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7373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7373A
CN110337373A CN201780086384.5A CN201780086384A CN110337373A CN 110337373 A CN110337373 A CN 110337373A CN 201780086384 A CN201780086384 A CN 201780086384A CN 110337373 A CN110337373 A CN 110337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ing
corner portion
tire
decorative pattern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63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7373B (zh
Inventor
白石贵之
甲田启
新泽达朗
植村卓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37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7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92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设计刀槽花纹的倒角形状,在指定了车辆装接方向的轮胎中,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刀槽花纹11具有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在这些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形成有比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长度L短的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与各倒角部12对置的部位存在不具有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在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满足SIN>SOUT的关系。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设计刀槽花纹的倒角形状,在指定了车辆装接方向的轮胎中,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中,在由多个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形成有多条刀槽花纹。通过设置这样的刀槽花纹来确保排水性,发挥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然而,存在如下缺点:在为了改善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而在胎面部配置了许多刀槽花纹的情况下,条状花纹的刚性会降低,因此,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会降低。
此外,在充气轮胎中,提出了各种在胎面花纹形成刀槽花纹且对其实施了倒角的充气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形成刀槽花纹且对其实施了倒角的情况下,有时会因倒角的形状而丧失边缘效应,此外,有时会因倒角的尺寸而使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或者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37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设计刀槽花纹的倒角形状,在指定了车辆装接方向的轮胎中,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在由该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而且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具有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在这些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形成有比所述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在所述刀槽花纹的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存在不具有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在形成于所述主槽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所述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满足SIN>SOUT的关系。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而且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的充气轮胎中,在刀槽花纹的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设置比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另一方面,在该刀槽花纹的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由此,能基于倒角部改善排水效果,同时在非倒角区域中通过边缘效应有效地去除水膜。因此,能大幅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在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混有倒角部和非倒角区域,因此能在制动时以及驱动时最大限度地享受上述那样的潮湿性能的改善效果。此外,与以往的实施了倒角的刀槽花纹相比,能将实施倒角的面积设为最小限度,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进而,在形成于主槽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所有倒角部中,通过相对地增大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特别是防滑性能),而且通过相对地减小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与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在从倒角部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至刀槽花纹的槽底的范围内,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宽度是固定的。由此,与以往的实施了倒角的刀槽花纹相比,能将实施倒角的面积设为最小限度,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
x×0.1≤y≤x×0.3+1.0(1)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由主槽划分出的多列条状花纹中的两列以上的条状花纹配置有刀槽花纹。由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OUT满足AIN≤AOUT的关系。由此,能够在整个胎面部均匀地得到倒角部的压坏的抑制效果和边缘效应,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为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的1.5倍~5.0倍。由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本发明中,倒角部的体积是指,由具有倒角部的槽和倒角部的轮廓线和胎面部的踏面所包围的区域的体积,换言之,在实施倒角时槽壁与胎面部的踏面所成的边缘部分的削取量。另一方面,倒角部的投影面积是指,将倒角部投影于胎面部的踏面的法线方向时测量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形成于图4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以及其倒角部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X-X向视剖面图。
图7(a)、(b)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改进例的剖面图。
图8(a)、(b)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改进例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其他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11(a)、(b)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的俯视图。
图12是图4的Y-Y向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中,CL是轮胎中心线。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IN表示将轮胎装接于车辆时相对于车辆的轮胎中心线CL的内侧(以下,称作车辆装接内侧),OUT表示将轮胎装接于车辆时相对于车辆的轮胎中心线CL的外侧(以下,称作车辆装接外侧)。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形成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2;以及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3。
在一对胎圈部3、3之间装架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含在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增强帘线,绕着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剖面为三角形的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胎边芯6。
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处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带束层7。这些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增强帘线,且配置为增强帘线在层间相互交叉。在带束层7中,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40°的范围。作为带束层7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钢帘线。以提高高速耐久性为目的,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配置有将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5°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一层带束覆盖层(belt coverlayer)8。作为带束覆盖层8的增强帘线,优选使用尼龙、芳纶等有机纤维帘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轮胎内部结构表示充气轮胎的代表性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个示例的图。在胎面部1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9。主槽9包含位于轮胎中心线CL的两侧的一对内侧主槽9A、9A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一对外侧主槽9B、9B。通过这四条主槽9,在胎面部1划分出条状花纹10。条状花纹10包含位于轮胎中心线CL上的中央条状花纹100A、位于中央条状花纹100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以及位于各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胎肩条状花纹100D、100E。
在中央条状花纹100A和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分别形成有具有一对倒角部12的刀槽花纹11。刀槽花纹11包含配置于中央条状花纹100A的刀槽花纹110A和分别配置于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的刀槽花纹110B、110C。倒角部12包含形成于刀槽花纹110A的倒角部120A、形成于刀槽花纹110B的倒角部120B以及形成于刀槽花纹110C的倒角部120C。
在中央条状花纹100A,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多条刀槽花纹110A。这些刀槽花纹110A的一端与内侧主槽9A连通,另一方面,另一端在中央条状花纹100A内终止。即,刀槽花纹110A是半封闭式刀槽花纹。
在中间条状花纹100B,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多条刀槽花纹110B。这些刀槽花纹110B的一端与内侧主槽9A连通,另一方面,另一端与外侧主槽9B连通。即,刀槽花纹110B是开放式刀槽花纹。在中间条状花纹100C,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多条刀槽花纹110C。这些刀槽花纹110C的一端在中间条状花纹100C内终止,另一方面,另一端与外侧主槽9B连通。即,刀槽花纹110C是半封闭式刀槽花纹。
在胎肩条状花纹100D、100E,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横纹槽200,该横纹槽200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与外侧主槽9B呈非连通。横纹槽200包含形成于胎肩条状花纹100D的横纹槽200A和形成于胎肩条状花纹100E的横纹槽200B。
图3~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图。图3~图5中,Tc表示轮胎周向,Tw表示轮胎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条状花纹10包含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刀槽花纹11和由多条刀槽花纹11划分出的花纹块101。多个花纹块101配置为在轮胎周向排列。刀槽花纹11是指槽宽为1.5mm以下的细槽。
如图4所示,刀槽花纹11的整体形状具有弯曲状,在条状花纹10内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此外,刀槽花纹11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边缘11A和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边缘11B。在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形成有倒角部12。
倒角部12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倒角部12A和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倒角部12B。在与这些倒角部12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即,在与倒角部12A对置的部位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踢出侧的非倒角区域13B,在与倒角部12B对置的部位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R为踏入侧的非倒角区域13A。如此,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以邻接的方式配置有倒角部12和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
如图5所示,在刀槽花纹11以及倒角部12A、12B中,将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刀槽花纹长度L、倒角长度LA、LB。这些刀槽花纹长度L、倒角长度LA、LB是刀槽花纹11或者倒角部12A、12B的各自的一方的端部至另一方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倒角部12A、12B的倒角长度LA、LB均形成为比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长度L短。
图6是与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且在铅垂方向对胎面部1进行剖切的图。如图6所示,在将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设为x(mm)、将倒角部12的最大深度设为y(mm)时,以最大深度y(mm)比最大深度x(mm)浅的方式形成有刀槽花纹11和倒角部12。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优选3mm~8mm。在倒角部12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121至刀槽花纹11的槽底的范围内,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实质上是固定的。对于该刀槽花纹宽度W而言,例如在刀槽花纹11的槽壁存在突条的情况下设为此突条的高度不包含于刀槽花纹宽度,或者在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随着朝向槽底缓慢变窄的情况下设为变窄的部分不包含于刀槽花纹宽度,设为实质上测定的刀槽花纹11的宽度。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满足SIN>SOUT的关系。在图2的方案中,仅在刀槽花纹11设有倒角部,因此,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刀槽花纹11以及横纹槽200)的所有倒角部由倒角部12构成,构成为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120A、120B的总体积SIN比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120C的总体积SOUT大。
作为如此使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IN大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的方法,能够列举:使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刀槽花纹11的总条数多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刀槽花纹11的总条数;除了刀槽花纹11以外,还在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槽(例如,刀槽花纹、横纹槽)设置倒角部等。此外,能够构成为:使位于车辆装接内侧和车辆装接外侧的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剖面形状各不相同,如图7(a)、(b)所示,相对地增大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体积,另一方面,如图8(a)、(b)所示,相对地减小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体积,满足SIN>SOUT的关系。
图7(a)、(b)以及图8(a)、(b)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改进例的图。如图7(a)、(b)所示,在与刀槽花纹11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将连结倒角部12的端部121、122的线段设为倒角基准线RL。然后,倒角部12A、12B的至少一方具有比该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的轮廓线OL。将由该轮廓线OL、刀槽花纹11以及胎面部1的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倒角区域Ra,将由倒角基准线RL、刀槽花纹11以及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基准区域Rb。即,由图7(a)、(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轮廓线OL所包围的扇形的区域为倒角区域Ra,由图7(a)、(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倒角基准线RL所包围的三角形的区域为基准区域Rb。此时,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相等或大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特别优选的是,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大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
如图8(a)、(b)所示,在与刀槽花纹11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中,将连结倒角部12的端部121、122的线段设为倒角基准线RL。然后,倒角部12A、12B的至少一方具有比该倒角基准线RL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轮廓线OL。将由该轮廓线OL、刀槽花纹11以及胎面部1的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倒角区域Ra,将由倒角基准线RL、刀槽花纹11以及踏面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基准区域Rb。即,由图8(a)、(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轮廓线OL所包围的区域为倒角区域Ra,由图8(a)、(b)所示的两条虚线和倒角基准线RL所包围的三角形的区域为基准区域Rb。此时,倒角区域Ra的截面积a小于基准区域Rb的截面积b。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设置比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长度L短的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与各倒角部12对置的部位具有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由此,能基于倒角部12改善排水效果,同时在未设置倒角部12的非倒角区域13中通过边缘效应有效地去除水膜。因此,能大幅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并且,在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混有倒角部12和不存在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13,因此能在制动时以及驱动时最大限度地享受上述那样的潮湿性能的改善效果。进而,在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所有倒角部中,通过相对地增大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特别是防滑性能),而且通过相对地减小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以最大深度x(mm)与最大深度y(mm)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的方式构成为好。通过以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的方式设置刀槽花纹11和倒角部12,与以往的实施了倒角的刀槽花纹相比,能将实施倒角的面积设为最小限度,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y<x×0.1时,基于倒角部12的排水效果变得不充分,相反地,当y>x×0.3+1.0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会因条状花纹10的刚性降低而降低。特别是,满足y≤x×0.3+0.5的关系为好。
x×0.1≤y≤x×0.3+1.0(1)
此外,优选的是,在由主槽9划分出的多列条状花纹10中的两列以上的条状花纹10配置有刀槽花纹11。通过如此在两列以上的条状花纹10配置刀槽花纹11,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
进而,在上述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优选为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的1.5倍~5.0倍,更优选为2.0倍~4.0倍。通过如此相对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适度地设定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能够平衡良好地改善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其他改进例的图。如图9所示,胎面部1被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槽9划分,由位于轮胎中心线CL上的中央条状花纹100A、位于中央条状花纹100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以及位于各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胎肩条状花纹100D、100E构成。在中央条状花纹100A未形成有槽,在中间条状花纹100B、100C分别形成有具有一对倒角部120B、120C的刀槽花纹110B、110C,在胎肩条状花纹100D、100E分别形成有横纹槽200A、200B。此外,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刀槽花纹11以及横纹槽200)的所有倒角部由倒角部120B、120C构成,并且构成为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120B的总投影面积A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120C的总投影面积AOUT同等。进而,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120B具有图7(a)、(b)所示的剖面形状,另一方面,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120C具有图8(a)、(b)所示的剖面形状。即,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120B的总体积S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120C的总体积SOUT满足SIN>SOUT的关系。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形成于主槽9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刀槽花纹11的倒角部12的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OUT满足AIN≤AOUT的关系。通过以满足这样的关系的方式设定总投影面积AIN和总投影面积AOUT,能够在整个胎面部均匀地得到倒角部的压坏的抑制效果和边缘效应,因此,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图10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的图。图10所示的刀槽花纹11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具有倾斜角度θ。该倾斜角度θ是指连结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虚拟线(图10所示的虚线)与花纹块101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倾斜角度θ存在锐角侧的倾斜角度和钝角侧的倾斜角度,在图10中示出了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此外,倾斜角度θ将条状花纹10内的中间间距处的刀槽花纹11的倾斜角度作为对象。此时,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50°~70°为好。通过如此使刀槽花纹11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能提高花纹刚性,能更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倾斜角度θ小于40°时,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恶化,当超过80°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刚性。
在本发明中,将刀槽花纹11的具有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θ的一侧设为锐角侧,将刀槽花纹11的具有钝角侧的倾斜角度θ的一侧设为钝角侧。分别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边缘11A、11B的倒角部12A、12B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锐角侧。通过如此在刀槽花纹11的锐角侧实施倒角,能更进一步改善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或者,倒角部12A、12B也可以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钝角侧。通过如此使倒角部12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钝角侧,边缘效应增大,能更进一步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上述刀槽花纹11的整体形状为弯曲状,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但进一步地也可以具有刀槽花纹11的一部分在俯视时弯曲或弯折的形状。通过如此形成刀槽花纹11,各刀槽花纹11的边缘11A、11B的总量增大,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如图10所示,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配置有一处。通过如此配置倒角部12,能提高耐不均匀磨耗性能。在此,当倒角部12在刀槽花纹11的踏入侧的边缘11A和踢出侧的边缘11B分别形成有两处以上时,分节变多,存在使耐不均匀磨耗性能恶化的倾向。
此外,将沿着与刀槽花纹11正交的方向测定的倒角部12的宽度的最大值设为宽度W1。此时,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优选设为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的0.8倍~5.0倍,更优选为1.2倍~3.0倍为好。通过如此相对于刀槽花纹宽度W适度地设定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倒角部12的最大宽度W1小于刀槽花纹11的刀槽花纹宽度W的0.8倍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当大于5.0倍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进而,倒角部12的长尺寸方向的外缘部与刀槽花纹11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形成。通过如此使倒角部12与刀槽花纹11平行地延伸,能提高耐不均匀磨耗性能,并且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
如图10所示,倒角部12A、12B的位于主槽9附近的端部分别与位于条状花纹10两侧的主槽9连通。通过如此形成倒角部12A、12B,能更进一步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或者,倒角部12A、12B的位于主槽9附近的端部也可以在条状花纹10内终止而不与主槽9连通。通过如此形成倒角部12A、12B,能更进一步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图11(a)、(b)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刀槽花纹及其倒角部的其他改进例的图。如图11(a)所示,倒角部12A和倒角部12B形成为:倒角部12A、12B双方的一部分在刀槽花纹11的中央部重合。在此,将倒角部12A与倒角部12B重合的部分即重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重叠长度L1。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在倒角部12A与倒角部12B双方的一部分不重合而是隔开固定间隔分离的情况下,重叠长度L1与刀槽花纹长度L的比例用负值表示。重叠部的重叠长度L1优选为刀槽花纹长度L的-30%~30%,更优选为-15%~15%为好。通过如此相对于刀槽花纹长度L适度地设定倒角部12的重叠长度L1,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在此,当重叠长度L1大于30%时,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当小于-30%时,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变得不充分。
图12是沿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进行剖切的图。如图12所示,刀槽花纹11在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底部抬高部14。作为底部抬高部14,存在位于刀槽花纹11的中央部的底部抬高部14A和位于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通过如此在刀槽花纹11设置底部抬高部14,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也可以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和/或端部以外。
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中,将轮胎径向的高度设为高度H14。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以外的底部抬高部14A中,将刀槽花纹11的槽底至底部抬高部14A的上表面的高度的最大值设为高度H14A。该高度H14A优选为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2倍~0.5倍,更优选为0.3倍~0.4倍为好。通过如此将配置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以外的底部抬高部14A的高度H14A设定为适度的高度,能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并且能维持排水效果,因此,能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高度H14A小于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2倍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当大于0.5倍时,无法充分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在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两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中,将刀槽花纹11的槽底至底部抬高部14B的上表面的高度的最大值设为高度H14B。该高度H14B优选为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6倍~0.9倍,更优选为0.7倍~0.8倍为好。通过如此将形成于刀槽花纹11的端部的底部抬高部14B的高度H14B设定为适度的高度,能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能提高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在此,当高度H14B小于刀槽花纹11的最大深度x的0.6倍时,无法充分提高花纹块101的刚性,当大于0.9倍时,无法充分提高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
此外,在刀槽花纹11的底部抬高部14中,将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底部抬高长度L14。底部抬高部14A、14B的底部抬高长度L14A、L14B优选为刀槽花纹长度L的0.3倍~0.7倍,更优选为0.4倍~0.6倍为好。通过如此适度地设定底部抬高部14A、14B的底部抬高长度L14A、L14B,能兼顾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提高。实例
在轮胎尺寸245/40R19、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在由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而且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的充气轮胎中,制作了按照表1那样设定如下项目的比较例以及实例1~5的轮胎:倒角的配置;刀槽花纹的结构;刀槽花纹长度L和倒角长度LA、LB的长短;有无与倒角部对置的部位的倒角;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的大小;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mm);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mm);具备具有倒角部的刀槽花纹的条状花纹的列数;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IN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OUT的大小;车辆装接内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车辆装接外侧的所有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之比(SIN/SOUT)。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所有的试验轮胎中,形成于条状花纹的刀槽花纹为贯通条状花纹的开放式刀槽花纹,而且具有在踏入侧和踢出侧的两侧的边缘存在比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另一方面,在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不存在其他倒角部的结构。
对这些试验轮胎实施由试驾员进行的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和关于防滑性能的评价,并将其结果一并表示于表1中。
在关于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中,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9×8.5J车轮并装接于车辆,在气压260kPa的条件下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将比较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以及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越优异。
在关于防滑性能的评价中,将各试验轮胎组装在轮辋尺寸为19×8.5J的车轮上,在气压为260kPa下,安装至车辆上,在直行路上实施进入水深10mm的水坑的行驶试验,逐渐增加进入水坑的速度,测定发生打滑现象的极限速度。评价结果通过将比较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表示防滑性能越优异。
[表1]
由这些表1判断出,通过设计形成于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形状,实例1~5的轮胎同时改善了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和潮湿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也改善了防滑性能。
符号说明
1胎面部
2侧壁部
3胎圈部
9主槽
10条状花纹
11刀槽花纹
11A踏入侧的边缘
11B踢出侧的边缘
12倒角部
12A踏入侧的倒角部
12B踢出侧的倒角部
13非倒角区域
13A踏入侧的非倒角区域
13B踢出侧的非倒角区域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在由所述主槽划分出的条状花纹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而且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装接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具有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在这些踏入侧的边缘和踢出侧的边缘分别形成有比所述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长度短的倒角部,在所述刀槽花纹的与各倒角部对置的部位存在不具有其他倒角部的非倒角区域,在形成于所述主槽以外的槽的、至少包括所述刀槽花纹的倒角部的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满足SIN>SOUT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的最大深度x与所述倒角部的最大深度y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在从所述倒角部的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至所述刀槽花纹的槽底的范围内,所述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宽度是固定的,其中,所述x的单位是mm,所述y的单位是mm,
x×0.1≤y≤x×0.3+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主槽划分出的多列条状花纹中的两列以上的条状花纹配置有所述刀槽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IN与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投影面积AOUT满足AIN≤AOUT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所有倒角部中位于车辆装接内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IN为位于车辆装接外侧的倒角部的总体积SOUT的1.5倍~5.0倍。
CN201780086384.5A 2017-02-15 2017-12-2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0337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5760A JP6822195B2 (ja) 2017-02-15 2017-02-15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25760 2017-02-15
PCT/JP2017/046211 WO2018150731A1 (ja) 2017-02-15 2017-12-2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7373A true CN110337373A (zh) 2019-10-15
CN110337373B CN110337373B (zh) 2021-08-20

Family

ID=6316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384.5A Active CN110337373B (zh) 2017-02-15 2017-12-2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3710B2 (zh)
JP (1) JP6822195B2 (zh)
CN (1) CN110337373B (zh)
DE (1) DE112017007076B4 (zh)
WO (1) WO20181507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2065A (zh) * 2020-12-30 2021-03-30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2689B2 (ja) * 2016-09-08 2020-10-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55327B2 (ja) * 2019-04-05 2023-04-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51122A (en) * 1986-01-29 1989-03-14 Daniel J. Lindner All-season pneumatic tire with chamfered tread blocks
US5824169A (en) * 1995-01-20 1998-10-2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improved wear properties
EP0925957A2 (en) * 1997-12-25 1999-06-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CN101384441A (zh) * 2006-02-20 2009-03-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3101404A (zh) * 2011-11-14 2013-05-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717412A (zh) * 2011-07-28 2014-04-09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的胎面花纹
EP2731811A1 (fr) * 2011-07-12 2014-05-21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 compren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vue d'incisions comprenant parties larges et des parties etroites
CN103974838A (zh) * 2011-12-08 2014-08-06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具有可变倒角的胎面
CN10441728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487266A (zh) * 2012-07-20 2015-04-01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的驱动轴的轮胎的胎面和轮胎
WO2015083474A1 (ja) * 2013-12-06 2015-06-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5134581A (ja) * 2014-01-17 2015-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5674788U (zh) * 2015-06-12 2016-11-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06132729A (zh) * 2014-03-28 2016-11-1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778781A (zh) * 2016-03-15 2018-11-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5213A (ja) * 2003-09-02 2005-03-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99914B2 (ja) * 2008-10-03 2012-12-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64600B1 (fr) 2010-09-09 2014-08-22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EP2666649B1 (en) * 2011-01-19 2019-01-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5829859B2 (ja) * 2011-08-04 2015-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148942B2 (ja) * 2013-09-02 2017-06-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0547B2 (ja) 2014-01-27 2018-1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28034B2 (ja) * 2014-02-26 2017-11-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93610B2 (ja) * 2014-08-06 2018-03-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91149B2 (ja) * 2014-08-29 2019-10-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06772B2 (ja) 2014-10-30 2016-10-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31974B2 (ja) * 2014-11-27 2017-11-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51122A (en) * 1986-01-29 1989-03-14 Daniel J. Lindner All-season pneumatic tire with chamfered tread blocks
US5824169A (en) * 1995-01-20 1998-10-2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improved wear properties
EP0925957A2 (en) * 1997-12-25 1999-06-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CN101384441A (zh) * 2006-02-20 2009-03-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EP2731811A1 (fr) * 2011-07-12 2014-05-21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 compren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vue d'incisions comprenant parties larges et des parties etroites
CN103717412A (zh) * 2011-07-28 2014-04-09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的胎面花纹
CN103101404A (zh) * 2011-11-14 2013-05-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974838A (zh) * 2011-12-08 2014-08-06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具有可变倒角的胎面
CN104487266A (zh) * 2012-07-20 2015-04-01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的驱动轴的轮胎的胎面和轮胎
CN10441728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083474A1 (ja) * 2013-12-06 2015-06-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5134581A (ja) * 2014-01-17 2015-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132729A (zh) * 2014-03-28 2016-11-1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205674788U (zh) * 2015-06-12 2016-11-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2017001584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08778781A (zh) * 2016-03-15 2018-11-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2065A (zh) * 2020-12-30 2021-03-30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CN112572065B (zh) * 2020-12-30 2023-03-07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2195B2 (ja) 2021-01-27
US20190359005A1 (en) 2019-11-28
DE112017007076T5 (de) 2019-10-31
US11433710B2 (en) 2022-09-06
JP2018131048A (ja) 2018-08-23
WO2018150731A1 (ja) 2018-08-23
CN110337373B (zh) 2021-08-20
DE112017007076B4 (de)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395B (zh) 充气轮胎
CN108778781A (zh) 充气轮胎
CN110300669A (zh) 充气轮胎
CN109641490A (zh) 充气轮胎
JP64247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214091A (zh) 充气轮胎
CN106794714B (zh) 充气轮胎
CN110300668A (zh) 充气轮胎
CN110337373A (zh) 充气轮胎
CN108602396B (zh) 充气轮胎
CN108602393A (zh) 充气轮胎
CN108602389A (zh) 充气轮胎
CN110049884A (zh) 充气轮胎
CN108602394A (zh) 充气轮胎
US20170305200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9689401A (zh) 充气轮胎
CN109661315A (zh) 充气轮胎
CN109641489A (zh) 充气轮胎
CN110382259A (zh) 充气轮胎
CN109641488A (zh) 充气轮胎
CN110290936A (zh) 充气轮胎
CN109689402A (zh) 充气轮胎
JP742890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441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