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115B -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115B
CN110476115B CN201880022268.1A CN201880022268A CN110476115B CN 110476115 B CN110476115 B CN 110476115B CN 201880022268 A CN201880022268 A CN 201880022268A CN 110476115 B CN110476115 B CN 110476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ibration
suppression
unit
imag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22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6115A (zh
Inventor
内田亮宏
林健吉
小林英雄
伊泽诚一
田中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76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6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使包括成像元件和设置在安装于摄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控制部,对显示部进行将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抑制部进行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控制。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中设置有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若产生因用户的手的振动传递到摄像装置而使摄像装置振动的现象即手抖动,则会伴随手抖动而产生被摄体像从特定的位置(例如,在未产生手抖动的状态下获得的被摄体像的位置)偏离的现象即像抖动。像抖动可由用户经由通过成像元件拍摄而得的图像来视觉识别。
另外,像抖动不仅是因手抖动而产生的现象,例如,在摄像装置设置于车辆上的情况下,有时也会因车辆的振动传递到摄像装置而产生像抖动。
作为抑制像抖动的摄像装置,已知有具有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防抖)功能及BIS(Body Image Stabilizer,机身图像稳定)功能的摄像装置(以下,称为“以往已知的摄像装置”)。
在此,OIS功能是指,为了抑制像抖动等而使装载于成像透镜的防振透镜移动的功能。并且,在此,BIS功能是指,为了抑制像抖动等而使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等成像元件移动的功能。
以往已知的摄像装置中,通过OIS功能来抑制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的像抖动。另外,在此,即时预览图像还称为实时取景图像,其为以连续帧方式拍摄被摄体而得的连续帧图像,且连续显示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件的画面上。
然而,在OIS功能中,使防振透镜移动会使被摄体光折射,因此根据使防振透镜静止的情况和移动的情况会使像差不同,其结果,有可能使拍摄而得的图像的画质降低。因此,为了抑制画质的降低,优选不使防振透镜从基准位置移动。在此,基准位置是指,未对摄像装置施加振动的状态下的防振透镜的位置,换言之,是指防振透镜的中心与光轴对准时的防振透镜的位置。
日本特开2009-25149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结束拍摄时初始化防振透镜的技术。并且,在日本特开2016-051044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与防振透镜的初始化相关的技术。日本特开2016-051044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中,与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移动的期间内的防振透镜向基准位置的移动相比,检测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期间内的防振透镜向基准位置的移动会受到限制。另外,关于防振透镜的“初始化”是指,使防振透镜返回到基准位置的动作。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9-25149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6-051044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中,会伴随防振透镜的初始化而产生视角偏离,若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等动态图像时进行初始化,则有时可肉眼觉察到伴随初始化的视角偏离。另外,在此,“视角偏离”是指,显示于显示器件中的图像的视角的偏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在拍摄而得的图像即时显示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的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第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安装于具有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成像元件接收到的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抑制部进行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在拍摄而得的图像即时显示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2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因此,根据第2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未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时的产生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所记录的动态图像的画质的降低。
第3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结束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产生,在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对抑制部进行停止抑制部进行的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对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成像元件接收到的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3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来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开始记录动态图像。
第4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在停止抑制部进行的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满足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时,控制部对抑制部进行开始抑制部进行的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第4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在初始化未结束的状态下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开始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时的画质的降低和施加于装置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这两者。
第5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遮光。
因此,根据第5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第6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遮光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被指示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产生。
因此,根据第6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在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在用户所期望的定时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
第7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冻结。
因此,根据第7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第8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7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在显示有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被指示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时,控制部对显示部进行通过以静止状态显示动态图像中包含的1个以上的帧量的图像来产生冻结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8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按照恒定的帧速率显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9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8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中的现象。
因此,根据第9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第10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表示明度的物理量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中的现象。
因此,根据第10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第1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10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抑制部大致分为通过使成像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影响的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和通过使防振透镜移动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影响的透镜侧抑制部,视觉辨认障碍现象为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成像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现象,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控制部对抑制部进行仅通过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及透镜侧抑制部中的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仅通过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控制部对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成像元件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1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通过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及透镜侧抑制部这两者来进行抑制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防振透镜的可动范围与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之差引起的画质的降低。
第12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1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在仅通过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成像元件到达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时,控制部对透镜侧抑制部进行通过透镜侧抑制部抑制影响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12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即使成像元件到达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施加于装置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的抑制。
第13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2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在进行记录动态图像的期间成像元件到达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对抑制部进行使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13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即使在成像元件到达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即,即使在记录动态图像时成像元件到达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施加于装置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的抑制。
第14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在第13方式中,在对抑制部进行使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的期间防振透镜的位置落在相当于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对抑制部进行使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
因此,根据第14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与始终比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主导地进行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伴随防振透镜的移动的像差的变化引起的画质的降低。
第15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接收到的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抑制部进行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控制的步骤,该抑制部使包括成像元件和设置在安装于具有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因此,根据第15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控制方法,与在拍摄而得的图像即时显示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16方式所涉及的程序用于使进行如下处理,该处理包括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接收到的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显示部进行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抑制部进行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抑制部进行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控制的步骤,该抑制部使包括成像元件和设置在安装于具有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因此,根据第16方式所涉及的程序,与在拍摄而得的图像即时显示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效果:与在拍摄而得的图像即时显示为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背面图。
图3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中包含的成像透镜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成像透镜中包含的透镜侧主控制部的二次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主体中包含的主体侧主控制部的二次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图7及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后续。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后续。
图18是表示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程序从存储有第1~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程序的存储介质安装到摄像装置主体的方式的一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中,“垂直”是指,包括所允许的范围内的误差的含义的垂直。并且,以下说明中,“对准”是指,包括所允许的范围内的误差的含义的对准。
并且,以下说明中,“CPU”是指,“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I/F”是指,“Interface”(接口)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ASIC”是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FPGA”是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缩写。
并且,以下说明中,“RAM”是指,“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EEPROM”是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SSD”是指,“Solid StateDrive,固态硬盘”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CD-ROM是指,“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的缩写。
并且,以下说明中,“JPEG”是指,“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MPEG”是指,“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USB”是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
并且,以下说明中,CMOS是指,“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AE”是指,“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的缩写。并且,以下说明中,“AF”是指,“Auto Focus,自动聚焦”的缩写。
[第1实施方式]
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0为透镜可换式数码相机,其包括摄像装置主体12及成像透镜14。成像透镜14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摄像装置主体12。
成像透镜14的镜筒上设置有手动聚焦模式时使用的聚焦环16。成像透镜14包括透镜单元18。透镜单元18为包括聚焦透镜20的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组合透镜。聚焦透镜20随着手动旋转操作聚焦环16而沿光轴L1方向移动,在与被摄体距离对应的对焦位置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即被摄体光成像于后述的成像元件22的受光面22A(参考图3)。
摄像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转盘24及释放按钮26。转盘24在进行切换摄像模式和播放模式等各种设定时操作。因此,在摄像装置10中,通过由用户操作转盘24,选择性地设定摄像模式和播放模式作为动作模式。
摄像装置10具有静态图像摄像模式和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作为摄像系统的动作模式。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为记录拍摄被摄体而得的静态图像的动作模式,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为记录拍摄被摄体而得的动态图像的动作模式。
摄像装置10中,在摄像模式下,根据从用户给予摄像装置10的指示,选择性地设定静态图像摄像模式和动态图像摄像模式。并且,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下,根据从用户给予摄像装置10的指示,选择性地设定手动聚焦模式和自动聚焦模式。
释放按钮26构成为能够检测摄像准备指示状态和摄像指示状态这2个阶段的按压操作。摄像准备指示状态是指,例如从待机位置按下至中间位置(半按位置)的状态,摄像指示状态是指,按下至超过中间位置的最终按下位置(全按位置)的状态。另外,以下,将“从待机位置按下至半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半按状态”,将“从待机位置按下至全按位置的状态”称为“全按状态”。
自动聚焦模式下,通过使释放按钮26成为半按状态,进行摄像条件的调整,之后,若继续使其成为全按状态,则进行主曝光。即,通过使释放按钮26成为半按状态,AE功能生效而设定为曝光状态之后,AF功能生效而进行对焦控制,若使释放按钮26成为全按状态,则进行拍摄。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主体12的背面上设置有显示器28、十字键30、MENU/OK键32、BACK/DISP按钮34及取景器36。
显示器28例如为LCD,其显示通过摄像装置10拍摄被摄体而得的图像及文字等。显示器28在摄像模式时用于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并且,显示器28还用于在给予静态图像摄像的指示的情况下以单帧方式拍摄而得的静态图像的显示。而且,显示器28还用于播放模式时的播放图像的显示及菜单画面等的显示。
显示器28的显示区域的表面上重叠有投射型触摸面板38。触摸面板38例如检测指或触控笔等指示体进行的接触。触摸面板38将表示指示体对触摸面板38进行的接触的有无等检测结果的检测结果信息以规定周期(例如100毫秒)输出至既定的输出目的地(例如,后述的CPU74(参考图3))。在触摸面板38检测到指示体进行的接触的情况下,检测结果信息包含能够确定触摸面板38上的指示体进行的接触位置的二维坐标(以下,称为“坐标”),在触摸面板38未检测到指示体进行的接触的情况下,检测结果信息不包含坐标。
十字键30发挥输出1个或多个菜单的选择、变焦或逐帧播放等各种指令信号的多功能键的功能。MENU/OK键32为兼具作为用于进行在显示器28的画面上显示1个或多个菜单的指令的菜单按钮的功能和作为对所选内容的确定及执行等进行指令的OK按钮的功能的操作键。BACK/DISP按钮34用于所选项目等所期望的对象的删除或指定内容的取消、或者返回到上一个操作状态时等。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电气系统框图。
摄像装置主体12具备卡口13(还参考图1),成像透镜14具备卡口15。成像透镜14通过在卡口13上结合卡口15而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摄像装置主体12。
成像透镜14包括透镜单元18、光圈19及控制装置40。光圈19比透镜单元18更靠摄像装置主体12侧设置,其调节透射透镜单元18的被摄体光的光量,并将被摄体光引导至摄像装置主体12内。
控制装置40经由卡口13、15与摄像装置主体12电连接,根据来自摄像装置主体12的指示控制整个成像透镜14。
摄像装置主体12包括成像元件22、第1反射镜42、第2反射镜44、主体侧主控制部46、反射镜驱动部48、成像元件驱动器5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图像存储器54、图像处理部56及显示控制部58。并且,摄像装置主体12包括受理I/F60、受理器件62、介质I/F64、存储卡66、传感器I/F68、陀螺仪传感器70及外部I/F72。而且,摄像装置主体12包括BIS驱动部80及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另外,成像元件22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防振元件的一例。
主体侧主控制部46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计算机的一例,其具备CPU74、一次存储部76及二次存储部78。CPU74控制整个摄像装置10。一次存储部76为用作执行各种程序时的工作区域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一次存储部76的一例,可举出RAM。二次存储部78为预先存储有各种程序及各种参数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二次存储部78的一例,可举出EEPROM或闪存等。
CPU74、一次存储部76及二次存储部78与总线81连接。并且,反射镜驱动部48、成像元件驱动器50及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也与总线81连接。并且,图像存储器54、图像处理部56、显示控制部58、受理I/F60、介质I/F64及传感器I/F68也与总线81连接。而且,BIS驱动部80及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也与总线81连接。
第1反射镜42介于成像元件22的受光面22A于透镜单元18之间,其为能够在受光面覆盖位置α与受光面开放位置β之间移动的可动反射镜。
第1反射镜42与反射镜驱动部48连接,反射镜驱动部48在CPU74的控制下驱动第1反射镜42,将第1反射镜42选择性地配置于受光面覆盖位置α和受光面开放位置β。即,在不使受光面22A接收被摄体光的情况下,第1反射镜42通过反射镜驱动部48配置于受光面覆盖位置α,在使受光面22A接收被摄体光的情况下,第1反射镜42通过反射镜驱动部48配置于受光面开放位置β。
受光面覆盖位置α处,第1反射镜42覆盖受光面22A,并且反射从透镜单元18传送过来的被摄体光并将其引导至第2反射镜44。第2反射镜44反射从第1反射镜42引导过来的被摄体光,由此经由光学系统(省略图示)将其引导至取景器36。取景器36使被第2反射镜44引导过来的被摄体光透射。
受光面开放位置β处,解除通过第1反射镜42覆盖受光面22A的状态,从而被摄体光不会被第1反射镜42反射,而被受光面22A接收。
成像元件驱动器50与成像元件22连接,其在CPU74的控制下向成像元件22供给驱动脉冲。成像元件22的各像素根据通过成像元件驱动器50供给的驱动脉冲来驱动。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成像元件22使用了CCD图像传感器,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等其他图像传感器。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在CPU74的控制下从成像元件22针对每一个像素读取1帧量的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对所读取的图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处理、自动增益调整、A/D转换等各种处理。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将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来数字化的图像信号以由从CPU74供给的时钟信号规定的特定的帧速率(例如,数十帧/秒)1帧1帧地输出至图像存储器54。
图像存储器54临时保持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输入的图像信号。
图像处理部56从图像存储器54以特定的帧速率1帧1帧地获取图像信号,并对所获取的图像信号进行伽马校正、亮度/色差转换及压缩处理等各种处理。并且,图像处理部56将进行各种处理而得的图像信号以特定的帧速率1帧1帧地输出至显示控制部58。而且,图像处理部56根据CPU74的请求将进行各种处理而得的图像信号输出至CPU74。
显示控制部58与显示器28连接,且在CPU74的控制下控制显示器28。并且,显示控制部58将从图像处理部56输入的图像信号1帧1帧地以特定的帧速率输出至显示器28。
显示器28将由从显示控制部58以特定的帧速率输入的图像信号表示的图像显示为即时预览图像。并且,显示器28还显示以单帧方式拍摄而得的单帧图像即静态图像。另外,除即时预览图像以外,显示器28上还显示播放图像及菜单画面等。
受理器件62具有转盘24、释放按钮26、十字键30、MENU/OK键32、BACK/DISP按钮34及触摸面板38等,且受理用户进行的各种指示。
受理器件62与受理I/F60连接,且将表示所受理的指示的内容的指示内容信号输出至受理I/F60。受理I/F60将从受理器件62输入的指示内容信号输出至CPU74。CPU74执行与从受理I/F60输入的指示内容信号对应的处理。
介质I/F64与存储卡66连接,且在CPU74的控制下进行针对存储卡66的图像文件的记录及读取。通过介质I/F64从存储卡66读取的图像文件在CPU74的控制下通过图像处理部56施以扩展处理而显示于显示器28中作为播放图像。另外,在此所说的“图像文件”大致分为表示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文件和表示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文件。
摄像装置10中,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来切换动作模式。例如,在摄像装置10中,在摄像模式下,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来选择性地设定静态图像摄像模式和动态图像摄像模式。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静态图像文件能够记录于存储卡66中,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下,动态图像文件能够记录于存储卡66中。
在静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通过释放按钮26受理静态图像的拍摄的指示的情况下,CPU74通过控制成像元件驱动器50,使成像元件22进行1帧量的主曝光。图像处理部56获取在CPU74的控制下进行1帧量的曝光而得的图像信号,并对所获取的图像信号施以压缩处理来生成特定的静态图像格式的静态图像文件。另外,在此,特定的静态图像格式例如是指JPEG形式的格式。静态图像文件在CPU74的控制下通过图像处理部56经由介质I/F64记录于存储卡66中。
在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通过释放按钮26受理动态图像的拍摄的指示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56对即时预览图像用图像信号施以压缩处理来生成特定的动态图像格式的动态图像文件。另外,在此,特定的动态图像格式例如是指MPEG形式的格式。动态图像文件在CPU74的控制下通过图像处理部56经由介质I/F64记录于存储卡66中。
陀螺仪传感器70与传感器I/F68连接,且检测平遥方向、侧倾方向及俯仰方向的各角速度,并将表示检测出的角速度的角速度信息输出至传感器I/F68。传感器I/F68将从陀螺仪传感器70输入的角速度信息输出至CPU74。CPU74执行与从传感器I/F68输入的角速度信息对应的处理。另外,上述角速度信息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检测结果的一例。
BIS驱动部80与成像元件22连接,且在CPU74的控制下使成像元件22移动。另外,成像元件22及BIS驱动部80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抑制部及成像元件侧抑制部的一例。
BIS驱动部80通过使成像元件22移动来抑制后述的伴随防振透镜94的移动的视角偏离。在此,视角偏离是指,通过摄像装置10拍摄而得的、显示于显示器28中的图像的视角的偏离。
并且,BIS驱动部80根据陀螺仪传感器70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抑制施加于摄像装置10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施加于摄像装置10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大致分为旋转影响和非旋转影响。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旋转影响和非旋转影响的情况下,简称为“抖动影响”。
旋转影响是指,在施加于摄像装置10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中使被摄体像绕光轴L1旋转的影响。非旋转影响是指,在施加于摄像装置10的振动对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中不同于旋转影响的影响。
BIS驱动部80包括生成对成像元件22赋予的动力的成像元件用驱动源(省略图示)。作为成像元件用驱动源的一例,可举出磁铁、平板线圈及步进马达。
旋转影响抑制处理表示所谓被称为侧倾校正的处理,是指通过根据陀螺仪传感器70检测出的检测结果使成像元件22绕光轴L1旋转运动来抑制旋转影响的处理。相对于此,非旋转影响抑制处理是指,通过根据陀螺仪传感器70检测出的检测结果使成像元件22在第1既定面内直行运动来抑制非旋转影响的处理。在此,第1既定面内例如是指,未对摄像装置10施加振动的状态下的与光轴L1垂直的二维平面内。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BIS驱动部80进行的旋转影响抑制处理和非旋转影响抑制处理的情况下,称为“BIS处理”。
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例如包括磁铁及霍尔元件,且检测第1既定面内的成像元件22的位置,并将表示检测出的位置的成像元件位置信息输出至CPU74。CPU74使用角速度信息及成像元件位置信息计算表示作为BIS处理中的成像元件22的移动目的地、即第1既定面内的成像元件22的移动目的地而能够抑制抖动影响的移动目的地的成像元件移动目的地信息。并且,CPU74将计算出的成像元件移动目的地信息输出至BIS驱动部80。BIS驱动部80根据从CPU74输入的成像元件移动目的地信息来执行BIS处理。即,BIS驱动部80使成像元件22移动至第1既定面内的由从CPU74输入的成像元件移动目的地信息表示的移动目的地。
通过在卡口13上连接卡口15,外部I/F72与成像透镜14的控制装置40连接,从而控制CPU74与控制装置40之间的各种信息的收发。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透镜单元18包括入射透镜90、变焦透镜92、防振透镜94及聚焦透镜20。另外,防振透镜94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防振元件的一例。
入射透镜90、变焦透镜92、防振透镜94及聚焦透镜20沿光轴L1设置,从光圈19侧沿光轴L1依次配置有聚焦透镜20、防振透镜94、变焦透镜92及入射透镜90。
被摄体光入射于入射透镜90。入射透镜90使被摄体光透射并将其引导至变焦透镜92。变焦透镜92为能够沿光轴L1移动的透镜,其通过沿光轴L1移动来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变焦透镜92使从入射透镜90入射的被摄体光透射并将其引导至防振透镜94。
防振透镜94为能够沿抵消像抖动的方向(例如,与光轴L1垂直的方向)进行变动的透镜,其使从变焦透镜92入射的被摄体光透射,并将其引导至聚焦透镜20。
聚焦透镜20为能够沿光轴L1移动的透镜,其通过沿光轴L1移动来改变形成于成像元件22的受光面22A上的被摄体像的聚焦状态。聚焦透镜20使从防振透镜94入射的被摄体光透射,并将其引导至光圈19。光圈19对从防振透镜94入射的被摄体光的光量进行调整,并且使被摄体光透射并将其引导至摄像装置主体12。
控制装置40包括透镜侧主控制部41、变焦透镜驱动部96、OIS驱动部98、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聚焦透镜驱动部102、光圈驱动部104及外部I/F106。
透镜侧主控制部41具备CPU108、一次存储部110及二次存储部112。CPU108控制整个成像透镜14。一次存储部110为用作执行各种程序时的工作区域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一次存储部110的一例,可举出RAM。二次存储部112为预先存储有各种程序及各种参数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二次存储部112的一例,可举出EEPROM或闪存等。
CPU108、一次存储部110及二次存储部112与总线122连接。并且,变焦透镜驱动部96、OIS驱动部98、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聚焦透镜驱动部102、光圈驱动部104及外部I/F106也与总线122连接。
通过在卡口13上连接卡口15,外部I/F106与摄像装置主体12的外部I/F72连接,从而与外部I/F72配合来控制CPU108与摄像装置主体12的CPU74之间的各种信息的收发。
变焦透镜驱动部96包括变焦透镜驱动用马达(省略图示),且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在CPU108的控制下使变焦透镜驱动用马达动作,由此使变焦透镜92沿光轴L1移动。即,变焦透镜驱动部96根据来自CPU108的指示,使变焦透镜驱动用马达动作,并将变焦透镜驱动用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变焦透镜92,由此使变焦透镜92沿光轴L1移动。
OIS驱动部98包括生成对防振透镜94赋予的动力的防振透镜用驱动源(省略图示)。作为防振透镜用驱动源的一例,可举出磁铁及平板线圈。OIS驱动部98根据陀螺仪传感器70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在CPU108的控制下使防振透镜94在第2既定面内直行运动,由此抑制非旋转影响。在此,第2既定面内例如是指,未对摄像装置10施加振动的状态下的与光轴L1垂直的二维平面内。
另外,防振透镜94及OIS驱动部98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抑制部及透镜侧抑制部的一例。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OIS驱动部98抑制非旋转影响的处理称为“OIS处理”。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BIS处理及OIS处理的情况下,称为“影响抑制处理”。
透镜位置传感器100例如包括磁铁及霍尔元件,且检测第2既定面内的防振透镜94的位置,并将表示检测出的位置的透镜位置信息输出至CPU108。CPU108使用透镜位置信息和从摄像装置主体12经由外部I/F106获取的角速度信息来计算透镜移动目的地信息。透镜移动目的地信息是指,表示作为OIS处理中的防振透镜94的移动目的地、即第2既定面内的防振透镜94的移动目的地而能够抑制非旋转影响的移动目的地的信息。并且,CPU108将计算出的透镜移动目的地信息输出至OIS驱动部98。OIS驱动部98使防振透镜94移动至由从CPU108输入的透镜移动目的地信息表示的移动目的地。
聚焦透镜驱动部102包括聚焦透镜驱动用马达(省略图示)。聚焦透镜驱动部102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在CPU108的控制下使聚焦透镜驱动用马达动作,由此使聚焦透镜20沿光轴L1移动。即,聚焦透镜驱动部102根据来自CPU108的指示,使聚焦透镜驱动用马达动作,并将聚焦透镜驱动用马达的动力传递至聚焦透镜20,由此使聚焦透镜20沿光轴L1移动。
光圈驱动部104包括光圈驱动用马达(省略图示)。光圈驱动部104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在CPU108的控制下使光圈驱动用马达动作,由此调节光圈19的开口的大小。
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透镜侧主控制部41的二次存储部112中存储有透镜信息130。
透镜信息130为与成像透镜14的特性相关的信息,若成像透镜14经由卡口13、15与摄像装置主体12连接,则该透镜信息130从CPU108发送至摄像装置主体12的CPU74。
透镜信息130包含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为表示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信息。防振透镜可动范围是指,表示第2既定面内的防振透镜94的最大的可动范围。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可动范围与所允许的行程含义相同。
并且,透镜信息130还包含透镜单元18的焦距(以下,简称为“焦距”)、透镜位置信息、变焦透镜位置信息及聚焦透镜信息等。变焦透镜位置信息是指,表示光轴L1上的变焦透镜92的位置的信息。聚焦透镜信息是指,表示光轴L1上的聚焦透镜20的位置的信息。并且,透镜信息130还包含表示透镜单元18的周边区域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
在此,作为表示透镜单元18的周边区域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的一例,采用了透镜单元18的周边光量及周边分辨率,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表示透镜单元18的周边区域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也可以为透镜单元18的周边光量或周边分辨率。
透镜单元18的周边光量是指,通过透镜单元18形成的图像圈的周边区域的光量。图像圈的周边区域例如是指,在图像圈中除从图像圈的中心开始在径向上占80%的圆状区域以外的圆环状区域。并且,周边分辨率是指,能够从透镜单元18的周边光量获得的分辨率。
另外,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将图像圈的中心的光量设为100%的情况下,周边光量作为相对于图像圈的中心的光量的比例以百分比来呈现。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主体侧主控制部46的二次存储部78中存储有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及初始化执行程序136。
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为表示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信息。成像元件可动范围是指,第1既定面内的成像元件22的最大的可动范围。
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读取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执行后述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参考图7及图8)。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执行后述的初始化执行处理(参考图9)。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因此,CPU74对显示器28进行使其显示即时预览图像的控制,并在预先确定的期间内,对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进行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控制。
在此,“防振元件”是指,成像元件22及防振透镜94。以下,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成像元件22及防振透镜94的情况下,称为“防振元件”。
并且,在此,“预先确定的期间”是指,在通过显示器28进行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动作且执行影响抑制处理的状态下产生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
并且,在此,视觉辨认障碍现象是指,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现象。“能够妨碍视觉辨认视角偏离的现象”换言之表示,使用户不会从显示于显示器28中的图像中肉眼觉察到视角偏离的现象。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一例,采用了遮光。遮光是指,在摄像模式下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的情况下,画面暂时变黑的现象。
并且,在此,关于防振元件的“初始化”是指,使防振元件返回到防振元件的起始位置即基准位置的动作。基准位置大致分为防振透镜94的起始位置即第1基准位置和成像元件22的起始位置即第2基准位置。“第1基准位置”是指,未对摄像装置10施加振动的状态下的防振透镜94的位置。“第2基准位置”是指,未对摄像装置10施加振动的状态下的成像元件22的位置。
因此,关于防振透镜94的“初始化”是指,使防振透镜94返回到第1基准位置的动作。并且,关于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是指,使成像元件22返回到成像元件22的起始位置即第2基准位置的动作。
如此,需要初始化防振元件是因为,根据防振元件的位置,有可能使通过摄像装置10拍摄被摄体而得的图像的画质(以下,简称为“画质”)降低。例如,使防振透镜94移动会使被摄体光折射,因此根据防振透镜94配置于基准位置的情况和配置于远离基准位置的部位的情况会使像差不同,其结果,有可能使画质降低,因此需要初始化。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7及图8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以及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的说明中,以已经对摄像装置10设定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为前提进行说明。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下通过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来开始记录动态图像,在记录动态图像时,通过再次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来结束记录动态图像。在此,“记录动态图像”例如是指,向存储卡66记录拍摄而得的动态图像。
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在开始执行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时点处于已经初始化成像元件22及防振透镜94的状态并且未执行影响抑制处理为前提进行说明。“已经初始化成像元件22及防振透镜94”表示,防振透镜94配置于第1基准位置且成像元件22配置于第2基准位置。
在此,首先,参考图7及图8对在成像透镜14经由卡口13、15与摄像装置主体12连接的状态下开启(接通)摄像装置10的电源的情况下通过CPU74执行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200中,CPU74使显示器28开始基于通过摄像装置10拍摄而得的图像的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之后,转移到步骤S202。
步骤S202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开始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04。
步骤S204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条件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在此,作为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一例,可举出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这一条件。并且,作为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通过触摸面板38受理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指示这一条件。
步骤S204中,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06。步骤S204中,在不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08。
步骤S206中,CPU74使图像处理部56及介质I/F64开始记录动态图像,之后,转移到步骤S208。
步骤S208中,首先,CPU74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从二次存储部78获取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并且,CPU74参考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判定成像元件22是否处于成像元件停滞状态。
在此,“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是指,成像元件22到达第1既定面内的极限位置的状态。在此,“第1既定面内的极限位置”是指,由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表示的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表示,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上限位置及下限位置、即针对成像元件22所允许的最大的行程的上限位置及下限位置。
步骤S208中,在未处于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10。步骤S208中,在处于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0。
步骤S210中,CPU74判定是否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步骤S210中,在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12。步骤S210中,在不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18。
步骤S212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结束记录动态图像的条件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在此,作为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这一条件。并且,作为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通过触摸面板38受理结束记录动态图像的指示这一条件。而且,作为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对摄像装置10设定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之后在未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指示的情况下经过了第1既定时间(例如,60秒)这一条件。
步骤S212中,在不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14。步骤S212中,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16。
步骤S214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结束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条件即结束条件。作为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结束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指示这一条件。并且,作为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开始执行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之后在未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指示的情况下经过了第1既定时间(例如,120秒)这一条件。
步骤S214中,在不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08。步骤S214中,在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50。
步骤S216中,CPU74使图像处理部56及介质I/F64结束记录动态图像,之后,转移到步骤S218。
步骤S218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步骤S218中,在不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04。步骤S218中,在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58。
步骤S220中,首先,CPU74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从二次存储部78获取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并且,CPU74参考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判定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是否被解除。“成像元件停滞状态被解除”是指,成像元件22在成像元件可动范围内存在于除极限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
步骤S220中,在成像元件停滞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10。步骤S220中,在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2。
步骤S222中,CPU74判定是否在步骤S208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在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经过了处理切换允许时间。在此,处理切换允许时间是指,作为允许从BIS处理向OIS处理的切换的时间而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5秒)。另外,“从BIS处理向OIS处理的切换”表示,停止执行BIS处理,并开始执行OIS处理。
步骤S222中,在步骤S208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未被解除并未经过处理切换允许时间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0。步骤S222中,在步骤S208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在成像元件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经过了处理切换允许时间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3。
步骤S223中,CPU74判定是否B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并且O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
另外,在本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中,在从执行步骤S202的处理开始至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为止的期间,执行BIS处理或OIS处理。因此,在本步骤S223中判定被否定的情况表示,B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并且O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
步骤S223中,在B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并且O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7。步骤S223中,在B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并且O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4。
步骤S224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停止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26。
步骤S226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执行O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27。
如此,通过执行步骤S224、S226的处理,将比BIS处理更主导地进行OIS处理。
步骤S227中,首先,CPU74经由CPU108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从二次存储部78获取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可动范围信息133,判定防振透镜94的位置是否落在相当于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内。“相当于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表示,在第2既定面内相当于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换言之,表示第2既定面内的防振透镜94的移动所需的、与针对成像元件22所允许的最大的行程相同的行程。
步骤S227中,在防振透镜94的位置未落在成像元件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44。步骤S227中,在防振透镜94的位置落在成像元件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8。
步骤S228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O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30。
步骤S230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开始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44。
图8所示的步骤S244中,CPU74判定是否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步骤S244中,在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46。步骤S244中,在不处于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54。
步骤S246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步骤S246中,在不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48。步骤S246中,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52。
步骤S248中,CPU74判定是否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步骤S248中,在不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图7所示的步骤S227。步骤S248中,在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50。
步骤S250中,CPU74使图像处理部56及介质I/F64结束记录动态图像,之后,转移到步骤S258。
步骤S252中,CPU74使图像处理部56及介质I/F64结束记录动态图像,之后,转移到步骤S254。
步骤S254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步骤S254中,在不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图7所示的步骤S204。步骤S254中,在满足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58。
步骤S258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影响抑制处理。即,在当前时点处于执行OIS处理的状态的情况下,CPU74使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OIS处理。并且,在当前时点处于执行BIS处理的状态的情况下,CPU74使BIS驱动部80停止执行BIS处理。
接下来的步骤S260中,CPU74使显示器28结束显示即时预览图像,之后,结束抖动影响抑制处理。
接着,参考图9对在执行图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状态下满足初始化执行处理开始条件时通过CPU74执行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初始化执行处理开始条件的一例,可举出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开始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指示这一条件。并且,作为初始化执行处理开始条件的另一例,可举出开始执行图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之后经过了第2既定时间(例如,5秒)这一条件。
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300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遮光。步骤S300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步骤S300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
遮光为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及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伴随暂时停止成像元件22的动作而产生的现象,显示器28的画面暂时变黑显示。
因此,CPU74利用产生遮光的期间来执行步骤S302、S304的处理。
步骤S302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防振透镜94的初始化,并且使BIS驱动部80开始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之后,转移到步骤S304。
步骤S304中,首先,CPU74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判定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是否结束。
步骤S304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未结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S304的判定。步骤S304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6。
另外,在摄像装置10中,以在产生遮光开始至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重新开始为止完成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的方式,CPU74控制OIS驱动部98及BIS驱动部80。
步骤S306中,CPU74使显示器28重新开始基于通过摄像装置10拍摄而得的图像的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之后,转移到步骤S308。
步骤S308中,判定是否满足结束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条件即结束条件。作为初始化执行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一例,可举出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结束这一条件。并且,可举出开始执行初始化执行处理之后在未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指示的情况下经过了第3既定时间(例如,120秒)这一条件。
步骤S308中,在不满足初始化执行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0。步骤S308中,在满足初始化执行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结束初始化执行处理。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0中,在处于显示即时预览图像的状态并且执行影响抑制处理的状态下产生遮光的期间,初始化防振元件。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与在显示有即时预览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初始化防振元件。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与尽管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但未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所记录的动态图像的画质的降低。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利用遮光期间来初始化防振元件。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利用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时的遮光期间来初始化防振元件。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能够在开始记录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在用户所期望的定时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在OIS处理之前仅执行BIS处理(参考步骤S202)。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与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同时执行OIS处理及BIS处理这两个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透镜侧可动范围与成像元件侧可动范围之差引起的画质的降低。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处于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执行OIS处理。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即使在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抖动影响的抑制。
并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记录动态图像时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比O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BIS处理(参考步骤S224、S226)。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即使在记录动态图像时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抖动影响的抑制。
而且,在摄像装置10中,在比O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BIS处理的期间,防振透镜94的位置落在相当于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比B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OIS处理(参考步骤S228、S230)。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与始终比O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BIS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伴随防振透镜94的移动的像差的变化引起的画质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遮光为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现象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有意地产生遮光。此时,例如,可以使CPU74以满足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为条件对显示器28进行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遮光的控制。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例如是指,可举出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和/或后述的防振透镜停滞状态之后经过了第4既定时间(例如,10秒)这一条件。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陀螺仪传感器70,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陀螺仪传感器70而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并且,也可以同时使用陀螺仪传感器70和加速度传感器。如此,只要为发挥检测施加于摄像装置10的振动的检测部的功能的传感器,则可以为任何传感器。
[第2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中在进行OIS处理之前执行BIS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中在BIS处理之前执行OIS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A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A。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A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A。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A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A。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A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而存储有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A。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A读取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A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A执行图10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A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A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0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及图8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相比,图10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202而包括步骤S202A及代替步骤S208而包括步骤S208A。并且,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相比,图10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220~S230而包括步骤S220A~S230A。
图10所示的步骤S202A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执行O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04。
图10所示的步骤S208A中,首先,CPU74经由CPU108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从成像透镜14的二次存储部112获取透镜信息130。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和透镜信息130中包含的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判定防振透镜94是否处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
在此,“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是指,防振透镜94到达第2既定面内的极限位置的状态。在此,“第2既定面内的极限位置”是指,由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表示的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表示,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上限位置及下限位置、即针对防振透镜94所允许的最大的行程的上限位置及下限位置。
步骤S208A中,在未处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10。步骤S208A中,在处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0A。
步骤S220A中,首先,CPU74经由CPU108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经由CPU108从成像透镜14的二次存储部112获取透镜信息130。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和透镜信息130中包含的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判定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是否被解除。“防振透镜停滞状态被解除”是指,防振透镜94在防振透镜可动范围内存在于除极限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
步骤S220A中,在防振透镜停滞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10。步骤S220A中,在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2A。
步骤S222A中,CPU74判定是否在步骤S208A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在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经过了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切换允许时间。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切换允许时间是指,作为允许从OIS处理向BIS处理的切换的时间而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5秒)。另外,“从OIS处理向BIS处理的切换”表示,停止执行OIS处理,并开始执行BIS处理的执行。
步骤S222A中,在步骤S208A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未被解除并未经过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切换允许时间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0A。步骤S222A中,在步骤S208A的判定得到肯定之后在防振透镜停滞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下经过了处理切换允许时间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3A。
步骤S223A中,CPU74判定是否O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并且B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中,在从执行步骤S202A的处理开始至满足本第2实施方式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为止的期间,执行BIS处理或OIS处理。因此,在本步骤S223A中判定被否定的情况表示,O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并且B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
步骤S223A中,在O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并且B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7A。步骤S223A中,在O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并且BIS处理的执行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24A。
步骤S224A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O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26A。
步骤S226A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开始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27A。
如此,通过执行步骤S224A、S226A的处理,将比OIS处理更主导地进行BIS处理。
步骤S227A中,首先,CPU74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经由CPU108从成像透镜14的二次存储部112获取透镜信息130。并且,CPU74参考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和透镜信息130中包含的透镜可动范围信息130A,判定成像元件22的位置是否落在相当于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内。
“相当于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表示,在第1既定面内相当于防振透镜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换言之,表示第1既定面内的成像元件22的移动所需的、针对防振透镜94所允许的最大的行程相同的行程。
步骤S227A中,在成像元件22的位置未落在防振透镜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44。步骤S227A中,在成像元件22的位置落在防振透镜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28A。
步骤S228A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停止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30A。
步骤S230A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执行OIS处理,之后,转移到图8所示的步骤S244。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0A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在BIS处理之前仅执行OIS处理(参考步骤S202A)。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A,与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同时执行OIS处理及BIS处理这两个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透镜侧可动范围与成像元件侧可动范围之差引起的画质的降低。
并且,在摄像装置10A中,在处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执行BIS处理。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A,即使处于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抖动影响的抑制。
并且,在摄像装置10A中,在记录动态图像时产生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比B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OIS处理(参考步骤S224A、S226A)。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A,即使在记录动态图像时产生防振透镜停滞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抖动影响的抑制。
而且,在摄像装置10A中,在比B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OIS处理的期间,防振透镜94的位置落在相当于成像元件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比O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BIS处理(参考步骤S228A、S230A)。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A,与始终比BIS处理更主导地执行OIS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BIS处理的负荷。
[第3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产生遮光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遮光期间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B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B。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B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B。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B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B。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B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初始化执行程序136而存储有初始化执行程序136A。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B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A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A执行图11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A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B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1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1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300与步骤S302之间包括步骤S301。
图11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在步骤S301中,CPU74判定所产生的遮光是否为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的遮光。步骤S301中,在所产生的遮光并非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的遮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08。步骤S301中,在所产生的遮光为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的遮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02。
另外,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的遮光是指,在未在动态图像摄像模式下记录动态图像的状态下按下释放按钮26至最终按下位置为止的情况下产生的遮光。
如此,在摄像装置10B中,利用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的遮光期间来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B,能够在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时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4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产生遮光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冻结期间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C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C。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C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C。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C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C。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C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初始化执行程序136而存储有初始化执行程序136B。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C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B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B执行图12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B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C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2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2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300而包括步骤S300A。
图12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在步骤S300A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冻结。冻结是指,即时预览图像暂时停止的现象。并且,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遮光相同地,冻结为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现象。
步骤S300A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步骤S300A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
如此,在摄像装置10C中,利用冻结期间来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C,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另外,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以冻结为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现象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CPU74使显示器28通过以静止状态显示1个以上的帧量的图像来有意地产生冻结,并在产生冻结的期间初始化防振元件。由此,与在即时预览图像按照特定的帧速率显示的状态下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透镜94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并且,如此,在有意地产生冻结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CPU74以满足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为条件对显示器28进行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冻结的控制。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例如是指,可举出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和/或防振透镜停滞状态之后经过了第5既定时间(例如,10秒)这一条件。
[第5实施方式]
上述1实施方式中,对在产生遮光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对利用遮光或冻结期间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D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D。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D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D。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D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D。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D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初始化执行程序136而存储有初始化执行程序136C。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D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C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C执行图13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C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D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3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3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300而包括步骤S300B。并且,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3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包括步骤S303。
图13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在步骤S300B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冻结。步骤S300B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步骤S300B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3。
步骤S303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遮光。步骤S303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步骤S303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
如此,在摄像装置10D中,利用冻结或遮光期间来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D,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
另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以遮光及冻结为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现象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有意地产生遮光和/或冻结。此时,例如,可以使CPU74以满足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为条件对显示器28进行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而产生遮光和/或冻结的控制。进行初始化的条件例如是指,可举出产生成像元件停滞状态和/或防振透镜停滞状态之后经过了第6既定时间(例如,10秒)这一条件。
[第6实施方式]
上述1实施方式中,对在产生遮光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对利用遮光、冻结或移动矢量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E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E。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E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E。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E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E。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E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初始化执行程序136而存储有初始化执行程序136D。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E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D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D执行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D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E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300而包括步骤S300C。并且,与图9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包括步骤S303A、S305A、S305B、S302A、S304A。
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在步骤S300C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冻结。步骤S300C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步骤S300C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3A。
步骤S303A中,CPU74判定是否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产生遮光。步骤S303A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遮光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步骤S303A中,在显示即时预览图像时未产生遮光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5A。
步骤S305A中,CPU74计算移动矢量,之后,转移到步骤S305B。“移动矢量”例如是指,针对拍摄而得的、未显示于显示器28中作为即时预览图像的连续帧图像(例如,5帧量的图像),以显示器28的整个画面为对象的移动矢量。
步骤S305B中,CPU74判定在步骤S305A中计算出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是否为第1阈值以上。另外,通过判定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是否为第1阈值以上,能够推测出是否处于主要被摄体尚未确定的状态。
作为第1阈值的一例,可举出作为在显示平遥或俯仰中拍摄而得的即时预览图像时难以视觉辨认表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下限值而事先确定的下限值的绝对值。另外,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第1阈值为根据官能试验和/或计算机模拟试验等的结果而事先导出的固定值,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能够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变更的可变值。
步骤S305B中,在步骤S305A中计算出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A。步骤S305B中,在步骤S305A中计算出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
步骤S302A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防振透镜94的初始化,并且使BIS驱动部80开始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之后,转移到步骤S304A。
步骤S304A中,首先,CPU74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判定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是否结束。
步骤S304A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未结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S304A的判定。步骤S304A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
另外,在摄像装置10E中,以在显示有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即时预览图像的期间完成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的方式,CPU74控制OIS驱动部98及BIS驱动部80。
如此,在摄像装置10E中,在整个画面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E,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并且,根据摄像装置10E,与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7实施方式]
上述6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移动矢量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第7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亮度变化量来执行初始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7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F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F。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F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F。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F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F。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F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初始化执行程序136而存储有初始化执行程序136E。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F读取初始化执行程序136E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初始化执行程序136E执行图15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初始化执行程序136E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F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5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5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305B而包括步骤S305C。并且,与图14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相比,图15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包括步骤S307A、S307B。
图15所示的初始化执行处理中,在步骤S305C中,CPU74判定在步骤S305A中获取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是否为第1阈值以上。步骤S305C中,在步骤S305A中获取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A。步骤S305C中,在步骤S305A中获取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7A。
步骤S307A中,CPU74计算亮度变化量,之后,转移到步骤S307B。“亮度变化量”是指,针对拍摄而得的、未显示于显示器28中作为即时预览图像的连续帧图像(例如,5帧量的图像),以显示器28的整个画面为对象的亮度的变化量。另外,亮度例如根据由连续帧图像表示的亮度信号来计算。
步骤S307B中,CPU74判定在步骤S307A中计算出的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是否为第2阈值(例如,3EV(Exposure Value,曝光值))以上。另外,通过判定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是否为第2阈值以上,例如能够推测出是否因明度的骤变而无法肉眼觉察到表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明度的骤变例如因从屋内向屋外的移动等而产生,其成为显示器28的画面的所谓全白或全黑等的原因。
作为第2阈值的一例,可举出作为产生显示器28的画面的所谓全白或全黑的亮度的下限值而事先确定的下限值的绝对值。另外,在本第7实施方式中,第2阈值为根据官能试验和/或计算机模拟试验等的结果而事先导出的固定值,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能够根据通过受理器件62受理的指示变更的可变值。并且,在本步骤S307B中,例如可以通过以图像信号的输出值(例如,12比特输出)判定整个画面的平均值是否超过既定的输出值范围的上限值或是否小于既定的输出值范围的下限值,判定是否产生全白或全黑等。
步骤S307B中,在步骤S307A中计算出的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为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302A。步骤S307B中,在步骤S307A中计算出的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308。
如此,在摄像装置10F中,在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为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初始化。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F,能够避免仅为了防振元件的初始化而停止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并且,根据摄像装置10F,与亮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第2阈值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肉眼觉察到伴随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偏离。
[第8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仅例示了遮光作为用于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条件,但在本第8实施方式中,对还附加结束记录动态图像作为用于执行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第8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相比,本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G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摄像装置主体12而具有摄像装置主体12G。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与摄像装置主体12相比,摄像装置主体12G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主体侧主控制部46而具有主体侧主控制部46G。与主体侧主控制部46相比,主体侧主控制部46G的不同点在于,代替二次存储部78而具有二次存储部78G。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与二次存储部78相比,二次存储部78G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而存储有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B。CPU74从二次存储部78G读取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B并在一次存储部76中将其展开,并根据所展开的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B执行图16及图1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换言之,CPU74通过执行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B来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控制部而动作。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摄像装置10、10A、10B、10C、10D、10E、10F、10G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摄像装置”。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摄像装置主体12、12A、12B、12C、12D、12E、12F、12G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摄像装置主体”。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二次存储部78、78A、78B、78C、78D、78E、78F、78G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二次存储部”。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抖动影响抑制程序134、134A、134B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抖动影响抑制程序”。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初始化执行程序136、136A、136B、136C、136D、136E的情况下,不标注符号而称为“初始化执行程序”。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说明抖动影响抑制程序及初始化执行程序的情况下,简称为“程序”。
接着,作为摄像装置10G的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作用,对图16及图1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及图8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相比,图16及图1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204与步骤S206之间包括步骤S400、S40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相比,图16及图17所示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254而包括步骤S414~S424。
图16所示的步骤S400中,CPU74判定BIS驱动部80进行的BIS处理是否处于执行状态。步骤S400中,在BIS驱动部80进行的BIS处理不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402。步骤S400中,在BIS驱动部80进行的BIS处理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06。
步骤S402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执行BIS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206。
图17所示的步骤S414中,CPU74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开始防振透镜94的初始化,并且使BIS驱动部80开始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之后,转移到步骤S416。
步骤S416中,首先,CPU74从成像透镜14的透镜位置传感器100获取透镜位置信息,并从成像元件位置传感器82获取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并且,CPU74参考透镜位置信息及成像元件位置信息,判定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是否结束。
步骤S416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未结束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再次进行步骤S416的判定。步骤S416中,在防振透镜94及成像元件22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418。
另外,在摄像装置10G中,以在随着步骤S246的判定得到肯定而产生遮光开始至重新开始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为止完成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方式,控制OIS驱动部98及BIS驱动部80。
步骤S418中,CPU74使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影响抑制处理。即,CPU74使BIS驱动部80停止执行BIS处理,并经由CPU108使OIS驱动部98停止执行OIS处理。
接下来的步骤S420中,CPU74使显示器28重新开始基于通过摄像装置10G拍摄而得的图像的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之后,转移到步骤S422。
步骤S422中,CPU74判定是否满足本第8实施方式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步骤S422中,在不满足本第8实施方式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图16所示的步骤S204。步骤S422中,在满足本第8实施方式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所涉及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424。
步骤S424中,CPU74判定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进行的影响抑制处理是否处于执行状态。步骤S424中,在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进行的影响抑制处理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得到肯定,并转移到步骤S258。步骤S424中,在BIS驱动部80及OIS驱动部98进行的影响抑制处理不处于执行状态的情况下,判定被否定,并转移到步骤S260。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0G中利用在满足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遮光期间来初始化防振元件。并且,在结束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情况下,停止执行影响抑制处理,并且重新开始即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G,与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来初始化防振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开始记录动态图像。
并且,在摄像装置10G中,在停止执行影响抑制处理的状态下满足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时,开始执行BIS处理(参考步骤S402)。因此,根据摄像装置10G,与在初始化未结束状态下伴随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来开始执行影响抑制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开始记录动态图像时的画质的降低和抖动影响这两者。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动态图像的一例,例示了即时预览图像,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即时预览图像而为连拍图像。连拍图像是指,包括通过摄像装置连拍被摄体而得的多个图像的一系列的、根据连拍动作即时连续显示于显示器28中的图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装载有陀螺仪传感器70的摄像装置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未在摄像装置中装载陀螺仪传感器70的情况下,只要将装载有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安装于摄像装置,并将电子设备的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投入到影响抑制处理中即可。另外,作为装载有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子设备的一例,可举出智能设备。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从二次存储部读取程序的情况,但并不需要从一开始便将其存储于二次存储部中。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先将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600中。此时,存储介质600的程序安装于摄像装置主体中,并通过CPU74执行所安装的程序。具体而言,抖动影响抑制程序及初始化执行程序通过CPU74来执行。
并且,也可以将程序存储于经由通信网络(省略图示)与摄像装置主体连接的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等的存储部中,并由程序根据摄像装置的请求来下载。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仅为一例。因此,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删除不需要的步骤,或者新追加步骤,或者更改处理顺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结构来实现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结构,而仅通过FPGA或ASIC等硬件结构来执行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中的至少1个处理。也可以通过组合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的结构来执行抖动影响抑制处理及初始化执行处理中的至少1个处理。
与具体且分别记载通过参考援用每一个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程度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23)

1.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
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2.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
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结束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在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停止所述抑制部进行的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对所述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停止所述抑制部进行的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满足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开始所述抑制部进行的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遮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被指示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冻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显示有所述动态图像的状态下被指示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通过以静止状态显示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1个以上的帧量的图像来产生所述冻结的控制。
8.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
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9.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
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表示明度的物理量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10.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及
控制部,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抑制部包括通过使所述成像元件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和通过使所述防振透镜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透镜侧抑制部,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为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成像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现象,
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及所述透镜侧抑制部中的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成像元件的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所述成像元件到达所述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透镜侧抑制部进行通过所述透镜侧抑制部抑制所述影响的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记录的期间所述成像元件到达所述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极限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使所述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使所述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的期间所述防振透镜的位置落在所述成像元件的可动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使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比所述透镜侧抑制部进行的抑制动作更占主导的控制。
14.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摄像装置的摄像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15.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摄像装置的摄像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结束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在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停止所述抑制部进行的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对所述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
16.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摄像装置的摄像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17.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摄像装置的摄像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表示明度的物理量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18.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摄像装置的摄像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抑制部包括通过使所述成像元件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和通过使所述防振透镜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透镜侧抑制部,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为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成像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现象,
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及所述透镜侧抑制部中的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成像元件的控制。
1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针对摄像装置而被使用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开始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2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针对摄像装置而被使用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在满足结束记录所述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记录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产生,
在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结束的情况下,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停止所述抑制部进行的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对所述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
21.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针对摄像装置而被使用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移动矢量的大小的绝对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22.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针对摄像装置而被使用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包括所述动态图像中包含的图像中的表示明度的物理量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上的多个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中的现象。
23.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针对摄像装置而被使用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抑制部,该抑制部使包括接收表示被摄体的反射光作为被摄体像的成像元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具有所述成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主体安装的成像透镜内的防振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防振元件移动至根据检测施加于装置的振动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位置,由此抑制所述振动对所述被摄体像带来的影响,
所述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对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进行将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接收到的所述被摄体像显示为动态图像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通过所述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防振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防振元件的控制,
所述抑制部包括通过使所述成像元件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和通过使所述防振透镜移动至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的位置来抑制所述影响的透镜侧抑制部,
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为作为能够妨碍视觉辨认的伴随所述成像元件的初始化的视角的偏离的现象而预先确定的现象,
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时,对所述抑制部进行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及所述透镜侧抑制部中的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控制,并在通过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动态图像的显示动作且仅通过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所述影响的抑制动作的状态下产生所述视觉辨认障碍现象的期间,对所述成像元件侧抑制部进行初始化所述成像元件的控制。
CN201880022268.1A 2017-03-30 2018-02-0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76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8524 2017-03-30
JP2017-068524 2017-03-30
PCT/JP2018/003483 WO2018179824A1 (ja) 2017-03-30 2018-02-01 撮像装置、撮像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115A CN110476115A (zh) 2019-11-19
CN110476115B true CN110476115B (zh) 2021-08-24

Family

ID=6367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2268.1A Active CN110476115B (zh) 2017-03-30 2018-02-01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5118B2 (zh)
JP (1) JP6567219B2 (zh)
CN (1) CN110476115B (zh)
WO (1) WO201817982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3492A (ja) * 1993-04-14 1994-10-28 Canon Inc 防振装置付きカメラ
JP2009284117A (ja) * 2008-05-21 2009-12-03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876775A (zh) * 2009-04-30 2010-11-03 Hoya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柔性线路板安装结构
CN10324881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JP2016126164A (ja) * 2014-12-27 2016-07-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4169A (en) * 1990-06-19 2000-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ickup device apparatus including vibration correction means
JP4752466B2 (ja) * 2005-11-28 2011-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03018B2 (ja) 2008-04-10 2013-06-0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13011637A (ja) * 2011-06-28 2013-01-17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6627208B2 (ja) 2014-08-29 2020-01-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3492A (ja) * 1993-04-14 1994-10-28 Canon Inc 防振装置付きカメラ
JP2009284117A (ja) * 2008-05-21 2009-12-03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876775A (zh) * 2009-04-30 2010-11-03 Hoya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柔性线路板安装结构
CN10324881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JP2016126164A (ja) * 2014-12-27 2016-07-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9021A1 (en) 2020-01-23
WO2018179824A1 (ja) 2018-10-04
CN110476115A (zh) 2019-11-19
JPWO2018179824A1 (ja) 2019-11-07
JP6567219B2 (ja) 2019-08-28
US11375118B2 (en)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70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4884417B2 (ja) 携帯型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34151B2 (ja) 撮像装置
JP4974704B2 (ja) 撮像装置
JP4214926B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RU259184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него,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храняющий программу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него, а такж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ъемк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оборудов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4916513B2 (ja) 撮像装置
CN110476413B (zh)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494802B (zh) 摄像装置、摄像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17170165A1 (ja) 撮像装置、作動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65230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1360190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119511A (zh) 用于取景器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2006310969A (ja) 撮像装置
CN111133355B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10078941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方法
US20050174466A1 (en) Control unit for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0476115B (zh) 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19146164A1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51333B2 (ja) 監視用テレビカメラ装置
CN110741627A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10892709B (zh)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
JP541441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403846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414411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