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140A -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140A
CN110341140A CN201910795781.0A CN201910795781A CN110341140A CN 110341140 A CN110341140 A CN 110341140A CN 201910795781 A CN201910795781 A CN 201910795781A CN 110341140 A CN110341140 A CN 110341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molding liquid
liquid
injec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57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朝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957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1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1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4Moulds having 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包括上动模和下定模,上动模位于下定模的上侧,上动模与下定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开凿有上模腔和下模腔,上模腔与下模腔之间形成模腔,上动模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柱,上模腔位于多个导向柱的内侧,可以通过流通孔和排气孔的设置,使模腔内的注塑液进行自然排气过程,从而减少外界振动排气操作时导致注塑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注塑成品质量更好,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不同阶段模腔内流出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从而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腔内注塑液是否填充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国内主要的叫法有"干砂实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简称EPC铸造。消失模铸造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铸造工艺之一,被誉为铸造史上的一次"革命",国内外称之为21世纪绿色铸造。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有下列特点:铸件质量好,成本低;材质不限,大小皆宜;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减少清理,节省机加;内部缺陷大大减少,组织致密;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自动化流水线生环保;可以大大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能源消耗。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由于注塑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注塑成型机和注塑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注塑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对材料进行注塑时,由于注塑料在极短的时间便会凝结,为了保证注塑的质量,去除注塑料内部含有的空气,需要对注塑料进行振动,现在普遍采用人工振动棒手动振动的方式,振动时间偏长,劳动强度大,同时,因个人经验的不同及操作水平的差异,在注塑过程中容易造成注塑料的不均匀,注塑料过稠会造成振动不密实,容易形成气孔,导致注塑料的整体性能降低,在干燥时易形成横向裂纹;注塑料偏稀在注塑过程中容易产生粒度偏析,在烘烤过程中容易形成裂纹,所以在注塑过程中模腔内如果排气不良,容易导致注塑成品的质量偏差,产品不美观,严重者有报废的风险,且上动模和下定模合模注塑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两者之间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容易影响注塑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它可以通过流通孔和排气孔的设置,使模腔内的注塑液进行自然排气过程,从而减少外界振动排气操作时导致注塑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注塑成品质量更好,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不同阶段模腔内流出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从而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腔内注塑液是否填充满。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包括上动模和下定模,所述上动模位于下定模的上侧,所述上动模与下定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开凿有上模腔和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下模腔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动模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柱,所述上模腔位于多个导向柱的内侧,所述下定模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槽,所述下模腔位于多个定位槽的内侧,所述导向柱与定位槽相匹配,所述上动模上端开凿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上模腔相连通,所述下定模底端开凿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下模腔相连通,所述流通孔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流通管,所述下定模下方设有注塑液检验瓶,所述注塑液检验瓶上端开凿有安装孔,所述流通管远离流通孔的一端与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注塑液检验瓶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均位于安装孔的外侧,可以通过流通孔和排气孔的设置,使模腔内的注塑液进行自然排气过程,从而减少外界振动排气操作时导致注塑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注塑成品质量更好,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不同阶段模腔内流出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从而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腔内注塑液是否填充满。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管位于注塑液检验瓶内部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注塑液分流管,所述注塑液分流管底端所处的水平面位置位于注塑液检验瓶的中下部,模腔内的注塑液经流通孔和流通管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能够增加注塑液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时的长度,当模腔内注塑液即将注满时,从流通孔内流出的注塑液不易太快的掉落至注塑液检验瓶底部,进而使其不易过快的与注塑液检验瓶底部已积聚的注塑液混合,从而不易影响工作人员对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情况的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液分流管上端为直筒管状结构,所述注塑液分流管下端为带有多个空心球形凸起的管状结构,多个所述空心球形凸起在注塑液分流管表面间隔分布,注塑液经注塑液分流管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部时,空心球形凸起的设置使得注塑液流经注塑液分流管时能够被分割成多段,同时能够延缓注塑液的下流速度,方便工作人员对模腔内不同阶段流下的注塑液进行观察,使观察结果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液分流管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注塑液分流管下半部分的内径,所述空心球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注塑液分流管上半部分的内径,使从流通孔和流通管流入注塑液分流管内的注塑液流量由大变小,使注塑液在注塑液分流管内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孔上端开口处孔径小于流通孔下端开口处孔径,使从模腔内流向流通孔的注塑液较少,在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的同时不易影响注塑工作的进行,所述排气孔在注塑液检验瓶表面呈环形分布,且排气孔的孔径为0.006-0.4mm,通过排气孔的设置使注塑液检验瓶与流通管和流通孔连通,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且使得排气孔孔径较小,不易影响注塑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液检验瓶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均由耐腐蚀透光的光学玻璃材质制成,采用该材质方便工作人员对从模腔内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的注塑液进行观察,同时使注塑液不易腐蚀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延长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外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定位圈,所述环形定位圈由带有弹性的软性材质制成,所述环形定位圈上端与上动模相接触,且环形定位圈与定位槽相匹配,注塑过程中将上动模合在下定模上时,导向柱插入定位槽内的同时环形定位圈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卡入定位槽内,加强导向柱与定位槽之间的连接作用,使注塑过程中上动模与下定模之间不易晃动,进而使注塑成品的质量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孔上半部分为倒梯形结构,所述注塑孔下半部分为细长孔结构,所述注塑孔下半部分的孔径小于注塑孔上半部分的孔径,且两者大小比例为1:2.5-3,注塑液通过注塑孔流入模腔内的过程中,当注塑孔整体结构为细长孔结构时,通常通过注塑孔的路径较长,容易影响注塑液的流动,通过上述注塑孔的结构设置,减少了注塑液的流动长度,使得注塑液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模腔内,从而使注塑液可以更快地在模腔内流动,充满模腔,使得注塑成品成型效果更好,提高注塑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内壁均涂覆有润滑涂层,所述润滑涂层为二硫化钼涂料形成的涂层,使模腔内壁更加光滑,进而使注塑成品与模腔之间的附着力较低,两者之间不易出现卡死或咬合的情况,为脱模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上动模和下定模均由钢材质制成,且钢材质为Q345型钢材,使用该材质制成的上动模和下定模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足够的韧性,能够满足注塑成型的需要,并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损坏,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通过流通孔和排气孔的设置,使模腔内的注塑液进行自然排气过程,从而减少外界振动排气操作时导致注塑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注塑成品质量更好,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不同阶段模腔内流出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从而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腔内注塑液是否填充满。
(2)流通管位于注塑液检验瓶内部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注塑液分流管,注塑液分流管底端所处的水平面位置位于注塑液检验瓶的中下部,模腔内的注塑液经流通孔和流通管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时,注塑液分流管的设置能够增加注塑液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时的长度,当模腔内注塑液即将注满时,从流通孔内流出的注塑液不易太快的掉落至注塑液检验瓶底部,进而使其不易过快的与注塑液检验瓶底部已积聚的注塑液混合,从而不易影响工作人员对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情况的观察。
(3)注塑液分流管上端为直筒管状结构,注塑液分流管下端为带有多个空心球形凸起的管状结构,多个空心球形凸起在注塑液分流管表面间隔分布,注塑液经注塑液分流管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部时,空心球形凸起的设置使得注塑液流经注塑液分流管时能够被分割成多段,同时能够延缓注塑液的下流速度,方便工作人员对模腔内不同阶段流下的注塑液进行观察,使观察结果更加精确。
(4)注塑液分流管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注塑液分流管下半部分的内径,空心球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注塑液分流管上半部分的内径,使从流通孔和流通管流入注塑液分流管内的注塑液流量由大变小,使注塑液在注塑液分流管内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观察。
(5)流通孔上端开口处孔径小于流通孔下端开口处孔径,使从模腔内流向流通孔的注塑液较少,在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的同时不易影响注塑工作的进行,排气孔在注塑液检验瓶表面呈环形分布,且排气孔的孔径为0.006-0.4mm,通过排气孔的设置使注塑液检验瓶与流通管和流通孔连通,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且使得排气孔孔径较小,不易影响注塑进程。
(6)注塑液检验瓶为圆台形结构,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均由耐腐蚀透光的光学玻璃材质制成,采用该材质方便工作人员对从模腔内流入注塑液检验瓶内的注塑液进行观察,同时使注塑液不易腐蚀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延长注塑液检验瓶和注塑液分流管的使用寿命。
(7)导向柱外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定位圈,环形定位圈由带有弹性的软性材质制成,环形定位圈上端与上动模相接触,且环形定位圈与定位槽相匹配,注塑过程中将上动模合在下定模上时,导向柱插入定位槽内的同时环形定位圈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卡入定位槽内,加强导向柱与定位槽之间的连接作用,使注塑过程中上动模与下定模之间不易晃动,进而使注塑成品的质量更佳。
(8)注塑孔上半部分为倒梯形结构,注塑孔下半部分为细长孔结构,注塑孔下半部分的孔径小于注塑孔上半部分的孔径,且两者大小比例为1:2.5-3,注塑液通过注塑孔流入模腔内的过程中,当注塑孔整体结构为细长孔结构时,通常通过注塑孔的路径较长,容易影响注塑液的流动,通过上述注塑孔的结构设置,减少了注塑液的流动长度,使得注塑液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模腔内,从而使注塑液可以更快地在模腔内流动,充满模腔,使得注塑成品成型效果更好,提高注塑质量。
(9)上模腔和下模腔内壁均涂覆有润滑涂层,润滑涂层为二硫化钼涂料形成的涂层,使模腔内壁更加光滑,进而使注塑成品与模腔之间的附着力较低,两者之间不易出现卡死或咬合的情况,为脱模提供了便利。
(10)上动模和下定模均由钢材质制成,且钢材质为Q345型钢材,使用该材质制成的上动模和下定模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足够的韧性,能够满足注塑成型的需要,并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损坏,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注塑液检验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上动模、102注塑孔、103上模腔、104导向柱、105环形定位圈、201下定模、202下模腔、203定位槽、204流通孔、301流通管、302注塑液检验瓶、303排气孔、304安装孔、305注塑液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包括上动模101和下定模201,上动模101位于下定模201的上侧,上动模101和下定模201均由钢材质制成,且钢材质为Q345型钢材,使用该材质制成的上动模101和下定模201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足够的韧性,能够满足注塑成型的需要,并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损坏,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上动模101与下定模20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开凿有上模腔103和下模腔202,上模腔103与下模腔202之间形成模腔,上模腔103和下模腔202内壁均涂覆有润滑涂层,润滑涂层为二硫化钼涂料形成的涂层,使模腔内壁更加光滑,进而使注塑成品与模腔之间的附着力较低,两者之间不易出现卡死或咬合的情况,为脱模提供了便利。
上动模101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柱104,上模腔103位于多个导向柱104的内侧,下定模201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槽203,下模腔202位于多个定位槽203的内侧,导向柱104与定位槽203相匹配,导向柱104外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定位圈105,环形定位圈105由带有弹性的软性材质制成,环形定位圈105上端与上动模101相接触,且环形定位圈105与定位槽203相匹配,注塑过程中将上动模101合在下定模201上时,导向柱104插入定位槽203内的同时环形定位圈105在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卡入定位槽203内,加强导向柱104与定位槽203之间的连接作用,使注塑过程中上动模101与下定模201之间不易晃动,进而使注塑成品的质量更佳。
上动模101上端开凿有注塑孔102,注塑孔102与上模腔103相连通,注塑孔102上半部分为倒梯形结构,注塑孔102下半部分为细长孔结构,注塑孔102下半部分的孔径小于注塑孔102上半部分的孔径,且两者大小比例为1:2.5-3,注塑液通过注塑孔102流入模腔内的过程中,当注塑孔102整体结构为细长孔结构时,通常通过注塑孔102的路径较长,容易影响注塑液的流动,通过上述注塑孔102的结构设置,减少了注塑液的流动长度,使得注塑液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模腔内,从而使注塑液可以更快地在模腔内流动,充满模腔,使得注塑成品成型效果更好,提高注塑质量。
下定模201底端开凿有流通孔204,流通孔204与下模腔202相连通,流通孔204上端开口处孔径小于流通孔204下端开口处孔径,使从模腔内流向流通孔204的注塑液较少,在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的同时不易影响注塑工作的进行,流通孔204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流通管301,下定模201下方设有注塑液检验瓶302,注塑液检验瓶302上端开凿有安装孔304,流通管301远离流通孔204的一端与安装孔304螺纹连接。
请参阅图4,注塑液检验瓶302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303,多个排气孔303均位于安装孔304的外侧,排气孔303在注塑液检验瓶302表面呈环形分布,且排气孔303的孔径为0.03mm,通过排气孔303的设置使注塑液检验瓶302与流通管301和流通孔204连通,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且使得排气孔303孔径较小,不易影响注塑进程。
请参阅图2,流通管301位于注塑液检验瓶302内部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注塑液分流管305,注塑液分流管305底端所处的水平面位置位于注塑液检验瓶302的中下部,模腔内的注塑液经流通孔204和流通管301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时,注塑液分流管305的设置能够增加注塑液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时的长度,当模腔内注塑液即将注满时,从流通孔204内流出的注塑液不易太快的掉落至注塑液检验瓶302底部,进而使其不易过快的与注塑液检验瓶302底部已积聚的注塑液混合,从而不易影响工作人员对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情况的观察。
请参阅图2,注塑液分流管305上端为直筒管状结构,注塑液分流管305下端为带有多个空心球形凸起的管状结构,多个空心球形凸起在注塑液分流管305表面间隔分布,注塑液经注塑液分流管305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部时,空心球形凸起的设置使得注塑液流经注塑液分流管305时能够被分割成多段,同时能够延缓注塑液的下流速度,方便工作人员对模腔内不同阶段流下的注塑液进行观察,使观察结果更加精确,注塑液分流管305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注塑液分流管305下半部分的内径,空心球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注塑液分流管305上半部分的内径,使从流通孔204和流通管301流入注塑液分流管305内的注塑液流量由大变小,使注塑液在注塑液分流管305内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观察。
请参阅图2,注塑液检验瓶302为圆台形结构,注塑液检验瓶302和注塑液分流管305均由耐腐蚀透光的光学玻璃材质制成,采用该材质方便工作人员对从模腔内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的注塑液进行观察,同时使注塑液不易腐蚀注塑液检验瓶302和注塑液分流管305,延长注塑液检验瓶302和注塑液分流管305的使用寿命。
注塑时,工作人员手持上动模101,使导向柱104对准定位槽203插入,即完成上动模101与下定模201之间的合模工作,再通过注塑孔102向上模腔103与下模腔202之间形成的模腔内注入注塑液,流入模腔内的注塑液依次经流通孔204、流通管301和注塑液分流管305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被收集,此过程中,因注塑液分流管305的特殊结构设置,延长了注塑液流入注塑液检验瓶302内时的路径,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模腔内不同阶段流下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进行观察,当工作人员观察到某一阶段注塑液分流管305内的注塑液中不含气泡时,说明模腔内注塑液已经填充满,其中排气孔303的设置使注塑液检验瓶302与流通管301和流通孔204连通,进而对模腔进行排气操作。
可以通过流通孔204和排气孔303的设置,使模腔内的注塑液进行自然排气过程,从而减少外界振动排气操作时导致注塑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注塑成品质量更好,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注塑液分流管305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不同阶段模腔内流出的注塑液中是否含有气泡,从而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腔内注塑液是否填充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包括上动模(101)和下定模(201),所述上动模(101)位于下定模(20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模(101)与下定模(20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开凿有上模腔(103)和下模腔(202),所述上模腔(103)与下模腔(202)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动模(101)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柱(104),所述上模腔(103)位于多个导向柱(104)的内侧,所述下定模(201)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槽(203),所述下模腔(202)位于多个定位槽(203)的内侧,所述导向柱(104)与定位槽(203)相匹配,所述上动模(101)上端开凿有注塑孔(102),所述注塑孔(102)与上模腔(103)相连通,所述下定模(201)底端开凿有流通孔(204),所述流通孔(204)与下模腔(202)相连通,所述流通孔(204)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流通管(301),所述下定模(201)下方设有注塑液检验瓶(302),所述注塑液检验瓶(302)上端开凿有安装孔(304),所述流通管(301)远离流通孔(204)的一端与安装孔(304)螺纹连接,所述注塑液检验瓶(302)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303),多个所述排气孔(303)均位于安装孔(30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301)位于注塑液检验瓶(302)内部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注塑液分流管(305),所述注塑液分流管(305)底端所处的水平面位置位于注塑液检验瓶(302)的中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液分流管(305)上端为直筒管状结构,所述注塑液分流管(305)下端为带有多个空心球形凸起的管状结构,多个所述空心球形凸起在注塑液分流管(305)表面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液分流管(305)上半部分的内径大于注塑液分流管(305)下半部分的内径,所述空心球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注塑液分流管(305)上半部分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204)上端开口处孔径小于流通孔(204)下端开口处孔径,所述排气孔(303)在注塑液检验瓶(302)表面呈环形分布,且排气孔(303)的孔径为0.006-0.4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液检验瓶(302)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注塑液检验瓶(302)和注塑液分流管(305)均由耐腐蚀透光的光学玻璃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104)外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定位圈(105),所述环形定位圈(105)由带有弹性的软性材质制成,所述环形定位圈(105)上端与上动模(101)相接触,且环形定位圈(105)与定位槽(203)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孔(102)上半部分为倒梯形结构,所述注塑孔(102)下半部分为细长孔结构,所述注塑孔(102)下半部分的孔径小于注塑孔(102)上半部分的孔径,且两者大小比例为1:2.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103)和下模腔(202)内壁均涂覆有润滑涂层,所述润滑涂层为二硫化钼涂料形成的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模(101)和下定模(201)均由钢材质制成,且钢材质为Q345型钢材。
CN201910795781.0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Pending CN110341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781.0A CN110341140A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781.0A CN110341140A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140A true CN110341140A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5781.0A Pending CN110341140A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11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3952A (zh) * 2020-02-26 2020-06-16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vr眼镜成型装置
CN112828167A (zh) * 2021-02-21 2021-05-25 刘朝进 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冷却装置
CN114701100A (zh) * 2022-03-30 2022-07-05 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智能化制造的深腔型产品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077A (zh) * 2013-07-31 2013-11-27 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CN105216241A (zh) * 2015-11-17 2016-01-06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新型模具
CN105235151A (zh) * 2015-11-17 2016-01-13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
CN205130294U (zh) * 2015-10-26 2016-04-06 苏州天至尊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可排气且易于闭合上下模的注塑模具
CN107812890A (zh) * 2017-11-10 2018-03-20 江门耀兴精铸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模具
CN207915942U (zh) * 2018-02-07 2018-09-28 宾时力精密模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注塑品修整度的注塑模具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077A (zh) * 2013-07-31 2013-11-27 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CN205130294U (zh) * 2015-10-26 2016-04-06 苏州天至尊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可排气且易于闭合上下模的注塑模具
CN105216241A (zh) * 2015-11-17 2016-01-06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新型模具
CN105235151A (zh) * 2015-11-17 2016-01-13 重庆持恒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
CN107812890A (zh) * 2017-11-10 2018-03-20 江门耀兴精铸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模具
CN207915942U (zh) * 2018-02-07 2018-09-28 宾时力精密模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注塑品修整度的注塑模具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3952A (zh) * 2020-02-26 2020-06-16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vr眼镜成型装置
CN112828167A (zh) * 2021-02-21 2021-05-25 刘朝进 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冷却装置
CN114701100A (zh) * 2022-03-30 2022-07-05 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智能化制造的深腔型产品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14701100B (zh) * 2022-03-30 2023-06-02 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智能化制造的精密深腔型产品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1140A (zh) 一种基于消失模工艺的注塑模具
CN103328178A (zh) Frp的制造方法
CN108555248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泵壳的铸造方法及铸造模具
CN211437992U (zh) 一种砂型铸造冷芯模具
CN208543783U (zh) 一种手机边框注塑模具
CN106079255A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
CN109676108B (zh) 一种离心铸造非回转体装置及其铸造方法
CN208730230U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CN105215287A (zh) 一种阀体消失模及其使用方法
CN210940072U (zh) 一种起动机电磁开关模具
CN206678308U (zh) 一种摩托车置物箱下盖塑胶注塑模具
CN109465403A (zh) 一种潜水泵小流量铸件的铸造工艺
CN208410618U (zh) 一种成型效果好的注塑模具
CN210389976U (zh) 一种带有气囊的注塑模具
CN108437363A (zh) 一种密封圈的注射加工模具及方法
CN209155038U (zh) 一种便于脱料的碳纤维羽毛球拍模具
CN208375743U (zh) 一种制造真空注型机料口堵塞的模具
CN202207772U (zh) 一种砂型结构
CN207982252U (zh) 轮盘模具
CN208992979U (zh) 一种一次性组合注塑成型的开关按柄
CN206748930U (zh)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
CN111730836A (zh) 一种高精密注塑模具
CN207240724U (zh) 一种材料成型导流装置
CN108941468A (zh) 细长类铸铁棒的砂型铸造方法
CN206997693U (zh) 一种消失模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