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949B - 拉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8949B
CN110418949B CN201880009251.2A CN201880009251A CN110418949B CN 110418949 B CN110418949 B CN 110418949B CN 201880009251 A CN201880009251 A CN 201880009251A CN 110418949 B CN110418949 B CN 110418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male screw
pulling device
pulling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92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8949A (zh
Inventor
小松恭一
辻洋
辻修
伊藤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hnichi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hnichi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hnichi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hnichi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18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8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etermining value of torque or twisting moment for tightening a nut or other member which is similarly stres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9/00Accessories
    • B25B29/02Bolt tensio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1/00Screwed connections specially modified in view of tensile load; Break-bolts
    • F16B31/02Screwed connections specially modified in view of tensile load; Break-bolts for indicating the attainment of a particular tensile load or limiting tensile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1/00Screwed connections specially modified in view of tensile load; Break-bolts
    • F16B31/04Screwed connections specially modified in view of tensile load; Break-bolts for maintaining a tensi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部件数增加的同时,使得拉拽装置和螺栓螺母紧固体之间的咬合良好。该拉拽装置(1)将螺栓螺母紧固体向上方拉拽,所述螺栓螺母紧固体具有插通在被紧固体(H)上的螺栓(10)以及紧固到从所述被紧固体突出的所述螺栓(10)的轴部(11)上的螺母(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1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14a),所述拉拽装置包括:连接部件(2),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4a)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拉拽机构(3),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14a)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2)拉拽螺母(14);以及张力承受部(4),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2)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3)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H)作用的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拉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紧固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向上方拉拽的拉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机械、桥梁等结构物的组装中,进行使用了螺纹的紧固。作为螺纹紧固体的强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紧固力。另一方面,螺栓紧固体的紧固力的管理一般测量转矩和旋转角而仅在紧固时进行,在紧固后几乎不进行。但是,在机械动作过程中、由于意外的外力的作用而导致螺栓松动、紧固力下降的情况下,疲劳损坏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为了防止螺栓的断裂事故,提高螺纹紧固体的可靠性,还需要注意紧固后的螺栓的紧固力的检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螺栓、螺母紧固体的紧固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螺栓插入被紧固体的插通孔中,将螺母螺合紧固在贯穿插通孔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上,由此对被紧固体进行夹压的螺栓/螺母紧固体中,相对于螺母上表面,拉拽从该上表面突出的螺栓的外螺纹部,检测螺栓的弹性常数的变化点,将该变化点的张力作为紧固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28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紧固力检测方法中,需要在从螺母的上表面突出的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拉拽部件的内螺纹部。然而,由于螺栓的轴径小,从螺母的上表面突出的螺栓轴部的突出长度短,因此有时螺合的螺纹的周向长度不足。若螺合的螺纹的周向长度不足,则经由拉拽部件拉拽螺栓时,螺纹牙塑性变形,轴向力检测可能产生大的误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拉拽装置和螺栓螺母紧固体之间的咬合良好。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螺合的螺纹周向长度不足而轴向力检测等的检测精度下降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一种拉拽装置,(1)所述拉拽装置将螺栓螺母紧固体向上方拉拽,所述螺栓螺母紧固体具有插通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以及紧固到从所述被紧固体突出的所述螺栓的轴部上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在所螺母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所述拉拽装置包括: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拉拽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拉拽所述螺母;以及张力承受部,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作用的反作用力。
(2)如上述(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拽机构包括:拉杆;轴承部,以能够绕轴部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拉杆,所述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拉杆绕所述轴部旋转,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上端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外螺纹部,在所述拉杆的下端部形成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在内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二内螺纹部。
(3)如上述(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承受部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轴承部及所述被紧固体夹持。
(4)如上述(2)或(3)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轴径与所述螺栓的轴径大致相同,在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内螺纹部涂敷有降低摩擦转矩的摩擦转矩降低剂。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拉伸强度比所述螺栓的拉伸强度高。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7)如上述(6)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和/或(2),
D1>S×1.03······················(1)
D2<S×1.10·····················(2)。
(8)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是十二角螺母,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9)如上述(8)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3)和/或(4),
D1>S×1.04·····················(3)
D2<S×1.13·····················(4)。
(10)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四角螺母,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11)如上述(10)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5)和/或(6),
D1>S×1.03·····················(5)
D2<S×1.32·····················(6)。
(12)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是凸缘螺母,所述凸缘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凸缘部,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主体和所述凸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14)如上述(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位于所述张力承受部与所述被紧固体之间。
(15)如上述(14)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前的所述螺母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1、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后的所述保护板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2时,以使所述变形量S1与S2彼此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保护板相对于所述被紧固体的接触面积。
(16)如上述(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前的所述螺母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1、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后的所述张力承受部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2时,以使所述变形量S1与S2彼此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张力承受部相对于所述被紧固体的接触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拉拽装置的内螺纹部螺合在形成于螺母的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部上,从而拉拽螺栓螺母紧固体。由此,能够使得拉拽装置与螺栓螺母紧固体的咬合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a)是螺母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b)是螺母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2(c)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3(a)是凸缘螺母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3(b)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3(c)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3(d)是螺母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3(e)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3(f)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图3(g)是螺母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图4(a)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4(b)是阶梯垫圈的立体图;
图4(c)是花环垫圈的立体图;
图5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四实施方式);
图6是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是通过将螺栓插入到被紧固体的插通孔中并在贯穿了插通孔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上螺合紧固螺母来拉拽夹压被紧固体的螺栓螺母紧固体的装置,用于螺栓的轴向力(换言之,螺栓的紧固力)的检测、螺栓螺母紧固体被紧固的被紧固体的弹性常数的检测等中。轴向力检测的基本思想与专利第4028254号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轴向力检测为例,对拉拽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示意图,示出刚开始拉拽螺栓螺母紧固体的动作后的状态。另外,通过用相互不同种类的阴影线表示拉拽装置所包含的多个部件,明确了部件之间的边界。图2(a)是螺栓的立体图。拉拽装置1包括连接部件2、拉拽机构3、张力承受部4和手柄5。另外,单点划线所示的X表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拉拽装置1的旋转轴。
连接部件2包括圆柱部21和形成在圆柱部21的上表面上的凸部22。在圆柱部21的下端部形成有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和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上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相当于凹形状部)。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被设定为直径大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
在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周面上形成有围绕旋转轴X延伸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凸部22形成为直径比圆柱部21小的圆柱形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围绕旋转轴X延伸的第二外螺纹部22a。连接部件2可以使用拉伸强度比螺栓10高的材料。由此,在检测轴向力时,能够抑制连接部件2发生塑性变形。
拉拽机构3包括拉杆31、轴承部32、角驱动器33(相当于旋转机构)和扳手34(相当于旋转机构)。拉杆31包括圆柱状的小径杆部31a和圆柱状的大径杆部31b,小径杆部31a的上端部和大径杆部31b的下端部相互连接。这些小径杆部31a和大径杆部31b一体地形成。
在小径杆部31a的下端部形成有拉杆中空部311,在该拉杆中空部311的内周面形成有围绕旋转轴X延伸的第二内螺纹部311a。在大径杆部31b的上端部形成有安装开口部312。
轴承部32是推力轴承,可旋转地支承拉杆31的小径杆部31a。轴承部32的上端面与拉杆31的大径杆部31b接触,轴承部32的下端面与张力承受部4的上端面接触。即,轴承部32在上下方向上被大径杆部31b和张力承受部4夹持。
角驱动器33可装卸地安装在大径杆部31b的安装开口部312上,通过使角驱动器33旋转,能够使拉杆31围绕旋转轴X旋转。角驱动器33可以使用手柄5和扳手34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被设计为在使用扳手34使拉杆31绕旋转轴X旋转一周时,连接部件2以拉杆31的第二内螺纹部311a的螺距量向上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角驱动器33、手柄5以及扳手34来使拉杆31旋转,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能够产生使拉杆31旋转的动力的其它驱动装置。
扳手34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为长条,在以相同的力旋转时,能够得到比手柄5大的转矩。在扳手34上设置有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例如,陀螺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能够测量拉杆31的旋转量。但是,也可以不在扳手34上,而在拉杆31上直接安装角度传感器。
在张力承受部4上设有用于检测轴向力的未图示的轴向力检测部。轴向力检测部例如可以使用应变仪。应变仪在施加力时发生变形,输出与其变形量对应的电信号。在张力承受部4的下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张力中空部41。在张力中空部41的内部容纳有连接部件2,连接部件2的圆柱部21沿着张力中空部41的内周面配置。即,张力承受部4以包围连接部件2的方式配置。
在此,拉拽机构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够使连接部件2及螺栓螺母紧固体不旋转地向上移动,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圆柱部21的上表面形成凹部,该凹部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在拉杆31的下端部(即,小径杆部31a的下端部)形成凸部,该凸部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并且使该凸部与上述内螺纹螺合,由此拉拽连接部件2及螺栓螺母紧固体。另外,也可以不是基于拉杆31的旋转动作,而是通过测量基于液压的张力和上下的位移量,检测轴向力。
接着,对螺栓螺母紧固体及被紧固体进行详细说明。螺栓10是六角螺栓,包括螺栓轴部11和螺栓头部12。但是,螺栓10也可以是例如十二角螺栓、四角螺栓(在其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也相同)。在螺栓轴部11上形成有外螺纹。被紧固体H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被紧固体H1和H2,在这些被紧固体H1和H2上分别形成有螺孔H1a和H2a。另外,在这些螺孔H1a和H2a上没有形成螺纹牙。
螺栓轴部11从被紧固体H的上表面突出,并且螺母14紧固到该突出轴部。也就是说,被紧固体H被螺栓头部12和螺母14夹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六角螺栓作为螺栓1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六角带孔螺栓、四角螺栓、凸缘螺栓等与螺母一起使用的其他螺栓。
在此,如图2(a)所示,在螺母14的侧面上沿周向间歇地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14a。即,各个第一外螺纹部14a形成在螺母14的侧面上的弯曲形状部。优选的是,第一外螺纹部14a在所有弯曲形状部上以大致相等的长度形成。例如,在一部分的弯曲形状部上没有形成第一外螺纹部14a的情况下,载荷向与拉拽方向(即,上下方向)不同的方向作用,轴向力检测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在此,当将螺母14的两面宽度设为S、将第一外螺纹部14a的“外螺纹的外径”设为D1、将第一外螺纹部14a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设为D2时,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和/或(2)。另外,所谓两面宽度是指螺母14的相对置的两边之间的间隔距离(在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也是同样的)。
D1>S×1.03·····················(1)
D2<S×1.10·····················(2)
通过满足关系式(1),能够在将螺栓螺母紧固体紧固于被紧固体H上时,使紧固工具对螺母14的咬合良好。通过满足关系式(2),能够在通过连接部件2拉拽螺母14时,使第一外螺纹部14a相对于连接部件2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咬合良好。
在此,螺母14相对于螺栓10的摩擦转矩被设定为大于连接部件2相对于拉杆31的摩擦转矩。即,处于紧固状态的螺母14与螺栓10之间的摩擦转矩大于处于螺合状态的凸部22的第二外螺纹部22a与拉杆31的第二内螺纹部311a之间的摩擦转矩。由此,在进行轴向力检测时,能够防止螺母14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摩擦转矩的大小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栓轴部11和凸部22的直径尺寸设定为彼此大致相同,并且涂敷润滑剂(相当于摩擦转矩降低剂)来降低凸部22相对于拉杆31的第二内螺纹部311a的摩擦转矩。在此,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通过使凸部22的直径比螺栓轴部11的直径小来降低摩擦转矩。但是,如果凸部22的直径变小,则在拉拽时应力增大,凸部22有可能破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栓轴部11和凸部22直径尺寸设定为彼此大致相同,并且使用润滑剂来降低凸部22和拉杆31的摩擦转矩,由此实现上述摩擦转矩的大小关系。
接着,对轴向力检测时的拉拽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下,螺栓螺母紧固体被紧固在被紧固体H上。另外,拉拽机构3、张力承受部4及手柄5预组装而被单元化。
首先,使螺母14的第一外螺纹部14a与连接部件2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将连接部件2和螺母14连结。在这里,在使第一外螺纹部14a和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而开始拉拽时,需要满足预定的拉拽开始条件。预定的拉拽开始条件包括以下的条件(1)及(2)。
(条件1):第一内螺纹部21a1与具有螺母14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14a螺合
(条件2):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不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在螺母14的周向上产生未被施加张力的区域(换言之,不与第一内螺纹部21a1抵接的区域),因此荷载向与拉拽方向(即,上下方向)不同的方向作用,轴向力检测的精度有可能降低。另外,在不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在拉拽时螺纹牙发生塑性变形,轴向力检测等的检测精度有可能降低。
在不满足条件2的情况下,以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压接在被紧固体H1上的状态进行轴向力检测,因此检测误差变大。
在此,在连结连接部件2和螺母14时,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旋转而使第一外螺纹部14a和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则连接部件2向下拧进。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进一步旋转,则螺母14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连接部件2无法再旋转。另外,螺母14的上表面还包括形成在该上表面上的凹部或凸部。即,也可以构成为当与该凹部或凸部抵接时,连接部件2不能旋转。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在螺母14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连接部件2不能拧进)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在每次进行轴向力检测时,由于不需要目视确认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是否形成有间隙等,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轴向力检测。
接着,将拉杆中空部311的下端部定位在连接部件2的凸部22的前端。此时,张力承受部4位于被紧固体H1的上方(换言之,张力承受部4和被紧固体H1处于相互非接触的状态)。接着,通过手动使手柄5绕旋转轴X旋转,使第二内螺纹部311a和第二外螺纹部22a螺合。若使手柄5进一步旋转,则拉杆31与轴承部32以及张力承受部4一起向下方拧进,张力承受部4落座于被紧固体H1上。
图1表示张力承受部4刚与被紧固体H1抵接后的状态,在拉杆31的下端部与圆柱部21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1。另外,在凸部22的前端与拉杆中空部311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比间隙S1大的间隙S2。
当张力承受部4落座于被紧固体H1上时,在手柄5的手动操作中转矩较小,因此无法使拉杆31进一步旋转。因此,通过扳手34的手动操作使拉杆31旋转。由此,能够使连接部件2向上移动。另外,连接部件2在向上移动时不旋转。
当连接部件2向上移动时,经由轴承部32从大径杆部31b对张力承受部4作用下压力。另一方面,落座在被紧固体H1上的张力承受部4无法向下方移动,因此被轴承部32和被紧固体H1夹压,从被紧固体H1对张力承受部4作用反作用力。此时,从应变仪输出电信号(例如,电压),能够根据该输出信号计算出轴向力。另外,计算出的轴向力例如能够显示在设置于扳手34或张力承受部4的外周面的未图示的显示部上。另外,由于间隙S2比间隙S1大,因此能够防止在圆柱部21与小径杆部31a抵接之前凸部22与拉杆中空部311的上端部抵接。即,由于能够确保用于拉拽螺栓10的充分的动作长度,因此能够防止不能检测轴向力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尺寸大于螺栓轴部11的螺母14的外周面上形成第一外螺纹部14a,因此能够增加第一外螺纹部14a与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螺合面积。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螺母14的侧面上的从上端到下端的整体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14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b)所示,也可以形成在从上端到下端的一部分上(在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也是同样的)。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当螺母14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抵接时,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间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c)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当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第一内螺纹部21a1与具有螺母14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14a螺合)和条件2(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条件。另外,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也包括形成于该顶端面上的凹部或者凸部。即,也可以构成为当与该凹部或者凸部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螺母的立体图。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母,使用凸缘螺母。
螺母300是作为凸缘螺母的一例的带凸缘六角螺母,包括六边形形状的螺母主体301以及环形的凸缘部302。这些螺母主体301和凸缘部302一体地形成。凸缘部302比螺母主体301向径向外侧突出。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上间歇地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外螺纹部301a。即,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螺母主体301的弯曲形状部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301a。
这里,在使第一外螺纹部301a和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而开始拉拽时,需要满足预定的拉拽开始条件。预定的拉拽开始条件包括以下的条件(1)及(2)。
(条件1):第一内螺纹部21a1与具有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301a螺合
(条件2):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有间隙。
条件1和条件2的技术意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当将连接部件2和螺母300连接时,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旋转,从而使第一外螺纹部301a1与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则连接部件2向下拧进。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进一步旋转,则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连接部件2无法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当螺母主体301和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抵接时(换言之,连接部件2不能拧进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因此,在每次进行轴向力检测时,由于不需要目视确认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是否形成有间隙等,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轴向力检测。另外,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包含形成在该上表面上的凹部或凸部。即,也可以被构成为当与该凹部或凸部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在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抵接时,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间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3(c)是本变形例的拉拽装置的示意图,在形成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这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拽装置不同。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下端部连接,径向尺寸被设定为大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
在本变形例中,被构成为当螺母300的凸缘部302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第一内螺纹部21a1与具有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301a螺合)和条件2(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凸缘部302的上表面也包括形成在该上表面上的凹部或者凸部。即,也可以被构成为当与该凹部或者凸部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同样地,被构成为在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在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包含形成于该顶端面的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3(d)是本变形例的螺母的立体图。图3(e)是本变形例的拉拽装置的示意图。本变形例的螺母300在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上没有形成第一外螺纹部301a这点以及在凸缘部302的外周面上连续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外螺纹部302a这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母不同。另外,本变形例的拉拽装置在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周面上没有第一内螺纹部21a1而在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的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21c1这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拉拽装置不同。
当连接部件2与螺母300连结时,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旋转,从而使第一外螺纹部302a与第一内螺纹部21c1螺合,则连接部件2向下拧进。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进一步旋转,则凸缘部302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的顶面抵接,连接部件2无法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当凸缘部302和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抵接时(换言之,连接部件2不能拧进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因此,在每次进行轴向力检测时,由于不需要目视确认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是否形成有间隙等,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轴向力检测。另外,凸缘部302的上表面也包含形成在该上表面上的凹部或凸部。即,也可以被构成为当与该凹部或凸部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当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抵接时、或者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图3(f)是本变形例的拉拽装置的示意图。本变形例的螺母300在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301a、且在凸缘部30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302a。这些第一外螺纹部301a和302a为彼此相同的螺距。如果螺距不同,则第一外螺纹部301a和302a无法与连接部件2螺合。第一外螺纹部301a和302a的细节上面已经叙述,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在此,当连接部件2与螺母300连结时,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旋转,从而使第一外螺纹部301a与第一内螺纹部21a1螺合且使第一外螺纹部302a与第一内螺纹部21c1螺合,则连接部件2向下拧进。若使连接部件2绕旋转轴X进一步旋转,则螺母300的凸缘部302的上表面(凸缘部30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的顶面抵接,连接部件2无法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当凸缘部302和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抵接时(换言之,连接部件2不能拧进时),满足条件1(第一内螺纹部21a1与具有螺母主体301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301a螺合、第一内螺纹部21c1与具有凸缘部302的外周面的一周以上的长度的第一外螺纹部302a螺合)和条件2(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每次进行轴向力检测时,由于不需要目视确认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与被紧固体H1之间是否形成有间隙等,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轴向力检测。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当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抵接时、或者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凸缘部302形成为平板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3(g)是本变形例的螺母的立体图。参照该图,凸缘部302包括下端平板部303和从下端平板部303的上表面外缘朝向上方以圆顶形状延伸的曲面部304。但是,曲面部304也可以形成为圆台形状。下端平板部30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外螺纹部303a。但是,第一外螺纹部也可以形成在螺母主体301。另外,也可以在螺母主体301和下端平板部303的两者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
可以被构成为当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顶面抵接时、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螺母主体30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时、或者曲面部304(圆台的情况下为锥面)与连接部件第三中空部21c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另外,曲面部304(或者该锥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可以将该凹部或者凸部作为抵接部位。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4(a)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图4(a)与图1对应,示出张力承受部4刚与被紧固体H1抵接后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母14和被紧固体H1之间存在平板状的垫圈50。垫圈50被设定为其径向尺寸小于张力中空部41的内径,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和垫圈50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压接到垫圈50上的状态下进行轴向力检测时,检测误差变大。即,通过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和垫圈50之间形成了微小的间隙的状态下进行轴向力检测,能够减少检测误差。
垫圈50被插通到螺栓轴部11,从该垫圈50之上紧固螺母14。即,垫圈50被被紧固体H1和螺母14夹压。垫圈50被设定为外径尺寸大于螺母14。在此,垫圈50不限于平板状,也可以是如图4(b)所示的那样的阶梯垫圈51。阶梯垫圈51包括大径垫圈部51a和形成在大径垫圈部51a的上表面上的小径垫圈部51b。大径垫圈部51a与小径垫圈部51b一体形成,被设定为其外径尺寸大于小径垫圈部51b。另外,如图4(c)所示,也可以是包括下端平板部52a和从下端平板部52a朝向上方以圆顶形状延伸的曲面部52b的花环垫圈52。但是,曲面部52b也可以形成为圆台状。
在螺母1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14a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这里,也可以设定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和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以使得当将连接部件2与垫圈50螺合时,在螺栓轴部11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顶面抵接之前,螺母14的上表面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
即,被构成为当螺母14的上表面(螺母1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21a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当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螺栓轴部11的顶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21b的顶面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另外,也可以被构成为当垫圈50的上表面(垫圈5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2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另外,也可以被构成为当阶梯垫圈51的上表面(阶梯垫圈5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也包含这些凹部或者凸部)与连接部件2抵接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阶梯垫圈51的上表面可以是大径垫圈部51a的上表面或者小径垫圈部51b的上表面。并且,也可以将花环垫圈52的曲面部(在该曲面部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包含该凹部或者凸部)52b(当是圆台时,在锥面(在该锥面上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时,包含该凹部或者凸部))作为抵接部位。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示出张力承受部4刚与保护板60抵接后的状态。即,在螺母14和张力承受部4与被紧固体H1之间存在保护板60。保护板60具有用于插通螺栓轴部11的开口部,并被设定为径向尺寸大于张力承受部4的外径。因此,当旋转手柄5使张力承受部4向下移动时,张力承受部4所抵接的部件并不是被紧固体H1而是保护板60。在该情况下,从被紧固体H1施加的轴向力检测时的反作用力经由保护板60被传递到张力承受部4。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尤其适合被紧固体H的刚性(EI)、弹性极限强度比张力承受部4低的情况。另外,E是杨氏模量,I是截面惯性矩。即,若将张力承受部4抵接到被紧固体H1来进行轴向力检测,则荷载集中到被紧固体H1的抵接部分。因此,在被紧固体H1的刚性等低的情况下,被紧固体H1有可能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径向尺寸大于张力承受部4的外径的保护板60位于张力承受部4和被紧固体H1之间。由此,抵接面积增加,荷载被分散,因此能够减轻施加到被紧固体H的荷载。
保护板60可以使用刚性(EI)、弹性极限强度比被紧固体H高的材料(例如,热处理后的钢材)。通过经由刚性(EI)等高的保护板60来检测反作用力,能够减小轴向力检测的检测误差。
在连接部件2的下端部和保护板60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形成微小的间隙的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6是保护板的变形例。保护板61形成为环状(但是,也可以是环状以外的形状),位于避开螺母14的正下方的张力承受部4与被紧固体H1之间。在保护板61中,内缘部61a被设置在与张力承受部4的内缘部对应的位置,外缘部61b被设置在从张力承受部4的外缘部向径向突出的位置。由此,能够获得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本例,通过调整保护板61的径向的壁厚(换言之,调整被紧固体H1和保护板61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螺母14的正下方的被紧固体H1的变形量和保护板61的正下方的被紧固体H1的变形量大致相同。即,希望调整保护板61相对于被紧固体H1的接触面积,以使得当将通过拉拽机构3开始拉拽前的螺母14正下方的被紧固体H1的变形量设为S1、将通过拉拽机构3开始拉拽后的保护板61正下方的被紧固体H1的变形量设为S2时,这些变形量S1和S2彼此大致相等。另外,变形量S1和S2为螺栓10的轴向上的变形量。然而,保护板61也可以作为张力承受部4的一部分来设置。在该情况下,希望调整接触面积,以使得接触到被紧固体H1的张力承受部4的抵接部(换言之,下端部)的接触面积满足上述的条件。适当的接触面积可以预先进行实验或模拟来求出。
使变形量大致相同的优点如下。当拉拽螺母14时,螺母14正下方的被紧固体H1被紧固时的变形量被解放(换言之,螺母14正下方成为近似无荷载状态)。为了维持拉拽了螺母14时的变形状态,使其与通过保护板61紧固被紧固体H1时同样地变形,由此能够提高轴向力检测的精度。当然,第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的构成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变形例中。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将螺母的种类作为为六角螺母,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替换成四角螺母、或十二角螺母。另外,四角螺母、十二角螺母可以具有凸缘,也可以不具有凸缘。十二角螺母的情况下,与六角螺母、四角螺母相比,螺合的螺纹牙数多,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拉拽。由此,能够在提高轴向力检测的精度的同时,提高张力。
在此,当将十二角螺母的两面宽度、第一外螺纹部中的外螺纹的外径、以及第一外螺纹部中的外螺纹的谷部直径分别设为S、D1以及D2时,优选满足以下关系式(3)以及/或者(4)。
D1>S×1.04·····················(3)
D2<S×1.13·····················(4)
通过满足关系式(3),能够在紧固十二角螺母时,使紧固工具对十二角螺母的咬合良好。通过满足关系式(4),能够在通过连接部件2拉拽十二角螺母时,使第一外螺纹部相对于连接部件2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咬合良好。十二角螺母的情况下,与六角螺母、四角螺母相比,螺合的螺纹牙数多,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拉拽。由此,能够在提高轴向力检测的精度的同时,提高张力。
当将四角螺母的两面宽度、第一外螺纹部中的外螺纹的外径、以及第一外螺纹部中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以及D2时,优选满足以下关系式(5)以及/或者(6)。
D1>S×1.03·····················(5)
D2<S×1.32·····················(6)
通过满足关系式(5),能够在紧固四角螺母时,使紧固工具对四角螺母的咬合良好。通过满足关系式(6),能够在通过连接部件2拉拽四角螺母时使第一外螺纹部相对于连接部件2的第一内螺纹部21a1的咬合良好。
【符号说明】
1 拉拽装置
2 连接部件
3 拉拽机构
4 张力承受部
5 手柄
10 螺栓
14 300 螺母
14a、301a、302a 第一外螺纹部
21 圆柱部
21a 连接部件第一中空部
21a1 第一内螺纹部
21b 连接部件第二中空部
22 凸部
22a 第二外螺纹部
31 拉杆
31a 小径杆部
31b 大径杆部
32 轴承部
33 角驱动器
34 扳手
50 垫圈
311 拉杆中空部
311a 第二内螺纹部
H(H1、H2) 被紧固体

Claims (32)

1.一种拉拽装置,将螺栓螺母紧固体向上方拉拽,所述螺栓螺母紧固体具有插通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以及紧固到从所述被紧固体突出的所述螺栓的轴部上的螺母,所述拉拽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
所述拉拽装置包括:
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
拉拽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拉拽所述螺母;以及
张力承受部,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作用的反作用力,
所述拉拽机构包括:
拉杆;
轴承部,以能够绕轴部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拉杆,所述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拉杆绕所述轴部旋转,
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上端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外螺纹部,
在所述拉杆的下端部形成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在内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二内螺纹部,
所述张力承受部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轴承部及所述被紧固体夹持。
2.一种拉拽装置,将螺栓螺母紧固体向上方拉拽,所述螺栓螺母紧固体具有插通在被紧固体上的螺栓以及紧固到从所述被紧固体突出的所述螺栓的轴部上的螺母,所述拉拽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
所述拉拽装置包括:
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一内螺纹部;
拉拽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合到所述第一内螺纹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接部件拉拽所述螺母;以及
张力承受部,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周周围,承受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从所述被紧固体作用的反作用力,
所述拉拽机构包括:
拉杆;
轴承部,以能够绕轴部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拉杆,所述轴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拉杆绕所述轴部旋转,
在所述拉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外螺纹部,
在所述连接部件的上端部形成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在内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螺合的第二内螺纹部,
所述张力承受部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轴承部及所述被紧固体夹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轴径与所述螺栓的轴径大致相同,
在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内螺纹部涂敷有降低摩擦转矩的摩擦转矩降低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轴径与所述螺栓的轴径大致相同,
在所述第二外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内螺纹部涂敷有降低摩擦转矩的摩擦转矩降低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拉伸强度比所述螺栓的拉伸强度高。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和/或(2),
D1>S×1.03·····················(1)
D2<S×1.10····················(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和/或(2),
D1>S×1.03·····················(1)
D2<S×1.10····················(2)。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是十二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是十二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3)和/或(4),
D1>S×1.04·····················(3)
D2<S×1.13·····················(4)。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3)和/或(4),
D1>S×1.04·····················(3)
D2<S×1.13·····················(4)。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为四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为四角螺母,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的外周面的弯曲形状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5)和/或(6),
D1>S×1.03·····················(5)
D2<S×1.32·····················(6)。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螺母的两面宽度、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外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外螺纹的谷部的直径分别设为S、D1、D2时,满足以下的关系式(5)和/或(6),
D1>S×1.03·····················(5)
D2<S×1.32·····················(6)。
1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是凸缘螺母,所述凸缘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凸缘部,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主体和所述凸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是凸缘螺母,所述凸缘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凸缘部,
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被形成在所述螺母主体和所述凸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20.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3.如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5.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7.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有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避免与从所述螺母突出的所述轴部的冲突。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在通过所述拉拽机构进行拉拽时位于所述张力承受部与所述被紧固体之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前的所述螺母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1、
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后的所述保护板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2时,
以使所述变形量S1与S2彼此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保护板相对于所述被紧固体的接触面积。
3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前的所述螺母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1、
将通过所述拉拽机构开始拉拽之后的所述张力承受部正下方的所述被紧固体的变形量设为S2时,
以使所述变形量S1与S2彼此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张力承受部相对于所述被紧固体的接触面积。
CN201880009251.2A 2018-02-28 2018-10-10 拉拽装置 Active CN110418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404 2018-02-28
JP2018035404A JP6381842B1 (ja) 2018-02-28 2018-02-28 引張装置
PCT/JP2018/037744 WO2019167328A1 (ja) 2018-02-28 2018-10-10 引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949A CN110418949A (zh) 2019-11-05
CN110418949B true CN110418949B (zh) 2021-05-11

Family

ID=6335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9251.2A Active CN110418949B (zh) 2018-02-28 2018-10-10 拉拽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0376B2 (zh)
EP (1) EP3557209B1 (zh)
JP (1) JP6381842B1 (zh)
CN (1) CN110418949B (zh)
TW (1) TWI677632B (zh)
WO (1) WO20191673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7327A1 (ja) * 2018-02-28 2019-09-06 株式会社東日製作所 引張装置
JP6501965B1 (ja) * 2018-12-11 2019-04-17 株式会社東日製作所 ボルト及びナットの締付け方法及び締付け装置
GB2580102B (en) * 2018-12-21 2021-08-25 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 Gmbh System for tensioning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element
CN113557107B (zh) * 2019-03-11 2023-02-28 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技术公司 螺栓张紧工具
TWI754533B (zh) * 2021-01-29 2022-02-01 中國氣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螺栓鎖固作業用的螺栓夾緊力傳感器
CN114323433A (zh) * 2022-01-14 2022-04-12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声螺栓应力仪校准装置
FR3132129B1 (fr) * 2022-01-27 2024-02-09 Airbus Operations Sas Boulon comprenant un écrou permettant d’exercer un effort de traction, outil de serrage permettant d’appliquer une précharge au boulon et procédé de serrage du boulon
JP7160422B1 (ja) 2022-05-13 2022-10-25 株式会社東日製作所 軸力検出装置
JP7282421B1 (ja) 2022-09-07 2023-05-29 株式会社東日製作所 軸力検出装置
JP7284475B1 (ja) * 2023-03-20 2023-05-31 株式会社東日製作所 締付軸力検出方法及び締付軸力検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6013A (en) * 1987-07-17 1989-01-27 Miyagawa Kinzoku Kogyo Screw device
JPH08166299A (ja) * 1994-12-12 1996-06-25 Tokyo Gas Co Ltd フランジ接合部既設ボルトの当初締付力測定方法及びこの測定方法に用いられる測定冶具
JP3675075B2 (ja) * 1996-12-05 2005-07-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ねじ締結力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9819300A1 (de) 1998-04-30 1999-11-11 Thomas Loeffl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und Prüfen von Schraubverbindungen
US6494426B1 (en) * 2001-08-23 2002-12-17 Leroy Wilks Mounting system
JP4028254B2 (ja) * 2002-02-20 2007-12-26 中央精機株式会社 ボルト・ナット締結体の締付け力検出方法
TWM255785U (en) 2004-04-28 2005-01-21 Chia Ming Machinery Co Ltd Stretching apparatus for air blowing machine
JP4731207B2 (ja) * 2005-05-31 2011-07-20 ライト工業株式会社 既設アンカーの荷重測定方法および既設アンカーの再緊張方法
GB2443207A (en) * 2006-02-21 2008-04-30 Transense Technologies Plc Mounting a sensor to component
CN101226088A (zh) * 2007-11-13 2008-07-23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多功能数显测力仪
WO2010054959A1 (de) * 2008-11-14 2010-05-20 Wagner Vermögensverwaltungs-GmbH & Co. KG Schraubenspannvorrichtung
CN201386726Y (zh) 2009-03-06 2010-01-20 东莞大朗金准电器厂 一种拉伸式固定螺母
JP2011021989A (ja) * 2009-07-15 2011-02-03 Aoi Neon Kk アンカーボルト引抜き耐力測定装置
DE102010017403B4 (de) * 2010-06-16 2013-05-29 Ith Gmbh & Co. Kg Schraubenspannvorrichtung
US9188146B1 (en) * 2010-08-05 2015-11-17 Riverhawk Company Hydraulic rod tensioning system
DE102012105654A1 (de) * 2012-06-28 2014-01-02 Jörg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zum Dehnen eines Gewindebolzens
DE202012103565U1 (de) * 2012-09-18 2012-10-08 Jörg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zum Dehnen eines Gewindebolzens sowie hierfür geeignetes Werkzeug, vorzugsweise Antriebsadapter
JP5958371B2 (ja) * 2013-02-01 2016-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締結構造
CN203259287U (zh) 2013-03-27 2013-10-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便携式铁塔地脚螺栓拉力测量筒
CN103245452B (zh) * 2013-05-30 2015-09-09 龙源(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螺栓轴力测量方法
CN203670410U (zh) 2013-11-19 2014-06-25 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拉伸螺母
DE102013113982A1 (de) * 2013-12-13 2015-06-18 Frank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zum Dehnen eines Gewindebolzens
NO337106B1 (no) * 2014-04-04 2016-01-25 Hytorc Norge As Grensesnittanordning for oppspenning av en mutter- og boltsammenstilling
DE102014106215A1 (de) * 2014-05-05 2015-11-05 Frank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zum Dehnen eines Gewindebolzens
DE102015104133A1 (de) * 2015-03-19 2016-09-22 Frank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zum Dehnen eines Gewindebolzens
FR3034821B1 (fr) * 2015-04-09 2017-09-08 Skf Ab Dispositif de tension pour mise en precontrainte d'un assemblage au moyen d'une tige filetee
WO2017016654A1 (en) * 2015-07-28 2017-02-02 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 Gmbh Screw tensioning device
DE102015116484A1 (de) * 2015-09-29 2017-03-30 Jörg Hohmann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raubverbindung, Verfahren zum Anziehen einer Schraubverbindung sowie Gewindemutter
US10302120B2 (en) * 2015-12-21 2019-05-28 Barn Light Electric Company, LLC Fixture connection device
US10252405B2 (en) * 2016-05-19 2019-04-09 Forum Us, Inc. Bolt tensioning system
KR20180003793A (ko) * 2016-07-01 2018-01-10 주식회사 임진에스티 볼트의 축력 감지장치
DE102017119676A1 (de) * 2017-08-28 2019-02-28 Frank Hohmann Verfahren zum dokumentierten Anziehen oder Nachziehen einer Schraubverbi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81842B1 (ja) 2018-08-29
EP3557209B1 (en) 2022-03-16
CN110418949A (zh) 2019-11-05
EP3557209A1 (en) 2019-10-23
TWI677632B (zh) 2019-11-21
TW201937069A (zh) 2019-09-16
US10850376B2 (en) 2020-12-01
WO2019167328A1 (ja) 2019-09-06
JP2019152439A (ja) 2019-09-12
EP3557209A4 (en) 2020-12-23
US20200171637A1 (en)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8949B (zh) 拉拽装置
CN110418948B (zh) 拉拽装置
CN110494726B (zh) 拉拽装置
US20030147716A1 (en) Structure of loosening-stop tightening means, loosening-stop bolt having the structur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bolt, loosening-stop nut having th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nut
HU207379B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drawing clamping moment of screw connections
JP2001088045A (ja) 締付具
JP4363661B2 (ja) 締付け力管理方法および締付け装置
JP7160422B1 (ja) 軸力検出装置
WO2020121550A1 (ja) 締付装置
JP6998844B2 (ja) 引張装置
JP6381841B1 (ja) 引張装置
US20220243758A1 (en) Combination nut assembly capable of preventing loosening thereof
JP2001248623A (ja) ボルト締結構造
JP2024037310A (ja) 軸力検出装置
JP2020133875A (ja) 管状部材の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