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71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718B
CN110431718B CN201780088581.0A CN201780088581A CN110431718B CN 110431718 B CN110431718 B CN 110431718B CN 201780088581 A CN201780088581 A CN 201780088581A CN 110431718 B CN110431718 B CN 110431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tted
cable
filler
connect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718A (zh
Inventor
畑彻弥
大原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01R13/501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comprising an integral hinge or a frangible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振动大的环境下或者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外部的异物的侵入。本发明的连接器(10)包括:能够相互嵌合的一对第一嵌合对象物(16)以及第二嵌合对象物(30);第一嵌合对象物(16)以及第二嵌合对象物(30)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的接触件(50);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嵌合对象物(16)以及第二嵌合对象物(30)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在第一嵌合对象物(16)和第二嵌合对象物(30)嵌合时,第一填充剂(70a)和第二填充剂(70b)以围绕接触件(50)的方式结合而相互一体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一种连接器,在相互嵌合的一对嵌合对象物中分别配置填充剂,在嵌合时,保护对应的接触件中的接触部免受水或灰尘等外部的异物的侵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连接器:在使盖和主体相互嵌合时,通过垫圈(grommet)即一对弹性环状构件彼此紧密接触来获得防滴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0289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一对嵌合对象物中分别配置填充剂,在嵌合时填充剂彼此紧密接触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填充剂的振动或者高温状态下填充剂的热膨胀而使接合面的表面压力降低或接合面剥离。由此,连接器不能充分地抑制外部异物的侵入。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振动大的环境下或者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外部异物的侵入。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连接器,
包括:
能够相互嵌合的一对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第二嵌合对象物;
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的接触件;以及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的第一填充剂以及第二填充剂,
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所述第一填充剂和所述第二填充剂以围绕所述接触件的方式结合而相互一体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也可以相互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或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也可以包括具有电导通部的所述接触件,
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或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也可以保持电缆,
所述接触件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的状态下,以与所述电缆导通的状态内包于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至少一根所述电缆也可以在嵌合时,从配置于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的内侧的所述接触件向外侧延伸。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所述电导通部也可以为压接用槽,
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或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也可以对至少两条所述电缆进行保持,
所述接触件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通过所述压接用槽夹持所述电缆的芯线,以使所述电缆彼此导通。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在沿嵌合方向剖视时,所述电缆的对应部分也可以配置在结合而相互一体化的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的内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结合而相互一体化的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也可以伸缩。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连接器中,
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也可以由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振动大的环境或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外部异物的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绝缘壳体处于展开状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仅放大不具有中继接触件的状态的第一分割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仅放大第二分割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不具有中继接触件的状态的绝缘壳体整体的立体图。
图6是中继接触件单体的立体图。
图7是绝缘壳体从展开状态转变为锁定状态的阶段的连接器、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的立体图。
图8是绝缘壳体处于锁定状态时的连接器、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展开状态下的将填充剂装填至绝缘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装填了填充剂的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的与图9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装填了填充剂的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的沿图8的XII-X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3是假想地表示一体化的填充剂的伸长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放大变形例的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的卡合部的与图11对应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以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可以是通过压接用槽来夹持电缆的芯线而使电缆彼此导通的分支连接器,也可以是用于使两个电路基板彼此连接的基板对基板用的连接器。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也可以是用于连接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或者柔性扁平电缆(FFC)等平板形状的连接对象物和电路基板的连接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能够适用于用于有效地抑制外部的异物的侵入的任意连接器。
在以下的一实施方式中,对连接器10为作为一例的分支连接器进行说明。
首先,主要说明未装填填充剂70的状态的连接器10的结构。
图1是绝缘壳体15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的绝缘壳体15和中继接触件50(接触件)。
绝缘壳体15是由例如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绝缘壳体15具有第一分割壳体16(第一嵌合对象物)和第二分割壳体30(第二嵌合对象物)。绝缘壳体15具有作为连接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的连结部的第一连接部46以及第二连接部47(连接部)。绝缘壳体15一体地成形有第一分割壳体16、第二分割壳体30、第一连接部46以及第二连接部47。
图3是仅放大不具有中继接触件50的状态的第一分割壳体16的立体图。参照图3详细地说明第一分割壳体16的结构。
第一分割壳体16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图3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由外周壁17形成。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的内周侧由从第一分割壳体1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一个台阶的内周侧凹部17a构成。内周侧凹部17a的底面由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构成,该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由与第一分割壳体16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构成。相比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更靠内周侧的中央部分由从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向下方凹陷一个台阶的中央第一凹部17c构成。中央第一凹部17c的底面由中央第一相对面17d构成,该中央第一相对面17d由与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平行的平面构成。通过中央第一凹部17c和中央第一相对面17d形成接触件安装槽18。接触件安装槽18具有固定部18a和中间凸部18b,该中间凸部18b位于固定部18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使固定部18a的前后宽度变窄而将固定部18a划分成左右一对。在一对固定部18a的底面(中央第一相对面17d)凸出设置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定位凸起18c。
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上凹陷设置有一对第一电缆安装槽19,所述一对第一电缆安装槽19位于一个固定部18a的前后两侧且彼此位于同一直线上。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上凹陷设置有一对第二电缆安装槽20,所述一对第二电缆安装槽20位于另一固定部18a的前后两侧且彼此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电缆安装槽20平行于第一电缆安装槽19。第一电缆安装槽19以及第二电缆安装槽20的正面形状为半圆形。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的前后表面设置有一对倾斜面19a,所述一对倾斜面19a从一对第一电缆安装槽19的最深底面朝向下方向外侧倾斜。同样地,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的前后表面设置有一对倾斜面20a,所述一对倾斜面20a从一对第二电缆安装槽20的最深底面朝向下方向外侧倾斜。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的前后表面设置有平板状的盖部21、22,所述盖部21、22在前后的倾斜面19a、20a的下方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盖部21、22的相对面21a、22a位于与倾斜面19a、20a的最下部相同的高度。
在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周壁17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具有弹性的一对第一锁定部25。在各第一锁定部25和外周壁17的前后面之间形成一对凹部25a。各第一锁定部25具有从第一分割壳体16的侧面向外侧凸出的第一锁定用凸起26。第一锁定用凸起2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各第一锁定用凸起26具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向第一分割壳体16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26a。另外,第一锁定部25具有倾斜面26b,该倾斜面26b形成于内表面的上缘部,随着朝向下方而向第一分割壳体16的内侧倾斜。
图4是仅放大第二分割壳体30的立体图。参照图4详细地说明第二分割壳体30的结构。
在第二分割壳体3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面(图4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凸出设置有外周壁31。位于第二分割壳体30的外周壁31的内周侧的部分由比外周壁31的上缘部凹陷一个台阶的内周侧凹部31a构成。内周侧凹部31a的底面由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构成,该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由与第二分割壳体30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构成。在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凸出设置有具有左右一对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按压槽32a以及第二按压槽32b的电缆按压凸起32。电缆按压凸起32具有中央凸起32c和形成于中央凸起32c的左右方向两侧的凸起32d、32e。在中央凸起32c和一侧的凸起32d之间形成有第一按压槽32a。在中央凸起32c和另一侧的凸起32e之间形成有第二按压槽32b。
在第二分割壳体30中形成有从前后表面凸出的电缆支撑臂部35、36。在电缆支撑臂部35、36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和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在前侧的电缆支撑臂部35以及后侧的电缆支撑臂部36中,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的前端侧部分以及后端侧部分由左右被空隙分离分割的一对凸出片37a以及一对凸出片38a形成。同样地,在前侧的电缆支撑臂部35以及后侧的电缆支撑臂部36中,第二电缆保持槽35b以及36b的前端侧以及后端侧部分由左右被空隙分离分割的一对凸出片37b以及一对凸出片38b形成。各一对凸出片37a、38a、37b、38b,特别是电缆支撑臂部35、36的左右外侧的凸出片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地挠曲,相邻的凸出片彼此的间隔是可变的。在各一对凸出片37a、38a、37b、38b中,彼此相对的爪部从前后端部的下端部凸出设置。
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和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是具有供第一电缆60和第二电缆65的整体直径插入并保持的(容纳整体直径)深度的槽。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具有随着朝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35e、36e。即,若第一电缆60插入并保持在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电缆60中,相应的电缆部分沿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的倾斜面35e、36e在上下斜方向上倾斜。同样地,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具有倾斜面35f、36f,第二电缆65也以与第一电缆60同样的方式,插入并保持在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中。
在靠近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的前后端部的上方开口部(凸出片37a、38a的各相对面)处设置有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5c和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6c。同样地,在靠近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的前后端部的上方开口部(凸出片37b、38b的各相对面)处设置有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5d和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6d。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允许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被插入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此时,各一对凸出片37a、38a以及各一对凸出片37b、38b发生挠曲,以使左右方向的间隔(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的间隔)变宽。
若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插入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则一对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夹压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即,各一对凸出片37a、38a以及各一对凸出片37b、38b在左右方向的间隔变窄的方向上弹性地挠曲。因此,各一对凸出片37a、38a以及各一对凸出片37b、38b一边对插入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的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施加阻力,一边允许它们向电缆延伸方向的移动。同时,各一对凸出片37a、38a以及各一对凸出片37b、38b对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想要分别从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脱离的力施加阻力,以使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不容易脱落,从而起到防脱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一定以上的外力使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脱离。即使第二分割壳体30的上下(表面和背面)反转,也能够维持该防脱作用。
在第二分割壳体30的外周壁31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一对第二锁定部39。一对第二锁定部39形成在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表面。各第二锁定部39具有从第二分割壳体30的侧面向内侧凸出的第二锁定用凸起40。在各第二锁定部39的前后两端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凸壁41。各第二锁定用凸起40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以横跨一对凸壁41之间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表面。即,第二锁定用凸起4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图5是表示不具有中继接触件50的状态的绝缘壳体15整体的立体图。
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通过从第一分割壳体16侧直线地延伸的前后一对第一连接部46、从第二分割壳体30侧直线地延伸的前后一对第二连接部47以及易弯折部48连结。易弯折部48连接第一连接部46和第二连接部47。前后一对第一连接部46和前后一对第二连接部47在展开状态下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2以及图5所示,易弯折部48比前后的第一连接部46以及第二连接部47薄。前后的第一连接部46和第二连接部47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易弯折部48作为弯折线,能够(易于)在图1、图5等中凹折(向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接近的方向上弯折)。而且,第一连接部46被设定为弯曲刚性比第二连接部47的弯曲刚性小。
第一分割壳体16、第一连接部46、易弯折部48、第二连接部47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在图1以及图5所示的展开状态下,具有自动地维持该展开状态的程度的强度(刚性)。
图6是中继接触件50单体的立体图。参照图6,详细地说明中继接触件50的结构。
中继接触件50使用顺送模(冲压)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钛铜)或科森铜合金的薄板成形加工成图示形状。在中继接触件50的表面,在通过镍镀敷形成基底之后,施加锡铜镀敷或锡镀敷(或金镀敷)。
中继接触件50一体地具有:平板状的基片5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平板状的一对第一电缆压接片52,凸出设置于基片51的前后两侧缘部的一个的端部,沿与基片51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平板状的一对第二电缆压接片54,凸出设置于基片51的前后两侧缘部的另一个的端部,沿与基片51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基片51的左右两个部位形成有圆形的定位孔51a。在前后的第一电缆压接片52和第二电缆压接片54上分别形成有由向基片51侧直线地延伸的狭缝构成的第一压接用槽53和第二压接用槽55。第一压接用槽53的上端开口部形成为从顶端部52a朝向上方扩展的大致V字状。第二压接用槽55的上端开口部形成为从顶端部54a朝向上方扩展的大致V字状。
前后一对第一电缆压接片52以及第二电缆压接片54经由窄幅部(颈部)52b、54b与基片51连接。位于左右方向的第一电缆压接片52和第二电缆压接片54的相对缘部的间隔比窄幅部52b和窄幅部54b的相对缘部的间隔窄。在窄幅部52b和54b之间设置有游隙部51b。在第一电缆压接片52和第二电缆压接片54之间未设置有绝缘体等其他构件。
中继接触件50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的状态下,以与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导通的状态内包于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更具体地说,中继接触件50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通过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切断绝缘性的包覆层62以及包覆层67,以使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彼此导通。即,中继接触件50在嵌合时,通过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夹持芯线61以及芯线66,以使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彼此导通。
第一电缆60和第二电缆65是分别利用管状且具有可挠性以及绝缘性的包覆层62、67覆盖由具有导电性以及可挠性的材料(例如,铜或铝)制成的芯线61、66(绞线或单线)的表面的构件。第一电缆60是最初在布线对象物(例如,汽车等)的内部布线并与布线对象物的电源连接的电缆。另一方面,第二电缆65是之后追加的与第一电缆60连接的电缆。在第二电缆65的一端(前端)连接有电子设备或电气设备(例如,汽车导航系统)等。
图7是绝缘壳体15从展开状态转变为锁定状态的阶段的连接器10、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立体图。图8是绝缘壳体15处于锁定状态时的连接器10、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向视剖视图。
在使绝缘壳体15、中继接触件50、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一体化,并一边使第一电缆60和第二电缆65电连接一边组装连接器10中,首先组装操作者通过手等使中继接触件50的下部与处于图1、图5所示的展开状态的第一分割壳体16的接触件安装槽18嵌合。具体地说,一边使游隙部51b与中间凸部18b嵌合,一边使基片51与接触件安装槽18的底部嵌合。而且,使第一电缆压接片52的基片51侧的半部(图1、图2中的下半部)与对应的固定部18a嵌合,并且使第二电缆压接片54的基片51侧的半部与对应的固定部18a嵌合。由于第一分割壳体16的一对定位凸起18c与基片51的一对定位孔51a嵌合(图2、图9),因此,中继接触件50被定位于第一分割壳体16。在将中继接触件50安装于第一分割壳体16时,前后的第一压接用槽53位于通过前后的第一电缆安装槽19的轴线上,并且,前后的第二压接用槽55位于通过前后的第二电缆安装槽20的轴线上。
接着,组装操作者通过手等克服来自前后的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的阻力,来压入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参照图1)。此时,各凸出片37a、38a、37b、38b克服弹性力而挠曲,以使相对的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的间隔变宽。当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被压入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时,相对的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的间隔变窄。由此,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被夹持在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的底部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的底部和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之间。由此,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能够一边承受阻力,一边在电缆延伸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相对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连接器10调节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在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想要脱离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时,受到阻止脱离的阻力。因此,即使将连接器10上下颠倒,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也不容易从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脱离。另外,通过一定以上的作用力,能够使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从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脱离。因此,易于进行连接器10的更换以及相对于连接器10装卸的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变更。
在将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并被嵌合并保持于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的状态下,以前后的易弯折部48为中心旋转,以使第二分割壳体30(前后的第二连接部47)靠近第一分割壳体16(前后的第一连接部46)。然后,第一分割壳体16侧的第二锁定用凸起40与对应的第一锁定用凸起26的倾斜面26a抵接。当进一步旋转时,该第二锁定用凸起40在对应的倾斜面26a上向下方滑动,并且对应的第一锁定用凸起26向第一分割壳体16的内侧方向弹性变形。另一方面,位于第二连接部47侧的电缆按压凸起32的第二按压槽32b将第二电缆65的中间部轻微地向第二压接用槽55的里侧(下方)压入。由此,第二电缆65的中间部进入前后的第二电缆压接片54之间的空间。
若通过手等使第二分割壳体30以前后的易弯折部48为中心进一步向靠近第一分割壳体16的方向旋转,则位于与第二连接部47相反一侧的电缆按压凸起32的第一按压槽32a将第一电缆60的中间部向第一压接用槽53的延伸方向或与其靠近的方向压靠于第一电缆压接片52的顶端部52a。因此,第一电缆60被顶端部52a和电缆按压凸起32夹持。
在将第一电缆60和第二电缆65载置于中继接触件50的顶端部52a、54a之后,通过省略图示的一般的工具(例如,钳子)将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大致平行地按压。各第二锁定用凸起40与对应的第一锁定用凸起26卡合。而且,第二锁定部39的各凸壁41与对应的凹部25a嵌合。由此,第一分割壳体16被容纳在第二分割壳体30内,第一锁定部25和第二锁定部39在嵌合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侧卡合。
而且,电缆按压凸起32进一步将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中间部向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的里侧(底面侧)压入。因此,第一电缆60从顶端部52a被压入至第一压接用槽53的大致中央部,并且第二电缆65从顶端部54a被压入至第二压接用槽55的大致中央部。此时,电缆按压凸起32的第一按压槽32a以及第二按压槽32b对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按压方向与上下方向(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由此,第一电缆60的包覆层62的左右两侧部被第一压接用槽53的内表面(左右两侧)破坏,并且第二电缆65的包覆层67的左右两侧部被第二压接用槽55的内表面(左右两侧)破坏。因此,当绝缘壳体15保持为闭合状态时,第一压接用槽53的内表面(一对相对面)与芯线61的两侧部均匀且可靠地接触(压接),并且第二压接用槽55的内表面(一对相对面)与芯线66的两侧部均匀且可靠地接触(压接)。即,在连接器10的内部,第一电缆60的芯线61和第二电缆65的芯线66经由中继接触件50彼此电导通。
由于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的内表面不过度强烈地接触芯线61、66的两侧部中的一侧,因此,芯线61、66的一部分不会被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切断。因此,由于芯线61、66的机械强度不会降低,因此,即使拉伸力作用于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芯线61、66完全切断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和中继接触件50的接触可靠性。
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被保持(锁定)为闭合状态(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分割壳体16的盖部21、22的相对面21a、22a堵塞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的开口部(图4的上方的开口部)的一部分。而且,第一电缆60在上下方向上被第一分割壳体16的一对倾斜面19a以及对应的第二分割壳体30的倾斜面35e、36e夹持。第二电缆65在上下方向上被第二分割壳体30的一对倾斜面20a以及对应的第二分割壳体30的倾斜面35f、36f夹持。
以下,主要说明装填了填充剂70的状态的连接器10。填充剂70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结合而相互一体化。填充剂70可以是防水用凝胶、UV固化树脂或粘合剂等具有结合性的任意材料。特别地,填充剂70优选为由有效地发挥防水功能的UV硬化树脂构成。具体地说,填充剂70由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硅丙烯酸酯、氨基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乙烯基醚、聚酯乙烯基醚、硅氧烷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乙烯-聚苯乙烯系弹性体等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特别地,填充剂70优选为由包括同时具有粘合性、弹性以及耐热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
图10是表示展开状态下的将填充剂70装填至绝缘壳体1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装填了填充剂70的连接器10的锁定状态的与图9相对应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装填了填充剂70的连接器10的锁定状态的沿图8的XII-X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3是假想地表示一体化的填充剂70的伸长状态的立体图。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使填充剂70安装于第一分割壳体16的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和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
安装于第一分割壳体16的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的第一填充剂70a的下表面的平面形状与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大致相同,形成为围绕中继接触件50的周围的方筒形状。第一填充剂70a的高度为,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第一填充剂70a和第二填充剂70b相结合的高度。
安装于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的第二填充剂70b的下表面的平面形状与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大致相同,形成为围绕电缆按压凸起32的周围的方筒形状。第二填充剂70b的高度为,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第一填充剂70a和第二填充剂70b相结合的高度。
即,在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为了实现后述的压缩状态,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需要沿上下方向彼此重叠规定的厚度。换言之,嵌合前的第一填充剂70a的高度和第二填充剂70b的高度相加的高度稍大于在嵌合后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的高度。因此,由第一填充剂70a的上表面构成的结合面在嵌合前,相比结合之前的压缩状态下的第一填充剂70a的结合面更靠嵌合侧(上侧)。同样地,由第二填充剂70b的上表面构成的结合面在嵌合前,相比假设结合之前的压缩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二填充剂70b的结合面更靠嵌合侧(上侧)。此时,若将结合之前的彼此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的结合面作为嵌合中心面,则第一填充剂70a的嵌合前的结合面相比嵌合中心面更靠嵌合侧(上侧)。同样地,第二填充剂70b的嵌合前的结合面相比与嵌合中心面对应的平面更靠嵌合侧(上侧)。
当使连接器10从图10所示的展开状态转变为锁定状态时,如图11所示,嵌合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部整体被填充剂70填充。更详细地说,当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变为锁定状态时,填充剂70与内周侧第一相对面17b和内周侧第二相对面31b紧密接触,并且围绕中继接触件50的周围。此时,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相互挤压而同时变为压缩状态,并通过氢键键合等化学反应而一体化。即,与通常的使Si凝胶等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彼此接合的情况不同,在结合的填充剂70中不形成接合面。根据上述,填充剂70对中继接触件50的周围进行密封。
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在锁定状态下从配置于填充剂70的内侧的中继接触件50向外侧延伸。即,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沿前后方向从中继接触件50的压接部分向外侧延伸。
而且,填充剂70包围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包覆层62、67的表面(不妨碍与中继接触件50的电导通)。更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当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在沿嵌合方向即上下方向剖视时,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配置于相互一体化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的内部。换言之,由于结合的填充剂70没有接合面,因此,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对应的部分完全内置于填充剂70。这样,与通常的使Si凝胶等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彼此接合的情况不同,在包覆层62、67的表面和填充剂70之间几乎不形成空隙。
例如,如图13假想地所示,即使使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沿上下方向分离,已经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也不会分离。即,由于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没有接合面,因此,不会发生接合面剥离的情况。即使使第一分割壳体16和第二分割壳体30沿上下方向分离,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也能够以一体地伸长的状态,继续对中继接触件50的周围进行密封。在填充剂70具有粘合性和弹性的情况下,通过连接器10的振动等在一定程度上伸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也以相互一体化的状态均匀地伸缩。即,作用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的应力的分布在整体上是大致均匀的。
这样,已经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与以往的使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彼此接合的情况不同,不会发生因力学的作用或热膨胀等使接合面剥离而彼此分离的情况。
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分别具有空间28以及43,当填充剂70过多时,填充剂70的多余部分进入到该空间28以及43(图11)。空间28以及43在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的状态下,沿一对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形成,并分别设置于填充剂70的下方以及上方。由此,空间28以及43在锁定时能够吸收并存储填充剂70的剩余部分。因此,连接器10能够抑制相对于向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施加的按压力等的每个个体的偏差。
填充剂70与第一分割壳体16的一对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抵接。如图11所示,优选地,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卡合面27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沿上下方向的填充剂70的宽度内。而且,当使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表面与第一锁定部25的外表面抵接。由此形成的抵接面42优选和与填充剂70抵接的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大致平行。
通过上述那样的填充剂70的结构,连接器10能够有效地抑制水或灰尘等外部的异物的侵入。特别地,在连接器10中,由于结合而相互一体化的填充剂70围绕中继接触件50,因此,能够降低外部的异物与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芯线61、66的接触的可能性。特别地,在连接器10中,在包覆层62、67的表面与填充剂70之间几乎不形成空隙的状态下,将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对应部分配置于填充剂70的内部,因此,防水性优良。这样,在连接器10中,即使在保持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防水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其他的外部的异物的侵入。
由于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通过结合而一体化,因此,与使具有粘合性的以往的材料彼此接合的情况相比,结合力大幅增加。换言之,由于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的接合面消失,因此,不会发生接合面剥离的情况。因此,连接器10能够大幅地提高对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想要分离的力的阻力。
在连接器10中,由于接合面消失,因此,与使具有粘合性的以往的材料彼此接合的情况不同,不会发生水从粘合力减弱而形成在接合面的一部分的微小间隙侵入的情况。即,连接器10能够有效地保护中继接触件50和芯线61、66的接触部免受施加于填充剂70整体的水压的影响。因此,连接器10有助于提高防水性。
以往,为了维持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彼此的接合,需要施加相对较大的压力,但在连接器10中,由于接合面消失而一体化,因此,无需施加大的压力。即,连接器10能够获得充分的防水性,而无需使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嵌合保持力过度地增大。
由于结合的第一填充剂70a以及第二填充剂70b以相互一体化的状态均匀地伸缩,因此,不会因力学的作用或热膨胀等而相互分离。因此,连接器10能够维持防水性。例如,以往,在振动大的环境下或者高温环境下,在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彼此的接合面的表面压力降低或接合面剥离而发生防水性降低的情况,但连接器10能够排除这样的情况。即使在振动大的环境下或者高温环境下,连接器10也能够维持充分的防水性。
连接器10通过将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来作为填充剂70,能够提供同时具有粘合性、弹性以及耐热性的最佳的防止构件。由此,连接器10能够更显著地达到上述的各种效果。
由于填充剂70与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紧密接触,因此,即使假设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因在连接器10的外侧施加的外力发生振动而弯曲,也能够抑制因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的弯曲引起的移动或应力向与中继接触件50的压接部传递,从而连接器10能够维持接触可靠性。
通过使填充剂70与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抵接,具有弹性的第一锁定部25通过因填充剂70的膨胀或溶胀产生的从内侧向外侧的弹性力而想要向外侧弹性变形。在连接器10中,在内侧构成锁定部,因此,通过向外侧的弹性变形,连接器10能够能够使第一锁定部25和第二锁定部39的卡合更牢固。更详细地说,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卡合面27通过处于与填充剂70抵接的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内,能够使填充剂70的膨胀力等有效地转换为卡合力。另外,通过使抵接面42大致平行于与填充剂70抵接的第一锁定部25的内表面,从而填充剂70的膨胀力等大致沿垂直方向传递至第一锁定部25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表面,从而能够将填充剂70的膨胀力等更加有效地转换为卡合力。其结果,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紧密接触状态。这样,在连接器10中,即使在从内侧向外侧的弹性力作用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打开作用。其结果,连接器10能够维持防水性。该效果在常温下就会显现,但在高温下随着填充剂70的膨胀变大,表现得会更加显著。
在填充剂70也具有高粘度的情况下,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之间的打开。即,通过在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表面配置填充剂70,各个填充剂70在锁定状态下彼此粘合。该粘合力成为嵌合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打开的阻力。
在连接器10中,由于在嵌合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部形成锁定机构,因此,能够形成凹凸或貫通孔少的大致平面形状的外周壁31。由此,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防水性,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灰尘以及油等其他异物的侵入。
在连接器10中,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锁定用凸起26和沿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锁定用凸起40卡合,从而卡合面27构成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平面,由此,能够扩大卡合面27的面积,从而能够使卡合更加牢固。另外,在连接器10中,如图11所示,卡合面27变为大致水平,从而能够容易使卡合的力在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之间传递。这样,在连接器10中,与以往的形成在外侧的锁定部相比,能够扩大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宽度。由此,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提高锁定力,从而能够使锁定状态更加牢固。而且,由于第一锁定部25以及第二锁定部39自身的强度也增加,因此,连接器10能够抑制锁定部的破损。
在连接器10中,第一锁定部25具有倾斜面26b,由此,当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时,能够抑制第一锁定部25的顶端咬入填充剂70或切削填充剂7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的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规定的方式实现。因此,上面的说明是例示性的,并不限制性的。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而非上面的说明。所有的变更中的与其等同范围内的任何变更均包括在其中。
图14是放大变形例的第一锁定部25和第二锁定部39的卡合部的与图11对应的放大剖视图。在上述中,如图11所示,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的卡合面27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水平的平面,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该卡合面27也可以从嵌合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内侧朝向外侧向下方倾斜。通过该截面形状,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降低锁定松开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锁定部25形成于第一分割壳体16,使第二锁定部39形成于第二分割壳体30,但不限于此。具有弹性的第一锁定部25也可以形成于不具有中继接触件50的第二分割壳体30侧。第二锁定部39也可以形成于具有中继接触件50的第一分割壳体16侧。另外,第一锁定部25以及第二锁定部39的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的形成位置也不限于上述,只要能够使第一分割壳体16以及第二分割壳体30嵌合以保持锁定,就可以是任意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部25以及第二锁定部39分别具有第一锁定用凸起26以及第二锁定用凸起40,并示出了第一锁定用凸起26和第二锁定用凸起40卡合的锁定方式,但不限于此。第一锁定部25以及第二锁定部39也可以具有任意的锁定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防止第一电缆60以及第二电缆65脱落的脱落防止凸起35c、36c以及35d、36d分别设置于第一电缆保持槽35a、36a以及第二电缆保持槽35b、36b,但脱落防止凸起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电缆按压凸起32的第一按压槽32a以及第二按压槽32b。
中继接触件50是与第二电缆65压接的类型,但也可以是与第二电缆65压着(crimp)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缆65预先与中继接触件50压着连接,在该状态下,将中继接触件50安装于第一分割壳体16。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电缆压着端子,来代替中继接触件50的一对第一压接用槽53以及第二压接用槽55中的一个。在第二分割壳体30中,设置有一个电缆支撑臂部35或36,以对应剩余的压接用槽。
相反,也可以由连接器10连接在与各电缆的被连接器10支撑的部位的延伸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三条以上的电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中继接触件(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形成三对以上的压接用槽。也可以在多个中继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形成压接用槽、在至少一个中继接触件形成两对以上的压接用槽,以通过各压接用槽来压接电缆(芯线)。
在上述中,以第一分割壳体16对应于第一嵌合对象物,第二分割壳体30对应于第二嵌合对象物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对应关系也可以相反。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连接器
15 绝缘壳体
16 第一分割壳体(第一嵌合对象物)
17 外周壁
17a 内周侧凹部
17b 内周侧第一相对面
17c 中央第一凹部
17d 中央第一相对面
18 接触件安装槽
18a 固定部
18b 中间凸部
18c 定位凸起
19 第一电缆安装槽
19a 倾斜面
20 第二电缆安装槽
20a 倾斜面
21、22 盖部
21a、22a 相对面
25 第一锁定部
25a 凹部
26 第一锁定用凸起
26a、26b 倾斜面
27 卡合面
28 空间
29 按压部
30 第二分割壳体(第二嵌合对象物)
31 外周壁
31a 内周侧凹部
31b 内周侧第二相对面
32 电缆按压凸起
32a 第一按压槽
32b 第二按压槽
32c 中央凸起
32d、32e 凸起
35、36 电缆支撑臂部
35a、36a 第一电缆保持槽
35b、36b 第二电缆保持槽
35c、36c 脱落防止凸起
35d、36d 脱落防止凸起
35e、36e 倾斜面
35f、36f 倾斜面
37a、37b、38a、38b 凸出片
39 第二锁定部
40 第二锁定用凸起
41 凸壁
42 抵接面
43 空间
46 第一连接部(连接部)
47 第二连接部(连接部)
48 易弯折部
50 中继接触件(接触件)
51 基片
51a 定位孔
51b 游隙部
52 第一电缆压接片
52a 顶端部
52b 窄幅部
53 第一压接用槽(电导通部、压接用槽)
54 第二电缆压接片
54a 顶端部
54b 窄幅部
55 第二压接用槽(电导通部、压接用槽)
60 第一电缆(电缆)
61 芯线
62 包覆层
65 第二电缆(电缆)
66 芯线
67 包覆层
70 填充剂
70a 第一填充剂
70b 第二填充剂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中,
包括:
相互通过连接部连接且能够嵌合的一对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第二嵌合对象物;
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的外周缘部的第一外周壁以及第二外周壁;
位于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内部的接触件;以及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的第一填充剂以及第二填充剂,
所述第一外周壁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与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的嵌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位于嵌合侧,
所述第二外周壁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位于嵌合侧的相反一侧,
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所述第一填充剂和所述第二填充剂以围绕所述接触件的方式结合而相互一体化,所述第一外周壁位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触件具有电导通部,
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保持电缆,
所述接触件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的状态下,以与所述电缆导通的状态内包于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至少一根所述电缆在嵌合时,从配置于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的内侧的所述接触件向外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导通部为压接用槽,
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对至少两条所述电缆进行保持,
所述接触件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通过所述压接用槽夹持所述电缆的芯线,以使所述电缆彼此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嵌合对象物和所述第二嵌合对象物嵌合时,在沿所述嵌合方向剖视时,所述电缆的对应部分配置在结合而相互一体化的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结合而相互一体化的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填充剂以及所述第二填充剂由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
CN201780088581.0A 2017-03-22 2017-03-22 连接器 Active CN110431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1535 WO2018173169A1 (ja) 2017-03-22 2017-03-2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718A CN110431718A (zh) 2019-11-08
CN110431718B true CN110431718B (zh) 2021-03-30

Family

ID=6358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581.0A Active CN110431718B (zh) 2017-03-22 2017-03-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6639B2 (zh)
EP (1) EP3605742A4 (zh)
JP (1) JP6401869B1 (zh)
KR (1) KR102238655B1 (zh)
CN (1) CN110431718B (zh)
BR (1) BR112019019688B1 (zh)
MX (1) MX2019011185A (zh)
WO (1) WO2018173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4344B2 (ja) * 2019-03-05 2022-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の接続構造及び圧接端子
JP6689469B1 (ja) * 2019-04-10 2020-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3918A (en) * 1981-08-18 1984-01-03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enterable service wire splice closure
US4444447A (en) * 1982-05-24 1984-04-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ectrical wire connector
US4954098A (en) * 1989-11-01 1990-09-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a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FR2655779B1 (fr) * 1989-12-12 1992-01-17 Entrelec Sa Connecteur pour cable multiconducteur electromagnetiquement blinde.
JP3028988B2 (ja) 1992-02-05 2000-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81760B2 (ja) * 1993-11-10 2000-08-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保護カバー
JPH08306428A (ja) 1995-04-28 1996-11-22 Fuji Hoon Seisakusho:Kk 電線接続部品
JP3119119B2 (ja) * 1995-05-17 2000-1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028988U (ja) * 1996-03-13 1996-09-17 ヤーマン株式会社 光脱毛装置
JP2963918B2 (ja) * 1998-03-17 1999-10-18 株式会社ニチフ端子工業 コネクタ
CA2357642A1 (en) * 2000-09-22 2002-03-22 Marconi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for seal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n a terminal block
US6398581B1 (en) * 2000-12-19 2002-06-04 American Standard Inc. Bus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lectrical test points in the bus connector
DE10142363A1 (de) * 2001-08-30 2003-03-27 Delphi Tech Inc Elektrischer Verbinder
JP3935036B2 (ja) * 2002-09-27 2007-06-2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フラットハーネス
JP2005251400A (ja) * 2004-03-01 2005-09-15 Yazaki Corp 電線端末用キャップ
DE102007043517A1 (de) * 2007-09-12 2009-03-19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Vorrichtung zur Kontaktierung elektrischer Leiter
AR068931A1 (es) 2007-10-31 2009-12-16 Detnet South Africa Pty Ltd Un conector para detonador
CN102576994B (zh) 2008-11-18 2015-04-01 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环境保护连接件的密封剂填充的封壳和方法
JP5380750B2 (ja) * 2009-12-24 2014-01-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04799A (ja) * 2011-03-28 2012-10-22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48527A (ja) * 2011-05-31 2012-12-1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2103789A1 (de) * 2012-04-30 2013-10-31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Kabelclip für Modulelektronik
US8888509B2 (en) 2012-07-13 2014-11-18 Allied Motion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5787864B2 (ja) 2012-12-06 2015-09-30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分岐コネクタ
US9614361B2 (en) * 2012-12-11 2017-04-04 Dsm&T Company, Inc. Waterproof seal for electrical assemblies
CN204179340U (zh) * 2014-10-25 2015-02-25 广东顺科通信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高压连接器
JP5966041B1 (ja) * 2015-03-27 2016-08-10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分岐コネクタ
JP2017001119A (ja) * 2015-06-08 2017-01-05 株式会社朝日Fr研究所 マイクロ化学チ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966926B (zh) * 2015-06-19 2017-10-10 新乡市光明电器有限公司 蜂窝形多头插座的连接护套
JP6456510B2 (ja) * 2015-09-14 2019-01-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分岐コネクタ
JP6514142B2 (ja) 2016-04-27 2019-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分岐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5742A1 (en) 2020-02-05
KR20190119629A (ko) 2019-10-22
WO2018173169A1 (ja) 2018-09-27
JPWO2018173169A1 (ja) 2019-04-11
US10886639B2 (en) 2021-01-05
JP6401869B1 (ja) 2018-10-10
EP3605742A4 (en) 2020-11-18
BR112019019688B1 (pt) 2020-12-15
BR112019019688A2 (pt) 2020-03-24
KR102238655B1 (ko) 2021-04-12
US20200036111A1 (en) 2020-01-30
MX2019011185A (es) 2020-02-07
CN110431718A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5037B (zh) 分支连接器
CN110870140B (zh) 连接器
CN110199441B (zh) 连接器
CN110754019B (zh) 连接器
CN110431718B (zh) 连接器
CN110383584B (zh) 连接器
CN110192310B (zh) 连接器
CN110663138B (zh) 连接器和包装体
CN111602301B (zh) 连接器
CN109155486B (zh) 分支连接器
JP694045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542971B (zh) 连接器以及安装方法
WO2018173685A1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