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815A -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6815A
CN110506815A CN201910959103.3A CN201910959103A CN110506815A CN 110506815 A CN110506815 A CN 110506815A CN 201910959103 A CN201910959103 A CN 201910959103A CN 110506815 A CN110506815 A CN 110506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exocarpium citri
fruit
citri rubrum
huajuh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91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朱逸男
林乃会
王龙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ning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hua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ning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hua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ning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hua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ning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hua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91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6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681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化州产橘红鲜果和普洱熟茶为起始原料,经过挑选、热浸、风干、制盖、掏蕊、填充、干燥、陈化和包装等工序,采用橘果自动挑选、连续热浸杀青、锥形切割制盖、蕊肉榨汁与浓缩、锥体契合和联合陈化等新工艺新方法,本发明着重体现了化州橘红与普洱茶复方融合功效。本发明产品具有一种普洱茶与化州橘红交融的香味和独特的化痰止咳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新型复方配伍的中药饮品的开发和应用。
背景技术
化州橘红,又称化橘红,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有“南方人参”之称。早在南宋时期,化州就已开始种植橘红,明清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其制剂及工艺品曾红极一时,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2006年,化州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6月,化州获授“中国化州橘红之乡”称号。化州橘红果皮中含有黄酮类、挥发油以及多糖成分,此外还含有香豆索类、佛手内酯等成分。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的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中医认为,普洱茶味苦、甘,性寒,归胃、肝和大肠经,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化州橘红和普洱茶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化州橘红和普洱茶都是愈陈愈宝贵。第二,都有止咳生津的功效,而且陈化越久,效果越突出。因此,化州橘红和普洱茶的复合产品,在陈化与止咳将会体现出中医的处方融合作用。
对于化州橘红和普洱茶复合产品,化州的民间早期是采用化州橘红和普洱茶混合的方法,即把干燥的化州橘红药材切丝,按一定的比例与普洱茶混合,从而制备出化州橘红和普洱茶复合茶。
专利CN200910041821.9公开了一种陈皮普洱制备方法,它以广东新会的成熟柑橘果实为原料,通过预处理、成型、摊凉、入烘、出烘等工艺,使制得的陈皮普洱茶不但汤色蜜黄明亮,滋味浓醇甘活生香,喉韵甘润绵长,余味清甜可口,而且成型性好、紧结完整、长时间保藏无破裂、掉料、散块和霉变等现象。专利CN201710405808.1公开了一种宣肺茶及其制备方法,其处方含有十多味中药材,其中包括普洱熟茶和化橘红。
专利CN109329466A公开了一种采用填充工艺制备化橘红普洱茶的方法。它采用鲜果直径大小来筛选原料橘红,在用温水洗涤,把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并去除化橘红内部的果肉和果瓤,普洱茶装入内部空腔中,盖上顶盖,然后烘干并杀青,于阴凉干燥处保存。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体现填充方法的特点,其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化橘红鲜果直接加工,果体后期缩水过多,容易产生皱纹或错位;第二,切盖工艺随意,顶盖和主体密封性差,不利于化橘红和普洱茶的融和。
专利CN201811127681.2提供了一种用于柑橘类水果取肉去芯的可变半径软刀装置,适用于橘红普洱茶,小青桔普洱茶等需要芸香科柑橘类水果外皮作为容器的应用场合。论文中,管俊岭研究了普洱茶陈化品质风味的变化与贮藏时间、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陈化生香的风味品质特点,在良好的仓储环境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茶叶色香味品质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所以,橘红果内独特的微环境是十分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香味品质。
尽管人们对于化州橘红和普洱复合茶的功效和品位普遍认可,但在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方面依然进步不显著。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工艺处于手工作坊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工艺规范和质量控制手段;第二,产品设计只是化州橘红和普洱茶的简单加和,缺乏基于中医理念的集成创新与融合贯通的新优势;第三,复合产品没有体现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特色,没有通过处方和配伍发挥君臣佐使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化州橘红和普洱茶复合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从传统中医理念出发,提供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是一种基于化州橘红与普洱茶联合陈化工艺的新型复合茶产品,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以化州橘红和普洱熟茶为原料,将化州橘红半干品锥体切割取盖,掏出其中的蕊肉,果肉经榨汁与浓缩成为浸膏,橘红浸膏与普洱茶一起填充到橘红果内,再用盖子密封,然后经干燥和联合陈化得到成品。橘红浸膏与普洱茶的重量比例为1:20~1:50。
本发明提供的化州橘红普洱茶工艺流程如下:
挑选——热浸——风干——制盖——填充——干燥——陈化——包装
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1.橘红原料挑选
橘红原料挑选是基于一种重量在线监测与物流分拣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橘红的自动挑选在一种橘红挑选专用设备(型号TSC-03-B00X或HXCW-400)上完成。如附图1所示,依次从左至右,该专用设备由上料装置、在线称重计,剔除器、侧挡板和接受器组成。其中,上料装置包含宽度为200mm的输送带。
橘红原料挑选过程只要把橘红鲜果放在上料装置的输送带上,橘红挑选设备就能自动把橘红原料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2.热浸工序
本发明采用热水连续热浸方法,一步完成橘红鲜果的清洗和杀青。在板链式输送带的驱动下,橘红鲜果进入连续热浸设备(ss-6-100)的水浴中,缓缓通过热浸段。其中,热水的温度设定在95~99℃,热浸停留时间为5~7min。期间,在水流冲击下,橘红鲜果表面的污物被清洗。同时,高温热浸时间充足,达到鲜果杀青的作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风干工序
清洗和杀青好的鲜果在运行中完成表面脱水的作业。风干过程分为,沥水、吹干和干燥等三个阶段。沥水是依靠鲜果行进中震动抖落表面水珠。吹干是用80℃左右的热空气吹去并蒸发表面水分。
鲜果干燥(预干燥)的目的是为制成半干品。本发明采用热风烘干或者空气能(热泵)干燥技术实现橘红果鲜的干燥。预干燥的程度是橘红果达到半干状,其重量约为鲜果的一半,其含水量在35~45%之间。
4.制盖工序
如附图2所示,以橘红果的圆心为基准将其固定在加工装置(型号M3-120)的卡夹(12)上,在其表面上画半径为20mm的弧线,如附图2所示。然后以30°的角度,把刀片(9)插入其中,直至到达橘红果的圆心。然后卡夹连同橘红果转动360°,完成锥形切割工艺。然后卡夹连同橘红果下移,化州橘红果与锥形切割物11分离开来。
取出从橘红果掏得的锥形切割物,是一个上部为拱形而下部为锥形的物体,其正视图为附图2中橘红果与盖子10和锥形切割物11的结合体,将其下部的锥形切割物11切开,其上部拱形状的表皮层,作为化州橘红与普洱复合茶的盖子10。
由于本体与盖子的切割处都是圆锥体结构,切割线统一而且规整,大小一致,所以,本体与盖子不需要一一对应,而且圆锥体契合,密封性能好。
5.掏蕊工序
取锥形切盖剩下的橘红果,进一步掏取其中内蕊果肉。掏蕊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壁的厚度。对于掏取过程发生的壁层过薄或者破壁的中间体,应剔除。
将通过人工掏取的内蕊果肉集中收集,加入20%的纯洁水,用水果榨汁机统一榨汁。榨出的橘红果汁,采用真空浓缩方法浓缩为浸膏,以备后续合理使用。
6.填充工序
将普洱茶填充到掏空的化州橘红果内。普洱茶填充分3-4次完成,期间用橘红浸膏作为层与层之间的调和剂。块状的普洱茶与浸膏的重量比的合适范围是1:0.02~1:0.05。普洱茶与橘红果浸膏的交互填充能产生特殊的风味和功效。
填充完毕,用少量的橘红浸膏作用粘结剂,再扣上盖子,转动磨合,以提高制品的密封性。
7.干燥工序
取填充并密封好的橘红果,在温度为95~110℃的烘房中干燥20~40小时。期间,取样测定制品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达到15%以下,表明干燥达标。
8.陈化工序
取干燥后的橘红果,整齐而均匀地放入陈化室内,放置陈化大约20~60天。陈化室要求温度适中、通风透气,有严格的防霉变措施。室内温度控制范围是1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范围是60%~75%。
9.包装工序
本品包装的规格和方式采用常规的包装设备和工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充分体现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的集成与融合。这些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州橘红普洱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产品风味,均有一定的作用。
与现有的橘红和普洱茶复合茶不同,本发明产品是将橘红的半干果的内容物掏出,把橘红果肉榨汁、浓缩后与将普洱茶一起填充。这样能够更多地保留橘红的有效成分。同时,生产过程增加了橘红和普洱茶的共同陈化工艺,以发挥中药材互相作用和推陈出新的效果。
与现有同类产品和制作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包括:
(1)橘红原料挑选是基于一种重量在线监测与物流分拣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不同于现有的只是根据果径大小拣选的方法,本发明挑选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
(2)采用热水连续热浸方法,一步完成清洗和杀青工序,流水作业适合规模化生产。
(3)采用锥形切割工艺,制备圆形密封盖,盖子具有通用性,提高了密封性。
(4)所掏取的橘红内蕊,统一榨汁、浓缩后,与普洱茶混合填充,也可用作封盖的密封胶。
(5)增加共陈化工序,使化州橘红与普洱的香味能够融合,口感能够调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橘红果拣选专用设备示意图。
图2是橘红果锥形切割工艺示意图。
图3是橘红果填充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橘果挑选专用设备是一个自动称重的物流设备。如附图1所示,该设备由上料装置、在线称重计,剔除器和接受器组成。上料装置是物体输送机,其带速为30m/min,上料装置的输送带上每0.5m有一个圆圈,供人工放置橘果。上料装置的输送带与在线称重计的输送带相连,橘红鲜果快速从上料装置转移称重带上,其个体的重量被在线测量并记录在计算机中。
设备在使用前,操作人员会设定合格的橘果重量范围。当称重后的橘果在剔除器的输送带中运行时,如果其重量不到设定范围的下限或者超过设定范围的上限,剔除器会启动侧向挡板,使该橘果从侧端下线。
当称重后的橘果的重量在设定范围内,它将从剔除器的输送带的终端落下,进入接受器通道,统统装入合格品包装袋。
实施例2
橘红原料的挑选步骤为:启动橘果拣选专用设备,设定合格品重量范围,其下限为50克,上限为80克;用箩筐装现摘的化州特产的橘红鲜果,放在上料装置傍边。专用设备运行时,人工拿起橘果,放在上料装置的输送带的标志圆圈内。然后橘果依次排队通过在线称重计和剔除器,其中。不合格品半途侧端落下,合格品通过剔除器的输送带,在其终端进入接受器通道,然后集中包装。
实施例3
橘果的拣选合格品采用热水连续热浸方法,完成清洗和杀青工序。在板链式输送带的驱动下,橘果进入连续热浸设备的水浴中,缓缓通过热浸段。其中,热水的温度设定在95~99℃,热浸停留时间为5~7min。期间,在水流冲击下,橘果表面的污物被清洗。高温清洗的同时,本工序完成杀青作业。
橘果出水后,进入吹干段,用热风除去橘红果表面的水分,以便后续操作。
实施例4
清洗和杀青后橘果需要先干燥一下,使其水分含量降低。
橘果的预干燥可以采用热风烘干工艺,或采用空气能(热泵)干燥技术。
热风烘干的设备温度的合适范围是95~110℃,干燥时间一般为15~20小时,半干品橘果的重量约为其鲜果的50%。
实施例5
橘果热泵烘干工艺的合适范围是60~80℃,可以选择空气能机组:额定功率7KW,制热量23kw,除湿25L/h。对于烘房的外形尺寸为5m×2.5m×2.8m,一次可投料500kg左右。
橘果半干品的水分含量应该控制在35~45%的范围内。
实施例6
橘果半干品的制盖方法为:如附图2所示,以橘果(8)的圆心为基准将其固定在加工装置的卡夹(12)上,在其表面上画半径为20mm的弧线。然后以30°的角度,把刀片(9)插入其中,直至到达橘红果的圆心。然后卡夹连同橘红果转动360°,完成锥形切割工艺。然后卡夹连同橘红果下移,橘红果与盖子10和锥形切割物11分离开来。
取出锥形切割物,将其下部锥形物切开。其上部拱形状的表皮层,作为橘红与普洱复合茶的盖子。因为是锥形切割,盖与本体是锥形结合,所以其密封性显著提高。
实施例7
取锥形切盖的橘果,进一步掏取的其中内蕊果肉。掏蕊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壁的厚度。对于掏取过程偶尔发生的壁层过薄或者破壁的中间体,应作为废品剔除。
所掏取的内蕊果肉集中收集,以备进一步处理。
实施例8
橘果内蕊集中收集之后,加入20%的纯洁水,用水果榨汁机统一榨汁。榨出的果汁,采用真空浓缩方法浓缩至浸膏状态。橘果浸膏的密度控制在1.15~1.20之间后,以备后续合理使用。
实施例9
普洱茶填充于掏空的化州橘红内。填充时,用橘红的浸膏作为普洱茶层与层之间的调和剂。普洱茶与浸膏的重量比的合适范围是1:0.02~1:0.05。普洱茶与橘红果浸膏的交互填充,有利于产生特殊的风味和功效。
参见图3,普洱填充橘红果用实施例6取得的盖子10盖住,橘红果本体与盖子之间用少量的浸膏作用粘结剂,以提高制品的密封性。由于盖子10和锥形切割物11的结合体,所以盖子10与橘红果的填充口是基本吻合的,通过浸膏的粘结作用,使得盖子10与橘红果的接缝13紧密结合,保证里面的填充物13不会溢出。
实施例10
取按照实施例9工艺制备的内填普洱化州橘红,在温度为95~110℃的烘房中干燥20~40小时。期间,取样测定制品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达到15%以下,可以取出,进入陈化工段。
实施例11
取按照实施例10工艺得到的内填普洱的橘红果放入陈化室内,放置陈化大约20~60天。陈化室要求温度适中、通风透气,有严格的防霉变措施。室内温度控制范围是1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范围是60%~75%。
橘红与普洱茶的陈化效果与季节和加工地的气候密切相关。产品陈化是否充分的依据是复合茶的香味。陈化充分的标志是,产品有一种普洱茶和橘红交融的香味。
以上实施对本发明及其使用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发,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以化州橘红和普洱熟茶为原料,将化州橘红半干品锥体切割取盖,掏出其中的内蕊果肉,果肉经榨汁与浓缩成为浸膏,浸膏与普洱茶一起填充到橘红果内,再用盖子密封,然后经干燥、陈化,包装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橘红原料挑选:通过上料装置、在线称重计,剔除器、侧挡板和接受器组成的专用设备完成,其中,上料装置包含宽度为200mm的输送带;
(2)热浸:对挑选后的橘红鲜果采用热水连续热浸方法进行清洗和杀青,其中,热水的温度设定在95~99℃,热浸停留时间为5~7min;
(3)风干:对清洗和杀青后的鲜果进行表面脱水、干燥,使得处理后的橘红果达到半干状,其重量为鲜果的一半,其含水量在35~45%之间;
(4)制盖:以橘红果的圆心为基准将其固定,把刀片插入其中,直至到达橘红果的圆心,然后卡夹连同橘红果转动360°,完成锥形切割,取下卡夹及锥形切割物,将锥形切割物横截面切开,上部作为盖子;
(5)掏蕊:进一步通过人工掏取橘红果中内蕊果肉,控制壁的厚度,剔除壁层过薄或者破壁的橘红果;
(6)填充:将普洱茶分次填充到掏空的橘红果内,期间用浸膏作为层与层之间的调和剂,填充完毕,扣上盖子,转动磨合,密封;
(7)干燥:取填充并密封好的橘红果,在温度为95~110℃的烘房中干燥20~40小时;
(8)陈化:将干燥后的橘红果,放入陈化室内,20~60天,陈化室温度控制范围是1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范围是60%~75%;
(9)包装:本品包装的规格和方式采用常规的包装设备和工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将掏取的内蕊果肉集中收集,加入20%的纯洁水,榨汁,浓缩为浸膏,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浸膏作为普洱茶层与层之间的调和剂,填充所用的普洱茶与浸膏的重量比为1:0.02~1: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浸膏作为粘结剂,在填充后加盖时涂于填充口,加强盖口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制盖时,在橘红果的圆心为基准,在其表面以20mm为半径画弧线,以30°的角度把刀片插入橘红果中,转动360°完成锥形切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其特征在于,干燥过程中,测定含水量,水分含量控制在35~45%之间。
CN201910959103.3A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0506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103.3A CN110506815A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103.3A CN110506815A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6815A true CN110506815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3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9103.3A Withdrawn CN110506815A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68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0593A (zh) * 2019-12-12 2020-02-21 马英超 一种好藤榴果茶的制备方法
CN111053130A (zh) * 2019-11-23 2020-04-24 乾宁道地药材(化州)有限公司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58631A (zh) * 2021-12-21 2022-03-11 化州市正源堂化橘红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橘红干果制作橘果茶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3130A (zh) * 2019-11-23 2020-04-24 乾宁道地药材(化州)有限公司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0593A (zh) * 2019-12-12 2020-02-21 马英超 一种好藤榴果茶的制备方法
CN114158631A (zh) * 2021-12-21 2022-03-11 化州市正源堂化橘红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橘红干果制作橘果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6815A (zh) 一种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7693B (zh) 一种陈皮普洱茶的制备方法
CN105053395A (zh) 一种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8429A (zh) 新会陈皮普洱茶制备方法
CN107094945A (zh) 一种霜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2578573A (zh) 一种食用方便的罗汉果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973A (zh) 一种棕香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17041A (zh) 一种蔷薇花香型古树滇红茶加工方法及制备的古树滇红茶
CN102630778A (zh) 一种桑叶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9090307A (zh) 一种碱蓬普洱青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64988A (zh) 一种陈皮白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1425A (zh) 八月瓜茶产品及其制作工艺
CN106820139A (zh) 一种葛根‑红豆复合羊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387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8576301A (zh) 一种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5929A (zh) 佛手山药芝士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5611A (zh) 一种荔枝龙眼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903055A (zh) 利用地黄何首乌制作具有补血黑发功能的蜜饯
KR100885376B1 (ko) 송이버섯차 제조방법
CN106720416A (zh) 一种竹汁腐竹及其生产方法
CN107836646A (zh) 凉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522194B (zh) 一种安茶的生产方法
KR20010018234A (ko) 인삼 또는 홍삼 농축액 첨가 녹차와 그 제조 방법
CN111493182A (zh) 一种凤凰单丛茶茶膏的制作工艺
CN105685307A (zh) 一种桑叶保健红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