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5254A -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5254A
CN110385254A CN201910737358.5A CN201910737358A CN110385254A CN 110385254 A CN110385254 A CN 110385254A CN 201910737358 A CN201910737358 A CN 201910737358A CN 110385254 A CN110385254 A CN 110385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ieve
air
pilla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73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峙
张明胜
张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Te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Te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Te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Te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373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52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5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525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28Moving scree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swinging, reciprocating, rocking, tilting or wobbling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42Drive mechanisms,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balanc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creens in general; Cleaning or heating of screens
    • B07B1/460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creens in general; Cleaning or heating of scree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creening surfaces or mesh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其中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包括:出液装置壳体、出液孔道、压紧簧、出液装置阀门板、阀门板控制手柄、出液装置转动板、出液装置驱动电机、A传动齿轮、B传动齿轮、出液装置搅拌器;所述出液孔道和出液装置搅拌器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内部,出液孔道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调节筛网动作频率;该装置设置两级皮带驱动,筛料大小可调可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的分选是个难题,因为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的组成很复杂,不仅种类复杂,而且形状也很复杂,既有有机干化物,还有金属泥浆干化物和砂石干化物。现有的弹性分选设备在冶金和矿山等行业中,在处理粘湿物料上都有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弹性杆的特性,棒条长度很短,支撑横梁较多,在处理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时很容易造成物料堆积,当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中含有的塑性物料时,容易造成堵料,而且弹性杆也很易折断。同时,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对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能进行有效分选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角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钢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器4。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4-6。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4-6-2。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6-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4-6-3。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所述搅拌电机4-6-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角座4-6-4。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4-6-7。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干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1上,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小颗粒筛网6。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进一步的,所述带走向调节器6-2。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泵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调节支柱7。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氧-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7-4-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调节筛网动作频率;该装置设置两级皮带驱动,筛料大小可调可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图。
图2是本发明中振动器4图。
图3是本发明中往复机构4-6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连接杆4-6-2图。
图5是本发明中固定架4-6-3图。
图6是本发明中固定角座4-6-4图。
图7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4-6-7图。
图8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图。
图9是本发明中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小颗粒筛网6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带走向调节器6-2图。
图15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7图。
图16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图。
图17是本发明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图。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角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钢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器4图。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往复机构4-6图。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杆4-6-2图。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6-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固定架4-6-3图。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所述搅拌电机4-6-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固定角座4-6-4图。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4-6-7图。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图。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图。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干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图。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图。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1上,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图。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小颗粒筛网6图。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其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防止下坠;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中带走向调节器6-2图。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泵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7图。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氧-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如图16所示,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图。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如图17所示,是本发明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图。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7-4-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Claims (10)

1.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包括:侧板(1),车轮(2),驱动电机(3),振动器(4),大颗粒筛网(5),小颗粒筛网(6),调节支柱(7),电气盒(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角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钢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所述调节支柱(7)设有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
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
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包括:出液装置壳体(7-4-3-1),出液孔道(7-4-3-2),压紧簧(7-4-3-3),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7-4-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4)包括:振动器固定板(4-1),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一级从动轮(4-3),减速器(4-4),一级主动轮(4-5),往复机构(4-6),二级主动轮(4-7),二级从动轮(4-8),偏心轮(4-9);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4-6)包括:往复杆(4-6-1),连接杆(4-6-2),固定架(4-6-3),固定角座(4-6-4),弹簧板(4-6-5),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弹簧(4-6-7);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6-2)包括:连接杆外壳(4-6-2-1),冷却水出管(4-6-2-2),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催化剂进管(4-6-2-4),冷却水搅拌器(4-6-2-5),冷却水缸(4-6-2-6),冷却水进管(4-6-2-7);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6-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6-3)包括:固定架外壳(4-6-3-1),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冷却液导入管(4-6-3-3),搅拌缸压环(4-6-3-4),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搅拌电机(4-6-3-7),冷却液缓冲板(4-6-3-8),冷却液过滤架(4-6-3-9),冷却液导出管(4-6-3-10);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所述搅拌电机(4-6-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角座(4-6-4)包括: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角座穿孔(4-6-4-2),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弹簧(4-6-7)包括: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柱状弹簧体(4-6-7-2),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止退轴承(4-6-7-5);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所述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包括: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包括: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冷却液流通口(4-6-7-1-6-3),冷却液引流管(4-6-7-1-6-4),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干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所述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包括: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包括:进液管(4-6-7-1-6-8-1),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出液支管(4-6-7-1-6-8-4),出液主管(4-6-7-1-6-8-5),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1)上,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所述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包括:风冷组基座(4-6-7-3-1),冷风输送器(4-6-7-3-2),风冷组进风管(4-6-7-3-3),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出风口(4-6-7-3-6);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所述小颗粒筛网(6)包括:筛网导向轮(6-1),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封闭罩(6-6),三级主动轮(6-7),震荡辊(6-8),吹托辊(6-9),筛网转动带(6-10);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所述小颗粒筛网(6)包括:筛网导向轮(6-1),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封闭罩(6-6),三级主动轮(6-7),震荡辊(6-8),吹托辊(6-9),筛网转动带(6-10);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其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防止下坠;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所述带走向调节器(6-2)包括: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槽注油泵(6-2-4),槽转动盘(6-2-5),U型槽(6-2-6),U型槽距调节钮(6-2-7),筛网附着轨条(6-2-8),储油室(6-2-9),热交换器(6-2-10);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泵(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所述调节支柱(7)包括:调节支柱外壳(7-1),调节支柱滑缸(7-2),调节支柱油泵(7-3),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调节支柱进油口(7-5),滑缸进油室(7-6),滑缸内活塞(7-7),调节支柱伸缩杆(7-8),调节支柱出油口(7-9);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氧-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包括:过滤系统对接管(7-4-1),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液压油过滤球组(7-4-6),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该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操作人员根据实际要求,通过调节支柱(7)调节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与地面的夹角,随后接通电源,通过电气盒(8)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通过减速器(4-4)带动往复机构(4-6)运转,从而驱动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往复运动,实现筛除工作;
第2步: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位于往复机构(4-6)上的振动频率传感器(4-6-6)实时监测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当工作要求需要提高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时,操作人员通过电气盒(8)设置要求频率,同时控制驱动电机(3)提高转速,当振动频率传感器(4-6-6)的检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产生电信号传输至电气盒(8),电气盒(8)控制驱动电机(3)停止提高转速并保持当前转速;
当工作要求需要降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时,操作人员通过电气盒(8)设置要求频率,同时控制驱动电机(3)降低转速,当振动频率传感器(4-6-6)的检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产生电信号传输至电气盒(8),电气盒(8)控制驱动电机(3)停止降低转速并保持当前转速;
第3步:在实际工作中,当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承载待筛物较少时,此时驱动电机(3)负载较低,操作人员将皮带安装至一级主动轮(4-5)和一级从动轮(4-3)上;当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承载待筛物较多少时,此时驱动电机(3)负载较大,操作人员将皮带安装至二级主动轮(4-7)和二级从动轮(4-8)上;
第4步:在连接杆(4-6-2)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水从冷却水进管(4-6-2-7)进入冷却水缸(4-6-2-6)中,并通过溢流作用流过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此同时,外部催化剂从催化剂进管(4-6-2-4)导入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中,并通过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上的喷头,从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部向下喷洒;此时,电气盒(8)控制冷却水搅拌器(4-6-2-5)对冷却水和催化剂进行搅拌,进而实现对整个连接杆(4-6-2)的冷却作用;随后,混合液从冷却水出管(4-6-2-2)排出装置外;其中催化剂是一种高能吸热剂,成分组成为:尿素、锌粉、硫酸铵、聚乙稀醇、氯化镁、吸水树脂、二氧化硅、硅酸铝、三氧化钼、六甲基苯、氯化钙、聚乙烯醇、三氧化二铝、瓜尔胶、椰油酸二乙醇酰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第5步:在固定架(4-6-3)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液在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作用下从冷却液导入管(4-6-3-3)缓慢进入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此时,电气盒(8)控制搅拌电机(4-6-3-7)运转,进而带动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转动,实现对冷却液的搅拌;随后,冷却液经过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进入冷却液过滤架(4-6-3-9)中,过滤完成后,冷却液在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作用下从冷却液导出管(4-6-3-10)缓慢流出装置外;整个工作过程实现了对固定架(4-6-3)的散热作用;
第6步:在固定角座(4-6-4)工作过程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带动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张开与闭合,实现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封闭;其中,当固定角座穿孔(4-6-4-2)处于敞开状态时,能够悬挂一定重量的配重物;
第7步:在振动弹簧(4-6-7)工作过程中,往复杆(4-6-1)运动时所产生的挤压振动到达振动弹簧(4-6-7)后,促使柱状弹簧体(4-6-7-2)来回伸缩,此时柱状弹簧体(4-6-7-2)通过吸收上述能量来实现减震作用,在震动过程中,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中的自由转动,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为柱状弹簧体(4-6-7-2)降温;
第8步:在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工作过程中,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在辅助柱状弹簧体(4-6-7-2)进行伸缩运动的同时,也吸收了此过程中柱状弹簧体(4-6-7-2)所产生的作用力;同时,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为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散热;
第9步:在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液通过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并进入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与添加剂反应,实现均质作用;此时,外部添加剂从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并与冷却液混合,帮助加强冷却效果,对整个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进行降温;随后,冷却液从冷却液流通口(4-6-7-1-6-3)流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并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排出;
第10步:在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工作过程中,混合液从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流入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此时,电气盒(8)控制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进行运作,进而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带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和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转动,实现对混合液的搅拌;随后,电气盒(8)开启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控制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打开,此时混合液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排出;
第11步: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控制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打开后,冷却液由进液管(4-6-7-1-6-8-1)进入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随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中的冷却液从出液主管(4-6-7-1-6-8-5)流出,并在反射罩(4-6-7-1-6-8-6)的作用下缓慢流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当需要增加出液量时,可通过电气盒(8)控制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打开,使冷却液从出液支管(4-6-7-1-6-8-4)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
第12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工作过程中,冷风从风冷组进风管(4-6-7-3-3)进入冷风输送器(4-6-7-3-2)中,其中一部分冷风流入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之间的冷风通道,并从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敞口处散出;另一部分冷风流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内,并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的出风口(4-6-7-3-6)散出;整个过程持续对柱状弹簧体(4-6-7-2)进行降温;
第13步:在小颗粒筛网(6)工作中,一个三级主动轮(6-7)与三个筛网导向轮(6-1)联合作用共同驱动筛网转动带(6-10)低速转动,小颗粒被筛物料通过筛网转动带(6-10)落入下部,同时,在震荡机构(6-4)驱动震荡辊(6-8)震荡,促使大小物料分离;储气罐(6-3)通过吹托辊(6-9)产生高压气流,将附着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颗粒体吹脱;非工作状态,震荡机构(6-4)电机工作时,将多余的动能存储在惯性飞轮(6-5)中;
第14步:在带走向调节器(6-2)工作中,设置的U型槽(6-2-6)始终控制着筛网附着轨条(6-2-8)运动轨迹,当筛网附着轨条(6-2-8)运动出现偏移时,电气盒(8)通过槽转动盘驱动器(6-2-3)、U型槽(6-2-6)矫正筛网附着轨条(6-2-8)偏移量,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运动;
第15步:在调节支柱(7)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开启调节支柱油泵(7-3),调节支柱油泵(7-3)将外部液压油输入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中进行过滤;随后,液压油通过调节支柱进油口(7-5)进入调节支柱滑缸(7-2)内,此时,滑缸内活塞(7-7)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下移,进而促使调节支柱伸缩杆(7-8)向下伸展,带动整个装置上升;当滑缸内活塞(7-7)下移至调节支柱滑缸(7-2)底部时,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此时,液压油从调节支柱出油口(7-9)排出,进而促使调节支柱伸缩杆(7-8)稳定不动,使得整个装置稳定;
第16步:在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工作过程中,液压油从右端进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并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流入过滤室(7-4-2);此时,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和液压油过滤板(7-4-5)对液压油进行双重过滤,之后再由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进行搅拌;上述环节完成后,液压油从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流入调节支柱进油口(7-5);检修时需要清理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液压油过滤球组(7-4-6)中的附着物,控制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相对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转动,将附着物离心分离;
第17步:在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控制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进行运作,进而带动A传动齿轮(7-4-3-8)和B传动齿轮(7-4-3-9)的转动;当A传动齿轮(7-4-3-8)作逆时针转动、B传动齿轮(7-4-3-9)作顺时针转动时,固定杆带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下压,此时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上扬,促使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关闭;反之,则促使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张开。
CN201910737358.5A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Withdrawn CN110385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7358.5A CN110385254A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7358.5A CN110385254A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5254A true CN110385254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8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7358.5A Withdrawn CN110385254A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52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7040A (zh) * 2020-09-10 2021-01-12 苏州金丝港智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籽自动筛选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7040A (zh) * 2020-09-10 2021-01-12 苏州金丝港智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籽自动筛选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77370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10385254A (zh) 一种矿井气动巷道矿泥干化物分选设备及方法
CN110434053A (zh) 一种化工废渣预处理机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及其装置
CN110404767A (zh) 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404768A (zh) 一种不锈钢喷砂分级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0434055A (zh) 一种废水干化物前处理机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01185A (zh) 一种大型颗粒种子等离子体激活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2450677U (zh) 一种污泥处理药剂加工用加药装置
CN212237598U (zh) 一种高效率的摇摆式颗粒机
CN111231111B (zh) 一种可调出口角度的混凝土运输车
CN108212776A (zh) 一种多功能三自由度振动筛
CN110328328A (zh) 一种铸造配砂辅料过筛机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及其装置
CN209333797U (zh) 一种高效稻米抛光机
CN111632489A (zh) 一种化学加工废气净化塔
CN115417524B (zh) 一种生态环境建设用废液收集处理结构
CN110346196A (zh) 一种低浓度有机物组成分析物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434054A (zh) 一种粮库用于小麦干燥的配套设备及方法
CN214019860U (zh) 一种环保型除尘雾炮机
CN110328134A (zh) 一种煤矿炮掘工作面装煤分筛机械及方法
CN110420836A (zh) 一种井下平巷风动筛选拉车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及其装置
CN209597640U (zh) 一种三层可调节复合振动筛
CN106436625A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马路栏清洗机器人
CN214233595U (zh) 一种应用于增稠流变剂生产的材料加工装置
CN214052442U (zh) 一种工地用的筛砂装置
CN215063407U (zh) 一种沸石粉状敷料脱水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