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5650A -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55650A CN110455650A CN201910619352.8A CN201910619352A CN110455650A CN 110455650 A CN110455650 A CN 110455650A CN 201910619352 A CN201910619352 A CN 201910619352A CN 110455650 A CN110455650 A CN 1104556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ss
- fatigue life
- beams
- concrete
- quickly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提出S‑N曲线关系式为lgS=lgσu+blgN,基于Goodman线性假设可以确定应力范围S的大小,从而该方程式中只有两个需要确定的参数,即极限应力σu和斜率常数b;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静态的三点弯试验,得到每根梁对应的极限应力大小,取他们的平均值作为所述S‑N曲线关系式中的极限应力σu;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直到混凝土梁完全破坏为止,通过数据拟合后确定斜率常数b。本发明提供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与当前的其他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相比,简化了试验流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对研究混凝土断裂性能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属于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在形成之初,其内部就具有随机分布的微孔洞、微裂纹等初始缺陷。混凝土材料各组分具有随机分布的特征,无论是初始的损伤分布还是后续的损伤演化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随机性的特征。混凝土疲劳试验的结果通常是高度分散的,为了获得有意义的结果,需要对不同的应力幅值进行大量的测试。
低应力疲劳试验可能消耗大量时间,当应力幅值相对于极限应力较小时,混凝土梁疲劳破坏的寿命是很长的,可能需要几天才能进行一次疲劳试验。此外,由于混凝土试样的随机性,不同的试样的极限应力也就存在随机性,对于给定的应力幅值,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试样疲劳破坏的寿命变长。
在路面工程中,混凝土常作为路面基础而承受循环荷载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疲劳行为进行表征。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损伤的变化规律也能很好地表征混凝土的疲劳性能,故有必要设计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用以描述混凝土材料受疲劳荷载的断裂性能。
发明内容
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该方法所需试验时间比普通方法所需试验时间减少一半,预测结果稳定可靠。混凝土疲劳性能可由S-N曲线表示,该曲线给出了疲劳寿命与应力范围的关系。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提出S-N曲线关系式为lgS=lgσu+blgN,其中S为应力范围,N为疲劳寿命,σu为极限应力,b为斜率常数;其中极限应力σu通过位移控制的静态三点弯测试得到;斜率常数b值可以通过疲劳三点弯试验的数据拟合得到。
进一步地,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静态的三点弯试验,得到每根梁对应的极限应力大小,取他们的平均值作为所述S-N曲线关系式中的极限应力σu。
进一步地,所述极限应力σu通过公式计算,其中F为试验过程中施加的最大荷载,d为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即梁的跨度,w为混凝土梁的宽度,h为混凝土梁的高度,a0为预制裂缝长度。
进一步地,基于Goodman线性假设确定应力范围S的大小,所述应力范围其中σa为交变应力的振幅,σm为平均应力,σu为极限应力,σmax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大值,σmin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直到混凝土梁完全破坏为止。
进一步地,对于变幅加载的情况,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破坏表示为其中D为疲劳损伤,ni为第i级循环加载的次数,σa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交变应力的振幅,σm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平均应力;除了斜率常数b值,σai、σmi、σu可以通过试验得到,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斜率常数b。
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可快速获得可靠的S-N曲线,该方法所需试验时间比普通方法所需试验时间减少一半,预测结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循环加载试验中应力水平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中混凝土梁的受力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首先提出S-N曲线关系式为
lg S=lgσu+blg N (1)
其中S为应力范围,N为疲劳寿命,σu为极限应力,b为斜率常数;其中极限应力σu通过位移控制的静态三点弯测试得到;斜率常数b值可以通过疲劳三点弯试验的数据拟合得到。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混凝土梁均为长度400mm,高度100mm,宽度100mm,初始裂缝长度为40mm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
对50根混凝土梁进行跨中位移控制的三点弯的静载试验,通过公式计算每根混凝土梁的极限应力。
对实验测得的50个极限应力σu进行概率分析,观察到极限应力的概率密度呈现正态分布,最终决定用平均值作为混凝土梁的极限应力值σu。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混凝土梁的极限应力平均值为4.86MPa。
为了确定斜率常数b,以及考虑到低周疲劳测试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所有梁进行了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具体荷载形式即应力水平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荷载的应力比整个过程都是0.1,荷载的大小如表1所示,首先在应力水平为0.5和应力比为0.1的荷载下循环加载200000次,若梁未破坏,应力水平增加0.05,应力比仍为0.1,进行200000次循环,若梁仍未破坏,继续将应力水平增加0.05,应力比不变,进行200000次循环,以此循环方式加载下去直到梁完全破坏为止;疲劳试验的荷载频率为12Hz。
表1本实施例中对混凝土梁进行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的荷载大小
对10根相同的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进行了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10根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的平均值为1500000次,也就是做10根混凝土梁的试验大概需要350个小时。对比E.Kholer(Kohler E,Ali A,Harvey J.Flexural fatigue life of hydrauliccement concrete beams.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University ofCalifornia;2005.)所作的试验时间进行比较可以观察出,本发明的试验时间为E.Kholer做试验的一半左右。E.Kholer所作试验中Type I/IIa、Type III/Aa和CSA-Aa的试样以12Hz做10根疲劳试验需要花费时间分别为643小时,931小时,531小时。
为了确定应力范围的大小,采用比较简单的Goodman线性模型,表示为其中可以得知应力范围其中σa为交变应力的振幅,σm为平均应力,σu为极限应力,σmax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大值,σmin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小值。
结合式(1),疲劳寿命与应力关系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混凝土梁在循环荷载过程中的疲劳损伤与相同的混凝土梁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成反比关系的。因此,一组相同振幅疲劳损伤Di可以表示为:
当Di=1时,混凝土梁就是疲劳断裂。对于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变幅加载情况,混凝土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疲劳损伤可以表示如下:
对于式(4)可以解释为,混凝土梁在循环荷载中达到破坏的条件就是疲劳损伤D=1,这里的D是对不同应力水平加载形式下进行的疲劳损伤的总和,Di表示第i个加载形式下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大小。结合式(2)中疲劳寿命与应力加载形式的关系,疲劳损伤可以表示为:
对于本发明中的变幅加载情况可以用下式(6)表示混凝土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疲劳损伤。
其中D为对不同应力水平加载形式下进行的疲劳损伤的总和,ni为第i级循环加载的次数,σa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交变应力的振幅,σm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平均应力;除了斜率常数b值,σai、σmi、σu可以通过试验得到。
本实施例对10根相同的混凝土梁进行了相同的变幅加载的试验,对于每一个试样都加载至梁发生疲劳断裂,也就是疲劳损伤D=1,每组循环都可以得到几个数据点,结合式(6)拟合得出10个b值,然后计算其平均值;本实施例中b值平均值为-0.04。
获得了σu和b值,则一个简化的S-N曲线就建立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出S-N曲线关系式为lgS=lgσu+blgN,其中S为应力范围,N为疲劳寿命,σu为极限应力,b为斜率常数;
其中极限应力σu通过位移控制的静态三点弯测试得到;斜率常数b值可以通过疲劳三点弯试验的数据拟合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静态的三点弯试验,得到每根梁对应的极限应力大小,取他们的平均值作为所述S-N曲线关系式中的极限应力σ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应力σu通过公式计算,其中F为试验过程中施加的最大荷载,d为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即梁的跨度,w为混凝土梁的宽度,h为混凝土梁的高度,a0为预制裂缝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Goodman线性假设确定应力范围S的大小,所述应力范围其中σa为交变应力的振幅,σm为平均应力,σu为极限应力,σmax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大值,σmin为交变应力(同一个应力水平下)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根混凝土梁进行振幅增加的循环荷载试验,直到混凝土梁完全破坏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变幅加载的情况,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破坏表示为其中D为疲劳损伤,ni为第i级循环加载的次数,σa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交变应力的振幅,σmi为第i个加载形式下平均应力;除了斜率常数b值,σai、σmi、σu可以通过试验得到,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斜率常数b。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19352.8A CN110455650A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19352.8A CN110455650A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5650A true CN110455650A (zh) | 2019-11-15 |
Family
ID=68482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19352.8A Pending CN110455650A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55650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5405A (zh) * | 2020-07-20 | 2020-10-30 | 暨南大学 | 预测变幅疲劳下frp-混凝土梁界面裂纹长度的方法 |
CN112630418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同济大学 | 一种桥梁结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方法 |
CN114547734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
CN115508204A (zh) * | 2022-09-30 | 2022-12-23 | 广州大学 | 一种纤维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评价方法 |
CN115963008A (zh) * | 2023-02-15 | 2023-04-14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无砟轨道层状叠合结构混凝土动态性能试验方法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8650A (zh) * | 2009-06-24 | 2009-12-09 | 深圳市网蓝实业有限公司 | 确定构件载荷-寿命曲线及其工作寿命的方法 |
CN101706389A (zh) * | 2009-09-21 | 2010-05-12 | 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重不做功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能测试装置 |
CN102967512A (zh) * | 2012-10-25 | 2013-03-13 | 中南大学 | 基于非对称循环应力控制加载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CN103776685A (zh) * | 2014-01-24 | 2014-05-07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混凝土梁静力加载试验装置 |
CN104406838A (zh) * | 2014-11-07 | 2015-03-11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管混凝土板管节点的疲劳损伤系数的计算方法 |
CN105046085A (zh) * | 2015-07-30 | 2015-11-11 | 河海大学 | 一种预测混凝土构件剩余疲劳寿命的模型 |
CN105203392A (zh) * | 2015-08-21 | 2015-12-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表面完整性的钛合金材料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CN105808865A (zh) * | 2016-03-15 | 2016-07-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低温疲劳性能表征与寿命估算的方法 |
KR101680090B1 (ko) * | 2014-09-01 | 2016-11-29 | 주식회사 대한항공 | 복합재료 구조물의 접촉부 피로시험 평가 방법 |
JP2017083236A (ja) * | 2015-10-26 | 2017-05-18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損傷評価装置 |
CN106840912A (zh) * | 2016-12-28 | 2017-06-13 | 山东大学 | 基于动态三点弯曲试验的透水性混凝土动模量测试方法 |
CN107063901A (zh) * | 2017-03-31 | 2017-08-18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弯剪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疲劳强度曲线的获取方法 |
CN107219136A (zh) * | 2017-06-09 | 2017-09-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考虑不同减薄率的超塑性成形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CN107644149A (zh) * | 2017-09-27 | 2018-01-30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考虑载荷分布及损伤一致性的多通道均衡关联新方法 |
JP2019007838A (ja) * | 2017-06-23 | 2019-01-17 | 健 三堀 | 金属材料の疲労寿命推定方法および疲労寿命推定方法を適用した最適設計方法 |
CN109374452A (zh) * | 2018-11-29 | 2019-02-22 | 中南大学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状态表征方法及测试装置 |
CN109507041A (zh) * | 2018-10-18 | 2019-03-22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性能测试方法 |
CN109975118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四点弯曲梁测混凝土断裂能的试验方法 |
-
2019
- 2019-07-10 CN CN201910619352.8A patent/CN1104556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8650A (zh) * | 2009-06-24 | 2009-12-09 | 深圳市网蓝实业有限公司 | 确定构件载荷-寿命曲线及其工作寿命的方法 |
CN101706389A (zh) * | 2009-09-21 | 2010-05-12 | 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重不做功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能测试装置 |
CN102967512A (zh) * | 2012-10-25 | 2013-03-13 | 中南大学 | 基于非对称循环应力控制加载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CN103776685A (zh) * | 2014-01-24 | 2014-05-07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混凝土梁静力加载试验装置 |
KR101680090B1 (ko) * | 2014-09-01 | 2016-11-29 | 주식회사 대한항공 | 복합재료 구조물의 접촉부 피로시험 평가 방법 |
CN104406838A (zh) * | 2014-11-07 | 2015-03-11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管混凝土板管节点的疲劳损伤系数的计算方法 |
CN105046085A (zh) * | 2015-07-30 | 2015-11-11 | 河海大学 | 一种预测混凝土构件剩余疲劳寿命的模型 |
CN105203392A (zh) * | 2015-08-21 | 2015-12-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表面完整性的钛合金材料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JP2017083236A (ja) * | 2015-10-26 | 2017-05-18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損傷評価装置 |
CN105808865A (zh) * | 2016-03-15 | 2016-07-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低温疲劳性能表征与寿命估算的方法 |
CN106840912A (zh) * | 2016-12-28 | 2017-06-13 | 山东大学 | 基于动态三点弯曲试验的透水性混凝土动模量测试方法 |
CN107063901A (zh) * | 2017-03-31 | 2017-08-18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弯剪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疲劳强度曲线的获取方法 |
CN107219136A (zh) * | 2017-06-09 | 2017-09-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考虑不同减薄率的超塑性成形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JP2019007838A (ja) * | 2017-06-23 | 2019-01-17 | 健 三堀 | 金属材料の疲労寿命推定方法および疲労寿命推定方法を適用した最適設計方法 |
CN107644149A (zh) * | 2017-09-27 | 2018-01-30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考虑载荷分布及损伤一致性的多通道均衡关联新方法 |
CN109507041A (zh) * | 2018-10-18 | 2019-03-22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性能测试方法 |
CN109374452A (zh) * | 2018-11-29 | 2019-02-22 | 中南大学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状态表征方法及测试装置 |
CN109975118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四点弯曲梁测混凝土断裂能的试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万涤生: "《可靠性评定与分析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31 December 199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8 November 200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 August 2008 * |
温建民: "大型滚动轴承力学性能及其疲劳寿命研究", 《工程科技Ⅱ辑》 * |
郑健龙: "《沥青路面抗裂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December 2002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5405A (zh) * | 2020-07-20 | 2020-10-30 | 暨南大学 | 预测变幅疲劳下frp-混凝土梁界面裂纹长度的方法 |
CN111855405B (zh) * | 2020-07-20 | 2023-04-21 | 暨南大学 | 预测变幅疲劳下frp-混凝土梁界面裂纹长度的方法 |
CN112630418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同济大学 | 一种桥梁结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方法 |
CN114547734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
CN114547734B (zh) * | 2022-01-28 | 2022-11-15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
CN115508204A (zh) * | 2022-09-30 | 2022-12-23 | 广州大学 | 一种纤维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评价方法 |
CN115963008A (zh) * | 2023-02-15 | 2023-04-14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无砟轨道层状叠合结构混凝土动态性能试验方法 |
CN115963008B (zh) * | 2023-02-15 | 2024-05-28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无砟轨道层状叠合结构混凝土动态性能试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5650A (zh) | 一种快速确定预制裂缝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方法 | |
Bertalan et al. | Fracture strength: stress concentration, extreme value statistics, and the fate of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 |
Hümme et al. | Fatigue behaviour of a normal‐strength concrete–number of cycles to failure and strain development | |
Ou et al. | Shear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high-strength steel and concrete | |
CN106294967B (zh) | 一种考虑荷载频率的水泥基材料疲劳失效概率和疲劳应变概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 |
Lamacq et al. |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initial growth angles and sites of fretting fatigue cracks | |
Breitenbücher et al. | Experimentally based investigations on the degradation-process of concrete under cyclic load | |
Ince et al. | The effect of size on the splitting strength of cubic concrete members | |
CN109855991A (zh) | 一种预测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方法 | |
Kumar | Structural rehabilitation, retrofitt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 |
Maitra et al. | Material and size effect on fatigue damage of concrete for pavement application | |
Pournajar et al. | Failure precursors and failure mechanisms in hierarchically patterned paper sheets in tensile and creep loading | |
Szugat et al. | Prediction intervals for the failure tim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 |
CN110208086B (zh) | 脉动压裂岩石累积损伤求解方法 | |
Park et al. | Compressiv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underwater concrete structures integrating the combination of Rebound Hardness and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Methods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
Gołaski et al. | Acoustic emission behavio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girders during proof loading | |
Szerszen | Fatigue damage model for ordinary concrete | |
Rambabu et al. | Variable stress ratio in cumulative fatigue damage: experiments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 |
Randeniya et al. | The effect of corrosion patch geometry o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for external surface cracks in cast iron water mains | |
Song et al. | Study of tower surface crack size effect based on Weibull theory | |
Liu et al. | The forecast for corros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 |
Hao et al. | Entropy change research of concrete cracking evolution based 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CS Xiang | |
Uchida et al. |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fied by AE | |
Lu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ensile fatigue strength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 |
Tailhan et al. | Multi Scale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odelling of Concrete Crack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