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804A -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804A
CN110341804A CN201910724426.4A CN201910724426A CN110341804A CN 110341804 A CN110341804 A CN 110341804A CN 201910724426 A CN201910724426 A CN 201910724426A CN 110341804 A CN110341804 A CN 110341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trailer
air inlet
slot portion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44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璧靛浆
赵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244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1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2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trailer type, i.e. a frame specifically constructed for use in a non-powered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具有主车和被主车牵引的挂车,挂车具有车架和搭载于车架上的车厢,车架上设置有环形的车架进气槽,车架进气槽的直径大于车架的宽度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槽孔部以及环形槽,槽孔部竖直设置且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环形槽与下部开口连通,主车排出的尾气通过环形槽从槽孔部的下部开口进入槽孔部,并由上部开口排出进入设置于车厢底板的尾气流通空间,使尾气在底板的从挂车的前进方向的最前端到最后端,以及底板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到另一侧的端部的范围内流通。本发明能够在寒冷地区利用尾气的余热来解决货物冻附在车厢上而造成的卸货难度大和卸货不彻底等缺陷的问题,提高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挂车是指由汽车牵引而本身无动力驱动装置的车辆。由一辆汽车(货车或牵引车、叉车)与一辆或多辆挂车的组合。载货汽车或牵引汽车为汽车列车的驱动车节,称为主车。被主车牵引的从动车节称为挂车。
随着国内挂车市场的发展,挂车的细分越来越偏向于专业化、实用化,然而在冬寒地区,由于存在着潮湿、洒水的货物,在卸货过程中易发生货物冻附在车厢上,给卸货物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增加了残料率,进而降低了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决在寒冷地区,由于货物冻附在车厢上而造成的卸货难度大和卸货不彻底等缺陷的问题,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具有主车和被主车牵引的挂车,所述主车包括消音器、牵引盘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与消音器连接以接收由消音器排出的尾气,且所述进气管具有一个或多个排出尾气的出气口;所述挂车具有车架和搭载于所述车架上的车厢,其中所述牵引盘为圆形,将所述挂车的所述车架连接于所述主车,环形的车架进气槽与牵引盘同心的围绕牵引盘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进气槽的直径大于所述车架的宽度,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槽孔部以及环形槽,所述一个或多个槽孔部竖直设置,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下部开口连通,由出气口排出的尾气通过环形槽从槽孔部的下部开口进入槽孔部,并向上传输,从所述上部开口部排出;所述车厢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处设置有尾气流通空间,由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流入所述流通空间中,并通过所述流通空间,尾气在所述底板的从所述挂车的前进方向的最前端到最后端,以及底板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到另一侧的端部的范围内流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车架进气槽的半径等于牵引盘的中心到所述出气口的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在所述主车的前进方向设置在所述牵引盘的前方和后方,且到所说牵引盘的中心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槽孔部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将所述环形的车架进气槽四等分的位置上,在所述主车牵引所述挂车沿直线行驶时,存在两个槽孔部的位置与所述两个出气口的位置相对。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气口向上开口。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底板包括多个横梁和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多个纵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都具有尾气引导通道,且所述尾气引导通道相互连通,构成所述尾气流通空间。
优选的方案中,在横梁上焊接有数量与所述槽孔部相等且位置与所述槽孔部相对的底板进气管,所述底板进气管与所述横梁中的所述尾气引导通道连通,所述底板进气管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槽孔部的所述上部开口的直径,并且向下开口,从而所述底板进气管能够嵌入于所述上部开口内,由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由所述底板进气管进入所述尾气引导通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车厢还包括水平底面,所述底板是在所述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为倒V形的倾斜底板,由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构成,所述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由车厢中部分别向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倾斜,并且分别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处抵接于所述水平底面,从而由所述水平底面、所述第一倾斜侧板和所述第二倾斜侧板围成了在所述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空间,所述尾气流通空间是所述三角空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车厢还具有水平底面,所述底板由第三倾斜侧板、第四倾斜侧板和搭设在第三倾斜侧板、第四倾斜侧板之间的平面底板构成,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分别设置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间隔,并且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在由车厢中部朝向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方向向下倾斜,并且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处抵接于所述水平底面,所述平面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的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之间,从而由所述水平底面和所述底板围成了在前进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梯形的梯形空间,所述尾气流通空间是所述梯形空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平底面具有通孔,所述槽孔部的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尾气流通空间,并充满所述尾气流通空间。
优选的方案中,在所述通孔处覆盖档风板或挡风布。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槽孔部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所述槽孔部的内部安装有圆形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之间,且直径小于所述圆柱的直径,从而所述隔板与所述槽孔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尾气由所述下部开口进入所述槽孔部,经由所述间隔向上传输,并从所述上部开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主车牵引具有挂车底板加热装置的挂车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主车与车架组合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车架内尾气走向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车架进气槽的槽孔部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车厢底板热气走向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主车牵引具有挂车底板加热装置的挂车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车厢底板热气走向的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中主车牵引具有挂车底板加热装置的挂车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三实施例中车厢底板热气走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发明基本精神上进行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1-5对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主车牵引具有挂车底板加热装置的挂车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主车与车架组合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车架内尾气走向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车架进气槽的槽孔部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车厢底板热气走向的示意图。其中,图1-5中的箭头方向为尾气的气流方向。
如图1所示,主车A牵引挂车B,主车A包括进气管1、牵引盘3和消音器5,其中牵引盘3为圆形,用于将挂车B的车架4连接于主车A。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尾气的走向,排放的尾气作为加热源,由消音器5排放进入进气管1,进气管1由主车向挂车方向延伸,且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在牵引盘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具有两个出气口1a和1b,出气口1a和1b相对于经过牵引盘的中心其垂直于车辆行驶前进方向的直线对称,且开口朝上,让排出的尾气直吹向车架进气槽2。
车架进气槽2是与牵引盘3同心的围绕牵引盘3设置的环形件,其半径等于牵引盘的中心到出气口1a或1b的中心的距离。如图3所示,车架进气槽2安装于车架4,且车架进气槽2的直径大于车架4的宽度,从而车架进气槽2的一部分安装于车架4中间,另一部分露出在车架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宽度方向垂直于车辆的前进方向。
车架进气槽2在将圆环件四等分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四个槽孔部2a、2b、2c、2d,并且四个槽孔部2a-2d之间在下部通过沿车架进气槽2的圆周设置的环形槽2e连通,在车辆直线行驶时,主车A和挂车B沿同一直线布置,此时槽孔部2a和2b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出气口1a、1b相对,出气口1a、1b排出的尾气可以直接进入槽孔部2a和2b,并同时被环形槽2e引导到槽孔部2c和2d。当车辆转弯时,主车A和挂车B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槽孔部2a和2b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出气口1a和1b偏离,由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首先进入环形槽2e,同通过环形槽2e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中。
槽孔部2a、2b、2c、2d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以槽孔部2a为例,现参见图4对其结构进行说明。槽孔部2a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其下部全敞开,即其下部开口21a的半径等于圆柱形的半径,并且下部开口21a的半径大于出气口1a的半径,以便于尾气能够快速的进入槽孔部2a,槽孔部2a的上部仅部分开口,上部开口22a位置位于其上表面的中心,且上部开口22a的半径小于其下部开口21a的半径,其中下部开口21a作为尾气的入口,将出气口1a的尾气导入,上部开口22a作为尾气的出口将尾气导出,在圆柱形中空的槽孔部2a的内部中间加装隔板23a,隔板23a的直径小于圆柱的直径,即其与槽孔部2a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从下部开口21a进入的尾气通过槽孔部2a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向上传输,到达上部开口22a,并由上部开口22a排出。通过隔板23a的设计更加便于尾气更好的从上部开口22a导出。其中各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分别为21a-21d,下部开口21a-21d之间由其下部的环形槽2e连通。此外,槽孔部2a、2b、2c、2d的下部也可以不全敞开,即其下部开口21a-21d的半径可以小于圆柱形的半径,仅需满足下部开口21a-21d的半径大于出气口1a的半径即可。
车厢6安装于挂车B的车架4上,车厢6具有底板6a,底板由多个横梁7和连接于横梁7的多个纵梁8支撑。在横梁7上焊接有4个底板进气管9,分别为9a、9b、9c、9d,底板进气管9a、9b、9c、9d的位置分别与槽孔部2a、2b、2c、2d相对,且底板进气管9a、9b、9c、9d的直径略小于槽孔部2a、2b、2c、2d的上部开口22a、22b、22c、22d的直径,并且向下开口,从而使底板进气管9a、9b、9c、9d分别嵌入于槽孔部2a、2b、2c、2d的上部开口22a、22b、22c、22d内,上部开口22a、22b、22c、22d导出的尾气可以直接进入底板进气管9a、9b、9c、9d。
多个横梁7和连接于横梁7的多个纵梁8的内部都具有尾气引导通道,且彼此连通,从而车辆底板由多个横梁7和多个纵梁8形成了网状连通的气流通道10(尾气流通空间)。由底板进气管9a、9b、9c、9d进入的尾气在气流通道10中流通,从而在车厢6的整个底板的范围内流动,最终由车厢的底板的末端的排出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利用主车排放的尾气的余热对车厢内部的货物进行加热,从而防止货物冻附在车厢上而造成的卸货难度大和卸货不彻底。
具体而言,在车辆行驶时,主车A产生的作为加热源的尾气通过消音器5向进气管1排放,进气管1将尾气朝向挂车B引导,并由进气管1的出气口1a和1b排出到车架进气槽2的环形槽2e中,通过环形槽2e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中,槽孔部2a-2d分别与位于车厢6底板的横梁7上的底板进气管9a-9d相对,底板进气管9a-9d分别插入到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中,从而尾气通过上部开口22a-22d进入到底板进气管9a-9d中,并在车厢6底板的网状连通的气流通道10内部流动,从而利用尾气的余热由车厢底部对车厢内的货物进行加热。
其中当主车A牵引挂车B直线行驶时,由于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位置相对,更便于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入槽孔部2a和2b,尾气的利用率更高。当车辆转弯行驶过程,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偏离时,利用环形槽2e对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行引导,也能够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21a-21d中,从而即使在车辆转弯时,仍然能够充分利用尾气的余热充分的对车厢底部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尾气的利用率。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车厢底板的结构不同,第一实施例的车厢底板为平面底板,而本实施例的车厢底板为搭载在车厢的水平底面上的横截面为倒V形的倾斜底板,尾气在倾斜底板和水平底面之间围成的三角空间内传输并充满整个三角空间。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描述。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的主车A以及设置在主车A上的进气管1、牵引盘3和消音器5,本实施例具有如图2-4所示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结构的车架4以及设置在车架4上的车架进气槽2,车架进气槽2中包括的四个槽孔部2a-2d以及环形槽2e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车厢具有水平底面11和固定在水平底面上横截面为倒V形状的倾斜底板12,倾斜底板12由一对倾斜侧板构成,一对倾斜侧板在车厢中部的高度大于在车厢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高度,由车厢中部向车厢两侧的边缘方向向下倾斜,并且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抵接于水平底面11。一对倾斜侧板在各自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被肋13支承,使其能够更加稳固的设置在水平底面11上。从而由水平底面11和倒V形状的倾斜底板12围成了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空间S。
水平底面11下部具有通孔14,通过车架进气槽2中的四个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的能够通过通孔14进入三角空间S,并充满三角空间S。通孔14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其能够使四个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排出的尾气顺利的进入三角空间S即可,可以是与四个槽孔部2a-2d位置对应的四个开孔,开孔的尺寸大于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的尺寸,也可以车架进气槽2的环形结构对应的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环形结构的外径。
为了防止车厢底面11的通孔14的敞口过大,导致尾气容易通孔14溢出而造成热量散失,降低加热效能,以及尾气中含硫等有害气体腐蚀车厢相关部位和电气线路,可在通孔14处加装铝合金板或其它材料的档风板15,其中挡风板15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挡风布。
具体而言,在车辆行驶时,主车A产生的作为加热源的尾气通过消音器5向进气管1排放,进气管1将尾气朝向挂车B引导,并由进气管1的出气口1a和1b排出到车架进气槽2的环形槽2e中,通过环形槽2e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21a-21d中,尾气从下部开口21a-21d向上排出,分别通过隔板23a-23d与槽孔部2a-2d内壁之间的间隔向上分别由上部开口22a-22d排出,排出的尾气穿过通孔14而进入三角空间S,并逐步充满三角空间S,让三角空间S形成一个在倾斜底板12与水平底面11之间的隔冷气垫层,使货物不冻附于车厢上,便于卸货,且保证卸货彻底。
其中当主车A牵引挂车B直线行驶时,由于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位置相对,更便于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入槽孔部2a和2b,尾气的利用率更高。当车辆转弯行驶过程,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偏离时,利用环形槽2e对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行引导,也能够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21a-21d中,从而即使在车辆转弯时,仍然能够充分利用尾气的余热充分的对车厢底部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尾气的利用率。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车厢底板的结构不同,第二实施例的车厢底板为搭载在车厢的水平底面上的横截面为倒V形的倾斜底板,尾气在倾斜底板和水平底面之间围成的三角空间内传输并充满整个三角空间。本实施例的车厢底板与水平底面之间围成的空间为梯形空间,尾气在梯形空间内传输并充满整个梯形空间。为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之处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描述。
如图1、6、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二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的主车A以及设置在主车A上的进气管1、牵引盘3和消音器5,本实施例具有如图2-4所示的与第一、二实施例相同结构的车架4以及设置在车架4上的车架进气槽2,车架进气槽2中包括的四个槽孔部2a-2d以及环形槽2e的结构也与第一、二实施例中相同。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的车厢具有水平底面31和固定在水平底面上底板32,底板32由一对倾斜侧板和搭载在一对倾斜侧板之间的平面底板构成,一对倾斜侧板分别设置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一对倾斜侧板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的高度相等且大于其在车厢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高度,一对倾斜侧板在由车厢中部朝向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方向向下倾斜,并且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抵接于水平底面31,平面底板设置在一对倾斜侧板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之间。平面底板由肋33支承在水平地面上,一对倾斜侧板在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被底板加强密封板34支承,使底板32能够更加稳固的设置在水平底面31上。从而由水平底面31和底板32围成了横截面为梯形的梯形空间S’。
水平底面31下部具有通孔35,通过车架进气槽2中的四个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的能够通过通孔35进入梯形空间S’,并充满梯形空间S’。通孔14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其能够使四个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排出的尾气顺利的进入三角空间S即可,可以是与四个槽孔部2a-2d位置对应的四个开孔,开孔的尺寸大于槽孔部2a-2d的上部开口22a-22d的尺寸,也可以车架进气槽2的环形结构对应的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环形结构的外径。加强密封板34上形成有孔,可以供尾气穿过,从而更便于尾气快速的填充于梯形空间S’。
为了防止车厢底面31的通孔35的敞口过大,导致尾气容易通孔35溢出而造成热量散失,降低加热效能,以及尾气中含硫等有害气体腐蚀车厢相关部位和电气线路,可在通孔35处加装铝合金板或其它材料的档风板36,其中挡风板36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挡风布。
具体而言,在车辆行驶时,主车A产生的作为加热源的尾气通过消音器5向进气管1排放,进气管1将尾气朝向挂车B引导,并由进气管1的出气口1a和1b排出到车架进气槽2的环形槽2e中,通过环形槽2e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21a-21d中,尾气从下部开口21a-21d向上排出,分别通过隔板23a-23d与槽孔部2a-2d内壁之间的间隔向上分别由上部开口22a-22d排出,排出的尾气穿过通孔35而进入梯形空间S’,并逐步充满梯形空间S’,让梯形空间S’形成一个在底板32与水平底面31之间的隔冷气垫层,使货物不冻附于车厢上,便于卸货,且保证卸货彻底。
其中当主车A牵引挂车B直线行驶时,由于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位置相对,更便于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入槽孔部2a和2b,尾气的利用率更高。当车辆转弯行驶过程,槽孔部2a、2b与出气口1a和1b偏离时,利用环形槽2e对出气口1a和1b排出的尾气进行引导,也能够将尾气引导到槽孔部2a-2d的下部开口21a-21d中,从而即使在车辆转弯时,仍然能够充分利用尾气的余热充分的对车厢底部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尾气的利用率。
上述列出的样式仅是本发明三个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包括两个出气口1a和1b,四个槽孔部2a、2b、2c、2d,四个底板进气管9a、9b、9c、9d,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出气口的个数可以为1个和或3个以上,槽孔部和底板进气管的个数也可以为1个或多个,优选为槽孔部和底板进气管的个数大于或等于进气口的个数,以更有利于保证热传输效率,槽孔部和底板进气管的个数也可以小于出气口的个数,可以有部分槽孔部的位置与出气口的位置相对,也可以所有槽孔部都和出气口的位置偏离。并且,本实施例适用于各种长度、高度尺寸的挂车后翻上装(自卸)。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3)

1.一种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具有主车和被主车牵引的挂车,
所述主车包括消音器、牵引盘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入口与消音器连接以接收由消音器排出的尾气,且所述进气管具有一个或多个排出尾气的出气口;
所述挂车具有车架和搭载于所述车架上的车厢,其中所述牵引盘为圆形,将所述挂车的所述车架连接于所述主车,环形的车架进气槽与牵引盘同心的围绕牵引盘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进气槽的直径大于所述车架的宽度,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槽孔部以及环形槽,所述一个或多个槽孔部竖直设置,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下部开口连通,由出气口排出的尾气通过环形槽从槽孔部的下部开口进入槽孔部,并向上传输,从所述上部开口部排出;
所述车厢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处设置有尾气流通空间,由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流入所述尾气流通空间中,并通过所述尾气流通空间,尾气在所述底板的从所述挂车的前进方向的最前端到最后端,以及底板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到另一侧的端部的范围内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进气槽的半径等于牵引盘的中心到所述出气口的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在所述主车的前进方向设置在所述牵引盘的前方和后方,且到所述牵引盘的中心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部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将所述环形的车架进气槽四等分的位置上,在所述主车牵引所述挂车沿直线行驶时,存在两个槽孔部的位置与所述两个出气口的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向上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多个横梁和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多个纵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都具有尾气引导通道,且所述尾气引导通道相互连通,构成所述尾气流通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梁上焊接有数量与所述槽孔部相等且位置与所述槽孔部相对的底板进气管,所述底板进气管与所述横梁中的所述尾气引导通道连通,所述底板进气管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槽孔部的所述上部开口的直径,并且向下开口,从而所述底板进气管能够嵌入于所述上部开口内,由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由所述底板进气管进入所述尾气引导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水平底面,所述底板是在所述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为倒V形的倾斜底板,由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构成,所述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由车厢中部分别向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倾斜,并且分别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处抵接于所述水平底面,从而由所述水平底面、所述第一倾斜侧板和所述第二倾斜侧板围成了在所述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空间,所述尾气流通空间是所述三角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具有水平底面,所述底板由第三倾斜侧板、第四倾斜侧板和搭设在第三倾斜侧板、第四倾斜侧板之间的平面底板构成,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分别设置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具有间隔,并且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在由车厢中部朝向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方向向下倾斜,并且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处抵接于所述水平底面,所述平面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倾斜侧板和所述第四倾斜侧板的在靠近车厢中部侧的端部之间,从而由所述水平底面和所述底板围成了在前进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梯形的梯形空间,所述尾气流通空间是所述梯形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面具有通孔,所述槽孔部的所述上部开口排出的尾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尾气流通空间,并充满所述尾气流通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处覆盖档风板或挡风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部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所述槽孔部的内部安装有圆形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之间,且直径小于所述圆柱的直径,从而所述隔板与所述槽孔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尾气由所述下部开口进入所述槽孔部,经由所述间隔向上传输,并从所述上部开口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挂车底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所述支承构件支承在所述水平底面上,且所述支承构件上设置有供尾气穿过的开口。
CN201910724426.4A 2019-08-07 2019-08-07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Pending CN110341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426.4A CN110341804A (zh) 2019-08-07 2019-08-07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4426.4A CN110341804A (zh) 2019-08-07 2019-08-07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804A true CN110341804A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4426.4A Pending CN110341804A (zh) 2019-08-07 2019-08-07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18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8071A (zh) * 2020-12-18 2021-04-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8071A (zh) * 2020-12-18 2021-04-2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
CN112678071B (zh) * 2020-12-18 2022-03-2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客车底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7545B (zh) 用于作业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风扇通风性的进气系统
US9616945B1 (en) Aerodynamic fairings for cargo enclosures
CN110341804A (zh)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KR20110002437A (ko) 자동차
CN101941462A (zh) 机动车辆以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盖
CN107780998A (zh) 一种通用化集成式doc‑dpf‑scr后处理装置
JP3085327B2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CN110395285A (zh) 一种新型司机室空调风道
CN202413811U (zh) 高速动车组空调风道系统
CN101631703A (zh) 除霜喷嘴
CN111960126A (zh) 一种环保料仓
CN210707622U (zh) 挂车底板加热装置
CN211765333U (zh) 车体下部结构
CN112787022A (zh) 一种电池托盘及电池箱
CN205890454U (zh) 汽车空调箱流道
CN107380261A (zh) 一种卡车横梁及横梁上管线布置结构
CN219224100U (zh) 气候风洞的喷口结构以及气候风洞
CN106080112A (zh) 汽车空调箱流道
CN106476569A (zh) 车厢加热系统和电动自卸车
CN219544928U (zh) 厢式货车的降风阻组件和车箱
CN206049919U (zh) 电动车的散热车架
CN116105961A (zh) 气候风洞的喷口结构以及气候风洞
CN211977310U (zh) 一种汽车空调蒸发器下壳体组件
US20200283076A1 (en) An Aerodynamic Device
CN109070786A (zh) 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