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1639B - 车辆的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1639B
CN110481639B CN201910378922.9A CN201910378922A CN110481639B CN 110481639 B CN110481639 B CN 110481639B CN 201910378922 A CN201910378922 A CN 201910378922A CN 110481639 B CN110481639 B CN 110481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transverse
node
longitudina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8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1639A (zh
Inventor
J·埃克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C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C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Car Corp filed Critical Volvo Ca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81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1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1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1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纵向构件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在副车架的横向上相对偏置,横向前构件在副车架的前部处能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横向后构件在副车架的后部处能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横向前构件和横向后构件在副车架的纵向上相对偏置,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以及相应的横向前和后构件是挤出型材,由此每个相应的纵向构件的挤出基本沿纵向延伸并且每个相应的横向前和后构件的挤出基本沿横向延伸。副车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节点,其能在其相对的横向端部处连接于横向后构件,第一和第二节点是挤出型材。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和车辆。

Description

车辆的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和用于制造副车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能连接于车身(例如小客车车身)的副车架是众所周知的汽车部件。通常,通过连接不同的部件来制造副车架,从而形成副车架结构,副车架结构可以是方形的并且封闭开口。副车架可以承载车辆的不同部件例如内燃发动机。
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出现了新的设计需求和要求。例如,减轻车辆中不同部件的重量是重要的。但是,减轻重量不得降低严格的安全要求。
在US2015/0298741A1中可以找到已知副车架的一个示例,其公开了由不同部件构建的副车架,其中一些是挤出部件并且拐角节点是铸造部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副车架和用于制造副车架的方法。更具体地,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轻质副车架,为车辆乘客提供高安全性并且还是成本有效的。
根据第一方面,由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提供该目的,该副车架包括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其中纵向构件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在副车架的横向上相对偏置。此外,横向前构件能在副车架的前部处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其中副车架还包括能在副车架的后部处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的横向后构件,其中横向前构件和横向后构件在副车架的纵向上相对偏置。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以及相应的横向前和后构件是挤出型材,由此每个相应的纵向构件的挤出基本沿纵向延伸,并且每个相应的横向前和后构件的挤出基本沿横向延伸。此外,副车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节点,第一和第二节点在其相反的横向端部处能连接于横向后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节点是挤出型材。
通过提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轻质、成本有效的副车架,并且还为车辆乘客提供了高安全性。已经认识到,副车架可以由包括副车架后部节点的挤出部件制成。之前,已例如通过铸造制成这种节点,其为此类型副车架(即具有内部开口的方形副车架)的关键部件。其原因在于例如铸造被认为是实现具有复杂形状的刚性节点的唯一方式,该节点是连接副车架的其他链接部分所必需的。此外,通过提供如本文所公开的副车架,可以实现高的碰撞性能,即由于副车架不同部件的设计,其被设计成能够以改进的方式处理车辆碰撞。
在本文中,提到了不同的方向,即相对于副车架的纵向、横向和竖直方向。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这些方向指的是当安装到车辆中时副车架的方向。换句话说,纵向指的是车辆的纵向,即车辆要行驶的方向。竖直方向指的是车辆的竖直方向。横向是垂直于车辆的纵向并且也垂直于车辆竖直方向的方向。此外,此处使用的挤出(extrusion)是众所周知的制造方法。例如,挤出可被定义为用于生成具有固定横截面轮廓的物体的过程。在挤出过程中,可以将诸如铝的材料推过具有所期望横截面的模具。
可选地,第一和第二相应节点的挤出能在副车架的基本竖直方向上延伸。已经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个方向上挤出节点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利于并增加了以刚性方式将节点连接于横向后构件的可能性,从而也提供了良好的碰撞性能。
可选地,副车架还可包括第三和第四节点,其能在横向前构件的相反横向端部处连接于横向前构件和/或在副车架的前部处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相应纵向构件。此外,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也可以是挤出型材。还通过将前节点提供为挤出型材,可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副车架,从而产生成本有效、轻质和安全的设计。仍然可选地,第三和第四相应节点的挤出可以在副车架的基本纵向上或在基本竖直方向上延伸。还发现这些挤出方向是有利的,以便提供与横向前构件和/或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的刚性连接。
可选地,横向前构件可被构造为用于吸收纵向冲击载荷的杆吸收构件(poleabsorbing member),其中杆吸收构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内竖直壁。仍然可选地,杆吸收构件可包括至少两个内竖直壁,所述内竖直壁在横向上延伸并且在纵向上相对偏置。通过将这样的杆吸收构件集成到副车架中,可以提供改进的安全性。另外,由于横向前构件还被构造为杆吸收构件,因此可能需要更少的部件。在现有技术的设计中,杆吸收构件已被放置在其他位置并且没有集成到副车架结构中。
可选地,第一和第二节点的至少一个可包括竖直壁,该竖直壁在纵向和横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其中竖直壁被构造为能连接于横向后构件。仍然可选地,竖直壁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其中竖直壁形成基本L形的轮廓,该轮廓能连接于并构造为用于封闭横向后构件的拐角部。通过提供这样的竖直壁,可能实现改进的和刚性的连接。另外,通过竖直壁的这种构造,可以获得增大的表面区域,这有利于改进与横向后构件的连接。例如,如果各个构件通过焊接连接,则这种设计可能是有益的。
可选地,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以及横向后构件的至少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触发器,该触发器被构造为用于在碰撞期间折叠副车架。仍然可选地,至少一个触发器可以位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以及横向后构件中至少一个的上部上。因此,在碰撞撞击期间,副车架可以被折叠,从而副车架基本上达到U形,已经发现这对于安全原因是有利的。仍然可选地,至少一个触发器可以位于横向后部件的上侧上,并且可以在其横向上延伸。例如,这种触发器可以是横向后构件的一体部分,并且可以通过横向后构件的挤出过程形成。更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器可以被构造为凹口,例如上述任一构件上的凹陷等。
可选地,至少一个挤出型材可以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优选轻金属、更优选铝例如高强度铝。通过提供如本文所公开的设计,并且通过优选地用铝挤出至少一个构件,可以提供高强度、可延展的非脆性的副车架,这也提供了极高的碰撞性能。
可选地,所述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其相应的横向前或后构件和/或第一和第二相应纵向构件。
可选地,副车架能连接于车身。仍然可选地,副车架能连接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的电池框架。这种电池可以例如用于为车辆的电力推进电动机提供动力。仍然可选地,副车架可以连接于电池充电器例如感应充电器。仅作为示例,感应充电器可以连接于横向后构件例如横向后部构件的下方,从而其可以通过外部充电器容易地充电。由于这里公开的副车架,横向后构件可以容易地适于作为连接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电池充电器。这主要是通过挤出构件来实现的。
可选地,所述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连接装置,用于将副车架连接于车辆或车辆中其他部件,例如电力推进电动机、内燃发动机、包括车轮悬架和转向齿轮的车辆拐弯模块。已经发现,通过挤出节点将副车架连接于车身或其它部件可能是有利的。仍然可选地,转向齿轮可以连接于横向后构件。
可选地,挤出型材的至少一个可被构造为中空型材,其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加强壁。优选地,大多数挤出部件例如副车架的至少90%的挤出部件可以是中空型材部件。仍任选地,至少一些部件可以是挤出型材。
可选地,横向后构件包括已沿横向接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单独的构件。这些构件也可以是挤出部件,由此挤出件在横向上延伸。这些部件可以共同形成横向后构件并通过例如焊接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由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一种车辆提供该目的。应注意,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所有实施例都适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反之亦然。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优点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点,因此就第二方面而言,它们可能不再进一步详述。
可选地,车辆可以是公路车辆和客车中的任何一种。仍然可选地,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例如纯电动汽车或包括电动机和用于推进车辆的内燃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
根据第三方面,通过制造根据第一方面的副车架的方法实现该目的,其中该方法包括挤出横向前构件、横向后构件以及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中至少一个的步骤,以及挤出第一和第二节点以及第三和第四节点中至少一个的步骤。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和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副车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另一个副车架;
图3a-h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副车架的不同组件;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副车架在碰撞期间如何折叠的主要图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实施例的方法。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意性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应当理解,所示和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还应注意,附图中的一些细节可能被夸大以便更好地描述和示出本发明。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1。副车架1包括第一纵向构件21和第二纵向构件22,其中纵向构件21和22在纵向x上延伸并且在副车架1的横向y上相对偏置。此外,副车架1包括在副车架1的前部处能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和22的横向前构件3以及在副车架1的后部处能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和22的横向后构件4,其中横向前构件3和横向后构件4在副车架1的纵向x上相对偏置。此外,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和22以及相应的横向前和后构件3和4是挤出型材,藉此相应纵向构件21和22的挤出均基本沿纵向x延伸并且相应横向前后构件3和4的挤出均基本沿横向y延伸。副车架1还包括在横向后部构件4的相反的横向端部处能连接于横向后部构件4的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其中第一和第二节点51和52是挤出型材。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的挤出基本沿竖直方向z延伸。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副车架1还包括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它们在横向前构件3相反的横向端部处能连接于横向前构件3并且在副车架1的前部处能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相应纵向构件21和22,其中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也是挤出型材。在该示例中,这些节点61和62的挤出基本沿纵向x延伸。
除了上述构件之外,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副车架1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挤出撑架81和82,分别用于将纵向构件21和22刚性地连接于横向后构件4。撑架81和82由若干部件组成,如图3e中进一步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应的撑架81和82可以表示为连杆臂。
此外,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副车架1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前连接构件91和92。这些构件可以例如用于将附加的碰撞吸收构件(未示出)连接于副车架1。此外,如图1所示的副车架1还包括第一连接构件101和第二连接构件102,也表示为X&X,Y基准孔撑架,用于将副车架1对准另一个物体例如车身或车辆的任何其他部分。这些构件101和102也可被分别挤出,并且如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的,可以有利地在与节点51和52相同的方向上即在竖直方向z上进行挤出。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副车架1包括多个触发器211、221和43。触发器211和221位于相应的纵向构件21和22的上侧上。如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的,这两个触发器被构造为凹口或凹部,并且可以例如通过挤出后的压制操作制成。第三触发器43位于横向后构件4的上侧上,并且在挤出步骤中制成。应当注意,该触发器例如也可以类似于其他触发器211、221的操作制成。然而,已经发现在挤出步骤中生成触发器43是成本有效的并且还提供了有利于在碰撞期间允许副车架1预期折叠的触发器形状。如图1所示提供触发器211、221和43已经表明非常适合于在碰撞撞击期间产生副车架1的一定程度的折叠。更具体地,由于这种构造,副车架1将在碰撞撞击期间向下弯曲并折叠成基本上U形的形式。另外,通过对副车架1的大多数部件使用延性金属(ductile metal)优选铝或高强度铝,即使在高撞击载荷下例如200kN的峰值载荷下,副车架1也不会破裂。有关碰撞后副车架1的优选折叠形状的更多细节,请参见图4。
副车架1还包括多个连接点,即连接点611、621、44和45。所述连接点可例如用于将某些车辆部件连接于副车架1,例如电动推进电动机、转向齿轮、车辆悬架等(未示出)。例如,电力推进马达(未示出)可连接于连接件611、621和45,以及将转向齿轮连接于连接件44。连接件可以设置为孔、螺纹孔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连接装置。套筒可被接收在孔中并且用于将副车架1连接于其他部分。可以看出,四个连接件611位于第三节点61的上侧上,并且相应地,四个连接件621位于第四节点62上。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横向前构件3还构造为用于吸收纵向撞击载荷的杆吸收构件。构件3例如设计成在纵向延伸x中具有比其他构件更大的宽度,并且还具有特定的内部几何形状,如图3a所示。通过将杆吸收构件3集成到副车架1中,可以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提供改进的安全性。
现在看图2,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1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横向后构件4及其相关部件在构造上与图1中所示的相应构件类似,因此这里不再详述。图2中的副车架1在设计上的不同尤其在于纵向构件21'和22',还在于横向前构件3'。纵向构件21'和22'被挤出并且挤出在纵向x上延伸。此后,构件21'和22'已成形为在相应构件21'和22'上具有触发器211'和221'的略微弯曲的轮廓。因此,触发器211'和221'是通过提供弯曲轮廓而制成的使得相应的构件21'和22'在碰撞期间将向下折叠。横向前构件3'在此设计成在纵向x上具有较小的宽度。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副车架1还设计有额外的加强构件71和72,它们位于相应的纵向构件21'和22'与横向前构件3'之间。如图2所示的副车架1可以例如用于配备有内燃发动机的车辆,所述内燃发动机例如可以位于副车架1的正上方并且还连接于副车架1。在车辆包括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使用如图1所示的杆吸收构件3,因此图2中的构件3'可以不构造为杆吸收构件。
在图3a-h中,描绘了图1中的副车架1的单独组件以及如图2中所示的部分组件。图3a示出了构造为杆吸收构件的横向前构件3,其中构件3包括沿横向y延伸的挤出型材,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竖直壁31和32,它们在纵向延伸x上相对偏置并沿横向y延伸。通过这种构造,杆吸收构件3将能够在副车架1的纵向x上承受大的撞击载荷。杆吸收构件3可构造有一个、两个或甚至更多个竖直壁。通过优化壁的数量,该构件可以能够吸收大的撞击载荷。已经认识到,提供两个这样的竖直壁是杆吸收构件3的优选实施例。
图3b示出了具有上触发器221的第二纵向构件22,其也在图1中示出。触发器221在此构造为在构件22上侧上的凹部并且在纵向x上延伸一段距离。凹部221在纵向x上的延伸可以比图中所示的更长,但是它也可以比现在所示的更短。重要的是实现这样的功能,即当大的撞击载荷沿纵向x作用在构件22上时,构件22将变形并向下折叠。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构件22的这种功能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其上侧上不同类型的凹部、凹口等实现。为了进一步增加挤出构件22的强度,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进一步配备有在纵向延伸x上延伸的中间壁。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的至少一个包括沿纵向x延伸并位于构件内部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壁。应当注意,第一纵向构件21可以以与图3b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的方式构造,不同之处在于它位于副车架1的另一横向侧上并且因此也可以包括镜像设计。
在图3c中,描绘了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节点52。可以看出,节点52已经被挤出,由此挤出件在竖直方向z上延伸。此外,节点52包括被示为521和522的竖直壁,其中壁是L形的,具有沿纵向x延伸的第一壁522和沿横向y延伸的第二壁。通过这种构造,可能实现与横向后构件4的牢固且可靠的连接。可以通过例如壁521和522与横向后构件4之间的焊接来实现连接。第一节点51当然可以类似的方式构造,但是壁的取向等可以不同,因为它位于横向后构件4的相反侧上。
图3d示出了也如图1所示的前连接构件91,其在该示例中是单独的构件。可以看出,构件91是挤出型材,其中挤出沿纵向x延伸。如上所述,该构件91连同另一相应的构件92一起可用于例如将副车架1连接于前部吸收撞击系统(未示出),例如下部负载路径全速碰撞和行人保护。这样的撞击系统可以例如被设计成替换用于高达约16km/h的碰撞,而副车架1在如此低的速度下完好无损并且仅在更高的速度下变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部吸收撞击系统还可包括挤出部分。
图3e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第二撑架82或连杆臂的更详细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撑架82由三个单独的部件即821、822和823组成,所有这三个部件都是挤出部分,由此部分821的挤出沿纵向范围x延伸,部分822的挤出沿竖直范围延伸,并且第三部分823的挤出在横向y上延伸。通过连接三个相应的部件,可以实现坚固且刚性的连杆臂,用于将纵向构件22连接于横向后构件4。这三个部件可以例如通过焊接连接。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三个部分被制成开口部分,即不是空心部分。
图3f示出了图1中的横向后构件4。构件4是挤出部分,其中挤出沿横向y延伸。构件4包括在挤出操作中制成的一体触发器43,并且构件4还包括用于将构件4连接于其他车辆部件例如电动推进马达、转向齿轮等(未示出)的多个连接点44和45。构件4还被设计成使得它具有端部41和42(也参见图1),端部适于将构件4连接于第一和第二节点51和52。
图3g示出了图1中的第四节点62。可以看出,节点被挤出并且挤出在纵向x上延伸。节点62还包括用于将副车架1连接于其它车辆部件的四个连接点621。通过沿纵向x挤出节点62,可以实现用于将节点连接于横向前构件3的增加表面区域。该表面区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横向前构件3,其中焊缝将足够长以实现牢固且可靠的连接。第三节点61可以类似的方式构造,除此之外节点61位于副车架1的另一横向侧。
图3h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构件101和102的详细视图。构件101和102可以例如用于X&X,Y基准孔撑架,用于将副车架1对准车身(未示出)。可以看出,构件101和102是挤出部分,其中挤出在竖直方向z上延伸。
在图4中,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副车架1的主视图,其中可以看到副车架1在高撞击碰撞期间将如何变形。副车架1将在触发器211和221所在的第一部分处以及在触发器43所在的副车架1的更下方的另一部分处向下变形。可以看出,副车架1将变形,使得它基本上达到U形。已经认识到,如果副车架1在高撞击碰撞期间基本上达到U形,则是有利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1将在高撞击碰撞期间以受控的方式变形并且变成实现车辆中乘客高安全性的形状。更特别地,通过获得U形,位于副车架1上方的部件/部分例如电动推进电动机和转向齿轮可能由于折叠不相互叠加而产生高侵入和VPI(车辆脉冲指数)。沿x方向安装在副车架1上发动机后方的转向齿轮将以副车架1的U形向下折叠,其中该区域中U形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转向齿轮向下,为发动机提供了相对车辆向内部移动的空间。通过这样做,副车架1和车辆前部结构的其余部分可弯曲并从堆叠冲撞中吸收无阻碍的高能量并且以顶级安全进行。因此,可以避免或减少车辆前发动机舱中的部件/部分的堆叠。因此,可以降低在高撞击碰撞期间部件/部分移动到车辆乘员舱中的风险。另外,通过特定折叠模式,可以获得期望的车辆脉冲指数。副车架1在其变形期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其设计和构造,它可以不断裂或脱离,而是仅变形为预期的U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车辆1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1。优选地,车辆100是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看出,副车架1安装在车辆100的前部处。副车架优选地安装于车身(未示出)。如可以进一步看到的,杆吸收构件3以有利的方式集成到副车架1中,即其位于副车架1的前部,并且也位于车辆100的前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A中,横向前构件3、横向后构件4以及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和22分别沿其各自的方向挤出。此外,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节点51、52、61和62也分别被挤出。步骤B包括由虚线表示的可选步骤,由此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操作优选通过焊接例如高强度激光/复合焊接、金属惰性气体(MIG)焊接或摩擦搅拌焊接(FSW)将构件连接在一起。通过提供如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成本有效工艺。
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上文指定的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和修改也是可能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1),包括:
-第一纵向构件(21)和第二纵向构件(22),所述纵向构件(21,22)沿纵向(x)延伸并且在所述副车架(1)的横向(y)上相对偏置,
-横向前构件(3),其能在所述副车架(1)的前部处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并且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之间,
-横向后构件(4),其能在所述副车架(1)的后部处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其中所述横向前构件(3)和横向后构件(4)在所述副车架(1)的纵向(x)上相对偏置,
-其中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和相应的横向前构件(3)和横向后构件(4)是挤出型材,由此每个相应的纵向构件(21,22)的挤出基本沿所述纵向(x)延伸,每个相应的横向前构件(3)和横向后构件(4)的挤出基本沿所述横向(y)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副车架(1)还包括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能在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相反的横向端部处连接于所述横向后构件(4),所述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是挤出型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相应的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的挤出在所述副车架(1)的基本竖直方向(z)上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副车架(1)还包括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所述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能在所述横向前构件(3)的相反的横向端部处连接于所述横向前构件(3)和/或能在所述副车架(1)的前部处连接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所述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是挤出型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中所述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的挤出在所述副车架(1)的基本纵向(x)上或基本竖直方向(z)上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横向前构件(3)被构造成用于吸收纵向撞击载荷的杆吸收构件,所述杆吸收构件包括在所述横向(y)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内竖直壁(31,3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第一节点(51)和所述第二节点(52)的至少一个包括在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至少一个上延伸的竖直壁(511,512;521,522),其中所述竖直壁(511,512;521,522)被构造用于能连接于所述横向后构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竖直壁(511,512;521,522)在所述横向(y)和所述纵向(x)上延伸,其中所述竖直壁(511,512;521,522)形成基本L形的轮廓,该轮廓能连接于并构造用于封闭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拐角部(41;4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以及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为用于在碰撞期间折叠所述副车架(1)的至少一个触发器(211,221,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器(211,221,43)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和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至少一个的上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至少一个触发器(43)位于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上侧上并且在所述横向(y)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位于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上侧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器(43)是通过所述横向后构件(4)的挤出过程形成的所述横向后构件的一体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器(211,221,43)被构造为凹口。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中所述挤出型材(21,22,3,4,51,52,61,62)的至少一个由金属制成。
14.一种车辆(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
15.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1)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挤出所述横向前构件(3)、所述横向后构件(4)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构件(21,22)的至少一个的步骤,还有挤出所述第一节点(51)和第二节点(52)以及所述第三节点(61)和第四节点(62)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CN201910378922.9A 2018-05-15 2019-05-08 车辆的副车架 Active CN110481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72507.8 2018-05-15
EP18172507.8A EP3569479B1 (en) 2018-05-15 2018-05-15 Subframe for a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1639A CN110481639A (zh) 2019-11-22
CN110481639B true CN110481639B (zh) 2022-05-03

Family

ID=6219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8922.9A Active CN110481639B (zh) 2018-05-15 2019-05-08 车辆的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4723B2 (zh)
EP (1) EP3569479B1 (zh)
CN (1) CN110481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6147B2 (ja) * 2020-05-11 2023-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US11713083B2 (en) * 2021-06-24 2023-08-01 Volvo Car Corporation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tilizing scaleable multi-cell extruded siderail members
US11623692B2 (en) * 2021-07-09 2023-04-11 Volvo Car Corporation Deformable rear crossmembers with special extrusion section design for bending down in crash loadcases
WO2023002231A1 (en) * 2021-07-20 2023-01-26 Asian Honda Motor Co., Ltd. A sub-frame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724A (ja) * 2001-05-15 2002-11-27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8230A (en) * 1989-03-07 1991-01-29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Extruded node
KR960005859B1 (ko) * 1991-04-23 1996-05-03 마쓰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전부 차체구조
DE4204825C2 (de) * 1991-12-14 1997-01-16 Porsche Ag Wagenkasten fü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US5320403A (en) * 1992-04-29 1994-06-14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torque box
US5536035A (en) * 1995-05-15 1996-07-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suspension shock tower
US5735068A (en) * 1995-06-07 1998-04-07 Esselte Pendaflex Corporation Picture frames
DE29600483U1 (de) 1996-01-12 1996-04-04 Alusuisse Lonza Services Ag Wagenkasten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Aufnahme für ein Federbein
US5897139A (en) * 1998-02-05 1999-04-27 Chrysler Corporation Front suspension casting
JP3518381B2 (ja) * 1998-12-16 2004-04-1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構造
US6367869B1 (en) 2000-07-26 2002-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xtruded aluminum vehicle subframe
US6470990B1 (en) * 2000-07-26 2002-10-29 Daniel E. Panoz Extruded vehicle chassis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hassis
DE10053840A1 (de) * 2000-10-30 2002-05-08 Bayer Ag Stoßfängersystem für Fahrzeuge
EP1355078B1 (en) * 2000-12-18 2009-04-01 Toray Industries, Inc. Impact energy absorber
DE60207015T2 (de) * 2001-07-31 2006-08-03 Nissan Motor Co., Ltd., Yokohama Vorbau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606250B2 (ja) * 2001-10-29 2005-01-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3900048B2 (ja) * 2001-11-19 2007-04-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7140674B2 (en) * 2003-08-29 2006-11-28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US7210733B2 (en) * 2004-04-22 2007-05-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support for shock tower in automobiles
US20060220405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arrangement of engine-associated vehicle components
EP1834862B1 (en) * 2006-03-15 2010-05-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4872541B2 (ja) * 2006-08-31 2012-02-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ンパ構造
JP2009227104A (ja) * 2008-03-24 2009-10-08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DE112012006244T5 (de) * 2012-04-19 2015-03-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ktur für die Frontpartie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EP2786921B1 (de) * 2013-04-04 2017-09-20 MAGNA STEYR Engineering AG & Co KG Klebeverbindung eines ersten Hohlprofils mit einem zweiten Hohlprofil
FR3006943B1 (fr) 2013-06-18 2016-02-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berceau avant de vehicule, et berceau avant de vehicule obtenu par ce procede.
US9394002B2 (en) 2014-03-20 2016-07-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truded metal sub-frame for a vehicle
US9352785B2 (en) 2014-04-17 2016-05-31 Tesla Motors, Inc. Subframe configured to detach upon impact
US10086873B2 (en) 2016-01-06 2018-10-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truded multi-component motor vehicle sub-frame
FR3046590A1 (fr) * 2016-01-11 2017-07-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erceau avant de vehicule
US10422401B2 (en) * 2016-07-06 2019-09-2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7054467A (zh) 2017-03-31 2017-08-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副车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724A (ja) * 2001-05-15 2002-11-27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1947A1 (en) 2019-11-21
EP3569479A1 (en) 2019-11-20
CN110481639A (zh) 2019-11-22
EP3569479B1 (en) 2024-04-03
US11524723B2 (en)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1639B (zh) 车辆的副车架
US9216767B2 (en) Front axle mounting with crash grooves
CN110481640B (zh) 电动车辆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US20150183468A1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KR20210059760A (ko) 향상된 범퍼 시스템
CN110015344B (zh) 车身结构
US9828037B2 (en) Structural beam member with dual side reinforcement ribbing
JP6265247B1 (ja)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JP4035292B2 (ja) オフセット衝突性に優れたバンパー補強材
JP4558019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US20110081197A1 (en) Junction element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JP2022511705A (ja) 自動車用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エネルギー吸収要素およびそれに対する強化要素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JP2020055504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135401A1 (en) Rear roof frame for motor vehicles
CN210063137U (zh) 车顶框架和车辆
CN210126556U (zh) 用于轿车的铝合金车架前段结构及轿车
CN218228812U (zh)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KR102492993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멤버
CN219406618U (zh)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0101754U (zh) 一种防撞吸能一体式结构及具有其的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