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401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401A
CN110323401A CN201910113478.8A CN201910113478A CN110323401A CN 110323401 A CN110323401 A CN 110323401A CN 201910113478 A CN201910113478 A CN 201910113478A CN 110323401 A CN110323401 A CN 110323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electrode
laminated body
screening glass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34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401B (zh
Inventor
高林洋志
仲田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Corp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具备以更高的可靠性接合的集电凸片和保护引线。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包含多个第1电极板以及多个第2电极板的电极体;第1电极输出端子和第2电极输出端子;将第1电极板和第1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1集电体;以及将第2电极板和第2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2集电体。第1电极板具备从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第1集电体连接的第1凸片,将第1凸片重叠多个而形成第1凸片层叠体,第1凸片层叠体的一个面与第1集电体抵接,在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1保护片,在第1保护片的周缘存在由相邻的2边形成的角部,第1保护片至少将角部与第1凸片层叠体接合。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的驱动用电源或电子设备的电源而使用蓄电装置。作为该蓄电装置,例如使用碱性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
在这些蓄电装置中,例如具有:包含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的电极组装体;收容该电极组装体的壳体;堵塞包装壳体的开口的盖;与电极体的一个电极板连接并贯通设于盖的插通孔的电极端子;以及从电极组装体向盖延伸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凸片。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从电极体的正极或负极延伸出多个并叠加成一个的铝或铝合金制的集电凸片;为了抑制集电凸片断开而与所述集电凸片的最外层接合的保护引线;以及接合集电凸片的导电构件,将集电凸片和导电构件同保护引线一起进行超声波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80393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蓄电装置中,通过保护引线来抑制集电凸片的断开。但是,在超声波接合等对接合装置以经由保护引线来按压集电凸片的状态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保护引线中未与接合装置抵接的部分有可能会向远离集电凸片的方向翘曲。并且,在想要削减包装体内的空隙来拉近保护引线的接合部与电极体的距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该翘曲而在电极体与保护引线之间出现短路。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以更高的可靠性接合的集电凸片和保护引线的蓄电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多个第1电极板以及多个第2电极板的电极体;第1电极输出端子和第2电极输出端子;将所述第1电极板和所述第1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1集电体;以及将所述第2电极板和所述第2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2集电体,所述第1电极板具备从所述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第1集电体连接的第1凸片,将所述第1凸片重叠多个而形成第1凸片层叠体,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的一个面与所述第1集电体抵接,在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1保护片,在所述第1保护片的周缘存在由相邻的2边形成的角部,所述第1保护片至少将所述角部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接合。在这里的角部中,还包含2边的交点部分被砍掉的所谓的具有R的形状,也可以存在多个角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抑制了在将凸片同保护片一起与集电体接合时产生的保护片的翘曲,能抑制保护片与电极体接触而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主视截面图。
图2A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用的正极板的俯视图。
图2B是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用的负极板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凸片群与集电板的连接工序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连接工序中的凸片层叠体、集电板和焊接夹具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接合前的保护片、凸片层叠体以及集电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接合前的保护片、凸片层叠体以及集电板的示意侧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接合后的保护片、凸片层叠体以及集电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6B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的接合后的保护片、凸片层叠体以及集电板的示意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用的保护片和凸片层叠体的俯视图。
图7B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用的保护片和凸片层叠体的俯视图。
图7C是表示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用的保护片和凸片层叠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1a、51b 孔
100 蓄电装置
110 电极体
111 正极板(第1电极板)
111a 主体部
111b 凸片(第1凸片)
112 负极板(第2电极板)
112a 主体部
112b 凸片(第2凸片)
116a、116b 保护片
116a1、116b1 角部
117a、117b 接合区域
118 第1凸片层叠体
119 第2凸片层叠体
120 包装体
127a、127b 接合区域
130 盖
133 排气阀
135 栓
137a、137b 接合区域
141 正极端子
142 负极端子
151 正极集电体
152 负极集电体
151a 正极第1集电板
151b 正极第2集电板
152a 负极第1集电板
152b 负极第2集电板
159 焊接夹具
159a 超声波焊头
161 导电构件
162 反转板
170 绝缘片
181、182 外侧绝缘构件
183、184 绝缘板
190 集电体保持器
191 绝缘部
191a 孔
191b 筒部
200 熔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只是例示,本发明的意图并不在于限制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说明的简化,用相同参考附图标记示出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00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那样,蓄电装置100具备:包含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的电极体110;收容电极体110且具有开口的有底方筒状的包装体120;以及将包装体120的开口封口的盖130。
包装体120以及盖130分别优选是金属制,例如优选铝或铝合金制。电极体110包含隔着隔板交替层叠的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电极体110同电解液(未图示)一起收容在包装体120内。绝缘片170介于电极体110与包装体120之间。
图2A是表示蓄电装置100的正极板(第1电极板)111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蓄电装置100的负极板(第2电极板)112的俯视图。
如图2A所示那样,正极板111具有在矩形状的芯体的两面形成了活性物质混合剂层的正极板的主体部111a。在正极板设有凸片111b(第1凸片)。正极的芯体的一部分从主体部111a的端边突出,该突出的芯体的一部分构成凸片111b。另外,凸片111b可以如图2A所示那样是芯体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将其他构件连接到正极的芯体而将其他构件作为凸片111b。另外,优选在凸片111b中与活性物质混合剂层相邻的部分设置电阻大于活性物质混合剂层的电阻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优选包含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锆等陶瓷粒子以及粘合剂。另外,保护层更优选包含碳材料等导电性粒子。
说明正极板111的制造方法。制作包含作为活性物质混合剂层中所含的活性物质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为导电剂的碳材料、以及作为分散介质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的正极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作为芯体的厚度15μm的矩形状的铝箔的两面。然后,通过使其干燥来去除浆料中的N-甲基-2-吡咯烷酮,在芯体上形成活性物质混合剂层。之后,对活性物质混合剂层进行压缩处理,使其成为给定厚度。将如此得到的正极板切断成给定的形状。
如图2B所示那样,负极板112具有在矩形状的芯体的两面形成了活性物质混合剂层的负极板的主体部112a。在负极板设有凸片112b(第2凸片)。负极的芯体的一部分从主体部112a的端边突出,该突出的芯体的一部分构成凸片112b。另外,凸片112b可以是芯体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将其他构件连接到芯体而将其他构件作为凸片112b。
说明负极板112的制作方法。制作包含作为活性物质混合剂层的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粘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作为增粘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水的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作为负极的芯体的厚度8μm的矩形状的铜箔的两面。然后,通过使其干燥来去除浆料中的水,在芯体形成活性物质混合剂层。之后,对活性物质混合剂层进行压缩处理,使其成为给定厚度。将如此得到的负极板切断成给定的形状。
用上述的方法制作50片正极板以及51片负极板,将它们隔着聚烯烃制的方形状的隔板层叠,制作层叠型的电极体110。层叠型的电极体110在一个端部通过层叠各正极板的凸片111b来形成第1凸片层叠体118,通过层叠各负极板的凸片112b来形成第2凸片层叠体119。在电极体110的两外表面配置隔板,能用胶带等将各极板以及隔板固定成层叠的状态。或者也可以在隔板设置粘接层,将隔板和正极板、隔板和负极板分别粘接。
蓄电装置100还具备:贯通盖130的孔的正极端子(第1电极输出端子)141以及负极端子(第2电极输出端子)142;电连接正极端子141以及电极体110的正极集电体(第1集电体)151;电连接负极端子142以及电极体110的负极集电体(第2集电体)152;以及将正极集电体151和正极端子141电连接的安全装置。
在电极体110的盖130侧的端部设有正极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以及负极的第2凸片层叠体119。第1凸片层叠体118与正极集电体151连接,第2凸片层叠体119与负极集电体152连接。
正极集电体151具备: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连接的正极第1集电板151a;以及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连接并与安全装置连接的正极第2集电板151b。正极第1集电板151a和正极第2集电板151b通过将各自的边缘彼此重叠来进行焊接接合而连接。
负极集电体152具备:与第2凸片层叠体119连接的负极第1集电板152a;以及与负极第1集电板152a连接并与负极端子142连接的负极第2集电板152b。负极第1集电板152a和负极第2集电板152b通过将各自的边缘彼此重叠来进行焊接接合而连接。
正极端子141隔着树脂制的外侧绝缘构件181固定于盖130。负极端子142隔着树脂制的外侧绝缘构件182固定于盖130。正极端子141、负极端子142例如是金属制。更具体地,正极端子141例如是铝或铝合金制,负极端子142例如是铜或铜合金制。另外,更优选,负极端子142在包装体120的内部侧具有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部分,在包装体120的外部侧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部分。另外,优选在负极端子142的表面实施镍镀覆等。在负极第2集电板152b形成孔,在该孔中插入负极端子142并将负极端子142的下端部铆接,由此将负极第2集电板152b固定于盖130。另外,在将负极第2集电板152b固定于盖130时,以绝缘板184介于负极第2集电板152b与盖130之间的状态进行固定。该绝缘板184延伸出去,以便也介于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与盖130之间。
安全装置例如是当包装体120内的压力成为给定值以上时工作来将电极体110的正极板与正极端子141之间的导电路径阻断的电流阻断机构。
安全装置具有:固定于正极端子141的盆状的导电构件161;以及与导电构件161连接并与正极第2集电板151b连接的反转板162。导电构件161在盆状的底的部分具有孔,将正极端子141的下部插入到该孔中,并将该下部铆接,从而将导电构件161同正极端子141一起固定于盖130。在将导电构件161固定于盖130时,以绝缘板183介于导电构件161与盖130之间的状态进行固定。反转板162是在中心具有突起162a的圆板。该反转板162配置成将位于导电构件161的下侧的开口部堵塞,并通过焊接将反转板162的周缘和导电构件161的开口端部接合。反转板162的突起162a以嵌合到设于正极第2集电板151b的孔51b中的状态来连接。另外,突起162a不必一定嵌合到孔51b中,突起162a也可以通过与正极第2集电板151b的对置于盖130的面相接合来连接。
安全装置可以设于电极体110的负极板与负极端子142之间的导电路径。导电构件161以及反转板162是金属制,在与正极端子141连接的情况下,例如是铝或铝合金制。在与负极端子142连接的情况下,例如是铜或铜合金制。
另外,优选在蓄电装置100中具备安全装置,但在本发明中安全装置不是必须的。
在盖130设置当包装体120内的压力成为给定值以上时断裂来将包装体120内的气体排出到包装体120外的排气阀133。另外,排气阀133的工作压设定成大于安全装置的工作压的值。
在盖130还设有注液孔。在从注液孔对包装体120内注入电解液后,将注液孔用栓135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00中所用的电极体110由用上述的方法制作出的电极体110a、电极体110b这两者构成。另外,2个电极体110a、110b可以是完全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图3是表示蓄电装置100的连接工序中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和正极第1集电板151a、负极第1集电板152a的俯视图。
在电极体110a与电极体110b之间配置正极第1集电板151a和负极第1集电板152a。
并且,将从电极体110a突出的层叠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分别配置在正极集电体151的一部分即正极第1集电板151a、负极集电体152的一部分即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上,使第1凸片层叠体118的一个面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抵接,使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一个面与负极第1集电板152a抵接。
另外,将从电极体110b突出的层叠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分别配置在正极集电体151的一部分即正极第1集电板151a、负极集电体152的一部分即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上,使第1凸片层叠体118的一个面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抵接,使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一个面与负极第1集电板152a抵接。
将电极体110a、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分别同配置在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上的保护片一起与正极第1集电体151a焊接接合,形成接合区域127a(正极接合区域)。并且,将电极体110a、110b的第2凸片层叠体119分别同配置在与负极第1集电板152a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上的保护片一起与负极第1集电板152a焊接,形成接合区域127b(负极接合区域)。
之后,使将第1凸片层叠体118和正极第1集电板151a接合的部分、以及将第2凸片层叠体119和负极第1集电板152a接合的部分弯曲,以2个电极体110a、110b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其收纳在包装体120中。
即,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中的与电极体110对置的面连接第1凸片层叠体118,且第1凸片层叠体118成为弯曲的状态。因此,成为体积能量密度更高的二次电池。另外,在负极第1集电板152a的与电极体110对置的面连接第2凸片层叠体119,且第2凸片层叠体119成为弯曲的状态。能减小正极集电体151、负极集电体152与电极体110之间的空间,成为体积能量密度更高的二次电池。
图4是表示蓄电装置100的连接工序中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保护片116a、116b、和焊接夹具159的图。
焊接接合优选如以下那样进行。
如图4那样,从上下用焊接夹具159将层叠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和集电体(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夹入,进行焊接。在图4中,一体地示出第1凸片层叠体118和保护片(第1保护片)116a,且一体地示出第2凸片层叠体119和保护片(第2保护片)116b。
在此,焊接方法优选是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由此,层叠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和正极第1集电板151a、以及第2凸片层叠体119和负极第1集电板152a被更可靠地焊接连接。
在凸片层叠体的层叠数多的情况下,例如在层叠数为20片以上的情况下,与激光焊接等相比较,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能在用一对焊接夹具159夹入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因此超声波焊接或电阻焊接能形成可靠性更高的焊接连接部。
另外,一对焊接夹具159在电阻焊接的情况下是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在超声波焊接的情况下是焊头以及砧座。电极体110a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中连接在比正极第1集电板151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一侧的位置。电极体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中连接在比正极第1集电板151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另一侧的位置。电极体110a的第2凸片层叠体119在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中连接在比负极第1集电板15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一侧的位置。电极体110b的第2凸片层叠体119在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中连接在比负极第1集电板15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另一侧的位置。
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设有孔51a。在将正极第1集电板151a与正极第2集电板151b连接后,孔51a配置在与盖130的注液孔对应的位置。并且,电极体110a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连接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的宽度方向上比孔51a更靠一侧的位置。另外,电极体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连接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的宽度方向上比孔51a更靠另一侧的位置。
在从与盖130垂直的方向来观察正极第1集电板151a、电极体110a、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时,优选在电极体110a、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中,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大致平行配置的部分不与孔51a重叠。由此,能防止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电极体110a、110b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妨碍电解液注入。
另外,以下工序任一者都可以先进行:将正极第2集电板151b、负极第2集电板152b固定于盖130的固定工序;将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分别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负极第1集电板152a连接的连接工序。
接下来参考图5A、5B、6A、6B来说明超声波焊接的示例。另外,为了易于图的观察,选取示出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中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接合的部分。安装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的外周部分的其他构件省略。
如图5A、5B所示那样,作为连接的准备,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上放置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进而,在其上放置第1保护片116a或第2保护片116b。然后,如图6A、6B所示那样,将超声波焊头159a从第1保护片116a或第2保护片116b之上推压来进行焊接。在此,超声波焊头159a覆盖第1保护片116a或第2保护片116b的上表面整面,并进一步扩展到其周围。通过基于超声波的焊接,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熔敷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多个凸片彼此也熔敷,成为熔敷部200。另外,在熔敷部200中,正极第1集电板151a或负极第1集电板152a和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发生熔敷。
图7A~图7C是表示3个实施例的图,具体是表示形成于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接合的保护片116a、116b的接合区域117a、117b、127a、127b、137a、137b的形状的概略图。
在蓄电装置100中,在上述连接工序中,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具有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负极第1集电板152a抵接的抵接面(一个面)、和设于该抵接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另一个面),在背面配置并接合有具有导电性的保护片116a、116b。并且,在保护片116a、116b的边缘存在角部116a1、116b1,保护片116a、116b以包含角部116a1、116b1的方式形成有与背面接合的接合区域117a、117b、127a、127b、137a、137b。另外,在这些实施例中,保护片116a、116b是大致矩形,角部116a1、116b1分别存在4个。通过该结构,角部116a1、116b1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接合。因此,在连接工序中,在被焊接夹具159按压的保护片116a、116b中不与焊接夹具159抵接的区域发生折弯而向远离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方向翘曲的情况下,能抑制翘曲的部分中最靠近电极体侧的角部116a1、116b1的突出。因此,能减小上述翘曲的部分的突出高度(距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分离距离),能抑制保护片116a、116b和电极体110接触而短路。
图7A的示例是保护片116a、116b为大致矩形的情况,在存在于其四角的角部116a1、116b1分别进行焊接,接合区域117a、117b分别独立存在于四角。在图7B的示例中,保护片116a、116b的背面整体成为接合区域127a、127b。在图7C的示例中,接合区域137a、137b扩展到保护片116a、116b的背面整体和其外侧。
另外,在接合区域117a、117b、127a、127b、137a、137b中,可以在保护片116a、116b的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形成多个凸凹。
另外,在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背面(另一个面)中,与所述保护片116a、116b接合的部分同未接合的部分相比可以是凹陷的。
另外,接合区域127a、127b、137a、137b可以包含保护片116a、116b的边缘的整周。在该情况下,保护片116a或116b的周缘遍及整周地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接合。通过该结构,与仅集中到保护片的边缘当中的角部地将焊接夹具159抵接来形成接合区域117a、117b的方法(参考图7A)相比,焊接夹具159向角部116a1、116b1抵接的位置匹配会变得很容易,并且想要接合的角部的周边也能接合,因此能以更高的可靠性进行接合。
另外,在图7B、7C中,接合区域127a、127b、137a、137b包含保护片116a、116b的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整面。通过该结构,由于只要使用具有与保护片116a、116b相同大小的抵接面的焊接夹具159、或抵接面大于保护片116a、116b的焊接夹具159,就能容易地压住保护片116a、116b的角部进行焊接,因此能使焊接夹具159的结构简单。
另外,保护片116a、116b的边缘可以全部位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边缘的内侧。通过该结构,在连接工序中,与保护片116a、116b的边缘比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边缘处于更外侧的结构相比,即,与保护片116a、116b的一部分向第1凸片层叠体118或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外侧延伸出去的结构相比,能显著地得到以下效果:对保护片116a、116b使用一个焊接夹具159就可更可靠地抑制保护片116a、116b的角部的翘曲。另外,能抑制由于从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前端部分延伸出去的保护片116a、116b而使整体变得大型化。
另外,在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中,进行折弯,使得抵接面隔着正极集电板151、负极集电体152与盖130对置,且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背面与电极体110对置。通过该结构,与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前端从电极体110延伸到盖130的结构相比,能减小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占据盖130与电极体110之间的空间的比例。
蓄电装置100中所用的保护片116a、116b可以是与构成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因此,例如可以由铝、铜等构成。并且,由于保护片116a、116b的厚度比凸片111b、112b的厚度大更能可靠地保护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所以优选。若保护片116a、116b的厚度大于给定的值,则即使接合时用对置面积比保护片116b、116b大的焊头等推压,也会使被焊头推压而陷入到凸片层叠体中的保护片与凸片层叠体的露出部分之间的级差得到维持,不会使焊头与凸片层叠体的露出部分抵接,因此保护片116a、116b的厚度可以是20~200μm。并且,构成第1凸片层叠体118、第2凸片层叠体119的各凸片的厚度可以是15μm以下。另外,本公开的保护片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的片。但并不限于该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长圆。在是长圆的情况下,可以将边缘中直线部和曲线部相连接的部位、边缘的曲线部中距保护片的中心最远的部位设为角部。另外,接合区域可以包含凸片层叠体的背面中不与保护片对置的区域。另外,不需要在形成于保护片的多个角部当中的全部角部设置接合区域。
在蓄电装置100中,进一步设有树脂制的集电体保持器190,该集电体保持器190具有:介于正极第1集电板151a与盖130之间的绝缘部191;以及介于正极第2集电板151b与反转板162之间的绝缘部。
正极第2集电板151b被支承绝缘部支承。支承绝缘部卡止于绝缘板183。通过该结构,正极集电体151固定于盖130。在支承绝缘部中,在与正极第2集电板151b对置的面的背面设置夹持导电构件161的外周面的多个爪,并在上述背面的边缘设置朝向盖130立设的卡止部,通过该卡止部卡止于绝缘板183,从而将集电体保持器190隔着绝缘板183固定于盖130。在支承绝缘部进一步形成孔,通过该孔内而将反转板162的突起162a和正极第2集电板151b连接。支承绝缘部具有突出而插入到设于正极第2集电板151b的孔51b的周围的孔中的固定部,在将该固定部插入到孔中后,通过热铆接使贯通固定部的孔的部分变形,由此将正极第2集电板151b固定于支承绝缘部。
正极第1集电板151a和绝缘部191配置成与注液孔对置。
在正极第1集电板151a形成孔51a。在绝缘部191也在与孔51a对应的位置形成孔191a。并且,在孔191a的开口形成从盖130侧向电极体110侧延伸的筒部191b。该筒部191b设置成将孔51a插通。并且,配置绝缘部191以及正极第1集电板151a,使得在该筒部191b的侧壁的内侧配置注液孔。
通过筒部191b,能抑制在将第1凸片层叠体118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接合时,将第1凸片层叠体118的前端错误地配置成进入到孔51a的开口内。并且,能抑制第1凸片层叠体118将孔51a或注液孔堵塞。
在该筒部191b的两端的开口当中的电极体110侧的开口设置介于电极体110与注液孔之间并与筒部191b连接的阻碍构件。通过该结构,在从注液孔供给电解液时,通过了筒部191b的电解液会碰到阻碍构件,能在电解液的流速降低的状态下使电解液流入到包装体120内。通过电解液的流速降低,能抑制在包装体120内给电解液所碰撞的电极体110带来损害。
作为给电极体110带来的损害的具体例,能举出:在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的层叠方向与盖平行的电极体110中,层叠的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的边缘位于电极体110的上端,电解液碰撞该边缘,从而使粘结于电极板的隔板从电极板剥离、或使正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层滑落等。
孔191a例如是长圆。通过该结构,在沿着孔191a的开口的形状延伸的筒部的侧壁形成平坦部分。通过在将第1凸片层叠体118与正极第1集电板151a接合时,在该平坦部与接合前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抵接,能使接合前的第1凸片层叠体118的配置稳定。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发明的例示,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能在这些示例中组合周知技术或惯用技术、公知技术,或将一部分置换。另外,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容易想到的改变发明也包含在本申请发明中。
将保护片配置于一个面,在该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与第1集电体或第2集电体抵接并连接的部分也可以不是第1凸片层叠体或第2凸片层叠体,例如可以不是层叠体而是第1凸片或第2凸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正极和负极都对凸片设置保护片,但也可以仅在正极侧设置保护片,还可以仅在负极侧设置。

Claims (10)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
包含多个第1电极板以及多个第2电极板的电极体;
第1电极输出端子和第2电极输出端子;
将所述第1电极板和所述第1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1集电体;和
将所述第2电极板和所述第2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2集电体,
所述第1电极板具有从所述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第1集电体连接的第1凸片,
将所述第1凸片重叠多个而形成第1凸片层叠体,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的一个面与所述第1集电体抵接,在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1保护片,
在所述第1保护片的周缘存在由相邻的2边形成的角部,
所述第1保护片至少将所述角部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保护片的周缘遍及整周地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保护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1凸片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保护片遍及整面地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保护片的与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多个凹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在所述另一个面中,与所述第1保护片接合的部分同这以外的部分相比是凹陷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保护片在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的所述另一个面中配置得比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的周缘更靠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将所述第1凸片层叠体折弯,以使得所述第1保护片与所述电极体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2电极板具备从所述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第2集电体连接的第2凸片,
将所述第2凸片重叠多个而形成第2凸片层叠体,所述第2凸片层叠体的一个面与所述第2集电体抵接,在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2保护片,
在所述第2保护片的周缘存在由相邻的2边形成的角部,
所述第2保护片至少将所述角部与所述第2凸片层叠体接合。
10.一种蓄电装置,具备:
包含一个第1电极板以及一个第2电极板的电极体;
第1电极输出端子和第2电极输出端子;
将所述第1电极板和所述第1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1集电体;以及
将所述第2电极板和所述第2电极输出端子电连接的第2集电体,
所述第1电极板具备从所述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第1集电体连接的第1凸片,
所述第2电极板具备从所述电极体突出并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第2集电体连接的第2凸片,
所述第1凸片的一个面与所述第1集电体抵接,在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1保护片,
所述第2凸片的一个面与所述第2集电体抵接,在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配置并抵接第2保护片,
在所述第1保护片以及所述第2保护片各自的周缘存在由相邻的2边形成的角部,
所述第1保护片至少将所述角部与所述第1凸片接合,
所述第2保护片至少将所述角部与所述第2凸片接合。
CN201910113478.8A 2018-03-29 2019-02-13 蓄电装置 Active CN110323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5041 2018-03-29
JP2018065041A JP7453740B2 (ja) 2018-03-29 2018-03-29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401A true CN110323401A (zh) 2019-10-11
CN110323401B CN110323401B (zh) 2024-04-05

Family

ID=6805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3478.8A Active CN110323401B (zh) 2018-03-29 2019-02-13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8426B2 (zh)
JP (1) JP7453740B2 (zh)
CN (1) CN1103234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6035B2 (ja) * 2019-12-04 2023-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61627B1 (ko) * 2020-02-07 2023-07-31 닝더 엠프렉스 테크놀로지 리미티드 배터리 및 상기 배터리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404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393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WO2014141640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外装電池
CN104471746A (zh) * 2012-07-17 2015-03-25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集电结构和二次电池
JP201700484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溶接装置及び溶接方法
WO2017110246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極組立体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6921B2 (ja) 1999-04-23 2003-10-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金属箔の接合方法並びに超音波溶接具
US20090246617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Howard William G Vanadium connector i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JP2012243403A (ja) 2011-05-16 2012-12-10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二次電池
JP5957239B2 (ja) 2012-02-21 2016-07-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20160059748A (ko) * 2014-11-19 2016-05-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2018041555A (ja) * 2016-09-05 2018-03-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溶接用治具及び溶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404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393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CN104471746A (zh) * 2012-07-17 2015-03-25 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集电结构和二次电池
WO2014141640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外装電池
JP201700484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溶接装置及び溶接方法
WO2017110246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極組立体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401B (zh) 2024-04-05
US20190305286A1 (en) 2019-10-03
JP7453740B2 (ja) 2024-03-21
JP2019175784A (ja) 2019-10-10
US11088426B2 (en)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6699B (zh) 二次电池
CN109119667B (zh) 方形二次电池
CN110085777B (zh) 蓄电装置
EP403704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EP310172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production method
JP5112429B2 (ja) バッテリーセル用電極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91566B2 (ja) 電池
US1194266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a current collector comprising a current collector protrusion and a current collector opening
US8563162B2 (en) Sealed battery
CN110323400A (zh) 电池组以及用于该电池组的二次电池
CN109891635A (zh) 方形二次电池
JP5566651B2 (ja)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49065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17159B (zh) 二次电池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54337A (zh) 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KR20180110086A (ko) 축전 디바이스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9671969A (zh)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19179654A (ja) 角形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23401A (zh) 蓄电装置
US1128973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econdary battery
JP2003282044A (ja) 二次電池
CN109844995A (zh) 方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84815A (zh) 二次电池
CN109585770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5119615B2 (ja)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Sanyo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Applicant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