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720B -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720B
CN110278720B CN201980001146.9A CN201980001146A CN110278720B CN 110278720 B CN110278720 B CN 110278720B CN 201980001146 A CN201980001146 A CN 201980001146A CN 110278720 B CN110278720 B CN 110278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ming call
call control
mobile phone
phone terminal
tele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1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8720A (zh
Inventor
高塚史贵
宇都宫香织
清水茂喜
蜂谷亮太郎
金深京子
森本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West Corp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Eas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Platforms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West Corp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Eas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Platforms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West Corp,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East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Platfor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8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8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72Finding out and indicating number of calling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63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ame subscriber uses different terminals, i.e. nomad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42Notifying the called par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calling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04M3/543Call d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58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exchange and sub-exchange or satelli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1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r context of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1091Fixed mobile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当在室外携带用作分机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时以适当方式向该移动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包括:连接确定单元(3),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6)是否处于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的状态;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在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6)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时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该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6)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5),在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7)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6)的标识信息和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服务器(7)通过使用与用于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

Description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 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商业活动的通信中,电话通常不仅是在室内使用(比如,在公司建筑物内部使用),而且还会在室外使用。例如,作为一种与这种电话使用环境有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固定电话终端和移动电话终端的专用分支电话系统。
这种专用分支电话系统包括连接切换单元,此连接切换单元切换对分配给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是连接到固定电话还是经由固定电话连接到移动电话终端。因此,专用分支电话系统可以切换是使用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终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30062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为了实现用户的室内呼叫模式和室外呼叫模式,需要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终端在内的总共两个电话终端。不过,随着移动电话终端的普及,在商务电话中,近年来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移动电话终端越来越多地用于室内呼叫中。因此,这就要求单个移动电话终端不仅能在室外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室内用作分机电话终端。另外,当该单个移动电话终端不仅是专用于商业用途的终端而且还是个人为了满足私人用途而拥有的终端时,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对该移动电话终端中的来电呼叫历史等信息加以管理。
因此,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要实现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室外携带了用作分机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时可以以适当方式向该移动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是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包括:连接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单元,用于在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该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的来电呼叫控制系统包括:来电呼叫控制设备,配置为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服务器,配置为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包括:连接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单元,用于在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标识信息所标识的移动电话终端发送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的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在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在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该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
根据第四方面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连接确定步骤,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步骤,在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者信息发送步骤,在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该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
发明的有益效果
上述各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在室外携带了用作分机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时可以以适当方式向该移动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概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来电呼叫控制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比较性示例的主设备的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的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例的概述>
在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概述。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概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1示出了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包括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移动电话终端6和服务器7。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
移动电话终端6在室内和室外使用。当移动电话终端6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时,移动电话终端6充当的是可以通过呼叫第一电话号码而接通的室内用分机电话终端。这样,移动电话终端6在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中与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因此,当移动电话终端6用作分机电话终端时,将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所接收到的对第一电话号码的呼叫路由到移动电话终端6。当移动电话终端6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时(即,当移动电话终端6被携带到了室外时),移动电话终端6充当的是可以通过呼叫第二电话号码(移动电话号码)而接通的普通移动电话。
服务器7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例如,服务器7向移动电话终端6通知对第一电话号码作出的呼叫的呼叫者电话号码(在下文中称为“真实呼叫者号码”),该呼叫由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从电话网络接收到。服务器7经由与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用来将呼叫转移到室外电话终端的线路(即,用于电话呼叫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发送呼叫者信息。具体而言,服务器7例如根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与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和移动电话终端6实现互联网通信,进而发送和/或接收信息。
如图1所示,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包括连接确定单元3、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和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5。当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连接确定单元3确定移动电话终端6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换言之,连接确定单元3确定移动电话终端6是否作为来电呼叫控制对象而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当连接确定单元3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6未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将对第一电话号码作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该第二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终端6的移动电话号码。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来电呼叫:利用存储在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中的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第二电话号码。因此,在这种转移中提供给移动电话终端6的呼叫者电话号码不是真实呼叫者号码,而是上述预定电话号码。当来电呼叫控制单元4转移来电呼叫时,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5向服务器7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6的标识信息和上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
在从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5接收到信息后,服务器7经由与呼叫线路不同的线路将对第一电话号码作出的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发送到由接收到的标识信息标识出的移动电话终端6。移动电话终端6通过预定应用程序的处理在移动电话终端6中设置的显示单元(如显示器)上显示从服务器7接收到的呼叫者信息。如上所述,在来电呼叫转移中没有向移动电话终端6通知真实呼叫者号码。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经由呼叫线路来提供真实呼叫者号码。因此,真实呼叫者号码没有记录在移动电话的一般电话功能的来电呼叫历史中,因而,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这种配置是优选的。同时,移动电话终端6可以向用户提供从服务器7获得的呼叫者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电话终端6的应用程序显示从服务器7获得的呼叫者信息。因此,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将呼叫者信息的显示容易地控制成临时性地出现。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提供真实呼叫者号码而不会将其留在来电呼叫历史中。这样,在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的情形下,当在室外携带了用作分机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6时,可以以适当方式向移动电话终端6通知呼叫者信息。
<示例性实施例>
现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图2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0对应于图1所示的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来电呼叫控制系统10主要包括主设备100、通知服务器200和移动电话终端300。主设备100对应于图1所示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2。通知服务器20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7。移动电话终端300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移动电话终端6。主设备100经由电话网络501和互联网502可通信地连接到通知服务器200。移动电话终端300也可以经由电话网络501和互联网502可通信地连接到通知服务器200。例如,电话网络501是互联网协议(IP)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等,并且连接到互联网502。因此,如上所述,连接到电话网络501的主设备100和电话终端300可以与互联网502上的服务器200通信。
主设备100是控制外呼电话呼叫和来电电话呼叫的专用分支交换机。主设备100具备拨入功能,并控制与预定的N个电话号码相关联的各个电话终端的外呼呼叫和来电呼叫。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从室内位置携带到室外的移动电话终端6的来电呼叫控制。因此,图2仅示出了在室内和室外两者用作要连接到主设备100的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300。然而,其他电话终端也可以连接到主设备100。换句话说,主设备100不仅可以连接到移动电话终端300,还可以连接到固定电话、专用于室内用途的移动电话等。另外,尽管图2示出了连接到主设备100的单个移动电话终端300,但是,可以存在连接到主设备100的多个移动电话终端30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话终端400呼叫上述预定的N个电话号码中的一个。电话终端400可以是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终端300在室内和室外使用,并且例如是智能电话等移动电话。在以下描述中,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是xx-xxxx-0001。在本说明书中,xx-xxxx-0001对应于上述“真实呼叫者号码”。主设备100的电话号码(根据与电话公司的合约而进行分配的电话号码)是yy-yyyy-0001、yy-yyyy-0002、yy-yyyy-0003、yy-yyyy-0004和yy-yyyy-0005。换言之,主设备100具有上述五个号码来作为可用于拨入的电话号码。在主设备100中,移动电话终端300与yy-yyyy-0001相关联。移动电话终端300的移动电话号码(根据与移动电话公司的合约而进行分配的电话号码)是zzz-zzzz-0001。
当移动电话终端300在室内连接到主设备100时,移动电话终端300充当的是可以通过呼叫电话号码yy-yyyy-0001而接通的分机电话终端。换言之,当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时,主设备100将拨打到电话号码yy-yyyy-0001的来电呼叫路由到移动电话终端300。同时,当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连接到主设备100(即,当在室外携带了移动电话终端300)时,移动电话终端300充当的是可以通过呼叫电话号码zzz-zzzz-0001而接通的普通移动电话。
通知服务器200执行根据HTTP的互联网通信,并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具体而言,通知服务器200经由与用于呼叫的线路(即,主设备100用于转移呼叫的线路)不同的网络线路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如图2所示,通知服务器200包括注册管理单元201和信息通知单元202。
注册管理单元201管理与电话终端(通知服务器200将要向其提供呼叫者信息通知服务)有关的信息。例如,注册管理单元201管理用于标识将要向其提供通知服务的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等。对于此标识信息,可以使用允许唯一地标识电话终端的任何标识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可以是预先分配给电话终端的标识符(ID),或者可以是电话终端的电话号码。例如,移动电话终端300在注册管理单元201中注册为将要向其提供通知服务的电话终端。注册管理单元201向主设备100发送与将要向其提供通知服务的电话终端有关的信息。因此,主设备100可以为连接到主设备100的每个电话终端确定是否将要向其提供通知服务。
基于从主设备100接收到的用于标识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呼叫者信息,信息通知单元202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例如,电话终端400可以在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连接到主设备100时呼叫电话号码yy-yyyy-0001。在这种情况下,如稍后将要描述的,主设备100的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向通知服务器200发送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标识信息和电话终端400的呼叫者信息。例如,通知服务器200从主设备100接收移动电话终端300的ID信息和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即xx-xxxx-0001)。信息通知单元202通过HTTP通信将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发送到由接收到的标识信息标识出的移动电话终端300。作为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的替代或作为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的补充,信息通知单元202可以发送与电话终端400的用户有关的各种信息来作为呼叫者信息。例如,具体而言,信息通知单元202可以发送姓名、公司名称或地址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知服务器200可以将电话号码和这些信息彼此相关联并作为电话簿数据预先存储在诸如存储器之类的存储设备中。然后,通知服务器200可以通过参考这些信息来确定呼叫者信息。电话簿数据也可以预先存储在主设备100的存储设备中,并且主设备100的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可以将呼叫者信息(如电话终端400的用户的姓名)发送到通知服务器200。
移动电话终端300包括显示控制单元301。显示控制单元301在接收到由主设备转移的来电呼叫后执行对如下的控制:在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显示器上显示从通知服务器200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安装在移动电话终端300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显示控制单元301。例如,显示控制单元301在显示器上提供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的呼叫者信息的弹出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单元301在已经满足预定条件(例如,电话交谈的开始、电话交谈的结束等)时终止呼叫者信息的弹出显示。这样能实现对临时性地显示呼叫者信息的控制。如稍后将要描述的,主设备100的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来电呼叫:利用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电话号码zzz-zzzz-0001。因此,经由电话线路提供给移动电话终端300的呼叫者电话号码不是xx-xxxx-0001。因此,真实呼叫者号码(xx-xxxx-0001)没有留在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来电呼叫历史中。
现在,在描述主设备100的细节之前,为了便于理解本示例性实施例,将描述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来电呼叫控制。在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来电呼叫控制中,将主设备控制为允许通知服务器200向室外使用的移动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并且这种控制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100的控制有所不同。在比较性示例中,假设以下两种情况作为室外使用的移动电话终端(通知服务器200将向其通知呼叫者信息)的使用模式。
<情况1>
在情况1中,用户在室内使用室内用途的电话终端(在下文中被称为电话终端A),并且在室外使用移动电话终端(在下文中被称为电话终端A'),该移动电话终端是与电话终端A不同的终端。换言之,电话终端A一直连接到主设备。在情况1中,主设备将对与电话终端A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作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电话终端A',并将呼叫者信息发送到通知服务器200。因此,通知服务器200提供呼叫者信息。
<情况2>
在情况2中,用户不使用连接到主设备的任何电话终端,并且主要在室外使用移动电话终端(在下文中被称为电话终端B')。在情况2中,虚拟电话终端(在下文中被称为电话终端B)在主设备中进行注册。然后,主设备将对与虚拟电话终端B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作出的来电呼叫转移到电话终端B',并将呼叫者信息发送到通知服务器200。因此,通知服务器200提供呼叫者信息。
图3是示出了与上述情况1和情况2相对应的主设备的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在下文中,将参考图3来描述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来电呼叫控制。
在步骤900(S900)中,根据比较性示例的主设备接收来自电话网络501的来电呼叫。这种来电呼叫由电话终端400作出。
在步骤901(S901)中,根据比较性示例的主设备识别此来电呼叫的目的地。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与通知服务器200的呼叫者信息通知有关的控制,步骤901中识别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是电话终端A或电话终端B。在步骤902(S902)中,如果来电呼叫的电话号码是与电话终端A预先关联的电话号码,则过程进行到步骤903。与此同时,如果来电呼叫的电话号码是与虚拟电话终端B预先关联的电话号码,则过程进行到步骤907。
在步骤903(S903)中,根据比较性示例的主设备对应该始终连接到主设备的电话终端A是否连接到主设备进行检查。如果电话终端A未连接到主设备(步骤903中的否),则主设备拒绝来电呼叫(步骤904(S904))。
如果电话终端A连接到主设备(步骤903中的是),则主设备确定电话终端A是否被设置为转移呼叫(步骤905(S905))。如果电话终端A未被设置为转移呼叫,则在步骤906(S906)中,主设备执行控制以将来电呼叫路由到作为分机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A。如果电话终端A被设置为转移呼叫,则过程进行到步骤909。为了从通知服务器200接收关于室外来电呼叫的通知,需要将电话终端A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电话终端A'。
如果主设备接收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是虚拟电话终端B,则主设备确定电话终端B是否被设置为转移呼叫(步骤907(S907))。如果电话终端B未被设置为转移呼叫,则主设备拒绝来电呼叫(步骤908(S908))。如果电话终端B被设置为转移呼叫,则过程进行到步骤909。为了从通知服务器200接收关于室外来电呼叫的通知,需要将电话终端B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电话终端B'。
在步骤909(S909)中,主设备捕获用于外呼呼叫的线路,以便转移呼叫。
在步骤909之后,在步骤910(S910)中,主设备呼叫预定电话终端。换言之,如果在步骤901中识别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是电话终端A,则主设备根据电话终端A的转移设置将呼叫转移到预定电话终端(电话终端A')。类似地,如果在步骤901中识别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是电话终端B,则主设备根据电话终端B的转移设置将呼叫转移到预定电话终端(电话终端B')。
然后,在步骤911(S911)中,主设备向通知服务器200发送在步骤901中识别的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呼叫者信息。因此,经由通知服务器200向电话终端A'或B'通知呼叫者信息,比如,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
在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控制的情况下,通知服务器200可以向室外使用的移动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然而,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控制的使用存在缺点,这是因为需要包括室内用途的一个电话终端和室外用途的一个电话终端在内的两个电话终端(情况1中的问题),或者用户需要放弃在室内使用电话终端(情况2中的问题)。这里,电话终端A和虚拟电话终端B都可以在主设备中进行注册,并且,在室内用途时拨入电话号码可以与电话终端A相关联,在室外用途时拨入电话号码可以与电话终端B相关联。因此,在室内和室外两者可以使用单个电话终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拨入电话号码与电话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造成易用性较低。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室内和室外使用单个移动电话终端时让通知服务器200通知呼叫者信息的机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100实现了这种机制。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100的细节。
如图2所示,主设备100包括转移管理单元101、协作管理单元102、连接确定单元103、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和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
转移管理单元101管理在主设备100中注册的每个电话终端的转移设置。具体而言,转移管理单元101管理与可以接通主设备100的电话号码(例如,yy-yyyy-0001、yy-yyyy-0002、yy-yyyy-0003、yy-yyyy-0004和yy-yyyy-0005)相关联的每个电话终端的转移设置。例如,转移管理单元101保存转移设置信息,用于将对与移动电话终端300相关联的yy-yyyy-0001作出的来电呼叫设置为转移到zzz-zzzz-0001,而zzz-zzzz-0001是与移动电话终端300相关联的移动电话号码。可以根据连接到主设备100的输入设备来注册、编辑或删除转移设置信息,或者可以根据发送到主设备100的指令来注册、编辑或删除转移设置信息。因此,例如,可以根据移动电话终端300发送的指令来注册、编辑或删除转移设置信息。
协作管理单元102对如下信息加以管理:该信息指示出与可以接通主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每个电话终端是否是与通知服务器200协作地向其通知呼叫者信息的终端。协作管理单元102基于从通知服务器200的注册管理单元201获取的信息,管理是否与通知服务器200协作地向给定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是否将向电话终端提供通知服务)。
连接确定单元103确定与所接收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的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主设备100。具体而言,当连接确定单元103已经接收到对yy-yyyy-0001的来电呼叫时,连接确定单元103确定被预先关联为对yy-yyyy-0001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的移动电话终端300当前是否连接到主设备100。换言之,通过该确定,确定是否在室外携带了移动电话终端300。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执行以下控制:将由主设备100接收的呼叫路由到连接到主设备100的电话终端,或路由到根据由转移管理单元101管理的转移设置的另一电话终端。稍后将参考图4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的具体控制过程。
当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转移呼叫时,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向通知服务器200发送用于标识作为来电呼叫目的地的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呼叫者信息。具体而言,例如,当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转移对yy-yyyy-0001进行的来电呼叫时,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向通知服务器200发送用于标识被预先关联为对yy-yyyy-0001进行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的电话终端(即,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标识信息以及呼叫者信息。例如,要发送的呼叫者信息是呼叫者的电话号码xx-xxxx-0001。例如,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经由电话网络501和互联网502通过HTTP通信与通知服务器200进行通信。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100的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设备100的来电呼叫控制。
在步骤100(S100)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接收来自电话网络501的来电呼叫。该来电呼叫由电话终端400作出。
然后,在步骤101(S101)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识别所接收的来电呼叫的目的地。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与通知服务器200的呼叫者信息通知有关的控制,下面将描述对与移动电话终端300相关联的电话号码yy-yyyy-0001作出的呼叫的来电呼叫控制。因此,在步骤101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移动电话终端300识别为来电呼叫的目的地。
在步骤102(S102)中,连接确定单元103确定在步骤101中识别的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连接到主设备100。连接确定单元103基于例如持续活动监测结果来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的连接状态。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3。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连接到主设备100,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6。
在步骤103(S103)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确定与通知服务器200协作的来电呼叫控制是否被设置为在步骤101中识别的移动电话终端300上执行。具体而言,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基于协作管理单元102所管理的信息,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进行预先注册来向其提供通知服务器200的通知服务。如果不向移动电话终端300提供通知服务,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4。如果要向移动电话终端300提供通知服务,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5。
在步骤104(S104)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拒绝来电呼叫。具体而言,当移动电话终端300未预先注册来向其提供通知服务器200的服务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拒绝来电呼叫,不执行稍后描述的转移过程。此举防止了呼叫被转移到未向其提供通知服务的电话终端。
在步骤105(S105)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确定在步骤101中识别的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被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具体而言,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基于由转移管理单元1010所管理的信息,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被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被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电话号码zzz-zzzz-0001)。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被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4。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被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8。在步骤108中并在之后,执行转移过程。这样,当连接确定单元103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连接到主设备100时,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被预先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那么,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来电呼叫转移到移动电话终端300。同时,当连接确定单元103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没有连接到主设备100时,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未被预先设置为向其转移呼叫,那么,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拒绝来电呼叫。因此,可以根据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可以接受来电呼叫来执行适当的过程(即,转移过程或来电呼叫拒绝)。
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未连接到主设备100,则在步骤106(S106)中,与在步骤105中同样,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确定在步骤101中识别的移动电话终端300是否被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另一个电话终端。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未被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另一个电话终端,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7。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被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另一个电话终端,则过程进行到步骤108。
在步骤107(S107)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执行将来电呼叫路由到用作分机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控制。这样,当连接确定单元103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来电呼叫路由到连接到主设备100的移动电话终端300。因此,移动电话终端300可以用作分机电话终端。
相反,如果移动电话终端300被设置为将呼叫转移到另一个电话终端,则在步骤108(S108)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捕获用于外呼呼叫的线路,以便实现呼叫转移。具体而言,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确定用户线,该用户线用于从主设备100呼叫向其转移呼叫的电话终端。此时,由于已经有一条用户线用于从电话终端400到主设备100的呼叫,因此,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确保有另一条可用的用户线以呼叫将要向其转移呼叫的电话终端。
在步骤108之后,在步骤109(S109)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利用在步骤108中捕获的线路来呼叫将要向其转移呼叫的电话终端。具体而言,当经由步骤105执行本步骤的过程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呼叫zzz-zzzz-0001,其是移动电话终端300的电话号码。同时,当经由步骤106执行本步骤的过程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呼叫被设置为转移目的地的另一电话终端的电话号码。因此,对来电呼叫进行转移。此时,第一用户线用于从电话终端400到主设备100的呼叫,而第二用户线用于从主设备100到转移目的地的电话终端的呼叫。因此,转移目的地的电话终端(例如,在经由步骤105执行本步骤的过程时的移动电话终端300)和电话终端400可以经由第一用户线和第二用户线进行通信。例如,在步骤109中进行的呼叫中的呼叫者电话号码是预定电话号码,如yy-yyyy-0001。换言之,在步骤109中进行的呼叫中的呼叫者电话号码不是正被转移的呼叫的真实呼叫者号码xx-xxxx-0001。
在步骤110(S110)中,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标识信息与呼叫者信息一起发送到通知服务器200。此标识信息可以是允许识别转移目的地的电话终端的任何标识信息,并且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标识符或与移动电话终端300预先关联的电话号码(yy-yyyy-0001)。呼叫者信息可以是电话终端400的电话号码(xx-xxxx-0001),或者可以是用于标识呼叫者的其他信息。在接收到在步骤110中发送的信息后,通知服务器200向用户通知呼叫者信息。因此,用户可以确认呼叫是来自电话终端400。
如上所述,转移目的地可以是与移动电话终端300不同的电话终端。换言之,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可以执行如步骤106至110所示的以下控制。当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并且当没有预先设置到另一个电话终端的转移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来电呼叫路由到连接到主设备100的移动电话终端300。同时,当已经确定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并且当预先设置了到另一个电话终端的转移时,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来电呼叫转移到被设置为转移目的地的另一个电话终端。然后,当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将来电呼叫转移到另一个电话终端时,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将用于标识该另一个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呼叫者信息发送到通知服务器200。当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时,这种控制使得能够根据转移设置实施适当的过程。
在作为图4中的示例示出的流程图中,当移动电话终端300未连接到主设备100时(步骤103中的否),根据是否要向移动电话终端300提供通知服务来执行阻止呼叫被转移的过程(步骤104)。然而,当移动电话终端300连接到主设备100时,也可以根据是否要向移动电话终端300提供通知服务来执行阻止呼叫被转移的过程。换言之,可以在例如步骤108之前紧靠着步骤108插入步骤103和步骤104。
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例如,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图2所示的主设备100、通知服务器200和移动电话终端300的每个组成元件。换言之,例如,存储在主设备100所包括的存储器中的、包括各种指令的程序由主设备100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转移管理单元101、协作管理单元102、连接确定单元103、来电呼叫控制单元104和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105。例如,存储在通知服务器200所包括的存储器中的、包括各种指令的程序由通知服务器200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注册管理单元201和信息通知单元202。例如,存储在移动电话终端300所包括的存储器中的、包括各种指令的程序由移动电话终端300所包括的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显示控制单元301。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上述程序并将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学磁性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和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另外,程序可以以各种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形式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如电线或光纤)或经由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主设备100、通知服务器200和移动电话终端300中的每个组成元件并不局限于通过程序由软件实现,并且可以由硬件电路或者硬件、固件和软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
应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技术精神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修改。
到目前为止,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发明,但是,本申请的发明并不受到前述内容的限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发明的配置和细节作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004133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来电呼叫控制系统,
2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
3 连接确定单元,
4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
5 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
6 移动电话终端,
7 服务器,
10 来电呼叫控制系统,
100 主设备,
101 转移管理单元,
102 协作管理单元,
103 连接确定单元,
104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
105 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
200 通知服务器,
201 注册管理单元,
202 信息通知单元,
300 移动电话终端,
301 显示控制单元,
400 电话终端,
501 电话网络,
502 互联网。

Claims (10)

1.一种配置为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包括:
连接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所述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所述第二电话号码是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
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执行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所述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所述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所述呼叫者信息,其中
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利用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所述第二电话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将所述来电呼叫路由到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的所述移动电话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如果预先设置了到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转移,则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如果未预先设置到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转移,则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拒绝所述来电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如果预先设置了到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转移,则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如果未预先设置到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转移,则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拒绝所述来电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其中
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并且当未预先设置到另一个电话终端的转移时,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将所述来电呼叫路由到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的所述移动电话终端,并且
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并且当预先设置了到另一个电话终端的转移时,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所述另一个电话终端,并且
当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执行转移时,所述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所述另一个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预先注册来由所述服务器提供服务时,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拒绝所述来电呼叫而不转移所述来电呼叫。
7.一种来电呼叫控制系统,包括: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配置为控制来自电话网络的来电呼叫;
服务器,配置为向电话终端通知呼叫者信息,
其中
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包括:
连接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所述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所述第二电话号码是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
呼叫者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执行转移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
所述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所述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所述标识信息所标识的所述移动电话终端发送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并且
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利用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所述第二电话号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来电呼叫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连接确定单元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将所述来电呼叫路由到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的所述移动电话终端。
9.一种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所述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
在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所述第二电话号码是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
在执行所述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所述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所述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所述呼叫者信息,其中
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利用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所述第二电话号码。
10.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
连接确定步骤,在接收到对第一电话号码的来电呼叫时,确定与所述第一电话号码预先关联的移动电话终端是否作为分机电话连接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
来电呼叫控制步骤,在已经确定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未连接到所述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时将所述来电呼叫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所述第二电话号码是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
呼叫者信息发送步骤,在执行所述转移时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来电呼叫的呼叫者信息,所述服务器配置为通过使用与用于所述转移的线路不同的网络来向电话终端通知所述呼叫者信息,其中
通过如下方式来转移所述来电呼叫:利用用作呼叫者号码的预定电话号码来呼叫所述第二电话号码。
CN201980001146.9A 2018-01-15 2019-01-11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10278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133A JP6440231B1 (ja) 2018-01-15 2018-01-15 着信制御装置、着信制御システム、着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04133 2018-01-15
PCT/JP2019/000611 WO2019139106A1 (ja) 2018-01-15 2019-01-11 着信制御装置、着信制御システム、着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720A CN110278720A (zh) 2019-09-24
CN110278720B true CN110278720B (zh) 2022-02-22

Family

ID=64668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146.9A Active CN110278720B (zh) 2018-01-15 2019-01-11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1546B2 (zh)
EP (1) EP3565266B1 (zh)
JP (1) JP6440231B1 (zh)
CN (1) CN110278720B (zh)
AU (1) AU2019206094B2 (zh)
CA (1) CA3051664C (zh)
WO (1) WO201913910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87A (zh) * 2003-12-16 2004-12-08 刚 阮 使移动电话可以在来电时选择转移至哪个电话号码的方法
CN101150631A (zh) * 2007-09-20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11109470A (ja) * 2009-11-18 2011-06-02 Ntt Software Corp 呼接続制御装置、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85231A (zh) * 2005-10-12 2014-12-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起始的从无线局域网到蜂窝网络的硬越区切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7243B2 (en) * 1992-03-24 2010-06-29 Boatwright John T Call security system
US20130343205A1 (en) * 1999-04-01 2013-12-26 Callwav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xpande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JP2002300622A (ja) 2001-04-02 2002-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構内電話システム及び固定電話機
JP2007097051A (ja) * 2005-09-30 2007-04-12 Saxa Inc 電話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099205A4 (en) * 2006-11-20 2012-11-14 Inabata &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LEPHONE CONNECTION CONTROL
TW200910919A (en) 2007-08-31 2009-03-01 Tecom Co Ltd VoIP phone forward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8484661B2 (en) * 2010-03-19 2013-07-09 At&T Mobility Ii Llc Agnostic execution cluster for an agnostic execution environment
JP6208432B2 (ja) * 2013-02-15 2017-10-04 株式会社ピーシーデ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話転送装置、電話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20116B2 (en) * 2015-05-13 2017-11-14 T-Mobile Usa, Inc. Routing multiple numbers for on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JP6228999B2 (ja) 2016-03-16 2017-11-08 株式会社トランス・アーキテクト 着信通知システム
US10122682B1 (en) * 2016-06-23 2018-11-06 8X8, Inc. Region-based bridging of calls using client-specific control and revised caller identifiers
JP2018004133A (ja) 2016-06-30 2018-0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全熱交換素子及び全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US20180183931A1 (en) * 2016-12-23 2018-06-28 Mutare Inc. Unanswered-Call Handling and Rout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87A (zh) * 2003-12-16 2004-12-08 刚 阮 使移动电话可以在来电时选择转移至哪个电话号码的方法
CN104185231A (zh) * 2005-10-12 2014-12-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起始的从无线局域网到蜂窝网络的硬越区切换
CN101150631A (zh) * 2007-09-20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11109470A (ja) * 2009-11-18 2011-06-02 Ntt Software Corp 呼接続制御装置、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21546B2 (en) 2020-07-21
CA3051664C (en) 2022-01-04
EP3565266A1 (en) 2019-11-06
CA3051664A1 (en) 2019-07-18
WO2019139106A1 (ja) 2019-07-18
EP3565266B1 (en) 2021-06-09
JP2019125876A (ja) 2019-07-25
US20190394540A1 (en) 2019-12-26
AU2019206094B2 (en) 2022-11-03
CN110278720A (zh) 2019-09-24
EP3565266A4 (en) 2020-04-08
AU2019206094A1 (en) 2019-08-08
JP6440231B1 (ja) 2018-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585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JP5614357B2 (ja) 電話制御装置、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転送制御方法
WO2018179525A1 (ja) 電話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話交換装置、並びに方法、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KR20010099059A (ko) 발신자 확인을 위한 캐릭터 및 문자 전송 서비스 시스템
JP2007251332A (ja) 移動体通信端末、着信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498508B1 (en) Telephone exchange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elephone incoming call arrival method, and non-tempora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 which program has been stored
EP2779716B1 (en) Direct routing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s for mobile IP communication end points
CN110278720B (zh) 来电呼叫控制设备、来电呼叫控制系统、来电呼叫控制方法和程序
JP5641588B2 (ja) 電話交換システム、電話交換機、および着信交換方法
KR100618521B1 (ko) 이동통신망에서 그룹 서비스 제공방법
KR20080064774A (ko) 전화와 휴대인터넷/무선랜을 이용한 유무선 통합 통화서비스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KR100673246B1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 착신자 정보 제공방법
KR101190347B1 (ko) 메신저/웹(/왑) 클라이언트를 이용한 통화 서비스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KR101621406B1 (ko) 주소록 기반의 통화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90084253A (ko) 이동전화 착신 통화시 착신자 단말기 화면에 자동적으로착신자 번호 번역 표시 정보를 통하여 발신 번호 및 발신가입자 정보를 알려주는 기능 구현 시스템 및 제어할 수있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8129658A (ja) 電話制御装置
EP35317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manager/assistant call transfer service on mobil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20030016325A (ko) 가입자 기반 홀드톤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77707B1 (ko) 모바일 대표번호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954373B1 (ko) 호교환장치 및 호교환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101111113B1 (ko) 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정보제공 장치,기록매체, 정보 저장매체
KR101158643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착신 통화 호 종료 이벤트에 따른 부가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1086235B1 (ko) 우선 착신자 연결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50071769A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 국제 전화 자동 연결 서비스 시스템 및방법
KR20110013732A (ko) 착신 전환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