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368B - 合成树脂制容器 - Google Patents

合成树脂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368B
CN110494368B CN201880020465.XA CN201880020465A CN110494368B CN 110494368 B CN110494368 B CN 110494368B CN 201880020465 A CN201880020465 A CN 201880020465A CN 110494368 B CN110494368 B CN 110494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side
synthetic resin
upper edge
sec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04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368A (zh
Inventor
永春利佳
冈部高规
内山刚志
石井玲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589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95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003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502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94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65D1/46Local reinforcements, e.g. adjacent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65D1/44Corrug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是具备口部(2)、肩部(3)、躯干部(4)以及底部(5)的容器(1),肩部(3)包含纵剖面弯曲为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并与躯干部(4)连接的裾部(30),在肩部(3),至少延伸至到达裾部(30)的上端缘(UE30)的位置为止地形成从容器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以辐射状延伸的多个槽部(31),由此提高对于从横向施加于肩部(3)的冲击的刚性。

Description

合成树脂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肩部的对来自横向的冲击的抗冲击性得到提高的合成树脂制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合成树脂制容器被作为以各种饮料品、各种调味料等为内容液的容器在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容器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通过注射成形、压缩成形等制作有底筒状的预制件、并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形将该预制件成形为瓶状而成。
对于此种合成树脂制容器,一直以来,为了实现其轻量化、由使用树脂量的削减带来的低成本化,进行了尽可能将容器成形得薄的尝试。近年来,此种薄化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薄化越是推进,则容器的刚性越低,易于因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发生凹陷等,产生由容器形状变形为不定形状所致的外观不良。
在此种状况下,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在肩部具备由多个弯曲面形成的壁面,而使各弯曲面的切线起到纵肋的作用,即使在制成薄瓶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肩部的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43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内容液向所成形的容器中填充之类时,例如,有向悬挂于导轨的容器喷吹空气、以前倾姿势使之滑行地运送的情况。该情况下,自后被运送来的容器碰撞到在先被运送而待命的容器后停止,此时,对容器肩部施加来自横向的冲击(参照图13)。
另外,在将填充有饮料等的容器装箱后堆积于卡车等的装货台面而运输时,由于其振动,箱中相邻的容器之间相互碰撞,由此也对容器肩部施加来自横向的冲击。
对于此种来自横向的冲击,若仅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肩部具备由多个弯曲面形成的壁面,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抗冲击性,在进一步推进薄化时,在抑制由来自横向的冲击造成的容器肩部的凹陷方面仍然残留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从横向施加于容器肩部的冲击提高了抗冲击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采用如下的构成,即,具备口部、肩部、躯干部以及底部,所述肩部包含纵剖面弯曲为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并与所述躯干部连接的裾部,在所述肩部,至少延伸至到达所述裾部的上端缘的位置为止地形成从容器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以辐射状延伸的多个槽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对容器肩部施加来自横向的冲击,容器肩部也不发生凹陷之类的情况,可以抑制其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要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与槽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槽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9是表示图8(b)的要部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容器的运送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容器1具备口部2、肩部3、躯干部4以及底部5,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示的容器1具有将躯干部4以圆筒状形成的、一般被称作圆形瓶的容器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的概略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的概略的俯视图。
此处,在本发明中,在将口部2朝上而使容器1直立于水平面时,将与水平面正交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在该状态下规定容器1的上下左右及纵横的方向。
容器1是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以注射成形、压缩成形等制成有底筒状的预制件、并将该预制件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等成形为给定的容器形状而制造的。
在制造容器1时,作为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能够吹塑成形的任选树脂。具体而言,适合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聚芳酯、聚乳酸或它们的共聚物等热塑性聚酯、与这些树脂或其他树脂共混了的物质等。尤其适合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热塑性聚酯。另外,也可以使用聚碳酸酯、丙烯腈树脂、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等。
口部2是成为内容液的注入注出口的圆筒状的部位。在该口部2的开口端侧的侧面,设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盖体的螺纹牙21,在其下方,设有沿着圆周方向以环状突出的颈环22。并且,包括从颈环22的紧下方起以大致相同直径成筒状垂下的部分在内地称为口部2。
肩部3是与口部2的下端连接、并朝向躯干部4扩大直径而将口部2与躯干部4之间相连的部位,将朝向躯干部4开始扩大直径的位置设为肩部3的上端缘UE3,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
另外,肩部3在其下端侧包含纵剖面弯曲为向容器外方突出的圆弧状并与躯干部4连接的裾部30,在朝向躯干部4慢慢地扩大直径的同时与裾部30接连。
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图2所示的容器1的要部剖视图,将图2的A-A剖面的要部表示于图中右侧,将图2的B-B剖面的要部表示于图中左侧,图3中,省略了相对于颈环22位于下侧的部位的壁厚。
本实施方式中,肩部3以近似圆锥台状形成。而且,虽然以使其母线的倾斜度在途中发生变化的方式一边扩大直径一边与裾部30接连,然而也可以以在母线的倾斜度中观察不到显著的变化的方式一边扩大直径一边与裾部30接连。此外,可以以使母线为直线状的方式扩大直径而与裾部30接连,也可以使母线描画平缓的弧形地扩大直径而与裾部30接连,优选至少在即将与裾部30接连前的部位使其倾斜角度(相对于使容器1直立的水平面的角度)处于40°~55°的范围内。
另外,裾部30优选以使其纵剖面的曲率半径R大致一定的方式形成,将肩部3的纵剖面以裾部30的纵剖面的曲率半径R开始弯曲的位置设为裾部30的上端缘UE30,在图2及图3中以虚线表示。对于裾部30的纵剖面的曲率半径R,从提高肩部3对来自横向的冲击的抗冲击性的方面考虑,优选设为4mm~10mm,本实施方式中,将裾部30的纵剖面的曲率半径R设为7mm。
躯干部4是占据容器1的高度方向的大半的部位,下端与底部5连接。躯干部4及底部5的具体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因此省略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肩部3,形成从容器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以辐射状延伸的多个槽部31,各个槽部31按照以与肩部3的上端缘UE3靠近的位置作为始端、并沿肩部3的表面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使槽部31的始端位于肩部3的上方,可以提高肩部3的纵向压缩强度,但若可以对成为由纵向压缩造成的变形的起点的部分进行加强,则槽部31的始端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槽部31的末端处于超过裾部30的上端缘UE30而突出的位置。而且,优选以沿着即将与裾部30接连前的部位的倾斜延伸至该位置为止、从而从裾部30的上端缘UE30突出的方式,形成各个槽部31,然而形成于肩部3的槽部31只要至少延伸至到达裾部30的上端缘UE30的位置为止地形成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槽部31的末端超过裾部30的上端缘UE30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槽部31因受到直接冲击而折曲的变形,优选为不超过裾部30的外周缘的范围。
通过如此设置,在对肩部3施加了来自横向的冲击时,形成于肩部3的槽部31以抑制由冲击造成的变形的方式发挥作用,同时利用与将裾部30的纵剖面以弯曲为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的方式形成的协同效应,肩部3对于来自横向的冲击的抗冲击性得到提高,即使对肩部3施加来自横向的冲击,肩部3也不发生凹陷之类的情况,可以抑制其变形。
从更加有效地发挥此种效果的方面考虑,为了确保足以应对冲击的强度,槽部31的槽宽w优选在其末端侧为1.5mm~2.5mm,槽部31的槽深d优选在其末端侧为0.25mm~0.65mm。
另外,将槽部3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表示于图4中,对于槽部31,如图所示,可以将其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以V字形形成,也可以根据需要以成为U字形、コ字形等方式形成该剖面。
在肩部3以辐射状形成多个槽部31时,对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间隔,优选在不损害赋形性的范围中稠密地设置,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将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设为约4.5°,以稠密地相邻的方式形成槽部31。
另外,也可以在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槽部31,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将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设为约7.2°,然而对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间隔,优选以在集中受到来自横向的冲击的范围中存在至少两个槽部31的间隔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容器1的概略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容器1的概略的俯视图。另外,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槽部3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说明图。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容器内容量设为500ml,则肩部3的最大外径部的周长约为217mm,若使集中受到来自横向的冲击的部位的沿着圆周方向的长度约为24mm,则该部位的中心角约为40°。
考虑到这些情况,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2.5°~20°。
另外,在以辐射状形成多个槽部31时,本实施方式中,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各个槽部31,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以使间隔不同。该情况下,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间隔可以沿着圆周方向交替疏密,也可以使若干个槽部31稠密地形成的部分和若干个槽部31稀疏地形成的部分混杂存在。此外,也可以使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所成的角度θ沿着圆周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但无论在哪种方式中,都优选考虑与容器1的整体的形状的平衡,按照以将容器中心作为对称轴的旋转对称的配置形成槽部31的方式,在前述的范围内适当地调整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槽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概略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概略的主视图。另外,图9是表示图8(b)中以虚线包围的部分的纵剖面的说明图,图9中,省略了该纵剖面的壁厚。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示的容器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口部2、肩部3、躯干部4以及底部5,具有将躯干部4形成为圆筒状的、一般称作圆形瓶的容器形状。
肩部3是与口部2的下端连接、朝向躯干部4扩大直径而将口部2与躯干部4之间相连的部位、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由此,即使对肩部3施加来自横向的冲击,肩部3也不发生凹陷之类的情况,可以抑制其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躯干部4是占据容器1的高度方向的大半的部位,上端与肩部3连接,下端与底部5连接。此外,躯干部4在靠近上端的位置具有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隆起部40。
环状隆起部40是使躯干部4的周面以环状隆起而成,其上缘侧经由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和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而隆起。另一方面,环状隆起部40的下缘侧经由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和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而隆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分别以点α1表示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的隆起始端,以点β1表示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与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连接部,以点γ1表示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隆起末端,以点α2表示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隆起始端,以点β2表示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与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连接部,以点γ2表示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隆起末端。
根据本实施方式,若对此种环状隆起部40施加负荷,则施加有负荷的部位以被向容器内方压入的方式变形,但此时,环状隆起部40的上缘侧和下缘侧以连同与它们连接的周围的部位一起弯曲的方式变形而将负荷分散。由此,可以抑制环状隆起部40压扁等情况,并且变形了的部位发挥出一旦负荷得到解除即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复原力。
作为其结果,例如在将填充有内容液的容器1装箱后堆积于卡车等的装货台面而运输时,由于其振动,箱中相邻的容器1相互挤压或碰撞,由此对容器1施加来自横向的负荷,但对于此种来自外部的负荷,通过在容许其变形的同时,在变形后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由此可以抑制躯干部4的不定形的永久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中,在容器肩部与容器躯干部的交界,设置环绕容器躯干部且从其表面突出的环状凸部,在该环状凸部的两侧分别配设沿着它的环状的细槽,由此实现了强度的改善,然而并未实现能够容许由从外部施加的负荷造成的变形、并使变形了的容器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因此,在施加了设定以上的负荷时,无法避免容器形状的不定形的永久变形,无法充分地响应进一步薄化的要求。
从更加良好地起到此种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实现可以使施加了负荷的部位自然地(無理なく)变形、并良好地复原为原来的形状。
为此,从躯干部4的周面隆起的成为始端侧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和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优选其纵剖面形成为曲率半径3~90mm的圆弧状。此外,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和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优选其纵剖面形成为曲率半径3~90mm的圆弧状,并分别与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和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平滑地连接。
此外,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上缘侧,其隆起高度(沿着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的隆起始端α1与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隆起末端γ1的分离距离)H1优选为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隆起末端γ1处的容器躯干直径(直径)D1的0.5~5%。隆起长度(沿着高度方向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的隆起始端α1与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隆起末端γ1的分离距离)L1优选为3~18mm,更优选为3~8mm。
另一方面,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下缘侧,其隆起高度(沿着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隆起始端α2与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隆起末端γ2的分离距离)H2优选为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隆起末端γ2处的容器躯干直径(直径)D2的0.5~5%。隆起长度(沿着高度方向的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隆起始端α2与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隆起末端γ2的分离距离))L2优选为3~18mm,更优选为5~18mm。
另外,优选以使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与环状隆起部40一起自然地变形的方式,将躯干部4的纵剖面形状制成至少在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部位4a、4b(参照图9)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该情况下,该部位4a、4b优选其纵剖面与各自所连接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和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纵剖面相比形成为更大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从而与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和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平滑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妨碍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的变形,则部位4a、4b的纵剖面也可以为直线状。
另外,为了易于在环状隆起部40接受来自外部的负荷,优选以使设有环状隆起部40的部位的直径与容器1的最大外径DMAX相等或近似的方式形成环状隆起部40。设置环状隆起部40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内容液填充于容器1时,由于其重心相对于高度方向中央位于上侧,因此经过装箱的容器1因运输时的振动而使上侧的部分大幅度振动,由此相互挤压或碰撞,若考虑这一点,则优选在躯干部4的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环状隆起部40。
因而,本实施方式中,在躯干部4的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环状隆起部40,并且在躯干部4的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第二环状隆起部50,在该第二环状隆起部50,也优选全部满足对于设于躯干部4的靠近上端的位置的环状隆起部40规定的前述要件,然而未必有此必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隆起部40包含纵剖面被制成直线状(优选为平行于容器1的中心轴的直线状)的顶面部43,利用面来承受施加于环状隆起部40的负荷。由此,可以避免来自外部的负荷的局部集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抑制环状隆起部40压扁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省略顶面部43(参照图10)。
在环状隆起部40包含纵剖面被制成直线状的顶面部43的情况下,可以在该顶面部43以不超过环状隆起部40的隆起高度H1、H2的任意一个的深度形成环状槽43a(参照图9)。通过形成此种环状槽43a,可以提高顶面部43的耐负荷强度,环状槽43a可以形成多个,也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参照图1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下缘侧,超过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与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的连接部地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有一端向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2b内突出的多个纵肋44。通过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此种纵肋44,可以提高因施加于环状隆起部40的负荷而变形的部位的复原力。
在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纵肋44时,例如可以以深0.3~0.8mm、长8~11mm的凹槽状形成纵肋44,图示的例子中,排列设置了24个纵肋44,然而并不限定于此。虽然没有特别图示,然而也可以取代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下缘侧排列设置纵肋44的情况,或者与排列设置于环状隆起部40的下缘侧的纵肋44同时地,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上缘侧,超过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a与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的连接部地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一端向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1b内突出的多个纵肋。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因施加于环状隆起部40的负荷而变形的部位可以发挥足够的复原力而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则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纵肋44(参照图10、图11以及图12)。
另外,通过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纵肋44,也可以抑制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的过度变形。可以从此种观点出发适当地设定纵肋44的另一端的位置。图8所示的例子中,纵肋44被以使其另一端超过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隆起始端α2地突出的方式排列设置,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以以将另一端侧保持在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内的方式排列设置纵肋44。在环状隆起部40的上缘侧排列设置纵肋的情况也相同。
为了抑制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的过度变形,像图12所示的变形例那样沿着环状隆起部40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横肋45也是有效的做法。在省略了纵肋44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此种横肋45,可以抑制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的过度变形。
对于设置横肋45的位置、其形状,从抑制与环状隆起部40连接的周围的部位的过度变形的观点出发适当地进行设定,但例如优选与环状隆起部40从躯干部4的周面隆起的始端重叠或靠近地、作为纵剖面为曲率半径0.4~2mm的圆弧状的环状槽地设置横肋45,此时的横肋45的槽深可以设为0.3~1.5mm。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与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a的隆起始端d重叠地设置横肋45。
以上,对于本发明,给出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实施各种变更。
例如,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图示出具有被称作圆形瓶的容器形状的容器1而进行说明,然而图示的例子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可应用本发明的容器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本发明在具备口部2、肩部3、躯干部4以及底部5的合成树脂制容器中,在其肩部3的形态方面具有技术特征,对于其以外的部位的具体形态,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更。
即,本发明只要具备口部2、肩部3、躯干部4以及底部5,肩部3包括纵剖面弯曲为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而与躯干部4连接的裾部30,在肩部3,至少延伸至到达裾部30的上端缘UE30的位置为止地形成从容器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以辐射状延伸的多个槽部31,则除此以外的细部的构成可以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地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对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细部的构成适当地取舍选择后组合。
将该说明书中记载的文献及成为本申请的巴黎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申请说明书的内容全都引用到此处。
符号说明
1容器,2口部,3肩部,30裾部,31槽部,4躯干部,40环状隆起部,41a上缘侧第一弯曲部,41b上缘侧第二弯曲部,42a下缘侧第一弯曲部,42b下缘侧第二弯曲部,43顶面部,43a环状槽,44纵肋,45横肋,5底部,UE30裾部上端缘。

Claims (13)

1.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树脂制容器具备口部、肩部、躯干部以及底部,
所述肩部在下端侧包含裾部,所述裾部纵剖面弯曲为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并与所述躯干部连接,
所述肩部朝向所述躯干部扩大直径的同时与所述裾部接连,将所述肩部的纵剖面以所述裾部的纵剖面的曲率半径开始弯曲的位置作为所述裾部的上端缘,
在所述肩部形成多个槽部,所述多个槽部从容器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以辐射状延伸,
所述槽部的末端超过所述裾部的上端缘地突出,并在不超过所述裾部的外周缘的范围内,
所述躯干部具有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隆起部,
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上缘侧经由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上缘侧第一弯曲部、和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上缘侧第二弯曲部而隆起,并且
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下缘侧经由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下缘侧第一弯曲部、和纵剖面被制成向容器外方凸出的圆弧状的下缘侧第二弯曲部而隆起,
在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下缘侧,超过所述下缘侧第一弯曲部与所述下缘侧第二弯曲部的连接部地沿着所述环状隆起部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有一端向所述下缘侧第二弯曲部内突出的多个纵肋,
所述躯干部的纵剖面形状制成至少在与所述上缘侧第一弯曲部和所述下缘侧第一弯曲部各自连接的部位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该部位为,该部位的纵剖面与各自所连接的所述上缘侧第一弯曲部和所述下缘侧第一弯曲部的纵剖面相比形成为更大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从而与所述上缘侧第一弯曲部和所述下缘侧第一弯曲部平滑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槽部的始端靠近所述肩部的上端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在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槽部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为2.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上缘侧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下缘侧第一弯曲部的纵剖面被制成曲率半径3mm~90mm的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上缘侧第二弯曲部以及所述下缘侧第二弯曲部的纵剖面被制成曲率半径3mm~90mm的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上缘侧的隆起高度H1为所述上缘侧第二弯曲部的隆起末端γ1处的容器躯干直径D1的0.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下缘侧的隆起高度H2为所述下缘侧第二弯曲部的隆起末端γ2处的容器躯干直径D2的0.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上缘侧的隆起长度L1以及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下缘侧的隆起长度L2为3mm~1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环状隆起部包含纵剖面被制成直线状的顶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在所述顶面部形成有环状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在所述环状隆起部的上缘侧,超过所述上缘侧第一弯曲部与所述上缘侧第二弯曲部的连接部地沿着所述环状隆起部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有一端向所述上缘侧第二弯曲部内突出的多个纵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沿着所述环状隆起部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有横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中,
所述躯干部的纵剖面形状至少在与所述环状隆起部连接的部位被制成向容器内方凸出的圆弧状。
CN201880020465.XA 2017-03-24 2018-03-07 合成树脂制容器 Active CN1104943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8977A JP7069553B2 (ja) 2017-03-24 2017-03-24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17-058977 2017-03-24
JP2017-100337 2017-05-19
JP2017100337A JP6950278B2 (ja) 2017-05-19 2017-05-19 合成樹脂製容器
PCT/JP2018/008709 WO2018173748A1 (ja) 2017-03-24 2018-03-07 合成樹脂製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368A CN110494368A (zh) 2019-11-22
CN110494368B true CN110494368B (zh) 2024-02-13

Family

ID=6358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0465.XA Active CN110494368B (zh) 2017-03-24 2018-03-07 合成树脂制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9311B2 (zh)
CN (1) CN110494368B (zh)
CA (1) CA3057800C (zh)
TW (1) TWI658969B (zh)
WO (1) WO2018173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9266B2 (ja) 2019-01-31 2023-07-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588U (ja) * 1998-01-16 1998-07-21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0229614A (ja) * 1999-02-08 2000-08-22 Lion Corp リブ付き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CN1558854A (zh) * 2001-09-26 2004-12-2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瓶型容器
JP2009280274A (ja) * 2008-05-26 2009-12-03 Suntory Holdings Ltd 容器
CN103189277A (zh) * 2010-09-30 2013-07-03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CN105008229A (zh) * 2012-12-28 2015-10-28 埃维昂矿泉水有限公司 可收回吹塑成型塑料薄壁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3326B1 (en) * 1998-06-09 2001-04-10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Grippable blow-molded container providing balanced pouring capability
JP3897331B2 (ja) * 2001-08-27 2007-03-22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樹脂製ボトル
JP4679038B2 (ja) * 2003-02-28 2011-04-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US8002133B2 (en) * 2004-03-27 2011-08-23 Basf Corporation Colorant container
US7159729B2 (en) * 2004-04-01 2007-01-09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Rib truss for container
JP4873912B2 (ja) 2005-09-16 2012-02-08 ザ コカ・コーラ カンパニー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US20090101660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The Coca Cola Company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
US8561822B2 (en) * 2011-07-25 2013-10-22 Devtec Labs, Inc. Multi-gallon capacity blow molded container
US10336503B2 (en) * 2015-07-13 2019-07-02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Container with grip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588U (ja) * 1998-01-16 1998-07-21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0229614A (ja) * 1999-02-08 2000-08-22 Lion Corp リブ付き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CN1558854A (zh) * 2001-09-26 2004-12-2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瓶型容器
JP2009280274A (ja) * 2008-05-26 2009-12-03 Suntory Holdings Ltd 容器
CN103189277A (zh) * 2010-09-30 2013-07-03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CN105008229A (zh) * 2012-12-28 2015-10-28 埃维昂矿泉水有限公司 可收回吹塑成型塑料薄壁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99311B2 (en) 2022-04-12
CA3057800A1 (en) 2018-09-27
CN110494368A (zh) 2019-11-22
WO2018173748A1 (ja) 2018-09-27
CA3057800C (en) 2022-01-11
TW201836933A (zh) 2018-10-16
TWI658969B (zh) 2019-05-11
US20200017252A1 (en)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5095B2 (en) Container having a mini-petal-shaped bottom with transverse grooves
EP2653400A1 (en) Resin container
US20110049086A1 (en) Bottle
JP2009513450A (ja)
JP5102177B2 (ja) 耐座屈性を有する樹脂製容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飲料製品
CN110494368B (zh) 合成树脂制容器
JP4192303B2 (ja) 丸型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3916842B2 (ja) 扁平ボトル
JP6801272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335475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60234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6578485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3490701B2 (ja) 内圧変化への対応手段を備えたpetボトル容器
JP6415347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950278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647759B2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成形ボトル
JP6685842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18199511A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15171913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648955B2 (ja) 合成樹脂製壜体
JP484269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7069553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880569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6937661B2 (ja) ボトル
JP6756100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