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5749B -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5749B
CN110335749B CN201910685357.0A CN201910685357A CN110335749B CN 110335749 B CN110335749 B CN 110335749B CN 201910685357 A CN201910685357 A CN 201910685357A CN 110335749 B CN110335749 B CN 110335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base
carri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53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5749A (zh
Inventor
张国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iyan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iyan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iyan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iyan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53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5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5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5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5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5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6Forming taps or terminals while winding, e.g. by wrapping or soldering the wire onto pins, or by directly forming terminals from the w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其中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包括:夹持电感载体,使所述电感载体固定在绕线机构上;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本发明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实现了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制作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动完成底座安装和底座引脚绕线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感载体在绕线时,导线完全缠绕在电感载体上,与底座安装时,需手工先把导线拉出,将电感安装在底座上,再把拉出的导线缠绕在底座的引脚上,工作效率较低,且自动化程度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实现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包括:
夹持电感载体,使所述电感载体固定在绕线机构上;
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
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
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
在步骤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中,包括:
使第一绕线机构上的第一出线口先出第一直导线,后出第一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一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一侧上;
使第二绕线机构上的第二出线口先出第二直导线,后出第二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二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另一侧上;
在步骤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中,将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分别缠绕在所述底座的两个引脚上;
在步骤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前,包括:
使放线组件放线;
当放线长度达到预设值,使上线组件将导线输出至所述绕线机构。
在步骤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后,裁剪所述直导线,使所述直导线与所述引脚紧密缠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第一传送机构上夹持所述电感载体,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所述电感载体进行传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前,将所述底座传送至所述底座安装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第二传送机构上夹持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所述底座进行传送。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包括上料机构、绕线机构、底座安装机构、缠脚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分别与所述上料机构、绕线机构和底座安装机构和缠脚机构连接;
其中,绕线机构包括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可切换直线出线和弧形出线的切换组件;
所述绕线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绕线机构和第二绕线机构,分别作用于电感载体的两个绕线轴;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工位,分别为电感载体上料工位、第一绕线工位、第二绕线工位和底座安装工位,四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侧边上,每个工位均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电感载体;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为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有六个工位,分别为底座上料工位、电感载体安装工位、第一缠脚工位、第二缠脚工位、第一剪线工位和第二剪线工位,六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转盘的侧边上,每个工位均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底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上线组件和放线组件,所述上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放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在电感载体绕线时,设计一个用于后续拉出的直导线,使完成绕线的电感载体可以依靠机械设备轻易地拉出导线。该直导线的长度可提前预设,以便于后续用于拉出导线的缠脚机构定位,实现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3中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线组件和放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发明制作而成的SQ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的流程图,该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S140。
S110、夹持电感载体,使所述电感载体固定在绕线机构上。其中,所述电感载体包括两个绕线轴;所述电感载体与所述绕线机构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感载体绕线时与所述绕线机构实现固定,当所述电感载体绕线完成后,所述电感载体与所述绕线机构断开连接。具体的,可在所述绕线机构上设定一个用于接收并固定所述电感载体的工位。
S120、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其中,弧形出线可使导线在所述电感载体的绕线轴上缠绕,而直导线可以使电感载体在绕线完成后,有部分导线没有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上,使导线在后续步骤中可直接拉出。
S130、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与所述电感载体结合的平台和至少两个引脚。
S140、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
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在电感载体绕线时,设计一个用于后续拉出的直导线,使完成绕线的电感载体可以依靠机械设备轻易地拉出导线。该直导线的长度可提前预设,以便于后续用于拉出导线的缠脚机构定位,实现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底座在上料后,固定在所述底座安装机构上,在所述电感载体与所述底座结合后,放开对所述电感载体的夹持。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的流程图,该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在第一传送机构上夹持电感载体,使所述电感载体固定在第一绕线机构上。其中,所述电感载体包括两个绕线轴;第一传送机构可以为一转盘,该第一转盘上可设置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可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电感载体,使每个工位可同时工作;所述电感载体与所述第一绕线机构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感载体绕线时与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实现固定,当所述电感载体绕线完成后,所述电感载体与所述第一绕线机构断开连接。具体的,可在所述第一绕线机构上设定一个用于接收并固定所述电感载体的第一绕线工位。
S220、使第一绕线机构上的第一出线口先出第一直导线,后出第一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一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一侧上。其中,在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出线前,需上线,为了避免上线过急导致导线绷太紧,在上线步骤前需添加一个放线步骤以作缓冲用,具体的,在该上线及放线步骤中,先使放线组件放线,当放线长度达到预设值,使上线组件将导线输出至所述绕线机构进行出线;判断放线长度是否达到预设值可通过在一特定位置安装感应器实现。
S230、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第二绕线机构,使第二绕线机构上的第二出线口先出第二直导线,后出第二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二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另一侧上。其中,在所述第二绕线机构出线前,需上线,为了避免上线过急导致导线绷太紧,在上线步骤前需添加一个放线步骤以作缓冲用,该上线及放线步骤与步骤S220中描述的上线及放线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40、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所述底座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其中,第二传送机构可以为一转盘,该第二转盘上可设置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可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底座,使每个工位可同时工作;所述底座与所述底座安装机构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感载体结合安装时与所述底座安装机构实现固定,当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感载体结合后,所述底座与所述底座安装机构构断开连接。
S250、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与所述电感载体结合的平台和至少两个引脚,本实施例中,在该步骤中,所述底座包括四个引脚。
S260、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所述底座与电感载体结合体传送到缠脚机构,将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分别缠绕在所述底座的两个引脚上。其中,所述两个引脚为对角分布。
S270、裁剪所述直导线,使所述直导线与所述引脚紧密缠绕。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制作的SQ共模电感如图6所示,包括电感载体310、绕组320、底座平台330和底座引脚340。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均为一转盘,该第一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工位,分别为电感载体上料工位、第一绕线工位、第二绕线工位和底座安装工位,四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侧边上,用于夹持所述电感载体;该第二转盘设置有六个工位,分别为底座上料工位、电感载体安装工位、第一缠脚工位、第二缠脚工位、第一剪线工位和第二剪线工位,六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转盘的侧边上,用于夹持所述底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传送机构。其中,步骤S240可位于步骤S210-230之间或前后的任何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在电感载体绕线时,设计一个用于后续拉出的直导线,使完成绕线的电感载体可以依靠机械设备轻易地拉出导线。该直导线的长度可提前预设,以便于后续用于拉出导线的缠脚机构定位,实现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电感与底座的结合体进行剪线处理,避免拉出的导线过长而触碰到其他引脚,从而造成短路。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包括绕线机构110,所述绕线机构110包括出线口111,所述出线口111处设置有可切换直线出线和弧形出线的切换组件112,如图4所示。其中,该切换组件112可以包括一扇形或圆形卡件和一用于驱动该卡件的驱动件,当出线口111直线出线时,驱动件使卡件离开所述出线口111,使所述出线口111出直导线;当出线口111弧线出线时,驱动件使卡件贴合在所述出线口111上,使导线出线时经过卡件,形成弧状,从而使所述出线口111弧形出线。
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在电感载体绕线时,可通过调节切换组件112,使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使绕组中有部分导线没有缠绕在电感载体上,以便于后续加工过程中,可以依靠机械设备轻易地拉出导线,节省人力,实现电感与底座安装的全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继续参考图3,该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还包括底座安装机构120、缠脚机构130、传送机构140、剪线机构150、电感载体上料机构160和底座上料机构170,所述传送机构140分别与所述绕线机构110和底座安装机构120、缠脚机构130、剪线机构150、电感载体上料机构160和底座上料机构170连接。
所述电感载体上料机构160用于将电感载体上料至所述传送机构140,该电感载体上料机构160具体包括第一振动盘161和电感载体上料组件162,所述第一振动盘161用于放置电感载体,所述电感载体上料组件162将第一振动盘161中的电感载体上料至所述传送机构140。其中,所述电感载体包括两个绕线轴。所述底座上料机构170用于将底座上料至所述传送机构140,该底座上料机构170具体包括第二振动盘171和底座上料组件172,所述第二振动盘171用于放置底座,所述底座上料组件172将第二振动盘171中的底座上料至所述传送机构140。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一与所述电感载体结合的平台和至少两个引脚,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四个引脚。
所述传送机构140用于将电感载体或底座传送到各个工位上进行加工。具体的,所述传送机构140可以包括第一转盘141和第二转盘142。
该第一转盘141上可设置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可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电感载体,使每个工位可同时工作;该第二转盘上可设置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均可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底座,使每个工位可同时工作。
所述第一转盘141和第二转盘142之间连接有所述底座安装机构120,所述第一转盘141还与所述绕线机构110和底座上料机构170连接;所述第二转盘142还与是缠脚机构130、剪线机构150和底座上料机构170连接。
所述底座安装机构120用于将绕线完毕的电感载体与底座结合。第一转盘141将绕线完成的电感载体传送至底座安装机构120的一侧并松开该电感载体;第二转盘142将底座传送至底座安装机构120的另一侧,底座安装机构120将所述电感载体安装在底座上,第二转盘142中的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安装有电感载体的底座,并将其传送到所述缠脚机构130中进行下一步加工。
所述缠脚机构130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缠脚机构130a和第二缠脚机构130b,分别用于将电感载体两个绕线轴上的部分导线拉出,并缠绕在所述底座的两个引脚上;其中,所述两个引脚为对角分布。
所述剪线机构150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剪线机构150a和第二剪线机构150b,分别用于裁剪两个引脚上多余的导线,使导线与引脚紧密缠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上线组件113和放线组件114,所述上线组件113的一端与所述放线组件1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口111连接。在所述出线口111出线前,可利用上线组件113上线;设有放线组件114,可避免上线过急导致导线绷太紧,起缓冲作用。放线组件114中,当放线长度达到预设值,使上线组件113将导线输出至所述绕线机构110进行出线;判断放线长度是否达到预设值可通过在一特定位置安装一感应器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115设置在所述放线组件11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110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绕线机构110a和第二绕线机构110b,分别作用于电感载体的两个绕线轴;第一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工位,分别为电感载体上料工位、第一绕线工位、第二绕线工位和底座安装工位,四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侧边上,用于夹持所述电感载体;第二转盘设置有六个工位,分别为底座上料工位、电感载体安装工位、第一缠脚工位、第二缠脚工位、第一剪线工位和第二剪线工位,六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转盘的侧边上,用于夹持所述底座。
利用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机制作的SQ共模电感如图6所示,包括电感载体310、绕组320、底座平台330和底座引脚340。
本实施例中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电感载体上料组件162将第一振动盘161中的电感载体上料至所述第一转盘141;第一转盘141中的第一夹持组件将该电感载体夹紧,传送至第一绕线工位,利用第一绕线机构110a完成单侧绕线;第一转盘141中的第一夹持组件再夹紧完成单侧绕线的电感载体,传送至第二绕线工位,利用第二绕线机构110b完成单侧绕线;第一转盘141将完成双侧绕线的电感载体传送至底座安装工位;所述底座上料组件172将第二振动盘171中的底座上料至所述第二转盘142;第二转盘142中的第二夹持组件将该底座夹紧,传送至电感载体安装工位,利用底座安装机构120完成电感载体和底座的安装结合;第二转盘142中的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底座以固定上述结合体,并将其依次传送到第一缠脚工位和第二缠脚工位,利用第一缠脚机构130a和第二缠脚机构130b完成底座引脚的导线缠脚;第二转盘142中的第二夹持组件再次夹持底座,将其依次传送至第一剪线机构150a和第二剪线机构150b进行剪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电感载体,使所述电感载体固定在绕线机构上;
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
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
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
在步骤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中,包括:
使第一绕线机构上的第一出线口先出第一直导线,后出第一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一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一侧上;
使第二绕线机构上的第二出线口先出第二直导线,后出第二弧导线,并使所述第二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另一侧上;
在步骤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直导线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中,将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拉出,并使所述第一直导线和第二直导线分别缠绕在所述底座的两个引脚上;
在步骤使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出线口先出直导线,后出弧导线,并使所述弧导线缠绕在所述电感载体的上前,包括:
使放线组件放线;
当放线长度达到预设值,使上线组件将导线输出至所述绕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所述直导线拉出,并缠绕在所述底座的引脚上后,裁剪所述直导线,使所述直导线与所述引脚紧密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传送机构上夹持所述电感载体,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所述电感载体进行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所述电感载体传送到底座安装机构,使底座安装在所述电感载体底部前,将所述底座传送至所述底座安装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传送机构上夹持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所述底座进行传送。
6.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绕线机构、底座安装机构、缠脚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分别与所述上料机构、绕线机构和底座安装机构和缠脚机构连接;
其中,绕线机构包括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可切换直线出线和弧形出线的切换组件;
所述绕线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绕线机构和第二绕线机构,分别作用于电感载体的两个绕线轴;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为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工位,分别为电感载体上料工位、第一绕线工位、第二绕线工位和底座安装工位,四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侧边上,每个工位均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电感载体;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为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有六个工位,分别为底座上料工位、电感载体安装工位、第一缠脚工位、第二缠脚工位、第一剪线工位和第二剪线工位,六个工位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转盘的侧边上,每个工位均设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上线组件和放线组件,所述上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放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口连接。
CN201910685357.0A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10335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357.0A CN1103357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357.0A CN1103357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5749A CN110335749A (zh) 2019-10-15
CN110335749B true CN110335749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14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357.0A Active CN1103357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5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2905B (zh) * 2019-11-14 2022-05-03 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1606B (zh) * 2020-09-10 2022-09-16 珠海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作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4620A (ja) * 2008-05-21 2009-12-03 Toyota Motor Corp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CN205230813U (zh) * 2015-12-14 2016-05-11 深圳市知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环自动绕线机
CN109637804A (zh) * 2018-12-29 2019-04-16 苏州市圣玛特电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绕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891A (en) * 1996-12-30 1999-02-09 Ericsson Inc. Continuo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 wound inductors and wire wound inductors thereby
JP5936268B2 (ja) * 2012-08-08 2016-06-2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線材の端子への絡げ方法
US20190027307A1 (en) * 2017-07-18 2019-01-24 Wen Liang Wang Method of winding a stator core to prevent breakage of wire between pin and winding groove
CN209015890U (zh) * 2018-11-27 2019-06-21 九江福欧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扁线的自动绕线机
CN109872873B (zh) * 2019-04-12 2023-11-10 深圳市艾默锝科技有限公司 绕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4620A (ja) * 2008-05-21 2009-12-03 Toyota Motor Corp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CN205230813U (zh) * 2015-12-14 2016-05-11 深圳市知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环自动绕线机
CN109637804A (zh) * 2018-12-29 2019-04-16 苏州市圣玛特电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绕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5749A (zh) 201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5749B (zh)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及方法
WO2014082408A1 (zh) 一种线材自动焊接工艺及线材自动焊接机
CN110127453B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105990783B (zh) 光伏连接器组装拧紧设备
CN104795234A (zh) 一种网络变压器t1环、t2环绕线机的上料机构
CN110336403B (zh) 一种新型定子组件及其加工工艺
CN210182224U (zh) 一种sq共模电感自动绕线缠脚设备
CN112289513B (zh) 一种卧式成缆生产线工作方法
CN210193074U (zh)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112499371B (zh) 一种全自动盘线机
CN210200543U (zh) 一种全自动cd贴片电感绕线焊锡机
CN115411588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线束插头自动化生产线
CN216450453U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绞线机
CN221057262U (zh) 一种变压器自动扭飞线装置
CN217333838U (zh) 一种具备全自动换线功能的自动绕线机
CN111952814A (zh) 一种hdmi线连接端子的焊锡方法
CN219534291U (zh) 四夹子八工位上下料绕线一体机
CN114420441B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
CN210193076U (zh) 全自动收卷机的上轴装置
CN117791989A (zh) 一种扁线自动化绕线设备及其工艺
CN104767030B (zh) 天线pcb板绕线自动化组装机器总机
CN217984030U (zh) 自动切换送线装置及线束制造设备
CN114300264B (zh) 空心电感线圈绕线设备及其绕线方法
CN212682801U (zh) 一种自动激光机
JP3378753B2 (ja) 連鎖型ターミナル状部品の反転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