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1589A -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 Google Patents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1589A
CN110461589A CN201880019402.2A CN201880019402A CN110461589A CN 110461589 A CN110461589 A CN 110461589A CN 201880019402 A CN201880019402 A CN 201880019402A CN 110461589 A CN110461589 A CN 110461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licon oxide
range
substrate
ox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4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1589B (zh
Inventor
浴中达矢
金辰一郎
岸本浩
武田梦
菅武宏
尾形聪
中込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dao Holdings Co ltd
Teijin Ltd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6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1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1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1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30Deposition of compounds, mixtures or solid solutions, e.g.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 C23C16/40Oxides
    • C23C16/401Oxide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30Deposition of compounds, mixtures or solid solutions, e.g.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 C23C16/42Sil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4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4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83/04Polysilox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依次将高分子基板、基底固化层和氧化硅层直接层叠而成,其中,上述基底固化层的厚度为1~20μm,且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或者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上述氧化硅层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的条件,且在与上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a3)的条件:(a1)由SiOxCyHz化学组成表示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50的范围,(a3)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4~2.02的范围,y为0.05~0.16的范围,且z为0.20~0.50的范围。

Description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本发明特别涉及耐摩耗性、高硬度和耐热性优异且在严峻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长期使用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该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例如可用于汽车窗材、建筑构件、太阳能电池的表面保护板等。
背景技术
例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性高的树脂成型材料与无机玻璃相比,轻量性、耐冲击性、加工性、与周围元件的一体形成性、设计性等优异,因此利用这些优点,代替无机玻璃在各种用途中广泛被使用。
但是,这些树脂与无机玻璃相比,表面的耐摩耗性和硬度差,因此大多以层叠有用于防止擦伤的硬涂层的形态,作为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使用。
尤其是面向车窗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通常称为树脂玻璃窗材料)中,为了确保作为窗材所需的机械强度以及驾驶安全方面上的可视性,需要与无机玻璃同等的耐摩耗性,此外,需要能够承受长期暴露于户外的耐环境性能。对于耐环境性能,需要具有在考虑了以雨天为代表的与水分直接的接触、高湿度/干燥环境下的使用、高温/低温的温度条件、强紫外线的暴露等的各种试验中合格的性能。可以说作为可稳定实现这些全部的要求性能的树脂玻璃窗材料,以前的各提案尚不充分。
关于与无机玻璃同等的耐摩耗性,例如,若参考北美的安全标准FMVSS205、欧洲的安全标准ECE R43等标准,则对在要求驾驶时的可视性的部位使用的窗的耐摩耗性要求是基于ASTM D1044规定的1000次旋转的泰伯磨耗试验的雾值上升(△H)为小于2%或2%以下。
如此,作为面向需要兼具高的耐摩耗性和户外耐候性的用途的树脂玻璃窗材料,到现在为止,提出有通过使用有机硅化合物(有机硅氧烷、有机硅烷或硅氮烷等)作为原料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在树脂基板上沉积有有机硅系的氧化聚合物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例如,专利文献1~7),一般而言,在最表面设置通过PE-CVD法而形成的高硬度硬涂层时,在该高硬度硬涂层与层叠层的基底层之间产生大的界面应力,因此难以确保层的耐久性、可靠性。在涉及与使用环境下的水分的直接接触、高湿度环境下的长期放置的促进试验即沸水试验中的耐性(以下称为耐沸水性)、在涉及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化的促进试验即高温耐久性试验中的耐性(以下称为耐热性)大多变得不充分,观察到高硬度硬涂层的密合性不良、剥离现象或裂纹产生等不良的情况很多。
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塑料层叠体,其在塑料基板的至少单面上依次层叠丙烯酸树脂热固化膜、有机硅氧烷系树脂的热固化膜以及使用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原料的PE-CVD膜而成,且上述PE-CVD膜由氧原子与硅原子的存在比(O/Si比)从与上述有机硅氧烷系树脂的热固化膜的界面开始倾斜地增加的倾斜区以及随后的大致恒定的平坦区构成,并在其实施例1、2中公开了一种层叠体,其兼具本发明中作为目标的2.0%以下的泰伯磨耗性能、基于2小时的沸水浸渍试验的耐沸水性能以及110℃下1000小时的耐热性。
该例示文献是由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完成的,但对于耐沸水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例示专利申请后的本发明的发明人等的研究,发现有一些问题。即,虽然将在沸水中的浸渍时间设为2小时,但发现在充分确保耐水性、耐湿性等长期可靠性方面,优选将沸水中的浸渍时间设为至少3小时,更优选设为4小时。此外,发现对于沸水浸渍后的密合性试验的评价方法,仅进行基于棋盘格胶带法的试验后的立刻的评价是不充分的,至少需要试验实施7天后的评价确认。这是因为发现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中存留形成层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大多数情况下为压缩力)的情况很多,因该作用,出现经时地产生层的剥离的情况。
基于这些发现,通过以下要领进行本发明中的沸水试验中的密合性评价方法。
即,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浸渍于100℃的沸水中,保持3小时后从沸水中取出,除去附着的水分,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通过按照JIS K5400的棋盘格胶带法进行密合性试验。棋盘格胶带试验是以如下形式进行:将用切刀以1mm间隔形成10×10的缝隙的格子形成为棋盘格状后,将具有规定的粘接力的胶带(例如NICHIBAN制的CELLO TAPE(商标))贴附固着后进行剥离。将刚实施棋盘格胶带试验后的密合性结果(层的剥离、翘起的状态)设为“初期结果”,将从棋盘格胶带试验的实施经过7天后的结果设为“经时结果”,仅在不只是“初期结果”,“经时结果”也良好的情况下,才评定密合性能和其可靠性为良好。
通过该评价方法,若对上述专利文献1的层叠体的沸水性能进行再评价,则“初期结果”为良好(100/100),但在“经时结果”中,在棋盘格切割部位,基于PE-CVD法的硬涂层产生剥离。即,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评价结果为70/100(在100格子中30格子产生层的剥离),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为0/100(100格子全部产生层的剥离),其结果均不是能够满意的结果,需要提高性能。
而且,在汽车窗等领域,为了抑制因阳光的穿透所致的车内温度的上升,要求削减红外线的技术。
作为削减红外线的技术,有红外线反射技术和红外线吸收技术,其中,以红外线吸收技术进行红外线削减时,可以抑制车内温度的上升,但另一方面,窗自身变得非常高温。
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使用由上述技术制成的树脂窗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基底固化层的线膨胀率与沉积有机硅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物的硬涂层的线膨胀率的不同,在基底固化层出现波状的花纹,或在沉积有机硅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物的硬涂层产生裂纹。
实际上若再评价上述专利文献1的层叠体的耐热性,则110℃的温度下,试验1000小时后也未看到试验片的异常,但130℃的温度下,在试验时间经过500小时的阶段,硬涂层和利用PE-CVD法的氧化硅层产生了裂纹。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层叠体,其具有:在有机树脂基材上将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等离子体聚合而成的最表层(I),包含复合氧化物微粒分散物、有机硅树脂、固化催化剂、溶剂的有机硅涂布组合物的下层(II),以及任意地包含丙烯酸树脂的下层(III)的多个涂布层,并在其实施例2、4、5、7中,公开了具有本发明中作为目标的2%以下的泰伯磨耗性能的层叠体。此外,还公开了构成层叠体的各层的个别物性与性能的关系。
然而,在这些实施例中,存在层叠体的雾值高至2.7~3.0%,层叠体的透射图像不鲜明的问题,难以用于要求可视性的用途,因此,未实现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作为目标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而且,在这些实施例中,公开了耐水性能(65℃、3天的试验条件)、促进耐候性试验结果,但未公开沸水性能、耐热性能,不能说实现了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作为目标的兼具高度的耐候性能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多层品等,该多层品由基材、利用有机硅氧烷的部分缩合物的第一层、以及包含等离子体聚合有机硅且在过量的氧下以106~108J/Kg的功率级沉积的第二层构成,在实施例2中公开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年的户外暴露试验后的外观良好(无微小裂纹)、密合性良好的结果,在实施例4、5中公开了辐射线的积算照射量6875KJ/m2的氙天气促进耐候性试验后的外观良好(无微小裂纹)、密合性良好的结果。
然而,这些实施例中,虽然公开了促进耐候性试验结果,但未公开沸水性能、耐热性能,不能说实现了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作为目的的兼具高度的耐候性能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在高分子基板的表面上将基底固化层和氧化硅层层叠而成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基底固化层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氧化硅层通过有机硅化合物的PE-CVD法形成且满足极限压缩比等特定的条件,并公开了在110℃、1000小时的耐热性良好,得到优异的耐沸水性和耐候性。
该例示文献为本申请人等完成的发明,但是关于耐热性的评价方法,在例示专利申请后本申请人等经研究发现在130℃、1000小时的评价中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另外,关于耐摩耗性也期待进一步的改良。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在树脂基材上不是形成有机硅涂布层而是形成紫外线固化型或热固型的丙烯酸树脂涂布层,在其上形成将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等离子体聚合而成的层的构成。
例如,上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结构体,是在树脂基材上依次层叠有利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底漆组合物的固化涂膜层(I)和无机物质层(II)而成的层叠体,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底漆组合物含有(A)具有直接键合于硅原子的有机基团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且该有机基团中的至少1个为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有机基团的倍半硅氧烷化合物以及(B)光聚合引发剂,该无机物质层(II)通过干式成膜工法形成。
然而,虽然这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促进耐候性试验结果,但未公开沸水性能、耐热性能,不能说实现了作为本发明申请人等的目的的兼具高度的耐候性能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高耐划伤性硬涂膜,其具有在基材膜上具备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的第1硬涂层、由有机无机混合树脂构成的锚固涂层、以及实施化学蒸镀时使用有机硅系或有机铝系的反应气体进行成膜而得到的具有高耐划伤性的第2硬涂层的构成。
然而,虽然这些实施例中公开了耐摩耗性,但未公开沸水性能、耐热性能,不能说实现了作为本发明申请人等的目的的兼具高度的耐候性能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耐候性和耐划伤性的有机树脂层叠体,其具有有机树脂基材和该基材的表面上的多层涂布层,多层涂布层含有通过将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等离子体聚合而得到的硬质被膜的最表层(I)以及由复合涂布组合物(2)形成的固化被膜的中间层(II),并且,以中间层(II)的一面与最表层接触、另一面与有机树脂基材接触的方式配置,复合涂布组合物(2)含有:(2-A)含有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和包含它们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中的物质的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2-B)具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性基团和选自烷氧基甲硅烷基、羟基、环氧基、羧酸基、氨基中的反应性基团的乙烯基系共聚物以及(2-C)溶剂。
然而,虽然这些实施例中也公开了促进耐候性试验结果,但未公开沸水性能、耐热性能,不能说实现了作为本发明申请人等的目的的兼具高度的耐候性能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因此,迄今为止并未实现耐摩耗性和耐热性优异且在严峻的使用环境下也可以长期使用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3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4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32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5/147295号册子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035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10738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14-531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这些状况,本发明中,涉及一种在表层层叠基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的高硬度硬涂层而成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目的在于得到与无机玻璃同样极其高度的耐摩耗性、作为耐环境性的代表特性的耐沸水性(也包含密合性的“经时结果”)和耐热性优异的、可兼具这3个特性的结构体。
即,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依次将高分子基板、基底固化层和氧化硅层直接层叠而成,
上述基底固化层的厚度为1~20μm,且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或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
上述氧化硅层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且在与上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a3),
(a1)在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50的范围,
(a3)在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4~2.02的范围,y为0.05~0.16的范围,且z为0.20~0.50的范围。
〈2〉根据〈1〉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氧化硅层,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c1)的全部条件,且在与上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b3)~(c3)的全部条件:
(a1)在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45的范围,
(b1)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0~0.20的范围,
(c1)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05的范围,
(b3)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5~0.25的范围,
(c3)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2~0.020的范围。
〈3〉根据〈2〉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基底固化层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
〈4〉上述〈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a3)中的y比(a1)中的y大0.02~0.10,且上述(a3)中的z比(a1)中的z大0.05~0.25。
〈5〉根据上述〈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基底固化层含有(甲基)丙烯酸树脂,上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化合物中含有0.1~5mol/kg的选自羟基、氨基、羧基和烷氧基甲硅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上述〈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无机氧化物微粒的一次粒径为1nm~200nm。
〈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高分子基板为聚碳酸酯树脂基板。
〈8〉根据上述〈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氧化硅层为等离子体CVD层。
〈9〉根据〈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9μm,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2.0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2)~(c2)的全部条件:
(a2)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81~1.90的范围,y为0.15~0.32的范围,且z为0.45~0.90的范围,
(b2)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21~0.36的范围,
(c2)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10~0.040的范围。
〈10〉根据〈9〉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的厚度为1.5~8.5μm。
〈11〉根据〈9〉或〈10〉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以0.1~1.4μm的厚度存在于上述表面。
〈12〉根据〈9〉~〈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在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含有上述x、上述y、上述z、上述α9301020和/或上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13〉根据〈9〉~〈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在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含有上述x、上述y、上述z、上述α9301020和/或上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14〉根据〈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上述氧化硅层的厚度为0.1~2.5μm。
〈15〉根据〈14〉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在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具有上述x、上述y、上述z、上述α9301020和/或上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兼具与无机玻璃同等极其高度的耐摩耗性和应对户外使用的严格的耐环境性(耐沸水性(经时密合性))以及耐热性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可以作为面向车窗等的高性能的树脂玻璃窗材料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的电容耦合型的PE-CVD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2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的电容耦合型的PE-CVD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3是在可用于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的电容耦合型的PE-CVD装置中的电极上设置的反应气体的导入头的一个例子,(a)为水平断面图,(b)是表示在相对于被处理基板的一侧的面上多个设置的气体喷出孔的配置(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应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如图4和5所示,以在高分子基板50的至少单面依次层叠有基底固化层70、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80为必须条件,但未必需要层叠在另一单面上的层,可根据用途、需要而选定优选的构成。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高分子基板50的另一面不存在其它层。此外,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选择在高分子基板50的另一面层叠形成粘接层60、基底固化层70、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80以外的层(例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等)。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各成分、调整方法依次具体地进行说明。
〈高分子基板50〉
作为高分子基板50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醚砜树脂、ABS树脂、聚乳酸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之中,在考虑到用于车窗用途时,特别优选为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等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高分子基板特别优选与聚碳酸酯树脂一起共挤出被覆其表面的丙烯酸树脂而成的丙烯酸树脂被覆聚碳酸酯基板。
另外,关于树脂的耐热性,作为热变形温度(HDT),优选的是10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
对于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一个例子,是以界面缩聚法或熔融法等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二元酚的代表性例子,可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3-甲基丁烷、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2,2-双(4-羟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以及α,α′-双(4-羟基苯基)-间二异丙基苯、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等,其中,优选为双酚A。这些二元酚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碳酸酯前体,可使用羰基卤化物、碳酸酯或卤代甲酸酯等,具体而言,可举出碳酰氯、碳酸二苯酯或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
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通过界面缩聚法或熔融法反应而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催化剂、链终止剂、二元酚的抗氧化剂等。此外,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是将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芳香族化合物共聚而得的支链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以是将芳香族或脂肪族的二官能性羧酸共聚而得的聚酯碳酸酯树脂,此外,也可以是混合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2种以上而得的混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以粘度平均分子量(M)计优选为10000~50000,更优选为15000~35000。具有该粘度平均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可得到充分的强度,此外,成型时的熔融流动性也良好,因此优选。。
本发明中所说的粘度平均分子量是将由使聚碳酸酯树脂0.7g在20℃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而成的溶液求出的比粘度(ηsp)插入下式而求出的。
ηsp/c=[η]+0.45×[η]2c(其中,[η]为特性粘度)
[η]=1.23×10-4M0.83
c=0.7
另外,作为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优选例示由异山梨醇与脂肪族二醇的共聚产生的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等各种共聚聚碳酸酯。
在该聚碳酸酯树脂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亚磷酸酯、磷酸酯、膦酸酯等稳定剂、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十溴双酚等的阻燃剂、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三嗪类、水杨酸盐类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锌等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花青系化合物、方酸系化合物、硫醇镍络盐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三烯丙基甲烷系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炭黑、氧化锑、掺杂有氧化铟的氧化锡、硼化镧等红外线遮蔽剂、着色剂、润滑剂等进行添加、混合而使用。
另外,高分子基板的厚度优选为1~20mm的范围。厚度小于1mm时,难以保持汽车窗材等所需的机械强度,此外,随着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基板的弯曲变形变大,尺寸稳定性、外观产生问题的情况较多,不优选。另一方面,若厚度大于20mm,则难以得到具有作为窗材所需的表面平滑性且光学变形(透视变形等)少的成型基板,此外,在基板重量增加这点上也不优选。
高分子基板的厚度更优选为2~10mm,进一步优选为3~7mm。
〈基底固化层70:第1方式〉
第1方式的基底固化层70层叠于高分子基板的表面上,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且厚度为1~20μm。该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3μm以上、5μm以上,并且,可以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或10μm以下。
该基底固化层(70)优选为将含有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的前体组合物(以下称为前体组合物)进行热固化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而得到的层,尤其是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而得到的层。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方或两方,“(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中的一方或两方。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
也可以使用1种这些(甲基)丙烯酸酯,但优选并用2种以上而取得硬度与柔软性的平衡。此外,这些(甲基)丙烯酸酯中,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提高耐划伤性,因此优选配合一定量。
作为无机氧化物微粒,例如,可举出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硅等。上述无机氧化物微粒的一次粒径优选为1nm~200nm,更优选为1nm~100nm。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可形成透明性、耐候性优异的基底固化层,故优选。
作为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例如,可举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烷基三烷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乙烯基三烷氧基硅烷等、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氨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氨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水解缩合物。
水解缩合反应中,与水解一起进行缩合反应,水解性硅烷的水解性基团的大部分、优选为100%被羟基(OH基)水解,进而,从液体安定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该OH基的大部分、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缩合。
水解反应可以用烷氧基硅烷单独进行,为了提高无机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性,也优选在无机氧化物微粒的存在下进行。
此外,为了提高无机微粒的分散性,也优选使在侧链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或在侧链具有极性高的羟基、胺基、羧基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具有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的化合物反应而使用。
作为这些在侧链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可举出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与其它(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
(式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n为1~6的整数)
这里,作为其它单体,可举出由下述(1)~(5)表示的单体。
(1)(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等具有碳原子数1~2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
(2)(甲基)丙烯酸环己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等具有脂环式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
(3)(甲基)丙烯酸苯甲酰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二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等具有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类;
(4)(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內酯改性(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等具有聚亚烷基二醇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烷基的丙烯酸酯类;
(5)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丁酯、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丁酯、富马酸甲基乙酯、富马酸甲基丁酯、衣康酸甲基乙酯等不饱和二羧酸酯类。
此外,作为在侧链具有极性高的羟基、胺基、羧基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可举出使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和环氧基的聚合性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后,使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来表现极性基团的方法,或具有(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与其它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其它单体,可举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
这些(甲基)丙烯酸树脂优选在化合物中含有0.1~5.0mol/kg、例如3.0~4.0mol/kg的羟基、氨基、羧基或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它们的组合。羟基、氨基、羧基或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它们的组合的含量是将在(甲基)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时使用的各单体的重量除以其分子量,计算配合的物质当量,将该数值和所使用的各单体1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氨基、羧基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数的积进行合计,除以所使用的单体的总重量而得的商。
通过使这些丙烯酸树脂与胶体二氧化硅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反应,在反应物中丙烯酸树脂等有机成分和胶体二氧化硅等无机成分均质地分散,进而这些反应物与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可以良好地分散,因此由于这些反应物的存在,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容易相溶,涂布层中的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的均质性提高。
(甲基)丙烯酸树脂化合物中所含的羟基、氨基、羧基或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它们的组合的量为下限以上时,无机成分相溶的能力充分,优选,此外,该量为上限以下时,基底固化层的耐水性不降低且在沸水试验中涂布层难以产生剥离、裂纹,优选。
以这种方式制备的基底固化层在后续的等离子体处理(大气压、真空)、火焰处理、电晕处理、UV(150~400nm)(臭氧)处理、化学药品处理等表面处理中,层中的有机成分的一部分分解、消失,无机成分的比例朝向表面倾斜地增加,确保与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密合性,因此可以实现极其良好的表面。
而且,在得到本发明的优异的耐环境性或沸水性能的方面,优选的是基底固化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35°以下,通过DFM法以5μm见方的观察条件测定时的表面粗糙度(Ra)为0.7~10.0nm的范围。基底固化层为电绝缘性的情况较多,因此,如下所述,DFM法对其表面观察是有效的。
这里,水接触角反映出高分子基板表面的与极性物质的分子间力的大小。即,若水等液体在固体表面不存在与表面的分子间力,则会减少表面积,因而成为球体,若在固体表面与水之间分子间力(表面能量)起作用,则水得到更多的表面能量而稳定化,因此在固体表面扩展,接触角降低。为了从固体除去这样的状态的水,需要克服水与固体表面的分子间力,因此需要大量的能量(即难以除去水)。以PE-CVD法形成的氧化硅层也为极性高的层,因此从水接触角低的固体表面得到大量的表面能量使其稳定化。
本发明的基板表面的水接触角为35°以下时可得到与氧化硅层的充分的密合力,优选。
此外,以DFM法测定的表面粗糙度反映基底固化层表面的纳米尺寸水平的表面平滑性,因此在提高与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密合力的方面,优选存在以表面粗糙度的优选范围规定的适度的表面凹凸的形状。表面凹凸形状是指通过DFM法而以单独或相互连接的孔状和/或突起状的形状的形式被观察到的形状,认为因这些表面凹凸形状的存在,与密合力提高相关的锚定效应(楔形效应)被强化。
本发明的基底固化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0.7nm时,难以得到密合力的提高效果,若大于10.0nm,则基底固化层表面的机械强度下降,其结果,有时导致密合力的下降,因此不优选。更优选基底固化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1.0~5.0nm的范围。
另外,与上述同样,利用DFM法的测定优选在5μm见方的观察面积、256×256的测定点的条件下实施,测定优选在多个区域进行,取其平均值。
优选在本发明的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照射紫外线,从而固化涂布层。
作为这些光聚合引发剂。该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由下述(a)~(d)表示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
(a)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米氏酮、3,3′,4,4′-四(叔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等各种二苯甲酮;
(b)氧杂蒽酮、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等的氧杂蒽酮、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等各种酮醇醚;
(c)苄基、二乙酰等α-二酮类;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对甲苯基二硫化物等硫化物类;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基酯等各种苯甲酸;
(d)3,3′-羰基-双(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4-十二烷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4-苯甲酰-4′-甲基二甲基硫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苄基-β-甲氧基乙基缩醛、邻苯甲酰苯甲酸甲基、双(4-二甲基氨基苯基)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乙酮、α,α-二氯-4-苯氧基苯乙酮、戊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基二量体、2,4-双-三氯甲基-6-[二-(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苯基-S-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乙氧基)苯基-S-三嗪、2,4-双-三氯甲基-6-(3-溴-4-乙氧基)苯基-S-三嗪蒽醌、2-叔丁基蒽醌、2-戊基蒽醌、β-氯蒽醌。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中,通过使用选自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噻吨酮和噻吨酮衍生物、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系,可对更广泛的范围的波长的光示出活性,得到固化性高的涂料,因此优选。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功能的量,且,不产生结晶的析出、涂膜物性的劣化的范围,具体而言,优选在相对于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为0.05~20质量份的范围使用,其中,特别优选在0.1~10质量份的范围使用。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与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一并使用各种光敏剂。光敏剂例如可举出胺类、尿素类、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或腈类或其它含氮化合物等。
本发明的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可进一步根据需要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溶剂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有机、无机中的任一者,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2-[4-{(2-羟基-3-十二烷基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2-羟基-3-十三烷基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等三嗪衍生物、2-(2’-呫吨羧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邻硝基苄氧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呫吨羧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邻硝基苄氧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等。此外,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等金属氧化物微粒。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中,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在紫外线吸收的强度·波长、分解难度、溶出难度的方面特别优选使用。
对于溶剂,若是与涂布剂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无机微粒这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下述溶剂。
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正戊基酮、甲基-正己基酮、二乙基酮、乙基-正丁基酮、二-正丙基酮、二异丁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酮系溶剂。
乙基醚、异丙基醚、正丁基醚、二异戊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烷、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
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正丁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正戊酯、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等酯系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基醇、正丁基醇、异丁基醇、二丙酮醇、3-甲氧基-1-丙醇、3-甲氧基-1-丁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等醇系溶剂;
甲苯、二甲苯、Solvesso 100、Solvesso 150、Swazol 1800、Swazol 310、IsoparE、Isopar G、Exxon Naphtha 5号、Exxon Naphtha 6号等烃系溶剂。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形成基底固化层时,该固化层的厚度优选为1~2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15μm,进一步优选为3~10μm,最优选为4~10μm。厚度小于1μm时,成为对吸收与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线膨胀率的差不充分的厚度,产生耐热试验中的密合性不足、因热应力所致的裂纹。此外,若厚度大于20μm,则由于伴随层的固化收缩的应力,在层产生裂纹,或者由于基底层与氧化硅层的线膨胀率的差,在温度上升时氧化硅层协助地抑制基底层的膨胀,因此在基底层残留波浪状的痕迹。
本发明中,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开始前,优选将基底固化层的表面状态控制调整在优选范围。
即,优选将即将层叠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之前的、基底固化层表面,调整为水接触角为35°以下,且以原子力显微镜的动态模式(DFM)在5μm见方的观察条件下测定时的表面粗糙度(Ra)为0.7~10nm的范围。作为其具体的的方法之一,可例示在即将层叠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之前,对基底固化层的表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的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是指使通过等离子体激发赋予高的动能的气体种和电子撞击于基底固化层表面的处理,能进行基底固化层表面的活性化(由于化学键或交联结构的断裂而显现活性基团)或表层部的交联密度低的部分的蚀刻处理等。
作为具体的方法,例如以使用平行平板电极的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装置,将基板安装于一侧的电极上的状态下,进行槽内的真空排气后,使处理用的气体流入,外加高频电磁场(13.56MHz等)使等离子体产生。
等离子体处理的主要控制参数为气体种、气体压力或流量(直接的是基板附近的气体浓度)、高频电磁场的外加电功率(以下称为高频外加电功率)、电极间距离、处理时间等,这些参数可控制处理强度。
氩、氦、氪等非活性气体或根据等离子体激发条件在处理对象物内以化学键状态混入的氧、氮、水、二氧化碳等活性气体均可作为气体种使用,但从本发明的目的的基底固化层的表面控制的操作容易性出发,优选使用非活性气体作为主成分,特别优选使用控制性优异的氩气。
气体流量、高频外加电功率、电极间距离也取决于基板或电极的面积或真空槽的体积、基板形状等,因此难以一概而论指定优选范围,例如,在以平板状形状的基板换算成平方米大小的基板面积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气体流量控制在大约1000~5000sccm左右的范围,高频外加电功率控制在2~7KW左右、更优选为3~5KW的范围。
优选将处理时间大致设为1~2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设为2~15分钟,进一步优选设为3~10分钟左右。
优选通过这些处理参数的控制,在开始形成上述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之前,将基底固化层的表面状态控制调整为优选范围。
另外,等离子体处理也可以利用上述使用平行平板电极的电容耦合型CVD装置以外的装置,例如,可举出使用利用配置于基板的周围的电磁线圈使高频电磁场产生而在基板周围使等离子体产生的电感耦合型CVD装置,主要使用电感耦合型的等离子枪,将通过等离子体场赋予高能量的气体粒子通过喷射压力或电磁场进行加速而使其撞击基板表面的方法(也包含作为其一种的大气压等离子体法)等。
〈基底固化层70:第2方式〉
通过上述第1方式的基底固化层70作为基底固化层70,可得到高的耐沸水性和耐热性,从这一观点出发优选,但是作为第2方式,也可以使用将前体组合物交联固化而成的基底固化层70,其中上述前体组合物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作为这样的层,可举出专利文献4记载的基底固化层。通过参照将该文献的内容引入本申请说明书。
前体组合物,除了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以外,作为一次粒径为1~200nm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可以含有二氧化硅微粒,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
与第2方式的基底固化层70相关的表面粗糙度(Ra)、水接触角和厚度的优选的范围,可以参考与第1方式的基底固化层70相关的记载。
〈氧化硅层80〉
对于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为了满足与无机玻璃同等极其高度的耐摩耗性、耐沸水(包含密合性)以及耐热性这3个特性,作为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所需的构成,可举出氧化硅的膜厚、机械物性(弹性模量、硬度)、与氧化硅层的微细结构相关的致密性的高度等。
基底固化层上的氧化硅层从基底固化层侧开始依次含有初期致密层和高硬度层,对此下文详细进行说明。另外,在初期致密层和高硬度层之间,氧化硅层可以含有主体层。
本发明中的氧化硅层,优选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位置满足下述(a1)~(c1)的全部条件,且与上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a3)~(c3)的全部条件。
(a1)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50的范围,
(b1)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0~0.20的范围,
(c1)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05的范围,
(a3)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4~2.02的范围,y为0.05~0.16的范围,且z为0.20~0.50的范围,
(b3)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5~0.25的范围,
(c3)波数1280cm-1的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2~0.020的范围。
上述(a1)中的x优选为1.94~1.98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95~1.97的范围。另外,y优选为0.04~0.12的范围,更优选为0.04~0.07的范围。另外,z优选为0.11~0.3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2~0.20的范围。通过使x、y和z为上述范围内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硅层,且具有与基底固化层充分的密合性,形成有耐热试验中在氧化硅层不易产生裂纹的层,故优选。
另外,上述(b1)中的(α9301020)优选为0.12~0.2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3~0.19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在各种耐久性试验(高温恒湿环境、热循环、氙弧灯耐候(xenonweather meter)试验)之后,显示与基底的优异的密合性,故优选。其中,红外线吸光度α由α=-Log(T/100)(T为样品的红外线透过率)表示。
另外,上述(c1)中的(α12801020)优选为0~0.004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003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沸水性能变得良好,故优选。关于在上述范围内沸水性能变为良好的理由,推测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中,通过使层中含有少量的Si-CH3基,显现适度的挠性,由此产生了抑制层内的应力集中的效果。
另一方面,上述(a3)中的x优选为1.94~2.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94~1.98的范围。另外,y优选为0.05~0.14的范围,更优选为0.04~0.13的范围。另外,z优选为0.20~0.45的范围,更优选为0.21~0.40的范围。通过使x、y和z为上述范围内可形成高硬度的氧化硅层(以下也称为高硬度层),可形成具有充分的耐摩耗性、高硬度和耐热性的层,故优选。
另外,上述(b3)中的(α9301020)优选为0.18~0.2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9~0.25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显示优异的耐热性(高温放置的耐热试验),故优选。
另外,上述(c3)中的(α12801020)优选为0.002~0.01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02~0.010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兼得优异的耐热性和优异的耐摩耗性·硬度,故优选。
另外,上述(a3)中的y可以比(a1)中的y多0.02以上、0.03以上、或0.05以上,也可以多0.10以下、0.08以下、0.06以下、或0.04以下。另外,上述(a3)中的z可以比(a1)中的z多0.05以上、0.07以上、0.10以上、0.15以上,可以多0.25以下、0.20以下、0.15以下、或0.10以下的范围。通过如此倾斜地形成氧化硅层,成为显示优异的耐摩耗性,且满足耐热性、耐久性的构成,故优选。另外,上述(a3)中的x和(a1)中的x之差的绝对值可以为0.05、0.03、0.02、或0.01的范围内。
上述(b3)的比可以比上述(b1)的比多0.05以上、0.07以上、或0.09以上,可以多0.15以下、0.10以下、0.08以下、0.06以下、或0.04以下的范围。
上述(c3)的比可以比上述(c1)的比多0.001以上、0.003以上、或0.005以上,可以多0.010以下、0.007以下、0.005以下、或0.003以下的范围。
(氧化硅层的厚度)
本发明中的氧化硅层的厚度可以为0.1μm以上、0.2μm以上、0.3μm以上、1.0μm以上、3.0μm以上、5.0μm以上或7.0μm以上,可以为9μm以下、8.5μm以下、8.0μm以下、6.0μm以下或3.0μm以下。另外,该厚度的范围可以为0.1μm~9μm、0.2μm~9μm或0.3μm~9μm。
(氧化硅层厚的情形)
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的情况下,优选氧化硅层在从上述基底固化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2.0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2)~(c2)的全部条件。
(a2)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81~1.90的范围,y为0.15~0.32的范围,且z为0.45~0.90的范围,
(b2)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21~0.36的范围,
(c2)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10~0.040的范围。
上述(a2)中的x优选为1.82~1.9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85~1.90的范围。另外,y优选为0.16~0.30的范围,更优选为0.17~0.29的范围。另外,z优选为0.45~0.8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45~0.77的范围。通过使x、y和z为上述范围内,可使氧化硅层形成具有适度的致密性的氧化硅层(以下也称为主体层),能够适度吸收耐热试验时的各层的线膨胀率不同引起的层间的压缩/拉伸应力,因此耐热试验·沸水浸渍试验等环境试验时,不易产生层间的密合性降低以及涂层裂纹。另外能够将氧化硅层中的反应性官能团的量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在耐候性试验中不易因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反应而引起降低裂纹产生和密合性,外观的变化(白浊)等,故优选。
另外,上述(b2)中的(α9301020)优选为0.23~0.32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25~0.30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显示优异的耐热性(高温放置的耐热试验),故优选。
另外,上述(c2)中的(α12801020)优选为0.012~0.03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12~0.020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由于形成的氧化硅层的致密性适度,因此在耐热试验·沸水含浸试验等环境试验时可适度吸收层间的压缩·拉伸应力,纳米压痕等压入试验时不易产生氧化硅层大幅变形或者破碎而残留压痕,故优选。
在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初期致密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主体层)之间,优选具有上述化学组成(x、y和z)、红外线吸光度比(α9301020和/或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通过在上述初期致密层与上述主体层之间存在倾斜层,可适度吸收耐热试验时、耐候性试验时的各层间界面的应力,提高耐久性,故优选。
另外,在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主体层)与上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高硬度层)之间,优选具有上述化学组成(x、y和z)、红外线吸光度比(α9301020、和/或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通过在上述主体层与上述高硬度层之间存在倾斜层,可适度吸收耐热试验时、耐候性试验时的各层间界面的应力,提高耐久性,故优选。
满足上述(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0.04μm~0.4μm,更优选为0.04μm~0.2μm,进一步优选为0.04μm~0.10μm,最优选为0.04μm~0.07μm。通过设为上述厚度,与基底固化层具有充分的密合性,且形成在耐热试验中氧化硅层不易产生裂纹的层,故优选。
满足上述(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1.5μm~8.5μm,更优选为2.0μm~7.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6.7μm。通过设为上述厚度,吸收耐热试验·沸水试验时等的层间的(线)膨胀(率)的差异,提高密合性,结构体不易产生裂纹,并且由于自身变形而结构体不易产生裂纹,故优选。
另外,满足上述(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以0.1μm~1.4μm的厚度存在于表面,更优选以0.2μm~1.2μm的厚度存在于表面,进一步优选以0.3μm~1.1μm存在于表面。通过设为上述厚度,耐摩耗性、耐热性、耐久性提高,故优选。
(氧化硅层薄的情形)
另外,本发明中的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下时,例如,可以为0.1μm~2.5μm、0.1μm~2.4μm、0.1~2.3μm、0.1~2.2μm、0.1~2.1μm或0.1~2.0μm时,通过满足上述的基底固化层的条件、a1~c1和a3~c3的条件,即使为上述厚度,也能够实现耐摩耗性、高硬度和耐热性优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由此,使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厚度变薄,可在空出来的空间,追加如UV阻挡层等的其它功能层,或可减少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重量。
在满足上述氧化硅层的(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初期致密层)与满足上述氧化硅层的(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高硬度层)之间可以具有上述化学组成(x、y、和z)、红外线吸光度比(α9301020和/或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通过使在上述初期致密层与上述高硬度层之间存在倾斜层,可一定程度吸收耐热试验时、耐候性试验时的各层间界面的应力,提高耐久性,故优选。
(吸光度)
对于吸光度的算出,优选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形成了氧化硅层的表面在650cm-1~1500cm-1的波数区域通过ATR法进行吸收光谱测定。其中,各波数的红外线吸光度αк设为进行从该650cm-1~1500cm-1的吸收光谱上的值分别减去以下基线值αB的补偿而得的值。
波数930cm-1的基线αB930
=αB930=α1330+(α13301430)/100×(1330-930)
=α1330+(α13301430)×4
波数1020cm-1的基线αB1020
=α1330+(α13301430)/100×(1330-1020)
=α1330+(α13301430)×3.1
这里,波数93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反映Si-OH基的相对含量,显示越大的值,越表示在通过PE-CVD成膜时的原料有机硅化合物的氧化分解而生成Si-OH基后其脱水缩合反应以及Si-O-Si的三维网状结构形成中的交联进行的不充分的状态,热的稳定性相对低。
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优选基于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测定的波数1280cm-1与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12801020)为0.002~0.020的范围。这里,波数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表示Si-O-Si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程度,波数128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反映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内的Si-CH3基的相对含有率。
对于吸光度的算出,优选将形成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PE-CVD层的表面在650cm-1~1500cm-1的波数区域通过ATR法进行吸收光谱测定。其中,各波数的红外线吸光度αк为进行从该650cm-1~1500cm-1的吸收光谱上的值分别减去以下基线值αB的补偿而得的值。
波数1020cm-1的基线αB1020
=α1330+(α13301430)/100×(1330-1020)
=α1330+(α13301430)×3.1
波数1280cm-1的基线αB1280
=(α12601300)/2
(基于纳米压痕的最大压入深度)
对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而言,为了得到良好的泰伯磨耗性,优选在最大试验负荷1mN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定中,其最大压入深度为140nm以下。如果最大压入深度大于140nm,则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和磨耗粒子进行接触磨耗时,基于磨耗粒子的氧化硅层表面的压入深度相对增加,其结果,损伤(因摩耗而产生的凹部)的深度变深,发生层的破坏。
另外,本条件下的基于纳米压痕测定的最大压入深度更优选为13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nm以下。另外,在本条件下测定市售的硅片表面的最大压入深度时,为55nm左右的值,测定市售的熔融石英板表面时,为75~80nm左右的值。
(基于纳米压痕的最大压入硬度)
对于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硬度(耐摩耗性),在得到优异的泰伯磨耗性方面,优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为硬度高的层,通过在最大试验负荷1mN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定的压入硬度更优选为4.5GPa以上。这是因为在层的硬度高时,由磨耗粒子等所致的擦伤的大小变小。
此外,与上述的最大压入深度的测定同样地,纳米压痕的测定优选使用Elionix公司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ENT-2100进行实施。另外,进一步优选通过该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定的压入硬度更优选为5.0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2GPa以上,最优选为6.0GPa以上。
(表面粗糙度(Ra))
对于本发明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致密性,进而,在得到优异的泰伯磨耗性方面,优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具有致密的微细结构,以氧化硅层表面的扫描型探针显微镜的动态力模式(DFM)在5μm见方的观察条件下测定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5.0nm以下。
DFM法是利用以振动模式(动态力模式)进行测定的扫描型探针显微镜的测定方法,对样品表面的磨耗以及由表面带电所致的测定影响少,因此对电绝缘性的情况较多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表面观察是有效的。
根据利用DFM法的表面观察,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气相生长为纳米大小的微粒状,它们以互相重叠的形式形成层。虽然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率依赖于PE-CVD成膜条件,但在5μm见方的观察条件下测定的表面粗糙度为5.0nm以下的氧化硅层的层的致密性高,结构稳定,对表面磨耗显示强的耐性。若表面粗糙度大于5.0nm,则气相生长的微粒大小较大,层的致密性也变低,成为相对稀疏的结构,因此对表面磨耗的耐性变低,基于上述泰伯磨耗试验条件的雾值上升(△H)大于2%的情况变多,因此不优选。为了得到更强的耐摩耗性,表面粗糙度更优选为4.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下。
另外,对于利用DFM法的表面粗糙度(Ra)、表面积率的测定,有时根据测定装置或悬臂、测定条件而产生差异,因此,优选的是在装置为Hitachi High-Tech Science公司制的扫描型探针显微镜SPI3800N、悬臂为NT-MDT公司制的NSG10、观察面积5μm见方、测定点数256×256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优选在多个区域进行,取其平均值,在本发明中测定10点以上。
(平均沉积速率)
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更优选将沉积开始初期,例如从沉积开始至开始30秒后或开始60秒后为止的平均沉积速率(nm/sec)减小而形成。
通过减小该沉积速率,可以减小在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附近形成(初期沉积时的)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粒子大小,由此,可得到致密性高的层。此外,也可获得基于PE-CVD法的反应分解物渗透至基底固化层的内部的时间,可得到提高Si-O-Si键在层间的导入率或提高上述锚定效应(楔形效应)的作用。
若该沉积速率过大,则存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粒子大小相对变大,层的致密性下降而与基底固化层的密合力下降的趋势,因此不优选。该沉积速率优选为1nm/sec以下,更优选为0.8nm/sec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nm/sec以下。
另外,以小的沉积速率沉积层的时间优选为沉积开始后30~180秒的范围。这是因为由于层的致密性高、弹性模量高,因此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即随着层的厚度增加,出现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应力增大,密合力减少的情况。沉积时间更优选为30~120秒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0~90秒的范围。
为了抑制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应力的增大且确保基底固化层与氧化硅层的密合性,并且为了缓和因热膨胀率不同所致的压缩应力、拉伸应力的影响,优选在经过规定时间以小的沉积速率使氧化硅层沉积后,增大沉积速率。通过增大沉积速率,也可以提高氧化硅层成膜的生产率。该情况的大的沉积速率例如可以为2nm/sec以上、3nm/sec以上、4nm/sec以上、5nm/sec以上、7nm/sec以上或10nm/sec以上。
从小的沉积速率向大的沉积速率的转换优选是将沉积速率分成2个或多于2个阶段而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变化而进行。这样则能维持以小的沉积速率得到的层与以大的沉积速率得到的层之间的连续性,抑制剥离。
(等离子体产生方法)
在本发明的PE-CVD法中,作为原料有机硅化合物的分解缩合反应的激发中使用的等离子体产生方法,例如,可举出利用使用相对的平行平板电极而在平行平板内的空间使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装置的方法;利用使用电磁线圈而在线圈内部的空间使等离子体产生的电感耦合型等离子体装置的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型的等离子枪,将通过等离子体场赋予高能量的气体粒子通过喷射压力或电磁场进行加速而使其撞击基板表面的装置(也包含作为其一种的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等。
其中,优选使用等离子体密度的均匀控制和稳定性优异的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装置。特别优选为在电极内部具有利用水或其它制冷剂的配管等的冷却机构而保持固定基板的、电极兼具散热器的功能的装置,其通过将高分子基板在与平行平板电极的一方上面接触的状态下保持固定,从而能够将因来自与高能量的等离子体的接触表面的热流入等而温度上升的基板有效地冷却(放热),因此优选。
此外,在高分子基板为二维、三维的立体形状或曲面形状时,为了实现与高分子基板面的密合,具有上述散热器功能的电极优选预先加工成符合基板形状的形状。此外,为了适应于多种基板形状,也优选预先加工、准备符合各基板的形状的多种形状的金属制配件,根据基板形状进行拆卸。
另外,电极中使用的金属优选选择难以受到腐蚀、由等离子体所致的劣化侵蚀的坯料,可例示不锈钢(SUS)、铝等。
在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装置中,可使用高频电极设置于真空槽(反应容器)外的外部电极方式以及高频电极设置于真空槽(反应容器)内的内部电极方式中的任一者。
高频电功率投入中使用高频电源,其频率只要是在电波法中作为工业用频率带而指定的频率即可,例如,可例示13.56MHz、27.12MHz、40.68MHz、85MHz、2.45GHz、5.8GHz、22.125GHz等,最通用地使用13.56MHz的电源。
高频电功率投入中的外加电功率(以下称为高频外加电功率)根据所使用得原料的种类或PE-CVD装置的大小(基板的大小)等而不同,大约为50~10000W左右。但是,市售且可通用地使用的电源大多为5000W以下,优选将投入电功率控制在5000W以下。
另外,高频外加电功率优选连续地施加,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一部分进行间歇脉冲状的电功率外加。
真空槽(反应容器)的真空度作为各工序实施前的真空槽(反应容器)的真空排气的到达真空度,优选为10-2Pa以下,更优选为10-3Pa以下。此外,对于在形成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时或在等离子体处理时的真空度,从等离子体的持续稳定、确保均匀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20Pa以下,更优选为10Pa以下,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优选设为1×10-2Pa以上。
(成膜原料和条件)
作为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形成中的原料的有机硅化合物,优选为包含碳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或包含碳原子和氧原子或氮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等,更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有机硅氧烷、有机硅烷或(有机)硅氮烷等。
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使用四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四乙氧基硅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三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六乙基二硅氧烷、六乙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硅烷、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1,1,3,3-四甲基二硅氮烷、五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七甲基二硅氮烷、1,3-二甲氧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氧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氮烷、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7,7-八甲基环四硅氮烷、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烷、十甲基四硅氧烷等。
这些有机硅化合物可仅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此外,以促进这些有机硅化合物在等离子体气相空间中的分解、缩合,且控制所形成的氧化硅层的化学组成(例如由SiOxCyHz等表示)等为目的,优选并用氧、氮、氩、氦、氢等气体(以下将它们称为载气)。这些有机硅化合物和载气可以在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的真空反应容器中预先混合而供给,此外,也可以分别供给至该真空反应容器而使其在该真空反应容器中互相混合。
使用氧作为载气时,氧相对于有机硅化合物的比例根据所使用的有机硅化合物的种类和所需的氧化硅层的化学组成、膜质等而不同,无法一概而论特定,但相对于有机硅化合物的蒸气大约5~500容量倍左右,更优选10~100容量倍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成膜时的气体流量、高频外加电功率、电极间距离也取决于基板或电极的面积或真空槽的体积、基板形状等,因此难以一概而论指定优选范围,例如,在以平板状形状的基板换算成平方米大小的基板面积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将原料的有机硅化合物和载气合在一起的气体的总流量控制在大约为1000~5000sccm左右的范围,高频外加电功率控制在2~7KW左右、更优选为3~5KW的范围,电极间距离控制在80~300mm左右的范围。
优选氧化硅层的成膜时间大致设为1~3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设为2~20分钟,进一步优选设为3~10分钟左右。另外,根据需要,成膜也可以隔开时间而进行,此外,也可以以隔板相互隔开,通过串联方式等而用可相互连接的多个真空槽将成膜分开实施。
此外,在氧化硅层的成膜工序中,原料的有机硅化合物、载气的流量、和/或高频外加电功率或频率等优选根据需要随时间变化。各流量、高频外加电功率、频率等可单独变化,也可同时变化。
图1中示出关于可很好地用于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形成的电容耦合型CVD装置的一个例子。另外,在该图例中,第1电极10、第2电极20和被处理基板30和导入头40在上下方向并排,但也可以在左右方向并置。
该图例中,在真空容器1内相对而配置有第1电极(阴极电极)10和第2电极(阳极电极)20。在第1电极10的表面配置有作为被处理基板的高分子基板30,由保持架12支撑。真空容器1内利用真空泵5从排气口4设为减压状态,在真空容器1内将反应气体7从外部通过导入头40导入,同时将其反应气体的等离子体形成于第1电极(阴极电极)10与第2电极(阳极电极)20之间。
第1电极(阴极电极)10介由匹配箱3与电源2连接。在与真空容器1之间利用绝缘密封件6绝缘。此外,虽然详细内容未图示,但在第1电极(阴极电极)10内流通冷却介质6A,且利用通过第1电极10与高分子基板30的界面的冷却热传递来实现高分子基板30的冷却。进而,在第1电极(阴极电极)10的除了第2电极(阳极电极)20相对面的外周面隔着若干的间隔而设置有屏蔽构件14。此外,第2电极(阳极电极)20接地线。
在该图例中,在被处理基板的高分子基板30与第2电极(阳极电极)20之间,设置有箱状形状的反应气体7的导入头40。图3中示出一个方式的例子,导入头40在与第1电极(阴极电极)10相对的一侧的壁面上具有多个气体喷出孔40A,此外,反应气体7通过导入头流入口40B,导入至导入头40内。以导入至导入头40内的反应气体7从喷出孔40A朝向第1电极(阴极电极)10侧、即保持于第1电极(阴极电极)10表面的高分子基板30喷出的方式构成。
导入头40优选为扁平的箱状,但其式样不限定于附图,根据被处理基板的高分子基板3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自由地调整箱的形状或喷出孔40A的形状、大小、形成密度、间隔、分布等。但是,喷出孔40A在许多情况下优选直径为大致2~7mm的圆形,孔与孔的间隔(间距)优选为大致4~20mm左右。
在高分子基板具有二维或三维的立体形状、曲面形状时,高分子基板与保持固定高分子基板的电极之间优选尽量确保面的密合,优选两者之间不产生空隙。这是因为涉及高分子基板的冷却或等离子体的均匀性、稳定性的需要,因此若产生显著的空隙,则在许多情况下高分子基板的温度显著上升或在等离子体空间产生异常放电等问题变显著,不优选。因此,优选至少保持固定有高分子基板的一侧的电极的形状是迎合高分子基板的形状而以同样的形状制作的。
图2是涉及可很好地用于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形成的电容耦合型CVD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示出在被处理基板的高分子基板31具有曲面形状时优选的装置的式样例。
该图例中,第1电极(阴极电极)10和第2电极(阳极电极)20、导入头41分别具有与高分子基板31的曲面形状同样的曲面形状。在取这种方法时,对于在夹于第1电极(阴极电极)10上的高分子基板30与第2电极(阳极电极)20上的导入头41之间的等离子体反应空间中提高反应气体7的密度分布或高频电功率(空间电场、空间电流)的分布的均匀性的方面优选。。
〈功能层的层叠〉
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形成于其单面或两面的表层、导电层、红外线吸收/反射层的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上进一步层叠防污层、防静电层等功能层。
防污层是具有抑制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上的指纹、污垢的附着和基于户外环境下的长期使用的水垢的产生等的功能的层,是根据目的而具有长期持续地提高表面的防水性、防油性、亲水性、亲油性等的效果的层。优选这些层以数nm~数100nm的薄膜形成,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利用将具有烷基氟基的硅化合物进行分解缩合而成的层的防水和/或防油层、利用氧化钛层、氧化锌层、氧化铌层、氧化铈层等的亲水和/或亲油层等。尤其是后者的亲水和/或亲油层,将其作为具有光催化剂功能的层时,因户外环境下的阳光、雨等的复合作用,可得到将附着于最表面的污垢分解、冲掉的自清洁效果,因此优选。其中,该具有光催化剂功能的层在受到由紫外线或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线导致的激发时作为氧化还原的催化剂进行作用。
此外,作为防静电层(具有导电性的层),可举出利用以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的透明导电层(ITO、IZO等)、或将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系等导电材料分散于利用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的层等而成的透明导电层等。
此外,作为导电层,可举出上述透明导电层、或将在树脂粘合剂中分散银、铜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微粒而成的导电糊料印刷而成的层、将金属薄板或金属箔机械冲压或通过药液蚀刻而以导电图案的形式形成的层等,可以用作基于导电层的通电的加热层(除去因凝结于层叠体表面的水蒸气导致的雾、霜等)或电波发送和接收用的天线或电磁波遮蔽层等。
另外,对于防静电层、导电层,其未必形成于最表面,也可以形成于高分子基板或粘接层、基底固化层等上,且在形成后,进一步层叠粘接层和/或基底固化层和/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此外,导电层在高分子基板的成型时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型、模内转印等方法与高分子基板一体化成型。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退火〉
进而,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根据需要在将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层叠后,以缓和内在的变形、或进一步提高所层叠的各层的交联固化等为目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施热的退火处理。退火处理可以在真空压力下进行,也可以在常压下进行,优选在大约60~130℃的范围内进行。处理时间也取决于处理温度,优选为大致10分钟~48小时左右。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调整方法〉
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中,根据上述目的用途,以在按照ASTM D1044的试验标准的磨耗轮CS-10F、负荷4.9N、试验转速1000旋转的泰伯磨耗试验中的硬涂层层叠表面的雾值上升(△H)为2%以下的方式,使用可形成接近无机玻璃的高硬度的硬涂层的PE-CVD法,在单面或两面的表层形成氧化硅层。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雾值(雾度值)〉
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初期(是指实施耐摩耗性试验、耐环境性试验等之前)的雾值(雾度值)在用于车窗等可视性要求高的用途时,优选设为1.0%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这是因为若雾度值大于1.0%,则有时透视图像变得不鲜明而成为驾驶安全上的问题(有时在一些国家,在汽车窗材的安全标准方面,也要求雾值为1.0%以下)。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可见光线透射率〉
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可见光线透射率在用于车窗等可视性要求高的用途时,优选设为70.0%以上。这里,可见光线透射率设为对于C光源或D65光源的可见波长区域的总光线透射率,虽然也取决于用途,但一般而言,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最优选为85%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着色,可以是绿色、灰色、其它各种着色。这些着色通常是通过适量混合颜料、染料等而进行,可以混合在高分子基板中,也可以在层叠于高分子基板的涂布层中混合。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促进耐候性〉
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中,关于对在户外环境(紫外线、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下的长期使用的耐性,优选在促进耐候性试验中具有规定以上的性能。具体而言,例如,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制的Super xenon weather meter SX-75,在UV照射强度180W/m2、黑色面板温度63℃、120分钟中降雨18分钟的条件下进行8000小时的暴露试验时,未观察到外观、密合性的下降,更优选为10000小时以上。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耐摩耗性〉
对于与无机玻璃同等的耐摩耗性,例如,若参考北美的安全标准FMVSS205、欧洲的安全标准ECE R43等标准,则对在需要驾驶时的可视性的部位使用的窗的耐摩耗性要求是ASTM D1044规定的1000旋转的泰伯磨耗试验的雾值上升(△H)小于2%或为2%以下。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耐沸水性·密合性〉
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浸渍于100℃的沸水中,保持3小时后从沸水中取出,除去附着的水分,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通过按照JIS K5400的棋盘格胶带法进行密合性试验。棋盘格胶带试验是以如下形式进行:将用切刀以1mm间隔形成10×10的缝隙的格子形成为棋盘格状后,将具有规定的粘接力的胶带(例如NICHIBAN制的CELLO TAPE(商标))贴附固着后进行剥离。将刚实施棋盘格胶带试验后的密合性结果(层的剥离、翘起的状态)设为“初期结果”,将从棋盘格胶带试验的实施经过7天后的结果设为“经时结果”,仅在不只是“初期结果”,“经时结果”也良好的情况下,才评定密合性能和其可靠性为良好。
(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在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残留有形成层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在许多情况下为压缩力),因该作用,有时出现经时地产生的层剥离。鉴于此,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在确保耐环境性的长期可靠性的方面,不仅“初期结果”,还以“经时结果”良好为要求事项。)
实施例
以下,一边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一边阐明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比较例中例示了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仅在表层的单面上层叠的例子,但在两面层叠这种氧化硅层的构成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很好地实施。
[评价方法]
实施例,比较例中的各种评价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氧化硅层的化学组成的测定〉
实施氧化硅层表面的X射线电子分光(XPS)测定而测定结构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应予说明,定量线通过进行二甲基硅橡胶的XPS测定而制作。另外,对于在弯曲试验中施加压缩应力使氧化硅层部分剥离得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试样,利用使用金刚石颗粒的研磨剂对氧化硅层表面进行研磨。制作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进行研磨至2μm、0.04μm而得到的试样,实施XPS测定而决定氧化硅层的化学组成。氧化硅层的厚度是实施高低平面差(段差)的接触测定、光学测定(焦距测定)、截面SEM测定、折射率测定和干涉膜厚度计测定等而判断。
〈红外线吸光度比的测定〉
使用锆传感器对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试样的表面实施ATR-IR测定,测定氧化硅层的红外线吸光度比。另外,利用使用金刚石颗粒的研磨剂对氧化硅层表面进行研磨,制作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进行研磨至2μm、0.04μm而得到的试样,同样地实施ATR-IR测定。
〈基于纳米压痕的最大压入深度、压入硬度、压入弹性模量的测定〉
使用株式会社Elionix制造的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ENT-2100,使用顶角65度(棱间隔115度)的三角锥压头,在最大负荷1mN、载荷步4μN、步分割数250、负荷时间20sec、卸载荷时间20sec、最大负荷保持时间0.4sec的条件下测定负荷卸载荷曲线(力曲线),通过按照ISO14577-1 2002-10-01Part1的计算(利用装置内置软件的计算),求出最大压入深度(hmax)、压入硬度(HIT)、压入弹性模量(EIT)。另外,测定是改变测定位置而在10个点进行,取平均值。
另外,三角锥压头有时由于其加工偏差或由使用所致的摩耗等,先端形状产生变化而产生测定值的偏差、不确定性,因此在样品的测定前,优选进行确认操作或补偿操作中的任一者。
确认操作是以根据上述试验条件测定市售的硅片,确认最大压入深度为55±3nm的范围,在偏离该范围时将三角锥压头换成新品而实施的形式进行(使用同公司的试验机ENT-1100测定时采用该方法)。将该试验结果作为耐摩耗性的一个评价基准使用。
此外,补偿操作可以根据作为标准试样的熔融石英板的测定和上述试验机的内置软件而进行(由于内置软件的关系,该方法仅在使用同公司的试验机ENT-2100的测定的情况下可使用)。该试验结果可作为耐摩耗性的1个评价基准使用。
〈利用扫描型探针显微镜的动态力模式(DFM)的表面粗糙度(Ra)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使用SII NanoTechnology制(现由Hitachi High-Tech Science管理)的扫描型探针显微镜SPI3800N,悬臂使用NT-μDT公司制的硅悬臂NSG10(芯片先端曲率半径10nm左右),在测定范围纵横5μm×5μm、测定点纵横256×256、扫描频率1KHz的条件下进行测定,通过装置内置软件的自动计算,求出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积率。另外,测定是改变测定位置而在10个点进行,取平均值。
这里,表面粗糙度(平均面粗糙度,Ra)是将从基准面至指定面的高度(Z坐标)的偏差的绝对值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这里,基准面是具有全部测定点的Z坐标的平均值的面,指定面是连接全部测定点的Z坐标而成的面(以连接最接近3个点形成的三角形为单位面)。
此外,表面积率是指定面(测定面)的面积相对于基准面的面积(Z坐标恒定的平的平面)的比率。
〈膜厚的测定〉
各层的膜厚优选例如基于在450~650nm的波长范围测定的透射光谱或反射光谱中体现的光学干涉图案和各层的折射率,通过公知的光学干涉法进行测定。但是,在各层的折射率的差异少的情况、或由于层界面的紊乱(凹凸)等而光学干涉图案变得不明确且难以测定的情况下,作为代替,也可以基于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断面的观察,进行测定。不论是哪种情况,均是改变位置而在5个点以上进行测定,取平均值。另外,各层的折射率通过阿贝折射率计等进行测定。
〈外观评价〉
以目视观察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确认裂纹的有无。
〈密合性〉
在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用切刀制作1mm间隔的100个的棋盘格,压接NICHIBAN制的粘合胶带(商品名“CELLO TAPE”),在反复进行3次的垂直地强力剥离的操作后,以残留于基材上的棋盘格的数量进行评价。(按照JISK5400)
〈总光线透射率和雾值(雾度值)的测定〉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的雾度计NDH2000进行测定。另外,雾值(H)由H=Td/Tt×100(Td:散射光线透射率,Tt:总光线透射率)表示。
〈泰伯磨耗试验〉
作为耐摩耗性的一个评价基準,将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使用Taber公司制的CS-10F的摩耗轮,在试验前用Taber公司制的S-11研磨石对摩耗轮表面进行25旋转的研磨后,以负荷500g进行1000旋转泰伯磨耗试验,测定泰伯磨耗试验前后的雾值(雾度值)的变化(△H)而评价(按照ASTM D1044)。
测定是对相同式样的3个试验片进行,取其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性能值。另外,试验中使用的摩耗轮是在确认将市售的浮法玻璃(玻璃板)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1000旋转的泰伯磨耗试验时的雾值的变化(△H)为0.6~1.0%的范围后,进行实施的,偏离该范围的摩耗轮不用于试验。
〈耐沸水性〉
将剪切成60mm×120mm的大小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试验片浸渍于100℃的沸水中,在保持3小时后从沸水中取出,除去所附着的水分,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的外观变化的确认和密合性的试验。
对于外观,确认层的剥离或裂纹的产生、色相、雾度(雾)的变化等的有无。
对于密合性,通过按照JIS K5400的棋盘格胶带法进行试验,将用切刀以1mm间隔形成10×10的缝隙的格子形成为棋盘格状后,贴附固着具有规定的粘接力的胶带(例如NICHIBAN制的CELLO TAPE(商标))后以剥离的形式进行。
另外,将刚实施试验后(将试验片从沸水中取出,去除附着的水分,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的外观(层的剥离、翘起的状态)设为“外观”,将密合性设为“密合”,将从试验实施起经过7天后的结果设为“经时结果”。另外,经时结果的判定是将刚试验实施后没有变化的情况作为良(A),将以主要为了评价密合性而用切刀划伤的部分为起点,硬涂层从一部分基板自然剥离的状态的情况作为不良(D)。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中,将“外观”、“密合”、“经时结果”全部良好作为要求事项。另外,试验片的尺寸为上述以外也能够实施。
〈耐热性〉
将剪切成60mm×120mm的大小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试验片在恒温槽中保持于110℃或130℃,对1000小时后的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的外观和密合性进行评价。
此外,与耐沸水性同样地将从试验实施起经过7天后的结果作为“经时结果”。
〈促进耐候性〉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的Super xenon weather meter SX-75,在UV照射强度180W/m2、黑色面板温度63℃、120分钟中降雨18分钟的条件下进行2000、4000、8000小时暴露试验,取出试验片,将具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表面用渗透有中性洗剂的海绵轻轻擦拭清洗后,对外观和密合性、试验前后的色差(ΔE)进行评价。
〈基底固化层的前体材料液的制备方法〉
<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A‘)的制备法>
在水分散型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触媒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Cataloid SN-30,粒径约17nm,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81.2重量份中加入乙酸12重量份而搅拌,在该分散液中用冰水浴在冷却下添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28.8重量份。将该混合液在30℃搅拌1小时半后,在60℃搅拌了8小时,将反应液冰水冷却,在其中将作为固化催化剂的乙酸钠2重量份在冰水冷却下混合,得到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A‘)。
<基底固化层原料(A1)制备法>
在反应容器中添加甲氧基丙醇164重量份,升温至80℃,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BMA)8重量份、丙烯酸丁酯(BA)36重量份、丙烯酸(AA)24重量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4重量份和过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TBPEH)6重量份的混合物在上述反应容器中滴加4小时后,进一步以该温度使其反应2小时,从而得到具有羧基和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数均分子量为10200的丙烯酸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A1“)。A1“中的羟基、氨基、羧基和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组合(特定官能团)的含量为3.13mol/kg(参照下述表1-1)。
进而在该温度下添加上述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A‘)224份而搅拌1小时,接下来,添加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0份、对甲氧基苯酚0.07部,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与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A“)中的水解性甲硅烷基键合的基底固化层原料(A1)。
<基底固化层原料(A2)制备法>
在反应容器中添加甲氧基丙醇198重量份,升温至80度,将含有甲基丙烯酸乙酯(EMA)6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HEMA)16重量份、丙烯酸丁酯(BA)30重量份、丙烯酸(AA)24重量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4重量份、PnP 54重量份和过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TBPEH)6重量份的混合物在上述反应容器中滴加4小时后,进一步以该温度使其反应2小时,从而得到具有羧基和水解性甲硅烷基的数均分子量为10200的丙烯酸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A2“)。A2“中的羟基、氨基、羧基和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组合(特定官能团)的含量为3.53mol/kg(参照下述表1-1)。
进而,在该温度下添加上述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A‘)224份,搅拌1小时,接下来,添加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0份、对甲氧基苯酚0.07份,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表面被覆胶体二氧化硅与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A“)中的水解性甲硅烷基键合的基底固化层原料(A2)。
[表1]
表1-1
特定官能团*:氨基、羧基和烷氧基甲硅烷基
<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的制备>
添加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的Aronix M-450)40重量份、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的Aronix M-350)20重量份、上述基底固化层原料(A1)50重量份、有机溶剂分散型表面修饰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制的MEK-AC-2140Z固体成分浓度40%)50重量份、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400(BASF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苯基1-羟基乙基酮(BASF株式会社制的(Irgacure 184)1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20重量份、甲氧基丙醇100重量份、异丙醇40重量份,制备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对于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的原料组成,总结于下述表1-2。
<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I)~(IV)、(VII)~(VIII)的制备>
用下述表1-2所记载的组成通过与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同样的方法进行制备。
<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X)的制备>
将氧化钛浆料(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制的PCTR-2020,固体成分浓度20重量%)56g以2-丙醇848g稀释。使用珠磨机对该浆料进行分散处理。实施了该分散处理的浆料的激光衍射法粒度分布测定中的累积50%粒径和累积90%粒径分别为44nm和75nm。
接着,在水分散型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触媒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CataloidSN-30,粒径约17nm,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100重量份中添加浓盐酸(12M)0.1重量份并充分搅拌。将该分散液冷却至10℃,在其中滴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61重量份。在添加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后立刻因反应热反应液的温度开始上升,在开始添加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数分钟后升温至60℃。到达60℃后,一边以冰水浴冷却一边使反应液温度缓缓地下降。在反应液的温度成为35℃的阶段维持该温度而搅拌5小时,在其中混合作为固化催化剂的胆碱的45重量%甲醇溶液0.8重量份、作为pH调节剂的乙酸5重量份后,均匀地搅拌而调制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的溶液。
在实施了上述分散处理的氧化钛浆料181重量份中通过滴定法将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缩合物的溶液267重量份缓缓地混合,充分地搅拌而得到包含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基底固化层用涂布剂(IX)。
〈粘接层涂布剂的制备方法〉
在具备回流冷却器和搅拌装置且经氮置换的烧瓶中,将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下记为EMA)79.9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以下记为CHMA)33.6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以下记为HEMA)13.0重量份、甲基异丁基酮126.6重量份(以下记为MIBK)和2-丁醇(以下记为2-BuOH)63.3重量份添加混合。在混合物中将氮气通气15分钟而脱氧后,在氮气气流下升温至70℃,添加偶氮双异丁腈(以下记为AIBN)0.33重量份,在氮气气流中,在以70℃、5小时搅拌下使其反应。进一步添加AIBN 0.08重量份,升温至80℃并使其反应3小时,得到不挥发成分浓度为39.6重量%的丙烯酸共聚物溶液。丙烯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由GPC的测定(柱;Shodex GPCA-804,洗脱液;氯仿)可知以聚苯乙烯换算为125000。
接下来,在上述丙烯酸共聚物溶液100重量份中添加MIBK43.2重量份、2-BuOH21.6重量份、1-甲氧基-2-丙醇83.5重量份而混合,添加Tinuvin 400(Ciba SpecialtyChemicals株式会社制的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5.3重量份,并且以相对于丙烯酸树脂溶液中的丙烯酸共聚物的羟基1当量,异氰酸酯基成为1.0当量的方式添加VESTANAT B1358/100(Degussa Japan株式会社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前体)10.6重量份,进一步添加二甲基二新癸酸锡(DMDNT)0.015重量份,在25℃搅拌1小时,调制以丙烯酸共聚树脂为主成分的粘接层涂布剂。
[表2]
表1-2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制成]
<实施例1>
将聚碳酸酯树脂(帝人株式会社Pan Light L1250Z)投入至注射挤压成型装置,得到4mm厚度、600mm见方的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板。
将该聚碳酸酯树脂板作为基板,在其两面浸渍涂布上述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风干后,用高压水银灯从两面照射1000mJ/cm2的紫外线,将膜厚约8μm的基底固化层形成于聚碳酸酯基板的两面。
将两面形成有基底固化层的60×60cm的尺寸的聚碳酸酯树脂基板在图1所示的电容耦合型的PE-CVD装置的平行平板电极的高频电功率外加侧的电极面无间隙地密合的状态下安装(图中30),进行1小时真空排气。到达真空压力为0.03Pa。
接着,通过带有质量流量控制器的配管,将氩气(纯度99.9%以上)以1200sccm导入体系内,将13.56MHz、1.0KW的高频电功率外加于在内部具有冷却配管的平行平板电极间,使平行平板电极间的空间产生等离子体。在该状态下将高频电功率外加合计200秒而对基底固化层的单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
上述等离子体处理后,停止氩气的导入,接下来,进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工序。
具体而言,将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纯度99.99%以上。以下记为D4H)10sccm和氧(纯度99.9%以上)300sccm通过带有质量流量控制器的别的配管导入至体系内,将13.56MHz、1.5KW的高频电功率介由匹配箱在平行平板电极间外加,使平行平板电极间的空间产生等离子体。
以D4H流量10sccm、氧流量300sccm的条件下,外加1.5KW的高频电功率60秒后,该状态下用40秒使D4H流量连续地(“连续地”是指以时间恒定比例的意思)增加至95sccm,使氧流量连续地增加至1350sccm,使高频电功率连续地下降至1.0KW。
这里,从开始形成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至开始30秒后为止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8nm/sec。
以D4H流量95sccm、氧流量1350sccm的条件下,外加1.0KW的高频电功率合计480秒后,在保持1.0KW的高频电功率的状态下用60秒使D4H流量连续地下降至50sccm,使氧流量连续地下降至1000sccm。
以D4H流量50sccm、氧流量1000sccm的条件下,外加1.0KW的高频电功率200秒钟后,在保持1.0KW的高频电功率的状态下用30秒钟使D4H流量连续地下降至0sccm,停止高频电功率的外加。另外,对于氧流量在停止外加高频电功率为止固定在1000sccm。
将如此完成了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的基板在平行平板电极上冷却5分钟,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后将其取出至装置外,得到作为目标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而计算则为5.8μm,初期致密层的膜厚为0.05μm,初期致密层-主体层膜质连续变化部的层(倾斜层)的膜厚为0.2μm,主体层的膜厚为4.2μm,主体层-高硬度层膜质连续变化部的层(倾斜层)的膜厚为0.4μm,高硬度层的膜厚为0.9μm。此外,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约成为110℃。
将该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性能评价结果及其各层的物性示于表2。对于以下的实施例、比较例,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各个例中得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性能评价结果及其各层的物性示于表3~11。另外,表中的基底固化层的物性值是在对该层实施等离子体处理后,在即将层叠形成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之前的阶段的物性值。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I)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8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II)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8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V)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の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5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将等离子体处理的处理时间设为400秒,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1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5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5℃。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膜厚为约8.3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5℃。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膜厚为约5.7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膜厚为约0.4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0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2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为8.0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5℃。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X)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7.9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5℃。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3。
关于实施例1~10,将氧化硅层(CVD层)的化学组成SixCyHz的详细内容示于下述表4,将纳米压痕测定、表面粗糙度、和红外线吸收峰强度比的详细内容示于下述表5,且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性能评价的结果示于下述表6。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VII)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但是,在该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中,等离子体处理中基底固化层分解·劣化,表面粗糙度超过20nm,在其后的氧化硅层形成中外观白浊,氧化硅层自然剥离,因此判定为不良结果,未实施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性能评价。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使用基底固化层涂布剂(VIII)代替基底固化层涂布剂(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8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8。
〈比较例3〉
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7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6.0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厚度示于下述表8。
〈比较例4〉
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7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6.1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厚度示于下述表8。
〈比较例5〉
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7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4.3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05℃。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8。
〈比较例6〉
实施例1中,将氧化硅层形成的条件变更为下述表7所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另外,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整体的膜厚,将小数点第二位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则为5.9μm。另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工序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层叠工序,层叠有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一侧的基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为约110℃。将各层的厚度示于下述表8。
〈比较例7〉
按照专利文献5的实施例1的方式,得到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即,以干燥膜厚变为8μm的方式将活性能量线固化型底漆组合物空气喷涂于聚碳酸酯树脂板。继而,在80℃将该聚碳酸酯树脂板预热10分钟后,使用高压水银灯对其照射2000mJ/cm2的照射量的活性能量线,由此制作固化涂膜层。
接着,在其上,使用等离子体CVD装置以膜厚成为5μm的方式使无机物质层层叠,得到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比较例8〉
按照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1的方式,得到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即,最初在基材膜即厚度为188μm的PMMA膜(商品名“RT050”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的表面,利用凹版印刷法以厚度成为15μm的方式层叠UV固化树脂(商品名“UVHC780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公司制造)作为第1硬涂层,层叠后,在60℃的气氛下干燥1分钟后,照射UV使其固化。
利用棒涂法在其表面层叠有机无机混合树脂(制品名“NH-1000G”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锚涂层。此时,在原料树脂中混合填料(商品名“NH-9100S”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制造)。
然后,层叠以HMDSO(Hexamethyldisilozane)(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製)为材料的等离子体蒸镀层作为第2硬涂层,得到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其中,将锚涂层的膜厚设为7.0μm,将填料的添加量设为2.5%,且将第2硬涂层的厚度设为150nm。
〈比较例9〉
按照专利文献7的实施例1的方式,得到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即,以固化涂膜为约9~14μm的方式,将复合涂层组合物流涂于表面清洁化的来克桑(Lexan)聚碳酸酯板(150mm×150mm×4mm厚度),在120℃加热固化60分钟,得到中间层。
进而,在该涂膜上,通过等离子体聚合,层叠由硅、氧、碳和氢原子构成的被膜作为最表层,得到层叠体。具体而言,首先,在等离子体聚合之前,使用异丙醇和脱离子水利用无绒布通过手清洗形成有复合涂布组合物的固化被膜的基材。接下来,在真空腔室内中,通过连续双面膨胀热等离子体工艺进行等离子体聚合。2个等离子体涂布位置由以超音速创成氩等离子体射流的膨胀热等离子体源列构成。等离子体射流在等离子体涂布位置膨胀,与在腔室内直接注入的有机硅试剂和氧化剂反应。该有机硅试剂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Gelest公司制),氧化剂为工业用等级的氧99%(Airgas公司制)。基材连续地穿过腔室被移送,在进入涂布位置之前被加热至约40~70℃。
关于比较例1~9,将氧化硅层(CVD层)的化学组成SixCyHz的详细内容示于下述表9,将纳米压痕测定、表面粗糙度、和红外线吸收峰强度比的详细内容示于下述表10,且将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的性能评价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1。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上述表6和11中,关于初期性能、耐沸水性、耐热性(110℃、1000hr、130℃、1000hr)耐候性(2000hr、4000hr、8000hr)的“外观”的评价,将没有发生剥离和裂纹的情形作为“A”,将没有发生剥离但发生裂纹的情形作为“B”,将发生部分剥离的情形作为“C”,将发生裂纹,且部分发生剥离的情形作为“D”。
另外,上述表6和11中,关于“外观”以外的评价,将良好的情形作为“A”,将不良的情形作为“D”。
以下示出将上述的表简易汇总得到的表:
[表13]
表12
表12的“耐摩耗性”由表5和表10记载的氧化硅层的纳米压痕测定的结果和表6和表11记载的泰伯磨耗性的结果进行评价。关于“耐摩耗性”的评价,将压入硬度为4.5GPa以上且泰伯磨耗性的ΔH为1.0%以下的情形作为“VG”;将压入硬度为4.5GPa以上或泰伯磨耗性的ΔH为1.0%以下的情形作为“G”;将压入硬度为4.5GPa以下,且泰伯磨耗性的ΔH为1.0%以上的情形作为“P”。
关于表12的“耐沸水性”、“耐热性”和“耐候性”,将表6和表11记载的各个评价分为3个阶段,作为“VG”、“G”、和“P”。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
根据上述表4~6和9~12,可以理解使用特定的基底固化层,在从与基底固化层相接的上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和表面,分别满足特定的化学组成SiOxCyHz和红外线吸光度的比时,可得到良好的结果。然而,不满足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形中,得不到良好的结果。具体而言,根据表2、5、6、和12可以理解以下点。
(1)关于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中基底固化层的种类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但是可得到泰伯磨耗性、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耐热性能均良好的结果。
上述结果是因为以下原因所致:实施例1~4的基底固化层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且厚度为1~20μm,且氧化硅层至少在从与基底固化层相接的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条件,且在表面满足下述(a3)的条件:
(a1)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50的范围,
(a3)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4~2.02的范围,y为0.05~0.16的范围,且z为0.20~0.50的范围。
此外,上述结果是因为以下原因所致:实施例1~4的基底固化层,在从基底固化层和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全部满足下述(a1)~(c1)记载的优选条件,且在与界面相反侧的表面,全部满足下述(b3)~(c3)记载的优选条件:
(a1)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45的范围,
(b1)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0~0.20的范围,
(c1)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05的范围,
(b3)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9301020)为0.15~0.25的范围,
(c3)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α12801020)为0.002~0.020的范围。
特别是在实施例1和2的高硬度层的形成中,与实施例3和4相比,通过减少供给气体量,可由无机物(無機質)形成致密的高硬度层,因此与实施例3和4相比可得到提高了耐摩耗性和高硬度的结果。
(2)关于实施例5
实施例5中,除了基底固化层的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相对变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在它们之间,基底固化层的基于DFM法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但实施例4和5至少满足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因此,可得到泰伯磨耗性、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耐热性能均良好的结果。另外,实施例5的促进耐候性比实施例4差,但实施例5的耐摩耗性和高硬度,可得到比实施例4良好的结果。
(3)关于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比,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但至少满足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因此可得到泰伯磨耗性、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耐热性能均良好的结果,促进耐候性也可得到良好的结果。
(4)关于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比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但至少满足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因此可得到泰伯磨耗性、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耐热性能均良好的结果,关于促进耐候性也可得到良好的结果。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7中直接提高输入功率且提高输入功率的比率,可形成致密的高硬度层,因此关于高硬度也可得到比实施例1良好的结果。
(5)关于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比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但至少满足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因此可得到泰伯磨耗性、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耐热性能均良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实施例8的促进耐候性比实施例1差,耐摩耗性和高硬度可得到比实施例1良好的结果。
(6)关于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比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但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中,不满足(a1)~(c1)记载的优选的条件。由此,虽然实施例9可得到极其高度的耐摩耗性,但是关于耐沸水性和耐热性,实施例1为良好的结果。
(7)关于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仅基底固化层的种类不同。由此,虽然实施例10可得到极其高度的耐摩耗性,但是关于耐沸水性和耐热性,实施例1为良好的结果。
(6)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对比
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基底固化层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相同(参照表2和7)。但是,实施例1中,可得到耐摩耗性、高硬度和耐热性等显示良好的结果的基板,然而比较例1中未能得到值得评价的基板。比较例1中,基底固化层涂布剂的无机成分比率(表1-2)低于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记载的条件的数值范围的下限,不满足该条件。其结果,表明因等离子体处理而基底固化层分解·劣化,表面粗糙度快速上升,未能形成值得评价的氧化硅层。
(7)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对比
尽管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基底固化层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相同,但是初期密合性能、高硬度、沸水性能、耐水性能、促进耐候性能不同,实施例1为良好结果,比较例2为不充分的结果。其中,比较例2的基底固化层的无机成分的比率超过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数值范围的上限,不满足该条件。
(8)实施例1和比较例3、5的对比
实施例1与比较例3、5中,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比较例3、5的氧化硅层的表面的(a3)化学组成SiOxCyHz中,x为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范围之外,且表面的(b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也偏离优选的范围,因此耐摩耗性不充分。
(9)实施例1和比较例4的对比
实施例1和比较例4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比较例4的氧化硅层的表面的(a3)化学组成SiOxCyHz中,x、y和z为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范围之外,且其表面的(b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因此高硬度不充分。
(10)实施例1和比较例6的对比
实施例1和比较例6,仅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比较例6不存在高硬度层,主体层中氧化硅层的形成结束,氧化硅层的表面的(a3)化学组成SiOxCyHz中,x、y和z为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范围之外,(b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因此泰伯磨耗性、高硬度、耐沸水性、耐热性不充分。
(13)实施例1和比较例7和8的对比
实施例1和比较例7和8,基底固化层的种类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比较例7和8的在从离基底固化层的界面的0.04μm的氧化硅层的化学组成SiOxCyHz(a1)中,x、y和z为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范围之外。另外,在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的0.04μm的位置中,氧化硅层的(b1)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和(c1)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128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此外,氧化硅层的表面的化学组成SiOxCyHz(a3)中,x、y和z为上述条件的范围之外,(b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和(c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128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因此泰伯磨耗性、高硬度、耐沸水性、耐热性不充分。
(14)实施例1和比较例9的对比
实施例1和比较例9,基底固化层的种类和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的形成条件不同,比较例11的从基底固化层的界面的0.04μm的氧化硅层的(a1)化学组成SiOxCyHz中,x、y和z为上述“(1)关于实施例1~4”中记载的条件的范围之外,(b1)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和(c1)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128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另外,氧化硅层的表面的(a3)化学组成SiOxCyHz中,x、y和z为上述条件的范围之外,(b3)红外线吸光度的比(α9301020)偏离优选的范围,因此高硬度、耐沸水性、耐热性不充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具有与无机玻璃同等优异的表面耐摩耗性,且兼具在严峻的使用环境下也可长期使用的高度的耐环境性,例如,可用于汽车窗材、建筑构件、太阳能电池的表面保护板等,是极其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真空容器
2 电源
3 匹配箱
4 排气口
5 真空泵
6A 冷却介质
7 反应气体
10 阴极电极
14 屏蔽元件
20 阳极电极
30、31 被处理基板
40、41 气体导入头
40A、41A 吹出孔
40B、41B 流入孔
50 高分子基板
60 粘接层
70 基底固化层
80 基于PE-CVD法的氧化硅层

Claims (15)

1.一种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依次将高分子基板、基底固化层和氧化硅层直接层叠而成,
其中,所述基底固化层的厚度为1~20μm,且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或者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作为主成分,
所述氧化硅层在从所述基底固化层与所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的条件,且在与所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a3)的条件:
(a1)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50的范围,
(a3)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4~2.02的范围,y为0.05~0.16的范围,且z为0.20~0.5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在从所述基底固化层与所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0.04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1)~(c1)的全部条件,且在与所述界面相反侧的表面满足下述(b3)~(c3)的全部条件:
(a1)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93~1.98的范围,y为0.04~0.15的范围,且z为0.10~0.45的范围,
(b1)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9301020为0.10~0.20的范围,
(c1)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12801020为0~0.005的范围,
(b3)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9301020为0.15~0.25的范围,
(c3)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12801020为0.002~0.02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基底固化层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10~90重量份、无机氧化物微粒和/或硅化合物水解缩合物90~1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a3)中的y比(a1)中的y大0.02~0.10,且所述(a3)中的z比(a1)中的z大0.05~0.2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基底固化层含有(甲基)丙烯酸树脂,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在化合物中含有0.1~5mol/kg的选自羟基、氨基、羧基和烷氧基甲硅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微粒的一次粒径为1nm~2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高分子基板为聚碳酸酯树脂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为等离子体CVD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9μm,在从所述基底固化层与所述氧化硅层的界面沿厚度方向2.0μm的位置满足下述(a2)~(c2)的全部条件:
(a2)由SiOxCyHz表示化学组成时,x为1.81~1.90的范围,y为0.15~0.32的范围,且z为0.45~0.90的范围,
(b2)波数93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9301020为0.21~0.36的范围,
(c2)波数1280cm-1和1020cm-1的红外线吸光度之比即α12801020为0.010~0.040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的厚度为1.5~8.5μm。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以0.1~1.4μm的厚度存在于所述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在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含有所述x、所述y、所述z、所述α9301020和/或所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在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2)~(c2)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含有所述x、所述y、所述z、所述α9301020和/或所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的厚度为0.1~2.5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其中,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1)~(c1)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与所述氧化硅层的满足(a3)~(c3)的全部条件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含有所述x、所述y、所述z、所述α9301020和/或所述α12801020的值倾斜变化的倾斜层。
CN201880019402.2A 2017-03-29 2018-03-28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Active CN110461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424 2017-03-29
JP2017-066424 2017-03-29
PCT/JP2018/012967 WO2018181572A1 (ja) 2017-03-29 2018-03-28 ハードコート層付高分子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1589A true CN110461589A (zh) 2019-11-15
CN110461589B CN110461589B (zh) 2021-09-28

Family

ID=6367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402.2A Active CN110461589B (zh) 2017-03-29 2018-03-28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6564B2 (zh)
EP (1) EP3603954B1 (zh)
JP (1) JP6749476B2 (zh)
KR (1) KR102321243B1 (zh)
CN (1) CN110461589B (zh)
WO (1) WO20181815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8367A (zh) * 2020-07-17 2022-01-18 Asm Ip私人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光刻的结构和方法
CN115926395A (zh) * 2022-12-28 2023-04-07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1489A1 (ja) * 2022-03-25 2023-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292596B1 (ja) * 2022-12-05 2023-06-1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368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32694A (zh) * 2014-03-27 2016-11-16 帝人株式会社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6064B1 (en) 1999-12-13 2002-04-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yered article with improved microcrack resistance and method of making
DE10012516C1 (de) * 2000-03-15 2001-12-13 Daimler Chrysler Ag Kunststoffbauteil mit Schutzschich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7108771B2 (en) * 2001-12-13 2006-09-19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removal of impurities in cyclic siloxanes useful as precursors for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thin films
KR100677241B1 (ko) 2006-01-31 200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체 및 수분 침투율이 낮은 보호막을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709092B2 (en) * 2007-01-19 2010-05-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olar control multilayer film
CN102892706B (zh) * 2010-03-03 2015-08-12 太阳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在由非晶质碳膜构成的层的固定化方法及层叠体
US8361607B2 (en) 2011-04-14 2013-01-29 Exatec Llc Organic resin laminate
JP6057320B2 (ja) 2011-07-13 2017-01-11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708886B2 (ja) 2011-08-26 2015-04-30 エグザテック・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ー・カンパニーExatec,LLC. 有機樹脂積層体、その製造及び使用方法、並びに有機樹脂積層体を含む物品
JP5042392B1 (ja) 2011-10-24 2012-10-03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高耐擦傷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336016B1 (ja) * 2013-03-01 2013-11-06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86434A1 (ja) * 2014-06-02 2015-12-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ーフィルム
JP6521584B2 (ja) * 2014-07-17 2019-05-2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透光性樹脂部材
US20160056414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Thin film permeation barrier system for substrates and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EP3354455B1 (en) * 2015-09-25 2022-02-09 Teijin Limited Polymer substrate with hardcoat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368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32694A (zh) * 2014-03-27 2016-11-16 帝人株式会社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8367A (zh) * 2020-07-17 2022-01-18 Asm Ip私人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光刻的结构和方法
CN113948367B (zh) * 2020-07-17 2024-05-28 Asmip私人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光刻的结构和方法
CN115926395A (zh) * 2022-12-28 2023-04-07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1589B (zh) 2021-09-28
JP6749476B2 (ja) 2020-09-02
KR102321243B1 (ko) 2021-11-02
EP3603954A1 (en) 2020-02-05
US20200377682A1 (en) 2020-12-03
KR20190117621A (ko) 2019-10-16
EP3603954B1 (en) 2024-03-20
EP3603954A4 (en) 2020-04-08
JPWO2018181572A1 (ja) 2019-11-07
WO2018181572A1 (ja) 2018-10-04
US11866564B2 (en)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3628A (zh)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32694B (zh)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61589A (zh)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
TWI760385B (zh) 具有防眩性及抗反射性之透明基板與其製造方法
CN104349897B (zh) 气体阻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462979B (zh) A coating liquid, a hardened film and a resin laminat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hardened film and the resin laminate
CN110121418B (zh) 透明树脂基板
CN103547449A (zh) 多层塑料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050057649A (ko) 플라스틱 기재상의 코팅에 대한 결합 층
JP7159336B2 (ja) ハードコート層付高分子基板
CN112912540B (zh) 阻挡膜
CN102375164A (zh) 一种防反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TEIJIN Ltd.

Patentee after: Yuedao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Ltd.

Patentee before: TSUKISHIMA KIK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9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TEIJIN Ltd.

Patentee after: TSUKISHIMA KIKAI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EIJIN Ltd.

Patentee before: Yuedao Holding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