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9539B -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9539B
CN110379539B CN201910655388.1A CN201910655388A CN110379539B CN 110379539 B CN110379539 B CN 110379539B CN 201910655388 A CN201910655388 A CN 201910655388A CN 110379539 B CN110379539 B CN 110379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al structure
parts
pdms
structure silver
silver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53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9539A (zh
Inventor
张素风
华晨
李永威
贺斌
刘丽娜
张楠
金崭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6553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9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9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9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9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9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分形结构银微粒2份~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60份,氟表面活性剂0.002份~1份,消泡剂0.01份~1份,异丙醇1份~10份,水5份~45份,PDMS预聚物10份~50份和PDMS固化剂1份~10份。本发明能够在保持印刷电极原有的性能的同时还能引入嵌入结构的优点,极大地增强电极的耐剥离能力和耐湿性,保护印刷电极不容易被破坏。本发明采用具有三维枝晶结构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可在嵌入PDMS基底后,在其表面利用分支结构形成导电网络,不会引起导电性能的大幅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 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柔性和可拉伸功能的电子产品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电子设备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然而,传统的电子装置在例如弯曲、扭曲和拉伸应变等机械变形的条件下容易失效。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柔性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柔性和可拉伸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电极常常被运用于柔性发光器件、电子传感器、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以及电子皮肤等。因此,高性能和可拉伸柔性电极的制备对促进柔性和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拉伸柔性电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不可伸缩组件上实现拉伸性,即结构可拉伸电极;另一类是制作本身就可伸缩的组件,即材料可拉伸电极。材料可拉伸电极相比于结构可拉伸电极不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而且应用范围广泛,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导电材料和弹性聚合物对于制备材料可拉伸柔性电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导电材料提供导电性能,而聚合物则赋予电极柔韧性和机械耐久性。PDMS、Ecoflex和氟橡胶都是常用的柔弹性基材。其中PDMS是最广泛使用的柔弹性基材,不仅因为它具有低成本以及优异的柔韧性和拉伸性能,而且还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导电材料在电极的电学性能中起决定性作用。氧化铟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导电材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脆性和高成本,不适合用于制备柔性电极。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适用于柔性电极的导电材料。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关于导电材料和柔性电极制造的报道。典型的例子包括将铜纳米线转移到弹性体基底表面、银纳米线嵌入柔性或弹性体基底中、碳纳米管嵌入弹性体基底中、碳纳米管涂覆弹性体基底表面、加载或注入液态金属到弹性体中以及导电聚合物与弹性体基材混合后固化等。尽管这些导电材料和电极的制备方法各有特点,但是制备具有高导电性和合成工艺简单的柔性电极才是主要目标。在这些导电材料中,碳纳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具有相对低的导电性,液态金属易于被氧化并且缺乏导电稳定性。相比之下,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稳定性的金属材料被认为是用于制造柔性电子器件的合适候选者。在这些金属材料中,银的导电性最高而且成本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因此银是最常用的金属导电材料。然而,具有特殊三维结构的分形结构银微粒由于其制备过程中形貌的不可控性很少被用作导电材料。与银纳米线和银纳米颗粒等其他结构相比,分形结构银微粒在三维空间中具有许多微米级主干,并且每个主干上具有许多纳米级的尖端。这样的形貌意味着分形结构银微粒作为导电材料有着很大的潜力,因为相邻的银微粒之间具有丰富的接触点并且更容易相互连接形成导电网络。
制备柔性电极的方法之一是将由导电材料组成的导电网络粘黏在PDMS或其他柔弹性基底的表面。然而,这些柔弹性基底的表面能相对较低,导致不利于导电网络的粘附。在拉伸、弯曲和扭曲应变下,导电材料容易脱落,从而使得柔性电极的电导率降低。同时,柔性电极容易被破坏和氧化,因为导电网络完全暴露在基底表面。制造电极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导电材料嵌入弹性基底表面。嵌入式结构的优势是能够提高导电网络的机械稳定性,使得导电材料难以从基底中剥离。而且,嵌入式结构可以避免导电网络与空气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导电网络的氧化速度,但是,由于嵌入式结构是将导电网络嵌入到PDMS基底中,嵌入式的结构会引起柔性电极的导电性能相比于印刷电极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能够在保持印刷电极原有的性能的同时引入嵌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2136720470000031
进一步地,分形结构银微粒的粒径为5~15μm。
进一步地,氟表面活性剂采用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型号为巴斯夫MO-2170。
进一步地,分形结构银微粒是三维枝晶结构。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43份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将氟表面活性剂和消泡剂加入2~3份水中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分形结构银微粒和异丙醇,制得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2)将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印在基底上,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再将PDMS预聚物和PDMS固化剂均匀混合后倾倒在基底表面,并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静置后依次经过加热固化和剥离,得到嵌入式电极。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基底为PET膜,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的印刷厚度为20~60μm。
进一步地,PDMS预聚物和PDMS固化剂混合后的覆盖厚度为1~3mm。
进一步地,步骤(2)中静置1h;固化是在80℃固化4h。
进一步地,分形结构银微粒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将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按相同流速混合均匀,分离沉淀物并清洗烘干得到分形结构银微粒;其中,硝酸银和羟胺的摩尔比为0.06:0.24,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流速均为4~8ml/min。
进一步地,该嵌入式电极包括PDMS弹性体以及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的分形结构银微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极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嵌入式电极为柔性电极,测得的方阻为0.0818~0.84Ω;在完成100次弯曲循环后,嵌入式柔性印刷电极在弯曲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稳定在1.10~1.14和1.01~1.03;100次拉伸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在100次循环后,电极在拉伸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为4.89~5.89和1.34~1.76;嵌入式印刷电极在100次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从第一次剥离开始到剥离测试结束,整个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相对电阻的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区间范围在0.16内。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制备导电油墨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采用涂布法在基底上形成由分形结构银微粒组成的导电网络,然后将PDMS预聚物和PDMS固化剂均匀混合后倾倒在基底表面,形成PDMS弹性体,将导电网络嵌入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嵌入式柔性电极。
(2)通过加入分形结构银微粒,可以形成很好的导电网络,导电性能优异;且油墨成膜速度较快,成膜性好。
(3)能够在保持印刷电极原有的性能的同时还能引入嵌入结构的优点,极大地增强电极的耐剥离能力和耐湿性,保护印刷电极不容易被破坏。本发明采用具有三维枝晶结构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可在嵌入PDMS基底后,在其表面利用分支结构形成导电网络,不会引起导电性能的大幅下降。
(4)电极的机械性能从原本的柔性扩展至具有可拉伸性,进一步扩大了印刷电极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控制制备分形结构银微粒时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摩尔配比,及制备过程中溶液流速,制备出了形貌可控且均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单、低成本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及嵌入式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及嵌入式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Figure BDA0002136720470000051
其中,合成分形结构银微粒时采用硝酸银溶液和羟胺溶液,其中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摩尔配比为0.06:0.24,pH值为7,两个溶液的流速相同,均为4~8ml/min,混合均匀后用乙醇清洗并烘干,得到分形结构银微粒。
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2%,用作分散剂使得分形结构银微粒在导电油墨中均匀分散并提供油墨的分散稳定性;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的数均分子量为1050,可以减少水性油墨的表面张力并促进印刷时基底可湿性;MO-2170消泡剂来自巴斯夫,可以很好地消除在机械搅拌时产生的泡沫;PDMS预聚物和PDMS固化剂来自道康宁,具有低成本以及优异的柔韧性和拉伸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所述的分形结构银微粒的粒径为5~15μm。
采用上述组分得到的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嵌入式电极的性能可达到最优的效果。采用各组分配比后,在分形结构银微粒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具有成膜速度快,成膜性好,及优异的导电性能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及嵌入式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15~6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43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400~6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2~3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制成导电油墨添加剂溶液;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电油墨添加剂溶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印刷厚度为20~60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为1~3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一段时间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嵌入式柔性电极。检测其各项性能来判断该电极的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并通过将其与LED连接组成电路来展现该电极的潜在应用前景。
实施例1: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0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5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含量为1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相2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0.002份的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0.01份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1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2份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2份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印刷厚度为20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即取PDMS预聚物10份,固化剂1份,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2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1h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4h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柔性电极。
(5)采用四点法测得其方阻为0.0818Ω,同样条件下银纳米粒子制成的柔性电极其方阻为7.13Ω,说明本发明制得的电极导电性能好。
测量了弯曲应变对所制备的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电学性能的影响,在完成100次弯曲循环后,嵌入式柔性印刷电极在弯曲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稳定在1.10和1.01;100次拉伸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在100次循环后,电极在拉伸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为5.89和1.56;嵌入式印刷电极在100次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从第一次剥离开始到剥离测试结束,整个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相对电阻的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区间范围在0.1内。
方阻(RS)的计算公式为:RS=RX×F(D/S)×F(W/S)×FSP式中:
D——样品的直径(mm);S——平均探针间距(mm);W——测试样品的厚度(μm);FSP——探针间距修正系数;F(D/S)——样品直径修正因子;F(W/S)——样品厚度修正因子;RX——低电阻测试仪测量的电阻值(Ω)
实施例2: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0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5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含量为0.5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2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0.002份的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0.01份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0.5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4份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2份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印刷厚度为35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即取PDMS预聚物20份,固化剂2份,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2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1h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4h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柔性电极。
(5)采用四点法测得其方阻为0.84Ω,同样条件下银纳米粒子制成的柔性电极其方阻为9.24Ω。测量了弯曲应变对所制备的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电学性能的影响,在完成100次弯曲循环后,嵌入式柔性印刷电极在弯曲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稳定在1.14和1.02;100次拉伸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在100次循环后,电极在拉伸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为4.89和1.34;嵌入式印刷电极在100次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从第一次剥离开始到剥离测试结束,整个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相对电阻的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区间范围在0.14内。
实施例3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6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0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5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含量为2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3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0.006份的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0.03份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2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6份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5份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导电层厚度为60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即取PDMS预聚物10份,固化剂1份,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2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1h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4h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柔性电极。
(5)采用四点法测得其方阻为0.2457Ω,同样条件下银纳米粒子制成的柔性电极其方阻为8.16Ω。测量了弯曲应变对所制备的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电学性能的影响,在完成100次弯曲循环后,嵌入式柔性印刷电极在弯曲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稳定在1.12和1.03;100次拉伸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在100次循环后,电极在拉伸状态和释放状态的相对电阻分别为5.59和1.76;嵌入式印刷电极在100次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相对电阻的变化,从第一次剥离开始到剥离测试结束,整个胶带剥离循环过程中嵌入式印刷电极的相对电阻的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区间范围在0.16内。
实施例4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4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43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4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3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1份的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1份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份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10份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导电层厚度为40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即取PDMS预聚物50份,固化剂10份,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3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1h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4h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柔性电极。
实施例5
(1)首先配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取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份蒸馏水,强力搅拌半小时,搅拌速度优选600rp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2)称取2份水于容器中,然后加入0.05份的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和0.5份MO-2170消泡剂,充分搅拌至各组分混合均匀;
(3)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份分形结构银微粒,混合均匀;最后加入1份异丙醇,充分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4)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步骤将步骤(3)中的油墨印在PET薄膜上,导电层厚度为50μm,待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基底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之后将PDMS预聚物和固化剂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混合液体,即取PDMS预聚物30份,固化剂5份,混合液体倾倒在PET基底表面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覆盖厚度1mm。随后将液态的PDMS静置1h以消除PDMS中所存在的小气泡,最后将PDMS放置于80℃的烘箱中加热4h固化,当PDMS固化后将其从PET基底表面剥离得到PDMS薄膜,此时分形结构银微粒被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制成了柔性电极。
对比例1
分形结构银微粒的制备中将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摩尔比变为0.06:0.06,得到不同形貌的分形结构银微粒,控制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流速均为4~8ml/min,按相同流速混合均匀,分离沉淀物并清洗烘干得到不同形貌的分形结构银微粒;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条件,制得的嵌入式电极。采用四点法测得其方阻为3.46Ω,与实施例1中的电阻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此分形结构银微粒其三维枝晶结构较少,嵌入到PDMS基底中后,不能在其表面通过枝晶之间的互相接触形成导电网络。因此,原料形貌的控制及均一化对本发明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15份~6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43份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将0.002份~1份氟表面活性剂和0.01份~1份消泡剂加入2~3份水中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2份~6份分形结构银微粒和1份~10份异丙醇,分形结构银微粒的粒径为5~15μm,分形结构银微粒为三维枝晶结构,制得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
氟表面活性剂采用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型号为巴斯夫MO-2170;
分形结构银微粒的制备步骤具体包括:将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按相同流速混合均匀,分离沉淀物并清洗烘干得到分形结构银微粒;其中,硝酸银和羟胺的摩尔比为0.06:0.24,硝酸银溶液与羟胺溶液的流速均为4~8ml/min;
(2)将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印在PET膜上,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的印刷厚度为20~60μm,分形结构银微粒均匀的沉积在PET薄膜表面并形成导电网络,再将10份~50份PDMS预聚物和1份~10份PDMS固化剂均匀混合后倾倒在PET薄膜表面,PDMS预聚物和PDMS固化剂混合后的覆盖厚度为1~3mm,并将导电网络完全覆盖,静置1h后依次经过加热固化和剥离,固化是在80℃固化4h,得到嵌入式电极,该嵌入式电极包括PDMS弹性体以及嵌入到PDMS弹性体表面的分形结构银微粒。
2.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的方法得到的嵌入式电极,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该嵌入式电极的原料包括:
Figure FDA0002882487440000011
Figure FDA0002882487440000021
所述的分形结构银微粒为三维枝晶结构,粒径为5~15μm;
氟表面活性剂采用Zonyl FC-300氟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型号为巴斯夫MO-2170。
CN201910655388.1A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Active CN110379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388.1A CN11037953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388.1A CN11037953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9539A CN110379539A (zh) 2019-10-25
CN110379539B true CN110379539B (zh) 2021-05-11

Family

ID=6825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5388.1A Active CN11037953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9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9374B (zh) * 2021-08-26 2022-03-15 武汉大学 一种织物用高弹性水性导电油墨、印刷可拉伸电子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7957B (zh) * 2015-10-16 2018-05-04 北京印刷学院 基于印刷透明电极的可拉伸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3841A (zh) * 2017-10-14 2018-03-13 深圳赢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银纳米线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8513B (zh) * 2018-01-19 2019-12-24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分形结构银微粒的柔性和可拉伸导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9614A (zh) * 2018-06-12 2018-10-1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丝网印刷银纳米线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9873A (zh) * 2018-10-19 2019-03-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银颗粒油墨制备压力传感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ly conductive, flexible and strechable conductors based on fractal silver nanostructures";S Zhang, et;<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20180821;3999-40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9539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5999B (zh) 一种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TWI682405B (zh) 導電性銀糊劑
Zhang et al. Highly conductive,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conductors based on fractal silver nanostructures
Cheng et al. High-performance stretcha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based on silver nanowires synthesized via an eco-friendly halogen-free method
CN108288513B (zh) 一种基于分形结构银微粒的柔性和可拉伸导体及其制备方法
JP5290926B2 (ja) 導電性構造体を利用した導電性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KR101219613B1 (ko) 금속-탄소 하이브리드형 나노복합체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Chu et al. Fabrication of sintering-free flexible copper nanowire/polymer composit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with enhanced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KR20160009544A (ko) 투명 탄소나노튜브 폴리머 복합 전도성 잉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Wang et al. A facile method for prepar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and paper-like silver nanowire films
CN103302910A (zh) 一种生物可降解的柔性导电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800510A (zh) 導電糊及使用彼所形成之導電膜
Sun et al. Flexible environment-tolera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ased on nanocellulose-mediated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N110379539B (zh) 一种丝网印刷用的分形结构银微粒导电油墨制备嵌入式电极及方法
CN107680707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复合金属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8133531A1 (zh) 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Oytun et al. Prepara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 on polysulfone film via multilayer transfer of layer-by-layer assembled carbon nanotubes
CN105702319A (zh) 耐弯折透明硫化铜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27839A1 (zh) 一种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087454A (ko) 수계 액정성 고분자를 이용한 실버 나노와이어 잉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574578B (zh) 蛋白质/多糖复合纳米薄膜及其防止导电涂层产生裂纹的应用
CN109585057B (zh) 一种基于层层组装自支持膜的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0389A (zh) 一种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TWI786257B (zh) 導電性膏、硬化物、導電性圖案、衣服及可延伸膏
KR100982549B1 (ko) 탄소나노튜브 투명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