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4469A - 用于具有低延迟的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低延迟的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24469A CN113424469A CN202080013757.8A CN202080013757A CN113424469A CN 113424469 A CN113424469 A CN 113424469A CN 202080013757 A CN202080013757 A CN 202080013757A CN 113424469 A CN113424469 A CN 1134244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
- component
- decoding
- bits
- c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41000169170 Boreogadus sa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nickel zinc Chemical compound [Ni].[Zn]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11 transmission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11—Soft-decision decoding, e.g. by means of message passing or belief propagation algorithm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91—Codes on graphs other than LDPC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2—Reduction of hardware complexity or efficient proces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性码,该极性码初始可划分为多个极性分量码,其中这些分量码的特征诸如分量码的数量和分量码的大小基于诸如传输间隔内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的参数来确定。对于每个所选择的分量码,可确定码位生成的顺序及其索引。可根据码位生成的顺序将所确定的索引分配到不同的、唯一的组中。可根据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配置交织操作,然后执行该交织操作。在该传输阶段中,可基于该分量极性码中该位生成的所识别顺序诸如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传输该码位。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798,208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极性码是经分析证明可实现容量的第一信道码类型。极性码在嵌入式CRC的辅助下,表现出与具有低误码平层或不具有误码平层的常规LDPC码或涡轮码相当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小到中的块长度。具有连续对消解码的极性码需要相对低的编码和解码复杂性。然而,解码复杂性和延迟可与采用CRC辅助列表解码时的列表大小以及码字的块长度成比例地增加。复杂性和延迟增加成为中心问题,特别是在中到大块长度中,并且限制了极性码在包括5G NR eMBB数据率(~20Gbps)及以上的高吞吐量方案中的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性码,该极性码初始可划分为多个极性分量码,其中这些分量码的特征诸如分量码的数量和分量码的大小基于诸如传输间隔内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的参数来确定。对于每个所选择的分量码,可确定码位生成的顺序及其索引。可根据码位生成的顺序将所确定的索引分配到不同的、唯一的组中。可根据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配置交织操作,然后执行该交织操作。在该传输阶段中,可基于该分量极性码中该位生成的所识别顺序诸如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传输该码位。在接收器中,解码器可利用其自身先验可用的传输信息的顺序来开始其对所接收的信道符号的解码过程,因此解码过程可在接收所有信道符号之前开始。
附图说明
由以下结合附图以举例的方式给出的描述可得到更详细的理解,其中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是示出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可得以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系统图;
图1B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使用的示例性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图;
图1C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示例性核心网络(CN)的系统图;
图1D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内使用的另外一个示例性RAN和另外一个示例性CN的系统图;
图2是示出码字块长度N=8的示例性极性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用于BP解码的LLR消息传递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用于极性码的有序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极性码分解成四个可能分量极性码的示例的四个示意图;
图6是示出对于长度N′=8的给定分量极性码的顺序编码步骤和在每个时序步骤处的编码位生成的三个示意图;
图7是示出基于长度N′=2n′的分量极性码来识别码位顺序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有序分组和组交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在插入交织步骤904的情况下修改的NR复用链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提前开始解码中的时序关系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示例性解码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用于常规解码和提前开始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块误码性能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用于常规BP解码和提前开始BP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时序步骤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和
图14是示出用于常规类-LDPC BP解码和提前开始类-LDPC BP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时序步骤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示出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可得以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可为向多个无线用户提供诸如语音、数据、视频、消息、广播等内容的多址接入系统。通信系统100可使多个无线用户能够通过系统资源(包括无线带宽)的共享来访问此类内容。例如,通信系统100可采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法,诸如码分多址接入(C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频分多址接入(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零尾唯一字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ZT-UW-DFT-S-OFDM)、唯一字OFDM(UW-OFDM)、资源块滤波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4、核心网络(CN)106、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互联网110和其他网络112,但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设想了任何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一者可以是被配置为在无线环境中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作为示例,WTRU 102a、102b、102c、102d(其中任何一个均可被称为站(STA))可被配置为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包括用户装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基于订阅的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热点或Mi-Fi设备、物联网(IoT)设备、手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头戴式显示器(HMD)、车辆、无人机、医疗设备和应用(例如,远程手术)、工业设备和应用(例如,在工业和/或自动处理链环境中操作的机器人和/或其他无线设备)、消费电子设备、在商业和/或工业无线网络上操作的设备等。WTRU 102a、102b、102c和102d中的任一者可互换地称为UE。
通信系统100还可包括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基站114a、114b中的每一者可为任何类型的设备,其被配置为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者无线对接以促进对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诸如CN106、互联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访问。作为示例,基站114a、114b可为基站收发台(BTS)、NodeB、演进节点B(eNB)、家庭节点B、家庭演进节点B、下一代NodeB,诸如gNode B(gNB)、新无线电(NR)Node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等。虽然基站114a、114b各自被描绘为单个元件,但应当理解,基站114a、114b可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4的一部分,该RAN还可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诸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载波频率上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该基站可被称为小区(未示出)。这些频率可在许可频谱、未许可频谱或许可和未许可频谱的组合中。小区可向特定地理区域提供无线服务的覆盖,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为相对固定的或可随时间改变。小区可进一步被划分为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被划分为三个扇区。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可包括三个收发器,即,小区的每个扇区一个收发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可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可针对小区的每个扇区利用多个收发器。例如,可使用波束成形在所需的空间方向上传输和/或接收信号。
基站114a、114b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通信,该空中接口可为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厘米波、微米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等)。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更具体地讲,如上所指出,通信系统100可为多址接入系统,并且可采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案,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等。例如,RAN 104中的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无线电技术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其可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WCDMA可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的HSPA(HSPA+)之类的通信协议。HSPA可包括高速下行链路(DL)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UL)分组接入(HSUPA)。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诸如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使用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和/或高级LTE Pro(LTE-A Pro)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无线电技术诸如NR无线电接入,其可使用NR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例如使用双连接(DC)原理一起实现LTE无线电接入和NR无线电接入。因此,WTRU 102a、102b、102c所利用的空中接口可由多种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或向/从多种类型的基站(例如,eNB和gNB)发送的传输来表征。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诸如IEEE 802.11(即,无线保真(WiFi))、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CDMA2000、CDMA2000 1X、CDMA2000 EV-DO、暂行标准2000(IS-2000)、暂行标准95(IS-95)、暂行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SM增强数据率演进(EDGE)、GSM EDGE(GERAN)等无线电技术。
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为例如无线路由器、家庭节点B、家庭演进节点B或接入点,并且可利用任何合适的RAT来促进诸如商业场所、家庭、车辆、校园、工业设施、空中走廊(例如,供无人机使用)、道路等局部区域中的无线连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实现诸如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实现诸如IEEE 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个域网(WPAN)。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利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LTE-A Pro、NR等)来建立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具有与互联网110的直接连接。因此,基站114b可不需要经由CN106访问互联网110。
RAN 104可与CN 106通信,该CN可以是被配置为向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提供语音、数据、应用和/或互联网协议语音技术(VoIP)服务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数据可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要求,诸如不同的吞吐量要求、延迟要求、误差容限要求、可靠性要求、数据吞吐量要求、移动性要求等。CN 106可提供呼叫控制、账单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互联网连接、视频分发等,和/或执行高级安全功能,诸如用户认证。尽管未在图1A中示出,但是应当理解,RAN 104和/或CN 106可与采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不同RAT的其他RAN进行直接或间接通信。例如,除了连接到可利用NR无线电技术的RAN 104之外,CN 106还可与采用GSM、UMTS、CDMA 2000、WiMAX、E-UTRA或WiFi无线电技术的另一RAN(未示出)通信。
CN 106也可充当WTRU 102a、102b、102c、102d的网关,以访问PSTN108、互联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PSTN108可包括提供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互联网110可包括使用常见通信协议(诸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或TCP/IP互联网协议组中的互联网协议(IP))的互连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的全球系统。网络112可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操作的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个CN,其可采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的一些或所有WTRU 102a、102b、102c、102d可包括多模式能力(例如,WTRU 102a、102b、102c、102d可包括用于通过不同无线链路与不同无线网络通信的多个收发器)。例如,图1A所示的WTRU 102c可被配置为与可采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通信,并且与可采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通信。
图1B是示出示例性WTRU 102的系统图。如图1B所示,WTRU 102可包括处理器118、收发器120、发射/接收元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小键盘126、显示器/触摸板128、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可移动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和/或其他外围设备138等。应当理解,WTRU 102可包括前述元件的任何子组合,同时保持与实施方案一致。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处理器118可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任何其他功能,这些其他功能使WTRU 102能够在无线环境中工作。处理器118可耦合到收发器120,该收发器可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122。虽然图1B将处理器118和收发器120描绘为单独的部件,但是应当理解,处理器118和收发器120可在电子封装或芯片中集成在一起。
发射/接收元件122可被配置为通过空中接口116向基站(例如,基站114a)传输信号或从基站接收信号。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为传输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为传输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可见光信号的发射器/检测器。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被配置为传输和/或接收RF和光信号。应当理解,发射/接收元件122可被配置为传输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何组合。
尽管发射/接收元件122在图1B中被描绘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 102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122。更具体地讲,WTRU 102可采用MIMO技术。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WTRU 102可包括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个天线)。
收发器120可被配置为调制将由发射/接收元件122传输的信号并且解调由发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号。如上所指出,WTRU 102可具有多模式能力。因此,收发器120可包括多个收发器,以便使WTRU 102能够经由多种RAT(诸如NR和IEEE 802.11)进行通信。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小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从其接收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将用户数据输出到扬声器/麦克风124、小键盘126和/或显示器/触摸板128。此外,处理器118可从任何类型的合适存储器(诸如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和/或可移动存储器132)访问信息,并且将数据存储在任何类型的合适存储器中。不可移动存储器130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可移动存储器132可包括用户身份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处理器118可从未物理上定位在WTRU 102上(诸如,服务器或家用计算机(未示出)上)的存储器访问信息,并且将数据存储在该存储器中。
处理器118可从电源134接收电力,并且可被配置为向WTRU 102中的其他部件分配和/或控制电力。电源134可以是用于为WTRU 102供电的任何合适的设备。例如,电源1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组(例如,镍镉(NiCd)、镍锌(NiZn)、镍金属氢化物(NiMH)、锂离子(Li-ion)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118还可耦合到GPS芯片组136,该GPS芯片组可被配置为提供关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除了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之外或代替该信息,WTRU 102可通过空中接口116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基于从两个或更多个附近基站接收到信号的定时来确定其位置。应当理解,在与实施方案保持一致的同时,该WTRU 102可通过任何合适的位置确定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该其他外围设备可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卫星收发器、数字相机(用于照片和/或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振动设备、电视收发器、免提耳麦、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播放器模块、互联网浏览器、虚拟现实和/或增强现实(VR/AR)设备、活动跟踪器等。外围设备13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传感器可为以下一者或多者:陀螺仪、加速度计、霍尔效应传感器、磁力计、方位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时间传感器;地理位置传感器、测高计、光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磁力计、气压计、手势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WTRU 102可包括全双工无线电台,对于该全双工无线电台,一些或所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例如,与用于UL(例如,用于发射)和DL(例如,用于接收)的特定子帧相关联)可为并发的和/或同时的。全双工无线电台可包括干扰管理单元,该干扰管理单元用于经由硬件(例如,扼流圈)或经由处理器(例如,单独的处理器(未示出)或经由处理器118)进行的信号处理来减少和/或基本上消除自干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WTRU 102可包括半双工无线电台,对于该半双工无线电台,发射和接收一些或所有信号(例如,与用于UL(例如,用于发射)或DL(例如,用于接收)的特定子帧相关联)。
图1C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RAN 104和CN 106的系统图。如上所述,RAN 104可采用E-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102a、102b、102c通信。RAN 104还可与CN106通信。
RAN 104可包括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但是应当理解,RAN 104可包括任何数量的演进节点B,同时保持与实施方案一致。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各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便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可实现MIMO技术。因此,演进节点B 160a例如可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 102a传输无线信号和/或从WTRU 102a接收无线信号。
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中的每一者可与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可被配置为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策、切换决策、UL和/或DL中的用户的调度等。如图1C所示,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可通过X2接口彼此通信。
图1C所示的CN 106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62、服务网关(SGW)164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166。虽然前述元件被描绘为CN 106的一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何元件可由除CN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拥有和/或运营。
MME 162可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演进节点B 162a、162b、162c中的每一者,并且可用作控制节点。例如,MME 162可负责认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承载激活/去激活、在WTRU 102a、102b、102c的初始附加期间选择特定服务网关等。MME 162可提供用于在RAN 104和采用其他无线电技术(诸如GSM和/或WCDMA)的其他RAN(未示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SGW 164可经由S1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中的每一者。SGW 164通常可向/从WTRU 102a、102b、102c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SGW 164可执行其他功能,诸如在演进节点B间切换期间锚定用户平面、当DL数据可用于WTRU 102a、102b、102c时触发寻呼、管理和存储WTRU 102a、102b、102c的上下文等。
SGW 164可连接到PGW 166,该PGW可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诸如互联网110)的访问,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和启用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CN 106可有利于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CN 106可为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电路交换网络(诸如,PSTN 108)的访问,以有利于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传统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CN 106可包括用作CN 106与PSTN 108之间的接口的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或者可与该IP网关通信。另外,CN 106可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其他网络112的访问,该其他网络可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和/或无线网络。
尽管WTRU在图1A至图1D中被描述为无线终端,但是可以设想到,在某些代表性实施方案中,这种终端可(例如,临时或永久)使用与通信网络的有线通信接口。
在代表性实施方案中,其他网络112可为WLAN。
处于基础结构基本服务集(BSS)模式的WLAN可具有用于BSS的接入点(AP)以及与AP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站点(STA)。AP可具有至分配系统(DS)或将流量承载至和/或承载流量离开BSS的另一种类型的有线/无线网络的接入或接口。源自BSS外部并通向STA的流量可通过AP到达并且可被传递到STA。源自STA并通向BSS外部的目的地的流量可被发送到AP以被传递到相应目的地。BSS内的STA之间的流量可通过AP发送,例如,其中源STA可向AP发送流量,并且AP可将流量传递到目的地STA。BSS内的STA之间的流量可被视为和/或称为点对点流量。可利用直接链路建立(DLS)在源和目的地STA之间(例如,直接在它们之间)发送点对点流量。在某些代表性实施方案中,DLS可使用802.11e DLS或802.11z隧道DLS(TDLS)。使用独立BSS(IBSS)模式的WLAN可不具有AP,并且IBSS内或使用IBSS的STA(例如,所有STA)可彼此直接通信。IBSS通信模式在本文中有时可称为“ad-hoc”通信模式。
当使用802.11ac基础结构操作模式或相似操作模式时,AP可在固定信道(诸如主信道)上传输信标。主信道可为固定宽度(例如,20MHz宽带宽)或动态设置的宽度。主信道可为BSS的操作信道,并且可由STA用来建立与AP的连接。在某些代表性实施方案中,可例如在802.11系统中实现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对于CSMA/CA,STA(例如,每个STA)(包括AP)可侦听主信道。如果主信道被特定STA侦听/检测和/或确定为繁忙,则特定STA可退避。一个STA(例如,仅一个站)可在给定BSS中在任何给定时间传输。
高吞吐量(HT)STA可使用40MHz宽的信道进行通信,例如,经由主20MHz信道与相邻或不相邻的20MHz信道的组合以形成40MHz宽的信道。
极高吞吐量(VHT)STA可支持20MHz、40MHz、80MHz和/或160MHz宽的信道。40MHz和/或80MHz信道可通过组合连续的20MHz信道来形成。可通过组合8个连续的20MHz信道,或通过组合两个非连续的80MHz信道(这可被称为80+80配置)来形成160MHz信道。对于80+80配置,在信道编码之后,数据可通过可将数据分成两个流的段解析器。可单独地对每个流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和时间域处理。可将这些流映射到两个80MHz信道,并且可通过发射STA来传输数据。在接收STA的接收器处,可颠倒上述用于80+80配置的操作,并且可将组合的数据发送到介质访问控制(MAC)。
802.11af和802.11ah支持低于1GHz的操作模式。相对于802.11n和802.11ac中使用的那些,802.11af和802.11ah中减少了信道操作带宽和载波。802.11af支持电视白空间(TVWS)频谱中的5MHz、10MHz和20MHz带宽,并且802.11ah支持使用非TVWS频谱的1MHz、2MHz、4MHz、8MHz和16MHz带宽。根据代表性实施方案,802.11ah可支持仪表类型控制/机器类型通信(MTC),诸如宏覆盖区域中的MTC设备。MTC设备可具有某些能力,例如有限的能力,包括支持(例如,仅支持)某些带宽和/或有限的带宽。MTC设备可包括电池寿命高于阈值(例如,以保持非常长的电池寿命)的电池。
可支持多个信道的WLAN系统以及诸如802.11n、802.11ac、802.11af和802.11ah之类的信道带宽包括可被指定为主信道的信道。主信道可具有等于由BSS中的所有STA支持的最大公共操作带宽的带宽。主信道的带宽可由来自在BSS中操作的所有STA的STA(其支持最小带宽操作模式)设置和/或限制。在802.11ah的示例中,对于支持(例如,仅支持)1MHz模式的STA(例如,MTC型设备),主信道可为1MHz宽,即使AP和BSS中的其他STA支持2MHz、4MHz、8MHz、16MHz和/或其他信道带宽操作模式。载波侦听和/或网络分配向量(NAV)设置可取决于主信道的状态。如果主信道繁忙,例如,由于STA(仅支持1MHz操作模式)正在向AP传输,即使大多数可用频段保持空闲,全部可用频段也可被视为繁忙。
在美国,可供802.11ah使用的可用频段为902MHz至928MHz。在韩国,可用频段为917.5MHz至923.5MHz。在日本,可用频段为916.5MHz至927.5MHz。802.11ah可用的总带宽为6MHz至26MHz,具体取决于国家代码。
图1D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RAN 104和CN 106的系统图。如上所指出,RAN104可采用NR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RAN 104还可与CN106通信。
RAN 104可包括gNB 180a、180b、180c,但是应当理解,RAN 104可包括任何数量的gNB,同时保持与实施方案一致。gNB 180a、180b、180c各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便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gNB 180a、180b、180c可实现MIMO技术。例如,gNB 180a、108b可利用波束成形来向gNB 180a、180b、180c传输信号和/或从gNB 180a、180b、180c接收信号。因此,gNB 180a例如可使用多个天线来向WTRU102a传输无线信号和/或从WTRU 102a接收无线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gNB180a、180b、180c可实现载波聚合技术。例如,gNB 180a可向WTRU 102a(未示出)传输多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的子集可在免许可频谱上,而其余分量载波可在许可频谱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gNB 180a、180b、180c可实现协作多点(CoMP)技术。例如,WTRU 102a可从gNB 180a和gNB180b(和/或gNB 180c)接收协作传输。
WTRU 102a、102b、102c可使用与可扩展参数集相关联的传输来与gNB 180a、180b、180c通信。例如,OFDM符号间隔和/或OFDM子载波间隔可因不同传输、不同小区和/或无线传输频谱的不同部分而变化。WTRU 102a、102b、102c可使用各种或可扩展长度的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包含不同数量的OFDM符号和/或持续变化的绝对时间长度)来与gNB180a、180b、180c通信。
gNB 180a、180b、180c可被配置为以独立配置和/或非独立配置与WTRU102a、102b、102c通信。在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可与gNB 180a、180b、180c通信,同时也不访问其他RAN(例如,诸如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在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可将gNB180a、180b、180c中的一者或多者用作移动性锚定点。在独立配置中,WTRU102a、102b、102c可在未许可频带中使用信号与gNB 180a、180b、180c通信。在非独立配置中,WTRU 102a、102b、102c可与gNB 180a、180b、180c通信或连接,同时也与其他RAN(诸如,eNode-B160a、160b、160c)通信或连接。例如,WTRU 102a、102b、102c可实现DC原理以基本上同时与一个或多个gNB 180a、180b、180c和一个或多个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通信。在非独立配置中,演进节点B 160a、160b、160c可用作WTRU 102a、102b、102c的移动性锚点,并且gNB180a、180b、180c可提供用于服务WTRU 102a、102b、102c的附加覆盖和/或吞吐量。
gNB 180a、180b、180c中的每一者可与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可被配置为处理无线电资源管理决策、切换决策、UL和/或DL中的用户的调度、网络切片的支持、DC、NR和E-UTRA之间的互通、用户平面数据朝向用户平面功能(UPF)184a、184b的路由、控制平面信息朝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182a、182b的路由等。如图1D所示,gNB 180a、180b、180c可通过Xn接口彼此通信。
图1D所示的CN106可包括至少一个AMF 182a、182b、至少一个UPF 184a、184b、至少一个会话管理功能(SMF)183a、183b以及可能的数据网络(DN)185a、185b。虽然前述元件被描绘为CN 106的一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何元件可由除CN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拥有和/或运营。
AMF 182a、182b可在RAN 104中经由N2接口连接到gNB 180a、180b、180c中的一者或多者,并且可用作控制节点。例如,AMF 182a、182b可负责认证WTRU 102a、102b、102c的用户、网络切片的支持(例如,具有不同要求的不同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的处理)、选择特定SMF183a、183b、注册区域的管理、非接入层(NAS)信令的终止、移动性管理等。AMF 182a、182b可使用网络切片,以便基于WTRU 102a、102b、102c所使用的服务的类型来为WTRU102a、102b、102c定制CN支持。例如,可针对不同的用例(诸如,依赖超高可靠低延迟(URLLC)接入的服务、依赖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接入的服务、用于MTC接入的服务等)建立不同的网络切片。AMF 182a、182b可提供用于在RAN 104和采用其他无线电技术(诸如LTE、LTE-A、LTE-APro和/或非3GPP接入技术,诸如WiFi)的其他RAN(未示出)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平面功能。
SMF 183a、183b可经由N11接口连接到CN 106中的AMF 182a、182b。SMF 183a、183b还可经由N4接口连接到CN 106中的UPF 184a、184b。SMF 183a、183b可选择并控制UPF184a、184b,并且配置通过UPF 184a、184b进行的流量路由。SMF 183a、183b可执行其他功能,诸如管理和分配UE IP地址、管理PDU会话、控制策略实施和QoS、提供DL数据通知等。PDU会话类型可以是基于IP的、非基于IP的、基于以太网的等。
UPF 184a、184b可经由N3接口连接到RAN 104中的gNB 180a、180b、180c中的一者或多者,这些gNB可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诸如互联网110)的访问,以促进WTRU 102a、102b、102c和启用IP的设备之间的通信。UPF 184、184b可执行其他功能,诸如路由和转发分组、实施用户平面策略、支持多宿主PDU会话、处理用户平面QoS、缓冲DL分组、提供移动性锚定等。
CN 106可有利于与其他网络的通信。例如,CN 106可包括用作CN 106与PSTN 108之间的接口的IP网关(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或者可与该IP网关通信。另外,CN 106可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对其他网络112的访问,该其他网络可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和/或无线网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WTRU 102a、102b、102c可通过UPF 184a、184b经由至UPF 184a、184b的N3接口以及UPF 184a、184b与本地DN185a、185b之间的N6接口连接到DN 185a、185b。
鉴于图1A至图1D以及图1A至图1D的对应描述,本文参照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描述的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或全部功能可由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未示出)执行:WTRU102a-d、基站114a-b、演进节点B 160a-c、MME 162、SGW 164、PGW 166、gNB 180a-c、AMF182a-b、UPF 184a-b、SMF 183a-b、DN 185a-b和/或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设备。仿真设备可以是被配置为模仿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仿真设备可用于测试其他设备和/或模拟网络和/或WTRU功能。
仿真设备可被设计为在实验室环境和/或运营商网络环境中实现其他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测试。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执行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同时被完全或部分地实现和/或部署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以便测试通信网络内的其他设备。该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或所有功能,同时临时被实现/部署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仿真设备可直接耦合到另一个设备以用于测试目的和/或使用空中无线通信来执行测试。
该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执行一个或多个(包括所有)功能,同时不被实现/部署为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例如,仿真设备可在测试实验室和/或非部署(例如,测试)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测试场景中使用,以便实现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测试。该一个或多个仿真设备可为测试设备。经由RF电路(例如,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进行的直接RF耦合和/或无线通信可由仿真设备用于传输和/或接收数据。
对于给定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描述的且与图1A、图1B、图1C和图1D相关的那些无线通信系统),可能存在无线通信的低延迟应用,诸如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非常低延迟的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极性码可针对不同范围的代码块提供最佳纠错性能中的一些纠错性能以及优异的能量效率(能量/位)。然而,在极性码中使用的常规解码算法(诸如连续对消(SC)和连续对消列表(SCL))可能由于这些解码程序的顺序特性而遭受较大的解码延迟。这些方法中的固有的延迟可能导致额外的端到端链路级延迟,这也可能导致吞吐量降低。然后,具有基于SC的解码算法的极性码在URLLC以及高吞吐量通信(例如,数据通信,诸如eMBB)中用于纠错的适用性可能相对有限。然而,基于BP(置信传播)的解码是一种固有的并行程序,其与顺序解码候选相比具有显著更低的解码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潜力。在本文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存在用于解决和改善不同编码和解码方法的方法,这些方法可通过引入程序以使得能够提前开始这些解码技术来改善基于BP的解码的延迟性能。
由于其在小块长度中的优异性能,极性码可用作NR中控制信道前向纠错(FEC)操作中的信道编码方案。极性码编码定义如下:
极性码的一些输入位可具有固定值(例如,零),称为“冻结位”。冻结位的输入索引可由集合表示,并且如果i<j,则极性码的输入位的剩余部分可传送变量信息位,称为“未冻结位”。未冻结位的输入索引可由集合A={a1,a2,a3...,aK}表示,并且如果i<j,则ai<aj。信息位或未冻结位的数量可被定义为K,并且冻结位的数量可为N-K。
图2是示出码字块长度N=8的示例性极性编码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极性编码器可由节点表示,并且节点由(i,j),i=1,...,N表示,并且j=0,...,n。例如,考虑仅分配给节点(1,2)的值的计算。u1和u2进行异或运算,其被分配给节点(1,1)。u3和u4进行异或运算,其被分配给节点(3,1)。然后,节点(1,1)和(3,1)的值进行异或运算,其被分配给节点(1,2)。可类似地确定图2中的其他节点的值。
对于极性码可存在若干代码构造方法。一般来讲,这些方法可初始计算每个输入位索引的可靠性,然后在开始编码操作之前具有位索引可靠性的顺序。根据获得的可靠性顺序,最不可靠的输入位可被分配为冻结位,并且剩余位可被分配为未冻结/信息位。冷冻位和未冷冻位的比例可根据期望的编码速率来确定。在冻结位和未冻结位位置可用的情况下,编码操作如等式1中所示,并且在图2的示例中示出。
一般来讲,用于极性码的解码算法可被分类为两种类型:基于连续对消(SC)的解码和基于置信传播(BP)的解码。
SC极性解码可以是以串行方式计算输入位的对数似然比(LLR)值的顺序解码方法;这基于以下假设:先前解码的位是正确的,并且它们用于对当前位进行解码。连续对消列表(SCL)解码采用候选路径的若干列表来改善SC解码的性能,其中根据LLR计算的结果来选择最佳列表。循环冗余校验(CRC)辅助连续对消列表(CA-SCL)解码采用嵌入式CRC作为选择列表的工具。通过CA-SCL解码,极性码可实现与常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或涡轮码相当或更优越的误码性能。
在一些情况下,极性码可通过消息传递算法(称为标准的基于置信传播(BP)的解码或类-LDPC BP解码)根据和积算法或最小和算法进行解码;这可用极性码的因子图表示来显示(例如,图2)。消息传递可以是一种可在各种基于迭代的解码器中(诸如在LDPC解码器和神经网络内)使用的强大技术。
基于BP的解码(也称为BP解码)可用于各种码类(包括LDPC码)的解码。如本文所述,BP解码可应用于极性码。在表示为类-LDPC解码的改进的方法中,可基于LDPC码中利用的特征修改BP解码程序。具体地,在类-LDPC解码的技术中,可修剪上述因子图(例如,图2)以获得更简单且更低复杂度的配置,以便采用LDPC解码特性。因子图是二部图,并且用于各种迭代解码方法(诸如BP解码),但应注意,因子图也可用于编码。因子图可包括两种类型的节点,分别表示为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
图3是示出用于BP解码的LLR消息传递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3中可观察到度量(例如,LLR值)计算及其在节点之间的关系。在图3中,L代表左,R代表右,并且i和j参考图2的示意图。图3的等式解释如下:
Li,j=G(Li,j+1,Li',j+1+Ri',j) 等式3
Li',j=G(Ri,j,Li,j+1)+Li',j+1 等式4
Ri,j+1=G(Ri,j,Li',j+1+Ri',j) 等式5
Ri',j+1=G(Ri,j,Li,j+1)+Ri',j 等式6
在此,G(x,y)=sgn(x)sgn(y)min(|x|,|y|),并且sgn(x)为x的符号值。当x≥0时,sgn(x)=1,并且当x<0时,sgn(x)=-1。|x|为x的绝对值。所示的通过消息传递的标准BP解码算法可以迭代方式执行。一个迭代步骤可分为两个半迭代步骤。当假设循环法调度时,第一半迭代可初始基于等式3和4来计算度量(例如,LLR值),并且从最右节点(码字变量节点)开始,并且继续进行相同的度量计算(等式3和等式4),直到其到达最左节点(输入位节点)。第二半迭代可基于等式5和6来执行度量(例如,LLR值)计算,从最左节点开始直到到达最右节点。
图4是示出用于极性码的有序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图。一般来讲,在411处,传输程序使发射器410以更高层提供的一组信息位开始。在412处,对该组信息位进行极性编码。在413处,将极性编码位根据本文进一步描述的技术进行交织。在414处,然后调制交织位(例如,QPSK),此时所得的调制位准备好进行传输。在接收器420侧可发生用于解码的交互过程。初始,在421处,接收信道符号。在422处,然后解调符号并执行LLR计算。在423处,执行解交织,其技术在本文进一步描述。在424处,执行提前开始解码。
在编码器侧(例如,发射器),初始可基于详细分量极性码选择程序401来识别码位生成的顺序,这在图7的示例中进一步解释。所识别的码位的顺序可用于创建代码位索引组,这提供了用于在402处进行分组交织操作的交织参数,这在图8的示例中进一步解释。在解码器侧(例如,接收器),基于在编码器处所设计的交织器参数进行的解交织程序促进了所接收的符号的解码的提前开始。这些程序可使得接收器420能够仅基于解交织的LLR值的一部分来开始其解码,诸如在接收到所有符号之前,这可导致更快的整体解码操作。
图5是示出极性码分解成四个可能分量极性码的示例的四个示意图。对有序码位的编码操作(诸如在412处)可首先涉及将极性码分解成多个分量码。分量极性码可具有与原始极性码相同的极性码结构,但块长度减少。如图5的示例所示,在N=16和N′=8的情况下,极性码分解成分量极性码,其中N′表示分量极性码的长度。
极性码图501和502示出了在其结构内包含输入位(例如,输入节点)的分量极性码。极性码图503和504示出了包含输出编码位(例如,输出节点)的分量极性码。需注意,当N=N′时,分量极性码可以是整体极性码本身。另外,对于N=N′·N″(其中N′和N″具有整数值),整体极性码可分解为N/N′分量极性码(各自具有N′的码长度)以及N/N″分量极性码(各自具有N″的码长度)。
如本文所述,可在501和502系列内选择分量码作为主要示例,使得分量码在其结构和操作中包含输入位/输入节点,并且在不丧失一般性的同时,可假设具有相等长度的分量极性码的任何其他配置。
在一些情况下,分量极性码中的码位生成顺序可以是顺序的。在此类情况下,需要n个时序步骤来对长度N=2n的代码块进行编码;在每个时序步骤处,可生成编码位的特定部分。
图6示出了示出对于长度N′=8的给定分量极性码的顺序编码步骤和在每个时序步骤处的编码位生成的三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实心黑(即,实心圆)节点可指示在每个时序级(例如,601、602和603)的码位生成,并且虚线指示对应于每个步骤的异或运算;在该示例中,存在三个步骤或级。在时序步骤601处生成码位c7,c8;在时序步骤602处生成码位c5,c6;并且在时序步骤603处生成编码位c1,c2,c3,c4。一旦在给定编码步骤处生成码位,则其值在接下来的编码步骤中保持不变。在该示例之后,码位生成步骤可表示如下:生成至cN位,直到时序步骤t=1,...,n,并且在时序步骤t=2,...,n生成至位。
图7是示出基于长度N′=2n’的分量极性码来识别码位顺序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在701处,该过程作为整体传输过程的一部分开始。在702处,选择具有长度N′的N/N′分量码。在703处,建立编码级,例如从t=1开始。在704处,可存在每个分量码的极性编码步骤t。
在705处,如果在时序步骤t处生成的码位索引集合被定义为Tt,则对应的码位可被分组在该集合Tt下。然后,分组的位(例如,集合)可根据其生成顺序进行排序,该生成顺序可表示为T1,T2,...,Tn′,(N′=2n’)。
在706处,如果t=n’,则顺序确定过程结束,并且传输过程(例如,参见图4的示例)可继续。如果否,则t在707处递增,并且该过程在704处重复。
在过程708结束时,可基于该分组顺序执行传输,使得沿循T1,T2,...,Tn′(N′=2n′)的序列来传输码位。在一个示例中,使用图2中的符号(例如,cm由索引m表示)T1={7,8},T2={5,6}并且T3={1,2,3,4}。因此,传输顺序可沿循序列T1,T2,T3。具体地,在该示例中,码位序列7,8,5,6,1,2,3,4(例如,c7,c8,c5,c6,c1,c2,c3,c4)可表示传输顺序。此外,在集合Tt内,可在相同的时序步骤期间生成对应的码位,并且该集合内的传输顺序可以是任意的,诸如T3={1,2,3,4}→1,2,3,4→4,3,2,1→2,1,4,3等。因此,可相应地改变整体传输位码序列。
此外,传输的顺序可被反转、位反转或者反转后位反转(例如,将序列(01,10,11)反转为(11,10,01),然后对该反转序列应用位反转,即(00,01,10))。例如,通过反转i→N′+1-i:T1={2,1};T2={4,3};T3={8,7,6,5}。
通过位反转,i=0xpqr…s+1,i的位反转可等于0xs…rqp+1(其中0xpqr…s为i-1的二进制表达式)。例如,当i=7=0x111=0x110+1时,i的位反转为0x011+1=0x100=4。通过应用此反转操作,可获得以下顺序:T1={4,8};T2={2,6};T3={1,5,3,7}。
通过对位反转施加另一反转操作,可获得以下顺序:T1={5,1};T2={7,3},T3={8,4,6,2}。
需注意,在705处,表示集合的并集,并且该集合包含在时序步骤t处针对具有长度N′的所有N/N′极性分量码生成的码位的所有元素的索引。例如,当N=16并且N′=8并且采用了对应于501和502的分量码类型时,则 如该示例中所示,可基于分量极性码来识别传输码位顺序。
一般来讲,可对极性码进行修改,从而产生类似的误码性能和代码构造程序。例如,一些修改可包括移除位反转交织器,或反转编码级的顺序(例如,对应于图2中的垂直索引j)。本文所讨论的有序传输方案可以直接方式应用于这些修改的极性码候选。
图8是示出有序分组和组交织的示例的示意图。在编码之后,可基于所识别的码位顺序来执行交织。本文所公开的程序(例如,图7)可被认为是根据所识别的码位生成顺序对极性码位进行分组,其中此顺序基于分量极性码中的码位生成来确定。极性码位可根据用于确定码位顺序的所选择的分量极性码,基于输出节点的索引进行分组。参见例如图8中的从码位组1到码位组N/N′的编码的输出代码块801。也就是说,极性码位的分组对应于将标准顺序的总码位块(例如,图5中的c1,c2,...,c16)划分为各自具有长度N′的小码位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码位组(码位块)对应于图5中的类型501和502的每个分量码。
从上段生成的码位中,可选择对应于相同编码和码位生成时序步骤的码位,并将其聚集在新组中,诸如804处的排序。“新组”对应于例如,第一“新组”包含具有与在分量极性码的第一时序步骤处生成的节点相同的垂直或行索引的码位并且最后一个“新组”是聚集的具有与在分量极性码的最后一个时序步骤处生成的节点相同的垂直或行索引的码位
为了改善突发误码信道(例如,衰落信道)中的误码性能,可能需要进行交织操作。对于每个有序组,组内的码位可由组交织器803进行交织。组交织器803可为伪随机交织器或块交织器。
码位的排序、根据该排序将它们置于组之下804以及码位组作为整体的交织803的组合可被认为在总码位802上进行交织。交织器过程(包括排序、码位组的创建和组交织)可插入在NR复用链中,如图9所示,其中下一个步骤将是调制映射器和/或循环缓冲器(例如,805)。N’可等于用于子块交织器的子块的长度,在NR具体实施中子块的长度可为N′=32。
如上所述,图9是示出在插入了交织级904的情况下修改的NR复用链的示例的流程图。否则,该过程将包括以下元素/级中的一者或多者:极性编码901、子块交织器902、位选择903、循环缓冲器905和调制映射器906。
一般来讲,解码操作可利用有序码位来执行,如它们在如本文所讨论的编码操作中生成的一样。对有序码位执行的基于置信传播(BP)的解码操作可实现解码过程的提前开始。基于BP的解码可主要以具有多次迭代的迭代方式执行以完成整体解码操作。在常规极性解码中,可在接收到所有信道符号之后准备好对应于所有码位的LLR值时开始解码。相比之下,对于基于BP的解码,解码器可在接收到所有信道符号之前开始解码操作,这可允许更快的响应时间。
图10是示出提前开始解码中的时序关系的示例的示意图。在一个代码块间隔(诸如1001a)中,对于TX,可能存在若干有序组(例如,有序组1、有序组2和有序组3)。类似地,RX1020可接收与从TX 1010所传输的内容相同的内容。
基于本文所公开的传输程序,RX 1020可从TX 1010根据所选择的编码和传输顺序接收信道符号。在有序码位组的每次接收中(例如,对于N′=8和n′=3),并且在根据所接收的信道符号计算出LLR值之后,解码器可根据其解码方法来针对码位组选择解码程序,诸如类-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BP解码或标准BP解码。例如,可在涉及半(右值)迭代加上半(左值)迭代的一次迭代中执行解码。在另一示例中,可在类-LDPC BP迭代中,在涉及半(变量到检查)迭代加上半(检查到变量)迭代的一次迭代中执行解码。在另一示例中,解码可涉及多次迭代,其中对于有序码位组的每次接收,可执行多次迭代。
在BP解码中,每次迭代可能需要2n个时序步骤,然后I次迭代可能总共需要2nI个时序步骤。在2n和2hI中的缩放系数“2”描绘了对应于如等式3至等式6中所给出的左值计算和右值计算的两个半迭代。例如,对于码长度N=210,十二(12=I)次迭代可能需要2×10×12=240个时序步骤。另一方面,在类-LDPC BP解码中,可能仅需要2I个时序步骤。类似地,2I中的缩放系数“2”描绘了对应于变量节点到检查节点的计算(例如,左值计算)和检查节点到变量节点的计算(例如,右值计算)的两个半迭代。
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常规开始解码1032和提前开始解码1031之间的时序关系。如果迭代次数从代码块接收结束时开始计数并且不包括来自提前解码的迭代,则可评估提前开始解码的益处。通过采用提前开始解码,解码器可比常规BP解码更快完成其解码过程,从而更快的响应(例如,对传输的ACK/NACK响应)是可能的。然后,该提前解码方法可为用例(诸如URLLC)提供益处。
图11是示出示例性解码程序的流程图。初始在1101处,解码过程开始,作为接收传输所需的处理的一部分。此时,t=1,如1102处可见。在1103处,接收对应于解码步骤t的有序码位组(例如,图9的示例中所示的“新组”)。对于每次接收,在1104处,解码器可计算信道符号的LLR值。在1105处,可在解码迭代之前通过LLR值来初始化所接收组的对应节点(图2中的最右节点)。一旦LLR被初始化,就可在1106处执行解码迭代(例如,提前解码),其中对于如本文所述的每个解码步骤,迭代次数可为单次(例如,一次)或多次。将与尚未接收的码位组相对应的节点初始化为零值。在1108处,评估t,并且如果未达到t=n′,则在1107处递增t并返回到该过程。但如果达到t=n′并且通过提前解码完成所有解码步骤,则在1109处,可进一步采用如上所述的标准(常规)解码迭代来完成所有解码程序以具有最终解码位(例如,通过合并完成完整代码块的解码所需的附加解码迭代)。解码迭代可继续,直到预先确定的最大迭代。可定义提前停止解码的条件,而不是通过最大迭代限制停止。
可基于一些考虑因素来确定分量极性码N′的长度。总交织器802的交织深度可与突发误码信道(例如,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密切相关。当图8中的“新组”内的内部交织正确完成时,交织前的相邻码位可在交织之后以距离d分离。分离距离d可大于特定值以克服突发误码。N’可与d密切相关,因为N′是不同码位组(例如,CC1、CC2等;参见例如编码的输出代码块801)之间的基本分离,并且需要考虑d来选择。
就频域中的正交传输(诸如OFDM)而言,传输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可非常小,这将限制解码程序的提前开始的适用性。为了提供延迟减少的益处,单个传输间隔(对应于极性编码块)中的时间单元数应等于或大于n′。因此,n′和对应的N’可具有上限(例如,“新组”对应于),诸如预定/配置的阈值。
在与图9中的一个“新组”的传输相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应执行至少一次解码迭代以促进详细的提前解码程序并受益于减少的延迟当n′太小并且由单个接收组进行解码的对应时间间隔可能太短时,解码器具体实施可能不执行甚至一个迭代步骤。解码器具体实施执行单次迭代的能力可能是影响N′的因素之一。
N′可具有其受以上考虑因素影响的值的范围,并且可被确定为显示该范围内的最佳误码性能。可通过模拟或实际具体实施来比较误码性能。
如本文所讨论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是如本文所述的不同或相同的任何两个设备,诸如WTRU。在一种情况下,发射器可为网络节点,并且接收器可为通过极性编码进行数据传输的WTRU,或者发射器可为WTRU,并且网络节点可为接收器。接收器可在数据传输之前发送指示其极性解码器在连接设置程序中的能力的信号。发射器可决定用于传输的资源分配指示时间间隔,并在数据传输之前向接收器发送对应的控制信息。可在极性编码数据传输之前通过任何控制信道(例如,PDCCH)发送控制信息/分组。控制信息可包含隐式地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指示N′的信息或显式地包含该信息。接收器可能需要对控制信息/分组进行解码以获得极性编码/解码相关信息(例如,N′)。在接收器接收到控制信息之后,发射器可基于控制信息传输数据。接收器可具有基于由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指示的帧格式的提前解码程序。
在一个示例中,极性码最初可划分为多个极性分量码。这些分量码的特征(例如,分量码的数量和/或分量码的大小)可基于诸如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或解码器能力的参数来确定。对于每个所选择的分量码,可确定码位生成的顺序及其索引。然后,可根据码位生成的顺序将所确定的索引分配到不同的、唯一的组中。可根据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配置交织操作,然后执行该交织操作。在传输阶段中,可基于分量极性码中位生成的所识别顺序(诸如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传输码位。在接收器中,解码器可利用自身可用的传输信息的顺序(例如,经由先前传输的控制信息)来开始其对所接收的信道符号的解码过程,并且因此解码过程可能在接收到所有信道符号之前已开始。
在一个示例中,诸如WTRU或网络节点的设备可执行用于发送使用极性编码的分组的操作。初始,设备可从接收器接收能力信息,并基于接收器的能力信息确定时间间隔信息。该设备可向接收器发送控制信息,使得接收器将能够对未来的分组传输进行解码。编码过程可开始于从较高层接收数据以进行传输。数据可被极性编码。然后,设备可将极性码分解成多个分量码。然后,设备可基于按照每个分量码的码位生成的时序将第一分量码的码位与第二分量码的码位划分为一组,其中第一分量码和第二分量码是多个分量码的一部分。然后,设备可交织每组码位并将交织组输出到调制器,该调制器输出分组以进行传输。分组被传输到接收器,在接收器中基于在传输分组之前从设备所接收的控制信息对分组进行解码。多个分量码的总计数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多个分量码中的每个分量码的长度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作为编码过程的一部分,设备还可确定每个分量码的码位顺序和索引。
在一个示例中,极性码初始可划分为多个极性分量码,其中这些分量码的特征诸如分量码的数量和分量码的大小基于诸如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的参数来确定。对于每个所选择的分量码,可确定码位生成的顺序及其索引。可根据码位生成的顺序将所确定的索引分配到不同的、唯一的组中。可根据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配置交织操作,然后执行该交织操作。在该传输阶段中,可基于该分量极性码中该位生成的所识别顺序诸如所确定的索引分组来传输该码位。在接收器中,解码器可利用其自身先验可用的传输信息的顺序来开始其对所接收的信道符号的解码过程,因此解码过程可在接收所有信道符号之前开始。
表1提供了执行模拟以示出预期优势的示例性条件。
参数 | 值 |
N | 1024 |
K | 512 |
编码速率 | 1/2 |
CRC | 无CRC |
解码方案 | 洪泛BP或类-LDPC BP |
代码构造 | NR极性码序列 |
调制 | QPSK |
最大迭代 | 洪泛BP=60,类-LDPC BP=300 |
洪泛BP | 缩放的最小和循环法(0.9375) |
提前解码 | 基于块的提前解码N′=32 |
提前时序步骤的迭代 | 洪泛BP=1,类-LDPC BP=4 |
计数最小的误码 | 100个块误码 |
表1:模拟条件
图12是示出用于常规解码和提前开始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块误码性能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图13是示出用于常规BP解码和提前开始BP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时序步骤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同样,图14是示出用于常规类-LDPC BP解码和提前开始类-LDPC BP解码的示例性程序之间的模拟时序步骤的比较的示例的曲线图。
出于本模拟的目的,可基于极性分解来修改类-LDPC BP解码。用于提前开始解码的分量极性码的长度可为N′=32。对于有序组的每个提前BP解码可假设一次迭代,并且对于有序组的每个提前类-LDPC BP解码可假设四次迭代。在模拟中,具有N′=32的分量极性码可用于有序组选择,并且也可假设图5501和502的情况。可假设通过基于稀疏奇偶校验矩阵的编码方法进行的码位生成的顺序,并且可提供来自常规NR方法的编码器的码位的不同生成顺序。
根据图12所示的结果,可能没有观察到常规解码和提前开始解码之间的性能差异。根据图13的结果,SNR=4dB时58.9%的迭代可通过提前开始解码而减少,但SNR=4dB时44.6%的迭代可通过提前开始解码而增加。根据图14的结果,SNR=4dB时45.9%的迭代可通过提前开始解码而减少,但SNR=4dB时14.2%的迭代通过提前开始解码而增加。
所公开的编码器中的操作可导致修改编码位流的顺序,这可通过比较由其他编码传输方法产生的此类位流来识别。此外,可通过研究各种测试输入(例如,未编码)位流及其对应的编码位流结果来确定用于对编码排序的操作细节。
另外,如本文所详述,极性解码操作可能需要基于所公开的排序操作进行修改。因此,为了允许互兼容性,可公开并约定编码排序中的程序,这可在解码器中提供相关修改。
尽管上文以特定组合描述了特征和元素,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每个特征或元素可单独使用或以与其他特征和元素的任何组合来使用。另外,本文所述的方法可在结合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中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子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传输)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高速缓存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设备、磁介质(诸如内置硬盘和可移动磁盘)、磁光介质和光介质(诸如CD-ROM磁盘和数字通用光盘(DVD))。与软件相关联的处理器可用于实现用于WTRU、UE、终端、基站、RNC或任何主计算机的射频收发器。
Claims (15)
1.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极性码分解成多个分量码;
基于按照每个分量码的码位生成的时序将第一分量码的码位与第二分量码的码位划分为一组,其中所述第一分量码和所述第二分量码是所述多个分量码的一部分;
将所述码位组交织;以及
将基于交织组的分组传输到接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织组被输出到调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分量码的总计数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分量码中的每个分量码的长度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每个分量码的码位顺序和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器的能力信息;
基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能力信息确定时间间隔信息;以及
在传输所述分组之前向所述接收器发送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由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由网络节点执行。
9.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操作地耦合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极性码分解成多个分量码;
基于按照每个分量码的码位生成的时序将第一分量码的码位与第二分量码的码位划分为一组,其中所述第一分量码和所述第二分量码是所述多个分量码的一部分;以及
将所述码位组交织;和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将基于交织组的分组传输到接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交织组被输出到调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分量码的总计数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分量码中的每个分量码的长度基于传输间隔内的可用时序单元数、交织深度和解码器能力中的一者或多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每个分量码的码位顺序和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接收所述接收器的能力信息;
基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能力信息确定时间间隔信息;以及
在传输所述分组之前向所述接收器发送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方法由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执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68897.3A CN118646520A (zh) | 2019-01-29 | 2020-01-29 | 用于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798208P | 2019-01-29 | 2019-01-29 | |
US62/798,208 | 2019-01-29 | ||
PCT/US2020/015714 WO2020160172A1 (en) | 2019-01-29 | 2020-01-29 |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polar encoding and decoding with low latency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68897.3A Division CN118646520A (zh) | 2019-01-29 | 2020-01-29 | 用于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24469A true CN113424469A (zh) | 2021-09-21 |
CN113424469B CN113424469B (zh) | 2024-07-19 |
Family
ID=6974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13757.8A Active CN113424469B (zh) | 2019-01-29 | 2020-01-29 | 用于极性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410868897.3A Pending CN118646520A (zh) | 2019-01-29 | 2020-01-29 | 用于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68897.3A Pending CN118646520A (zh) | 2019-01-29 | 2020-01-29 | 用于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848778B2 (zh) |
EP (1) | EP3918737A1 (zh) |
CN (2) | CN113424469B (zh) |
WO (1) | WO20201601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54034B (zh) * | 2019-10-11 | 2024-05-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管理多sim ue的控制信道上的解码的方法及系统 |
WO2022150692A1 (en) * | 2021-01-11 | 2022-07-14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reduced complexity polar codes based on modified cyclic-redundancy-check (crc) procedure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38996A1 (en) * | 2016-05-20 | 2017-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lar codes and modulation mappings |
WO2018144683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Idac Holdings, Inc. | Advanced polar codes for control channel |
US20180278369A1 (en) * | 2017-03-22 | 2018-09-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correction encoding using a polar c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53752B1 (ko) * | 2013-11-20 | 2018-05-02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폴라 코드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CA2972655C (en) * | 2014-03-24 | 2020-10-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apparatus |
US10567011B2 (en) * | 2016-06-17 | 2020-02-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iece-wise rate matching when using polar codes |
US11323727B2 (en) * | 2017-02-06 | 2022-05-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lteration of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order in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
CN108737021B (zh) * | 2017-04-25 | 2021-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1-29 CN CN202080013757.8A patent/CN113424469B/zh active Active
- 2020-01-29 CN CN202410868897.3A patent/CN118646520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1-29 WO PCT/US2020/015714 patent/WO2020160172A1/en unknown
- 2020-01-29 US US17/310,249 patent/US1184877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1-29 EP EP20708863.4A patent/EP391873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2-18 US US18/543,828 patent/US2024012906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38996A1 (en) * | 2016-05-20 | 2017-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lar codes and modulation mappings |
CN109155691A (zh) * | 2016-05-20 | 2019-01-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极化码和调制映射 |
WO2018144683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Idac Holdings, Inc. | Advanced polar codes for control channel |
US20180278369A1 (en) * | 2017-03-22 | 2018-09-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correction encoding using a polar code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MEDIATEK INC.: "Resolving Polar Code Memory Complexity Issu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R1-1609338, pages 1 - 4 * |
NTT DOCOMO: "Channel interleaving design of Polar cod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 R1-1713968, pages 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60172A1 (en) | 2020-08-06 |
EP3918737A1 (en) | 2021-12-08 |
US11848778B2 (en) | 2023-12-19 |
CN113424469B (zh) | 2024-07-19 |
US20220140945A1 (en) | 2022-05-05 |
US20240129063A1 (en) | 2024-04-18 |
CN118646520A (zh) | 2024-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9563B (zh) | 用于极化译码的两级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
US11683125B2 (en) |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 |
CN111357219B (zh) | 极性编码系统 | |
CN109792254B (zh) | Harq及高级信道码 | |
CN114503471A (zh) | 用于极性编码调制的方法和程序 | |
US20240129063A1 (en) |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polar encoding and decoding with low latency | |
CN112106302B (zh) | 降低复杂度的极化编码和解码 | |
CN111434042A (zh) | 利用极性码进行urllc传输 | |
CN113574816A (zh) | 用于灵活且高度并行的极性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过程 | |
CN117121385A (zh) | 用于极性码的crc辅助编码和bp解码的方法和程序 | |
CN116848788A (zh) | 用于基于修改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过程的复杂性降低的极性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ddress before: Wilmington, Delaware, USA Applicant before: IDAC HOLDINGS, Inc.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