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187A -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187A
CN110447187A CN201880020225.XA CN201880020225A CN110447187A CN 110447187 A CN110447187 A CN 110447187A CN 201880020225 A CN201880020225 A CN 201880020225A CN 110447187 A CN110447187 A CN 110447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lock
bit
subset
interlea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02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春宣
郗风君
洪胜权
凯尔·正林·潘
罗伯特·L·奥勒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ac Holdings
IDAC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dac Holdin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ac Holdings filed Critical Idac Holdings
Priority to CN2022109607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9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7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78Interleaver using block-wise interleaving, e.g. the interleaving matrix is sub-divided into sub-matrices and the permutation is performed in blocks of sub-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92Interleaver wherein interleaving is performed jointly with another technique such as puncturing, multiplex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1Asp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error detection, not provided for otherwise
    • H03M13/618Shortening and extension of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5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repetition or insertion of dummy data, i.e. rate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3M13/6368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or complementar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z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编码比特进行交织的系统、方法及工具。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使用极性编码生成多个极性编码比特。所述WTRU可将所述多个极性编码比特按照顺序方式分成具有相同大小的子块。所述WTRU可通过使用交织器模式而将子块式交织应用至所述子块。与所述子块的子集相关联的所述子块可被交织,且与所述子块的另一子集相关联的子块可不被交织。所述子块式交织可包括在所述子块上进行交织而不对与每一所述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进行交织。所述WTRU可对来自每一所述交织子块的比特进行级联以生成交织比特,并将与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交织比特存储在环形缓冲器内。所述WTRU可从所述交织比特选择多个比特以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3月22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74,875、2017年5月3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00,887、2017年6月14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19,700、2017年8月15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45,615以及2017年9月8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56,104的权益,这些申请的内容作为参考而被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正在持续演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可被称之为5G。5G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可实施包括新无线电(NR)的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RAT)。NR的用例可包括例如极致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性及低延迟通信(URLLC)以及大型机器类通信(mMTC)。现有的对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或数据的编码比特的编码方案及处理可通过新的编码比特的编码方案及处理机制而得到补充。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用于作为速率匹配的部分而对极性编码比特进行交织的系统、方法及工具。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使用极性编码生成多个极性编码比特。该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可使用母码长度而被生成。所述WTRU可将所述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划分为均等大小的子块。该极性编码比特可按照顺序的方式被划分为子块。每一子块的长度可为所述母码长度与子块数量之比。所述WTRU可通过使用交织器模式而将子块式交织应用至所述子块。所述交织器模式可通过以下等式内的d1()给出:
与所述子块的子集相关联的子块被交织,而与所述子块的另一子集相关联的子块不被交织。所述子块式交织包括在所述子块上进行交织而不对与每一所述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进行交织。例如,比特群组或子块可被交织,而子块内的比特可不被交织。被交织的所述子块子集与未被交织的所述子块子集是连续且不重叠的。
所述WTRU可对来自每一交织子块的比特进行级联以生成交织比特。例如,所述级联比特可根据被交织的子块而被形成,而每一所述子块内的比特不被交织。与每一交织子块相关联的比特可被顺序级联。所述WTRU可将与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交织比特存储在环形缓冲器内。所述WTRU可从所述交织比特选择多个比特(例如,连续的多个比特)以进行传输。所述多个比特可被连续存储在环形缓冲器内。所述多个比特可基于速率匹配方案而被选择。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可基于母码长度、速率匹配输出大小、以及码率而被确定。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可为以下之一:重复方案、打孔方案、或缩短方案。例如,在速率匹配输出大小大于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可为重复方案。当速率匹配输出大小小于所述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可为缩短方案或打孔方案。所述缩短方案与所述打孔方案之间的选择可基于码率。
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一子集可包括所述多个子块的中间子块,而其中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二子集可为偶数个子块。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包括了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的每一侧的等同数量的子块。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三子集可与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相邻。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四子集可包含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以及所述第三子块子集之外的子块。子块的所述第四子集可与子块的所述第三子块子集相邻。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可以实施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系统图。
图1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以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的示例性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图。
图1C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以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示例性核心网络(CN)的系统图。
图1D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以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的另一个示例性RAN和另一个示例性CN的系统图。
图2示出了示例性极性编码器。
图3示出了示例性极性编码。
图4示出了奇偶校验(PC)极性编码的示例。
图5示出了使用极性编码处理控制信息的示例。
图6示出了速率匹配控制的示例性实施。
图7示出了示例性速率匹配。
图8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图9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图10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图11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图12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图13示出了具有长CRC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辅助(CA)极性码的示例性编码。
图14示出了具有长CRC的CA极性码的解码的示例性分布。
图15示出了具有两个单独的CRC的CA极性码的示例性编码。
图16示出了具有两个单独的CRC的CA极性码的示例性解码。
图17示出了PC极性码的示例性编码。
图18示出了PC极性码的示例性解码。
图19示出了带有CA列表选择的PC极性码的示例性解码。
图20为基于子块的打孔与现有缩短方案之间的示例性块误码率(BLER)比较。
图21示出了具有8个子块的针对极性码速率匹配的示例性子块式交织器。
图22示出了具有16个子块的针对极性码速率匹配的示例性子块式交织器。
图23A-22C示出了具有32个子块的针对极性码速率匹配的示例性子块式交织器。
图24示出了示例性16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
图25示出了示例性16QAM调制。
图26示出了具有4个分割部分的示例性16QAM调制。
图27示出了具有2个分割部分的示例性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
图28示出了具有2个分割部分的示例性QPSK调制。
图29示出了具有5个分割部分的示例性QPSK调制。
图30示出了示例性信道交织器。
图31示出了交织示例。
图32示出了深度为5的示例性块交织器。
图33示出了在具有延迟扩展100ns、1/2码率及QPSK调制的抽头延迟线(TDL)-A信道模型处的不同交织器的示例性性能比较。
图34示出了在具有延迟扩展100ns、1/2码率及16QAM调制的TDL-A信道模型处的不同交织器的示例性性能比较。
图35示出了在具有延迟扩展100ns、1/2码率及16QAM调制的TDL-A信道模型处的不同交织器的示例性性能比较。
图36示出了可使用行列式交织器观察的性能改善的示例。
图37-48示出了在此公开的各种示例性方法及方案的示例性性能比较。
图49示出了示例性三角交织器。
图50示出了示例性三角交织器。
图51示出了示例性极性编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不同附图来描述关于说明性示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虽然本描述提供了关于可能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示例,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这些细节的目的是作为示例,并且绝不会对本申请的范围构成限制。
图1A是示出了可以实施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00的图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为多个无线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消息传递、广播等内容的多址接入系统。该通信系统100可以通过共享包括无线带宽在内的系统资源而使多个无线用户能够访问此类内容。举例来说,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零尾唯一字DFT扩展OFDM(ZT UW DTS-s OFDM)、唯一字OFDM(UW-OFDM)、资源块过滤OFDM、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等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RAN 104/113、CN 106/115、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108、因特网110以及其他网络112,然而应该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设想了任意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部件。每一个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环境中工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例如,任一WTRU 102a、102b、102c、102d都可被称为“站”和/或“STA”,其可以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订户单元、基于签约的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热点或Mi-Fi设备、物联网(IoT)设备、手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头戴显示器(HMD)、车辆、无人机、医疗设备和应用(例如远程外科手术)、工业设备和应用(例如机器人和/或在工业和/或自动处理链环境中工作的其他无线设备)、消费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商业和/或工业无线网络上工作的设备等等。任一WTRU 102a、102b、102c、102d都可以被可交换地称为UE。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每一个基站114a、114b可以是被配置成通过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个无线对接来促使其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CN 106/115、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举例来说,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地收发信台(BTS)、节点B、e节点B、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gNB、NR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以及无线路由器等等。虽然每一个基站114a、114b都被描述成了单个部件,然而应该了解,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基站和/或网络部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4/113的一部分,并且所述RAN还可以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部件(未显示),例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等。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被配置成在名为小区(未显示)的一个或多个载波频率上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这些频率可以处于授权频谱、无授权频谱或是授权与无授权频谱的组合之中。小区可以为相对固定或者有可能随时间变化的特定地理区域提供无线服务覆盖。小区可被进一步分成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被分为三个扇区。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三个收发信机,也就是说,每一个收发信机都对应于小区的一个扇区。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可以为小区的每一个扇区使用多个收发信机。举例来说,通过使用波束成形,可以在期望的空间方向上发射和/或接收信号。
基站114a、114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来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空中接口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厘米波、毫米波、红外线(IR)、紫外线(UV)、可见光等等)。空中接口116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
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址接入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以及SC-FDMA等等。例如,RAN 104/113中的基站114a与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某种无线电技术,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其中所述技术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5/116/117。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之类的通信协议。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DL)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UL分组接入(HSUPA)。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某种无线电技术,例如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其中所述技术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先进LTE(LTE-A)和/或先进LTA Pro(LTE-A Pro)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某种无线电技术,例如NR无线电接入,其中所述无线电技术可以使用新型无线电(NR)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共同实施LTE无线电接入和NR无线电接入(例如使用双连接(DC)原理)。由此,WTRU 102a、102b、102c使用的空中接口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或向/从多种类型的基站(例如eNB和gNB)发送的传输来表征。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以下的无线电技术,例如IEEE 802.11(即,无线高保真(WiFi))、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CDMA2000、CDMA2000 1X、CDMA2000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以及GSM EDGE(GERAN)等等。
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或接入点,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RAT来促成局部区域中的无线连接,例如营业场所、住宅、车辆、校园、工业设施、空中走廊(例如供无人机使用)以及道路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与WTRU102c、102d可以通过实施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与WTRU 102c、102d可以通过实施IEEE 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通过使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LTE-A Pro、NR等等)来建立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以直连到因特网110。由此,基站114b并不是必然要经由CN 106/115来接入因特网110。
RAN 104/113可以与CN 106/115进行通信,其中所述CN可以是被配置成向一个或多个WTRU 102a、102b、102c、102d提供语音、数据、应用和/或借助网际协议(VoIP)服务的任何类型的网络。该数据可以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需求,例如不同的吞吐量需求、时延需求、容错需求、可靠性需求、数据吞吐量需求、以及移动性需求等等。CN 106/115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记账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因特网连接、视频分发等等,和/或可以执行用户验证之类的高级安全功能。虽然在图1A中没有显示,然而应该了解,RAN 104/113和/或CN 106/115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和其他那些与RAN 104/113使用相同RAT或不同RAT的RAN进行通信。例如,除了与使用NR无线电技术的RAN 104/113相连之外,CN 106/115还可以与使用GSM、UMTS、CDMA 2000、WiMAX、E-UTRA或WiFi无线电技术的别的RAN(未显示)通信。
CN 106/115还可以充当供WTRU 102a、102b、102c、102d接入PSTN 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网关。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简易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使用了公共通信协议(例如TCP/IP网际协议族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或网际协议(IP))的全球性互联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系统。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供应商拥有和/或运营的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RAN相连的另一个CN,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RAN可以与RAN104/113使用相同RAT或不同RAT。
通信系统100中一些或所有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多模能力(例如,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在不同无线链路上与不同无线网络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例如,图1A所示的WTRU 102c可被配置成与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通信,以及与可以使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通信。
图1B是示出了例示WTRU 102的系统图示。如图1B所示,WTRU 102可以包括处理器118、收发信机120、发射/接收部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显示器/触摸板128、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移除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和/或其他外围设备138。应该了解的是,在保持符合实施例的同时,WTRU 102还可以包括前述部件的任何子组合。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其他任何类型的集成电路(IC)以及状态机等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其他任何能使WTRU102在无线环境中工作的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至收发信机120,收发信机120可以耦合至发射/接收部件122。虽然图1B将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描述成了单独的组件,然而应该了解,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也可以集成在一个电子组件或芯片中。
发射/接收部件122可被配置成经由空中接口116来发射或接收去往或来自基站(例如基站114a)的信号。举个例子,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作为示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IR、UV或可见光信号的放射器/检测器。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发射/接收部件122可被配置成发射和接收RF和光信号。应该了解的是,发射/接收部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何组合。
虽然在图1B中将发射/接收部件122描述成是单个部件,但是WTRU 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部件122。更具体地说,WTRU 102可以使用MIMO技术。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WTRU 102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通过空中接口116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接收部件122(例如多个天线)。
收发信机120可被配置成对发射/接收部件122所要传送的信号进行调制,以及对发射/接收部件122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如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能力。因此,收发信机120可以包括允许WTRU 102借助诸如NR和IEEE 802.11之类的多种RAT来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接收来自这些部件的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124、数字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输出用户数据。此外,处理器118可以从诸如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和/或可移除存储器132之类的任何适当的存储器中存取信息,以及将数据存入这些存储器。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是其他任何类型的记忆存储设备。可移除存储器132可以包括订户身份模块(SIM)卡、记忆棒、以及安全数字(SD)记忆卡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8可以从那些并非实际位于WTRU 102的存储器存取信息,以及将数据存入这些存储器,作为示例,此类存储器可以位于服务器或家庭计算机(未显示)。
处理器118可以接收来自电源134的电力,并且可被配置分发和/或控制用于WTRU102中的其他组件的电力。电源134可以是为WTRU 102供电的任何适当设备。例如,电源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组(如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等)、太阳能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等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GPS芯片组136,该芯片组可被配置成提供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作为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的补充或替换,WTRU 102可以经由空中接口116接收来自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的位置信息,和/或根据从两个或多个附近基站接收的信号定时来确定其位置。应该了解的是,在保持符合实施例的同时,WTRU 102可以借助任何适当的定位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其中所述外围设备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卫星收发信机、数码相机(用于照片和/或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振动设备、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机、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虚拟现实和/或增强现实(VR/AR)设备、以及活动跟踪器等等。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是以下的一个或多个:陀螺仪、加速度计、霍尔效应传感器、磁强计、方位传感器、邻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地理位置传感器、高度计、光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磁力计、气压计、手势传感器、生物测定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
WTRU 102可以包括全双工无线电设备,其中对于该无线电设备来说,一些或所有信号(例如与用于UL(例如对传输而言)和下行链路(例如对接收而言)的子帧相关联)的接收和传输可以是并发和/或同时的。全双工无线电设备可以包括借助于硬件(例如扼流线圈)或是凭借处理器(例如单独的处理器(未显示)或是凭借处理器118)的信号处理来减小和/或基本消除自干扰的干扰管理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WTRU 102可以包括半双工无线电设备,其中对于该设备来说,一些或所有信号(例如与用于UL(例如相对于传输而言)和下行链路(例如相对于接收而言)的特定子帧相关联)的传输和接收。
图1C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RAN 104和CN 106的系统图示。如上所述,RAN104可以在空中接口116上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来与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并且,RAN 104还可以与CN 106进行通信。
RAN 104可以包括e节点B160a、160b、160c,然而应该了解,在保持符合实施例的同时,RAN 104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e节点B。每一个e节点B160a、160b、160c都可以包括在空中接口116上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在一个实施例中,e节点B160a、160b、160c可以实施MIMO技术。由此,举例来说,e节点B160a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 102a发射无线信号,和/或接收来自WTRU 102a的无线信号。
每一个e节点B160a、160b、160c都可以关联于一个特定小区(未显示),并且可被配置成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策、切换决策、UL和/或DL中的用户调度等等。如图1C所示,e节点B160a、160b、160c彼此可以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
图1C所示的CN 106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62、服务网关(SGW)164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或PGW)166。虽然前述的每一个部件都被描述成是CN 106的一部分,然而应该了解,这其中的任一部件都可以由CN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所拥有和/或运营。
MME 162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每一个eNode-B 160a、160b、160c,并且可以充当控制节点。例如,MME 162可以负责验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承载激活/去激活,以及在WTRU 102a、102b、102c的初始附着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服务网关等等。MME162还可以提供一个用于在RAN 104与使用其他无线电技术(例如GSM和/或WCDMA)的其他RAN(未显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SGW 164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每个eNode-B 160a、160b、160c。SGW164通常可以路由和转发去往/来自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数据分组。并且,SGW 164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例如在eNB间的切换过程中锚定用户平面,在DL数据可供WTRU 102a、102b、102c使用时触发寻呼处理,以及管理和存储WTRU 102a、102b、102c的上下文等等。
SGW 164可以连接到PGW 166,所述PGW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接入,以便促成WTRU 102a、102b、102c与启用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CN 106可以促成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CN 106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108)接入,以便促成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的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CN 106可以包括一个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或与之进行通信,并且该IP网关可以充当CN 106与PSTN 108之间的接口。此外,CN 106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针对其他网络112的接入,其中该网络可以包括其他服务供应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和/或无线网络。
虽然在图1A-1D中将WTRU描述成了无线终端,然而应该想到的是,在某些典型实施例中,此类终端与通信网络可以使用(例如临时或永久性)有线通信接口。
在典型的实施例中,其他网络112可以是WLAN。
采用基础架构基本服务集(BSS)模式的WLAN可以具有用于所述BSS的接入点(AP)以及与所述AP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站(STA)。所述AP可以访问或是对接到分布式系统(DS)或是将业务量送入和/或送出BSS的别的类型的有线/无线网络。源于BSS外部且去往STA的业务量可以通过AP到达并被递送至STA。源自STA且去往BSS外部的目的地的业务量可被发送至AP,以便递送到相应的目的地。处于BSS内部的STA之间的业务量可以通过AP来发送,例如在源STA可以向AP发送业务量并且AP可以将业务量递送至目的地STA。处于BSS内部的STA之间的业务量可被认为和/或称为点到点业务量。所述点到点业务量可以在源与目的地STA之间(例如在其间直接)用直接链路建立(DLS)来发送。在某些典型实施例中,DLS可以使用802.11e DLS或802.11z隧道化DLS(TDLS))。使用独立BSS(IBSS)模式的WLAN不具有AP,并且处于所述IBSS内部或是使用所述IBSS的STA(例如所有STA)彼此可以直接通信。在这里,IBSS通信模式有时可被称为“自组织”通信模式。
在使用802.11ac基础设施工作模式或类似工作模式时,AP可以在固定信道(例如主信道)上传送信标。所述主信道可以具有固定宽度(例如20MHz的带宽)或是借助信令动态设置的宽度。主信道可以是BSS的工作信道,并且可被STA用来与AP建立连接。在某些典型实施例中,所实施的可以是具有冲突避免的载波感测多址接入(CSMA/CA)(例如在802.11系统中)。对于CSMA/CA来说,包括AP在内的STA(例如每一个STA)可以感测主信道。如果特定STA感测到/检测到和/或确定主信道繁忙,那么所述特定STA可以回退。在指定的BSS中,在任何指定时间可以有一个STA(例如只有一个站)进行传输。
高吞吐量(HT)STA可以使用宽度为40MHz的信道来进行通信(例如借助于将宽度为20MHz的主信道与宽度为20MHz的相邻或不相邻信道相结合来形成宽度为40MHz的信道)。
甚高吞吐量(VHT)STA可以支持宽度为20MHz、40MHz、80MHz和/或160MHz的信道。40MHz和/或80MHz信道可以通过组合连续的20MHz信道来形成。160MHz信道可以通过组合8个连续的20MHz信道或者通过组合两个不连续的80MHz信道(这种组合可被称为80+80配置)来形成。对于80+80配置来说,在信道编码之后,数据可被传递并经过一个分段解析器,所述分段解析器可以将数据分成两个流。在每一个流上可以单独完成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处理以及时域处理。所述流可被映射在两个80MHz信道上,并且数据可以由执行传输的STA来传送。在执行接收的STA的接收机上,用于80+80配置的上述操作可以是相反的,并且组合数据可被发送至介质访问控制(MAC)。
802.11af和802.11ah支持次1GHz工作模式。与802.11n和802.11ac相比,在802.11af和802.11ah中使用信道工作带宽和载波有所缩减。802.11af在TV白空间(TVWS)频谱中支持5MHz、10MHz和20MHz带宽,并且802.11ah支持使用非TVWS频谱的1MHz、2MHz、4MHz、8MHz和16MHz带宽。依照典型实施例,802.11ah可以支持仪表类型控制/机器类型通信(例如宏覆盖区域中的MTC设备)。MTC可以具有某种能力,例如包含了支持(例如只支持)某些和/或有限带宽在内的受限能力。MTC设备可以包括电池,并且该电池的电池寿命高于阈值(例如保持很长的电池寿命)。
对于可以支持多个信道和信道带宽(例如802.11n、802.11ac、802.11af以及802.11ah)的WLAN系统来说,所述WLAN系统包括一个可被指定成主信道的信道。所述主信道的带宽可以等于BSS中的所有STA所支持的最大公共工作带宽。主信道的带宽可以由某一个STA设置和/或限制,其中所述STA源自在支持最小带宽工作模式的BSS中工作的所有STA。在关于802.11ah的示例中,即使BSS中的AP和其他STA支持2MHz、4MHz、8MHz、16MHz和/或其他信道带宽工作模式,但对支持(例如只支持)1MHz模式的STA(例如MTC类型的设备)来说,主信道的宽度可以是1MHz。载波感测和/或网络分配矢量(NAV)设置可以取决于主信道的状态。如果主信道繁忙(例如因为STA(其只支持1MHz工作模式)对AP进行传输),那么即使大多数的频带保持空闲并且可供使用,也可以认为整个可用频带繁忙。
在美国,可供802.11ah使用的可用频带是902MHz到928MHz。在韩国,可用频带是917.5MHz到923.5MHz。在日本,可用频带是916.5MHz到927.5MHz。依照国家码,可用于802.11ah的总带宽是6MHz到26MHz。
图1D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RAN 113和CN 115的系统图示。如上所述,RAN113可以在空中接口116上使用NR无线电技术来与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此外,RAN 113还可以与CN 115进行通信。
RAN 113可以包括gNB 180a、180b、180c,但是应该了解,在保持符合实施例的同时,RAN 113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gNB。每一个gNB 180a、180b、180c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以便通过空中接口116来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gNB180a、180b、180c可以实施MIMO技术。例如,gNB 180a、180b可以使用波束成形处理来向和/或从gNB 180a、180b、180c发射和/或接收信号。由此,举例来说,gNB180a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 102a发射无线信号,和/或接收来自WTRU 102a的无线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gNB180a、180b、180c可以实施载波聚合技术。例如,gNB 180a可以向WTR 102a(未显示)传送多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的一个子集可以处于无授权频谱上,而剩余分量载波则可以处于授权频谱上。在一个实施例中,gNB 180a、180b、180c可以实施协作多点(CoMP)技术。例如,WTRU 102a可以接收来自gNB 180a和gNB 180b(和/或gNB 180c)的协作传输。
WTRU 102a、102b、102c可以使用与可扩缩参数配置相关联的传输来与gNB 180a、180b、180c进行通信。举例来说,对于不同的传输、不同的小区和/或不同的无线传输频谱部分来说,OFDM符号间隔和/或OFDM子载波间隔可以是不同的。WTRU 102a、102b、102c可以使用具有不同或可扩缩长度的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包含了不同数量的OFDM符号和/或持续不同的绝对时间长度)来与gNB 180a、180b、180c进行通信。
gNB 180a、180b、180c可被配置成与采用独立配置和/或非独立配置的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在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可以在不接入其他RAN(例如e节点B160a、160b、160c)的情况下与gNB 180a、180b、180c进行通信。在独立配置中,WTRU102a、102b、102c可以使用gNB 180a、180b、180c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移动锚点。在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可以使用无授权频带中的信号来与gNB 180a、180b、180c进行通信。在非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会在与别的RAN(例如e节点B160a、160b、160c)进行通信/相连的同时与gNB 180a、180b、180c进行通信/相连。举例来说,WTRU 102a、102b、102c可以通过实施DC原理而以基本同时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gNB 180a、180b、180c以及一个或多个e节点B160a、160b、160c进行通信。在非独立配置中,e节点B160a、160b、160c可以充当WTRU 102a、102b、102c的移动锚点,并且gNB 180a、180b、180c可以提供附加的覆盖和/或吞吐量,以便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服务。
每一个gNB 180a、180b、180c都可以关联于特定小区(未显示),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策、切换决策、UL和/或DL中的用户调度、支持网络切片、实施双连接性、实施NR与E-UTRA之间的互通处理、路由去往用户平面功能(UPF)184a、184b的用户平面数据、以及路由去往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182a、182b的控制平面信息等等。如图1D所示,gNB 180a、180b、180c彼此可以通过Xn接口通信。
图1D显示的CN 11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AMF 182a、182b,至少一个UPF 184a、184b,至少一个会话管理功能(SMF)183a、183b,并且有可能包括数据网络(DN)185a、185b。虽然每一个前述部件都被描述成了CN 115的一部分,但是应该了解,这其中的任一部件都可以被CN运营商之外的其他实体拥有和/或运营。
AMF 182a、182b可以经由N2接口连接到RAN 113中的一个或多个gNB 180a、180b、180c,并且可以充当控制节点。例如,AMF 182a、182b可以负责验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支持网络切片(例如处理具有不同需求的不同PDU会话),选择特定的SMF 183a、183b,管理注册区域,终止NAS信令,以及移动性管理等等。AMF 182a、1823b可以使用网络切片处理,以便基于WTRU 102a、102b、102c使用的服务类型来定制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的CN支持。作为示例,针对不同的用例,可以建立不同的网络切片,例如依赖于超可靠低时延(URLLC)接入的服务、依赖于增强型大规模移动宽带(eMBB)接入的服务、和/或用于机器类型通信(MTC)接入的服务等等。AMF 162可以提供用于在RAN 113与使用其他无线电技术(例如LTE、LTE-A、LTE-A Pro和/或WiFi之类的非3GPP接入技术)的其他RAN(未显示)之间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SMF 183a、183b可以经由N11接口连接到CN 115中的AMF 182a、182b。SMF 183a、183b还可以经由N4接口连接到CN 115中的UPF 184a、184b。SMF 183a、183b可以选择和控制UPF 184a、184b,并且可以通过UPF 184a、184b来配置业务量路由。所述SMF 183a、183b可以执行其他功能,诸如管理及分配UE IP地址、管理PDU会话、控制策略执行及QoS、提供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等等。PDU会话类型可以是基于IP的、基于非IP的、基于以太网的等等。
UPF 184a、184b可以经由N3接口连接到RAN 113中的一个或多个gNB 180a、180b、180c,这样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接入,以便促成WTRU 102a、102b、102c与启用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UPF 184、184b可以执行其他功能,例如路由和转发分组、实施用户平面策略、支持多宿主PDU会话、处理用户平面QoS、缓冲下行链路分组、以及提供移动性锚定处理等等。
CN 115可以促成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CN 115可以包括或者可以与充当CN115与PSTN 108之间的接口的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进行通信。此外,CN 115可以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针对其他网络112的接入,这其中可以包括其他服务供应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和/或无线网络。在一个实施例中,WTRU 102a、102b、102c可以经由对接到UPF 184a、184b的N3接口以及介于UPF 184a、184b与DN 185a、185b之间的N6接口并通过UPF 184a、184b连接到本地数据网络(DN)185a、185b。
有鉴于图1A-1D以及关于图1A-1D的相应描述,在这里对照以下的一项或多项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未显示)来执行:WTRU 102a-d、基站114a-b、e节点B160a-c、MME 162、SGW 164、PGW 166、gNB 180a-c、AMF 182a-b、UPF 184a-b、SMF 183a-b、DN 185a-b和/或这里描述的其他任意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这些仿真设备可以是被配置成模拟这里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举例来说,这些仿真设备可用于测试其他设备和/或模拟网络和/或WTRU功能。
所述仿真设备可被设计成在实验室环境和/或运营商网络环境中实施关于其他设备的一项或多项测试。举例来说,所述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以在被完全或部分作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一部分实施和/或部署的同时执行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以便测试通信网络内部的其他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以在被临时作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一部分实施/部署的同时执行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所述仿真设备可以直接耦合到别的设备以执行测试,和/或可以使用空中无线通信来执行测试。
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以在未被作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一部分实施/部署的同时执行包括所有功能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举例来说,所述仿真设备可以在测试实验室和/或未被部署(例如测试)的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测试场景中使用,以便实施关于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测试。所述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以是测试设备。所述仿真设备可以使用直接的RF耦合和/或借助了RF电路(作为示例,该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来发射和/或接收数据。
在此公开的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可通过使用图1A-1D内所述的设备、方法和/或系统中的一者或多者而被实施。
Turbo码和/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之外的能力实现(capacity achieving)码可包括极性码。极性码可为具有包含以下一者或多者的特性线性块码:低编码和/或解码复杂度、低错误平底(例如,非常低的错误平底)、或显性构造方案。
极性码(N,K)可基于信息块长度K以及编码块长度N。值N可被设置为2的幂,例如N=2n,n为整数。极性码生成器矩阵可被表示为其中BN为比特反转置换矩阵,代表第n个Kronecker(克罗内克)幂,且在极性码的示例性实施中,出于简化的目的,所述比特反转置换矩阵BN可在编码器侧被忽略,且可在解码器侧执行比特反转操作。图2为N=8的极性编码器的示例。图2示出了的示例性实施。极性码的码字可由给出。
关于极性编码比特的解码,可使用连续消除(SC)解码。还可基于SC解码使用高级解码方案,例如,连续消除列表(SCL)解码或CRC辅助SCL(CA-SCL)解码。
CRC辅助(CA)极性码可为利用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SCL)解码器的极性码。在CRC辅助解码中,可使用CRC比特来从候选码字列表内选择最终码字。该最终码字可在解码端被选择。所述CRC比特可被设计并用于纠错的目的,而不是例如错误检测的目的。所述CRC比特可用于局部错误检测。
可提供所述极性码的(多个)码构造。极性码可按照编码及解码而被构造。极性码的设计可依赖于K个信息比特至极性编码器处的N个输入比特的映射。所述K个信息比特可被置于K个比特信道上,例如,K个最佳比特信道。未被映射至所述信息比特的剩余的N-K个输入比特可被称之为冻结比特。该冻结比特可具有固定值,例如,该冻结比特可被设置为值0。冻结比特的位置集合可被称之为冻结集合有关最佳比特信道的决定是可以变化的,且可依赖于信道状况。在确定所述冻结信道集合的过程中,所述比特信道可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而被排名。可靠的比特信道可被归类为好的比特信道,而较差可靠性的比特信道可被归类为坏的比特信道。
比特信道的可靠性可被计算。例如,可使用以下一者或多者来计算比特信道的可靠性:Bhattacharyya(巴特查里亚)跳动、Monte-Carlo(蒙特-卡罗)估计、全转换概率矩阵估计、或Gaussian(高斯)近似。这些方案可具有不同的计算复杂度且可应用于不同的信道状况。可选择参数设计信噪比(SNR)。例如,可在执行可靠性计算之前选择设计SNR。
可计算比特信道的排名。该比特信道的排名可在不使用所述设计SNR参数的情况下被计算。例如,排名序列可生成自一公式或扩展自一小的序列。一旦确定了比特信道的排名,则信息比特可被映射至具有高可靠性的比特信道。所述冻结比特可被映射至具有较低可靠性的比特信道,如图3所示。
图4示出了示例性奇偶校验(PC)极性编码。PC极性码与非PC极性码之间的差异可为将冻结子信道的子集选择作为PC冻结子信道。可建立PC函数以用于在子信道进行纠错。在一示例中(例如,在每一奇偶校验子信道位置),PC冻结子信道上的PC函数内所牵涉的每一解码比特可助于对列表解码树进行修剪。在一示例中,满足PC函数的路径可以存在;剩余的则会在传输过程中(on the fly)被消除。可建立例如仅正向的PC函数,以与基于连续消除的解码器相一致。图4示出了将信息比特映射至PC极性码的输入的示例。
PC极性码的引入可允许移除CA极性码的CRC比特。在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SCL)解码过程中,所述PC极性码可用于纠错的目的。这可减小极性码的开销,且可导致更高的编码增益。
可使用极性码作为上行链路(UL)和/或下行链路(DL)控制信息的信道码。所述CRC比特可用于控制消息,以减小误报率。针对物理信道的极性码可支持以下之一:CRC+基本极性码、或J比特错误检测CRC+级联极性码。所述CRC+基本极性码(例如,CA极性)可与较长的CRC(例如,(J+J’)比特CRC和/或分布式CRC(例如,J比特CRC)结合使用。级联极性码可为以下一者或多者:J’比特CRC+基础极性、J’比特分布式CRC+基础极性、PC极性、或哈希序列PC极性。可实施能够实现两个机制的(多个)优点的编码方案。
可提供用于控制和/或数据信息的极性编码设计。不同于截尾卷积码(TBCC),极性码(其可为块码)可具有不同的块长度。可设计针对极性码的速率匹配以提升性能。可使用以下一者或多者来执行速率匹配选择:重复机制、打孔机制、和/或缩短机制。所述速率匹配机制的选择可基于在此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而被执行。
极性码设计可包括码构造选择(例如,CRC辅助(CA)极性编码或奇偶校验(PC)极性编码)和/或码序列选择。可提供能够支持多个极性码的灵活极性编码方案。
可提供针对控制信道的极性编码。图5示出了使用极性码对控制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进行的示例性处理。极性编码子系统内的控制框可包括码选择控制框及速率匹配控制框。
所述码选择控制框可确定将使用的极性码的类型。所述码选择控制框可确定相关联的CRC长度。示例性极性码类型可包括在此所述的极性码类型和/或其他变体,诸如具有CA列表选择的高级PC极性码。有关所述极性码类型的确定可基于以下一者或多者:WTRU类别、WTRU能力、或配置。在示例中,WTRU类别可对应于极性码。在示例中,极性码类型可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而被配置。在示例中,所述极性码类型可被预定义。所述对应的CRC长度可被确定。例如,所述CRC长度可基于所确定的极性码类型而被确定。例如,在所述列表的长度等于8的情况下,对于PC极性码而言,可使用16比特的CRC;对于具有长CRC的CA极性码而言,可使用例如19比特的CRC。所述码选择控制框可将CRC长度信息发送至CRC附着框。所述CRC附着框可将极性码类型传递至信道编码框。
图5的速率匹配控制框可执行以下一者或多者:计算期望码字长度(例如,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的长度),即比特;计算母码长度N(例如,在计算所述期望码字长度之后);确定将使用的(多个)速率匹配方案;或确定详细的(多个)速率匹配方案。所述速率匹配控制框可基于以下一者或多者执行所述计算或作出所述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块大小K、CRC长度J、或码率R。
在一示例中,为了计算所述母码长度N,该母码长度N可由于极性码特性而被假设为2的幂。所述母码长度N可大于或小于所述期望码字长度例如,如果所述期望码字长度略大于2n比特,其中n为某一整数,则所述母码长度可为2n,而非2n+1。母码长度的选择可基于一个或多个公式。在一示例中,
如果
如果
对于某一恒定分数τ而言,其可为
在一示例中,
如果
如果
对于某一恒定整数τ而言,其可为例如10。其他示例性公式可类似于上述公式,其中值τ可为n的函数。例如,如果n≤5,则τ=0;否则以及如果n≤6,则τ=0;否则母码长度公式可依赖于或不依赖于码率。对于不同的码率或码率范围而言,所述公式及其参数τ可以是不同的。
母码长度的选择可基于一个或多个查找表。表1示出了用于针对对应母码长度N选择期望码字长度的查找表(LUT)的示例。表1的第一行表示期望码字长度范围,而第二行表示对应的母码长度。例如,如果期望码字长度为50比特,其处于[33,70]的范围内,则所述母码长度可被选为64比特。如果期望码字长度为275比特,其处于[141,280]的范围内,则所选择的母码长度可为256比特。在示例性表1中,最大母码长度可被固定为1024比特。
表1
表2示出了LUT的另一示例,其中最大母码长度可为512比特。
表2
母码长度的确定可依赖于码率。在一示例中,在编码率很高的情况下(例如,>1/2),则期望码字长度可很小(或略大于)信息比特的长度。母码长度可被选为相对较大,从而该母码长度的使用可相比于可包含于其内的信息(例如,在速率=1/2的情况下)包含更多的信息。
例如,当母码长度依赖于码率时,所述示例性表1及表2可适用于某些码率。例如,如果码率大于阈值(例如,1/2),则母码长度N可为2的幂。该母码长度可大于期望码字长度。如果码率小于阈值,则母码长度N可基于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例如,表1和/或表2)而被确定。母码长度选择可依赖于调制阶数。例如,表1和表2可被用于较低阶数的调制(例如,QPSK)。可针对高阶调制(例如,64QAM)定义不同集合的表。
图37、图38、图39以及图40示出了分别针对码率1/5,1/3,2/5以及1/2实现10-3的目标BLER水平所需的最小SNR。这些示例性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码率可能小于或等于2/5且编码块长度可能处于2n至2n(1+1/8)之间的情况下,可选择重复方案。例如,如果处于2n至2n(1+1/8)之间且码率小于2/5,则可将母码长度N选为例如2n,而非2n+1
有关自然分解(split-natural)打孔示例、自然分解缩短示例、以及比特反转缩短示例的其他性能仿真可提供在此公开的结果。在这些仿真中,可假设QPSK调制及AWGN信道。在这些仿真中,可使用具有PW序列的极性码及CA-SCL(L=8)解码算法。可将19比特CRC附加到源数据上。该CRC比特可被认为是信息比特的一部分。
所述速率匹配控制框可确定可被使用的速率匹配方案。速率匹配方案可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重复、缩短、或打孔。有关重复的速率匹配方案的选择可依赖于母码长度与期望码字长度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母码长度小于期望码字长度,则可选择重复方案。否则,可选择缩短方案或打孔方案。缩短方案与打孔方案之间的选择可依赖于以下至少一者:码率R、或母码率在低码率或低母码率处,打孔方案可很好地执行,且从而可被使用。在高码率或高母码率处,缩短方案可很好地执行,且从而可被使用。可使用函数f(Rm,R)。如果f(Rm,R)<Thr,则可选择打孔方案,否则可选择缩短方案。
图41和图42示出了针对码率1/5分别实现10-2及10-3的目标BLER水平所需的最小SNR。图43及图44分别示出了可用于针对码率1/3分别实现10-2及10-3的目标BLER水平所需的最小SNR。图45及图46分别示出了可用于针对码率2/5分别实现10-2及10-3的目标BLER水平所需的最小SNR。图47及图48分别示出了可用于针对码率1/2分别实现10-2及10-3的目标BLER水平所需的最小SNR。
基于这些仿真结果,可建立以下这样的方案:在码率大于2/5的情况下,可选择缩短方案。在码率小于或等于2/5的情况下,可选择打孔方案。在一示例中,用于选择打孔方案或缩短方案的码率阈值可为2/5。
速率匹配可通过使用级联极性码而被实施(例如,除了重复、缩短和/或打孔方案之外)。例如,对于288比特的期望码字长度,可从512比特的母码长度打孔或缩短224比特。一种方式可以是对来自256比特的母码长度的32比特进行重复。另一种方式则可以使将所述288比特分割成256比特及32比特。极性码可与256比特的母码长度一起被使用,另一极性码可以与32比特的母码长度一起使用。如果期望码字长度接近于作为2的幂的一些数的总和,则可以使用该方案。所述重复、缩短或打孔方案可被应用于级联极性码的每一分量。
图6示出了示例性速率匹配控制处理。在确定(多个)详细速率匹配方案的过程中,可应用以下一者或多者。
如果选择重复方案作为速率匹配方案,则图5的速率匹配控制框可选择详细重复方案。该重复方案可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从环形缓冲器顶部重复(例如,自然重复)、从环形缓冲器底部重复、从环形缓冲器顶部重复且带比特反转、从环形缓冲器底部重复且带比特反转、随机拾取、均匀/分布式重复、以连续方式从所配置的起始点重复、或以交织方式从所配置的起始点重复。假设e0,…,eN-1为极性编码比特,且N+L为所传输的比特的数量。对于从环形缓冲器顶部重复而言,所传输的比特可被表示为:e0,…,eN-1,e0,…,eL-1。针对从环形缓冲器底部重复而言,所传输的比特可被表示为:eN-1,…,e0,eN-1,…,eN-L。针对从环形缓冲器顶部重复且带比特反转而言,所传输的比特可被表示为:eBR(0),…,eBR(N-1),eBR(0),…,eBR(L-1)。针对从环形缓冲器底部重复且带比特反转而言,所传输的比特可被表示为:eBR(N-1),…,eBR(0),eBR(N-1),…,eBR(N-L)。重复方案的选择可依赖于以下一者或多者:重复比特的数量、母码长度、或码率。基于所确定的重复方案,可计算重复向量。重复向量长度可等于期望码字长度减去母码长度N,其中重复向量的每一值可为具有1至N之间(或0至N-1之间)的值的索引。基于期望码字长度及母码长度,所述速率匹配框可确定极性编码器的可被重复的N个输出比特。例如,对于N=256,的情形而言,重复向量可为(1,2,3,4),其可暗示极性编码器输出的前4个比特可被重复。如图6所示,重复向量可被发送至图5的速率匹配框。
如果选择了打孔方案,则速率匹配框可选择详细打孔方案。该打孔方案可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分布式打孔(例如,自然分解打孔)、以连续方式从所配置的起始点打孔、或以交织方式从所配置的起始点打孔。假设e0,…,eN-1为极性编码比特,L为打孔比特的数量。对于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而言,打孔比特可被表示为:e0,…,eL-1。对于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而言,打孔比特可被表示为:eN-L,…,eN-1。对于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而言,打孔比特可被表示为:eBR(0),…,eBR(L-1)。对于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而言,打孔比特可被表示为:eBR(N-L),…,eBR(N-1)。所述分布式打孔可为从0、N/4和/或N/2开始。所述打孔可被顺序执行。打孔方案的选择可依赖于以下一者或多者:打孔比特的数量、母码长度、码率等。基于所选择的打孔方案及将被打孔的比特数量,可计算打孔向量。如图6所示,所述打孔向量可被发送至速率匹配框。
当选择缩短方案时,所述速率匹配框可选择详细缩短方案。该缩短方案可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从环形缓冲器底部缩短、从环形缓冲器底部缩短且带比特反转(例如,可被称之为比特反转缩短)、或自然分解缩短。所述缩短方案的选择可依赖于以下一者或多者:打孔比特的数量、母码长度、码率等。基于所选的缩短方案及将被缩短的比特数量,可计算打孔向量,该打孔向量可被发送至所述速率匹配框。可计算对应于所述打孔向量的缩短向量。对于不带比特反转操作的极性编码器而言,所述缩短向量可等于所述打孔向量。对于带比特反转操作的极性编码器而言,所述缩短向量可等于所述打孔向量的比特反转。所述缩短向量可被发送至信道编码框内的零插入子框。
在一示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K比特源信息可通过CRC附着框而被传递。CRC比特的长度J可由图5的码选择控制框来确定。该框可支持可能的CRC情形,单长度CRC、两个单独的CRC、普通CRC等。利用单CRC的CA极性编码过程(如图13所示)与PC极性编码过程(如图17所示)之间的差异可为CRC长度。对于CA极性码而言,CRC可被设置为J+J’;对于PC极性码而言,CRC可被设置为J。
源比特(例如,在CRC被附着到该源比特之后)可被发送至图5的信道编码框。该信道编码框可执行(多个)极性编码操作。如图5所示,信道编码框可包括以下子框中的一者或多者:零插入子框、比特信道映射子框、序列生成或选择子框、或极性编码子框。所述零插入子框可将零插入至(K+J)的序列(合并的源比特及CRC比特)。被插入零的位置可依赖于来自速率匹配控制框的缩短向量输入。所述序列生成或选择子框可基于以下一者或多者:从所述速率匹配控制框输入的给定母码长度N、从所述码选择控制框输入的码类型、和/或类似于信道状况等其他因素(例如,SNR),生成经排名的序列(或从预生成的经排名的序列内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具有母码长度64且SNR为5dB的CA极性码而言,我们可以选择或生成经排名的序列,或从预生成序列列表内选择经排名的序列。所述比特映射子框可将信息和/或CRC比特映射至针对极性码的合适比特信道。该操作可依赖于码类型及输入的经排名的序列。例如,对于PC极性码而言,所述比特映射子框可例如基于给定的经排名的序列,确定例如信息集合、PC冻结集合、和/或冻结集合。对于CA极性码而言,所述比特映射子框可基于给定的经排名的序列确定例如所述信息集合及冻结集合。所述比特映射子框可通过使用诸如XOR操作的操作而嵌入WTRU ID及CRC比特。WTRU ID可通过将WTRU ID与针对PC极性码的PC冻结比特进行XOR而被嵌入。例如,WTRU ID可包括在冻结集合中。在极性编码过程中,所述冻结集合可对应于恒定比特(例如,0)的数量。在此情况下,该恒定比特可被替换为WTRUID。将WTRU ID插入至冻结集合可导致非期望的UE具有解码误差。所述极性编码子框可执行极性编码操作(例如,常规极性编码操作),诸如生成器矩阵:
如图5所示,极性编码比特可被发送至速率匹配框。该速率匹配框可执行打孔或重复操作。关于打孔向量或重复向量的选择可接收自所述速率匹配框。图7示出了针对极性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的示例。如图7所示,来自极性编码框(图内未示出)的N=2n比特可被发送至速率匹配框内的交织器子框。示例中的该交织器子框可对子块及其内所包含的N极性编码比特进行重排序。交织器子框的操作可与所使用的速率匹配方案相关联。在一示例中,如果使用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和/或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则交织器子框可以是透明的,即,不需要特定操作。在一示例中,如果使用从顶部打孔且带有比特反转和/或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且带有比特反转方案,则所述交织器子框可在N个编码比特上执行比特反转操作。在一示例中,如果使用分布式打孔方案,则所述交织器子框可在所述N个编码比特的中间执行交错操作。类似的操作可用于一个或多个缩短方案和/或重复方案。
交织比特可被保存至环形缓冲器或虚拟环形缓冲器。如图7所示,将比特保存至环形缓冲器的操作可由比特收集子框来执行。进一步如图7所示,取决于可由速率匹配控制框所生成的打孔向量或重复向量,比特选择子框可从环形缓冲器选择比特。打孔向量或重复向量可被解释以确定与环形缓冲器相关联的一对参数(例如,起始点、持续时间)。
在一示例中,在可应用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方案、打孔向量可为(0,…,0,1,1,…,1)、且前L比特为0’而后N-L比特为1’的情况下,一对参数可被确定(例如L+1,N-L)。图8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如图8所示,将被使用的比特可开始于环形缓冲器的L+1位置处,且比特序列长度可为N-L。类似的操作可被应用至从环形缓冲器顶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的方案。在此方案中,可在比特反转操作之后,将比特保存至环形缓冲器。类似的操作可应用至分布式打孔方案。在此方案中,可在对N编码比特执行交错或交织操作之后,将比特保存至环形缓冲器。
在一示例中,其中可应用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的方案,其中打孔向量可为(1,…,1,0,…,0),且其中前L比特为1’且后N-L比特为0’,则可确定一对参数(例如,1,L)。图9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如图9所示,将使用的比特可起始于环形缓冲器的第一位置,且比特序列长度为L。
类似的操作可应用至“从环形缓冲器底部打孔且带比特反转”的方案。在此方案中,可在比特反转操作之后将比特保留至环形缓冲器。
在一示例中,其中可应用从环形缓冲器顶部重复的方案,其中重复向量可为(1,…,1,0,…,0),且其中前L比特为1’且后N-L比特为0’,则可确定一对参数(例如,1,N+L)。图10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如图10所示,将使用的比特可起始于环形缓冲器的第一位置,且比特序列长度为N+L。
在一示例中,其中可应用从环形缓冲器底部重复的方案,其中重复向量可为(0,…,0,1,…,1),且其中前N-L比特为0’且后L比特为1’,则可确定一对参数(例如,N-L,N+L)。图11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如图11所示,将使用的比特可起始于环形缓冲器的第一位置,且比特序列长度为N+L。
起始点和/或结束点可位于第一或最后编码的比特上。在一些示例中,无论是起始点还是结束点均可不位于第一或最后编码的比特上。在使用从顶部打孔方案与从底部打孔方案的混合方案的情况下,起始点及结束点可为编码比特的中间比特。在一示例中,其中可使用1比特缩短及从顶部打孔,其打孔向量可为(0,…,0,1,…,1,0),且其中前L比特为0’且随后的N–L-1比特为1’且最后一比特为0。可确定一对参数(例如,L+1,N-1)。图12示出了示例性比特选择。
可提供带有CA列表选择的高级PC极性码。例如,可提供作为PC极性码与CRC辅助列表选择能力的混合体的极性码。图13及14示出了在长CRC场景(例如,如这里所描述的)下分别对CA极性码进行示例性编码及解码。图13示出了对具有长CRC的CA极性码进行示例性编码。图14示出了针对具有长CRC的CA极性码进行示例性解码。
如图13所示,在编码侧,长CRC比特(J+J’)可被附加到信息比特。可使用具有16比特级别的J作为CRC长度,例如该值可被指定用于LTE控制信道。J的其他值也是可以使用的,例如,该值可被指定用于其他通信系统。值J’可依赖于循环冗余校验(CRC)辅助连续消除列表(CA-SCL)解码器内的列表大小L。在一示例中,J’=log2L。可利用基本极性码来对K+(J+J’)比特进行编码,并可应用速率匹配。
如图14所示,在解码器侧,解调符号可被发送至所述CA-SCL解码器。该SCL解码器框可向所述CRC辅助(CA)列表选择框输出包含L个候选序列的列表。所述CA列表选择框可反馈基于CRC校验结果和/或候选序列的优先级而选择的序列。在所述L个候选序列未通过CRC校验的情况下(例如,所有L个候选序列均未通过CRC校验),则可宣布检测错误。
可在CRC辅助列表选择过程(例如,纠错过程)中使用(J+J’)比特。在所述纠错之后可进行错误检测检查,因为所选的序列可能已经通过CRC校验。
图15及16分别示出了针对具有两个单独的CRC(例如,如在这里所描述的)的CA极性码分别进行示例性编码及解码的场景。图15示出了对具有两个单独的CRC的CA极性码进行示例性编码。图16示出了对具有两个单独的CRC的CA极性码进行示例性解码。
如图15所示,在编码侧,可将J CRC比特附加到K信息比特。可利用这些CRC比特进行错误检测。可将额外的J’CRC比特附加到具有错误检测的CRC的信息比特。这些J’CRC比特可用于纠错。如图15所示,最终产生的(K+J+J′)比特可由PC极性编码器编码。可对极性编码比特应用速率匹配。
如图16所示,在解码器侧,可将解调符号发送至CA-SCL解码器,其中SCL解码器框可向CA列表选择框提供具有L个候选序列的列表。该CA列表选择框可将所选的序列反馈给SCL解码器。所述CA列表选择框可基于所述J’比特CRC校验结果和/或候选序列的优先级来选择序列。在所述L个候选序列未通过CRC校验(例如,所有这些L个候选序列均未通过CRC校验)的情况下,可宣告检测错误,如图16内的向下箭头所示。解码后的序列或错误宣告可被传递至CRC校验框。该CRC校验框可使用J比特CRC以进行错误检测。如果CRC校验通过,则所述序列可被发送至输出端,否则可检测到错误和/或可宣告解码失败。
图17及18分别示出了针对具有CRC(例如,如在这里所描述的)的PC极性码的示例性编码及解码。图17示出了使用PC极性编码器的示例性编码。图18示出了针对PC极性码的示例性解码。
如图17所示,在编码侧,J CRC比特可被附加至K信息比特。这些CRC比特可被用于错误检测。可使用PC极性码对(K+J)比特进行编码。PC极性编码比特可被速率匹配。在PC极性码中,可选择多个冻结比特作为PC冻结比特。所述PC冻结比特可被用于纠错,例如在候选序列选择过程中进行纠错。
如图18所示,在解码器侧,解调符号可被发送至PC-SCL解码器,其中该PC-SCL解码器框可输出单个序列。该序列可被传递至CRC校验。如果通过了CRC校验,则该序列可被发送至输出端,否则可检测到错误和/或可宣告解码失败。
在此公开了作为PC极性码与CRC辅助列表选择能力的组合的PC极性码。此类编码类似于例如参考图17所示的示例性PC极性编码情形。
图19示出了针对带有CRC辅助列表选择的PC极性码的示例性解码器。如图19所示,在解码器侧,解调符号可被发送至级联的PC-SCL解码器。该级联的PC-SCL解码器框可包括修改后的PC-SCL解码器子框及CRC辅助列表选择子框。该修改后的PC-SCL解码器可向CA列表选择生成具有L个候选序列的列表(例如,而非单个序列(例如如图18所示))。所述L个候选序列中的每一者可被传递至解码器内的内部PC校验。所述修改后的PC-SCL解码器可输出L个候选序列,所述修改后的PC-SCL解码器作为SCL解码器,其不同于例如可输出单个码字的PC SCL解码器。该L个候选序列可与一个或多个排名相关联。所述候选序列可通过CRC校验,例如,基于所述J CRC比特。如果高排名的序列通过了CRC校验,则该序列可被标识为解码后的序列。如果没有序列通过CRC校验,则可宣布检测/解码失败。
所述极性码类型的选择可依赖于以下一者或多者:WTRU能力、WTRU类别、或WTRU配置。例如,对于具有高能力的WTRU而言,可利用高级PC极性码。对于具有低能力的WTRU而言,可利用基础极性码。极性码的选择可基于WTRU类别而被确定。例如,WTRU类别1、2、3可对应于基础极性码,而WTRU类别4、5、6可对应于高级PC极性码。CA极性码及PC极性码的性能可依赖于SCL解码内所利用的列表大小。在较大列表大小的情况下,PC极性码可好过CA极性码,而在较小列表大小的情况下,CA极性码可好过PC极性码。将被利用的极性码的选择可依赖于WTRU可支持的列表大小。该列表大小可为WTRU能力的一部分。
可提供针对缩短和/或打孔的打孔向量生成。可利用打孔和/或缩短方案来将一些比特排除来输出编码比特之外。可能对码构造不会造成影响。缩短方案可对输出编码比特进行打孔,且可将对应输入比特设置为零。这些输入比特可被包含在冻结比特集合内。这些输入比特可不同于其他被设置为预定义值(例如,非零值)的冻结比特。由于一些输入比特因为缩短而被预设置为冻结比特,因此可能需要对冻结比特集合进行相应调整。
对应的输入比特可依赖于极性编码过程中所包含的比特反转(BR)操作。当在极性编码过程中包含BR操作时,对应于输出比特的输入比特索引可以是输出比特索引的BR。当在极性编码过程中不包含BR操作时,如果输入比特和输出比特具有相同的索引,则该输入比特可对应于所述输出比特。
打孔与缩短之间的差异在于执行解码的方式。当根据所接收的信号计算每一输出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值或概率时,可定义每一经打孔的(经缩短的)的输出比特的LLR值或概率。对于打孔方案而言,所述LLR值可被设置为log(1)=0,例如,其可表示打孔比特为0或1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对于缩短方案而言,所述LLR值可被设置为log(0)=-∞,其可暗示打孔比特等于0(例如,其总是等于0)
打孔方案及缩短方案可产生将在如图5所示的速率匹配框内使用的打孔向量。所述打孔方案和/或缩短方案可被提供,从而可针对打孔和/或缩短生成公共打孔向量。
在一示例中,可使得具有长度N=2n的母码存在M个将被打孔或缩短的比特。使得P(i)为第i个打孔比特的位置,0≤i<M。使得Is(i)为与打孔比特P(i)相对应的输入比特位置。在缩短的情况下,Is(i)比特可被缩短并被设置为冻结比特。
在一示例中,Is(i)可被选择为:
Is(i)=N-1-i,如果i<N/4,
如果i≥N/4且
如果i≥N/4且
其中可为小于x的最大整数。mod(a,b)可为a/b的余数。
该打孔/缩短可被扩展为:
Is(i)=N-1-i,如果i<N/2G,
如果i≥N/2G以及
在一示例中,Is(i)可被选择为:
如果mod(i,G)=0
如果mod(i,G)=g≠0
在一示例中,可利用基于子块的打孔。对于母码长度N而言,该N比特(例如,N个极性编码比特)可被分割(例如,均等分割)为b个子块。该b个子块可按照顺序方式被分割。子块数量b可被假设为2的幂。每一子块可具有个比特。所述Is(i)可被选择如下:
其中函数d1及d2可被单独预定义,或d1可为d2的函数。函数d1()可为可确定所述子块于子块集合内的位置的映射函数。函数d2()可为可确定比特于所述子块内的位置的映射函数。
在一示例中,d2()可按照一方式而被定义,其中d2[i]=i。d1可依赖于极性码的比特信道的可靠性分布。d1[0]可对应于比特信道的最低可靠块。d1[1]可对应于比特信道的次低可靠块,以此类推。例如,对于b=2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使得d1[0]=0,d1[1]=1;对于b=4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使得d1[0]=0,d1[1]=1;d1[2]=2,d1[1]=3;对于b=8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使得d1[0]=0,d1[1]=1,d1[2]=2,d1[3]=4,d1[4]=3,d1[5]=5,d1[6]=6,d1[7]=7;(模式1)或者d1[0]=0,d1[1]=1,d1[2]=4,d1[3]=2,d1[4]=3,d1[5]=5,d1[6]=6,d1[7]=7。当b=8时,模式1可被认作从结束索引开始的对称交织器模式。针对的交织器模式为d1[0]=0,d1[1]=1,且可生成模式1。模式1可被表示为如表3所示的表格格式。其他模式可被表示表格形式。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0 0 4 3
1 1 5 5
2 2 6 6
3 4 7 7
表3
对于b=16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使得:
d1[0]=0,d1[1]=1,d1[2]=2,d1[3]=4,d1[4]=8,d1[5]=3,d1[6]=5,d1[7]=6,d1[8]=9,d1[9]=10,d1[10]=12,d1[11]=7,d1[12]=11,d1[13]=13,d1[14]=14,d1[15]=15;(模式2)
或者
d1[0]=0,d1[1]=1,d1[2]=2,d1[3]=3,d1[4]=4,d1[5]=8,d1[6]=5,d1[7]=6,d1[8]=9,d1[9]=10,d1[10]=12,d1[11]=7,d1[12]=11,d1[13]=13,d1[14]=14,d1[15]=15;
或者
d1[0]=0,d1[1]=1,d1[2]=2,d1[3]=4,d1[4]=3,d1[5]=8,d1[6]=5,d1[7]=6,d1[8]=9,d1[9]=10,d1[10]=12,d1[11]=7,d1[12]=11,d1[13]=13,d1[14]=14,d1[15]=15;
模式2可被表示为表格格式,如表4所示。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0 0 4 8 8 9 12 11
1 1 5 3 9 10 13 13
2 2 6 5 10 12 14 14
3 4 7 6 11 7 15 15
表4
对于b=32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使得:
d1[0]=0,d1[1]=1,d1[2]=2,d1[3]=4,d1[4]=8,d1[5]=16,d1[6]=3,d1[7]=5,d1[8]=6,d1[9]=9,d1[10]=10,d1[11]=17,d1[12]=12,d1[13]=18,d1[14]=20,d1[15]=7,d1[16]=24,d1[17]=11,d1[18]=13,d1[19]=19,d1[20]=14,d1[21]=21,d1[22]=22,d1[23]=25,d1[24]=26,d1[25]=28,d1[26]=15,d1[27]=23,d1[28]=27,d1[29]=29,d1[30]=30,d1[31]=31.
表达式(1)还可被表示为:
其中d′1[i]=b-1-d1[i],d′2[i]=B-1-d2[i],和/或其中d′1[i]=d1[i],d′2[i]=d2[i]。在一示例中,d1()可如模式(1)或模式(2)或在此所述的其他模式内那样被表示。在一示例中,d2()可被表示为d2(i)=i。
d1[i]的值可通过对表示每一块i的值进行分类而被推导出。如果i指示输入比特索引为从B×(i-1)至B×(i-1)+B-1的块,那么代表值可为所述范围的平均可靠性值、或最小可靠性值或最大可靠性值。d1[i]可为具有第i个代表值的子块的索引。
在所推导的d1[i]内的一些d1[i′]以及d1[i″](i′≠i″)是可被交换,以例如改善汉明间距的属性以及缩短及打孔的误码性能。针对打孔和/或缩短的公共总打孔向量可被使用,且缩短或打孔的确定可基于特定标准。此标准可为在此所述的码率。
公共总打孔向量可被分为打孔部分及缩短部分,其中此公共打孔向量可在打孔与缩短之间共享。在一示例中,缩短可用于P(i),i<p0,而打孔可用于P(i),i≥p0。p0可为固定的或可以依赖于码率(或母码率)或p。p可为打孔及缩短的总数量,且p0≤p。当可使用缩短时,对应输入比特位置Is(i)可被设置为0,其中在BR操作被应用至极性编码器的情况下,P(i)=BR(Is(i),n),或者在BR操作未被应用至极性编码器的情况下,P(i)=Is(i)。在此,按照n个比特,BR(x,n)可为整数x的比特反转;根据这些零值输入比特的索引,极性编码器内的未冻结比特可被重新布置;在进行未冻结比特选择的过程中可排除这些零值输入比特。
图20示出了所提出的基于子块的打孔及缩短方案之间的示例性BLER比对。在N=512,K=126,P=182的缩短示例中,在列表大小为8以及CRC长度为16的情况下应用CA-SCL解码。该示例为所述第二模式或b=16的情形。从结果可以看出,示例性方案在10-3的BLER处可具有的~0.35dB的编码增益。
当R(i)为第i重复比特的位置时,R(i)=P(N–1-(i%N))。i可大于N-1以进行重复。i可小于N-1以进行打孔和/或缩短。基于可用于打孔及缩短的公共打孔向量,可配置重复模式。可基于R(i)或P(i)配置交织器(诸如,在此所述的交织器),且交织之后的第i比特位置(索引)可为交织之前的第R(i)比特位置(索引)(例如,其中索引从零开始)。
交织器模式d1()或d′1()可根据表达式1或2所指示那样被确定,且可用于子块级交织。参见表达式1或2,可为在应用基于子块的交织之前的比特的索引,其对应于在应用子块式交织之后的第i比特。在该表达式中,i可为交织之后的比特的索引。子块内的比特数量或子块大小B可被确定为:其中N为极性编码比特(例如,母码长度)的数量,以及b为子块的数量。可为包含交织之后第i比特的交织后的子块的索引。可为交织之前的子块的索引。mod(i,B)可为交织后的子块内的第i比特的索引。d2()可为子块内的交织器模式。在一示例中,表达式d2(x)=x可表示不在子块内应用交织。d2(mod(i,B))可为在交织之前的子块内的比特的索引,其可对应于在应用子块级交织之后的子块内的第i比特。
图21示出了具有使用索引的8个子块的子块交织器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极性编码比特可被分割(例如,均等且顺序分割)为8个子块(例如,子块0至子块7)。这8个子块可基于交织器模式模式1而被交织。基于模式1,这些子块可按照[0,1,2,4,3,5,6,7]的顺序而被重新布置。该重新布置的子块可被保存如环形缓冲器。
图22示出了具有使用索引的16个子块的子块交织器的示例。极性编码比特可被分割为(例如,被均等分割)16个子块。该16个子块可基于交织器模式(在此所述的模式2)而被交织。基于模式2,这些子块可按照[0,1,2,4,8,3,5,6,9,10,12,7,11,13,14,15]的顺序而被重新布置。
通过将每一子块翻倍至2个子块,交织器模式模式1可被扩展至16个子块。例如,中间8个子块可被交织或交错,而顶部4个子块及底部4个子块可保持不变。所述交织器模式如下:
d1[0]=0,d1[1]=1,d1[2]=2,d1[3]=3,d1[4]=4,d1[5]=8,d1[6]=5,d1[7]=9,d1[8]=6,d1[9]=10,d1[10]=7,d1[11]=11,d1[12]=12,d1[13]=13,d1[14]=14,d1[15]=15。
通过将每一子块四倍化,如这里所述的交织器模式模式1可被扩展至32个子块。例如,中间16个子块可被交错,而顶部8个子块及底部8个子块可保持不变。所述交织器模式如下:
d1[0]=0,d1[1]=1,d1[2]=2,d1[3]=3,d1[4]=4,d1[5]=5,d1[6]=6,d1[7]=7,d1[8]=8,d1[9]=16,d1[10]=9,d1[11]=17,d1[12]=10,d1[13]=18,d1[14]=11,d1[15]=19,d1[16]=12,d1[17]=20,d1[18]=13,d1[19]=21,d1[20]=14,d1[21]=22,d1[22]=15,d1[23]=23,d1[24]=24,d1[25]=25,d1[26]=26,d1[27]=27,d1[28]=28,d1[29]=29,d1[30]=30,d1[31]=31。
图23A-23C示出了具有使用索引的32子块的子块交织器的示例。在该示例中,中间16个子块可被交错,而顶部8个子块及底部8个子块可直接从交织器模式模式1(例如,在此所述的)复制。这提供了如下所示的交织器模式模式3:
d1[0]=0,d1[1]=1,d1[2]=2,d1[3]=4,d1[4]=3,d1[5]=5,d1[6]=6,d1[7]=7,d1[8]=8,d1[9]=16,d1[10]=9,d1[11]=17,d1[12]=10,d1[13]=18,d1[14]=11,d1[15]=19,d1[16]=12,d1[17]=20,d1[18]=13,d1[19]=21,d1[20]=14,d1[21]=22,d1[22]=15,d1[23]=23,d1[24]=24,d1[25]=25,d1[26]=26,d1[27]=28,d1[28]=27,d1[29]=29,d1[30]=30,d1[31]=31。(模式3)
该模式3可被表达为表5所示的表格格式。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i d<sub>1</sub>(i)
0 0 4 3 8 8 12 10 16 12 20 14 24 24 28 27
1 1 5 5 9 16 13 18 17 20 21 22 25 25 29 29
2 2 6 6 10 9 14 11 18 13 22 15 26 26 30 30
3 4 7 7 11 17 15 19 19 21 23 23 27 28 31 31
表5
可在速率匹配之后提供交织器的使用。可提供群组基础信道交织器。极性编码器所生成的输出编码比特可被交织。例如,编码比特可在应用速率匹配函数之后和/或在调制之前被交织。示例性交织操作可提供改善的块误码率(BLER)性能,例如在使用高阶调制或存在衰减信道的情况下。
输入信息比特可对应于输出编码比特。输入信息比特可具有相关联的可靠性排序。速率匹配的输出编码比特可基于与各自的对应输入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可靠性排序而被排序。
c(i)可为第i编码及速率匹配比特的值,其中i=0,1,…,N-M可指示输出编码比特的比特索引(例如,自然顺序、从起始点开始的序列索引)。M可为速率匹配参数,其可为被打孔或缩短的比特数量。在一示例中,速率匹配可通过重复而被执行。在该示例中,M可为负数。当重复输出比特时,该输出比特的索引顺序可与关联于原始重复比特的索引顺序的相同索引顺序相关联。
cr(j)可为第(N–M–1-j)个可靠的输出编码比特的值,且j=0,1,…,N-M可指示输出编码比特的可靠性索引。该输出编码比特的可靠性排序可遵循对应输入比特的可靠性排序。当对应输入比特可为冻结比特和/或校验比特时,相关联的可靠性排序可相当低的和/或最低的可靠性排序。当输出比特被重复时,相关联的可靠性排序可为与关联于原始重复比特的可靠性排序相同的可靠性排序。
在一示例中,可使用Q=2q-ary调制。针对该调制所提供的输入比特数量可为q。该比特可用于生成调制符号。此q个比特之间的可靠性可能会存在差异。例如,如果q=4,则前两个比特可被分类为比LTE 16QAM的后两个比特更高的可靠性。可针对使用16QAM进行调制的比特提供两级可靠性。
在使用64QAM的示例中(例如,其中q=6),比特可被分类为3个可靠性级别。前两个比特可被分类为最为可靠,下两个或再两个比特可被分类为具有比所述前两个比特更低的可靠性,而最后两个比特可被分类为具有最小可靠性。2q-ary调制可具有q/2个可靠性级别。可利用多个及一定数量的可靠性级别
在一示例中,c(i),i=0,…,N-M比特可被分为q/2个块。该M个比特被均等划分。BL(k)可指示第k个块。在划分之后,每一块可被交织。交织器可为随机交织器、块交织器、比特反转交织器、自然分解交织器等。可对速率匹配内所使用的所选择的交织器的效果进行计数(参见例如图7及在此所提供的相关描述)。在利用随机交织器的示例,可根据伪随机序列生成的交织模式,该伪随机序列可包括例如LTE技术内所使用gold序列。在块交织器的情况下,可将相同或不同的交织器深度应用至块交织器。
在一示例中,cr(j),j=0,…,N-M个比特可被分为q/2个块。例如,所述比特可被均等划分。每一子块可通过BL(k)来表示。每一子块(例如,在划分之后)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交织器而被交织。每一BL(k)块(例如,在交织之后)可被映射至将被提供以进行调制且与特定可靠性级别相关联的输入比特,
例如来自在此所述的q/2块的交织比特可被映射至调制符号。在一示例中,具有高可靠性的提供用于调制的比特可与具有高可靠性的速率匹配编码比特(例如,其可对应于具有高可靠性的输入比特)相关联。在一示例中,具有低可靠性的提供用于调制的比特可与具有低可靠性的速率匹配编码比特(例如,其可对应于具有低可靠性的输入比特)相关联。调制符号的第k分量比特可与BL(k)相关联。图24示出了此使用16AQM的示例的示例性实施,其中阴影框可指示更为可靠的比特,而无阴影的框可指示不太可靠的比特。
在一示例中,被提供用于调制的相对较为不可靠的比特可与相对更为可靠的速率匹配编码比特(例如,可对应于更为可靠的输入比特的比特)相关联。在一示例中,被提供用于调制的相对更为可靠的比特可与相对较为不可靠的输入比特相关联(例如,与相对较为不可靠的输入比特相对应的比特)。调制符号的第k分量比特可与BL(q/2–k/2)相关联。图25示出了此使用16AQM的示例的示例性实施,其中阴影框可指示更为可靠的比特,而无阴影的框可指示不太可靠的比特。这些表示可应用至调制符号示例的编码比特及分量比特中的一者或多者。在其他示例中,可使用64QAM调制和/或256QAM调制。
在一示例中,编码及速率匹配比特可被分割为q/2个块。在一示例中,编码及速率匹配比特可被分割为q个块。图26示出了此使用16QAM调制及4个分割的示例的实施。如图26所示,阴影框可指示更为可靠的比特,而无阴影的框可指示不太可靠的比特。图27示出了具有两个分割的示例性QPSK调制。图28示出了具有两个分割的示例性QPSK调制的示例。用于2q-ary调制的分割数量可包括诸如以下数量的分割:例如,(q-1)个分割或基本分割数量。图29示出了具有5个分割的示例性QPSK调制。所述编码及速率匹配比特可以被均等分割或可不被均等分割。例如,所述块可具有不同数量的比特。
图30示出了针对物理信道的示例性信道交织器。通过使用并行块交织器,可将操作应用至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假设速率匹配的输出可包括M比特u1,…,uM。这些比特可被分割为数个群组。群组数量可被表示为p。出于简化的目的,M可被p整除。如果M不可被p整除,则可将空比特或虚比特插入至速率匹配的输出,从而比特总数可被p整除。
所述比特可基于顺序次序而被分组。第一群组可包括u1,u2,…,uM/p,第二群组可包括以及第p群组可包括所述比特可基于交错次序而被分组。第一群组可包括u1,up+1,…,uM-p+1,第二群组可包括u2,up+2,…,uM-p+2,以及第p群组可包括up,u2p,…,uM。所述比特可基于子群组式操作而被分组。可生成子群组v1,…,vq,其中子群组可包括来自u1,…,uM的数个比特。子群组v1,..,vq可被视为在此描述的操作内的比特u1,…,uM
分组后的比特可被传递至其相应的交织器。这些交织器可为具有相同的深度的块交织器,或可为具有不同深度的块交织器,或可为任意交织器。在块交织器的示例中,假设d1,d2,…,dp为这p个块交织器的深度,di中的一些或所有可具有不同的值。深度值di可为质数。di的其他值可以是可行的。
来自p个群组的交织比特可被组合为联合输出。所述分组交织比特可按照群组顺序次序而被组合。例如,可首先生成第一群组交织比特,其次可生成第二群组交织比特等等。所述分组交织比特可按照具有特定模式的群组次序而被组合。例如,可首先生成第二群组交织比特,其次生成第5群组交织比特等。所述分组交织比特可按照交错次序而被组合。例如,该次序可为:来自第一群组的第一比特、来自第二群组的第一比特、…、来自最后一群组的第一比特、来自第一群组的第二比特、来自第二群组的第二比特、…、来自最后一群组的第二比特、来自第一群组的第三比特、…。所述分组交织比特可按照交错次序(例如,通过使用群组次序)而被联合组合。
图31示出了可在速率匹配与调制之间执行的示例交织。在一示例中,可首先在速率匹配框内执行的交织。在速率匹配框之后执行的交织可考虑作为速率匹配框或功能的一部分而被执行的交织。
示例性交织器设计可依赖于调制阶数。在速率匹配框或功能之后执行交织以在衰减信道内得到高阶调制及性能的行列式交织器或块交织器可使得行数可等于调制阶数或等于调制阶数减一。
所述速率匹配框之后的块交织器可通过速率匹配框的深度而被描述。图32示出了深度为5(例如,块交织器的行数)的块交织器的示例。所述块交织器的深度可依赖于调制阶数。例如,对于64QAM调制而言,深度为7的块交织器可能是不够的(例如,可能不能达到期望的性能)。对于16QAM调制而言,深度为7的块交织器可能是足够的(例如,可以达到期望的性能)。
如图33、图34及图35所示,深度为11的块交织器对于QPSK、16QAM和/或64QAM调制阶数以及AWGN信道和/或衰减信道而言是足够的。图32之后可跟随一深度为11的块交织器,其具有11的行数。可针对每一所支持的调制阶数使用固定深度的统一块交织器。例如,出于简化的目的,可针对每一所支持的调制阶数使用固定深度的统一块交织器。每一所支持的调制和/或调制阶数可包括能够通过使用块交织器实现增益的调制和/或调制阶数。所使用的块交织器可包括深度为11的块交织器,以作为在速率匹配框之后比特信道交织器,从而进行调制,诸如QPSK、16QAM、64QAM、16QAM和/或64QAM。一示例可使用深度为11的块交织器作为在速率匹配框之后比特信道交织器,以用于每一所支持的调制阶数,例如针对可高于64QAM的调制。可在速率匹配框之后使用三角交织器,例如以实现类似于块交织器所实现的性能。可在速率匹配框之后使用随机交织器以实现类似于块交织器和/或三角交织器所实现的性能。
可使用具备不同深度的块交织器。例如,可使用基于调制阶数的不同深度。例如,可将深度为5、7和/或11的块交织器应用于QPSK调制,和/或可将深度为7和/或11的块交织器应用于16QAM调制。可将深度为5和/或11的块交织器应用于64QAM调制。可将深度为11的块交织器应用于16QAM调制,和/或可将深度为5的块交织器应用至64QAM调制。
可基于码率选择和/或指定块交织器的深度。例如,在高码率处,可使用较小的深度。在低码率处,可使用较大的深度。在1/2码率的示例中,可使用一个或多个深度来实现类似的块误码率性能。在一示例中,可将深度3用于调制阶数(例如,所有调制阶数)。在一示例中,在码率为1/6的情况下,可使用较大深度(例如,11)以实现比较短深度(例如,3或5)更佳的块误码率性能。在一示例中,如这里所述的,可基于调制阶数和/或码率来选择和/或指定块交织器的深度。
如果使用自然分解缩短或打孔方案作为速率匹配方案,则可设计速率匹配框或功能内的交织器以使得编码比特可被均等分割为4个群组。该4个群组的第二及第三群组可被交错。
图36示出了在速率匹配框之后使用针对16QAM调制的行列式交织器的示例性性能增益。自然分解打孔示例、自然分解缩短示例、比特反转缩短示例、以及自然重复示例的性能仿真可提供在此所述的结果。在此仿真中,可假设QPSK调制及QWGN信道。在此仿真中,可使用具有PW序列的极性码及CA-SCL(L=8)解码算法。可将19比特CRC附加至源数据。此CRC比特可被视为是信息比特的一部分。
可在上行链路(UL)传输内使用三角信道交织器。可在下行链路(DL)传输内使用并行矩形交织器。可提供三角信道交织器。
在一示例中,可使得u1,…,uM为可被传送的速率匹配器的M个输出比特。可确定最小整数P以使得假设以及y1,…,yQ为yi=ui,1≤i≤M、以及yi=NULL,M+1≤i≤Q,如图49所示,可将比特序列y1,…,yQ从阵列的左上角逐行写入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交织器的输出可为从第一列开始逐列读出的比特序列,例如y1,yP+1,y2P,….。在该过程中,可跳过空比特。
可提供有关三角交织器的各种变形。在一示例中,可在来自速率匹配框的比特序列的起始处插入空比特。可确定最小整数P以使得假设以及y1,…,yQ为yi=NULL,1≤i≤Q-M以及yi=ui-(Q-M),Q-M+1≤i≤Q,可将比特序列y1,…,yQ从阵列的左上角开始逐行写入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应用例如列式置换。所述三角交织器的输出可为从第一列开始逐列读出的比特序列,例如y1,yP+1,y2P,….。在该过程中,可跳过空比特。可避免在比特序列u1,…,uM的起始处插入空比特以使得第一输出比特为u1
在一示例中,如图50所示,可应用阵列的右下角。可在比特序列u1,…,uM的尾部插入空比特。可确定最小整数P以使得假设以及y1,…,yQ为yi=ui,1≤i≤M,并使得yi=NULL,M+1≤i≤Q,则如图50所示,可从阵列的右下角开始逐行将比特序列y1,…,yQ写入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应用例如列式置换。所述三角交织器的输出可为从第一列开始逐列读出的比特序列,例如yQ-P+1,yQ-P+2,yQ-2P+2….。在该过程中,可跳过空比特。
在一实例中,可在比特序列u1,…,uM的起始处插入阵列的右下角及空比特。可确定最小整数P以使得假设以及y1,…,yQ为yi=NULL,1≤i≤Q-M,并使得yi=ui-(Q-M),Q-M+1≤i≤Q,则如图50所示,可从阵列的右下角开始逐行将比特序列y1,…,yQ写入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应用例如列式置换。所述三角交织器的输出可为从第一列开始逐列读出的比特序列,例如yQ-P+1,yQ-P+2,yQ-2P+2,….。在该过程中,可跳过空比特。可应用列式置换,以例如进一步随机化三角交织器的输出。
可如在此所述那样应用并行三角交织器。例如,来自速率匹配器数量为M的输出比特可被划分为B个群组。每一群组可具有相同数量的比特或者不同数量的比特。可添加虚/空比特(一个或多个)以使得每一群组具有相同数量的比特。群组数量可依赖于调制阶数。可利用不同方式对速率匹配器的M个输出比特进行分割。三角交织器可被应用到群组上。针对每一群组的三角交织器的输出可被组合,例如经由级联或交错操作而被组合。例如,可使得vi,1,…,vi,Q为来自第i个群组的输出比特。假设存在4个群组,如果应用交错操作,则信道交织器的最终输出可被给定为v1,1,v2,1,v3,1,v4,1,v1,2,v2,2,v3,2,v4,2,v1,3,…,v1,Q,v2,Q,v3,Q,v4,Q。图30所示的示例可被应用至三角交织器。
图51示出了极性编码系统的示例。如图51所示,示例性极性编码系统可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CRC附着及编码构造框、速率匹配控制框、极性编码框、速率匹配框、信道交织框、或调制框。所述信道交织框可被称之为信道交织器或比特交织器。在一示例中,信道交织框可为速率匹配框的一部分。如图51所述,来自极性编码框的极性编码比特N可基于在此所述的速率匹配控制框所生成的速率匹配方案而被速率匹配。速率匹配之后的比特M可经过信道交织框传递以如此所述那样对M比特进行交织。信道交织框之后的比特可被发送至调制框以如这里所述那样生成调制符号。
虽然上文以特定的组合描述了特征和元素,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每个特征或元素能够在没有所述描述中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特征和元素任何组合使用。虽然上述特征考虑了新无线电(NR)、3G、4G、5G、LTE、LTE-A和/或其他示例,但应该理解的是,在此所述的特征并不限于这些技术,还可适用于其他无线系统。
这里描述的过程可以用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实现,其可包含到由计算机和/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传送)和/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制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设备、磁性介质(例如,但不限于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磁盘)、磁光介质、和/或光介质(例如CD-ROM盘和/或数字通用盘(DVD))。与软件关联的处理器用于实现射频收发信机,用于WTRU、终端、基站、RNC和/或任何主计算机。

Claims (22)

1.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被配置为:
使用极性编码生成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其中该多个极性编码比特是通过使用母码长度而被生成的;
按照顺序方式将所述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分为等大小的子块,其中每一子块的大小为所述母码长度与所述子块的数量之比;
通过使用交织器模式而将子块式交织应用至所述子块,其中与所述子块的子集相关联的子块被交织,而与所述子块的另一子集相关联的子块不被交织,其中所述子块式交织包括在所述子块上进行交织而不对与每一所述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进行交织;以及
对来自每一所述交织子块的比特进行级联,其中与每一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被顺序级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所述子块子集与未被交织的所述子块子集是连续且不重叠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一子集为所述子块的中间子块,而其中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二子集为偶数数量的子块,且其中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包括位于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每一侧的相同数量的子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三子集与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WTRU,其中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四子集包括除了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以及子块的所述第三子集之外的子块,且其中子块的所述第四子集与子块的所述第三子集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WTRU被进一步配置为将与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交织比特存储在环形缓冲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WTRU被进一步配置为从连续存储在所述环形缓冲器内的所述交织比特选择多个比特以进行传输,其中所述多个比特基于速率匹配方案而被选择,其中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基于所述母码长度、速率匹配输出大小、以及码率而被选择,且其中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以下之一:重复方案、打孔方案、或缩短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WTRU,其中当速率匹配输出大小大于所述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重复方案,且其中当速率匹配大小小于所述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缩短方案或打孔方案,其中所述缩短方案与所述打孔方案之间的选择基于码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交织器模式由以下等式中的d1()给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子块式交织导致以下模式:d1[0]=0,d1[1]=1,d1[2]=2,d1[3]=4,d1[4]=3,d1[5]=5,d1[6]=6,d1[7]=7,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包括d1[2]至d1[5],且未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包括d1[0]至d1[1]以及d1[6]至d1[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级联比特根据所述子块式交织而被交织。
12.一种交织方法,包括:
使用极性编码生成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其中该多个极性编码比特是通过使用母码长度而被生成的;
按照顺序方式将所述多个极性编码比特分为等大小的子块,其中每一子块的大小为所述母码长度与所述子块的数量之比;
通过使用交织器模式而将子块式交织应用至所述子块,其中与所述子块的子集相关联的子块被交织,而与所述子块的另一子集相关联的子块不被交织,其中所述子块式交织包括在所述子块上进行交织而不对与每一所述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进行交织;以及
对来自每一所述交织子块的比特进行级联,其中与每一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比特被顺序级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与未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是连续且不重叠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一子集为所述子块的中间子块,而其中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二子集为偶数数量的子块,且其中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包括位于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每一侧的相同数量的子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WTRU,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第三子集与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相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WTRU,其中未被交织的子块的第四子集包括除了子块的所述第一子集、子块的所述第二子集、以及子块的所述第三子集之外的子块,且其中子块的所述第四子集与子块的所述第三子集相邻。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包括将与所述交织子块相关联的交织比特存储在环形缓冲器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WTRU,包括从连续存储在所述环形缓冲器内的所述交织比特选择多个比特以进行传输,其中所述多个比特基于速率匹配方案而被选择,其中所述速率匹配方案基于所述母码长度、速率匹配输出大小、以及码率而被确定,且其中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以下之一:重复方案、打孔方案、或缩短方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WTRU,其中当速率匹配输出大小大于所述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重复方案,且其中当速率匹配大小小于所述母码长度时,所述速率匹配方案为缩短方案或打孔方案,其中所述缩短方案与所述打孔方案之间的选择基于码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交织器模式由以下等式中的d1()给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子块式交织导致以下模式:d1[0]=0,d1[1]=1,d1[2]=2,d1[3]=4,d1[4]=3,d1[5]=5,d1[6]=6,d1[7]=7,其中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包括d1[2]至d1[5],且未被交织的子块的所述子集包括d1[0]至d1[1]以及d1[6]至d1[7]。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级联比特根据所述子块式交织而被交织。
CN201880020225.XA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Pending CN110447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0706.7A CN115549856A (zh)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4875P 2017-03-22 2017-03-22
US62/474,875 2017-03-22
US201762500887P 2017-05-03 2017-05-03
US62/500,887 2017-05-03
US201762519700P 2017-06-14 2017-06-14
US62/519,700 2017-06-14
US201762545615P 2017-08-15 2017-08-15
US62/545,615 2017-08-15
US201762556104P 2017-09-08 2017-09-08
US62/556,104 2017-09-08
PCT/US2018/023530 WO2018175557A1 (en) 2017-03-22 2018-03-21 Sub-block wise interleaving for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0706.7A Division CN115549856A (zh)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187A true CN110447187A (zh) 2019-11-12

Family

ID=6195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0225.XA Pending CN110447187A (zh)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CN202210960706.7A Pending CN115549856A (zh)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0706.7A Pending CN115549856A (zh) 2017-03-22 2018-03-21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11070317B2 (zh)
EP (2) EP3602868A1 (zh)
JP (2) JP2020516117A (zh)
KR (3) KR20200002799A (zh)
CN (2) CN110447187A (zh)
AU (1) AU2018239415B2 (zh)
MX (1) MX2019011245A (zh)
TW (1) TWI744508B (zh)
WO (1) WO20181755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422A1 (zh) * 2020-06-17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243A (zh) * 2017-03-02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EP3602868A1 (en) * 2017-03-22 2020-02-05 IDAC Holdings, Inc. Sub-block wise interleaving for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CN115173992A (zh) 2017-03-25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09482B (zh) 2017-04-28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604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lar encoding
KR102378324B1 (ko) 2017-06-19 2022-03-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을 위한 부호율-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36114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ADAP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US10873347B2 (en) * 2017-08-07 2020-12-22 Mediatek Inc. Channel bit interleaver design for polar coding chain
KR102378704B1 (ko) * 2017-08-08 2022-03-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극 부호의 분산 crc를 위한 인터리버 설계 방법
CN109391365B (zh) * 2017-08-11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方法及装置
EP3635890B1 (en) * 2017-09-11 2023-08-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lar encoding of information comprising bits used to indicate a version of encoded codeword
KR102541319B1 (ko) * 2018-03-29 2023-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극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611546B (zh) * 2018-06-14 2021-12-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31958B2 (en) * 2018-06-25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polar code design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US10911079B2 (en) * 2019-06-19 2021-02-02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552732B2 (en) * 2019-06-28 2023-01-10 Viettel Group Polar coding system and parallel computation method for polar coding system
KR20210006807A (ko) 2019-07-09 2021-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10871910B1 (en) * 2019-09-27 2020-12-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selective interleaved coding based on block reliability
US11588578B2 (en) * 2019-12-13 2023-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data using punctur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11374686B2 (en) * 2020-02-04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ity check bits for non-coherent communication
WO2021220441A1 (ja) 2020-04-28 2021-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符号化回路、復号回路、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復号方法
EP4275281A1 (en) * 2021-01-11 2023-1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reduced complexity polar codes based on modified cyclic-redundancy-check (crc) procedures
CN114826478A (zh) * 2021-01-29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调制与解调解码方法及装置
US20220385307A1 (en) * 2021-05-21 2022-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and pairwise codeword distance distribution enhancement for turbo autoencoder
WO2023058793A1 (ko) * 2021-10-08 2023-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의 코드 블록 분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219210A1 (ko) * 2022-05-10 2023-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적응형 polar coding configuration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86849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Jiannan Tsai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roved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for turbo-coded MIMO-OFDM wireless systems
EP2206262A1 (en) * 2007-11-08 201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CN102007747A (zh) * 2008-04-18 2011-04-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载波调制预编码
CN102187593A (zh) * 2008-12-31 2011-09-1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星座图的分块排列模块的信道交织器
US20150089321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4811266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比特交织、解交织方法及对应的发射机、接收机
US20150333769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ing and pun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50358035A1 (en) * 2007-08-01 2015-12-10 Sirius Xm Radi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leav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over mobile satellite channels
US20160105201A1 (en) * 2014-10-14 2016-04-14 Foundation of Soongsil University-lndustry Cooperation Method and interleaving apparatus for interleaving for error dispers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6165303A (zh) * 2014-02-19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及其交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1061A1 (en) 2007-05-31 2008-12-1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annel coding and rate matching for lte control channels
CN102122966B (zh) * 2011-04-15 2012-11-1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信道极化的交错结构重复码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US9362956B2 (en) * 2013-01-23 201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using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CN109361402B (zh) * 2013-05-31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CN105359509B (zh) 2013-06-30 2019-04-19 Lg 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US9768915B2 (en) 2013-08-20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RU2679732C1 (ru) * 2014-02-20 2019-02-12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гласова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BR112016021434A2 (pt) 2014-03-19 2017-08-15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equiparação de taxa de código polar e aparelho de equiparação de taxa
BR112016028982B1 (pt) * 2014-06-13 2023-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e dispositivo receptor para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e método de recepção e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US10461779B2 (en) * 2015-08-12 201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CN108886438B (zh) 2016-04-08 2022-03-18 苹果公司 用于harq传输的极化码
EP3247042B1 (en) 2016-05-13 2020-09-30 Mediatek Inc. Bit puncturing for polar codes
US20190181983A1 (en) * 2016-08-10 2019-06-13 Idac Holdings, Inc. Advanced polar codes fo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926835A3 (en) * 2017-01-10 2022-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ing and decoding of a polar code concatenated with interleaving with an outer systematic code
US10440703B2 (en) * 2017-01-10 2019-10-08 Mediatek Inc.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5G new radio
JP2020511027A (ja) * 2017-02-03 2020-04-09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制御チャネルに対する先進的なポーラ符号
US10425111B2 (en) * 2017-02-06 2019-09-24 Mediatek Inc. Polar code interleaving and bit selection
EP3602868A1 (en) * 2017-03-22 2020-02-05 IDAC Holdings, Inc. Sub-block wise interleaving for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KR102378324B1 (ko) 2017-06-19 2022-03-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을 위한 부호율-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36114A1 (en) 2017-06-19 2018-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ADAP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CN117200860A (zh) * 2019-02-06 2023-1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移动网络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8035A1 (en) * 2007-08-01 2015-12-10 Sirius Xm Radi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leav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over mobile satellite channels
US20090086849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Jiannan Tsai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roved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for turbo-coded MIMO-OFDM wireless systems
EP2206262A1 (en) * 2007-11-08 201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CN102007747A (zh) * 2008-04-18 2011-04-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载波调制预编码
CN102187593A (zh) * 2008-12-31 2011-09-1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星座图的分块排列模块的信道交织器
CN104869087A (zh) * 2008-12-31 2015-08-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交织方法、信道交织器与信道编码装置
US20150089321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4811266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比特交织、解交织方法及对应的发射机、接收机
CN106165303A (zh) * 2014-02-19 2016-1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及其交织方法
US20150333769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ing and pun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60105201A1 (en) * 2014-10-14 2016-04-14 Foundation of Soongsil University-lndustry Cooperation Method and interleaving apparatus for interleaving for error dispers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Polar Code Size and Rate-Matching Design for NR Control Channels", 《3GPP TSG RAN WG1 RAN1 #88 MEETING R1-170273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422A1 (zh) * 2020-06-17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6572A (ja) 2023-08-01
US11070317B2 (en) 2021-07-20
US20230275697A1 (en) 2023-08-31
KR20210064401A (ko) 2021-06-02
KR20200002799A (ko) 2020-01-08
EP4258555A3 (en) 2023-11-22
US20210385016A1 (en) 2021-12-09
EP3602868A1 (en) 2020-02-05
AU2018239415B2 (en) 2023-02-23
TW201902140A (zh) 2019-01-01
CN115549856A (zh) 2022-12-30
US20220376826A1 (en) 2022-11-24
US11683125B2 (en) 2023-06-20
JP2020516117A (ja) 2020-05-28
MX2019011245A (es) 2019-11-21
KR20220105681A (ko) 2022-07-27
TWI744508B (zh) 2021-11-01
EP4258555A2 (en) 2023-10-11
WO2018175557A1 (en) 2018-09-27
US20200099471A1 (en) 2020-03-26
AU2018239415A1 (en)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187A (zh) 用于极性编码系统、过程及信令的子块式交织
CN110249563B (zh) 用于极化译码的两级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KR102539912B1 (ko) Ldpc 베이스 매트릭스 선택에 따른 코드 블록 세그먼트화
CN111357219B (zh) 极性编码系统
CN109792254A (zh) 与harq相结合的基于原型图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
JP6162823B2 (ja) 適応変調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964428A (zh) 用于nr的波束形成系统中的有效广播信道
CN109716691A (zh)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高级极化码
CN109997326A (zh)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CN111095831B (zh)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技术
CN112106302B (zh) 降低复杂度的极化编码和解码
CN113169814A (zh) 用于极化编码重传的等效穿孔集合
TW201924272A (zh) 利用極化碼進行urllc傳輸
CN113424469A (zh) 用于具有低延迟的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程序
KR202201704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