | 2013-09-04 | 东南大学 | 用于河床底泥生态系统恢复的固定化微生物包埋微球的制备方法 |
CN106865639A (zh) * | 2017-01-11 | 2017-06-20 | 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体和底泥原位修复剂与修复方法 |
CN109607993A (zh) * | 2019-02-21 | 2019-04-12 | 清华大学 |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54370A (zh) * | 2019-04-15 | 2019-07-26 | 广东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底泥固化稳定修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78329A (zh) * | 2019-05-27 | 2019-08-02 |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强化与底栖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宋关玲等: "《北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31 July 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岳莉然等: "《环境微生物教程》", 31 December 2009,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编: "《广东科技年鉴.2008年卷》", 30 June 2009,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胡湛波等: "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的影响 ", 《环境工程学报》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7064A (zh) * | 2019-12-27 | 2020-05-0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1713A (zh) | 2021-03-05 |
CN112441713B (zh) | 2022-09-20 |
CN110510849B (zh) | 2020-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Ye et al. | Emerging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on of soils and groundwater in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site--A review | |
CN107601678B (zh) | 一种城镇黑臭水体及底泥原位快速治理材料 | |
CN108409080B (zh) | 一种底泥原位修复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应用 | |
CN112441715B (zh) | 一种原位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510849A (zh) | 一种受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与修复方法 | |
Duan et al. | Start-up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al 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coupled with a micro-aeration system | |
CN113045119A (zh) | 一种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淤泥基生态护岸基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US5562588A (en) | Process for the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Cr(VI)-bearing solids | |
CN110813979A (zh) |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实现氰化尾渣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 |
Wang et al. | Ex-situ treatment of sediment from a black-odor water body using activated sludge | |
CN114177845A (zh) | 多功能水体生态修复聚乙烯醇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4702961B (zh) | 一种无定型铁锰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04113885A (ja) | 水質浄化材料 | |
CN102964040B (zh) | 一种沉积物氮营养盐污染的原位修复方法 | |
CN110591716A (zh) | 适用于尾矿废石重金属污染稳定化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10092527B (zh) | 一种处理黄原胶发酵废水的环保工艺 | |
CN107473320A (zh) | 一种活性炭吸附剂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60846A (zh) | 一种河湖污染底泥/淤泥原位氧化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159683B (zh) | 一种仿真式沉积物团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3321299B (zh) | 一种脱氮填料及其应用 | |
CN110734133A (zh) | 一种纳米零价铁镍复合多孔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5611558B (zh) | 一种立体生态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 |
KR101317865B1 (ko) | 박테리아를 이용한 준설토의 침강 속도 및 자중 압밀 속도 향상 방법 | |
CN214192623U (zh) | 一种蒸发母液的固化处理系统 | |
CN118458938B (zh) | 一种脱氮除磷复合填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