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6989B -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6989B
CN110446989B CN201880005417.3A CN201880005417A CN110446989B CN 110446989 B CN110446989 B CN 110446989B CN 201880005417 A CN201880005417 A CN 201880005417A CN 110446989 B CN110446989 B CN 110446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information
site
unit
purc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6989A (zh
Inventor
中西哲章
玉置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4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0)制作包括收纳于集散据点(1)的部件(2)的收纳信息的部件配置状态信息,购入部件决定部(40)根据基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求出的必要部件信息和部件配置状态信息,决定购入部件,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购入部件的信息、部件配置状态信息、集散据点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制作将购入部件配置到集散据点的部件配置计划。

Description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作向临时地收纳用于生产产品的部件的集散据点配置部件的部件配置计划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应对消费者的需求的形式,要求工业生产的多品种少量化。在多品种少量生产中,频繁地发生生产所需的部件的种类或者适当库存量的变更,但每次需要工厂内的部件的配置的变更。
在作为以往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例如制造车辆的车辆工厂中的制作物流的布局的工厂内物流区域布局制作装置中,工厂内物流区域附图数据制作处理部根据由数据输入处理部读入的部件信息,计算滞留于各物流区域的部件的滞留量(货量),计算各物流区域的尺寸(特别是俯视时的大小),根据该各物流区域的尺寸的计算结果和由数据输入处理部读入的原单位信息,制作各物流区域的二维附图数据,工厂内物流区域布局制作处理部根据包含于部件信息的工厂内物流区域标志以及工厂用地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在考虑各物流区域的工序顺序、各物流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物流区域之间的物流量的基础之上,将由工厂内物流区域附图数据制作处理部制作出的所述各物流区域的二维附图数据,自动地配置到根据工厂用地CAD信息制作出的工厂的附图数据上,制作工厂内的物流区域的布局(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0950(段落编号0031~0033、图1以及图2)
发明内容
作为以往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物流区域布局制作装置如以上所述构成,计算滞留于各物流区域的部件的滞留量,计算各物流区域的尺寸,在考虑各物流区域的工序顺序、各物流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物流区域之间的物流量的基础之上,制作工厂内的物流区域的布局,与生产计划的变更对应地计算物流区域的尺寸,制作工厂内的物流区域的布局。然而,在多品种少量生产中如果每当生产的品种被变更时计算物流区域的尺寸并反复最佳化,则产生大量布局制作的成本,所以存在无法说能够与生产的产品对应地简易地决定部件的配置这样的问题。
本申请公开用于解决如上述的课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与生产的产品对应地简易地决定部件的配置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能够无差错地配置部件的部件配置装置。
本申请公开一种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决定部件的配置计划,该部件是为了生产产品而临时地收纳于集散据点的部件,其中,
具有数据存储部、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购入部件决定部以及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
所述数据存储部具有:部件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部件的大小及重量的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集散据点的位置及大小的集散据点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的位置的设备信息,
所述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制作包括收纳于所述集散据点的所述部件的收纳信息的部件配置状态信息,
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根据基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求出的必要部件信息和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决定预先决定的期间中的购入部件,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根据所述购入部件的信息、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所述集散据点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制作将所述购入部件配置到所述集散据点的部件配置计划。
另外,本申请公开一种部件配置装置,具有前段记载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和便携终端,其中,
对由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决定并购入的已购入部件附加表示所述已购入部件的信息的部件识别代码,对所述集散据点附加表示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的集散据点识别代码,
所述便携终端具有识别代码读取部、数据通信部、对比部以及显示部,
所述识别代码读取部读取所述部件识别代码以及所述集散据点识别代码,
所述数据通信部从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获得所述购入部件以及配置所述购入部件的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
所述对比部对比从所述部件识别代码以及所述集散据点识别代码得到的所述已购入部件以及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和由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制作出的所述购入部件以及配置所述购入部件的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确认其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所述显示部显示由所述对比部确认的结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能够与生产的产品对应地简易地决定部件的配置。
另外,根据本申请公开的部件配置装置,能够与生产的产品对应地简易地决定部件的配置,并且能够无差错地将购入部件收纳于集散据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步骤S15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4A是示出图2的步骤S16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4B是示出图2的步骤S16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2的步骤S17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向收纳场所收纳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向收纳场所收纳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从收纳场所取出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2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从收纳场所取出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5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16A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6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16B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6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7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集散据点;2:部件;20:数据存储部;21:部件信息存储部;22: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23:设备信息存储部;24:作业者信息存储部;30: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1:监视照相机;32:库存量处理部;33: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40:购入部件决定部;50:生产计划存储部;60:部件交货期存储部;70:对象期间存储部;80:部件构成数据库;90: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100:物流布局制作部;110:CAD数据存储部;210:便携终端;211:识别代码读取部;212:数据通信部;213:对比部;214:显示部;310:取出部件列表制作部;500:生产管理部;501:生产实际结果存储部;502:生产计划存储部;503:差分计算部;1000、1000A、1000B: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6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示出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图2的步骤S15的详情的流程图,图4A以及图4B是示出图2的步骤S16的详情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图2的步骤S17的详情的流程图,图6是用于说明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的动作的说明图。此外,虽然未图示,临时地收纳用于生产产品的部件的集散据点与用于生产的生产设备(例如焊接机、数控机床、装配线等)的位置对应地在工厂内的区域或者工厂外的仓库等区域设置有多个。另外,作为与该集散据点独立地能够任意使用的自由空间,设置有预备集散据点。
在图1中,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具有操作部10、数据存储部20、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0、购入部件决定部40、生产计划存储部50、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对象期间存储部70、部件构成数据库80、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物流布局制作部100、CAD数据存储部110。操作部10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向生产计划存储部50、对象期间存储部70等输入数据。数据存储部20具有部件信息存储部21、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22、设备信息存储部23、作业者信息存储部24。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0具有监视照相机31、库存量处理部32、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生产计划存储部50存储有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计划。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存储有部件的交货期、价格、购入目的地等部件的购入信息。对象期间存储部70存储操作者制作部件配置计划时的预先决定的期间。部件构成数据库80存储有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
部件信息存储部21存储部件的尺寸、重量、易坏物注意或者通常处理、可能的搬送方法等处置的区分、与温度、紫外线等有关的收纳上的区分等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22存储集散据点信息以及与预备集散据点有关的和所述集散据点信息同样的预备集散据点信息,其中,所述集散据点信息包括集散据点的宽窄、高度、耐重量、坐标(集散据点的位置信息)等信息、例如通过集散据点的搁板能够拆下等而能否变更集散据点的宽窄、高度、耐重量、坐标等的信息、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等信息。此外,通常在相同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集散据点。设备信息存储部23存储设置于工厂内的起重机、叉车等搬送设备的信息、板金加工机等加工用机械的信息、数控机床的信息、装配线的信息等设备信息。作业者信息存储部24存储包括起重机、叉车等搬送设备的操作技能、各种社内外资格、执照的保有状况等的作业者信息。
接下来,根据图2的流程图说明动作。监视照相机31对集散据点1的架子1a等的部件2的收纳状态进行录像(步骤S11,参照图6),每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将其图像发送到库存量处理部32。发送图像的时间间隔设为比收纳的部件被变更的时间间隔充分短。库存量处理部32根据发送的图像求出当前的部件库存量,并且辨识在发送的图像和紧接在之前发送的图像中是否无差异。当前的部件库存量被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在当前的图像与过去的图像有差异的情况下,根据产生该差异的部件的位置,将什么部件被使用多少计算为部件消耗信息(步骤S12)。部件消耗信息被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购入部件决定部40根据由库存量处理部32求出的部件库存量以及部件消耗信息、来自生产计划存储部50的生产计划信息、来自部件构成数据库80的部件构成信息以及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的部件的购入信息,求出在由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的操作者任意地预先决定的期间(存储于对象期间存储部70的期间)什么部件需要多少的必要部件信息,制作在下次的部件购入时购入的部件的购入部件的信息(步骤S13),发送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
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由购入部件决定部40制作出的购入部件的信息,从数据存储部20取得(读出)与该购入部件有关的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设备信息、作业者信息(步骤S14)。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对购入的所有部件评价部件处置条件并附加评价点(步骤S15,详情后述,参照图3的流程图)。进而,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和包括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的信息的各集散据点的信息,制作下次的部件购入时的部件布局即进行部件分配(步骤S16,详情后述,参照图4的流程图)。
接下来,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所述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购入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作业者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搬送方法的选择(步骤S17,详情后述,参照图5的流程图),确定(决定)部件配置(步骤S18)。接下来,物流布局制作部100根据确定的部件配置,通过CAD制作包括区域、集散据点、收纳的部件的物流布局(步骤S19)。制作出的物流布局被存储到CAD数据存储部110(步骤S20)。
接下来,根据图3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5的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选取所有购入部件(步骤S151),接下来选择预先决定的评价项目中的一个(步骤S152)。作为评价项目,设定与部件的大小(尺寸)、重量等有关的项目。关于选取的评价项目,评价购入的所有部件、即从条件严苛的部分起从高到低地附加评价点(步骤S153)。例如,关于尺寸(在装箱的情况下收容箱的大小),尺寸越大,评价点越高,关于重量,重量越重,评价点越高。此外,对重要度大的评价项目还能够增大该项目的评价点等,针对每个评价项目对评价点的提供方式附加差异。如果关于选取的一个评价项目,评价点的赋予结束(步骤S153),则返回到步骤S152,同样地评价接下来的评价项目。如果对所有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束(步骤S154),则合计每个部件的评价点(步骤S155)。然后,按照评价点从高到低的顺序重排部件即按照条件从严苛到宽松的顺序重排部件(步骤S156)。之后,进入到图2的步骤S16。
接下来,根据图4A以及图4B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6的部件分配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按照评价点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部件(步骤S1601)。对选择出的部件,选择从购入部件决定部40取得的购入部件信息中的部件被临时地配置(收纳)的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例如B栋)(步骤S1602)。选择应收纳到设置于选择出的区域的集散据点的其他全部部件(步骤S1603)。参照与选择出的区域相同的区域的集散据点,确认能否确保充分的集散据点(步骤S1604)。此时,考虑由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以及购入部件决定部40求出的部件消耗信息和部件购入信息,计算在集散据点最大需要多少空间。计算者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考虑该部件消耗信息和部件购入信息时的期间。
在步骤S1604中集散据点充分的情况下,从评价点高的(条件严苛的)部件起比较部件的规格(大小、重量、使用的场所等)和集散据点的规格(位置、收容能力),依次选择(分配)集散据点(步骤S1605)。在步骤S1604中集散据点不充分的情况下,研究在集散据点中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是否有未变更的部分(步骤S1606)。在步骤S1606中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有未变更的部分的情况下,拆卸搁板等变更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变更效果最大的部分,再次计算可收纳区域(步骤S1607)。反复步骤S1604、S1606、S1607,在相应区域内存在充分的集散据点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605。反复步骤S1604、S1606、S1607,在能够变更部位处未变更的部分消失而集散据点不充分的情况下,确认是否无法收纳到预先设置的预备集散据点(步骤S1608)。如果能够收纳到预备集散据点,则进入到步骤S1605而收纳。在步骤S1608中无法收容到预备集散据点时,检索在附近的其他区域中是否有能够收容的集散据点(步骤S1609)。此时,比较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和设备的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作为候补。该距离的上限能够任意地设定。在步骤S1609中如果在其他区域中也无集散据点,则中止检索,报警该意思,并且将该部件登记到未收纳部件列表(步骤S1610)。此外,将未收纳部件列表作为部件收纳信息的一部分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
接下来,根据图5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7的搬送方法的选择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对购入的部件(购入部件),根据部件信息(尺寸、重量、易坏物注意、通常处理等处置的区分)、包含于设备信息的搬送设备信息(设置于工厂内的起重机、叉车等)以及其他设备信息(包括板金加工机等加工用机械、数控机床等的坐标(场所)),检查能否使用搬送设备(步骤S171),如果能够使用,则根据作业者信息(起重机、叉车的操作技能、板金加工技能、各种社内外资格、执照的保有状况等),检索能够使用该搬送设备的作业者是否处于该区域(步骤S172)。
在步骤S171中不能使用搬送设备时以及在步骤S172中无相应的作业者时,计算基于作业者的人力的搬送作业量(劳力)(步骤S173)。接下来,针对能够选择的搬送设备计算搬送设备使用时间以及功耗(步骤S174)。综合地评价步骤S174中的计算结果和在步骤S173中求出的劳力,从其中选择最佳的搬送方法(步骤S175)。之后,进入到步骤S18。
如果对所有部件决定了搬送方法,则确定部件配置计划(步骤S18)。之后,物流布局制作部100根据部件和分配的集散据点的信息制作物流布局的CAD数据(步骤S19),存储到CAD数据存储部110(步骤S20)。
如以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无需每当生产的产品的品种变更时变更集散据点的位置或者大小,而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制作将部件配置(分配)到集散据点的配置计划即物流布局。另外,由于设置预备集散据点,所以能够使物流布局即配置计划具有高的灵活性。
实施方式2.
图7~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图,图7是示出部件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8是用于说明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A以及图9B是示意地示出向集散据点收纳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图9A是示出作业者使用便携终端210从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获得作为已购入部件的部件的信息的样子的图,图9B是示出获得集散据点的架子的位置、尺寸、耐载荷等信息的样子的图。在图7中,部件配置装置是对图1所示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附加便携终端210的例子。便携终端210具有识别代码读取部211、数据通信部212、对比部213、显示部214。
接下来,根据图8的流程图说明动作。例如,在使搭载有作为购入部件的部件的搬运台车91移动时,由便携终端210的识别代码读取部211读取附加到搭载于搬运台车91的部件2的二维条形码(未图示)等识别代码(步骤S201,参照图9A)。数据通信部212根据读取出的识别代码,从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以及部件信息存储部21)获得该部件的收纳目的地、部件特性(重量、尺寸、处置区分)等与应收纳的部件有关的信息(步骤S202)。此外,搭载于搬运台车91的部件2是依照由物流布局制作部100制作出的物流布局选取的部件。包括获得的应收纳的场所的与部件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203)。作业者使搬运台车91移动到显示于显示部214的集散据点1(步骤S204)。
来到显示的集散据点1的作业者通过识别代码读取部211读取附加到集散据点1以及架子1a的识别代码(未图示)(步骤S205,参照图9B)。通过对比部213,对比读取出的集散据点以及部件的信息和由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制作出的集散据点以及部件的信息,判定是否正确(步骤S206),如果正确,则将正确这样的意思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207)。如果错误,则将表示错误的意思的图像、当前作业者所处的集散据点以及正确的集散据点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208)。在部件被收纳到正确的集散据点的情况下,以后对其他收纳的部件也反复同样的步骤。此外,在收纳的部件的总量超过集散据点的总量的情况等下,无法收纳的部件依照物流布局收纳于自由地点(预备集散据点)的架子。
如以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与生产的产品对应地简易地决定部件的配置,并且能够无差错地将购入部件收纳于集散据点。即,能够无差错地将部件配置到集散据点。
实施方式3.
图10~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图,图10是示出部件配置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1是用于说明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A以及图12B是示意地示出从集散据点取出部件的样子的说明图,图12A是示出作业者使用取出部件列表制作部310从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获得应取出的部件的信息的样子的图,图12B是示出从识别代码读取收纳于集散据点的架子的部件的信息的样子的图。在图10中,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A具有取出部件列表制作部310。取出部件列表制作部310制作根据生产计划存储部50的生产计划取出收纳于集散据点的部件的取出部件列表。便携终端210的硬件的结构与图7的便携终端210相同,但使用方式即功能稍微不同(详情后述)。其他结构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2相同,所以对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11的流程图说明动作。作业者通过便携终端210的数据通信部212获得由取出部件列表制作部310制作出的取出部件列表,接着从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A(部件信息存储部21、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获得包括根据取出部件列表取出的部件的集散据点的信息(步骤S301,参照图12A)。与该取出的部件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214。接下来,去到显示于显示部214的集散据点1,用便携终端210读取粘贴到集散据点1的识别代码(未图示)(步骤S302),进而由识别代码读取部211读取保管于架子1a的部件2的识别代码(未图示)(步骤S303,参照图12B)。数据通信部212根据读取出的识别代码,从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A(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以及部件信息存储部21)获得与该部件有关的信息(步骤S304,参照图12A)。与取得的部件有关的信息(包括集散据点)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305)。
由对比部213,对比读取出的集散据点以及部件的信息和在步骤S301中获得的取出部件列表以及由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制作出的集散据点的信息,判定取出的部件以及集散据点是否正确(步骤S306),如果正确,则将表示正确这样的意思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307)。在部件2或者集散据点1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这样的意思的图像的显示、正确的部件(名)、当前的集散据点以及正确的集散据点显示于显示部214(步骤S308)。在从正确的集散据点取出部件的情况下,以后对剩余的部件也反复同样的步骤而取出。在有放置于自由地点(预备集散据点)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去取预备集散据点以外的部件之后去取。
如以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无差错地从正确的集散据点取出部件。
实施方式4.
图13~图18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4的图,图13是示出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4是用于说明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5的详情的流程图,图16A以及图16B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6的详情的流程图,图17是示出图14的步骤S1417的详情的流程图,图18是用于说明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的动作的说明图。此外,虽然未图示,临时地收纳用于生产产品的部件的集散据点与用于生产的生产设备(例如焊接机、数控机床、装配线等)的位置对应地在工厂内的区域或者工厂外的仓库等区域设置有多个。另外,作为与该集散据点独立地能够任意使用的自由空间,设置有预备集散据点。
在图13中,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B具有操作部10、数据存储部20、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0、购入部件决定部40、生产管理部500、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对象期间存储部70、部件构成数据库80、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物流布局制作部100、CAD数据存储部110。操作部10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向生产管理部500、对象期间存储部70等输入数据。数据存储部20具有部件信息存储部21、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22、设备信息存储部23、作业者信息存储部24。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30具有监视照相机31、库存量处理部32、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生产管理部500具有存储产品的生产实际结果信息的生产实际结果存储部501、存储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的生产计划存储部502、输出生产实际结果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的差分信息的差分计算部503。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存储有部件的交货期、价格、购入目的地等部件的购入信息。对象期间存储部70存储操作者制作部件配置计划时的预先决定的期间。部件构成数据库80存储有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
部件信息存储部21存储部件的尺寸、重量、易坏物注意或者通常处理、可能的搬送方法等处置的区分、与温度、紫外线等有关的收纳上的区分等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22存储集散据点信息以及与预备集散据点有关的和所述集散据点信息同样的预备集散据点信息,其中,所述集散据点信息包括集散据点的宽窄、高度、耐重量、坐标(集散据点的位置信息)等信息、例如通过集散据点的搁板能够拆下等而能否变更集散据点的宽窄、高度、耐重量、坐标等的信息、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等信息。此外,通常在相同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集散据点。设备信息存储部23存储设置于工厂内的起重机、叉车等搬送设备的信息、板金加工机等加工用机械的信息、数控机床的信息、装配线的信息等设备信息。作业者信息存储部24存储包括起重机、叉车等搬送设备的操作技能、各种社内外资格、执照的保有状况等的作业者信息。
接下来,根据图1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监视照相机31对集散据点1的架子1a等的部件2的收纳状态进行录像(步骤S1411,参照图18),每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将录像图像发送到库存量处理部32。发送图像的时间间隔设为比收纳的部件被变更的时间间隔充分短。库存量处理部32根据发送的图像求出当前的部件库存量,并且辨识在过去发送的图像和紧接在之前发送的图像中是否无差异。当前的部件库存量被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库存量处理部32在当前的图像和过去的图像中有差异的情况下,根据产生该差异的部件的位置,将什么部件被使用多少计算为部件消耗信息(步骤S1412)。部件消耗信息被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生产管理部500将生产实际结果存储部501的生产实际结果信息和生产计划存储部502的生产计划信息输入到差分计算部503,输出从差分计算部503输出的差分信息(产品或者部件的多或少信息)。购入部件决定部40根据由库存量处理部32求出的部件库存量以及部件消耗信息、由生产管理部500求出的差分信息、来自部件构成数据库80的部件构成信息以及部件交货期存储部60的部件的购入信息,求出在由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的操作者任意地预先决定的期间(存储于对象期间存储部70的期间)什么部件需要多少的必要部件信息,制作在下次的部件购入时购入的部件的购入部件的信息(步骤S1413),发送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
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由购入部件决定部40制作出的购入部件信息,从数据存储部20取得(读出)与该购入部件有关的部件信息、生产实际结果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的差分信息、集散据点信息、设备信息、作业者信息(步骤S1414)。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对购入的所有部件评价部件处置条件并附加评价点(步骤S1415,详情后述,参照图15的流程图)。进而,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和包括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的信息的各集散据点的信息,制作下次的部件购入时的部件布局即进行部件分配(步骤S1416,详情后述,参照图16的流程图)。
接下来,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根据所述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购入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作业者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搬送方法的选择(步骤S1417,详情后述,参照图17的流程图),确定(决定)部件配置(步骤S1418)。接下来,物流布局制作部100根据确定的部件配置,通过CAD制作包括区域、集散据点、收纳的部件的物流布局(步骤S1419)。制作出的物流布局被存储到CAD数据存储部110(步骤S1420)。
接下来,根据图15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415的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选取所有购入部件(步骤S1501),接下来选择预先决定的评价项目中的一个(步骤S1502)。作为评价项目,设定有与部件的大小(尺寸)、重量、产品的剩余订单或者剩余库存的数量信息等有关的项目。关于选取的评价项目,评价购入的所有部件、即从条件严苛的部分起从高到低地附加评价点(步骤S1503)。例如,关于尺寸(在装箱的情况下收容箱的大小),尺寸越大,评价点越高,关于重量,重量越重,评价点越高。在有剩余订单或者剩余库存的情况下,设为如果有剩余订单则提高评价点且如果有剩余库存则降低评价点的方式。此外,对重要度大的评价项目还能够增大该项目的评价点等,针对每个评价项目对评价点的提供方式附加差异。如果关于选取的一个评价项目,评价点的赋予结束(步骤S1504),则返回到步骤S1502,同样地评价接下来的评价项目。如果对所有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束(步骤S1504),则合计每个部件的评价点(步骤S1505)。然后,按照评价点从高到低的顺序即按照条件从严苛到宽松的顺序重排部件(步骤S1506)。之后,进入到图14的步骤S1416。
接下来,根据图16A以及图16B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416的部件分配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按照评价点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部件(步骤S1601)。对选择出的部件,选择从购入部件决定部40取得的购入部件信息中的部件被临时地配置(收纳)的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例如B栋)(步骤S1602)。选择应收纳到设置于选择出的区域的集散据点的其他全部部件(步骤S1603)。参照与选择出的区域相同的区域的集散据点,确认能否确保充分的集散据点(步骤S1604)。此时,考虑由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以及购入部件决定部40求出的部件消耗信息和部件购入信息,计算在集散据点最大需要多少空间。计算者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考虑该部件消耗信息和部件购入信息时的期间。
在步骤S1604中集散据点充分的情况下,从评价点高的(条件严苛的)部件起,比较部件的规格(大小、重量、使用的场所等)和集散据点的规格(位置、收容能力),依次选择(分配)集散据点(步骤S1605)。在步骤S1604中集散据点不充分的情况下,研究在集散据点中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是否有未变更的部分(步骤S1606)。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有未变更的部分的情况下,变更在拆卸搁板等能够变更的部分中变更效果最大的部分,再次计算可收纳区域(步骤S1607)。反复步骤S1604、S1606、S1607,在相应区域内存在充分的集散据点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605。反复步骤S1604、S1606、S1607,在能够变更部位处未变更的部分消失而集散据点不充分的情况下,确认是否无法收纳到预先设置的预备集散据点(步骤S1608),如果能够收纳则进入到步骤S1605而收纳。在步骤S1608中无法收容到预备集散据点时,检索在附近的其他区域中是否有能够收容的集散据点(步骤S1609)。此时,比较集散据点所属的区域和设备的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作为候补。该距离的上限能够任意地设定。在步骤S1609中,如果在其他区域中也无集散据点,则中止检索,报警该意思,并且将该部件登记到未收纳部件列表(步骤S1610)。此外,将未收纳部件列表作为部件收纳信息的一部分存储到部件收纳信息存储部33。
接下来,根据图17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417的搬送方法的选择的详情。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对购入的部件(购入部件),根据部件信息(尺寸、重量、易坏物注意或者通常处理等处置的区分)、包含于设备信息的搬送设备信息(与起重机、叉车等搬送设备有关的信息)以及其他设备信息(包括板金加工机等加工用机械、数控机床等的坐标(场所)),检查能否使用搬送设备(步骤S1701),如果能够使用,则根据作业者信息(起重机、叉车的操作技能、板金加工技能、各种社内外资格、执照的保有状况等信息),检索能够使用该搬送设备的作业者是否处于该区域(步骤S1702)。
在步骤S1701中不能使用搬送设备时以及在步骤S1702中无相应的作业者时,计算基于作业者的人力的搬送作业量(劳力)(步骤S1703)。接下来,针对能够选择的搬送设备计算搬送设备使用时间以及功耗(步骤S1704)。综合地评价步骤S1704中的计算结果和在步骤S1703中求出的劳力,从其中选择最佳的搬送方法(步骤S1705)。之后,进入到步骤S1418。
如果对所有部件决定了搬送方法,则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90确定部件配置计划(步骤S1418)。之后,物流布局制作部100根据部件和分配的集散据点的信息制作物流布局的CAD数据(步骤S1419),存储到CAD数据存储部110(步骤S1420)。
如以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无需每当生产的品种变更时变更收容场所的位置或者大小,而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制作将部件配置(分配)到集散据点的配置计划即物流布局。另外,由于设置预备集散据点,所以能够使物流布局即配置计划具有高的灵活性。
此外,还能够通过组合本实施方式4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1000B和在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便携终端210,构成在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部件配置装置。
本申请记载有各种例示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但1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种特征、方案以及功能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的应用,而能够单独或者以各种组合而应用于实施方式。
因此,设想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包含于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内。例如,包括使至少1个构成要素变形的情况、追加至少1个构成要素的情况或者省略至少1个构成要素的情况、进而提取至少1个构成要素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Claims (9)

1.一种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决定部件的配置计划,该部件是为了生产产品而临时地收纳于集散据点的部件,其中,
具有数据存储部、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购入部件决定部以及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
所述数据存储部具有:部件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部件的大小及重量的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集散据点的位置及大小的集散据点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的位置的设备信息,
所述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制作包括收纳于所述集散据点的所述部件的收纳信息的部件配置状态信息,
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根据基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求出的必要部件信息和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决定预先决定的期间中的购入部件,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根据所述购入部件的信息、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所述集散据点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制作将所述购入部件配置到所述集散据点的部件配置计划,
所述设备信息存储部存储的设备信息包括部件的搬送设备的信息,
所述部件信息存储部存储的部件信息包括能够搬送部件的搬送方法的信息,
所述数据存储部具有作业者信息存储部,该作业者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作业者能否操作所述搬送设备的作业者信息,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根据所述部件的搬送设备的信息、所述能够搬送部件的搬送方法的信息以及包括所述作业者能否操作的作业者信息,检查是否能够使用所述部件的搬送设备,如果能够使用则检查能够使用该搬送设备的作业者是否处于属于所述集散据点的区域,针对能够选择的所述搬送设备计算搬送设备使用时间以及功耗,另一方面,在不能使用所述搬送设备或者能够使用所述搬送设备的作业者不在所述区域的情况下,计算基于作业者的人力的搬送作业量,评价所述搬送设备使用时间以及功耗的计算结果和所述搬送作业量的计算结果,决定所述购入部件的搬送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针对所述购入部件进行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根据所述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的结果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所述集散据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在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所述集散据点时,在该集散据点无收纳空间的情况下,变更该集散据点的能够变更的部分,再次计算该集散据点的收纳空间,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该集散据点。
4.一种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决定部件的配置计划,该部件是为了生产产品而临时地收纳于集散据点的部件,其中,
具有数据存储部、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购入部件决定部以及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
所述数据存储部具有:部件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部件的大小及重量的部件信息;集散据点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所述集散据点的位置及大小的集散据点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的位置的设备信息,
所述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制作包括收纳于所述集散据点的所述部件的收纳信息的部件配置状态信息,
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根据基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构成产品的部件构成信息求出的必要部件信息和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决定预先决定的期间中的购入部件,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根据所述购入部件的信息、所述部件配置状态信息、所述集散据点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制作将所述购入部件配置到所述集散据点的部件配置计划,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针对所述购入部件进行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根据所述部件处置条件的评价的结果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所述集散据点,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在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所述集散据点时,在该集散据点无收纳空间的情况下,调查在该集散据点的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是否有未变更的部分,如果在该集散据点的能够变更的部分中有未变更的部分则变更在能够变更的部分中变更效果最大的部分,再次计算该集散据点的收纳空间,将所述购入部件分配给该集散据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信息存储部存储的设备信息包括部件的搬送设备的信息,
所述部件信息存储部存储的部件信息包括能够搬送部件的搬送方法的信息,
所述数据存储部具有作业者信息存储部,该作业者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作业者能否操作所述搬送设备的作业者信息,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根据所述部件的搬送设备的信息、所述能够搬送部件的搬送方法的信息以及包括所述作业者能否操作的作业者信息,决定所述购入部件的搬送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与所述集散据点独立地设置有预备集散据点,
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处理部在应配置所述购入部件的所述集散据点无法收纳所述购入部件时,以将所述购入部件收纳到所述预备集散据点的方式制作所述部件配置计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配置状态掌握部具有监视照相机和库存量处理部,
所述监视照相机拍摄收纳于所述集散据点的所述部件的收纳状态的图像,
所述库存量处理部根据所述图像求出收纳于所述集散据点的所述部件的库存量以及消耗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其中,
具备生产管理部,该生产管理部比较产品的生产计划信息和产品的生产实际结果信息,输出两者的差分信息,
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加上所述生产管理部输出的所述差分信息来制作所述必要部件信息。
9.一种部件配置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和便携终端,其中,
对由所述购入部件决定部决定并购入的已购入部件附加表示所述已购入部件的信息的部件识别代码,对所述集散据点附加表示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的集散据点识别代码,
所述便携终端具有识别代码读取部、数据通信部、对比部以及显示部,
所述识别代码读取部读取所述部件识别代码以及所述集散据点识别代码,
所述数据通信部从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获得所述购入部件以及配置所述购入部件的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
所述对比部对比从所述部件识别代码以及所述集散据点识别代码得到的所述已购入部件以及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和由所述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制作出的所述购入部件以及配置所述购入部件的所述集散据点的信息,确认其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所述显示部显示由所述对比部确认的结果。
CN201880005417.3A 2017-03-28 2018-03-20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Active CN110446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2177 2017-03-28
JP2017-062177 2017-03-28
PCT/JP2018/010948 WO2018180747A1 (ja) 2017-03-28 2018-03-20 部品配置計画作成装置および部品配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6989A CN110446989A (zh) 2019-11-12
CN110446989B true CN110446989B (zh) 2022-04-26

Family

ID=6367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5417.3A Active CN110446989B (zh) 2017-03-28 2018-03-20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04511B2 (zh)
CN (1) CN110446989B (zh)
WO (1) WO201818074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6123A (ja) * 2000-04-21 2001-11-02 Honda Motor Co Ltd ノックダウン生産用部品の出荷基地搬入計画立案システム
JP2002175110A (ja) * 2000-12-08 2002-06-21 Nec Corp 生産計画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CN103577952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运输计划制定装置及运输计划制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536A (ja) * 1993-08-27 1995-03-0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製造ラインに供給する部品の在庫管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3336889B2 (ja) * 1996-12-25 2002-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収納割付装置
JP2000113051A (ja) * 1998-10-01 2000-04-21 Hitachi Ltd グローバル部品調達システム
JP2003263210A (ja) * 2002-03-11 2003-09-19 Toshiba Corp 製造ラインの設計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025121B2 (ja) * 2002-06-12 2007-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部品配置演算装置、部品配置演算方法、部品配置演算用プログラム、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部品配置支援システム
JP4684741B2 (ja) * 2005-05-23 2011-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管理装置
JP200814001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harp Corp 部品納入指示システム、部品納入指示方法、及び部品納入指示プログラム
JP4846835B2 (ja) * 2009-09-11 2011-12-28 三菱電機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3109539A (ja) * 2011-11-21 2013-06-06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商品購入装置および商品購入方法
WO2016079843A1 (ja) * 2014-11-20 2016-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産計画調整支援装置および生産計画調整支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6123A (ja) * 2000-04-21 2001-11-02 Honda Motor Co Ltd ノックダウン生産用部品の出荷基地搬入計画立案システム
JP2002175110A (ja) * 2000-12-08 2002-06-21 Nec Corp 生産計画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CN103577952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运输计划制定装置及运输计划制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80747A1 (ja) 2019-07-11
JP6704511B2 (ja) 2020-06-03
WO2018180747A1 (ja) 2018-10-04
CN110446989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2965B (zh) 物流管理系统及电子设备
Alyahya et al.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n RFID-enabled warehousing management system–a feasibility study
US10229383B2 (en) Perpetual batch order fulfillment
CN106575212B (zh) 激光移动安置墙
Wang Intelligent and integrated RFID (II-RFID) system for improving trace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CN109685403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978646A (zh) 一种智能配货系统及方法
CN105046468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方法
TWI806177B (zh) 用於藉由確認實踐中心中的物件實體量以與使用者介面一起使用來管理存量的電腦實施的系統以及方法
CN103430198A (zh) 用于管理库存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2840366A (zh) 用于集中物流监控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和方法
Caputo et al. A model for planning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ed kitting systems
TWI812871B (zh) 電腦實行的系統以及方法
KR20200104037A (ko) 이원화 관리 유저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발주 및 입출고 관리 시스템
US20170154290A1 (en) Interregional supply adjustment device and program
US2021013366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nline product orders
CN110446989B (zh) 部件配置计划制作装置以及部件配置装置
Triana et al. Production system improvement through Kanban application in labor intensive company
Ramírez Ríos et al. The design of a real-time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ntegrate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s with RFID technology
CN115545602A (zh)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仓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091126A (zh) Pcba的bom整理核对系统
JP2013100179A (ja) 運用支援方法および運用支援装置
Alιm et al. Smart warehouses in logistics 4.0
CN112424807A (zh) 用于库存管理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hen et al. The prototype and application of RFID implementation: A case study of automobiles assembly indust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