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085B -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085B
CN110316085B CN201810277088.XA CN201810277088A CN110316085B CN 110316085 B CN110316085 B CN 110316085B CN 201810277088 A CN201810277088 A CN 201810277088A CN 110316085 B CN110316085 B CN 110316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isplay terminal
mounted display
position information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70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6085A (zh
Inventor
王鹏鹏
赵自强
赵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70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6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6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在所述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判断所述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如果是,则通过调节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能够通过移动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载屏幕补光方法中,采用光线感应器采集环境光的变化状况,并将其转换冲电信号送入处理器中,然后处理器根据环境光的变化状况控制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但是,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比较强的光线透过前挡玻璃射入车载显示终端,再由车载显示终端反射到人眼时,仅通过屏幕亮度调节无法保证驾驶员能够看清屏幕,且在前挡风玻璃上还会存在倒影,影像驾驶员的视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在所述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判断所述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如果是,则通过调节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首先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然后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挡风玻璃的位置信息,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然后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如果是,则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倒影方法能够通过移动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并在所述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所述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包括:获取所述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根据所述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所述第一下降距离大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
根据本法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现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能够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倒影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在所述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并在所述倒影区域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时,通过调节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第二获取模块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然后倒影获取模块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最后控制模块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并在倒影区域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时,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倒影装置能够通过移动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获取模块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还包括:光线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以便所述显示控制模块在所述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所述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根据所述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所述第一下降距离大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能够通过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的安全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的执行机构的方框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的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和车辆。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在车辆的顶棚上设置有人眼位置感应器,人眼位置感应器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人眼位置感应器检测的预设时间为5s,且驾驶员的眼睛位置移动距离小于2cm时,判断人眼位置未发生变化,在人眼位置不发生变化后人眼位置感应器确定获取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进而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其中,眼睛位置坐标信息可为3D图形信息。
S2: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
其中,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可提前预设在车载显示终端中,并且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为3D图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提前设置有车载显示终端的形状信息,在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时,先根据显示终端的当前状态例如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然后将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并根据显示终端的当前状态将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转化为3D图形信息,从而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
S3: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根据平面成像原理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风玻璃里成的倒影可能通过反射原理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也可能在前挡玻璃里成的像无法反射至当前驾驶员的眼睛,因此,需要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S4: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
如图3所示,前挡玻璃具有安全区域,安全区域为保证驾驶员能够安全驾驶的视线区域,即言,需要保证在安全区域内无影响驾驶员视线的情况,以保障驾驶员能够进行安全驾驶。
S5:如果是,则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包括:获取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根据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即为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的倒影且能够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与安全区域的重合区域。
另外,根据平面成像原理,车载显示终端在不同位置时,其在前挡玻璃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均不同,经过实验可知,当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上移动(即向车辆顶棚移动)和向下移动(即向车辆底座移动)时均可使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的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离开前挡玻璃上的安全区域,而车载显示终端向上移动无法满足驾驶员对车载显示终端的使用需求,而控制显示终端向左或向右移动只能改变显示终端的倒影在安全区域内的水平位置,无法消除前挡玻璃上的倒影,因此,在安全区域存在倒影区域的侵入量时,可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其中,由于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离驾驶员的眼睛位置越近,驾驶员越能够更好的获取车载显示终端上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以保证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区域离开安全区域,且满足驾驶员的使用需求。
具体而言,当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时,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玻璃的位置信息,并将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然后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然后将倒影区域去前挡玻璃上的安全区域进行对比,获取倒影区域对安全区域的侵入量,再根据侵入量计算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以使倒影区域离开安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大于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控制显示终端向下移动会使显示终端的底端与仪表台接触,从而影响显示终端向下移动的行程,而当显示终端转换成横屏状态时会增加显示终端可向下移动的行程。因此,当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判断第一下降距离是否大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小于或等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按照第一下降距离向下移动,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大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执行机构控制显示终端转换成横屏模式,然后再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显示终端横屏状态时所能下降的最低位置,应当满足任意驾驶员在安全区域内的视野需求。同时,当车载显示终端由竖屏状态转换成横屏状态进行下降时,车载显示终端显示内容也适应转换成横屏显示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并在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较强时,车载显示终端的显示区域发出的光线无法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因此不会产生反射至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因此,可判断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不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如果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值,则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其中,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可为车辆自动大灯的光照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驾驶员座椅上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驾驶员入座后,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驾驶员也可通过车载显示终端选择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S102: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S103: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
S104: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计算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S105:获取倒影区域对安全区域的侵入量。
S106:根据侵入量计算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
S107:判断第一下降距离是否大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8;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12。
S108: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转换成横屏状态。
S109: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重新计算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以及重新计算倒影区域对安全区域的侵入量。
S110:根据侵入量计算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
S111:根据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S112:根据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首先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然后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挡风玻璃的位置信息,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然后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如果是,则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倒影方法能够通过移动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
根据本法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现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能够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10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1、第二获取模块202、倒影获取模块203和控制模块204。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获取模块201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在车辆的顶棚上设置有人眼位置感应器,人眼位置感应器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人眼位置感应器检测的预设时间为5s,且驾驶员的眼睛位置移动距离小于2cm时,第一获取模块201判断人眼位置未发生变化,在人眼位置不发生变化后人眼位置感应器确定获取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进而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其中,眼睛位置坐标信息可为3D图形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
其中,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可提前预设在车载显示终端200中,并且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为3D图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获取模块202中可提前设置有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形状信息,在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时,第二获取模块202先根据显示终端200的当前状态例如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然后将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并根据显示终端200的当前状态将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转化为3D图形信息,从而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
倒影获取模块203用于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根据平面成像原理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风玻璃里成的倒影可能通过反射原理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也可能在前挡玻璃里成的像无法反射至当前驾驶员的眼睛,因此,倒影获取模块203需要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控制模块204用于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并在倒影区域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时,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200的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
如图3所示,前挡玻璃具有安全区域,安全区域为保证驾驶员能够安全驾驶的视线区域,即言,需要保证在安全区域内无影响驾驶员视线的情况,以保障驾驶员能够进行安全驾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204进一步用于,获取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根据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即为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玻璃上产生的倒影且能够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与安全区域的重合区域。
另外,根据平面成像原理,车载显示终端200在不同位置时,其在前挡玻璃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均不同,经过实验可知,当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上移动(即向车辆顶棚移动)和向下移动(即向车辆底座移动)时均可使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玻璃上产生的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离开前挡玻璃上的安全区域,而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上移动无法满足驾驶员对车载显示终端200的使用需求,而控制显示终端向左或向右移动只能改变显示终端的倒影在安全区域内的水平位置,无法消除前挡玻璃上的倒影,因此,在安全区域存在倒影区域的侵入量时,控制模块204可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
其中,由于车载显示终端200的位置离驾驶员的眼睛位置越近,驾驶员越能够更好的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上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第一下降距离,以保证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倒影区域离开安全区域,且满足驾驶员的使用需求。
具体而言,当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时,第一获取模块201和第二获取模块202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玻璃的位置信息,并将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倒影获取模块203然后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然后将倒影区域去前挡玻璃上的安全区域进行对比,控制模块204获取倒影区域对安全区域的侵入量,再根据侵入量计算车载显示终端200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以使倒影区域离开安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204还用于,当车载显示终端200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大于车载显示终端200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控制模块204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载显示终端200处于竖屏状态时,控制模块204控制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会使显示终端200的底端与仪表台接触,从而影响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的行程,而当显示终端200转换成横屏状态时会增加显示终端200可向下移动的行程。因此,当车载显示终端200处于竖屏状态时,判断第一下降距离是否大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小于或等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按照第一下降距离向下移动,如果第一下降距离大于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显示终端200转换成横屏模式,然后再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车载显示终端200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执行机构100控制车载显示终端200向下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显示终端200横屏状态时所能下降的最低位置,应当满足任意驾驶员在安全区域内的视野需求。同时,当车载显示终端200由竖屏状态转换成横屏状态进行下降时,车载显示终端200显示内容也适应转换成横屏显示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还包括:光线强度检测模块205,用于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以便显示控制模块204在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较强时,车载显示终端200的显示区域发出的光线无法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因此不会产生反射至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因此,控制模块204可判断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模块204不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如果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模块204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其中,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可为车辆自动大灯的光照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驾驶员座椅上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驾驶员入座后,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驾驶员也可通过车载显示终端选择开启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执行机构100包括:安装单元10、离合单元20和驱动单元30。
其中,安装单元10用于安装显示终端200;离合单元20的第一接合部21与安装单元连接,离合单元20的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常相互锁止;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合部23连接。其中,驱动单元30用于向离合单元传导动力,以调节显示终端200的位置,例如显示终端200的当前上端位置和显示终端的200的竖屏模式/横屏模式。
具体地,如图8所示,安装单元10可以包括:安装支架11、转动盘13和安装轴15。
安装支架11用于安装显示终端200,安装支架11与显示终端200(设有相应接口结构)通过螺栓固连,或者安装支架11可以集成于显示终端200的背面。安装支架11与转动盘13相连,安装支架11与转动盘13之间通过卡扣及两个螺钉实现固连,可选地,安装支架11可拆卸地安装于转动盘13。
转动盘13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转动盘13的两端。转动盘13朝向离合单元的第一接合部21的一端具有第一凹槽,第一接合部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以缩短整个执行机构100的轴向距离,优选地,整个第一接合部21位于第一凹槽内,离合单元20的第二接合部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进一步地,整个第二接合部23位于第一凹槽内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执行机构100的轴向距离,执行机构100的整体的轴向长度短,布置更紧凑合理且连接更紧密。显示终端200通过连接支架11与安装单元10连接,第二凹槽适于容纳并连接支架11。具体地,连接支架11可以通过卡接以及螺栓连接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实现与转动盘13的连接,连接支架11可以形成为环形且包括多个呈环形分布的连接爪,多个连接爪可伸入并插接到第二凹槽内。这样不仅连接支架11侵入转动盘13内,而且转动盘13能够至少部分伸入到多个连接爪限定出的位于显示终端后方的空腔内,这样,合理利用了显示终端200后方的安装单元本身的空间,显著降低了执行机构100整体的轴向长度,布置更紧凑合理且连接更紧密。
如图8所示,转动盘13与第一接合部21动力耦合连接,转动盘13与第一接合部21可通过花键相连,比如转动盘13背离显示终端200的端面设有内花键,第一接合部21的背离第二结合部23的端面设有外花键。当然,转动盘13也可以与第一接合部2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数目,减少装配工序。
转动盘13可以为圆盘形,且转动盘13的中间设有圆形通孔,即转动盘13为环形,安装轴15从转动盘13的内周沿向轴向延伸。转动盘13与安装轴15相连,安装轴15与转动盘13可以形成为一体。当然,安装轴15与转动盘13可以为分体式,并通过卡接结构相连。
安装轴15贯通离合单元20、驱动单元30,安装轴15用于将各个部件串成整体,安装轴15不传递动力,在转动盘13转动时,安装轴可以随转或不转动。安装轴15可以为空心轴,以减轻重量,便于走线。离合单元20位于驱动单元30的壳体之外。
离合单元20包括第一接合部21和第二接合部23,离合单元20的第一接合部21与安装单元连接,第一接合部21与安装单元之间可以进行动力传输,离合单元20的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常相互锁止,离合单元20的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接合时即锁止,第一接合部21与第二接合部23接合且具有多个接合位置,安装单元10被构造成可被手动转动以带动第一接合部21相对于第二接合部23可转动地在多个接合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接合时,离合单元可以传递扭矩,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具有多个接合位置,比如,第一接合部21与第二接合部23相对设置的端面上形成多个接合位置。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合部23动力耦合连接,离合单元20位于驱动单元30的壳体外。
或者离合单元20包括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合部21和第二接合部23,且第一接合部21和第二接合部23朝向彼此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具有多个锁止槽,另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锁止凸起,执行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轴向预紧力的部件,每个锁止凸起适于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与至少两个锁止槽咬合以使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至少适于在周向上分布的两个接合位置接合,在改变接合位置时,第二接合部23与驱动单元30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第一接合部21在轴向上朝背离第二接合部23的方向运动,第一接合部21与安装单元10连接,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合部23连接。
在改变接合位置时,第二接合部23与驱动单元30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第一接合部21在轴向上朝背离第二接合部23的方向运动。由此,可以防止驱动单元30的内部零部件晃动,这样驱动单元30的驱动及传动更稳定。
驱动单元30可以为电驱式、液压驱动式、气动式等。
离合单元20可以位于驱动单元30的壳体之外,这样,在装配离合单元时,不易于与驱动单元30的各个零部件干涉,且不必单独在驱动单元30的壳体内设计离合单元的安装空间,可以简化设计。进一步地,由于离合单元20的第一接合部21和第二接合部23在手动模式中会发生相对转动,若将离合单元的一部分设在驱动单元30的壳体内,在执行机构100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卡死等问题。
离合单元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单元之内。比如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接合部21或第二接合部23的至少部分位于转动盘13内,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执行机构100整体的轴向长度,布置更紧凑合理且连接更紧密。
第一接合部21和第二接合部23常相互锁止,安装单元10被构造成可被手动转动以带动第一接合部21相对于第二接合部23可转动地在多个接合位置之间切换。
在驱动单元30工作时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接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常态下第一接合部21、第二接合部23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相互接合,可以传递扭矩,驱动力沿驱动单元30-第二接合部23-第一接合部21-转动盘13-安装支架11-显示终端200传递,从而使显示终端200转动,实现显示终端200的转动或者横竖屏切换。
第一接合部21、第二接合部23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形成周向的静摩擦力,该周向的静摩擦力形成第一接合部21、第二接合部23相对转动的开启力。当第一接合部21受到的扭矩大于该开启力时,第一接合部21、第二接合部23相对转动以改变接合位置;当第一接合部21受到的扭矩小于该开启力时,第一接合部21、第二接合部23保持相互接合以传递扭矩
具体地,在执行机构100工作过程中,在驱动单元30不工作且第一接合部21受到的扭矩大于上述开启力时,第二接合部23与第一接合部21相对转动以改变接合位置。
比如手动给显示终端200施加使其转动的扭矩,该扭矩通过安装单元10传递给第一接合部21,由于驱动单元30不工作时被锁止,驱动单元30与第二接合部23固定连接,当上述扭矩不大于上述开启力时,第一接合部21与第二接合部23保持接合,显示终端200不转动;当上述扭矩大于上述开启力时,第一接合部21与第二接合部23发生相对转动,从前一个接合位置转动到另一个接合位置,当第一接合部21相对于第二接合部23从第一个接合位置转动到第二接合位置时,即可实现显示终端200的手动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调节显示终端200的执行机构100,通过离合单元将手动转动显示终端200与自动转动显示终端200耦合为一个整体,且两种切屏方式互不干涉。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执行机构能够控制显示终端的位置上升或下降,以及可自动或手动的调整显示终端呈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第二获取模块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然后倒影获取模块根据眼睛位置坐标信息、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车载显示终端在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最后控制模块判断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并在倒影区域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时,通过调节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倒影装置能够通过移动车载显示终端的位置,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000包括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能够通过使车载显示终端的倒影不会出现在安全区域内,从而保证驾驶员安全区域内的视野,提升驾驶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
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在所述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判断所述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
如果是,则通过调节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并在所述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所述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包括:
获取所述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
根据所述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所述第一下降距离大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6.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
7.一种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眼睛位置信息转换为眼睛位置坐标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
倒影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眼睛位置坐标信息、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前挡玻璃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在所述前挡玻璃上产生倒影且反射到当前驾驶员眼睛的倒影区域;
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倒影区域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并在所述倒影区域处于预设的安全区域内时,通过调节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通过设置在车辆的顶棚上的人眼位置感应器获取所述当前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线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以便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光线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开启所述车辆的自动防倒影功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
根据所述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一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时,如果所述第一下降距离大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当前最大下降行程,则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以根据横屏状态时的倒影区域对所述预设的安全区域的侵入量获取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的第二下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下降距离通过所述执行机构控制所述车载显示终端向下移动。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装置。
CN201810277088.XA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316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088.XA CN110316085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088.XA CN110316085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085A CN110316085A (zh) 2019-10-11
CN110316085B true CN110316085B (zh) 2021-02-23

Family

ID=68111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7088.XA Active CN110316085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60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4341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Denso Corp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02130097U (zh) * 2011-07-18 2012-02-01 黄玉锌 一种能消除电子设备产生倒影的配件
CN105843714A (zh) * 2015-01-15 2016-08-1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评估车载显示屏反光炫目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94884A (zh) * 2017-05-05 2017-08-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主动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CN107199948A (zh) * 2016-03-18 2017-09-26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显示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4341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Denso Corp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02130097U (zh) * 2011-07-18 2012-02-01 黄玉锌 一种能消除电子设备产生倒影的配件
CN105843714A (zh) * 2015-01-15 2016-08-1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评估车载显示屏反光炫目的装置及方法
CN107199948A (zh) * 2016-03-18 2017-09-26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显示控制装置
CN106994884A (zh) * 2017-05-05 2017-08-01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主动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085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9509B2 (ja) 車両用インナーミラーシステム及びこの車両用インナーミラー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車両
KR101789984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미러 카메라 시스템
US10591148B2 (en) Lighting device that stores rotation angle of head
US10996471B2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KR20140097045A (ko) 특히 차량용 간접 시각 시스템을 위한 전기 회전형 조정 유닛
WO2016137893A1 (en) Full display mirror with worm gear driven toggle mechanism
CN110316080B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6085B (zh)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的方法和装置
US20010011848A1 (en) Motor actuator having simplified interfitting connection
EP3549826A1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
US20190369394A1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US20170192498A1 (en) Mirror Device with Display Function and Method of Changing Direction of Mirror Device with Display Function
KR101760050B1 (ko) 카메라모듈을 이용한 차량 사이드 미러 오토 폴딩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90381885A1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JP6658483B2 (ja) 車両用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
US10399497B2 (en) Vehicle door mirror
EP3659862B1 (en) Pivotable interior mirro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0316066B (zh) 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防倒影方法和装置及车辆
EP1063128A2 (en) Exterior mirror for motor vehicle
CN217835422U (zh) 座椅支撑系统以及车辆
KR100585997B1 (ko) 차량용 미러 조정기구의 클러치 구조
CN217753530U (zh) 座椅支撑系统以及车辆
CN217969314U (zh) 座椅支撑系统以及车辆
CN217753531U (zh) 座椅支撑系统以及车辆
CN210363566U (zh) 汽车组合大灯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