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310A -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310A
CN110447310A CN201880019527.5A CN201880019527A CN110447310A CN 110447310 A CN110447310 A CN 110447310A CN 201880019527 A CN201880019527 A CN 201880019527A CN 110447310 A CN110447310 A CN 110447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electrode layer
flat par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5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合田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4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EL元件(1),该有机EL元件(1)具备:基板(3),其具有相互面对的第1平坦部(4A)及第2平坦部(4B)、和连接第1平坦部(4A)的端部与第2平坦部(4B)的端部的弯曲形状的连接部(4C),第1平坦部(4A)、第2平坦部(4B)及连接部(4C)一体化地形成;第1有机EL部(5),其配置于第1平坦部(4A)的一个面(3a),从该一个面(3a)侧起至少配置第1电极层(10)、第1有机功能层(12)及第2电极层(14)而成;以及第2有机EL部(7),其配置于第2平坦部(4B)的一个面(3a),从该一个面(3a)侧起至少配置第3电极层(16)、第2有机功能层(18)及第4电极层(14)而成,第1电极层(10)及第3电极层(16)没有配置于连接部(4C)。

Description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两面发光有机EL元件,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两面发光有机EL元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两面发光有机EL元件使背面电极侧相面对地弯折1片EL片,所述EL片包含透明片、设于透明片的背面的透明电极、设于透明电极的背面的发光层、设于发光层的背面的电介质层、和设于电介质层的背面的背面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3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两面发光有机EL元件是将在透明片上层叠透明电极、发光层、电介质层及背面电极而得的EL片弯折而构成。该构成中,在EL片被弯折的部分,各层也被弯折。由此,以往的两面发光有机EL元件中,有可能在透明电极产生裂纹从而使发光品质降低。由于一旦在透明电极产生裂纹,就可能在透明电极与背面电极产生短路,因此元件有可能发生绝缘击穿。即,有机EL元件的可靠性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可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的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有机EL元件具备:基板,其为具有挠曲性的基板,具有相互面对的第1平坦部及第2平坦部、和连接第1平坦部的端部与第2平坦部的端部的弯曲形状的连接部,第1平坦部、第2平坦部及连接部一体化地形成;第1有机EL部,其配置于第1平坦部的与第2平坦部相面对的一个面,从该一个面侧起至少配置第1电极层、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电极层而成;以及第2有机EL部,其配置于第2平坦部的与第1平坦部相面对的一个面,从该一个面侧起至少配置第3电极层、第2有机功能层及第4电极层而成,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这一组、与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这一组当中的至少一组没有配置于连接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有机EL元件中,在基板的第1平坦部配置有第1有机EL部,在基板的第2平坦部配置有第2有机EL部。该构成中,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这一组、与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这一组当中的至少一组没有形成于基板的连接部。由此,有机EL元件中,即使在将基板弯折而形成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连接部抑制在第1阳极层及第2阳极层产生裂纹。因而,有机EL元件中,在第1电极层与第2电极层以及第3电极层与第4电极层中不产生短路。其结果是,有机EL元件中,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可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没有配置于连接部,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一体化地形成,遍及第1平坦部、第2平坦部及连接部地配置。该构成中,由于第2电极层与第4电极层被电连接,因此可以使与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连接的端子为1个。由此,有机EL元件中,可以实现构成的简单化。在制造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在第1平坦部形成第1电极层及第1有机功能层、并在第2平坦部形成第3电极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后,在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如此所述,可以利用一个工序来形成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因而,可以实现制造的简单化。
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一体化地形成,且遍及第1平坦部、第2平坦部及连接部地配置。在制造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在第1平坦部形成第1电极层、并在第2平坦部形成第3电极层后,在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上形成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如此所述,可以利用一个工序来形成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因而,可以实现制造的简单化。
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有机功能层与第2有机功能层的发光颜色不同。该构成中,可以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在第1有机EL部及第2有机EL部以不同的发光颜色发光。
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1有机EL部与第2有机EL部之间具备密封部。由此,可以使第1有机EL部的第2电极层与第2有机EL部的第4电极层更加可靠地电绝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工序,在具有挠曲性的基板的一个主面上,隔开给定间隔地形成至少配置第1电极层、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电极层而成的第1有机EL部、和至少配置第3电极层、第2有机功能层及第4电极层而成的第2有机EL部;弯折工序,以使第1有机EL部与第2有机EL部相互面对的方式,以第1有机EL部与第2有机EL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弯折部分将基板弯折,在上述形成工序中,在弯折部分不形成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与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当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基板的一个主面上隔开给定间隔地形成第1有机EL部及第2有机EL部,以使第1有机EL部与第2有机EL部相互面对的方式,以第1有机EL部与第2有机EL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弯折部分将基板弯折。此时,在弯折部分不形成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当中的至少一方。如此所述地制造的有机EL元件中,在基板的连接部没有形成第1有机EL部的第1电极层及第2有机EL部的第3电极层。由此,有机EL元件中,即使在弯折基板而形成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连接部抑制在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产生裂纹。因而,有机EL元件中,在第1电极层与第2电极层、以及第3电极层与第4电极层中不产生短路。其结果是,利用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有机EL元件中,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可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基板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1电极层及第1有机功能层、和第3电极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后,遍及第1有机功能层上、第2有机功能层上及第1电极层与第3电极层之间的一个主面上地一体化地形成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该方法中,在第1平坦部形成第1电极层及第1有机功能层、并在第2平坦部形成第3电极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后,在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如此所述,可以利用一个工序来形成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因而,可以实现制造的简单化。由于第2电极层与第4电极层被电连接,因此可以使与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连接的端子为1个。由此,利用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有机EL元件中,可以实现构成的简单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可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剖面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剖面构成的图。
图4(a)、图4(b)及图4(c)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应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有机EL元件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有机EL元件1具备基板3、第1有机EL部5、第2有机EL部7、和密封部9。图1中,省略了密封部9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为两面发光型的元件。
基板3具有一个主面3a和另一个主面3b。另一个主面3b是有机EL元件1的发光面。基板3具有第1平坦部4A、第2平坦部4B、和连接部4C。第1平坦部4A及第2平坦部4B分别呈平板状。第1平坦部4A与第2平坦部4B相互面对。由此,在第1平坦部4A及第2平坦部4B中,一个主面3a相互面对。连接部4C将第1平坦部4A的端部与第2平坦部4B的端部连接。连接部4C呈弯曲形状(具有给定的曲率的形状)。基板3通过将一片构件弯折而构成,且一体化地形成第1平坦部4A、第2平坦部4B及连接部4C。本说明书中,所谓一体化地形成,是指利用一个构件形成各部、在各部间没有交界线。
第1有机EL部5具有阳极层(第1电极层)10、有机功能层(第1有机功能层)12、和阴极层(第2电极层)14。第1有机EL部5配置于基板3的第1平坦部4A的一个主面3a。第1有机EL部5中,从基板3的一个主面3a侧起,依次配置有阳极层10、有机功能层12及阴极层14。本实施方式中,第1有机EL部5是阳极层10、有机功能层12及阴极层14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部分(成为发光区域的部分)。
第1有机EL部5的阳极层10及有机功能层12仅配置于基板3的第1平坦部4A上。即,阳极层10及有机功能层12没有配置于连接部4C上。如图1及图3所示,阳极层10的一端从基板3的边缘沿基板3的延伸方向突出。阳极层10的突出部分作为连接端子发挥作用。
第2有机EL部7具有阳极层(第3电极层)16、有机功能层(第2有机功能层)18、和阴极层(第4电极层)14。第2有机EL部7配置于基板3的第2平坦部4B的一个主面3a。第2有机EL部7中,从基板3的一个主面3a侧起,依次配置有阳极层16、有机功能层18及阴极层14。本实施方式中,第2有机EL部7是阳极层16、有机功能层18及阴极层14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部分。
第2有机EL部7的阳极层16及有机功能层18仅配置于基板3的第2平坦部4B上。即,阳极层16及有机功能层18没有配置于连接部4C上。如图1及图3所示,阳极层16的一端从基板3的边缘沿基板3的延伸方向突出。阳极层16的突出部分作为连接端子发挥作用。
如图2所示,阴极层14在第1有机EL部5和第2有机EL部7是共同的。阴极层14遍及第1平坦部4A、第2平坦部4B及连接部4C地配置。具体而言,阴极层14配置于有机功能层12上、有机功能层18上以及一个主面3a上。阴极层14配置于连接部4C的一个主面3a。阴极层14在连接部4C沿着连接部4C进行弯曲。
有机EL元件1中,第1有机EL部5与第2有机EL部7相互面对地配置。具体而言,第1有机EL部5与第2有机EL部7在基板3的第1平坦部4A与第2平坦部4B的对置方向上相面对地配置。第1有机EL部5向基板3的第1平坦部4A侧(与第2有机EL部7相反的一侧)发光。第2有机EL部7向基板3的第2平坦部4B侧(与第1有机EL部5相反的一侧)发光。由此,有机EL元件1中,从基板3的另一个主面3b向彼此相反的一侧发光。有机EL元件1中,在第1有机EL部5和第2有机EL部7中,可以发光颜色一样,也可以发光颜色不同。即,有机功能层12与有机功能层18的发光层(后述)的发光颜色可以一样,也可以不同。
有机EL元件1在第1有机EL部5与第2有机EL部7之间具有密封部9。密封部9将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密封。密封部9设于由阴极层14形成的空间。密封部9例如由CELVENUS H(株式会社DAICEL制)等热固性粘接剂等形成。
接下来,对有机EL元件1的基板3、和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的各部进行详细说明。
[基板]
基板3由对可见光(波长400nm~800nm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成。基板3为膜状的基板(柔性基板、具有挠曲性的基板)。基板3的厚度例如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基板3例如为塑料膜。基板3的材料例如包括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环状聚烯烃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聚丙烯腈树脂;缩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等。
对于基板3的材料而言,在上述树脂当中,由于耐热性高、线膨胀率低、并且制造成本低,因此优选聚酯树脂、或聚烯烃树脂,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可以在基板3的一个主面3a上配置气体屏蔽层、或水分屏蔽层。也可以在基板3的另一个主面3b设置光提取膜。
[阳极层]
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具有同样的构成。以下,以阳极层10作为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作为阳极层10,使用显示透光性的电极层。作为显示透光性的电极,可以使用电导率高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及金属等的薄膜,可以合适地使用透光率高的薄膜。例如使用包含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缩略语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缩略语IZO)、金、铂、银、铜等的薄膜,它们当中可以合适地使用包含ITO、IZO、或氧化锡的薄膜。
作为阳极层10,也可以使用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等有机物的透明导电膜。作为阳极层10,也可以使用将上述举出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等图案化为网状的电极、或者将包含银的纳米线形成为网络状的电极。
阳极层10的厚度可以考虑光的透射性、电导率等来确定。阳极层10的厚度通常为10nm~10μm,优选为20nm~1μm,更优选为50nm~200nm。
作为阳极层10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干式成膜法、喷墨法、模缝涂布机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涂机法等涂布法。对于阳极层10而言,可以还使用光刻法、干式蚀刻法、激光修整法等形成图案。也可以通过使用涂布法直接涂布在基板3上,而不使用光刻法、干式蚀刻法、激光修整法等地形成图案。
[有机功能层]
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具有同样的构成。以下,以有机功能层12作为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有机功能层12包含发光层。有机功能层12通常包含主要发出荧光和/或磷光的发光材料、或者该发光材料和辅助它的发光层用掺杂剂材料。发光层用掺杂剂材料例如是为了提高发光效率、或改变发光波长而加入的。发出荧光和/或磷光的发光材料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构成有机功能层12的有机物,例如可以举出下述的色素材料、金属络合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发出荧光和/或磷光的发光材料、下述的发光层用掺杂剂材料等。
(色素材料)
作为色素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环喷他明及其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及其衍生物、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噁二唑及其衍生物、吡唑并喹啉及其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及其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芳撑及其衍生物、吡咯及其衍生物、噻吩化合物、吡啶化合物、紫环酮及其衍生物、苝及其衍生物、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噁二唑二聚物、吡唑啉二聚物、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
(金属络合物材料)
作为金属络合物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作为中心金属具有Tb、Eu、Dy等稀土金属、或Al、Zn、Be、Pt、Ir等、作为配体具有噁二唑、噻二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结构等的金属络合物等。作为金属络合物,例如可以举出铱络合物、铂络合物等具有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光的金属络合物、羟基喹啉铝络合物、苯并羟基喹啉铍络合物、苯并噁唑基锌络合物、苯并噻唑锌络合物、偶氮甲基锌络合物、卟啉锌络合物、菲咯啉铕络合物等。
(高分子材料)
作为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及其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聚对亚苯基及其衍生物、聚硅烷及其衍生物、聚乙炔及其衍生物、聚芴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将上述色素材料或金属络合物材料高分子化而得的材料等。
(发光层用掺杂剂材料)
作为发光层用掺杂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苝及其衍生物、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红荧烯及其衍生物、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方酸内鎓盐及其衍生物、卟啉及其衍生物、苯乙烯基色素、并四苯及其衍生物、吡唑啉酮及其衍生物、十环烯及其衍生物、吩噁嗪酮及其衍生物等。
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的厚度通常约为2nm~200nm。有机功能层12例如可以利用使用包含如上所述的发光材料的涂布液(例如墨液)的涂布法来形成。作为包含发光材料的涂布液的溶剂,只要是溶解发光材料的溶剂,就没有限定。如上所述的发光材料也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来形成。
[阴极层]
作为阴极层1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周期表第13族金属等。作为阴极层14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锂、钠、钾、铷、铯、铍、镁、钙、锶、钡、铝、钪、钒、锌、钇、铟、铈、钐、铕、铽、镱等金属、所述金属当中的2种以上的合金、所述金属当中的1种以上与金、银、铂、铜、锰、钛、钴、镍、钨、锡当中的1种以上的合金、或者石墨或石墨层间化合物等。作为合金的例子,可以举出镁-银合金、镁-铟合金、镁-铝合金、铟-银合金、锂-铝合金、锂-镁合金、锂-铟合金、钙-铝合金等。
作为阴极层14,例如可以使用包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导电性有机物等的透明导电性电极。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ITO、IZO等,作为导电性有机物可以举出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等。阴极层14可以由层叠了2层以上的层叠体构成。有时也将后述的电子注入层作为阴极层14使用。
阴极层14的厚度可以考虑电导率、耐久性而设定。阴极层14的厚度通常为10nm~10μm,优选为20nm~1μm,更优选为50nm~500nm。
作为阴极层14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喷墨法、模缝涂布机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涂机法等涂布法、真空蒸镀法、溅射法、将金属薄膜热压接的层压法等。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有机EL元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制造有机EL元件1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在基板3的一个主面3a上形成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隔开给定间隔地形成阳极层10和阳极层16。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可以利用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的说明时例示的形成方法形成。
接下来,如图4(b)所示,在阳极层10上形成有机功能层12,在阳极层16上形成有机功能层18。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可以利用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的说明时例示的形成方法形成。
接下来,如图4(c)所示,形成阴极层14。遍及有机功能层12上、有机功能层18上以及包括阳极层10与阳极层16之间的区域的一个主面3a上地形成阴极层14。遍及整体地以一定的厚度形成阴极层14。由此,在基板3上,隔开给定间隔地形成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形成工序)。
接下来,在阴极层14上形成密封部9。此后,以使第1有机EL部5与第2有机EL部7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1有机EL部5与第2有机EL部7之间的区域作为弯折部分弯折基板3。利用以上操作,如图1所示地制造出有机EL元件1。
如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中,在基板3的第1平坦部4A配置有第1有机EL部5,在基板3的第2平坦部4B配置有第2有机EL部7。该构成中,第1有机EL部5的阳极层10及第2有机EL部7的阳极层16没有形成于基板3的连接部4C。由此,有机EL元件1中,即使在弯折基板3而形成有机EL元件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连接部4C抑制在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产生裂纹。因而,有机EL元件1中,在阳极层10与阴极层14以及阳极层16与阴极层14中不发生短路。其结果是,有机EL元件1中,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可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中,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的阴极层14一体化地形成,且遍及第1平坦部4A、第2平坦部4B及连接部4C地配置。该构成中,由于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的阴极层14被电连接,因此可以使与阴极层14连接的端子为1个。由此,有机EL元件1中,可以实现构成的简单化。在制造有机EL元件1的情况下,在第1平坦部4A形成阳极层10及有机功能层12、并在第2平坦部4B形成阳极层16及有机功能层18后,在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上形成阴极层14。如此所述,可以利用一个工序形成阴极层14。因而,有机EL元件1中,可以实现制造的简单化。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中,有机功能层12与有机功能层18的发光颜色可以不同。该构成中,可以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使各面的发光颜色不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实施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第1有机EL部5中在阳极层10与阴极层14之间配置有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12、并在第2有机EL部7中在阳极层16与阴极层14之间配置有有机功能层18的有机EL元件1。但是,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分别可以具有以下的构成。
(a)(阳极层)/发光层/(阴极层)
(b)(阳极层)/空穴注入层/发光层/(阴极层)
(c)(阳极层)/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d)(阳极层)/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e)(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层)
(f)(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g)(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h)(阳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i)(阳极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层)
此处,记号“/”表示夹持记号“/”的各层被相邻地层叠。上述(a)所示的构成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的构成。
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各自的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分别例如可以与有机功能层12及有机功能层18同样地利用涂布法形成。
电子注入层可以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或者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作为电子注入层的成膜法,可以举出涂布法、真空蒸镀法等。在氧化物及氟化物的情况下,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优选为0.5nm~20nm。对于电子注入层而言,特别是在绝缘性强的情况下,从抑制有机EL元件1的驱动电压升高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薄膜,其厚度例如优选为0.5nm~10nm,从电子注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nm~7nm。
有机EL元件1可以具有单层的有机功能层12、18,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有机功能层12、18。在上述(a)~(i)的层构成当中的任意一个中,若将配置于阳极层10与阴极层14之间以及配置于阳极层16与阴极层14之间的层叠结构设为“结构单元A”,则作为具有2层的有机功能层12、18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例如可以举出下述(j)所示的层构成。存在有2个的(结构单元A)的层构成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j)阳极层/(结构单元A)/电荷产生层/(结构单元A)/阴极层
所谓电荷产生层,是通过施加电场而产生空穴和电子的层。作为电荷产生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氧化钒、ITO、氧化钼等的薄膜。
若将“(结构单元A)/电荷产生层”设为“结构单元B”,则作为具有3层以上的有机功能层12、18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k)所示的层构成。
(k)阳极层/(结构单元B)x/(结构单元A)/阴极层
记号“x”表示2以上的整数,“(结构单元B)x”表示层叠了x层的(结构单元B)的层叠体。存在有多个的(结构单元B)的层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可以不设置电荷产生层,而是直接层叠多个有机功能层12、18而构成有机EL元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的阴极层14一体化地形成的方式、即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为阴极层14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阴极层(第2电极层、第4电极层)也可以独立地(电绝缘地)形成。该情况下,阴极层没有配置于基板3的连接部4C。在该构成中,在基板3的连接部4C也不形成第1有机EL部5的阳极层10及第2有机EL部7的阳极层16。由此,有机EL元件中,即使在弯折基板3而形成有机EL元件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连接部4C抑制在阳极层10及阳极层16产生裂纹。因而,可以在两面发光的构成中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基板3的连接部4C形成阴极层14、不形成第1有机EL部5的阳极层10及第2有机EL部7的阳极层16的方式、即在基板3的连接部4C不形成第1电极层和第3电极层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只要在连接部没有配置阳极层(第1电极层及所述第3电极层)、和阴极层(第2电极层及所述第4电极层)当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连接部4C形成阳极层、没有形成阴极层(第2电极层、第4电极层)的方式。此时,第1有机EL部5及第2有机EL部7的阳极层一体化地形成。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备密封部9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有机EL元件也可以不具备密封部9。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为阳极层、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为阴极层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有机EL元件也可以第1电极层及第3电极层为阴极层、第2电极层及第4电极层为阳极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1有机功能层仅形成于第1平坦部、第2有机功能层仅形成于第2平坦部的方式、即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有机功能层没有配置于连接部4C的方式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有机EL元件也可以在连接部4C形成有有机功能层。此时,第1平坦部的第1有机功能层、连接部4C的有机功能层、第2平坦部的第2有机功能层优选一体化地形成。
符号的说明
1 有机EL元件,3 基板,3a 一个主面,4A 第1平坦部,4B 第2平坦部,4C 连接部,5第1有机EL部,7 第2有机EL部,10 阳极层(第1电极层),12 有机功能层(第1有机功能层),14 阴极层(第2电极层,第4电极层),16 阳极层(第3电极层),18 有机功能层(第2有机功能层)。

Claims (7)

1.一种有机EL元件,其具备:
基板,其具有挠曲性,具有相互面对的第1平坦部及第2平坦部、和将所述第1平坦部的端部与所述第2平坦部的端部连接的弯曲形状的连接部,所述第1平坦部、所述第2平坦部及所述连接部一体化地形成;
第1有机EL部,其配置于所述第1平坦部的与所述第2平坦部相面对的一个面,从该一个面侧起至少配置第1电极层、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电极层而成;以及
第2有机EL部,其配置于所述第2平坦部的与所述第1平坦部相面对的一个面,从该一个面侧起至少配置第3电极层、第2有机功能层及第4电极层而成,
所述第1电极层及所述第3电极层这一组、与所述第2电极层及所述第4电极层这一组当中的至少一组没有配置于所述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元件,其中,
所述第1电极层及所述第3电极层没有配置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2电极层及所述第4电极层一体化地形成,遍及所述第1平坦部、所述第2平坦部及所述连接部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元件,其中,
所述第1有机功能层及所述第2有机功能层一体化地形成,遍及所述第1平坦部、所述第2平坦部及所述连接部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EL元件,其中,
所述第1有机功能层与所述第2有机功能层的发光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EL元件,其中,
在所述第1有机EL部与所述第2有机EL部之间具备密封部。
6.一种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形成工序,在具有挠曲性的基板的一个主面上,隔开给定间隔地形成至少配置第1电极层、第1有机功能层及第2电极层而成的第1有机EL部、和至少配置第3电极层、第2有机功能层及第4电极层而成的第2有机EL部;以及
弯折工序,以使所述第1有机EL部与所述第2有机EL部相互面对的方式,将所述第1有机EL部与所述第2有机EL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弯折部分弯折所述基板,
在所述形成工序中,不在所述弯折部分形成所述第1电极层及所述第3电极层这一组、与所述第2电极层及所述第4电极层这一组当中的至少一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一个主面上形成所述第1电极层及所述第1有机功能层、和所述第3电极层及所述第2有机功能层后,遍及所述第1有机功能层上、所述第2有机功能层上及所述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3电极层之间的所述一个主面上地一体化地形成所述第2电极层及所述第4电极层。
CN201880019527.5A 2017-03-22 2018-02-22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447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5718A JP6647237B2 (ja) 2017-03-22 2017-03-22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7-055718 2017-03-22
PCT/JP2018/006444 WO2018173614A1 (ja) 2017-03-22 2018-02-22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310A true CN110447310A (zh) 2019-11-12

Family

ID=6358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527.5A Pending CN110447310A (zh) 2017-03-22 2018-02-22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20879A1 (zh)
EP (1) EP3606292A4 (zh)
JP (1) JP6647237B2 (zh)
KR (1) KR20190128195A (zh)
CN (1) CN110447310A (zh)
WO (1) WO2018173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3036B2 (ja) 2018-08-29 2022-03-09 Kyb株式会社 反転防止弁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69515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Valeriy Prushinskiy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49449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ual-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107267A (ja) * 2012-11-23 2014-06-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160211484A1 (en) * 2015-01-15 2016-07-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932036A (zh) * 2016-05-10 2016-09-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57321A1 (ja) * 2015-03-27 2016-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205645817U (zh) * 2016-05-10 2016-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oled显示器
US20160380226A1 (en) * 2014-04-23 2016-12-29 Konica Minolt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3669A (ja) 1995-01-30 1996-08-09 Seikosha Co Ltd El両面発光表示体
KR102400871B1 (ko) * 2015-07-31 2022-05-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69515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Valeriy Prushinskiy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49449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ual-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107267A (ja) * 2012-11-23 2014-06-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160380226A1 (en) * 2014-04-23 2016-12-29 Konica Minolt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20160211484A1 (en) * 2015-01-15 2016-07-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O2016157321A1 (ja) * 2015-03-27 2016-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5932036A (zh) * 2016-05-10 2016-09-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45817U (zh) * 2016-05-10 2016-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oled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3614A1 (ja) 2018-09-27
EP3606292A1 (en) 2020-02-05
KR20190128195A (ko) 2019-11-15
JP6647237B2 (ja) 2020-02-14
EP3606292A4 (en) 2020-11-18
US20200020879A1 (en) 2020-01-16
JP2018160329A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295B (zh) 包含可撓式基板之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備方法
JP6336569B2 (ja)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34252B (zh) 具有受控发射的透明发光装置
US8471457B2 (en) Transparent plate wit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CN106030845A (zh)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CN103081575B (zh) 在电路板上的光源装置和具有多个光源装置的光源设备
CN10309821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999250A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6302552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KR101671304B1 (ko) 광전자 어셈블리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광전자 어셈블리
CN105917736B (zh) 发光装置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447310A (zh) 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3155204A (zh) 有机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3219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200002854A (ko) 유기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02855A (ko) 유기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CN109314190A (zh) 发光电化学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2845131B (zh) 发光装置
KR101314452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2070586A1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32343A (zh) 母基板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EP3018725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806940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496409A (zh) 有机el元件
KR101677425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