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075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075A
CN110383075A CN201880015647.8A CN201880015647A CN110383075A CN 110383075 A CN110383075 A CN 110383075A CN 201880015647 A CN201880015647 A CN 201880015647A CN 110383075 A CN110383075 A CN 110383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ischarged
pressure waveform
pressur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6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075B (zh
Inventor
梅木博也
今井健太
山下善宽
佐佐木俊辅
远藤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712Automatic status testing, e.g. at start-up or period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3Quality control, feedback systems
    • B01L2200/146Employing pressure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01N2035/1018Detecting inhomogeneities, e.g. foam, bubbles, clo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48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 G01N2035/1058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for mixing
    • G01N2035/106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for mixing by sucking and blow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48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 G01N2035/1062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the transfer device for another function for testing the liquid while it is in the transfer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液体分注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高灵敏度地检测出分注异常而与异常的程度无关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液体实施包含吸引工序和排出工序的分注动作的探针;产生用于由所述探针分注液体的压力变动的注射器;将所述探针与所述注射器相连接的流路;测定分注液体时的所述流路内的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将排出基准流体时的时间序列的压力变动作为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进行存储的存储部;以及判定部,该判定部根据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与排出判定对象的液体时的压力波形的差分或比率的值与正常范围的关系,判定该样本的吸引工序中是否有异常。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血液、尿液等样本吸引排出的样本分注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对在吸引液体时气泡混入到探针内进行检测的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生化分析装置、免疫分析装置等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将从患者采集的血清、血浆等样本的一部分作为试料分注到容器的样本分注单元;以及吸引分析样本所需的一部分试剂并将其排出至所述容器的试剂分注单元。
一般,样本分注单元、试剂分注探针包括:探针、与该探针相连接的注射器、将探针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机构,通过在将探针的前端插入到液体中的状态下驱动注射器,从而将规定量的液体吸引到探针内。之后,通过使探针移动到容器上并驱动注射器,从而排出所吸引的液体。有时也将一次性的针头安装于探针前端并进行液体的吸引排出。
有时正在抓取液体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混入气泡。在这种情况下,在吸引液体时会将液体连同气泡一起吸引等而无法吸引规定量的液体的情况下,导致分析错误,需要重新测量等,结果导致分析吞吐量降低或者样本、试剂的损耗。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采取如下结构:通过针对试剂排出时的压力变动,将特定区间中的压力积分值、正常排出时与排出结束时的平均压力差作为指标,将它们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测试料分注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平11-501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着眼于排出试料时的分注流路压力的特定区间的压力积分值、压力变化率的方法能在确认到压力波形有较大的差异的情况下检测出异常,但存在以下问题:在试料分注量较少,无法确认出正常时的压力波形与异常时的压力波形有较大的差异的情况下,无法检测出异常。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液体分注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高灵敏度地检测出分注异常而与异常程度无关的自动分析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
即,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针,该探针对液体实施包含吸引工序和排出工序的分注动作;注射器,该注射器产生用于由所述探针分注液体的压力变动;流路,该流路将所述探针与所述注射器相连接;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分注液体时的所述流路内的压力变动;存储部,该存储部将排出基准流体时的时间序列的压力变动作为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进行存储;以及判定部,该判定部根据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与排出判定对象的液体时的压力波形的差分或比率的值、和正常范围的关系,判定该样本的吸引工序中是否有异常。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在试料分注量较少,无法确认到正常波形与异常波形之间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出吸入气泡等异常而与异常程度无关,可提高具备样本分注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对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样本分注单元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示出吸引液体时和排出液体时的分注流路内的压力变动的图。
图4是示出与液体试料一起吸引和排出气泡时的针头内的流体移动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出将液体试料用作为基准流体时的分注异常检测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6是示出将空气用作为基准流体时的分注异常检测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7是示出吸入气泡时的排出压力与基准排出压力相背离的时间点与吸入气泡量的比例的相关性的图。
图8是示出排出液体时的流路内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图。
图9是示出将排出液体时的流路内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转换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将液体试料用作为基准流体)的压力差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结果的图。
图10是示出将排出液体时的流路内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转换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将空气用作为基准流体)的压力差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结果的图。
图11是示出适用于基准排出压力的测定的时间点的图。
图12是示出收纳基准液体的容器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对于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实施例的分注异常检测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101的简要结构图。
在图1中,自动分析装置101包括:传送支架102的支架传送线103、试剂保冷单元104、恒温器盘(反应盘)105、试样分注机构(试料分注机构)106、试剂分注机构107、消耗品传送单元108、以及检测部单元109。有时也将以上各构成要素称为单元。
支架102中收纳有对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试样)进行收纳的多个试样容器(试料容器)110,支架102在收纳有试样容器110的状态下,在支架传送线103上被传送。
试剂保冷单元104中,对作为试剂容器保管部而收纳有用于试样(试料)分析的各种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111进行收纳、保冷。用试剂盘盖板112覆盖试剂保冷单元104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恒温器盘105包括:配置有用于使试样与试剂进行反应的多个反应容器113的反应容器配置部114;以及将反应容器113的温度调整成期望的温度的温度调整机构。
试样分注机构106具有旋转驱动机构、上下驱动机构,利用这些驱动机构能将试样从试样容器110分注到收纳于恒温器盘105的反应容器113。此外,试剂分注机构107也同样具有旋转驱动机构、上下驱动机构,利用这些驱动机构将试剂从试剂容器111分注到收纳于恒温器盘105的反应容器113。检测部单元109包括:光电子倍增管、光源灯、分光器、光电二极管,检测部单元109具有调整它们的温度的功能,并进行反应液的分析。
消耗品传送单元108包括:收纳容器保持部117,该收纳容器保持部117对收纳多个反应容器、分注针头等用于试料分析的消耗品的消耗品收纳容器116进行保持;备用收纳部118,该备用收纳部118临时保持上述消耗品;以及传送机构119,该传送机构119保持消耗品并进行传送,消耗品传送单元108具有利用传送机构119将消耗品收纳容器116、备用收纳部118上的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传送到规定位置的功能。
消耗品容器116也称为盒子,在其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部或孔,在该凹部或孔中逐一收纳有消耗品的状态下提供给操作者。由于上述消耗品是一次性的,因此操作者需要定期地将消耗品容器116提供给自动分析装置,并且将所有消耗品被消耗完的空的消耗品容器116从装置排出。
在设置于X轴、Y轴、Z轴方向(未图示)上的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传送机构119,将收纳于消耗品收纳容器116、备用收纳部118的反应容器113传送到恒温器盘105,将分注针头115传送到针头安装位置120。此外,将恒温器盘105上的使用完的反应容器118废弃至废弃孔121。而且,传送机构119将消耗品收纳容器116上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传送到备用收纳部110,将备用收纳部110上的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分别传送到恒温器盘107、针头安装位置120。因此,在传送机构119上具有抓住反应容器、分注针头的手臂结构。
备用收纳部118以与消耗品收纳容器116相同的方式保持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传送机构119能将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设置到备用收纳部118,另外能将保持在备用收纳部118上的反应容器113、分注针头115传送到恒温器盘105、分注针头提供位置120。
收纳容器保持部117与其他机构部独立,能朝装置正面、背面或侧面方向拉出,在其他机构不访问消耗品收纳容器116的状态下,能由使用者更换消耗品收纳容器116。另外,收纳容器保持部117可以设置有门、盖子,通过打开这些门、盖子,允许操作者访问。此外,收纳容器保持部117具备锁定机构,利用锁定机构能防止在传送机构119等机构访问消耗品收纳容器116时拉出。并且,收纳容器保持部117具有用于检测是否设置有消耗品收纳容器116的传感器,在收纳容器保持部117被拉出时能检测消耗品收纳容器116是否被更换了。
另外,自动分析装置101中,将上面说明的支架传送线102、试剂容器盘104、恒温器盘105、试样分注机构106、试剂分注机构107、消耗品传送单元108、检测部单元109等称为分析动作部。
而且,除了以上说明的分析动作部,自动分析装置101还包括: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01整体动作的控制装置122(控制部)、以及操作部123。控制部122例如由硬件基板构成,并与计算机等控制装置124、硬盘等存储装置125相连接。操作部123由例如作为显示器即显示部、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构成。在存储装置125中存储有例如与各单元相对应的温度范围。可以利用专用的电路基板将控制部122、控制装置124构成为硬件,也可以通过由与自动分析装置101相连接的计算机执行的软件来构成。在利用硬件构成的情况下,能通过将执行处理的多个运算器集成到布线基板上、或半导体芯片、或封装内来实现。在利用软件构成的情况下,可通过将高速的通用CPU搭载到计算机,并执行用于执行期望的运算处理的程序来实现。还能利用记录有该程序的存储介质,对现有的装置进行升级。此外,上述装置、电路、计算机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进行连接,进行适当的数据收发。
<样本分注单元>
图2是本发明的样本分注单元的简图。
安装有可自由拆卸的针头201的样本探针202经由流路203与注射器204相连接,在它们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注射器204由气缸204a、活塞204b构成,活塞204b与注射器驱动单元205相连接。通过利用注射器驱动单元205使活塞204b相对于气缸204a上下移动,从而进行试料的吸引排出。样本探针202与作为样本探针驱动单元206的电动机相连接,由此能使样本探针202在水平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移动,并定位于规定位置。另外,通过控制部207来控制注射器驱动单元205和样本探针驱动单元206。
在吸引容器208内的试料209时,在进行吸引动作之前,为了不使填充在样本探针202内的液体与试料209混合,将空气(分段空气)吸引到针头201内。之后,利用样本探针驱动单元206使样本探针202下降到针头201前端到达试料209的液体中为止,并且进行吸引动作。若吸引试料动作结束,则样本探针202移动至试料排出位置,注射器204进行排出动作。
在排出后,由供水泵210以高压排出供水箱211内的清洗水212,从而能对样本探针202进行清洗。利用电磁阀213对到供水箱的流路进行开闭。另外,利用控制部207控制电磁阀213。
用于测定流路203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14经由分支块215,连接至包含样本探针202、流路203、注射器204的流路系统。这里,压力传感器214高灵敏度地测定样本探针202和针头201开口部的压力变动,因此优选为尽可能地设置在样本探针202一侧。压力传感器214的输出值被信号放大器215放大,并通过A/D转换器216,转换成数字信号。将进行了数字转换后的信号发送至判定部217,通过下述的方法判定是否正常地吸引了试料。
<样本分注单元的压力波形>
图3示出在设置了压力传感器的样本分注单元中,将分注量设定为30μL,在分注液体时得到的压力波形。另外,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这里,假设液体为试料、试剂、清洗水等,并未特别限定。
图3(a)、(b)分别示出液体的吸引时和排出时的压力波形。此外,实线L1是正常吸引排出试料时的排出压力,虚线L2、L3是与液体一起吸入了气泡时的排出压力。虚线L2表示相对于设定吸引量吸引了接近一半气泡,虚线L3表示相对于设定吸引量吸引近9成气泡的情况。
由该图可知,吸引时的压力与排出时的压力相比,在正常时与异常时波形上难以出现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吸引时的压力波形在吸引一半左右气泡时(虚线L2),与正常波形(实线L1)大致重叠,吸引近9成气泡时(虚线L3),才相对于正常时出现一定差异。
另一方面,可知在正常时与异常时,排出时的压力的波形出现较大的差异。刚开始排出后正常波形与异常波形重叠,但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它们之间发生背离(图3(b)中的箭头A)。而且,在排出即将结束前,它们再次重合(图3(b)中的箭头B)。此外,发生上述的背离的时间点取决于吸入气泡量。这是由于上述的背离在从液体排出的处理转移至气泡排出的处理的时间点发生而引起的。图4(a)(b)分别示出与液体试料401一起吸引或排出气泡402时的针头403内的流体移动的。如图4(a)所示,最开始吸引液体试料401,伴随液面下降在针头前端从液面脱离的时间点开始吸入气泡。混入到针头403内的气泡402浮在被吸引的液体试料401的表面上。若在该状态下进行排出,则最开始排出液体试料401,接着排出气泡402。在从该排出液体的处理切换至排出气泡的处理的时间点开始上述背离。由此,在吸入气泡量较多液体吸引量较少的情况下,从排出液体切换成排出气泡的时间点提早。也就是说,若着眼于开始背离的时间点,则能判定气泡402的吸引处于什么程度。
根据本发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方法(着眼于特定区间的压力积分值的方法)中,若没有适当地设定积分区间则无法判别正常时与异常时。例如,若将积分区间设定在刚开始排出后的较早的阶段,则在吸引了近9成的气泡的情况下(虚线L3)能检测到异常,但在吸引了一般左右的气泡的情况下(虚线L2)无法检测异常,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能以简单的方法高精度地检测出气泡,还能检测出所吸引的气泡的量。
<分注异常检测的算法(用液体获取基准压力波形的情况)>
接着,对本发明的分注异常检测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5是将排出基准流体时的压力波形作为基准压力波形的情况下的判定算法。
本发明使用排出试料时的分注流路内压力来检测吸引液体时的异常。首先,将液体吸引到样本探针内(S51)。接着,在探针202排出液体209的同时,采样部219按照时间序列收集压力传感器214的输出值(S52)。将收集到的压力数据转换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者压力比的时间序列数据(S53)。这里,预先按照每个设定分注量定义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并存储于存储部220。
比较部221依次监视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者压力比是否超出正常范围(S54、S55)。而且,在排出结束之前的期间,一次也没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判定该吸引试料正常(S56)。另一方面,只要超出正常范围1次,就判定该吸引试料异常(S57)。这里,预先按照每个设定分注量定义在判断时参照的正常范围并存储于存储部220。另外,本发明中,只要超出正常范围1次就判定为吸引异常,但也可以在连续超出范围多次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多次超出范围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
并且,比较部221还能基于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者压力比超出正常范围的时间点,来推定吸引液体时的异常程度、即气泡的混入处于哪种程度。另外,在该推定中,使用表示超出正常范围的时间点(检测到异常的时间点)与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的相关曲线。预先按照每个设定分注量定义该相关曲线,并将该相关曲线存储于存储部220。
此外,比较部221也可以基于推定的异常程度来推定异常原因。例如,将判定为完全空吸时的原因推定为是由于注射器的故障、样本探针堵住等分注系统的异常引起而并非液体表面的气泡引起。
<分注异常检测的算法(用空气获取基准压力波形的情况)>
图6表示将空气用作为基准流体来代替液体时的分注异常检测的处理流程。这里,到将判定对象的液体分注时的排出压力波形换算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者压力比为止的工序(S61~S63)与图5的流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里,将空吸时的排出空气压力作为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因此在判定对象的排出压力时的压力波形与基准压力波形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判定对象的吸引液体为空吸。也就是说,比较部221依次监视与基准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压力比,在它们一次也未超出考虑了基准压力偏差的某个一定的判定范围的情况下,将该样本吸引判定为空吸(S66)。换言之,上述的“一定的判定范围”以外可能是“正常范围”,在排出工序中连续脱离正常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判定为空吸。
另一方面,在超出判定范围后(即从不脱离“正常范围”的状态起),在注射器204的排出动作结束的同时再次收敛在判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将该样本吸引判定为正常(S68)。并且,在都不符合的情况下,判定为吸引了一部分气泡(S69)。这里,预先按照每个设定分注量定义基准压力波形和在判断时参照的判定范围,并存储于存储部220。
并且,比较部221也可以基于判定对象排出液体时的压力波形与基准波形的差或比超出判定范围1次后再次收敛在判定范围内的时间点来推定异常程度。在该情况下,能判定在吸引液体时吸管内空气的混入处于什么程度以作为异常程度。
此外,也可以基于推定的异常程度来推定异常原因。另外,在该推定中,使用表示超出上述范围1次后再次收敛在范围内为止的时间与异常程度的关系的相关曲线。预先按照每个设定分注量定义该相关曲线,并将该相关曲线存储于存储部220。
由此,不管使用液体或空气中的哪一个作为基准流体,都能检测出吸引试料异常。
<基准压力波形的制作方法>
接着,对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获取方法、在正常异常的判定时参照的压力范围的设定方法、以及相关曲线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是在正常地吸引排出基准流体时获取到的排出压力。此外,基准流体是其粘性处于由该自动分析装置进行处理的试料的粘性范围内,并且不包含固体异物等的流体。例如,以自动分析装置而言,具有与人的血清同等的粘性并且不含凝块等的液体试料符合该要求。认为管理血清和纯净水等作为满足该要求的试料。另外,如上所述,不限于液体,也可以将基准流体设为空气来进行空吸。若设为空吸则不需要准备基准流体,因此能减轻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时的负担。
另一方面,正常的吸引排出是指在液体表面不存在气泡的状况下,样本探针没有堵住等异常地完成分注动作。此外,作为前提,样本探针内径的偏差、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偏差这样的样本分注单元的各构成部件的偏差收敛在规定的公差内。
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基准流体多次测定排出压力波形,并将其平均波形定义为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这里,通过实施尽可能多的测定并正确地定义基准排出压力波形,从而能提高正常异常的判定精度。另外,在后面描述关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获取的详细情况。
基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偏差来定义在正常异常的判定时参照的压力范围。这里,若将上述范围设定得较窄则异常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但另一方面误检测的概率也会上升。由此,在良好地使两者平衡的同时设定上述范围变得重要。
此外,异常检测时间点(判定为混入有气泡的时间点)与异常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图7表示相关曲线的一例。若预先设定关于异常检测时间点与异常程度的相关曲线,则在实际发生异常时,能根据该异常发生的时间点来推定异常的程度。这里,通过实施尽可能多的测定并正确地定义该相关曲线,从而能提高推定精度。
另外,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正常范围、以及相关曲线需要根据所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所适用的所有的设定分注量预先进行准备。这是因为,分注注射器和样本探针的驱动条件对于每个分注量而不同,与之相对应地排出压力波形也会变化。其中,一般的自动分析装置根据其规格决定最小/最大分注量和分注分辨率,分注量的种类有限,因此只要具有该数量的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正常范围、相关曲线的组即可。
示出实际得到的压力波形,来对上述关于本发明的异常检测单元的说明情况进行说明。
<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
图8中示出在判定对象排出液体时利用压力传感器214收集到的流路内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示例。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此外,实线L1是正常地分注作为液体以作为基准流体时的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另一方面,虚线L2、虚线L3是与液体一起吸入气泡情况下的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虚线L2表示相对于设定吸引量吸引接近一半气泡的情况,虚线L3表示相对于设定吸引量吸引近9成气泡的情况。如图8所示,在吸引时吸入了气泡的情况下,流路内压力从试料排出区间的某个时间点开始急剧地下降,开始背离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图中的箭头A、B)。从该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背离能通过将液体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转换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来直接表示。
<压力差的时间序列数据>
图9示出将排出液体时的流路内压力(图8中的曲线L2、L3)转换成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图8中的曲线L1)的压力差。
用虚线L2’和L3’分别表示转换后的值。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相对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相对压力值,将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高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情况取正值,将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低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情况取负值。这里,若该相对压力在液体排出区间的某个时间点超出正常范围1次,则判定为异常吸引。图9中,分别用Pmin、Pmax表示该正常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防止误检测,在考虑了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偏差的基础上,希望将正常范围设定得尽可能大。
虚线L2’和L3’分别在T1和T2时间点超出正常范围。由此,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判定为在吸引液体时发生异常(吸入气泡)。并且,通过使用预先对每个设定分注量进行定义的、表示上述时间点与吸入气泡量的相关性的相关曲线,从而能在某种程度上根据检测到异常的时间点(T1、T2)推定异常的程度(吸入气泡量)。
接着,在图10中示出将基准流体设为空气情况下的排出液体时的流路内压力(图8中的实线L1、虚线L2)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的时间序列数据。
用实线L1’和虚线L2’分别表示转换后的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相对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相对压力值,将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高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情况取正值,将排出时的流路内压力低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情况取负值。这里,该相对压力在试料排出区间1次也没有超出设定范围的情况下,判定为空吸。另一方面,在超出设定范围后,在注射器的排出动作结束的同时再次收敛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将该样本吸引判定为正常。并且,在都不符合的情况下,判定为吸引了一部分气泡。图10中,分别用Pmin、Pmax表示设定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防止误检测,在考虑了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偏差的基础上,希望将该设定范围设定得尽可能大。
实线L1’和虚线L2’分别在超出设定范围后,在T1和T2的时间点再次收敛在设定范围内。这里,T1与注射器的排出动作完成时间点同时,因此对于实线L1’判定为正常地进行了液体吸引。另一方面,虚线L2’在比完成排出动作更早的时间点收敛在设定范围内,因此判定为在吸引液体时发生了异常(吸入气泡)。
并且,预先对每个设定分注量存储表示到收敛于设定范围为止的时间与吸入气泡量的相关性的相关曲线,能在某种程度上根据检测到异常的时间点(T2)推定异常的程度(吸入气泡量)。
图11示出为了去除对压力波形施加影响的因素,获取有效的基准压力波形的时间点。另外,图11所示的时间点是一个示例,并非必须在列举的时间点实施,在影响因素所施加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甚至实施也不需要。
作为可能对压力波形施加影响的因素可列举(1)硬件的个体差异;(2)气压等装置设置目标环境的变化;(3)检查实施日的不同。
首先,因硬件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影响能通过使每个装置具有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来消除,因此在装置出厂时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即可。作为所使用的基准流体,可以列举纯净水、空气(空吸)等。
因气压等装置设置目标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能通过在将装置安装到检查室时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来消除。此外,还具有将因硬件的个体差异引起的影响也一并消除的优点。这里,作为基准流体,可以列举纯净水、空气(空吸)等。
为了消除因检查实施日的不同引起的影响,在实施分析校准时获取压力即可。这里,分析校准是指用于定期地校正将由装置的分析部获取到的测定信号换算成测定对象物的浓度时所利用的校准曲线的工序,并且对所有的检查项目实施。此时的基准流体成为校准物。通过该工序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有多个优点。第1个优点是较频繁地实施分析校准,因此能可靠地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实施频度根据检查室而不同,但例如每月实施一次。第2个优点是:本工序是在日常的装置运行中进行的,因此在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时,对于装置使用者不需要特别的作业。此外,如上所述,针对所有检查项目实施分析校准,因此还具有如下优点:能获取该装置中适用的与所有的分注量相对应的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并且,在分析校准中使用的样本一般具有适合于该装置的粘性,因此作为基准流体非常适合这一点也是较大优点之一。
另外,代替分析校准而实施精度管理测定时的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获取也能消除因检查实施日的不同而导致的影响。根据检查室而频度不同,例如每日实施一次,因此,能期待可靠地获得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并且,与分析校准同样,是在日常的装置运行中进行的,因此对于装置使用者不需要特别的作业。此时的基准流体成为精准管理样本。
此外,还能在开始分析前的准备动作的工序、分注样本前后的工序中测定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若采用该方式,则能去除以上所述的所有因素。另外,作为基准流体,可以列举纯净水、空气(空吸)等。
图12是示出在将纯净水等液体试料用作为基准流体的情况下,在样本分注单元上设置用于收纳基准流体的容器,从该部位随时分注时的分注探针附近的图。
例如,有如下方法:在样本探针1901的旋转轨道上,设置收纳基准流体的容器1902、作为分注该基准流体时的排出目标的容器1903。能在开始分析前的准备动作的工序、分注样本前后的工序中,在从容器1902分注纯净水等基准流体时生成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另外,作为基准流体的排出目标未必一定要设置容器1903,例如也可以直接排出至容器1902。
根据本发明,通过着眼于排出液体时的分注流路内压力的与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压力差或压力比,从而能高精度地检测因吸引液体时的吸入气泡导致的异常。尤其是,在吸引量为极微量的情况下,也能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因此能防止向操作者报告因分注异常而导致的以上的测定结果。
另外,也可以对于获得的波形实施各种公知的校正处理。作为校正处理,例如有偏移的偏差校正、峰值的上升沿时间点的偏差校正、平滑处理、周期/振幅的偏差校正。通过实施上述的校正处理,从而能消除硬件的个体差异、装置的设置环境等的周围环境的影响、日差等,能高精度地检测有无气泡。
此外,本发明中,作为一个示例,以吸引样本时的异常判定为例进行了说明,还能将样本以外的液体作为对象。例如,还能将本申请发明适用于吸引试剂、缓冲液、稀释液、清洗液等时的异常判定。
并且,若将收纳基准流体的容器配置于探针的移动路径上,则通过适当地选择获取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时间点,从而能抑制压力波形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偏差,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发明的检测性能。
标号说明
101:自动分析装置
102:支架
103:支架传送线
104:试剂保冷单元
105:恒温器盘
106:试样分注机构(试料分注机构)
107:试剂分注机构
108:消耗品传送单元
109:检测部单元
110:试样容器(试料容器)
111:试剂容器
112:试剂盘盖板
113:反应容器
114:反应容器配置部
115:分注针头
116:消耗品收纳容器
117:收纳容器保持部
118:备用收纳部
119:传送机构
120:针头安装位置
121:废弃孔
122:控制部
123:操作部
124:控制装置
125:存储装置
201:针头
202:样本探针
203:流路
204:注射器
204a:气缸
204b:活塞
205:注射器驱动单元
206:样本探针驱动单元
207:控制部
208:容器
209:试料
210:供水泵
211:供水箱
212:清洗水
213:电磁阀
214:压力传感器
215:分支块
216:信号放大器
217:A/D转换器
218:判定部
219:采样部
220:存储部
221:比较部
401:液体试料
402:气泡
403:针头

Claims (8)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包括:
探针,该探针对液体实施包含吸引工序和排出工序的分注动作;
注射器,该注射器产生用于由所述探针分注液体的压力变动;
流路,该流路将所述探针与所述注射器相连接;
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分注液体时的所述流路内的压力变动;
存储部,该存储部将排出基准流体时的时间序列的压力变动作为基准排出压力波形进行存储;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根据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与排出判定对象的液体时的压力波形的差分或比率的值、和正常范围的关系,判定该样本的吸引工序中是否有异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对于每个设定分注量存储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和所述规定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对于每个设定分注量预先存储超出所述正常范围的时间点与混入到液体的空气量的关系,
所述判定部具有根据超出所述正常范围的时间点来推定混入的空气量的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部具有基于推定的空气量来推定异常原因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是在实施分析校准时测定的排出校准物时获得的压力波形、在实施精度管理测定时测定的排出精度管理试料时获得的压力波形、在排出纯净水时获得的压力波形、或者在排出空气时获得的压力波形中的任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是在该自动分析装置的出厂时、该自动分析装置的安装时、分析开始前的准备动作时、或者吸引排出液体的前后中的任一个时间点获得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探针的移动路径上具备容器,该容器用于将纯净水作为所述基准流体进行收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空气用作为基准流体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在排出液体时的压力波形与所述基准排出压力波形的差分或比率在排出工序中超出所述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判定为空吸;在排出工序中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吸引;在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时判定为混入有一部分气体。
CN201880015647.8A 2017-03-10 2018-02-15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1038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5602 2017-03-10
JP2017-045602 2017-03-10
PCT/JP2018/005241 WO2018163744A1 (ja) 2017-03-10 2018-02-15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075A true CN110383075A (zh) 2019-10-25
CN110383075B CN110383075B (zh) 2023-10-20

Family

ID=6344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647.8A Active CN110383075B (zh) 2017-03-10 2018-02-15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0443B2 (zh)
EP (1) EP3594694B1 (zh)
JP (1) JP6847200B2 (zh)
CN (1) CN110383075B (zh)
WO (1) WO20181637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77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4252761A (zh) * 2021-12-28 2022-03-29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适用于超低温环境的探针设备针痕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504A (zh) * 2019-03-13 2021-10-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液相色谱仪分析系统
JP7181821B2 (ja) * 2019-03-15 2022-12-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9124A (ja) * 1992-03-03 1993-09-28 Aloka Co Ltd 分注装置
JPH11258244A (ja) * 1998-03-16 1999-09-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分注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検知装置
EP1391734A2 (en) * 2002-08-07 2004-02-25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JP200522710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Aloka Co Ltd 分注装置
US20100327012A1 (en) * 2008-03-07 2010-12-30 Beckman Coulter, Inc. Bubble presence/abs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JP201404417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EP2752667A1 (en) * 2011-09-01 2014-07-0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utoanalyzer
WO2016136438A1 (ja) *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3795A (en) 1995-12-14 1998-03-03 Abbott Laboratories Fluid handler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fluid
JP3682138B2 (ja) * 1997-02-13 2005-08-10 アロカ株式会社 分注装置
US7027935B2 (en) * 2002-08-07 2006-04-11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US7479391B2 (en) * 2004-12-10 2009-01-20 Tecan Trading Ag Pipett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liquid level and/or gas bubble detection
DE202006010293U1 (de) * 2005-07-22 2006-08-31 Tecan Trading Ag Pipettiergerät mit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m Akzeptieren oder Verwerfen von pipettierten Flüssigkeitsproben
EP2031403B1 (en) * 2007-08-27 2016-02-17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fluid transfer process
JP4491477B2 (ja) * 2007-08-31 2010-06-3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076108B2 (ja) * 2013-01-31 2017-02-0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4127277A1 (en) * 2013-02-15 2014-08-21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Real-time volume confirmation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9124A (ja) * 1992-03-03 1993-09-28 Aloka Co Ltd 分注装置
JPH11258244A (ja) * 1998-03-16 1999-09-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分注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検知装置
EP1391734A2 (en) * 2002-08-07 2004-02-25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JP200522710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Aloka Co Ltd 分注装置
US20100327012A1 (en) * 2008-03-07 2010-12-30 Beckman Coulter, Inc. Bubble presence/abs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EP2752667A1 (en) * 2011-09-01 2014-07-0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utoanalyzer
JP201404417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6136438A1 (ja) *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77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2834771B (zh) * 2019-11-22 2024-05-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4252761A (zh) * 2021-12-28 2022-03-29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适用于超低温环境的探针设备针痕控制装置
CN114252761B (zh) * 2021-12-28 2023-06-06 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适用于超低温环境的探针设备针痕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4694A4 (en) 2020-12-30
EP3594694B1 (en) 2022-11-23
EP3594694A1 (en) 2020-01-15
JP6847200B2 (ja) 2021-03-24
US11320443B2 (en) 2022-05-03
CN110383075B (zh) 2023-10-20
WO2018163744A1 (ja) 2018-09-13
JPWO2018163744A1 (ja) 2019-12-19
US20200249249A1 (en)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5335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CN103748471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0383075A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7634378B2 (en) Detection of insufficient sample during aspiration with a pipette
US7867769B2 (en) Clog detection in a clinical sampling pipette
US7926325B2 (e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abnormal sample viscosities and pipette clogging during aspiration
CN10137752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601882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700402B2 (ja) 吸引流路の詰まりまたは吸引量不足の検出方法、試料液吸引装置、及び分注装置
US20180031589A1 (en) Automatic analyser
US11918995B2 (en) Automatic liquid transfer optimization pipe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31152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7200357B2 (ja) 実験器具の動作方法
US11327089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CN113574391A (zh) 自动分析装置
WO2021111725A1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JP2015031586A (ja) 分析装置及び液体吸引装置
WO2022259767A1 (ja) 分注装置、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