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0965B -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0965B
CN110370965B CN201910686767.7A CN201910686767A CN110370965B CN 110370965 B CN110370965 B CN 110370965B CN 201910686767 A CN201910686767 A CN 201910686767A CN 110370965 B CN110370965 B CN 110370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upporting
wall
new energy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67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0965A (zh
Inventor
汪峰
叶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ina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na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na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na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67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0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0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0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0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0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8Automatic re-sto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防侵占机构,所述防侵占机构包括同一平面上平行设置的基座和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本发明中,利用液压伸缩杆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旋转改变基座和支撑底架之间的间距,并与定向轮组合,从而实现车位垂直车辆行径方向移动,通过与充电机构进行结合,将需要充电的新能源车辆通过支撑底架拖拽至规定车位内,而非新能源车辆则通过支撑底架向前移动,否则阻碍正常汽车通行,从而起到防止非新能源汽车侵占车位的作用,同时侧移式结构,对驾驶人员侧方停车技术水平要求降低,相邻侧方车位间距缩小,能够增加侧方停车位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越来越多用户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充电设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车位紧张,带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车位经常被燃油车辆占据导致新能源车辆不能够停车充电,且带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车位设置的数量较少,位置偏僻,新能源汽车需要车位存在一定的不便性。
大型商场均配套设置有地下车库,为了方便对车辆进行管理和提高车库容量,通常设置障碍限制车辆单向通行,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通常在较长的直行道路旁设置侧方停车位,使得车辆在地下车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入口处驶入地下车库,然后从出口处驶离车库,基于这种工况发明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液压伸缩杆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旋转改变基座和支撑底架之间的间距,并与定向轮组合,从而实现车位垂直车辆行径方向移动,通过与充电机构进行结合,将需要充电的新能源车辆通过支撑底架拖拽至规定车位内,而非新能源车辆则通过支撑底架向前移动,否则阻碍正常汽车通行,从而起到防止非新能源汽车侵占车位的作用,将防侵占车位设置在主干道路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车主能够快速找到车位,同时侧移式结构,对驾驶人员侧方停车技术水平要求降低,相邻侧方车位间距缩小,能够增加侧方停车位数量;用户根据需要抽拉充电线缆的位置至合适位置处将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进行连接,而用户停止使用时,在第二绕线盘弹性作用下,带动充电线缆回收,同时旋转架旋转至横跨支撑平板状态,规范充电线缆摆放位置,避免随意摆放影响正常汽车停放和充电线缆的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防侵占机构,所述防侵占机构包括同一平面上平行设置的基座和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面焊接有支撑平板,所述基座的顶面固定有充电机构;
所述支撑底架的底部均匀焊接有多个移动方向与支撑底架短侧边延伸方向相同的定向轮,所述支撑底架的一侧短边焊接有向下倾斜的引导斜板,所述支撑底架的另一侧短边转动连接有翘板,且翘板与支撑底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通过第三扭转弹簧驱动翘板向上翻转,所述翘板的底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底架紧邻基座的长侧边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杆活动缺口,通过驱动杆活动缺口便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活动至支撑底架的外部,所述支撑底架远离基座的长侧边内壁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座内部均通过插销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焊接在基座外壁的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其中,相邻位置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紧邻二者转动连接处的内壁分别固定有第二转动座和第四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和第四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
进一步在于:所述翘板在第三扭转弹簧弹性作用下,其顶面与支撑平板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75-177°,该夹角使得翘板高于支撑平板表面,翘板不与支撑平板发生干涉,所述翘板的宽度与引导斜板底边的长度相同,这样翘板在外力翻转时,能够搭接在相邻引导斜板表面构成完整平面。
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所述支撑块与翘板端部连接处的夹角与引导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翘板与引导斜板搭接时,支撑块与引导斜板互补。
进一步在于:所述基座的竖直中心面与支撑底架的竖直中心面重合,这样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通过液压伸缩杆驱动时,支撑底架与基座平行移动。
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平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m和2m,该规格便于汽车停车,且节省空间。
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底架的紧邻基座和翘板的外壁焊接有侧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板的上部固定有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垂直侧固定板顶面焊接的立柱,所述立柱靠近其顶部的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为底面为敞口的壳体结构,所述旋转架的内部靠近立柱所在侧和远离立柱所在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导轮和第一导轮;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柜,所述充电柜的顶部罩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顶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底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绕线盘,所述第二轴杆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保护罩和第二绕线盘连接的第二扭转弹簧,所述充电柜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绕线盘,所述第一轴杆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充电柜和第一绕线盘连接的第一扭转弹簧,所述保护罩与立柱相邻的外壁对应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所在位置处开设有钢缆出口,所述保护罩的外壁对应钢缆出口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滑轮架,所述滑轮架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
所述第一绕线盘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一钢缆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缆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经第二导向轮与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钢缆介于立柱与充电柜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托线滑板,所述第一钢缆介于第一托线滑板与充电柜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多个第二托线滑板,所述第二绕线盘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二钢缆的一端,所述第二钢缆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经第一导向轮与第一托线滑板连接;
所述充电柜与立柱相邻的外壁与充电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第二托线滑板和第一托线滑板固定、经第二导轮和第一导轮与充电插头连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旋转架的长度为2m,该长度横跨支撑平板,使得悬挂的充电插头不会与车体进行接触,所述旋转架与支撑平板之间的高度差为2m,该高度高于车辆顶部高度,车顶不与旋转架刮擦。
进一步在于:所述充电线缆位于旋转架外部的外壁卡接固定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外径大于第一导轮与旋转架内顶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并且限位套与充电插头之间的距离为1m,这样限位套能够限制充电线缆始终预留1m的长度,方便驾驶员拽取使用。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托线滑板与相邻第二托线滑板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托线滑板之间固定的充电线缆的长度为0.5-1m,这样随着支撑底架与基座间距改变时,第一钢缆和第二钢缆进行相应的伸缩时,通过第一托线滑板与相邻第二托线滑板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托线滑板之间固定的充电线缆长度,弥补因支撑底架与基座间距改变对充电线缆的拉扯。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该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具体使用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驾驶新能源车辆从引导斜板处驶入支撑平板上,关闭引擎,驻停车辆,乘坐人员下车;
步骤二:驾驶员下车,根据充电端口的位置,握持充电插头,通过拉拽充电线缆带动旋转架旋转至充电端口所在位置处,然后拖拽充电线缆至充电插头能够插入充电端口位置处,将充电插头与充电端口进行连接;
步骤三: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操作面板处,控制充电柜对车辆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收缩,液压伸缩杆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之间的夹角缩小,在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夹角缩小的过程中,支撑底架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向基座位置移动;
步骤四:充电结束后,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操作面板处,控制停止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伸长,液压伸缩杆在伸长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之间的夹角增大,在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夹角增大的过程中,支撑底架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向远离基座位置移动,待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驾驶人员拔出充电插头,在第四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带动旋转架旋转并收卷充电线缆;
步骤五:乘坐人员乘车,驾驶人员启动引擎,发动汽车,驾驶车辆向前行驶,汽车前轮和后轮分别碾压翘板带动翘板翻转,将汽车引导至下一个支撑平板或者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由防侵占机构和充电机构组成,防侵占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基座和支撑底架,在支撑底架的底部均匀焊接有多个定向轮,将支撑底架的一侧短边焊接引导斜板,支撑底架的另一侧短边转动连接有翘板,在支撑底架紧邻基座的长侧边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杆活动缺口,而支撑底架远离基座的长侧边内壁固定两个第三转动座,两个第三转动座通过插销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而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各自对应的第二转动座和第四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通过设置该结构,利用液压伸缩杆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旋转改变基座和支撑底架之间的间距,并与定向轮组合,从而实现车位垂直车辆行径方向移动,通过与充电机构进行结合,将需要充电的新能源车辆通过支撑底架拖拽至规定车位内,而非新能源车辆则通过支撑底架向前移动,否则阻碍正常汽车通行,从而起到防止非新能源汽车侵占车位的作用,将防侵占车位设置在主干道路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车主能够快速找到车位,同时侧移式结构,对驾驶人员侧方停车技术水平要求降低,相邻侧方车位间距缩小,能够增加侧方停车位数量;
2、通过设置立柱顶部转动连接的旋转架,旋转架在第四扭转弹簧弹性作用下,旋转至横跨支撑平板状态,在保护罩内部通过第一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分别与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传动连接,将第一绕线盘外壁缠绕的第一钢缆与立柱连接,将第二绕线盘外壁缠绕的第二钢缆与第一钢缆上滑动连接的第一托线滑板进行连接,这样随着基座与支撑底架相对位置的改变,第一钢缆和第二钢缆进行自适应收放,用户可根据需要抽拉充电线缆的位置至合适位置处将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进行连接,而用户停止使用时,在第二绕线盘弹性作用下,带动充电线缆回收,同时旋转架旋转至横跨支撑平板状态,规范充电线缆摆放位置,避免随意摆放影响正常汽车停放和充电线缆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防侵占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充电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旋转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充电机构;101、充电插头;102、充电线缆;103、第一钢缆;104、第一托线滑板;105、第二钢缆;106、第二托线滑板;107、滑轮架;108、充电柜;109、第一绕线盘;110、第一轴杆;111、第一扭转弹簧;112、第一导向轮;113、第二导向轮;114、钢缆出口;115、第二扭转弹簧;116、第二绕线盘;117、第二轴杆;118、保护罩;200、导线机构;201、旋转架;2011、第一导轮;2012、第二导轮;202、立柱;300、防侵占机构;301、翘板;302、支撑块;303、支撑平板;304、支撑底架;305、引导斜板;306、第一驱动杆;307、第一转动座;308、基座;309、第二转动座;310、定向轮;311、第三转动座;312、液压伸缩杆;313、第四转动座;314、第二驱动杆;315、侧固定板;316、驱动杆活动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防侵占机构300,防侵占机构300包括同一平面上平行设置的基座308和支撑底架304,支撑底架304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支撑底架304的顶面焊接有支撑平板303,基座308的顶面固定有充电机构100;
支撑底架304的底部均匀焊接有多个移动方向与支撑底架304短侧边延伸方向相同的定向轮310,支撑底架304的一侧短边焊接有向下倾斜的引导斜板305,支撑底架304的另一侧短边转动连接有翘板301,且翘板301与支撑底架304之间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通过第三扭转弹簧驱动翘板301向上翻转,翘板301的底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302,支撑底架304紧邻基座308的长侧边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杆活动缺口316,通过驱动杆活动缺口316便于第一驱动杆306和第二驱动杆314活动至支撑底架304的外部,支撑底架304远离基座308的长侧边内壁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311,两个第三转动座311内部均通过插销与第二驱动杆31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杆314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第一驱动杆30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杆306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焊接在基座308外壁的第一转动座307转动连接,其中,相邻位置的第一驱动杆306和第二驱动杆314紧邻二者转动连接处的内壁分别固定有第二转动座309和第四转动座313,第二转动座309和第四转动座313之间转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312。
翘板301在第三扭转弹簧弹性作用下,其顶面与支撑平板303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75-177°,该夹角使得翘板301高于支撑平板303表面,翘板301不与支撑平板303发生干涉,翘板301的宽度与引导斜板305底边的长度相同,这样翘板301在外力翻转时,能够搭接在相邻引导斜板305表面构成完整平面。
支撑块302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支撑块302与翘板301端部连接处的夹角与引导斜板305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翘板301与引导斜板305搭接时,支撑块302与引导斜板305互补。
基座308的竖直中心面与支撑底架304的竖直中心面重合,这样第一驱动杆306和第二驱动杆314通过液压伸缩杆312驱动时,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平行移动。
支撑平板303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m和2m,该规格便于汽车停车,且节省空间。
支撑底架304的紧邻基座308和翘板301的外壁焊接有侧固定板315,侧固定板315的上部固定有导线机构200,导线机构200包括垂直侧固定板315顶面焊接的立柱202,立柱202靠近其顶部的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架201,旋转架201为底面为敞口的壳体结构,旋转架201的内部靠近立柱202所在侧和远离立柱202所在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导轮2012和第一导轮2011;
充电机构100包括充电柜108,充电柜108的顶部罩设有保护罩118,保护罩118的内顶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轴杆117,第二轴杆117的底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绕线盘116,第二轴杆117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保护罩118和第二绕线盘116连接的第二扭转弹簧115,充电柜108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轴杆110,第一轴杆110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绕线盘109,第一轴杆110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充电柜108和第一绕线盘109连接的第一扭转弹簧111,保护罩118与立柱202相邻的外壁对应第一绕线盘109和第二绕线盘116所在位置处开设有钢缆出口114,保护罩118的外壁对应钢缆出口114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滑轮架107,滑轮架107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112和第二导向轮113;
第一绕线盘109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一钢缆103的一端,第一钢缆103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114经第二导向轮113与立柱202的顶部连接,第一钢缆103介于立柱202与充电柜108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托线滑板104,第一钢缆103介于第一托线滑板104与充电柜108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多个第二托线滑板106,第二绕线盘116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二钢缆105的一端,第二钢缆105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114经第一导向轮112与第一托线滑板104连接;
充电柜108与立柱202相邻的外壁与充电线缆102的一端连接,充电线缆102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第二托线滑板106和第一托线滑板104固定、经第二导轮2012和第一导轮2011与充电插头101连接。
旋转架201的长度为2m,该长度横跨支撑平板303,使得悬挂的充电插头101不会与车体进行接触,旋转架201与支撑平板303之间的高度差为2m,该高度高于车辆顶部高度,车顶不与旋转架201刮擦,充电线缆102位于旋转架201外部的外壁卡接固定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外径大于第一导轮2011与旋转架201内顶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并且限位套与充电插头101之间的距离为1m,这样限位套能够限制充电线缆102始终预留1m的长度,方便驾驶员拽取使用。
第一托线滑板104与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固定的充电线缆102的长度为0.5-1m,这样随着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间距改变时,第一钢缆103和第二钢缆105进行相应的伸缩时,通过第一托线滑板104与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固定的充电线缆102长度,弥补因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间距改变对充电线缆102的拉扯。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该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具体使用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驾驶新能源车辆从引导斜板305处驶入支撑平板303上,关闭引擎,驻停车辆,乘坐人员下车;
步骤二:驾驶员下车,根据充电端口的位置,握持充电插头101,通过拉拽充电线缆102带动旋转架201旋转至充电端口所在位置处,然后拖拽充电线缆102至充电插头101能够插入充电端口位置处,将充电插头101与充电端口进行连接;
步骤三: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充电柜108对车辆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收缩,液压伸缩杆312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缩小,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缩小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基座308位置移动;
步骤四:充电结束后,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停止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伸长,液压伸缩杆312在伸长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增大,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增大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远离基座308位置移动,待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驾驶人员拔出充电插头101,在第四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115的弹性作用下,带动旋转架201旋转并收卷充电线缆102;
步骤五:乘坐人员乘车,驾驶人员启动引擎,发动汽车,驾驶车辆向前行驶,汽车前轮和后轮分别碾压翘板301带动翘板301翻转,将汽车引导至下一个支撑平板303或者地面。
充电柜108与汽车行径方向垂直的外壁嵌入安装有操作面板,这样用户在停止充电取车时,能够方便的操控控制面板。
第一驱动杆306和第二驱动杆314在液压伸缩杆312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支撑底架304的位移距离为2m,这样整个支撑底架304的活动宽幅为4m,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处于最近位置时,标准6m宽幅车道剩余4m宽幅,车辆可正常通行,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处于最远位置时,标准6m宽度车道剩余2m宽幅,这样两侧轮胎可分别放置在支撑平板303和地面上,保证车辆能够在主车道内正常行驶。
旋转架201与立柱202之间设置有第四扭转弹簧,其中,第四扭转弹簧驱动旋转架201顺时针旋转,且旋转架201旋转至横跨支撑平板303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块,限制旋转架201继续旋转,这样驾驶人员拔出并释放充电插头101时,能够带动旋转架201恢复至横跨支撑平板303位置处,避免悬挂充电线缆102影响新能源汽车通行。
第一扭转弹簧111和第二扭转弹簧115的扭转方向相反,且第一扭转弹簧111和第二扭转弹簧115驱动对应的第一绕线盘109和第二绕线盘116带动对应第一钢缆103和第二钢缆105回卷。
工作原理:安装时,将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基座308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车道线的外侧,将支撑底架304与基座308平行设置,通过插销连接第一驱动杆306、第二驱动杆314、第一转动座307和第二转动座309,将充电机构100固定在基座308上,相邻位置的两个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按照相同的朝向进行摆放;
驾驶人员驾驶新能源车辆从引导斜板305处驶入支撑平板303上,关闭引擎,驻停车辆,乘坐人员下车,驾驶员根据充电端口的位置,握持充电插头101,通过拉拽充电线缆102带动旋转架201旋转至充电端口所在位置处,然后拖拽充电线缆102至充电插头101能够插入充电端口位置处,将充电插头101与充电端口进行连接,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充电柜108对车辆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收缩,液压伸缩杆312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缩小,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缩小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基座308位置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立柱202与充电柜108之间的距离增大,通过保护罩118内通过第一扭转弹簧111和第二扭转弹簧115分别传动连接的第一绕线盘109和第二绕线盘116将对应的第一钢缆103和第二钢缆105进行释放,在第一钢缆103上的第一托线滑板104和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的间距增大;
充电结束后,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停止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伸长,液压伸缩杆312在伸长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增大,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增大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远离基座308位置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立柱202与充电柜108之间的距离减小,通过保护罩118内通过第一扭转弹簧111和第二扭转弹簧115分别传动连接的第一绕线盘109和第二绕线盘116将对应的第一钢缆103和第二钢缆105进行收卷,在第一钢缆103上的第一托线滑板104和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的间距减小,待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驾驶人员拔出充电插头101,在第四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115的弹性作用下,带动旋转架201旋转并收卷充电线缆102,乘坐人员乘车,驾驶人员启动引擎,发动汽车,驾驶车辆向前行驶,汽车前轮和后轮分别碾压翘板301带动翘板301翻转,翘板301在翻转的过程中,若翘板301的行径侧有下一个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引导斜板305,则翘板301翻转后,翘板301下部的支撑块302与引导斜板305的表面贴靠,将相邻的支撑平板303构成完整平面,若翘板301的行径侧无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则翘板301将汽车引导至地面;
而非充电车辆,由于不需要充电,无控制操作面板的权限,不能控制液压伸缩杆312驱动支撑底架304移动,若车辆停留在支撑底架304的支撑平板303上,则对行径支撑平板303的车辆造成堵塞,影响充电新能源汽车驶离充电车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侵占机构(300),所述防侵占机构(300)包括同一平面上平行设置的基座(308)和支撑底架(304),所述支撑底架(304)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支撑底架(304)的顶面焊接有支撑平板(303),所述基座(308)的顶面固定有充电机构(100);
所述支撑底架(304)的底部均匀焊接有多个移动方向与支撑底架(304)短侧边延伸方向相同的定向轮(310),所述支撑底架(304)的一侧短边焊接有向下倾斜的引导斜板(305),所述支撑底架(304)的另一侧短边转动连接有翘板(301),且翘板(301)与支撑底架(304)之间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所述翘板(301)的底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302),所述支撑底架(304)紧邻基座(308)的长侧边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杆活动缺口(316),所述支撑底架(304)远离基座(308)的长侧边内壁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311),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座(311)内部均通过插销与第二驱动杆(3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14)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第一驱动杆(30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06)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焊接在基座(308)外壁的第一转动座(307)转动连接,其中,相邻位置的所述第一驱动杆(306)和第二驱动杆(314)紧邻二者转动连接处的内壁分别固定有第二转动座(309)和第四转动座(313),所述第二转动座(309)和第四转动座(313)之间转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301)在第三扭转弹簧弹性作用下,其顶面与支撑平板(303)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75-177°,所述翘板(301)的宽度与引导斜板(305)底边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02)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所述支撑块(302)与翘板(301)端部连接处的夹角与引导斜板(305)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08)的竖直中心面与支撑底架(304)的竖直中心面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板(303)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m和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304)的紧邻基座(308)和翘板(301)的外壁焊接有侧固定板(315),所述侧固定板(315)的上部固定有导线机构(200),所述导线机构(200)包括垂直侧固定板(315)顶面焊接的立柱(202),所述立柱(202)靠近其顶部的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架(201),所述旋转架(201)为底面为敞口的壳体结构,所述旋转架(201)的内部靠近立柱(202)所在侧和远离立柱(202)所在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导轮(2012)和第一导轮(2011);
所述充电机构(100)包括充电柜(108),所述充电柜(108)的顶部罩设有保护罩(118),所述保护罩(118)的内顶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轴杆(117),所述第二轴杆(117)的底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绕线盘(116),所述第二轴杆(117)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保护罩(118)和第二绕线盘(116)连接的第二扭转弹簧(115),所述充电柜(108)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轴杆(110),所述第一轴杆(110)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绕线盘(109),所述第一轴杆(110)的外壁套接有两端分别与充电柜(108)和第一绕线盘(109)连接的第一扭转弹簧(111),所述保护罩(118)与立柱(202)相邻的外壁对应第一绕线盘(109)和第二绕线盘(116)所在位置处开设有钢缆出口(114),所述保护罩(118)的外壁对应钢缆出口(114)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滑轮架(107),所述滑轮架(107)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112)和第二导向轮(113);
所述第一绕线盘(109)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一钢缆(103)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缆(103)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114)经第二导向轮(113)与立柱(202)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钢缆(103)介于立柱(202)与充电柜(108)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托线滑板(104),所述第一钢缆(103)介于第一托线滑板(104)与充电柜(108)之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多个第二托线滑板(106),所述第二绕线盘(116)的外壁缠绕固定有第二钢缆(105)的一端,所述第二钢缆(105)的另一端贯穿钢缆出口(114)经第一导向轮(112)与第一托线滑板(104)连接;
所述充电柜(108)与立柱(202)相邻的外壁与充电线缆(102)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线缆(102)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第二托线滑板(106)和第一托线滑板(104)固定、经第二导轮(2012)和第一导轮(2011)与充电插头(1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01)的长度为2m,所述旋转架(201)与支撑平板(303)之间的高度差为2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缆(102)位于旋转架(201)外部的外壁卡接固定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外径大于第一导轮(2011)与旋转架(201)内顶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并且限位套与充电插头(101)之间的距离为1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线滑板(104)与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托线滑板(106)之间固定的充电线缆(102)的长度为0.5-1m。
10.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具体使用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驾驶新能源车辆从引导斜板(305)处驶入支撑平板(303)上,关闭引擎,驻停车辆,乘坐人员下车;
步骤二:驾驶员下车,根据充电端口的位置,握持充电插头(101),通过拉拽充电线缆(102)带动旋转架(201)旋转至充电端口所在位置处,然后拖拽充电线缆(102)至充电插头(101)能够插入充电端口位置处,将充电插头(101)与充电端口进行连接;
步骤三: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充电柜(108)对车辆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收缩,液压伸缩杆(312)在收缩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缩小,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缩小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基座(308)位置移动;
步骤四:充电结束后,驾驶人员行走至充电柜(108)操作面板处,控制停止充电,同时控制液压伸缩杆(312)伸长,液压伸缩杆(312)在伸长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之间的夹角增大,在第一驱动杆(306)与第二驱动杆(314)夹角增大的过程中,支撑底架(304)通过其底部的定向轮(310)向远离基座(308)位置移动,待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驾驶人员拔出充电插头(101),在第四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115)的弹性作用下,带动旋转架(201)旋转并收卷充电线缆(102);
步骤五:乘坐人员乘车,驾驶人员启动引擎,发动汽车,驾驶车辆向前行驶,汽车前轮和后轮分别碾压翘板(301)带动翘板(301)翻转,将汽车引导至下一个支撑平板(303)或者地面。
CN201910686767.7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370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6767.7A CN110370965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6767.7A CN110370965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0965A CN110370965A (zh) 2019-10-25
CN110370965B true CN110370965B (zh) 2020-10-27

Family

ID=6825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6767.7A Active CN110370965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0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8195A (zh) * 2020-11-09 2021-02-23 深圳市东方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终端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8484B1 (fr) * 2007-07-13 2011-11-02 Bourgeois, Alain Dispositif elevateur pour fauteuil roulant
JP2015007362A (ja) * 2013-06-24 2015-01-15 株式会社 帝国設計事務所 車載型遠隔橋梁点検システム
CN207155932U (zh) * 2017-09-19 2018-03-30 河南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铝箔在线快速边料收集处理装置
CN107939110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北京智帮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节省占地面积且使用方便的新能源汽车用停车装置
CN109057427A (zh) * 2018-08-28 2018-12-21 芜湖炬胜机电设备厂 设置有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停车位
CN109515241A (zh) * 2018-12-25 2019-03-26 北京神州优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车位锁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8484B1 (fr) * 2007-07-13 2011-11-02 Bourgeois, Alain Dispositif elevateur pour fauteuil roulant
JP2015007362A (ja) * 2013-06-24 2015-01-15 株式会社 帝国設計事務所 車載型遠隔橋梁点検システム
CN207155932U (zh) * 2017-09-19 2018-03-30 河南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铝箔在线快速边料收集处理装置
CN107939110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北京智帮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节省占地面积且使用方便的新能源汽车用停车装置
CN109057427A (zh) * 2018-08-28 2018-12-21 芜湖炬胜机电设备厂 设置有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停车位
CN109515241A (zh) * 2018-12-25 2019-03-26 北京神州优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车位锁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0965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6553B2 (en) Electric vehicles
EP3459785B1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aratus
CN108909476B (zh) 地埋式可升降双充充电桩
CN206171220U (zh) 一种防盗充电桩
CN206110757U (zh) 电动汽车的可移动立体车库
CN110370965B (zh) 一种防侵占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220281338A1 (en) Charging robot and charging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al energy store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the electrical energy store of which can be charged with such a charging apparatus
CN107575072A (zh) 一种公交车立体车库
CN21016290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电缆放线架
CN208814413U (zh) 立体车库及其充电线收放装置
CN103507652A (zh) 带有充电支撑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16231525B (zh) 一种电缆放线铺设机器人
CN205407322U (zh) 一种可移动式电动车充电站
CN209016565U (zh) 架空线路放线设备及架空线路架线系统
CN109244951A (zh) 架空线路放线设备及架空线路架线系统
CN101012709A (zh) 自动生态停车库
CN201024696Y (zh) 带旋转器的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JP3753838B2 (ja) 駐車装置
CN208324923U (zh) 一种充电站
CN220080975U (zh) 一种带有充电装置的高层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
CN205172077U (zh)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
CN201045216Y (zh) 多用途钢制合并活动库房
CN215717636U (zh) 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
CN219412037U (zh) 一种双层自动化机械停车设备
CN220947609U (zh) 用于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可移动式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8

Address after: Room 11, 4 / F, building a, 88 Beijing East Road, Taicang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aina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Dongshi village, cuntou Town, Kaihua County,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F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