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9228A -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9228A
CN110429228A CN201910753512.8A CN201910753512A CN110429228A CN 110429228 A CN110429228 A CN 110429228A CN 201910753512 A CN201910753512 A CN 201910753512A CN 110429228 A CN110429228 A CN 110429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composite diaphragm
parts
water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35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9228B (zh
Inventor
周素霞
王晓明
杨浩田
黄云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Zhuog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Zhuog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Zhuog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Zhuoga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35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9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隔膜和包括该复合隔膜的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将聚合物粉末、粘结剂、有机改造剂、增稠剂、润湿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改性聚合物浆料;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于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使经涂覆的基膜表面与水接触进行萃取硬化;使经萃取硬化的基膜干燥得到复合隔膜。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制备的复合隔膜中,改性聚合物之间及改性聚合物与隔膜之间粘结力增大,并且相对于常规复合隔膜,对于正极片具有较高的粘结力。

Description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隔膜和包括该复合隔膜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大屏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提供电力供应的锂离子电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中,通常使用聚烯烃作为隔膜。此外,为了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耐热收缩性,对液体电解质的吸收性、浸润性和吸液保液的能力等,通常需要在聚烯烃隔膜表面进行聚合物涂覆或陶瓷涂覆。
目前,聚合物涂覆隔膜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水性涂覆和油性涂覆两大类,其中以水性涂覆为市场主体。油性工艺粘结性较好,但容易发生堵孔及透气不良现象,目前国内仍没有很好的规避方法。与油性工艺相比,水性涂覆工艺采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的优点,但粘结性较弱,与极片易发生热压不良等现象。
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改进水性涂覆工艺所制备聚合物涂膜的粘结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仔细研究和实验发现,通过对水性涂覆工艺进行改进,在聚合物浆料中加入有机改造剂,并在涂覆后将复合隔膜经水槽进行萃取硬化,可以改进聚合物涂膜的微结构,提高聚合物涂膜的粘结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聚合物粉末、粘结剂、有机改造剂、增稠剂、润湿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改性聚合物浆料;
2、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于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3、使经涂覆的基膜表面与水接触进行萃取硬化;
4、使经萃取硬化的基膜干燥得到复合隔膜。
步骤1中,所述改性聚合物浆料的固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适合用涂覆于基膜表面并形成所需厚度的涂层即可。一般而言,浆料的固含量可以为5%-40%,优选为10%-35%。以干物质的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比可以为:聚合物粉末:65~95份,优选70-90份,例如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份等;粘结剂:1-20份,优选2-15份,例如3、4、5、6、7、8、9、10、11、12、13、14份等;增稠剂:0.1-5份,优选0.2-3份,例如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8、2.0、2.2、2.5、2.8份等;润湿剂:0.05-1份,优选0.1-0.8份,例如,0.15、0.20、0.25、0.30、0.35、0.40、0.45、0.5、0.6、0.7、0.8、0.9份等。水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将浆料的固含量调节到适合涂覆即可。
所述聚合物粉末用于提高隔膜与极片间的粘结力,可以为选自偏氟乙烯均聚物(PVDF),偏氟乙烯共聚物(例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芳纶、聚丙烯腈、聚氧化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于聚合物粉末的粒径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其适合用于隔膜即可,一般而言,可以为0.1~15μm,例如0.2、0.3、0.4、0.5、0.6、0.7、0.8、0.9、1.0、1.5、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μm等。
所述粘结剂(也可以称为粘合剂、粘接剂)可以为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粘接上述聚合物粉末的任何水性粘结剂,用于将聚合物粉末粘结成整体层状。例如其可以为选自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乳液、纯丙乳液、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乙酯等)、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丁苯乳液等)、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例如苯丙乳液等)、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水性粘结剂,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增稠剂可以为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制备聚合物粉末浆料的任何增稠剂,用于调节改性聚合物浆料的粘度,改善浆料的可涂布性,比如可以为选自羧甲基纤维素(CMC)、羧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酰胺、瓜尔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不限于此。所述增稠剂在使用之前通常被制备成固含量0.1wt%-5wt%的预混水溶液的形式,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润湿剂可以为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制备聚合物粉末浆料的任何润湿剂,用于降低改性聚合物浆料表面张力,改善浆料在基膜表面的浸润性,例如其可以为选自聚氧乙烯烷基胺,氟代烷基甲氧基醇醚、烷基萘磺酸钠(例如丁基萘磺酸钠、异丙基萘磺酸钠)、芳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有机改造剂是能够溶解聚合物粉末且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用于使聚合物粉末的表面分子凝胶化。通过在聚合物浆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改造剂,可以使聚合物粉末的凝胶化达到平衡,不仅提高聚合物粉末在浆料中的分散性,而且聚合物粉末被表面凝胶分子层包覆形成具有粘弹性的改性聚合物粉末。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改造剂可以为选自二甲基乙酰胺(DMAC)、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多种。以重量计,有机改造剂的用量可以为改性聚合物浆料总量的1%~40%,优选5%~30%,例如6%、8%、10%、15%、20%、25%等。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聚合物浆料如下制备:将聚合物粉末、粘结剂、增稠剂和占水总量60%-80%的水混合,在20-50℃混匀,得到预混溶液1;将占水总量20%-40%的水与有机改造剂混匀,得到预混溶液2;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在20-50℃混匀,继而加入润湿剂混匀,得到改性聚合物浆料。
在上述步骤1中,对于混匀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可,例如可以采用行星式搅拌机、均质机等。
在步骤2中,对于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在基膜表面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任何合适的方法和设备。例如,可以将改性聚合物浆料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涂布于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对于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在基膜表面上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中的常规厚度。例如,干燥后,聚合物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10μm。
所述基膜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用于锂电池的基膜,例如其可以为微孔膜、多孔膜或无纺布膜。所述微孔膜和多孔膜可以为聚烯烃膜,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膜。在实施方式中,聚烯烃基膜可以为单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膜,或聚乙烯与聚丙烯多层复合膜(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双层膜,聚丙烯/聚丙烯双层膜,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等)。所述聚烯烃基膜可以采用湿法或干法工艺单向或双向拉伸制备,或者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所述无纺布膜的材质和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酯、纤维素、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丙烯酸酯、聚对苯酰胺、聚芳醚砜酮、芳纶和芳砜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材质,可以使用选自熔喷法、纺黏法、湿法抄纸、水刺法、针刺法、热轧法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
对所述基膜的孔径和孔隙率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适合用作锂电池的隔膜即可。一般而言,孔径要求在0.01~0.1μm范围内,例如0.02μm、0.03μm、0.04μm、0.05μm、0.06μm、0.07μm、0.08μm、0.09μm等。孔径小于0.01μm时,锂离子穿过能力太小;孔径大于0.1μm,电池内部枝晶生成时电池易短路。孔隙率一般20%至80%之间,特别是在30%~50%之间,例如35%,40%,45%,55%,60%,65%,70%等。
对所述基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适合用作锂电池的隔膜即可。一般而言,厚度为30μm以下,例如可以为3-20μm,5~20μm或3-16μm,例如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
在步骤3中,使经涂覆的基膜表面与水接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可以仅将经涂覆的基膜表面与水接触,也可以将基膜整体浸入水中。此外,在水中可以含有0.1~60wt%,例如0.1~30wt%,0.1~10wt%或0.1~5wt%的有机改造剂。步骤3可以在水槽中进行,但是不限于此。不局限于特定理论,在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于隔膜后,在有机改造剂作用下粘弹性改性的聚合物粉末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涂层中的有机改造剂被置换至水中,从而使得粘弹性改性的聚合物粉末表面硬化,使聚合物粉末之间及聚合物粉末与隔膜之间粘结力增大。
在步骤4中,对于干燥方法没有限制,只要其适合于制备隔膜即可。例如,可以采用烘干,例如,在30~80℃烘干。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隔膜经过3节烘箱烘烤,例如三节烘箱温度可以分别为30~60℃、50~80℃、40~60℃。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制备石墨层、静电纺丝层、热闭合层、纳米阻燃层等操作。上述制备石墨层、静电纺丝层、热闭合层、纳米阻燃层等操作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制备这些层的常规操作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本领域中适合用于制备隔膜的水即可,例如,可以为去离子水(DI水)、蒸馏水或milli-Q水。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隔膜,其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制备。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隔膜包括:基膜,和在基膜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形成在基膜的表面上。对于聚合物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中的常规厚度。例如,干燥后,聚合物层的厚度可以为1~10μm,例如,1.5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等。
由于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隔膜中,改性聚合物之间及改性聚合物与隔膜之间粘结力增大,并且相对于常规复合隔膜,对于正极片具有提高的粘结力。
另外,除了基膜和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在基膜表面上设置的聚合物层以外,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隔膜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石墨层、静电纺丝层、热闭合层、纳米阻燃层等,这些层可以按照本领域中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再一方面涉及一种锂电池,其包括上述复合隔膜。
除了上述复合隔膜之外,所述锂电池可以具有本领域中锂电池的常规结构和组件,例如,还包括负极、正极、电解液和铝塑膜等。对于负极、正极、电解液和铝塑膜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可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正极、电解液和铝塑膜。例如,所述负极可以包括负极片和涂覆于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可以包括正极片和涂覆于正极片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电解液可以为碳酸酯类、碳酸烯酯类、羧酸酯类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此外,对于锂电池的结构和组装方法也没有任何特殊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可用于锂电池的结构和组装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锂电池包括: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片、上述隔膜、设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片和电解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片为铝箔,厚度8~15μm,例如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等;所述负极片为铜箔,厚度5~20μm,例如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等。
在上文中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本质上仅是例示性,且并不欲限制本发明。此外,本文并不受前述现有技术或发明内容或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理论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在整个申请文件中的数值范围包括其中的任何子范围和以其中给定值的最小子单位递增的任何数值。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在整个申请文件中的数值表示对包括与给定值的微小偏差以及具有大约所提及的值以及具有所提及的精确值的实施方案的范围的近似度量或限制。除了在详细描述最后提供的工作实施例之外,本申请文件(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中的参数(例如,数量或条件)的所有数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应被理解为被术语“大约”修饰,不管“大约”是否实际出现在该数值之前。“大约”表示所述的数值允许稍微不精确(在该值上有一些接近精确;大约或合理地接近该值;近似)。如果“大约”提供的不精确性在本领域中没有以这个普通含义来理解,则本文所用的“大约”至少表示可以通过测量和使用这些参数的普通方法产生的变化。例如,“大约”可以包括小于或等于10%,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或者小于或等于0.5%的变化,并且在某些方面,小于或等于0.1%的变化。
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在整个申请文件中的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均属于开放性用语,其表示一组合物或制品除了包括本文所列出的这些要素以外,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组合物或制品通常固有的其他要素。此外,在本文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的解读应视为已具体公开并同时涵盖“由…所组成”及“基本上由…所组成”等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连接词。“基本上由…所组成”表示本文所列出的这些要素占该组合物或制品的95%以上,97%以上,或者在某些方面,99%以上。
有益效果
在常规的复合隔膜制备过程中,聚合物浆料一般包括聚合物粉末、粘结剂、分散剂和润湿剂,而不含有机改造剂。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通过在浆料制备过程中加入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改造剂形成改性聚合物浆料,所加入的有机改造剂能够使聚合物粉末表面分子凝胶化,在浆料中含有一定含量的有机改造剂,可以使得浆料中的聚合物粉末表面分子的凝胶化达到平衡,不仅提高聚合物粉末在浆料中的分散性,而且聚合物粉末被表面凝胶分子层包覆形成具有粘弹性的改性聚合物。
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中,在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于基膜后,在涂层中用有机改造剂导致粘弹性改性的聚合物粉末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与含有机改造剂的水溶液接触后,涂层中的有机改造剂被快速置换至水中,从而使得粘弹性改性的聚合物粉末表面硬化,从而聚合物粉末之间及聚合物粉末与隔膜之间粘结力增大。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制备的复合隔膜透气性好,离子电导率好。此外,本发明的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中,聚合物涂层一次涂覆完成,成本低,能耗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隔膜表面涂层的SEM形貌图。
图2是对比例1制备的常规复合隔膜表面涂层的SEM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试剂和仪器
除非另有说明,所用材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常规用于锂电池相关材料生产的产品。
搅拌采用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DJ200行星式搅拌机进行。
实施例1
1、70份PVDF、8份固含量50%的丁苯橡胶乳液、25份增稠剂(2%CMC预混水溶液)、78.5份DI水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1h,得到预混溶液1;
2、52.4份DI水与26.6份DMAC充分混合,得到预混溶液2;
3、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30℃和1000rpm下搅拌1.5h,继而加入0.2份氟代烷基甲氧基醇醚,100rpm下搅拌15min,得到改性PVDF浆料,浆料固含量为约30wt%,浆料中DMAC占比约为10wt%;
4、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DI水槽进行萃取硬化,然后进入35℃、55℃、4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PVDF复合隔膜,其中PVDF层厚度为约4μm。
最终所得复合隔膜表面的SEM形貌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得复合隔膜表面聚合物出现凝胶化现象,提高聚合物颗粒间及聚合物与隔膜间的粘结力。
实施例2
1、70份PVDF-HFP、8份固含量50%的丁苯橡胶乳液、25份增稠剂(2%CMC预混水溶液)、62.6份DI水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1h,得到预混溶液1;
2、41.7份DI水与53.1份DMAC充分混合,得到预混溶液2;
3、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30℃和1000rpm下搅拌1.5h,继而加入0.2份氟代烷基甲氧基醇醚,100rpm下搅拌15min,得到改性PVDF-HFP浆料,浆料固含量为约30wt%,浆料中DMAC占比约为20wt%;
4、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含约3wt%DMAC的水槽进行萃取硬化,然后进入45℃、65℃、5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PVDF-HFP复合隔膜,其中PVDF-HFP层厚度为约4μm。
实施例3
1、80份PMMA、25份固含量20%的聚丙烯酸乙酯乳液、50份增稠剂(2%CMC预混水溶液)、186.4份DI水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1h,得到预混溶液1;
2、46.6份DI水与43.1份DMAC充分混合,得到预混溶液2;
3、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30℃和1000rpm下搅拌1.5h,继而加入0.3份聚氧乙烯烷基胺,200rpm下搅拌30min,得到改性PMMA浆料,浆料固含量为约20wt%,浆料中DMAC占比为约10%;
4、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含约1wt%NMP的水槽进行萃取硬化,然后进入45℃、55℃、5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PMMA复合隔膜,其中PMMA层厚度为约4μm。
实施例4
1、80份PMMA、25份固含量20%的聚丙烯酸甲酯乳液、50份增稠剂(2%CMC预混水溶液)、113.9份DI水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1h,得到预混溶液1;
2、80.0份DI水与86.3份DMAC充分混合,得到预混溶液2;
3、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30℃和1000rpm下搅拌1.5h,继而加入0.3份聚氧乙烯烷基胺,200rpm下搅拌30min,得到改性PMMA浆料,浆料固含量为约20wt%,浆料中DMAC占比为约20wt%;
4、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含3%NMP的水槽进行萃取硬化,然后进入45℃、60℃、5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PMMA复合隔膜,其中PMMA层厚度为约4μm。
对比例1
1、70份PVDF-HFP、8份固含量50%的丁苯橡胶、25份增稠剂(2%CMC预混水溶液)、78.5份DI水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1h,得到预混溶液;
2、上述预混溶液中加入79份DI水,30℃和1500rpm下搅拌1.5h,继而加入0.2份氟代烷基甲氧基醇醚,100rpm下搅拌15min,得到PVDF-HFP聚合物浆料,浆料固含量为约30wt%;
3、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35℃、55℃、4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PVDF-HFP复合隔膜,其中PVDF-HFP层厚度为约4μm。
最终所得隔膜表面的SEM形貌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常规方法所得复合隔膜表面颗粒物理作用聚集,表面未发生溶胀或凝胶化现象,不利于粘结力的提升。
对比例2
1、74.5份PVDF-HFP、149份DMAC混合,30℃和1500rpm下搅拌4h,然后继续加入149份DMAC,30℃和1000rpm下搅拌1h,得到油性PVDF-HFP浆料;
2、将上述浆料通过微凹版涂覆于7μm聚乙烯基膜一侧,经过含3%DMAC的水槽进行萃取硬化,然后进入35℃、55℃、40℃三节烘箱烘烤干燥,收卷得到油性PVDF-HFP复合隔膜,其中PVDF-HFP层厚度为约2μm。
实验1透气值测量
测量方法:取实验例1至4与对比例1-2的基膜和复合隔膜,使用旭精工王研式透气度试验机测试透气值(单位:sec/100cc)并计算透气增加值,结果见表1。
透气值,反映隔膜的透过能力,是指在透气仪中,在一定的压力下,测试100ml的空气透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用的时间(秒)。
表1
类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基膜 120 123 125 117 126 122
复合隔膜 131 136 135 130 141 175
透气增加值 11 13 10 13 15 53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对比例2的油性PVDF-HFP复合隔膜的情况下,透气增加较大,对比例1的水性复合隔膜透气增加值较小,透气性良好,实施例1-4的改性复合隔膜的透气增加值更小,透气性更好。
实验2与极片粘结力测试
正极片制备:将50份锰酸锂、10份聚偏氟乙烯、5份乙炔黑、80份NMP混合搅拌制浆,涂覆于铝箔两侧,烘干后得到正极片,涂层厚度25μm。
使用实验例1至4与对比例1-2的复合隔膜和上述正极片如下制备测试样品。
干压:将正极片、隔膜、正极片、隔膜……依次叠片至4层,85℃和2MPa压力条件下热压10min,冷却后进行隔膜与极片的剥离力测试。
湿压:使用溶剂组成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甲基乙基碳酸酯(EMC)=1:1:1(体积比),含1mol/L LiPF6的混合电解液,润湿隔膜表面,然后将正极片、隔膜、正极片、隔膜……依次叠片至4层,85℃和2MPa压力条件下热压10min,冷却后进行隔膜与极片的剥离力测试。
剥离力测量如下进行:
在钢板上粘贴一层双面胶,将隔膜平整轻压放置于双面胶上,然后在涂膜上方粘贴一层测试胶带,手持压辊(2000g)在测试胶带上进行来回滚动三次;
将胶带一端撕至样品中间位置,试验拉力机进行180度剥离,剥离速度:50mm/min,剥离测试时长1min;
将测试拉力数值除以相应胶带的宽度得到最终的剥离力N/m。
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剥离力(N/m)
类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干压 6.92 7.13 7.65 8.05 2.71 4.63
湿压 5.45 5.60 5.39 5.87 1.98 2.87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复合隔膜对于极片的粘结力>对比例2的油性隔膜>对比例1的水性复合隔膜。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复合隔膜的方法,包括:
(1)、将聚合物粉末、粘结剂、有机改造剂、增稠剂、润湿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改性聚合物浆料;
(2)、将改性聚合物浆料涂覆于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3)、使经涂覆的基膜表面与水接触进行萃取硬化;
(4)、使经萃取硬化的基膜干燥得到复合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
所述改性聚合物浆料的固含量为5%-40%,优选为10%-35%;和/或
以干物质的重量份计,各组分的用量比为:聚合物粉末:65~95份,优选70-90份;粘结剂:1-20份,优选2-15份;增稠剂:0.1-5份,优选0.2-3份;润湿剂:0.05-1份,优选0.1-0.8份;和/或
所述聚合物粉末为选自偏氟乙烯均聚物,偏氟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芳纶、聚丙烯腈、聚氧化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聚合物粉末的粒径为0.1~15μm;和/或
所述粘结剂为选自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水性粘结剂;和/或
所述增稠剂为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氨酯、聚丙烯酰胺、瓜尔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
所述润湿剂为选自聚氧乙烯烷基胺,氟代烷基甲氧基醇醚、烷基萘磺酸钠、芳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或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
以重量计,有机改造剂的用量为改性聚合物浆料总量的1%~40%,优选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改性聚合物浆料如下制备:将聚合物粉末、粘结剂、增稠剂和占水总量60%-80%的水混合,在20-50℃混匀,得到预混溶液1;将占水总量20%-40%的水与有机改造剂混匀,得到预混溶液2;将预混溶液2加入预混溶液1中,在20-50℃混匀,继而加入润湿剂混匀,得到改性聚合物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涂覆使得干燥后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膜为微孔膜、多孔膜或无纺布膜;优选为聚烯烃膜,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在水中含有0.1~60wt%的有机改造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改造剂为选自二甲基乙酰胺、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通过将隔膜经过3节烘箱烘烤进行干燥,例如三节烘箱温度分别为30~60℃、50~80℃、40~60℃。
9.一种复合隔膜,其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
10.一种锂电池,其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隔膜。
CN201910753512.8A 2019-08-15 2019-08-15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429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512.8A CN110429228B (zh) 2019-08-15 2019-08-15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512.8A CN110429228B (zh) 2019-08-15 2019-08-15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9228A true CN110429228A (zh) 2019-11-08
CN110429228B CN110429228B (zh) 2022-04-19

Family

ID=6841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3512.8A Active CN110429228B (zh) 2019-08-15 2019-08-15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922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957A (zh) * 2019-11-22 2020-02-28 上海大学 水性芳纶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隔膜
CN111129397A (zh) * 2019-12-18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水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6008A (zh) * 2020-03-03 2020-06-12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水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高粘性涂覆浆料
CN112271403A (zh) * 2020-10-19 2021-01-26 深圳市鼎泰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6435711A (zh) * 2023-06-14 2023-07-14 中材锂膜(内蒙古)有限公司 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19A (zh) * 2003-05-28 2005-02-02 思凯德公司 锂聚合物电池的电池隔板
US20100092757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Deeya Energ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for Bonding Porous Flexible Membranes Using Solvent
WO2011087459A1 (en) * 2010-01-14 2011-07-2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forming a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CN102464803A (zh) * 2010-11-13 2012-05-23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7330A (zh) * 2014-11-09 2015-02-25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68081A (zh) * 2014-12-22 2015-08-26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的水性多层隔膜
CN105552284A (zh) * 2015-12-22 2016-05-04 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40A (zh) * 2014-08-29 2017-06-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间隔件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7737702A (zh) * 2017-07-21 2018-02-27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性涂布工艺及装置
CN108987651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微孔陶瓷复合隔膜的方法
CN109065803A (zh) * 2018-07-18 2018-12-21 湖南烁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粘接性水性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19A (zh) * 2003-05-28 2005-02-02 思凯德公司 锂聚合物电池的电池隔板
US20100092757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Deeya Energ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for Bonding Porous Flexible Membranes Using Solvent
WO2011087459A1 (en) * 2010-01-14 2011-07-2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forming a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CN102464803A (zh) * 2010-11-13 2012-05-23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40A (zh) * 2014-08-29 2017-06-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间隔件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4377330A (zh) * 2014-11-09 2015-02-25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68081A (zh) * 2014-12-22 2015-08-26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的水性多层隔膜
CN105552284A (zh) * 2015-12-22 2016-05-04 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702A (zh) * 2017-07-21 2018-02-27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性涂布工艺及装置
CN109065803A (zh) * 2018-07-18 2018-12-21 湖南烁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粘接性水性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87651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微孔陶瓷复合隔膜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957A (zh) * 2019-11-22 2020-02-28 上海大学 水性芳纶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隔膜
CN110845957B (zh) * 2019-11-22 2022-03-15 上海大学 水性芳纶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隔膜
CN111129397A (zh) * 2019-12-18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水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6008A (zh) * 2020-03-03 2020-06-12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水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高粘性涂覆浆料
CN112271403A (zh) * 2020-10-19 2021-01-26 深圳市鼎泰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6435711A (zh) * 2023-06-14 2023-07-14 中材锂膜(内蒙古)有限公司 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6435711B (zh) * 2023-06-14 2023-08-25 中材锂膜(内蒙古)有限公司 聚合物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9228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4718A (zh)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陶瓷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0429228A (zh) 具有高粘结性聚合物涂膜的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WO2017016374A1 (zh) 一种芳纶涂覆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18870A1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2209B (zh) 一种作为锂离子电池用的陶瓷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336A (zh) 制备改性偏氟乙烯聚合物粉末的方法
CN109065811B (zh) 水性pvdf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65086A (zh) 一种电池极板制备方法
CN109638207A (zh) 粘接层、层和组合物
CN112599928A (zh) 一种具有补锂效果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8807825A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涂布液、锂离子电池隔膜和锂离子电池
CN105470450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硅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28038A (zh) 制备复合隔膜的混合浆料及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WO2014183379A1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0867A (zh) 复合隔膜、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8987651A (zh) 一种制备微孔陶瓷复合隔膜的方法
CN110247009A (zh) 一种防过充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8666527A (zh) 电极、电化学电池及形成电极和电化学电池的方法
JP201504157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450474A (zh) 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4720B (zh) 集电体涂层用粘接剂涂布液
WO2022068178A1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新型无纺布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78733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隔离膜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785521A (zh) 一种电池隔膜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16601A (zh) 一种高锂含量的预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