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0790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0790A
CN110360790A CN201910706414.9A CN201910706414A CN110360790A CN 110360790 A CN110360790 A CN 110360790A CN 201910706414 A CN201910706414 A CN 201910706414A CN 110360790 A CN110360790 A CN 110360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fan assembly
fan
air
refrigera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6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冈纯一
东中悠二
水野敏之
野口好文
野口明裕
林秀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gashishiba Life Support Co Ltd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ashishiba Life Sup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21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917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ashishiba Life Sup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gashishiba Life Suppor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60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0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能够实现节能化,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本发明的冰箱具有:形成有冷气喷出口的储藏室、用于冷却所述储藏室的冷却器、以及将被所述冷却器冷却的冷气从所述喷出口提供到所述储藏室内的风扇装置,采用针对1个所述冷却器设置该冷却器用的2个以上所述风扇装置的构成。

Description

冰箱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4938970、申请日为2015年08月12日、发明名称为“冰箱”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家庭用冰箱都具有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等储藏室,在储藏室的背壁部设置有收纳冷却器的冷却器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储藏室的背壁部,与冷却器室相连的管道具有喷出口,被冷却器冷却的冷气在风扇装置的送风作用下从所述喷出口被提供到储藏室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7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冰箱采用了在风扇装置与冷却器之间确保规定距离的配置方式,以便提高冷却效率或者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但是,为此储藏室的容积将变小,从而具有损害食品收纳性的倾向。
因而,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的冰箱。
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冰箱具有:形成有冷气喷出口的储藏室、用于冷却所述储藏室的冷却器、以及将被所述冷却器冷却的冷气从所述喷出口提供到所述储藏室内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冰箱采用以下构成:针对1个所述冷却器,设置该冷却器用的2个以上的所述风扇装置。
根据该第1方案的构成,由于采用针对1个所述冷却器设置该冷却器用的2个以上所述风扇装置的构成,因此,与针对1个冷却器设置1个风扇装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增加风量,增大冷却力,并且能够提高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实现节能化。此外,为了增加风量,使用2个风扇装置,由此不增大风扇装置的风扇直径即可增加风量,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冰箱,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器呈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将沿着该冷却器的周边中所述短边以外的边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沿着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长度方向排列。
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冰箱,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其旋转轴都指向纵向。
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3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都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附近。
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4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形成为各自的进深尺寸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深尺寸大致一致。
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4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一个风扇装置配置于与所述喷出口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其他风扇装置形成高度差。
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冰箱,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在将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排列于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来保持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所述保持机构具有能够与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一个风扇装置卡合的第1卡合部、以及能够与其他风扇装置卡合的第2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一个风扇装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位置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与所述其他风扇装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位置卡合,由此构成为能够保持各风扇装置。
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冰箱,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在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在所述冷却器,当从与风扇装置排列侧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位于该冷却器的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之间,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采用以下配置方式:从所述冷却器的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为止的第1距离、风扇装置彼此间的距离、以及从所述冷却器的另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为止的第2距离都为大致相同的距离或者都为规定距离。
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8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器具有多个冷却片,并且包含该多个冷却片的该冷却器的整体形状呈大致长方体形状,所述冷却器以使所述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宽度的一部分变窄的方式设置有窄幅部。
本发明的第10方案的冰箱,在第9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冷却器的成为靠近所述风扇装置一侧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窄幅部。
本发明的第11方案的冰箱,在第9或第10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窄幅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能够收纳与所述冷却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的部件和其他部件。
本发明的第12方案的冰箱,在第9~第11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器因所述窄幅部而呈台阶状,且以该台阶为多级的方式形成有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窄幅部。
本发明的第13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12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个别进行控制,使得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分别独立地进行动作。
本发明的第14方案的冰箱,在第1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能够执行以下控制:在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一个风扇装置不能驱动的停止状态下,通过驱动其他风扇装置向所述储藏室内提供冷气。
本发明的第15方案的冰箱,在第13或第14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因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一个风扇装置不能驱动而增加其他风扇装置的转速,以便补偿其风量的降低。
本发明的第16方案的冰箱,在第13~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作为检测所述冷却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具有:以与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一个风扇装置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该冷却器的一个温度传感器、以及以与其他风扇装置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该冷却器的其他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一个温度传感器和其他温度传感器的各检测温度,增减所述一个风扇装置和其他风扇装置的各转速,或者停止任意一个风扇装置的驱动。
本发明的第17方案的冰箱,在第16方案的基础上,包括:具有所述冷却器的冷冻循环回路、以及除霜加热器,该除霜加热器在该冷冻循环回路的冷却运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通电来对所述冷却器进行加热,所述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除霜加热器对所述冷却器加热而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中,当判定为所述一个温度传感器和其他温度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的检测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时,停止与达到该规定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对应的风扇装置的驱动。
本发明的第18方案的冰箱,在第13~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配置成具有多个所述喷出口,并且其中1个所述喷出口与1个所述风扇装置相对应,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使得停止所述1个风扇装置和其他风扇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的驱动,或者使所述1个风扇装置和其他风扇装置的转速不同来进行所述1个喷出口和其他喷出口的风量分配。
本发明的第19方案的冰箱,在第13~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配置成具有多个所述喷出口,并且其中1个所述喷出口和1个所述风扇装置相对应,设置有风门,该风门对从所述1个喷出口以外的喷出口向所述储藏室内供给的冷气的流路进行开关,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风门关闭的状态下,停止所述1个风扇装置以外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或者使所述1个风扇装置以外的风扇装置的转速低于该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转速。
本发明的第20方案的冰箱,在第13~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设置有对向所述储藏室内供给的冷气的流路进行开关的风门,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风门关闭的状态下,针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使各自的转速低于该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转速。
本发明的第21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16、第18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使用其中一个风扇装置和其他风扇装置的送风能力具有差别的风扇装置。
本发明的第22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16、第18~第21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对提供给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通过通电对所述冷却器进行加热的除霜加热器,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压缩机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除霜加热器对所述冷却器进行加热,并且作为驱动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能够执行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在所述第二除霜运转中驱动该风扇装置,使得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相比,通过驱动所述风扇装置而输送的空气量少。
本发明的第23方案的冰箱,在第2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交替地反复进行所述第一除霜运转和所述第二除霜运转。
本发明的第24方案的冰箱,在第22或第2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时间少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时间。
本发明的第25方案的冰箱,在第22或第2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转速低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转速。
本发明的第26方案的冰箱,在第22或第2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机构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个别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数量。
本发明的第27方案的冰箱,在第22或第2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的目标温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的目标温度低的值。
本发明的第28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27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风扇装置具有:旋转轴及轴承、以及叶轮,该叶轮通过绕所述旋转轴旋转而生成朝向轴向的空气气流,所述轴承由包含防止漏油的机构的轴承构成。
本发明的第29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28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构成由所述风扇装置生成的空气的流路的管道部件,所述管道部件位于所述风扇装置的上方,相对于该风扇装置形成有顶部或者帽檐部。
本发明的第30方案的冰箱,在第1~第28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构成由所述风扇装置生成的空气的流路的管道部件,所述管道部件位于所述风扇装置的上方,形成有越靠近该风扇装置送风的上游扩展得越大的喇叭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表示组装了冷却器和风扇装置的状态下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冰箱整体的概略构成的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3是冷冻循环回路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冷却器和风扇装置附近的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一对风扇装置和保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风扇单元和冷却室的前罩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冷藏除霜运转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冷藏冷却运转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表示风扇装置和喷出口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2是与图9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和冷却器的示意图。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的表示风扇装置和冷却器的放大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冷却器的右端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冷却器的其他变形例的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17是第6实施方式的表示冷藏冷却运转时和冷冻冷却运转时的各风扇装置的通断电状态下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与图17相当的图。
图19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与图17相当的图。
图20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与图17相当的图。
符号说明:
1、100为冰箱,4、5、6、7、102、103、104为储藏室,17、114、201、202、302为冷却器,30a、117、130为喷出口,31L、31R为风扇装置(送风风扇),32d为顶部,50为控制机构,51b为叶轮,55L、55R为温度传感器,60为保持机构,65L为第1卡合部,65R为第2卡合部,80为旋转轴,122为风门,171、171a、171b、171c为冷却片,302a、302b、302c为窄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冰箱1的隔热箱体2构成为在钢板制的外箱3a和合成树脂制的内箱3b之间的空间部具有隔热材料10,在内部设置有多个储藏室。作为多个储藏室,例如从隔热箱体2内的从上层开始向下依次设置有冷藏室4、蔬菜室5,在其下方,左右并排设置有制冰室6和小冷冻室(未图示),在它们的下方设置有冷冻室7。制冰室6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8。
冷藏室4和蔬菜室5都是冷藏温度带(例如冷藏室4是1~5℃、蔬菜室5是2~6℃的正温度带)的储藏室,它们之间被合成树脂制的隔离壁9上下隔离。在冷藏室4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铰链开闭式的隔热门4a,在蔬菜室5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推拉式隔热门5a。在该隔热门5a的背面部,连结有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盒体11。在下部盒体11的上部,连结有比下部盒体11小的上部盒体11a。在冷藏室4内的最下部(隔离壁9的上部),设置有冷鲜室12。在该冷鲜室12内以能够推拉的方式设置有冰温保鲜盒13。
所述制冰室6、小冷冻室以及冷冻室7都是冷冻温度带(例如-10~-20℃的负温度带)的储藏室,所述蔬菜室5与制冰室6及小冷冻室之间被隔热隔离壁14上下隔离。在制冰室6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6a,在该隔热门6a的背面部连结有储冰容器15。虽然未图示,但在小冷冻室的前面开口部也设置有连结储藏容器的推拉式隔热门。冷冻室7的前面开口部也设置有连结下侧储藏容器7b和上侧储藏容器7c的推拉式隔热门7a。
在隔热箱体2内组装有用于冷却各储藏室的冷冻循环回路16(参照图3)。详细而言,冷冻循环回路16构成为具有:冷藏用冷却器17、冷冻用冷却器18、压缩机20、冷凝器21等。另外,如图2所示,在隔热箱体2的背面侧下端部设置有机械室19,该机械室19内配置有压缩机20、冷凝器21、除霜水蒸发皿35等。
而且,在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4、5的里侧配置有收纳冷藏用冷却器17的冷藏侧冷却器室32、与该冷却器室32的上方相连的冷气供给管道30。即、在隔热箱体2的背部隔热壁,且在冷藏室4的最下层的冷鲜室1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藏侧冷却器室32。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前侧下部设置有面向冷藏室4的下端部(蔬菜室5的上方)的吸入口37,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后侧上部,以与冷藏侧冷却器室32连通的方式连接有冷气供给管道30。而且,来自冷藏用冷却器17的除霜水在被后述的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盛水部33接收后,经由排水软管34引导到机械室19内的除霜水蒸发皿35,并蒸发。
冷气供给管道30形成为其左右方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沿着冷藏室4的背部隔热壁,从冷却器室32侧向上方延伸。冷气供给管道30上设置有在冷藏室4内呈开口的多个喷出口30a。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内配置有例如2个冷藏侧风扇装置31L、31R,由这些风扇装置31L、31R将冷却器17生成的冷气从供给管道30的各喷出口30a提供给冷藏室4侧。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隔离壁9(冷藏室4的底板)上,且在其后侧的左右两角部,设置有连通冷藏室4与蔬菜室5的连通口。
详细情况如后述的那样,风扇装置31L、R是轴流风扇,关于内置的滚珠轴承,采用在其内部充满润滑油的状态下被密闭的密闭式轴承。该滚珠轴承由于维持其密闭状态,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设置风扇装置31L、R都不用担心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泄漏。
当冷藏侧风扇装置31L、31R被驱动时,在该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作用下,从冷藏室4下端侧(蔬菜室5上端侧)的吸入口37将空气吸入到冷藏侧冷却器室32内。然后,该空气通过冷藏用冷却器17而变成冷气,从冷气供给管道30的喷出口30a提供到冷藏室4内(参照图2、图5的箭头)。提供到冷藏室4内的冷气对冷藏室4内进行冷却后,其一部分通过上述连通口流入到蔬菜室5内而对蔬菜室5进行冷却。冷却了冷藏室4、蔬菜室5的冷气被再次从吸入口37吸入到冷藏侧冷却器室32内。冷气如此循环,从而冷却冷藏室4及蔬菜室5。
在隔热箱体2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6、7的里侧,设置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冻侧冷却器室38。在冷冻用冷却器室38的下部配置有冷冻用冷却器18、冷冻侧除霜加热器57等,在上部配置有冷冻侧风扇装置39。在冷冻侧冷却器室38的前面侧,在中间部设置有冷气喷出口38a,而在下端部设置有吸入口38b。在冷冻用冷却器18的下方设置有接收冷冻用冷却器18除霜时的除霜水的冷冻侧盛水部40。冷冻侧盛水部40接收的除霜水经由穿过隔热箱体2的底部隔热壁的冷冻侧排水软管41被导入到除霜水蒸发皿35,并蒸发。
在此,当驱动冷冻侧风扇装置39时,在该风扇装置39的送风作用下,下层的冷冻室7内的空气从吸入口38b被吸入到冷冻侧冷却器室38内。然后,该空气通过冷冻用冷却器18而被冷却,成为冷气,并从喷出口38a提供给制冰室6、小冷冻室、冷冻室7。该冷气冷却该制冰室6、小冷冻室、冷冻室7后,被再次从吸入口38b吸入到冷冻侧冷却器室38内。冷气如此循环,从而冷却制冰室6、小冷冻室及冷冻室7。
如图3所示,所述冷冻循环回路16从压缩机20的喷出侧到三通阀23由无支路的一条流路构成。而且,由三通阀23分支成冷藏用冷却器17侧和冷冻用冷却器18侧的流路,共两条流路,然后合流而连接于压缩机20的吸入侧。
在压缩机20的喷出侧,冷凝器21和干燥器22被连接管26依次连接。连接于干燥器22的喷出侧的三通阀23具有2个出口。三通阀23的2个出口中的一个出口上依次连接有冷藏侧毛细管24和冷藏用冷却器(蒸发器)17和收集器A1,之后,经由冷藏侧吸入管27连接于压缩机20的吸入侧。三通阀23的2个出口中的另一个出口上依次连接有冷冻侧毛细管25、冷冻用冷却器18、收集器A2,之后,经由冷冻侧吸入管28及单向阀29而连接于压缩机20。
此外,上述隔热箱体2的隔热材料10使用例如聚氨酯10a和真空隔热材料10b、10c、10d(参照图2)。真空隔热材料10b~10d的构成如下:用薄膜包裹玻璃纤维等芯材,由此形成例如长方形的薄板状,其中,所述薄膜是使金属制的箔部件(例如铝箔)与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薄膜部件贴合并进行层叠加工而得到的。真空隔热材料10b~10d作为所述隔热壁而配置于箱体2的上部、背部及底部,并且在箱体2的左右两侧部也配置有未图示的真空隔热材料。
另外,在冷藏室4、蔬菜室5及冷冻室7,作为用于检测各个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图4所示的冷藏用温度传感器(R传感器46)、蔬菜室用温度传感器(V传感器47)及冷冻室用温度传感器(F传感器48)。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采用了针对1个冷藏用冷却器17设置多个(例如2个)该冷却器17用的风扇装置31L、31R的构成。以下,将这些冷藏侧风扇装置31L、31R称为“第1风扇装置31L、第2风扇装置31R”,或者简称为风扇装置31L、31R,一边参照图5~图7一边进行详细描述。此外,第1风扇装置31L及第2风扇装置31R都是构成要素相同的鼓风机,因此将第1风扇装置31L的构成要素附加L,将第2风扇装置31R的构成要素附加R,或者适当地附加同一符号来一并进行说明。
第1、第2风扇装置31L、31R具有图6所示的轴流风扇51L、51R及外壳53L、53R,并且具有图4所示的第1、第2风扇电机52L、52R。外壳53L、53R如图6所示具有:具有呈正方形筒状的外周壁的矩形框体53a、通过从该框体53a的角部朝向中央部的4个上框架部53b而设置于中央部的电机壳体53c。外壳53L的电机壳体53c中收纳有第1风扇电机52L,外壳53R的电机壳体53c中收纳有第2风扇电机52R。
轴流风扇51L、51R位于外壳53L、53R的筒状的内壁部53d(参照图6)的内侧。轴流风扇51L、51R包括圆筒状的旋转筒部51a、在该旋转筒部51a的周围以规定的扭转角度一体形成的例如3个叶片(叶轮)51b。轴流风扇51L、51R的旋转筒部51a安装于对应的风扇电机52L、52R的旋转轴80(参照图5)。
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风扇电机52L、52R,具有作为轴部的旋转轴80、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该旋转轴80的轴承(省略图示)。所述轴承例如由具有配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多个滚珠的滚珠轴承构成。该滚珠轴承通过以架设于例如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方式设置的密封(或者密封材料)对预先封入了润滑油(润滑脂等油脂)的内部轴承空间进行封闭。这样的密闭型滚珠轴承,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构成,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对于轴承而言,作为转动体也可以取代滚珠而使用滚柱,或者以使用密封以外的漏油防止机构的其他轴承来构成。
如图5、图6所示,各风扇装置31L、31R配置成旋转轴80指向上下方向(参照带符号OL、OR的纵向旋转中心轴线)。在此,各风扇装置31L、31R设置成成为外轮廓的外壳53L、53R的进深尺寸(前后方向尺寸)Mf1与该外壳53L、53R的左右方向尺寸Mf3一致,且与冷藏用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Me1大致一致(Mf1=Mf3≈Me1)。而且,也可以使风扇装置31L、31R的进深尺寸Mf1与冷藏用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Me1一致。
各风扇装置31L、31R通过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持部件60安装固定于冷藏侧冷却器室32。保持部件60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如图6所示,整体上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长的矩形框状。保持部件60以在冷藏用冷却器17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具有间隔的状态来保持风扇装置31L、31R。具体而言,保持部件60一体地具有:收纳第1风扇装置31L的第1收纳框61L、收纳第2风扇装置31R的第2收纳框61R、使两者61L、61R以在左右方向上并排排列的方式连接起来的连结部62。此外,在保持部件60的左右两端部一体地设置有钩挂部63L、63R。各收纳框61L、61R呈能够收纳外壳53L、53R的矩形筒状,在左右两端侧设置有上侧嵌合片61a,并且在底侧内边缘部设置有载置部61b。
另外,第1收纳框61L在连接部62侧亦即在风扇装置31L、31R间的空间侧的壁部具有一对第1卡合部65L、65L。第1卡合部65L、65L都呈长条形,该长条形是从第1收纳框61L的侧壁部上端向下方形成缺口而形成的。此外,第1卡合部65L、65L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在其上端部设置有从侧方与外壳53L的上边缘部嵌合的卡合爪65aL、65aL。同样,第2收纳框61R在连接部62侧的壁部具有一对第2卡合部65R、65R。第2卡合部65R、65R也呈长条形,在其上端部设置有从侧方与外壳53R的上边缘部嵌合的卡合爪65aR、65aR。这样,卡合部65L、65L、65R、65R在保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上,在与风扇装置31L、31R相邻的位置进行卡合。此外,各风扇装置31L、31R被保持在收纳框61L、61R的上侧嵌合片61a与载置部61b之间,通过卡合爪65aL、65aR被卡止(参照图7),由此与保持部件60形成一个单元(以下称为风扇单元70)。
图7表示从冰箱1的背面侧安装风扇单元70时的情形。在保持部件60(风扇单元70)上,左方(图7右方)的钩挂部63L和右方的钩挂部63R的各自呈倒U字状的部分被安装于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被钩挂部(图7仅图示了右方的被钩挂部32a)。上述钩挂部63L、63R和卡合爪65aL、65aR相对于风扇装置31L、31R都位于左右方向侧,风扇单元70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收纳空间内不会向前后方向增大。
在此,对冷藏用冷却器17的构成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冷藏用冷却器17一体地至少具有制冷剂流通管170和多个冷却片(传热片)171,整体上大致呈长方体。具体而言,冷藏用冷却器17构成为以蛇形弯曲而形成的制冷剂流通管170为主体,在该制冷剂流通管170上镶嵌有多个长条薄板状的冷却片171(参照图14、图15)。制冷剂流通管170的U字部分侧配置有位于冷却片171群的左右两端侧的壁稍厚的端板172,并且大致保持长方体形状。这些冷却器17的各部件170~172例如都是由铝材形成的。冷藏用冷却器17的前后外面侧设置有呈蛇形的冷藏侧除霜加热器56(参照图14)。
冷藏用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Me1与上下方向尺寸Me2大致一致,左右方向尺寸Me3设定成比这些尺寸Me1、Me2大(Me1≈Me2<Me3)。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用冷却器17而言,其周边的分别沿进深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边为短边,沿左右方向的边为长边,该冷却器17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对于所述冷藏用冷却器17而言,从与风扇装置31L、31R并排排列一侧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即从图1的上侧观察),风扇单元70的风扇装置31L、31R位于该冷却器17的右边缘17a(图1中左端板172)与左边缘17b(图1中右端板172)之间。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将从冷却器17的右边缘17a到第2风扇装置31R的右端为止的第1距离W1、风扇装置31L与风扇装置31R彼此间的风扇间距离W0、从冷却器17的左边缘17b到第1风扇装置31L的左端为止的第2距离W2在图1下侧示于同一直线上。这样,风扇单元70采用以下配置方式:从图1的上侧观察,相对于冷藏用冷却器17,风扇装置31L、31R在该冷却器17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距离W0、W1、W2来并排排列。而且,在图1中,风扇间距离W0比左右空间W1、W2稍大一些,但是,也可以设定成(W0>W1=W2或者W0≈W1=W2)亦即这些距离W0、W1、W2彼此之间取相同尺寸或者大致相同尺寸。
另外,如图5所示,风扇单元70的风扇装置31L、31R配置于:距冷藏用冷却器17间隔出规定间隔W3的正上方位置。例如,间隔W3为风扇装置31L、31R的外形尺寸Mf1的大致1/2,在冷藏用冷却器17附近设置风扇装置31L、31R。或者,间隔W3也可以为轴流风扇51L、51R直径的1/2长度。
图7所示的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前罩32b在其上部侧形成有左右一对所述被钩挂部32a,并且,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吸入口37。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的下部收纳有包围冷藏用冷却器17的下侧的所述盛水部33。
如图5所示,前罩32b在其后侧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冷气供给管道30以连通的方式连接的连接部32c。即、前罩32b是与冷气供给管道30相连的且与所述背部隔热壁一起构成空气流路的管道部件,由风扇装置31L、31R生成的空气在前罩32b内流通。前罩32b的上面壁(顶部32d)形成为从前面侧朝向连接部32c逐渐增高,而且朝后上方缓慢弯曲(参照箭头32r)。换而言之,前罩32b的顶部32d及连接部32c整体上形成为呈喇叭口形状的喇叭口部,越靠近作为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上游的下侧则越向外扩展。
通过该顶部32d,冷藏侧冷却器室32在风扇单元70的上方,抑制朝向连接部32c的冷气气流的停滞,能够降低压力损耗。另外,顶部32d如图5所示,从风扇装置31L、31R的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设置到覆盖该电机52L、52R上方的位置,即使从冷藏室4侧洒落饮料水等,也能够保护风扇电机52L、52R,使之不接触该液体。而且,也可以取代顶部32d,在风扇装置31L、31R的上方设置保护风扇电机52L、52R不接触液体的帽檐部(省略图示)。
在冰箱1的制造工序中,各风扇装置31L、31R被保持部件60保持,由此作为风扇单元70而组装成一体。即、首先风扇装置31L、31R以分别从保持部件60的收纳框61L、61R的上侧嵌入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60的收纳框61L、61R(参照图6)。此时,利用第1卡合部65L、65L的挠曲性而从第1风扇装置31L的上侧使一对卡合爪65aL、65aL与第1风扇装置31L嵌合,因此第1风扇装置31L被可靠地保持。同样,利用第2卡合部65R、65R的挠曲性而使一对卡合爪65aR、65aR从第2风扇装置31R的上侧与第2风扇装置31R嵌合,因此第2风扇装置31R被可靠地保持。
由此,单元化的风扇单元70通过将左右两端的钩挂部63L、63R挂于冷藏侧冷却器室32(前罩32b)的被钩挂部32a、32a而进行安装(参照图7)。由此,风扇装置31L、31R被定位,使得旋转中心轴线OL、OR指向上下方向,且相对于上述冷藏用冷却器17成规定的位置关系(参照图1)。因此,2个风扇装置31L、31R能够简单且准确地组装于冷却器室32的规定位置。这样,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内,通过驱动所组装的风扇装置31L、31R,形成出朝向其轴向(即从下向上的方向)的冷气气流(参照图5)。另外,在冷藏侧冷却器室32中,在上述顶部32d与风扇装置31L、31R之间被确保规定空间,冷气气流不会停滞地而被引导到冷气供给管道30侧。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针对1个冷藏用冷却器17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3个以上的风扇装置。同样,还可以针对1个冷冻用冷却器室38在长度方向配置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
在上述冷藏用冷却器17,且在与左部的第1风扇装置31L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蒸发用第1温度传感器55L,而在与右部的第2风扇装置31R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蒸发用第2温度传感器55R。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针对各温度传感器55L、55R,将其检测位置用点表示。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各温度传感器55L、55R在冷却器17的上表面部配置成与各风扇装置31L、31R的轴线OL、OR一致。各温度传感器55L、55R只要是位于与各风扇装置31L、31R对应的位置,则也可以配置于冷却器17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或下表面部,还可以配置成偏向冷却器17的前面侧或者后面侧。
接着,参照图4对冰箱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冰箱1的控制装置50与第1风扇电机52L、第2风扇电机52R、冷冻侧风扇装置39的风扇电机45、三通阀23、压缩机20、除霜加热器56、57、R传感器46、V传感器47、F传感器48、蒸发用第1温度传感器55L、蒸发用第2温度传感器55R连接。控制装置50以微机为主体构成,具有ROM、RAM等存储装置。此外,冰箱1设置有用于进行温度设定或者运转设定等的操作部49(仅在图4中图示),控制装置50还接收来自操作部49的设定等的输入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50构成为通过执行预先存储于ROM等的控制程序,进行冰箱1的整体控制的控制机构。而且,控制装置50基于各传感器46~48、55L、55R的输入信号、所述温度设定等,个别控制各风扇电机52L、52R、45的启动及停止以及转速,使得各风扇装置31L、31R、39各自独立地动作。此外,控制装置50的基板搭载于冰箱1的机械室19。而且,后述的目标温度值(或者温度判定涉及的阈值)预先包含于控制程序(预先存储于所述存储装置)。
接下来,针对上述构成的作用,还参照图8、图9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冷冻循环回路16的冷却运转,图8是针对冷藏冷却运转和冷冻冷却运转中前者的冷藏冷却运转,示出了风扇装置31L、31R的控制流程图,其中所述冷藏冷却运转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4及蔬菜室5,所述冷冻冷却运转用于冷却制冰室6、小冷冻室及冷冻室7。
控制装置50在开始冷藏冷却运转时,对除霜加热器56断电,切换冷冻循环回路16的三通阀23,使得向冷藏用冷却器17供给制冷剂,并对压缩机20通电(步骤S1)。此外,控制装置50对各风扇装置31L、31R(电机52L、52R)分别进行正转驱动(步骤S2)。此时,针对风扇装置31L、31R的每一个,利用基于逆变器所进行的脉冲调幅(PWM)方式来进行转速控制,例如每个风扇装置都以1000[rpm]被驱动。而且,如后述的那样,也可以使各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彼此不同,以便不产生共振。
这样,在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作用下,如上所述,产生冷却冷藏室4及蔬菜室5的冷气循环(参照图2、图5的箭头)。在该冷却运转中,控制装置50利用反馈信号针对风扇装置31L、31R分别判定其有无故障(步骤S3)。即、针对风扇装置31L、31R,基于磁通量所对应的电流分量亦即d轴电流和转矩所对应的电流分量亦即q轴电流Iq,来检测旋转速度,根据该旋转速度和速度指令信号来判定故障。在此,控制装置50在例如判定为一个风扇装置31L发生了故障时(步骤S3中YES),停止该风扇装置31L的通电,并增加另一个风扇装置31R的转速(步骤S4)。此时,另一个风扇装置31R的转速由于一个风扇装置31L从1000[rpm]降到0[rpm](成为不能够驱动的停止状态),因此被设定为2000[rpm]以便补偿其风量。由此,即使一个风扇装置31L发生故障,也能够补偿风量的降低。
这样的冷却运转(通常运转)在压缩机20的运转累计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结束(步骤S5中YES),并转移到除霜运转。在此,图9示出了控制装置50执行的除霜运转的处理流程。
除霜运转中,由控制装置50使压缩机20断电,并且对除霜加热器56通电(步骤S11)。由此,冷藏用冷却器17被加热,霜融化,蒸发用第1温度传感器55L、蒸发用第2温度传感器55R检测出的检测温度(以下,设冷却器左部温度为T1、冷却器右部温度为T2)上升。而且,控制装置50分别使各风扇装置31L、31R被逆转驱动,将各转速设定为例如1000[rpm](步骤S12)。由此,冷藏室4、蔬菜室5内的正温度空气从喷出口30a通过冷气供给管道30流入冷藏侧冷却器室32内,从而使冷藏用冷却器17的霜融化。另外,除霜而产生的湿气从吸入口37提供给蔬菜室5上端侧(冷藏室4下端侧)(即、生成与图2、图5的箭头相反方向的气流),从而湿润蔬菜室5。
控制装置50基于R传感器46及V传感器47的检测温度,判定为冷藏室温度R高于蔬菜室温度V时(步骤S13中YES),分别使风扇装置31L、31R正转驱动(步骤S17)。即、冷藏室4被设定成比蔬菜室5低一些的温度,但是,在例如冷藏室4内储藏温度高的储藏物时,冷藏室4温度将上升。因此,通过将风扇装置31L、31R切换为正转,实现冷藏室4的优先冷却。
此外,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冷却器左部温度T1和冷却器右部温度T2的任意一者超过0℃时(步骤S14中YES),将风扇装置31L、31R分别切换为正转(步骤S17)。即、风扇装置31L、31R逆转时,蒸发用第1、第2温度传感器55L、55R都位于冷藏用冷却器17的风上位置。因此,伴随着冷却器17的温度T1、T2的上升,变更风向,由此能够进行准确的温度检测,使得冷却器17的霜尽可能无偏差地融化。
在上述风扇装置31L、31R被逆转驱动过程中(步骤S13中NO且S14中NO),控制装置50根据冷却器17的左部温度T1和右部温度T2,增减各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步骤S15)。即、假如冷却器17的霜的融化情况左右出现偏差,左部温度T1更低,则控制装置50通过将风扇装置31L的转速设定为更高的值来促进除霜。或者,也可以针对另一个风扇装置31R,将转速设定为更低的值,或者停止其驱动。由此,控制装置50进行控制,使得冷却器17的温度分布、即温度T1、T2取得平衡,从而冷却器17的霜无偏差地融化。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冷却器17的上方配置风扇装置31L、31R,因此冷却器17处融化的水不会接触到风扇装置31L、31R。
当使风扇装置31L、31R像这样继续进行例如10分钟的逆转时(步骤S16中YES),控制装置50将风扇装置31L、31R分别切换为正转(步骤S17)。
步骤S17中风扇装置31L、31R的正转驱动被设定为上述1000[rpm],或者步骤S15中增减后的转速。然后,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冷却器17的左部温度T1与右部温度T2的任意一者超过了除霜结束推定温度时(步骤S18中YES),停止与达到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对应的风扇装置31L、31R的驱动。具体而言,例如,将推定出霜在冷却器17的温度检测位置发生融化的规定温度设为3℃,在左部温度T1超过该温度的时刻,停止风扇装置31L的驱动(步骤S19)。或者,也可以针对该风扇装置31L,将转速设定为更低的值。由此,能够实现除霜运转的节能化,而且能够继续风扇装置31R的正转驱动,使霜确实融化。
之后,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冷却器17的左部温度T1超过3℃且右部温度T2也超过3℃时(步骤S20中YES),结束除霜运转。另外,在除霜运转结束时,对压缩机20通电,并且对除霜加热器56断电(参照图8的步骤S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形成有冷气喷出口30a的储藏室、用于冷却储藏室的冷却器17、以及将冷却器17冷却的冷气从喷出口30a提供到储藏室内的风扇装置31L、31R,采用了针对1个冷却器17而设置2个以上的该冷却器17用的风扇装置31L、31R的构成。据此,与针对1个冷却器17设置1个风扇装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增加风量,增大冷却力,并且能够提高冷却器17的热交换效率,实现节能化。此外,为了增加风量,使用2个风扇装置31L、31R,由此不增大风扇装置31L、31R的风扇直径即可增加风量,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
所述冷却器17呈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设沿着该冷却器17周边的所述短边以外的边的方向为长度方向,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配置成沿冷却器17的长度方向排列。据此,能够对冷却器17以体积不增大的方式配置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配置成其旋转轴80都指向纵向。据此,能够缩小风扇装置31L、31R与冷却器17之间的间隔W3,进一步使风扇装置31L、31R的布局小型化,提高空间效率。
通过使此时的间隔W3为例如轴流风扇51L、51R的直径的1/2以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极力减小冷却器室32的纵向尺寸。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都设置于冷却器17的附近,因此,能够抑制这些风扇装置31L、31R及冷却器17所占的空间,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形成为各进深尺寸与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大致一致。据此,能够提高空间效率,并且能够使风扇装置31L、31R相对于冷却器17具有更合适的大小,总体上能够实现冷却器17和风扇装置31L、31R的小型化的布局。
此外,例如风扇装置31L、31R不限于上述尺寸,例如也可以使其进深尺寸Mf1(或者轴流风扇51L、51R的直径尺寸)为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Me1(沿着短边的方向的尺寸)的0.5倍~1.5倍。据此,相对于冷却器17,风扇装置31L、31R的体积不会那么太大,能够实现两者31L、31R、17接近配置所带来的小型化。而且,据此,能够确保冷却器17的所期望的热交换效率,能够获得与轴流风扇51L、51R的直径对应的风量,并且不会徒劳增大风扇装置31L、31R。
冰箱1具有保持部件60,保持部件60具有能够与2个以上风扇装置31L、31R中的一个风扇装置31L卡合的第1卡合部65L、以及能够与另一个风扇装置31R卡合的第2卡合部65R,保持部件60构成为,通过第1卡合部65L与一个风扇装置31L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卡合,第2卡合部65R与另一个风扇装置31R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卡合,能够保持各风扇装置31L、31R。据此,由于第1卡合部65L及第2卡合部65R与各风扇装置31L、31R处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保持部件60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能够使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的安装构造变窄。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配置成在冷却器17的所述长度方向彼此分离,且从与冷却器17的风扇装置31L、31R并排排列侧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位于该冷却器17的一个边缘与另一个边缘之间,并且采用以下配置方式:冷却器17的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31R为止的第1距离W1、风扇装置31L、31R彼此间的距离W0、所述冷却器17的另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31L为止的第2距离W2都为大致相同的距离或者为规定距离。据此,能够因与冷却器17的关系而获得良好的送风特性,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针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设置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进行个别控制,使得风扇装置31L、31R能够分别独立动作。据此,即使在驱动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成使各转速不同而防止共振。另外,通过提高例如全部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能够获得更大的风量和冷却力,而且能够仅驱动1个风扇装置31L来抑制转速等,能够实现节能化。
控制装置50构成为能够进行以下控制:在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中的一个风扇装置不能驱动的停止状态下,通过驱动另一个风扇装置来将冷气提供到储藏室内。据此,即使一个风扇装置发生故障等而不能驱动,也能够通过驱动另一个风扇装置来维持向储藏室提供冷气的功能。此外,该控制不只可以在上述冷却运转时(图8的步骤S3、S4)执行,还可以在除霜运转中执行该步骤S3、S4。
控制装置50在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中的一个风扇装置不能驱动时,为了补偿其风量的降低而增加另一个风扇装置的转速。据此,即使一个风扇装置不能驱动,也能够通过驱动另一个风扇装置,维持送风量或者补偿风量的降低。
控制装置50根据一个温度传感器55L和另一个温度传感器55R的各检测温度,增减一个风扇装置31L和另一个风扇装置31R的各转速,或者停止任意一个风扇装置的驱动。据此,能够根据冷却器17中检测温度的位置来适当地调整风量,提高冷却器17的冷却效率。而且,通过适当停止风扇装置的驱动,能够实现节能化。
控制装置50在通过除霜加热器56对冷却器17进行加热来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中,判断为一个温度传感器55L和另一个温度传感器55R中的任意一个的检测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时,停止与达到该规定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对应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据此,通过停止除霜运转中的风扇装置的驱动,能够实现节能化,并且通过继续另一个风扇装置的驱动,能够使霜确实融化。
此外,在反复进行多次除霜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调整风扇装置的风量。即、也可以进行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的控制,其中,在第一除霜运转中,将风扇装置的运转时间控制得较长或者将转速控制得较高来确保较多的除霜运转时的风量,使得能够确实将霜除去,在第二除霜运转中,以比第一除霜运转少的风量来使风扇装置运转。在此,所谓“风量”,是“驱动风扇装置而送出的空气量”,意思包括上述风量亦即由风扇装置单位时间送出的空气量(单位时间向储藏室供给的冷气的供给量)、以及第一除霜运转中(或者第二除霜运转中)由风扇装置送出的空气量。
因此,例如,通过以第一除霜运转、所述冷却运转、第二除霜运转、所述冷却运转的方式来交替执行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与只反复执行第一除霜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除霜运转时间或者能够将风扇装置的转速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降低风扇装置的耗电。此时,也可以通过仅使多个风扇装置中的一部分风扇装置运转等来减少风量。
更具体而言,在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时,使风扇装置31L、31R以1500[rpm]旋转,并维持送风,直到温度传感器55L、55R检测出已上升到作为第一目标温度的第一除霜温度(例如+3℃)为止,由此进行第一除霜运转。第一除霜运转后,进行所述冷却运转,在再次需要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时,使风扇装置31L、31R以1000[rpm]旋转,并维持送风,直到温度传感器55L、55R检测出已上升到比第一除霜温度低的作为第二目标温度的第二除霜温度(例如-2℃)为止,由此进行第二除霜运转。
另外,第一除霜运转时及第二除霜运转时的送风是使风扇装置31L、31R朝与通常冷却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将冷却器17的霜融化而变成高湿度的冷气向蔬菜室104输送。可以执行这样的第一除霜运转及第二除霜运转来替代所述步骤S13~S20。此外,此时,第一除霜运转及第二除霜运转以中间夹着所述冷却运转的方式被交替执行。
据此,每次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时,都不需要风扇装置31L、31R所致的大的耗电,因此,能够降低耗电。即、由于不是反复执行耗电量大的第一除霜运转,而是交替执行耗电量小的第二除霜运转和第一除霜运转,因此,在一系列的除霜运转中,能够降低耗电,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
另外,关于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也可以不是仅仅使得与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rpm]、温度传感器55L、55R所涉及的除霜温度(目标温度)不同,而且还使得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31L、31R的数量不同,由此,来使风量的大小不同。例如,也可以是,第一除霜运转中,使风扇装置31L、31R双方运转,第二除霜运转中,仅使风扇装置31L、31R中的单方运转,或者使2个风扇装置交替运转。
另外,也可以使风扇装置31L、31R运转预先设定的时间,由此来控制风量,而不只是使除霜运转进行到温度传感器55L、55R达到目标温度为止。即、也可以如下控制,例如,每次进行除霜运转时反复进行以下控制:作为第一除霜运转,使风扇装置31L、31R运转20分钟,作为第二除霜运转,使风扇装置31L、31R运转3分钟,这样,与反复进行第一除霜运转的情况相比,风量(风扇装置的驱动时间)减少。
此外,除霜运转中耗电量呈现不同的除霜运转并不限于2种,也可以具有更多种的除霜运转。即、也可以反复进行除霜运转中耗电呈现不同的3个阶段的除霜运转,或者,对单位时间的门开闭次数进行累计,在门开闭少而被推定为冷却器17的挂霜少时,替代第二除霜运转而进行更能抑制耗电量的第三除霜运转等。
另外,由于将高湿度的冷气输送到蔬菜室104,因此,能够将蔬菜室104内的湿度维持得较高,能够防止储藏品发生干燥,能够良好地保持鲜度。
此外,除霜运转时的送风方向不仅仅限于朝向蔬菜室的方向,也可以使风扇装置31L、31R中的一方以朝向冷藏室102的正转运转,而使另一方以朝向蔬菜室104的逆转运转。据此,能够在冷却器17附近产生由2个风扇装置旋转而形成的气流,能够高效地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
风扇装置31L、31R具有:旋转轴80及其轴承、以及绕旋转轴80旋转而生成沿轴向的空气气流的叶片51b,所述轴承由包含防止漏油的机构的轴承构成。据此,针对风扇装置31L、31R,能够防止漏油,而且能够配置成旋转轴80指向纵向等,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具有构成风扇装置31L、31R生成的空气的流路的管道部件(前罩32b),前罩32b位于风扇装置31L、31R的上方,形成相对于该风扇装置31L、31R而言的顶部32d或者帽檐部。据此,即使从冷藏室4侧洒落饮料水等,也会因顶部32d或者帽檐部,而使得该液体不会接触到风扇装置31L、31R。
所述管道部件位于风扇装置31L、31R的上方,形成越靠近该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的上游扩展得越大的喇叭口部。据此,能够由喇叭口部抑制管道部件的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下游侧的气流发生停滞,降低压力损耗。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装置31L、31R由于被配置成沿上下方向送风,因此能够抑制其上方的气流发生停滞等,能够获得所期望的送风作用。
<第2实施方式>
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100不是具有冷藏用冷却器和冷冻用冷却器这2个冷却器的冰箱,且使蔬菜室104与冷冻室103的下侧相邻配置。即、如图10所示,冰箱100构成为: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102和蔬菜室104上下分离,它们之间配置有冷冻室103。此外,冷却器114仅1个,是由该1个冷却器114冷却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构成。
具体而言,在冰箱100的隔热箱体10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冷藏室102、冷冻室103、蔬菜室104。在冷藏室102与冷冻室103之间设置有隔热隔离壁110,在冷冻室103与蔬菜室104之间也设置有隔热隔离壁111。而且,在冷冻室103的后部设置有形成冷却器室113的管道部材112。冷却器室113收纳冷却器114、风扇装置31L、31R,在其上方与所述冷气供给管道30连通。冷却器室113的管道部件112在上端部形成有喷出口117,在下端部形成有吸入口118。
在所述冷气供给管道30与冷却器室113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对该连接部分进行开关的风门122,由控制装置50进行风门122的开关控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冷气供给管道30的下方设置有向蔬菜室104侧延伸,并使冷藏室102与蔬菜室104以连通的方式连接的蔬菜室用管道。在蔬菜室104的上侧的隔热隔离壁111设置有与冷却器室113连通的回风管道128。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冷藏室102中设置有所述R传感器46,冷冻室103中设置有所述F传感器4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中,作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仅有冷冻室103,但是,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也可以除了冷冻室103之外,还设置有制冰室和小冷冻室。另外,如图2、图10所示,冰箱1、100的储藏室内的各盒体11、11a、13和容器7b、7c、15等可以省略其一部分,也可以根据储藏室来适当地变更形状。
对于上述构成而言,在关闭风门122的状态下驱动风扇装置31L、31R时,被冷却器114冷却的冷气从喷出口117被提供到冷冻室103内,冷冻室103内的冷气从吸入口118返回到冷却器室113内,从而进行循环,由此冷冻室103被冷却。
另外,在打开风门122的状态下,驱动风扇装置31L、31R时,被冷却器114冷却的冷气的一部分通过冷气供给管道30而从各喷出口30a提供到冷藏室102内。而且,被冷却器114冷却的冷气的剩余部分如上述那样被提供到冷冻室103内。对冷藏室102内进行冷却的冷气在所述蔬菜室用管道内向下方流动而被提供到蔬菜室104内,对蔬菜室104内进行冷却。对蔬菜室104内进行冷却的冷气通过回风管道128而返回到冷却器室113。
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器114的上下方向尺寸Me2′比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器17的上下方向尺寸Me2大,其余尺寸亦即冷却器114的进深尺寸Me1′及左右方向尺寸(省略图示)形成为与冷却器17的进深尺寸Me1及左右方向尺寸Me3相同。因此,如后述那样,关于冷却器114,相对于沿短边的进深方向而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都可以称为长度方向。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前罩32b与管道部件112被设置成一体,或者分体设置,风扇装置31L、31R作为风扇单元70被组装于冷却器室113。因此,如本第2实施方式那样,即使是由1个冷却器114冷却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这样双方的构成,也由控制装置50进行个别驱动风扇装置31L、31R的控制。因此,能够提高冷却器114的热交换效率,实现节能化,获得能够充分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管道部件112的示意性主视图,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而对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管道部件112的前罩32b具有形成于偏上的左半部侧的喷出口130,以此来替代上端部的喷出口117。喷出口130设置成:位于与第1风扇装置31L对应的上方位置,将其左半部侧沿着左右的长度方向切成带状。另外,喷出口130面向冷冻室103,且形成于第1风扇装置31L附近。本第3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60′如图11所示,连接部62′呈曲柄状,使得将第1风扇装置31L保持于比第2风扇装置31R低的位置。或者,也可以不使用保持部件60′,而将第1风扇装置31L及第2风扇装置31R分别安装于冷却器室113,省略图示。
在上述构成中,控制装置50基于R传感器46和F传感器48的检测信号,进行各风扇装置31L、31R的驱动控制和风门122的开关控制,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冷气提供给各储藏室。例如,在关闭风门122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仅驱动第1风扇装置31L而将冷气从该风扇装置31L附近的喷出口130提供到冷冻室103内。关于更具体的风扇装置31L、31R的控制内容,参照图12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50在冷却运转中,以转速N1正转驱动第1风扇装置31L,并且以转速N2正转驱动第2风扇装置31R(步骤S21、S22)。例如转速N1设定为1000[rpm]、转速N2设定为1200[rpm],这样的转速作为缺省值存储于所述存储装置。另外,转速N1、N2可以根据喷出口130、风扇装置31L、31R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储藏室的容积进行适当变更。
控制装置50在冷却运转中判定风门122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即、是否处于仅冷却冷冻室103的状态(步骤S23)。在此,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风门122处于关闭状态时(步骤S23中YES),例如仅使第1风扇装置31L以转速N1驱动,并停止第2风扇装置31R的驱动(或者降低转速N2)。这样,在冷却冷冻室103时,根据其容积来降低整体的风量,并且由第1风扇装置31L从喷出口130向冷冻室103高效地供给冷气。或者,在该步骤S24中,分别降低例如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N1、N2。这样的使风扇装置31L、31R停止或者变更转速的设定的处理,可以根据上述喷出口117、130的位置、风扇装置31L、31R的配置、或者风扇装置31L、31R的送风能力等来设定。
之后,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分别低于N1、N2且风门122处于打开状态时(步骤S26中YES),使风扇装置31L、31R的转速返回到N1、N2(步骤S21、S22)。这样,步骤S21~S26被反复执行,在判定为压缩机20的运转累计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步骤S25中YES),结束该冷却运转。
如上所述,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之中一个风扇装置31L配置于与喷出口130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另一个风扇装置31R的高度不同。据此,通过驱动一个风扇装置31L,能够高效地从喷出口130供给冷气。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本第3实施方式的喷出口130和第1风扇装置31L的配置构成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1。即、将前罩32b的喷出口130设置成面向冷鲜室12,利用第1风扇装置31L和第2风扇装置31R,能够对冷鲜室12侧和其他冷藏室4侧的风量进行分配。
这样,控制装置50进行控制,使得停止1个风扇装置31L和另一个风扇装置31R中的任意一个风扇装置的驱动,或者使1个风扇装置31L和另一个风扇装置31R的转速不同,由此进行1个喷出口(例如冷冻室103的喷出口130、冷鲜室12的喷出口30a)和另一个喷出口30a的风量分配。据此,能够提高送风效率,并且能够根据储藏室的容积、温度带等来进行风量分配。
设置对从所述1个喷出口以外的喷出口30a向储藏室内供给的冷气的流路进行开关的风门122,控制装置50在风门122关闭的状态下,停止1个风扇装置31L以外的风扇装置31R的驱动,或者使转速低于该风门122打开状态时的转速。据此,不管风门122是打开还是关闭,都能够高效地获得送风作用,实现节能。
这一点,例如如图10所示,即使是在冷冻室103的喷出口117附近未配置风扇装置31L、31R中任意一个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应用本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图12的流程图)。这样,在设置有对朝向储藏室内供给的冷气的流路进行开关的风门122的构成中,控制装置50在风门122关闭的状态下,针对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使各自的转速低于该风门122打开状态时的转速。据此,能够获得与风门122的开关相应的所期望的风量,实现节能。
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31L、31R也可以使用其中一个风扇装置和另一个风扇装置的送风能力具有差别的风扇装置。例如也可以使所述喷出口117附近配置的风扇装置31L的外形尺寸小于风扇装置31R的外形尺寸,风扇电机52L、52R也可以使用彼此额定速度等不同的风扇电机。
即使在驱动这样的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时,通过控制而使得各转速不同,也能够获得防止共振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13(a)(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和冷却器的立体图,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也可以使用改变了风扇装置31L、31R的叶片51b的片数、形状的风扇装置31L′、31R′,还可以适当变更冰箱的冷却器201、202的配置、风扇装置31L′、31R′相对于冷却器201、202的排列、朝向。
即、如图13(a)所示,即使冷却器201呈大致长方体,在其冷却器201存在落差部201a时,也能够通过在落差部201a的空间排列配置风扇装置31L′、31R′来提高空间效率,该冷却器201的具体例作为第5实施方式来叙述。
另外,上述“长度方向”是指沿着大致长方体的冷却器周边中相对于成为最短边的边而言成为长边的边的方向。例如,关于图13(b)所示的冷却器202,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的短边202a而言,沿着左右方向的边202b及沿着前后方向的边202c为长边,以该图所示的朝向配置于冷却器室(省略图示)。此时,冷却器202的长度方向是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因此,风扇装置31L′、31R′也可以配置成相对于冷却器202不沿上下方向排列,而沿作为长度方向的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排列。此外,如该图所例示的那样,风扇装置31L、31R也可以配置于冷却器202的前面侧。
<第5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及风扇装置附近的放大纵向剖切侧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的冷冻用冷却器室301收纳有一对风扇装置31L、31R(也可以是另一对风扇装置31L′、31R′)、冷冻用冷却器302,在其下部设置有盛水部303。在冷却器室301的前罩300上设置有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冷气喷出口300a,在其下侧设置有吸入口300b(参照该图的箭头)。风扇装置31L、31R配置成左右排列,且旋转中心轴线OL、OR指向前后方向。
冷冻用冷却器302一体地至少具有制冷剂流通管170和多个冷却片171、171a,并且具有窄幅部302a,整体上呈带台阶的长方体形状。详细而言,冷冻用冷却器302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片171之外,在后侧上部还设置有冷却片171a来增大冷却器302的表面积。位于其最上层的冷却片171a与其他冷却片171相比,前后方向都短。由此,在左右两端的端板172′、172′间,在冷却器302的冷却片171a的前方,形成有能够收纳其他部件的收纳空间。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5中将冷却片171a以虚线表示。而且,本第5实施方式的端板172′呈使第1实施方式的端板172向上方延伸的矩形板状(参照图14),但是也可以与冷却片171a相一致而形成台阶状。
这样,冷却器302上以从其左端至右端,使前侧上部形成凹口的方式,换而言之,以使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宽度的一部分变窄的方式形成有窄幅部302a。本实施方式中的该“宽度”是冷却器302的短边长度,图14中,相当于左右方向的长度。在冷却器302的窄幅部302a的靠近风扇装置31L、31R那一侧的部分,该风扇装置31L、31R的未图示的安装部(或者被安装部)位于此。此外,该冷却器302的上部的所述收纳空间中能够收纳毛细管24、吸入管28、收集器A2的配管(参照图3)、以及其他部件。因此,在冷冻用冷却器室301的有限空间内,能够利用冷却片171a提高冷却器302的热交换效率,并且能够成为极力抑制了包含冷却器302的冷冻循环回路16的大型化的小型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第5实施方式的冷却器302上以使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宽度的一部分变窄的方式设置有窄幅部302a。由此,不仅能够抑制冷却器302的大型化,而且能够形成活用窄幅部302a的空间,能够确保储藏室的收纳容积。
在所述冷却器302中,在靠近风扇装置31L、31R那一侧的部分形成有窄幅部302a。据此,例如能够使风扇装置31L、31R的一部分(安装部等)位于因窄幅部302a而空出的空间,因与风扇装置31L、31R的位置配置关系而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所述窄幅部302a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能够收纳与冷却器302一起构成冷冻循环回路16的部件和其他部件(冷却器室301的前罩300的一部分等)。据此,通过窄幅部302a,能够使冷冻循环回路16整体或者冷却器302周边的构成更小型化。
接下来,针对窄幅部涉及的变更方式,参照图16(a)(b)来进行说明。图16(a)所示的冷却器302在冷却片171a的后侧上部的更上一层设置有冷却片171b。冷却片171b在前后方向比冷却片171a短,形成冷却器302的第2窄幅部302b。由此,在冷却器302的上部,随着向上方的靠近而宽度尺寸变小的台阶状的窄幅部302a、302b形成为:从左端到右端,冷却片171a、171b的前部形成凹口。这样,冷却器302因窄幅部302a、302b而呈台阶状,且以该台阶为多层的方式形成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窄幅部。据此,因与冷却器302的配置空间和其他部件的位置配置关系,能够尽可能地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形成更小型化的配置构成。
图16(b)所示的冷却器302取代冷却片171a而设置了冷却片171c。如该图所示,冷却片171c的前半部以向前斜下方形成出凹口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部。由此,冷却器302的上部成为随着向上方的靠近而宽度尺寸变窄的倾斜状的窄幅部302c。该窄幅部302c形成为:从冷却器302的左端到右端使得冷却片171c的前部倾斜地形成出凹口,由此使冷却器302上部的宽度变窄。利用该冷却器302,也能够获得利用因窄幅部302c而空出的空间来收纳其他部件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17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各风扇装置31L、31R、45的时序图(通断电状态),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该图所示的Mr及Mf表示与上述冷藏冷却运转及冷冻冷却运转分别对应的冷却模式,控制装置50执行:交替地反复实施各冷却模式(冷藏冷却运转Mr及冷冻冷却运转Mf)的控制。
在此,在冷藏冷却运转Mr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冷藏冷却运转一样,切换冷冻循环回路16的三通阀23,使得向冷藏用冷却器17供给制冷剂,并对压缩机20通电。此外,控制装置50如图17所示,在冷藏冷却运转Mr中使各风扇装置31L、31R分别正转驱动,另外,停止冷冻侧风扇装置39的驱动。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冷冻用冷却器18的除霜是通过定期(例如24小时)对压缩机20断电,并且对冷冻侧除霜加热器57通电来进行的。
另外,在冷冻冷却运转Mf中,在对冷冻侧除霜加热器57断电且对压缩机20通电的状态下,对三通阀23进行切换,使得向冷冻用冷却器18供给制冷剂,并由控制装置50对冷冻侧风扇装置39进行正转驱动。此外,在执行冷冻冷却运转Mf时,同时进行冷藏用冷却器17的除霜。
即、在冷冻冷却运转Mf中,由于制冷剂不向冷藏用冷却器17侧流动,因此,该冷却器17不被冷却,但是,控制装置50至少驱动风扇装置31L、31R的任意一方(参照图17)。由此,上述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4及蔬菜室5的空气通过冷气供给管道30进行循环,由此,冷藏用冷却器17的温度上升而成为正的温度,与此相伴,进行冷藏用冷却器17的除霜。因此,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冷藏侧除霜加热器56,与冷冻冷却运转Mf并行地进行基于风扇装置31L、31R的驱动所进行的冷藏除霜运转。
更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控制装置50在从冷藏冷却运转Mr切换至冷冻冷却运转Mf的同时,停止一个风扇装置31R的驱动,继续另一个风扇装置31L的驱动(逆转驱动也可以),由此进行冷藏除霜运转。控制装置50例如基于温度传感器55L、55R的检测温度,在由控制装置50判断为超过了所述除霜结束推定温度时,停止风扇装置31L的驱动。此外,控制装置50直到判定为冷冻冷却运转Mf结束为止,一直驱动冷冻侧风扇装置39,因此,冷冻冷却运转Mf中的风扇装置31L的驱动时间比冷冻侧风扇装置39的驱动时间短。
如上所述,在第6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构成:能够在不使制冷剂流过冷却器17的状态下,执行通过驱动风扇装置31L、31R来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的除霜运转,使在该除霜运转和冷却运转Mr中被驱动的风扇装置31L、31R的个数不同(减少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31L、31R的个数)。由此,针对多个风扇装置31L、31R,通过仅驱动与除霜运转和冷却运转Mf所需要的送风能力匹配的个数,就能够防止着霜劣化,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
<其他实施方式>
图18表示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时序图,对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第7实施方式中,设置冷藏侧除霜加热器56,在进行冷藏用冷却器17的除霜时,进行除霜加热器56的通电,风扇装置31L的转速设定为:冷冻冷却运转Mf时比冷藏冷却运转Mr时低。因此,即使将冷藏除霜运转时的风扇装置31L的转速预先设定为较低的值,也能够通过使除霜加热器56发热,在与第6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时间(或者短的时间)结束风扇装置31L的驱动。由此,能够抑制风扇装置31L的转速,实现节能化。
图19表示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时序图,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不同。
即、在第8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冷藏侧除霜加热器56,一对风扇装置31L、31R在冷藏冷却运转Mr和冷冻冷却运转Mf中都被持续驱动。不过,各风扇装置31L、31R在冷冻冷却运转Mf时的转速被设定成低于冷藏冷却运转Mr时的转速,且阶梯性降低。因此,即使在冷藏除霜运转时驱动两风扇装置31L、31R,也能够获得抑制各自的转速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20表示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时序图,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不同。
即、各风扇装置31L、31R在冷冻冷却运转Mf时的转速,基于例如温度传感器55L、55R的检测温度(或者各自的转速的所述缺省值)来分别设定。因此,如图20所示,在冷冻冷却运转Mf中,一个风扇装置31L阶梯性降低转速来被继续驱动,另一个风扇装置31R阶梯性降低转速,并在途中被停止驱动。这样,针对每个风扇装置31L、31R,根据其送风作用、检测温度等来设定各自的转速,从而可以获得能够可靠地进行冷却器17的除霜,实现节能化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对于作为实施方式或者变更方式记载的冷却器的个数及形状、风扇装置的个数及配置方式、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所述冷却运转及所述除霜运转的控制等,也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各构成来作为1个实施方式。具体而言,在例如冷却器114为1个的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100中,也可以执行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也可以取代该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器114,而采用变更方式的冷却器302的形状等进行适当组合。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冰箱,具有:
形成有冷气喷出口的储藏室,
用于冷却所述储藏室的冷却器,以及
将被所述冷却器冷却的冷气从所述喷出口提供到所述储藏室内的风扇装置,
该冰箱采用以下构成:针对1个所述冷却器,设置该冷却器用的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其旋转轴都指向纵向,
由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生成的空气通过构成该空气的流路的同一管道部件被提供给所述储藏室,所述管道部件配置于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的上方,
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进行控制,使得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进行动作,
设置有对向所述储藏室内供给的冷气的流路进行开关的风门,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风门关闭的状态下,针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使各自的转速低于该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都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形成为各自的进深尺寸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深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一个风扇装置配置于与所述喷出口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其他风扇装置形成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在将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排列于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来保持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
所述保持机构具有能够与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一个风扇装置卡合的第1卡合部、以及能够与其他风扇装置卡合的第2卡合部,
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一个风扇装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位置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与所述其他风扇装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位置卡合,由此构成为能够保持各风扇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在所述冷却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在所述冷却器,当从与风扇装置排列侧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位于该冷却器的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之间,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采用以下配置方式:从所述冷却器的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为止的第1距离、风扇装置彼此间的距离、以及从所述冷却器的另一个边缘到该边缘侧的风扇装置为止的第2距离都为相同的距离或者都为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具有多个冷却片,并且包含该多个冷却片的该冷却器的整体形状呈长方体形状,
所述冷却器以使所述长方体形状的宽度的一部分变窄的方式设置有窄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器的靠近所述风扇装置一侧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窄幅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幅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能够收纳与所述冷却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的部件和其他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因所述窄幅部而呈台阶状,且以该台阶为多级的方式形成有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窄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使用其中一个风扇装置和其他风扇装置的送风能力具有差别的风扇装置。
12.一种冰箱,具有:
形成有冷气喷出口的储藏室,
用于冷却所述储藏室的冷却器,以及
将被所述冷却器冷却的冷气从所述喷出口提供到所述储藏室内的风扇装置,
该冰箱采用以下构成:针对1个所述冷却器,设置该冷却器用的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
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配置成其旋转轴都指向纵向,
由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生成的空气通过构成该空气的流路的同一管道部件被提供给所述储藏室,所述管道部件配置于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的上方,
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进行控制,使得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进行动作,
还具有:对提供给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通过通电对所述冷却器进行加热的除霜加热器,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压缩机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除霜加热器对所述冷却器进行加热,并且作为驱动所述2个以上的风扇装置中的至少1个来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能够执行第一除霜运转和第二除霜运转,
在所述第二除霜运转中驱动该风扇装置,使得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相比,通过驱动所述风扇装置而输送的空气量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交替地反复进行所述第一除霜运转和所述第二除霜运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时间少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驱动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转速低于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被驱动的风扇装置的转速。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除霜运转时冷却器的目标温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除霜运转时冷却器的目标温度低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装置具有:旋转轴及轴承、以及叶轮,该叶轮通过绕所述旋转轴旋转而生成朝向轴向的空气气流,
所述轴承由包含防止漏油的机构的轴承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部件相对于所述风扇装置形成有顶部或者帽檐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部件形成有越靠近所述风扇装置送风的上游扩展得越大的喇叭口部。
CN201910706414.9A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Pending CN110360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7699 2014-08-20
JP2014-167699 2014-08-20
JP2014-218266 2014-10-27
JP2014218266 2014-10-27
JP2015-112165 2015-06-02
JP2015112165A JP6591786B2 (ja) 2014-08-20 2015-06-02 冷蔵庫
CN201510493897.0A CN105387675B (zh)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3897.0A Division CN105387675B (zh)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0790A true CN110360790A (zh) 2019-10-22

Family

ID=5542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3897.0A Active CN105387675B (zh)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CN201910706414.9A Pending CN110360790A (zh)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3897.0A Active CN105387675B (zh) 2014-08-20 2015-08-12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387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4689B2 (ja) * 2020-04-17 2024-03-0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9656A (ja) * 2000-06-09 2001-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3202176A (ja) * 2002-01-07 2003-07-18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520253A (zh) * 2003-01-28 2004-08-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外壳,设置有该外壳的设备部件和风扇部件,以及设置有该风扇部件的电子设备
JP2005127666A (ja) * 2003-10-27 2005-05-19 Air Operation Technologies Inc 冷却装置
CN1893864A (zh) * 2003-12-15 2007-01-10 开利公司 中温冷藏商品柜
CN102353203A (zh) * 2011-08-25 2012-02-15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WO2014049739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9644A (ko) * 1992-10-09 1994-05-20 배순훈 냉장고의 온도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179532A (zh) * 1996-06-29 1998-04-22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循环式电冰箱
JP2002130895A (ja) * 2000-10-20 2002-05-0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RU2362949C2 (ru) * 2005-02-16 2009-07-27 Арчелык Аноним Ширкети Охлаж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
KR100872225B1 (ko) * 2007-11-05 2008-1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9656A (ja) * 2000-06-09 2001-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3202176A (ja) * 2002-01-07 2003-07-18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520253A (zh) * 2003-01-28 2004-08-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外壳,设置有该外壳的设备部件和风扇部件,以及设置有该风扇部件的电子设备
JP2005127666A (ja) * 2003-10-27 2005-05-19 Air Operation Technologies Inc 冷却装置
CN1893864A (zh) * 2003-12-15 2007-01-10 开利公司 中温冷藏商品柜
CN102353203A (zh) * 2011-08-25 2012-02-15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WO2014049739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7675A (zh) 2016-03-09
CN105387675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0612B2 (ja) 冷蔵庫
KR101696860B1 (ko) 제빙기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및 이의 제상수 포집 방법
CN104956168A (zh) 遮蔽装置及包括该遮蔽装置的冰箱
CN104160225A (zh) 电冰箱及其工作方法
US20150184926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6687384B2 (ja) 冷蔵庫
CN105452785B (zh) 冰箱
CN106257209A (zh) 包括制冰机的冰箱和用于收集冰箱的除霜水的方法
JP5110192B1 (ja) 冷凍装置
JP5315179B2 (ja) 冷蔵庫
CN102818417B (zh) 冰箱
WO2006031002A1 (e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type showcase
JP2013155910A (ja) 冷蔵庫
CN105387675B (zh) 冰箱
JP2014044025A (ja) 冷蔵庫
KR101330936B1 (ko) 냉장고
JP2011052907A (ja) 冷蔵庫
JP4625794B2 (ja) 冷蔵庫
JP2011038714A (ja) 冷蔵庫
JP5341653B2 (ja) 冷蔵庫
JP6940424B2 (ja) 冷蔵庫
JP2011058687A (ja) 冷蔵庫
JP2007315662A (ja) 冷蔵庫
JP2005024203A (ja) 冷蔵庫
JP2019027649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