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8855B -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8855B
CN110318855B CN201910596279.7A CN201910596279A CN110318855B CN 110318855 B CN110318855 B CN 110318855B CN 201910596279 A CN201910596279 A CN 201910596279A CN 110318855 B CN110318855 B CN 110318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radiator
assembly
fan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62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8855A (zh
Inventor
万光前
金丹
张明月
王振雨
张晨
张高峰
侯玉鹏
张凯
刘曰奇
张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62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8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8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8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散热器包括散热室和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均转动设置于散热室的散热芯体,风扇朝向散热芯体,且风扇用于对多个散热芯体散热,散热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散热器位于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相互抵接;当散热器位于第二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之间均设有除尘间隙,风扇吹出的风在经过除尘间隙时,气流流速将加快,能够将散热芯体表面的灰尘或絮状物剥离,有利于加强除尘效果,相比现有技术,该散热系统在清灰时,无需拆卸散热器,并且无需使风扇反转,也无需设置喷水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工作时,通常通过散热系统对其进行冷却,散热系统通常包括散热器和风扇,风扇在将外界的冷空气吹向散热器的同时也会将空气中的絮状物、灰尘等同时吹向散热器,灰尘附着于散热器表面会造成散热器散热效率下降,必须定期对散热器进行清理,否则会引起内燃机水温高的情况,而水温高则会降低内燃机的动力性能,降低内燃机燃油经济性,严重时还会引起拉缸等严重故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存在安全隐患。
散热器堵塞后,现有技术中,有的通过停机手动清理。将散热系统停机,利用高压水枪、高压空气或者毛刷等对散热器进行手工清理,但是停机状态下散热器无法使用,会导致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风扇反转的解决方案。利用风扇反转产生的反向气流,将堵塞在散热器中的杂物“吸”出。虽然无需停机处理,但是这种方案中,风扇反转时同样存在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而且风扇一般无法长时间反转。
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风扇周围安装喷水装置的解决方案,虽然无需散热系统停机,但是通过喷水装置喷水对散热器进行水洗,需要单独设置水路,影响整机布局,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储水装置。
而且,上述这些方法都是在出现水温高或者目测散热器堵塞之后才采取的,属于补救型方案,无法实现散热器堵塞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同时,传统的散热器也存在一些不足,散热器上通常设有多个散热芯体,散热芯体表面设有多个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构成散热通道,而散热芯体面对风扇一侧的散热通道与风扇正对,风扇吹出的风会直接将灰尘、絮状物以及其他杂物直接吹入到散热通道内,影响散热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散热系统的散热器堵塞后通过停机手动处理和通过风扇反转处理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较低,以及通过安装喷水装置,影响整机布局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储水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
散热器,包括散热室和多个散热芯体,所述散热室内设有用于储存散热介质的容纳腔,所述散热室上间隔设有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多个所述散热芯体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多个所述散热芯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散热芯体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垂直于所述散热芯体的外周面;
风扇,所述风扇的风向朝向所述散热芯体,且所述风扇的风向与所述翅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芯体转动,所述散热芯体转动过程中,所述风扇的风向与所述翅片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相互抵接,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之间均设有除尘间隙,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器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散热芯体分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所述散热芯体;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散热芯体整体呈锯齿状排布。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用于测取风速,或者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用于测取风压,沿所述风扇的吹风方向,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两侧。
作为散热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上均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上均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杆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沿风扇的吹风方向,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计算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测取的风速或风压的数值的差值,当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判断所述散热器需要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转动,以使风扇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减小;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判断所述散热器需要终止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转动,以使风扇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增大。
作为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
当判断所述散热器需要强制除尘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以使所述散热器转换为第二状态;
当判断所述散热器需要终止强制除尘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转动,以使所述散热器转换为第一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散热器包括散热室和多个散热芯体,散热室内设有用于储存散热介质的容纳腔,散热室上间隔设有均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和内燃机的冷却管路连接,以构成冷却回路。多个散热芯体均转动设置于散热室,且多个散热芯体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散热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散热器位于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相互抵接,当散热器位于第二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之间均设有除尘间隙。风扇设置于散热器的一侧,风扇的风向朝向散热芯体,且风扇用于对多个散热芯体散热。当散热器位于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相互抵接,从而多个散热芯体面向风扇一侧的表面依次相连并形成该散热器的散热面,该散热面为一个整体且不存在间隙,此时灰尘、絮状物等能够附着于散热面上。当散热器处于第二状态时,风扇吹出的风可通过相邻两个散热芯体之间的除尘间隙,从而附着于散热面的灰尘或絮状物等杂物会被风剥离,并从除尘间隙中吹离散热面,起到清灰作用。并且,散热器处于第二状态时,当风扇吹出的风在经过除尘间隙时,由于空间变窄,气流流速将加快,从而也更容易将散热面的灰尘、絮状物等杂物剥离,有利于加强除尘效果。相比现有技术,该散热系统在清灰时,无需拆卸散热器,能够保障散热器的工作效率,并且无需使风扇反转,风直接能够吹向散热面,能够保障散热效率,同时,也无需设置喷水装置,进而不会影响整机布局并且无需配备专门的储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散热器位于第一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散热器位于第二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所示散热系统的侧向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所示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
1、散热器;111、上室体;1111、凹槽;112、下室体;12、散热芯体;121、第一容纳槽;122、第二容纳槽;123、除尘间隙;13、支撑框架;
2、风扇;
3、控制器;
41、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
51、第一电机;52、第一蜗杆;53、第一带传动组件;
61、第二电机;62、第二蜗杆;63、第二带传动组件;
71、轴承;72、轴承安装座;8、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1和风扇2。散热器1包括散热室和多个散热芯体12,散热室内设有用于储存散热介质的容纳腔,散热室上间隔设有均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和内燃机的冷却管路连接,以构成冷却回路。多个散热芯体12均转动设置于散热室,且多个散热芯体1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散热芯体12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翅片,且翅片垂直于散热芯体12的外周面。风扇2设置于散热器1的一侧,风扇2的风向朝向散热芯体12,且风扇2用于对多个散热芯体12散热。本实施例中,风扇2的风向与翅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本实施例中,散热芯体12为铝制板翅式结构。散热芯体12呈方形,散热芯体12的四个侧壁上均垂直地设有多个翅片,相邻两个翅片之间构成散热通道。本实施例中,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翅片不垂直,从而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散热通道同样不垂直,从而风扇2在对散热芯体12进行散热的时候,风扇2不容易将灰尘,特别是絮状物吹入散热通道内,从而,散热通道不容易堵塞,相比现有技术,该散热系统在清灰时,无需拆卸散热器1,能够保障散热器1的工作效率,并且无需使风扇2反转,风直接能够吹向散热面,能够保障散热效率,同时,也无需设置喷水装置,进而不会影响整机布局并且无需配备专门的储水装置。
本实施例中,散热芯体12内部设有散热腔,散热腔与容纳腔连通。
可选地,散热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散热芯体12转动,散热芯体12转动过程中,风扇2的风向与翅片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散热芯体12转动,以调整散热芯体12上翅片与风扇2吹风方向的角度。
可选地,散热器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散热器1位于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相互抵接,当散热器1位于第二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之间均设有除尘间隙12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散热器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当散热器1位于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相互抵接,从而多个散热芯体12面向风扇2一侧的表面依次相连并形成该散热器1的散热面,该散热面为一个整体且不存在间隙,此时会有小部分灰尘、絮状物等附着于散热面上,但是此时多个散热芯体12的迎风面积最大,能够起到最大的散热效果。当散热器1处于第二状态时,风扇2吹出的风可通过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之间的除尘间隙123排出,当风扇2吹出的风在经过除尘间隙123时,气流流速将加快,从而附着于散热面特别是散热通道中的灰尘或絮状物等杂物容易被风剥离,并从除尘间隙123中吹离,起到清灰作用。因此,散热器1处于第二状态时,可用于强制清灰,当散热器1位于第一状态时,可用于最大效率散热。
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芯体12分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的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二散热组件的散热芯体12。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此时,可以将第二散热组件中的各个散热芯体12固定设置于散热室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实现对散热器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变换。优选地,第一散热组件中的各个散热芯体12平行设置,第二散热组件中的散热芯体12平行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第一散热组件中的各个散热芯体12能够同时和邻近的第二散热组件中的散热芯体12抵接或分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均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各个散热芯体12同时转动。优选地,所有的散热芯体12均平行设置。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转动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散热芯体12的宽度,从而,当散热器1处于于第一状态时,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搭靠在一起,此时,多个散热芯体12呈百叶窗的样式排布。并且,多个散热芯体12在面向风扇2一侧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V形容纳槽,该V形容纳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储絮状物,避免絮状物进入到散热通道内。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可以使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之间的角度调节更加灵活,可适应不同的堵塞情况。
可选地,当散热器1位于第一状态时,多个散热芯体12整体呈锯齿状排布。也就是说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均能够形成V形的容纳槽,并且相邻的两个容纳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定义位于散热面上且面向风扇2的容纳槽为第一容纳槽121,背离风扇2的容纳槽为第二容纳槽122。优选地,第一容纳槽121和第二容纳槽122的开口方向均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风扇2的吹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风扇2的吹风风向与第一容纳槽121相对设置,而散热芯体12上的散热通道的开口方向和第一容纳槽121的槽壁垂直,因而此时风扇2的吹风方向和散热通道的方向呈夹角设置,并且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从而,风扇2不容易将灰尘、絮状物等杂物吹入到散热通道内,特别是絮状物,可以储存在容纳槽内,待散热器1变换至第二状态时,会很容易将絮状物吹离散热器1。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关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第一平面为平行于第二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
可选地,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3,以及均与控制器3连接的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均用于测取风速,或者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均用于测取风压,沿第二方向,即风扇2的吹风方向,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散热器1的两侧,控制器3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控制器3能够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可以均为风速传感器,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也可以均为风压传感器。
可选地,当控制器3控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以第一速度转动时,同时,控制器3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以第二速度转动,第一速度的大小等于第二速度的大小,并且第一速度的方向与第二速度的方向相反。从而,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和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将以相同大小的速度相对或相背转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速度的大小和第二速度的大小可以不相等,并且第一速度的方向和第二速度的方向也可以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3可以仅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驱动散热器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控制器3还可以仅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驱动散热器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和第一蜗杆52,第一蜗杆52与第一电机51传动连接,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上均设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52分别与各个第一蜗轮啮合。具体地,第一电机51和第一蜗杆52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53传动连接,第一带传动组件53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设置于第一蜗杆52上的第二带轮,以及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第一皮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带传动组件53也可以替换为链传动组件或者齿轮传动组件。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1和第二蜗杆62,第二蜗杆62与第二电机61传动连接,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上均设有第二蜗轮,第二蜗杆62分别与各个第二蜗轮啮合。具体地,第二电机61和第二蜗杆62通过第二带传动组件63传动连接,第二带传动组件63包括设置于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上的第三带轮,设置于第二蜗杆62上的第四带轮,以及连接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的第二皮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带传动组件63也可以替换为链传动组件或者齿轮传动组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61均与控制器3连接。
本实施例中,散热室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上室体111和下室体112,各个散热芯体12均顶端与上室体111转动连接,各个散热芯体12均底端与下室体112转动连接。具体地,上室体111对应每个散热芯体12均设有第一安装孔,下室体112上对应每个散热芯体12均设有第二安装孔,各个散热芯体12的顶部一端均转动插接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各个散热芯体12的底部一端均转动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优选地,在各个散热芯体12顶部一端还套设有密封环8,在各个散热芯体12底部的一端同样套设有密封环8,各个散热芯体12均通过散热芯体12顶部的密封环8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密封配合,通过散热芯体12底部的密封环8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密封配合。优选地,上室体111和下室体112中的一个上设有进液口,上室体111和下室体11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出液口,上室体111和下室体112内分别设有用于储存散热介质的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整体构成散热室的容纳腔。
可选地,散热室还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框架13,每个支撑框架13的一端均与上室体111固接,另一端均与下室体112固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蜗杆52的两端均安装有轴承71,第一蜗杆52两端的轴承71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框架13上,第一蜗杆52和两个支撑框架13通过轴承71转动连接。为了便于对轴承71进行安装,两个支撑框架13上均设有一个轴承安装座72,轴承71安装在轴承安装座72上。本实施例中,轴承安装座72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架13上,轴承安装座72上设有两个轴承安装孔,两个轴承安装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蜗杆52一端的轴承71和第二蜗杆62一端的和轴承71分别安装在两个轴承安装孔内。本实施例中,第一蜗杆52和第二蜗杆62分别位于散热器1的两侧。
为了便于降低的加工成本,第一蜗杆52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蜗齿,多个第一蜗齿分别和第一散热组件的多个散热芯体12一一对应啮合。同理,第二蜗杆62上同样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蜗齿,多个第二蜗齿分别和第二散热组件的多个散热芯体12一一对应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61分别安装在上室体111的两端,为了保持散热器1整体结构的平整,在上室体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凹槽1111,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61分别安装在两个凹槽1111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计算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测取的风速或风压的数值的差值,当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判断散热器1需要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12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减小;
当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判断散热器1需要终止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12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增大。
具体地,控制器3获取并计算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测取的风速或风压的数值的差值,当差值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于控制器3中的预设值时,控制器3判断散热器1需要强制除尘;控制器3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和/或控制器3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相互分离,并逐渐形成除尘间隙123,以使散热器1转换为第二状态。当差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3判断散热器1需要取消强制除尘。控制器3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和/或控制器3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相邻两个散热芯体12相互靠近,并逐渐消除除尘间隙123,以使散热器1由转换为第一状态。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1),包括散热室和多个散热芯体(12),所述散热室内设有用于储存散热介质的容纳腔,所述散热室上间隔设有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多个所述散热芯体(12)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多个所述散热芯体(1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散热芯体(12)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垂直于所述散热芯体(12)的外周面;
风扇(2),所述风扇(2)的风向朝向所述散热芯体(12),且所述风扇(2)的风向与所述翅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
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过程中,所述风扇(2)的风向与所述翅片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
所述散热器(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散热器(1)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12)相互抵接,当所述散热器(1)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12)之间均设有除尘间隙(123),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散热器(1)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芯体(12)分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芯体(12)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所述散热芯体(12);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散热芯体(12)整体呈锯齿状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所述第一传感器(4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42)均用于测取风速,或者所述第一传感器(4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42)均用于测取风压,沿所述风扇(2)的吹风方向,所述第一传感器(4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51)传动连接的第一蜗杆(52),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上均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52)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1),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61)传动连接的第二蜗杆(6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上均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杆(62)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沿风扇(2)的吹风方向,散热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
计算所述第一传感器(4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42)测取的风速或风压的数值的差值,当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判断所述散热器(1)需要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12)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减小;
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判断所述散热器(1)需要终止强制除尘,控制各个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风扇(2)的吹风方向与各个散热芯体(12)的翅片之间的夹角均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所述散热器(1)需要强制除尘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所述散热器(1)转换为第二状态;
当判断所述散热器(1)需要终止强制除尘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各个所述散热芯体(12)转动,以使所述散热器(1)转换为第一状态。
CN201910596279.7A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18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6279.7A CN110318855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6279.7A CN110318855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8855A CN110318855A (zh) 2019-10-11
CN110318855B true CN110318855B (zh) 2020-06-09

Family

ID=6812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6279.7A Active CN110318855B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88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384A (zh) * 2020-05-20 2020-08-2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包冷却系统、自清洁方法及轨道交通车辆
CN112483240B (zh) * 2020-11-29 2023-04-25 浙江博鑫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114060139A (zh) * 2021-07-30 2022-02-18 艾酷沃(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调节风量的汽车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275A1 (ko) * 2011-11-30 2013-06-06 아이스파이프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방열장치
JP2015178785A (ja) * 2014-03-19 2015-10-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及びエア抜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4933B (zh) * 2014-06-26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散热器灰尘的方法、电子设备及散热器
CN205050038U (zh) * 2015-11-01 2016-02-24 刘晓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
CN107390830A (zh) * 2017-09-10 2017-11-24 淄博信晟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台式电脑主机
CN207515588U (zh) * 2017-12-04 2018-06-19 天津市鑫兴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角度散热的钢铝复合散热器
CN208564735U (zh) * 2018-07-23 2019-03-01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散热器及推土机
CN109357853A (zh) * 2018-10-30 2019-02-19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堵塞检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275A1 (ko) * 2011-11-30 2013-06-06 아이스파이프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방열장치
JP2015178785A (ja) * 2014-03-19 2015-10-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及びエア抜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8855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8855B (zh)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02703A (zh)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CN210265230U (zh) 一种风机自动巡检装置
CN204227943U (zh) 水冷却系统
CN216530873U (zh) 高速电机前轴冷却装置
CN114719630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防垢散热器
CN209818224U (zh)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
CN208546335U (zh) 一种工业风机安装调试机构
CN216159672U (zh) 一种冷冻机组用可提高稳定性的散热装置
CN111561384A (zh) 一种动力包冷却系统、自清洁方法及轨道交通车辆
CN216447134U (zh) 可逆式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金相退火炉
CN220356182U (zh) 一种鼓风式空冷器过滤结构
CN212250584U (zh) 风机限流罩
CN213092985U (zh) 变压器室温度调节装置
CN212132776U (zh) 一种光刻胶生产车间用温度调节装置
CN2123862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散热器电子扇
CN210637119U (zh) 一种余热发电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CN219085393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13955705U (zh) 一种螺纹钢加工的水冷装置
CN208923649U (zh) 一种排风扇电机
CN218887920U (zh)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控制装置
CN216814555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冷冷水机组用自动监测预警机构
CN220748581U (zh) 一种冷却塔风机
CN218514756U (zh) 低压成套节能控制柜
CN220271849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自适应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