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8654B -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8654B
CN110338654B CN201810283923.0A CN201810283923A CN110338654B CN 110338654 B CN110338654 B CN 110338654B CN 201810283923 A CN201810283923 A CN 201810283923A CN 110338654 B CN110338654 B CN 110338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tube
detection tube
ai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39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8654A (zh
Inventor
徐辉任
王志锋
许其养
严平
刘传兰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39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8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8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8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8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8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47J27/62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by device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heat supply by switching off heaters or for automatically lifting the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包括:导气管进气端与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且在导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进气端与排气孔的相适配;检测管的两端具有开口,开口上分别覆盖薄膜,薄膜根据其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以改变检测管内的气压并使设置在检测管内的移动液体在检测管内运动;控制组件的输入端与检测管相连接,用于检测移动液体的位置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烹饪器具加热元件相连接,用于依据检测到的移动液体的位置,针对移动液体的位置,对加热元件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了对烹饪器具的溢出现象进行预警及控制,避免在真正溢出时再去调节加热元件,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溢装置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等)在煲汤煮粥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沸腾溢锅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相关技术中的做法是被动式的防溢出结构设计,如在电磁炉散热孔周围设置具有流道作用的导水筋,其端部设有排水孔,当电磁炉溢水量比较大时,水经过导水筋并通过排水孔迅速排至电磁炉外部;或者是在烹饪时检测烹饪器具内的气泡生成状态,在气泡将要溢出时,对烹饪器具进行降温等操作,但是被动式的防溢出结构设计无法实现溢锅预警以及智能控制,当水量过大或加热过快时存在防溢出失效的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溢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溢装置,用于烹饪器具,防溢装置包括:导气管,导气管进气端与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且在导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进气端与排气孔的相适配;检测管,检测管的两端具有开口,开口上分别覆盖薄膜,检测管的一端与检测开口相适配,薄膜根据其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以改变检测管内的气压并使设置在检测管内的移动液体在检测管内运动;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的输入端与检测管相连接,用于检测移动液体的位置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烹饪器具加热元件相连接,用于根据电信号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防溢装置包括导气管、检测管和控制组件,导气管的进气端与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排气孔将烹饪器具的内锅中的气体进行排出,并且气体从进气端进入到导气管内部,从导气管的另一端排出,保证排气孔能正常进行排气。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排气孔相适配,使得从排气孔内排出的气体能完全进入到导气管内,导气管内可以真实有效的体现出烹饪器具的内锅中的气体流速。同时在导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检测管设置在检测开口处,使得检测管通过检测开口与导气管内的气体相连接,检测管的两端具有开口,并且在开口上覆盖有薄膜,薄膜将检测管的两端进行封堵,使得检测管内形成密封的空间,并且在检测管的内部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液体,移动液体可在检测管内根据气压进行移动。控制组件的输入端与检测管相连接,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加热元件相连接,控制组件的输入端用于检测移动液体所在检测管内的具体位置,并且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同时输出端用于根据电信号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因此可以依据检测到的移动液体的位置,针对移动液体的位置,对加热元件进行相应的控制,使得在移动液体因锅内气体流速过大而产生的运动会通过电信号反应为对加热元件的控制,防止因加热元件功率过高而使得内锅中的食材产生溢出的现象,保证了对烹饪器具的溢出现象进行预警及控制,避免在真正溢出时再去调节加热元件,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在锅内进行烹饪时,由于加热元件的加热作用,这样会使得内锅中不断有气体通过排气孔向导气管排出,且由导气管排至外部。并且由于加热持续进行,内锅中排出的气体的流速也在不断地增大,同时气体流速越大,气体的压强越小,这样会使得导气管内的压强逐渐减小,同时与导气管相连通的检测管的一端的薄膜,其两侧就会具有压差,与导气管的内部相接触的一侧的压力就会小于与检测管内部相接触的一侧的压力,这样此薄膜就会根据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使得薄膜会逐渐朝向检测管的内部方向鼓起。与此同时,由于薄膜的形变,会将检测管内的空间大小进行提升,这样就会使得在检测管内的空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进行了扩大,这样无疑会使得检测管内的气压减小。同时,检测管内原先位置处的移动液体其两端的气压也不相同,这样会使得移动液体会向靠近导气管的一端进行移动,由于靠近导气管的一端处的薄膜进行了形变,因此该端与移动液体之间的气压小于移动液体与另一端之间的气压,这样移动液体就会根据气体在检测管内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液体两侧的压力重新平衡,移动液体会在检测管内向导气管的方向移动,同时,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可检测到移动液体的位置,并且可以将移动液体所处的不同位置的信号转化为不同的电信号,使得转化得到的电信号与移动液体所处的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并且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加热元件相连接,输出端在接收到相应能反应移动液体位置的电信号后,将根据能够反应处于不同位置的移动液体的电信号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移动液体在不同位置时,说明移动液体根据检测管内的气压进行到了相应位置的运动,而检测管内的气压又反应了薄膜的形变情况,且薄膜的形变是根据内锅中的空气流速进行变化,并且在烹饪的进行中,内锅中的温度越高、越接近沸腾时,其内的空气流速的情况就越快,这样就可以检测到内锅中何时会出现或者即将出现沸腾溢出的现象,保证对加热元件的控制依据来源于内锅中的烹饪情况,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防溢装置可以对烹饪器具内的加热元件按照内锅中的烹饪情况进行调节控制,以实现智能调节。
优选地,在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时,当检测到移动液体位于检测管内越靠近导气管的一端时,说明此时导气管的气流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即内锅中的食材越接近沸腾的情况,因此需要越多的减少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以减小沸腾的程度。或者,将加热装置的功率设置为与移动液体靠近导气管之间的距离成负相关,保证在移动液体靠近导气管时,加热装置的功率越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溢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包括检测探头和光源,检测探头设置在检测管的侧壁上,光源位于检测管相对于检测探头一侧的侧壁上,且检测探头相隔检测管检测光源发出的光线;控制组件的输出端根据检测的光线,获取移动液体将光源进行遮挡的程度,计算出移动液体的位置,并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组件的输入端上设置有检测探头和光源,检测探头和光源分别设置在检测管的侧壁上,并且检测探头设置在检测管一侧的侧壁上,光源设置在检测管另一侧的侧壁上,检测探头与光源为相对设置,这样检测探头就可以相隔检测管来检测到另一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同时,由于在检测管内还设置有移动液体,在移动液体运动至检测管内的不同位置时,移动液体会对光源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使得检测探头检测到的不同量的光线,这样输入端就能够通过获取到的光线情况计算出此时移动液体运动到的位置,并且随后会根据移动液体的位置对加热元件进行相应的控制。
具体地,在检测探头对光线进行检测时,由于检测路径为透过检测管进行检测,这样在检测管内的移动液体的位置会对光线进行不同程度上的遮挡,这样反应在检测探头上就会是检测到的光线的量的不同。同时,对于光源发出的光线可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只需要保证光源发出的光线能被检测探头进行获取即可。
同时,可以将移动液体设置为黑色墨水,由于黑色墨水的颜色较深,遮光性强,这样能保证黑色墨水在运动到各个位置时,均能有效的遮挡住部分光线,保证检测探头检测到的结果准确有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检测管的侧壁上沿移动液体运动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阻值不同的导电点,且与导电点相对侧的侧壁上设置导电线;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分别与导电点并联,第二引线与导电线相连接;在移动液体运动至不同位置,第一引线分别与不同阻值的导电点相连接,并且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通过移动液体相连通;控制组件的输出端根据相连接的导电点获取移动液体的位置,并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管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阻值各不相同的导电点,并且在与导电点不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点和导电线均能够进行导电,并且在控制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和各个导电点之间进行并联,使得第一引线分别与各个导电点相连接,同时将第二引线与导电线进行连接,这样在移动液体运动至不同的位置时,移动液体的一侧与一个导电点相连接,而移动液体的另一侧与导电线连接,保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之间通过导电点、移动液体和导电线进行连接,并将不同阻值的导电点接入到回路中,这样在控制组件中便可以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这样在根据控制组件中的电流便可以推算出移动液体的位置,并且随后会根据移动液体的位置对加热元件进行相应的控制。
可以想到地,为了使得控制组件在移动液体处于不同位置时,回路中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因此还可以将与第二引线相连接的导电线设置为多个阻值相同或者不同的导电点。同时,可以将移动液体设置为导电墨水,保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在通过移动液体进行导通时,能具有良好的导通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电点设置在检测管的侧壁上,且在移动液体未在检测管内运动时,导电点与导气管的距离小于移动液体与导气管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初始位置时,即在检测管内移动液体未因薄膜的形变而出现在检测管内移动时,将导电点与导气管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移动液体与导气管之间的距离,保证薄膜形变后在向导气管的方向移动时,导电点位于移动液体运动方向的后侧,移动液体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与导电点相接触。
此外,在移动液体未在检测管内运动时,导电点与移动液体之间的距离为预设长度的距离,该预设长度为在检测管内的气压减小到预设气压时,移动液体以预设速度运动预设时长时,能运动完成该预设长度,且与导电点相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移动液体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导电点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移动液体的宽度,使得移动液体的不会同时连接到两个导电点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回路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气管包括气动涵道,气动涵道的进气端朝向排气口,气动涵道的进气端的截面积大于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的截面积;检测开口位于导气管中与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管段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气管包括气动涵道,气动涵道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进气端朝向排气口,并且将气动涵道设置为进气端的截面积大于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的截面积,并且气动涵道内部为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使得空气在经过气动涵道时,气体流速因流道变窄而增大。并且检测开口位于导气管中与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管段上,通过设置气动涵道,起到了在通过薄膜对导气管内的气压进行感知时,流速被放大空气更加容易被薄膜感知到,起到了对气压信号进行放大的作用。
优选地,将气动涵道设置为圆台形,使得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气动涵道的界面为光滑连续的,有效的减少了气动涵道的截面减小时,气动涵道的侧壁对气体产生的阻力作用,保证气体流动顺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移动液体将检测管的内部的空间阻隔为相互不连通的两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将移动液体设置至检测管内,并采用薄膜将移动液体在检测管内进行封堵时,使得移动液体位于检测管内部,移动液体将检测管的内部空间阻隔为相互不连通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气压相等,保证了在初始状态(移动液体未移动)时,设置在检测管内部的移动液体不会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测管为水平设置在检测开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检测管设置在检测开口处时,为水平设置,通过水平设置检测管,使得检测管内的移动液体不会因为重力的影响而在检测管内进行运动,而只会受到压力的作用进行移动,保证了检测效果真实有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测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通过薄膜与外界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检测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通过薄膜与外界相连通,这样在加热元件停止加热时,使得导气管内的气体流速减少,导气管内的气压回到常压,靠近导气管一侧的薄膜失去向外形变的动力。远离导气管一侧的薄膜与外界相连通,此时外界的气压会明显大于检测管内的气压,薄膜会向远离导气管的一侧进行形变,使得原先向导气管的形变进行恢复,进而移动液体向远离导气管的方向移动,电路断开无电信号输出,完成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防溢装置,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溢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上盖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防溢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上盖的外侧,使得防溢装置为模块化,能够进行与各种烹饪器具进行适配使用,且防溢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设置在上盖的外侧,便于拆卸,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清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元件包括线圈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加热元件内部设置线圈盘,使得在对防溢装置在对加热元件进行控制时,能够对加热元件的线圈盘进行控制,保证了内锅中的食材不会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溢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导气管,122气动涵道,14检测管,142导电点,144导电线,16薄膜,18移动液体,20控制组件,22加热元件,24输入端,242检测探头,244光源,246第一引线,248第二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溢装置,用于烹饪器具,防溢装置包括:导气管12,导气管12进气端与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且在导气管12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进气端与排气孔的相适配;检测管14,检测管14的两端具有开口,开口上分别覆盖薄膜16,检测管14的一端与检测开口相适配,薄膜16根据其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以改变检测管14内的气压并使设置在检测管14内的移动液体18在检测管14内运动;控制组件20,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与检测管14相连接,用于检测移动液体18的位置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控制组件20的输出端与烹饪器具加热元件22相连接,用于根据电信号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防溢装置包括导气管12、检测管14和控制组件20,导气管12的进气端与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排气孔将烹饪器具的内锅中的气体进行排出,并且气体从进气端进入到导气管12内部,从导气管12的另一端排出,保证排气孔能正常进行排气。导气管12的进气端与排气孔相适配,使得从排气孔内排出的气体能完全进入到导气管12内,导气管12内可以真实有效的体现出烹饪器具的内锅中的气体流速。同时在导气管12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检测管14设置在检测开口处,使得检测管14通过检测开口与导气管12内的气体相连接,检测管14的两端具有开口,并且在开口上覆盖有薄膜16,薄膜16将检测管14的两端进行封堵,使得检测管14内形成密封的空间,并且在检测管14的内部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液体18,移动液体18可在检测管14内根据气压进行移动。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与检测管14相连接,控制组件20的输出端与加热元件22相连接,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用于检测移动液体18所在检测管14内的具体位置,并且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同时输出端用于根据电信号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因此可以依据检测到的移动液体18的位置,针对移动液体18的位置,对加热元件22进行相应的控制,使得在移动液体18因锅内气体流速过大而产生的运动会通过电信号反应为对加热元件22的控制,防止因加热元件22功率过高而使得内锅中的食材产生溢出的现象,保证了对烹饪器具的溢出现象进行预警及控制,避免在真正溢出时再去调节加热元件22,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在锅内进行烹饪时,由于加热元件22的加热作用,这样会使得内锅中不断有气体通过排气孔向导气管12排出,且由导气管12排至外部。并且由于加热持续进行,内锅中排出的气体的流速也在不断地增大,同时气体流速越大,气体的压强越小,这样会使得导气管12内的压强逐渐减小,同时与导气管12相连通的检测管14的一端的薄膜16,其两侧就会具有压差,与导气管12的内部相接触的一侧的压力就会小于与检测管14内部相接触的一侧的压力,这样此薄膜16就会根据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使得薄膜16会逐渐朝向检测管14的内部方向鼓起。与此同时,由于薄膜16的形变,会将检测管14内的空间大小进行提升,这样就会使得在检测管14内的空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进行了扩大,这样无疑会使得检测管14内的气压减小。同时,检测管14内原先位置处的移动液体18其两端的气压也不相同,这样会使得移动液体18会向靠近导气管12的一端进行移动,由于靠近导气管12的一端处的薄膜16进行了形变,因此该端与移动液体18之间的气压小于移动液体18与另一端之间的气压,这样移动液体18就会根据气体在检测管14内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液体18两侧的压力重新平衡,移动液体18会在检测管14内向导气管12的方向移动,同时,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可检测到移动液体18的位置,并且可以将移动液体18所处的不同位置的信号转化为不同的电信号,使得转化得到的电信号与移动液体18所处的位置之间为一一对应,并且控制组件20的输出端与加热元件22相连接,输出端在接收到相应能反应移动液体18位置的电信号后,将根据能够反应处于不同位置的移动液体18的电信号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移动液体18在不同位置时,说明移动液体18根据检测管14内的气压进行到了相应位置的运动,而检测管14内的气压又反应了薄膜16的形变情况,且薄膜16的形变是根据内锅中的空气流速进行变化,并且在烹饪的进行中,内锅中的温度越高、越接近沸腾时,其内的空气流速的情况就越快,这样就可以检测到内锅中何时会出现或者即将出现沸腾溢出的现象,保证对加热元件22的控制依据来源于内锅中的烹饪情况,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防溢装置可以对烹饪器具内的加热元件22按照内锅中的烹饪情况进行调节控制,以实现智能调节。
优选地,在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时,当检测到移动液体18位于检测管14内越靠近导气管12的一端时,说明此时导气管12的气流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即内锅中的食材越接近沸腾的情况,因此需要越多的减少加热元件22的加热功率,以减小沸腾的程度。或者,将加热装置的功率设置为与移动液体18靠近导气管12之间的距离成负相关,保证在移动液体18靠近导气管12时,加热装置的功率越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包括检测探头242和光源244,检测探头242设置在检测管14的侧壁上,光源244位于检测管14相对于检测探头242一侧的侧壁上,且检测探头242相隔检测管14检测光源244发出的光线;控制组件20的输出端根据检测的光线,获取移动液体18将光源244进行遮挡的程度,计算出移动液体18的位置,并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在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上设置有检测探头242和光源244,检测探头242和光源244分别设置在检测管14的侧壁上,并且检测探头242设置在检测管14一侧的侧壁上,光源244设置在检测管14另一侧的侧壁上,检测探头242与光源244为相对设置,这样检测探头242就可以相隔检测管14来检测到另一侧的光源244所发出的光线。同时,由于在检测管14内还设置有移动液体18,在移动液体18运动至检测管14内的不同位置时,移动液体18会对光源244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使得检测探头242检测到的不同量的光线,这样输入端24就能够通过获取到的光线情况计算出此时移动液体18运动到的位置,并且随后会根据移动液体18的位置对加热元件22进行相应的控制。
具体地,在检测探头242对光线进行检测时,由于检测路径为透过检测管14进行检测,这样在检测管14内的移动液体18的位置会对光线进行不同程度上的遮挡,这样反应在检测探头242上就会是检测到的光线的量的不同。同时,对于光源244发出的光线可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只需要保证光源244发出的光线能被检测探头242进行获取即可。
同时,可以将移动液体18设置为黑色墨水,由于黑色墨水的颜色较深,遮光性强,这样能保证黑色墨水在运动到各个位置时,均能有效的遮挡住部分光线,保证检测探头242检测到的结果准确有效。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检测管14的侧壁上沿移动液体18运动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阻值不同的导电点142,且与导电点142相对侧的侧壁上设置导电线144;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包括第一引线246和第二引线248,第一引线246分别与导电点142并联,第二引线248与导电线144相连接;在移动液体18运动至不同位置,第一引线246分别与不同阻值的导电点142相连接,并且第一引线246和第二引线248通过移动液体18相连通;控制组件20的输出端根据相连接的导电点142获取移动液体18的位置,并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管14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阻值各不相同的导电点142,并且在与导电点142不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线144,导电点142和导电线144均能够进行导电,并且在控制组件20的输入端24设置有第一引线246和第二引线248,第一引线246和各个导电点142之间进行并联,使得第一引线246分别与各个导电点142相连接,同时将第二引线248与导电线144进行连接,这样在移动液体18运动至不同的位置时,移动液体18的一侧与一个导电点142相连接,而移动液体18的另一侧与导电线144连接,保证第一引线246和第二引线248之间通过导电点142、移动液体18和导电线144进行连接,并将不同阻值的导电点142接入到回路中,这样在控制组件20中便可以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这样在根据控制组件20中的电流便可以推算出移动液体18的位置,并且随后会根据移动液体18的位置对加热元件22进行相应的控制。
可以想到地,为了使得控制组件20在移动液体18处于不同位置时,回路中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因此还可以将与第二引线248相连接的导电线144设置为多个阻值相同或者不同的导电点142。同时,可以将移动液体18设置为导电墨水,保证第一引线246和第二引线248在通过移动液体18进行导通时,能具有良好的导通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电点142设置在检测管14的侧壁上,且在移动液体18未在检测管14内运动时,导电点142与导气管12的距离小于移动液体18与导气管12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在初始位置时,即在检测管14内移动液体18未因薄膜16的形变而出现在检测管14内移动时,将导电点142与导气管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移动液体18与导气管12之间的距离,保证薄膜16形变后在向导气管12的方向移动时,导电点142位于移动液体18运动方向的后侧,移动液体18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与导电点142相接触。
此外,在移动液体18未在检测管14内运动时,导电点142与移动液体18之间的距离为预设长度的距离,该预设长度为在检测管14内的气压减小到预设气压时,移动液体18以预设速度运动预设时长时,能运动完成该预设长度,且与导电点142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点142之间的间距大于移动液体18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电点142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移动液体18的宽度,使得移动液体18的不会同时连接到两个导电点142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回路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气管12包括气动涵道122,气动涵道122的进气端朝向排气口,气动涵道122的进气端的截面积大于气动涵道122的出气端的截面积;检测开口位于导气管12中与气动涵道122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管段上。
在该实施例中,导气管12包括气动涵道122,气动涵道122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进气端朝向排气口,并且将气动涵道122设置为进气端的截面积大于气动涵道122的出气端的截面积,并且气动涵道122内部为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使得空气在经过气动涵道122时,气体流速因流道变窄而增大。并且检测开口位于导气管12中与气动涵道122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管段上,通过设置气动涵道122,起到了在通过薄膜16对导气管12内的气压进行感知时,流速被放大空气更加容易被薄膜16感知到,起到了对气压信号进行放大的作用。
优选地,将气动涵道122设置为圆台形,使得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气动涵道122的界面为光滑连续的,有效的减少了气动涵道122的截面减小时,气动涵道122的侧壁对气体产生的阻力作用,保证气体流动顺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移动液体18将检测管14的内部的空间阻隔为相互不连通的两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移动液体18设置至检测管14内,并采用薄膜16将移动液体18在检测管14内进行封堵时,使得移动液体18位于检测管14内部,移动液体18将检测管14的内部空间阻隔为相互不连通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气压相等,保证了在初始状态(移动液体18未移动)时,设置在检测管14内部的移动液体18不会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检测管14为水平设置在检测开口处。
在该实施例中,将检测管14设置在检测开口处时,为水平设置,通过水平设置检测管14,使得检测管14内的移动液体18不会因为重力的影响而在检测管14内进行运动,而只会受到压力的作用进行移动,保证了检测效果真实有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检测管14远离导气管12的一端通过薄膜16与外界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将检测管14远离导气管12的一端通过薄膜16与外界相连通,这样在加热元件22停止加热时,使得导气管12内的气体流速减少,导气管12内的气压回到常压,靠近导气管12一侧的薄膜16失去向外形变的动力。远离导气管12一侧的薄膜16与外界相连通,此时外界的气压会明显大于检测管14内的气压,薄膜16会向远离导气管12的一侧进行形变,使得原先向导气管12的形变进行恢复,进而移动液体18向远离导气管12的方向移动,电路断开无电信号输出,完成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防溢装置,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溢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溢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上盖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将防溢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上盖的外侧,使得防溢装置为模块化,能够进行与各种烹饪器具进行适配使用,且防溢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设置在上盖的外侧,便于拆卸,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清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元件22包括线圈盘。
在该实施例中,将加热元件22内部设置线圈盘,使得在对防溢装置在对加热元件22进行控制时,能够对加热元件22的线圈盘进行控制,保证了内锅中的食材不会溢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溢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装置包括:
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烹饪器具的排气孔相连接,且在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测开口,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排气孔相适配;
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分别覆盖薄膜,所述检测管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开口相适配,所述薄膜根据其两侧的压差进行形变,以改变所述检测管内的气压并使设置在所述检测管内的移动液体在所述检测管内运动;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管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液体的位置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烹饪器具加热元件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对所述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包括检测探头和光源,所述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检测管的侧壁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检测管相对于所述检测探头一侧的侧壁上,且所述检测探头相隔所述检测管检测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
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出端根据检测的光线,获取所述移动液体将所述光源进行遮挡的程度,计算出所述移动液体的位置,并对所述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管的侧壁上沿所述移动液体运动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阻值不同的导电点,且与所述导电点相对侧的侧壁上设置导电线;
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分别与多个阻值不同的所述导电点相连接,各个所述导电点之间并联,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导电线相连接;
在所述移动液体运动至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引线分别与不同阻值的导电点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通过所述移动液体相连通;
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出端根据相连接的所述导电点获取所述移动液体的位置,并对所述加热元件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点设置在所述检测管的侧壁上,且在所述移动液体未在所述检测管内运动时,所述导电点与所述导气管的距离小于所述移动液体与所述导气管的距离;和/或
相邻两个所述导电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移动液体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管包括气动涵道,所述气动涵道的进气端朝向所述排气口,所述气动涵道的进气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的截面积;
所述检测开口位于所述导气管中与所述气动涵道的出气端相连接的管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液体将所述检测管的内部的空间阻隔为相互不连通的两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管为水平设置在所述检测开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管远离所述导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薄膜与外界相连通。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溢装置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上盖的外侧;和/或
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线圈盘。
CN201810283923.0A 2018-04-02 2018-04-02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110338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3923.0A CN110338654B (zh) 2018-04-02 2018-04-02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3923.0A CN110338654B (zh) 2018-04-02 2018-04-02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8654A CN110338654A (zh) 2019-10-18
CN110338654B true CN110338654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17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3923.0A Active CN110338654B (zh) 2018-04-02 2018-04-02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865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0711A (ja) * 2001-10-25 2003-05-08 Nec Tokin Corp 水位センサおよび水量センサ
CN2647186Y (zh) * 2001-02-11 2004-10-13 方展崇 一种压力电饭锅
EP2242405A1 (de) * 2008-02-08 2010-10-27 Gero Vertriebs GmbH Kochgefäss
CN201719056U (zh) * 2010-04-02 2011-01-26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防溢出装置的电饭煲
CN102778536A (zh) * 2012-05-31 2012-11-14 北京理工大学 推车式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4398147A (zh) * 2012-03-06 2015-03-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泡沫溢出功能的电饭煲及其防止方法
CN204318427U (zh) * 2014-11-18 2015-05-13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防溢电饭煲
CN107411544A (zh) * 2017-08-18 2017-12-01 江门市盈德钢化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汽防喷玻璃锅盖的压力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6562U (zh) * 1990-08-01 1991-10-16 王永光 全密封自动压力锅
EP1582122A1 (en) * 2004-03-31 2005-10-05 Compania de Menaje Domestico SL Safety device for pressure cookers
KR101618067B1 (ko) * 2014-12-09 2016-05-09 (주)힌지코리아 전기조리기의 증기배출장치
CN104490282B (zh) * 2014-12-22 2017-02-01 杜文娟 利用伯努利原理的自动分次加水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6889875B (zh) * 2015-12-18 2019-05-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及其锅盖
CN106490968B (zh) * 2016-12-13 2018-11-2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设备及其压力检测装置
CN106618172B (zh) * 2016-12-13 2018-12-2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7080464B (zh) * 2017-05-22 2020-07-03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防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7186Y (zh) * 2001-02-11 2004-10-13 方展崇 一种压力电饭锅
JP2003130711A (ja) * 2001-10-25 2003-05-08 Nec Tokin Corp 水位センサおよび水量センサ
EP2242405A1 (de) * 2008-02-08 2010-10-27 Gero Vertriebs GmbH Kochgefäss
CN201719056U (zh) * 2010-04-02 2011-01-26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防溢出装置的电饭煲
CN104398147A (zh) * 2012-03-06 2015-03-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止泡沫溢出功能的电饭煲及其防止方法
CN102778536A (zh) * 2012-05-31 2012-11-14 北京理工大学 推车式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CN204318427U (zh) * 2014-11-18 2015-05-13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防溢电饭煲
CN107411544A (zh) * 2017-08-18 2017-12-01 江门市盈德钢化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汽防喷玻璃锅盖的压力锅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饭煲";曾峥;《消费品质量安全》;201703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8654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671B (zh) 加热烹调器
GB2478163A (en) Liquid vessels
CN109124343B (zh) 烹饪厨具盖体和烹饪厨具及破泡防溢方法
CN104026995A (zh) 具有气候受控温度限制器的烤箱
CN110338654B (zh)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JP5625617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204635955U (zh) 一种节能的电热烹饪器具
CN201996364U (zh) 深油炸锅
CN110351911B (zh)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WO2015190475A1 (ja) 加熱調理器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110425616A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91293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110986127B (zh) 一种吸油烟机、炉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209863294U (zh) 一种可恒定控制任意温度的烹饪装置
CN110351912B (zh)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8740647U (zh) 防溢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722788U (zh) 烹饪器具
CN21090263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911287U (zh) 烹饪器具
CN215777482U (zh) 导风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270185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5226875U (zh) 一种电烧烤炉
CN214128210U (zh) 一种固定于内盖上的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20506790U (zh) 一种炉头和电燃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