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673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673B
CN110278673B CN201910569177.6A CN201910569177A CN110278673B CN 110278673 B CN110278673 B CN 110278673B CN 201910569177 A CN201910569177 A CN 201910569177A CN 110278673 B CN110278673 B CN 110278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support
functional component
accommodating groov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91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8673A (zh
Inventor
陈树容
武振生
夏海兵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91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8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8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置有容置凹槽;支撑件,设置于容置凹槽内,用于支撑功能组件,其可拆卸地与壳体连接;功能组件,位于容置凹槽内;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支撑件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支撑件抵接区域形成边框区域;功能组件通过容置凹槽的槽口显露;壳体通过支撑件基于抵接区域支撑功能组件;可拆卸连接通过支撑件的第二面与壳体抵接的区域形成,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功能组件与支撑件抵接的宽度能够设置的较小,也即可以满足功能组件与支撑件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能够使边框区域的宽度更窄,实现电子设备窄边框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往往包括显示屏幕,出于对良好用户体验的追求,屏幕四周的边框应做的尽量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设置有容置凹槽;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用于支撑功能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区域形成边框区域;所述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露;
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支撑件基于所述抵接区域支撑所述功能组件;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组件包括:
第一功能部分,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侧;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所述第一功能部分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露;
第二功能部分,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侧,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分透过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中部区域显露。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件近所述功能组件侧;
所述支撑台具有:
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
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隙;
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值,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粘接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边呈U形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面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功能组件近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的侧面;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面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区域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材料为塑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料为金属。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近所述功能组件侧;
所述支撑台具有:
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
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隙;
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二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二间隙;
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三夹角。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向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之间延伸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间隙,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台的第二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抵接的区域形成;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存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台在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二功能部分形成第一重叠区域;所述支撑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功能部分形成第二重叠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的宽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组件具有显示功能;所述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的周边区域与所述支撑件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处形成边框区域;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支撑件抵接的宽度能够设置的较小,也即可以满足功能组件与支撑件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能够使边框区域的宽度更窄,实现电子设备窄边框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支撑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第一面;102、第二面;103、第一表面;104、第二表面;105、第三表面;106、第四表面;107、第五表面;110、壳体;111、容置凹槽;120、支撑件;121、支撑台;122、第一支撑部;123、第二支撑部;124、连接台;130、功能组件;131、第一功能部分;132、第二功能部分;133、第一侧面;140、第一粘接件;150、缓存件;160、第二粘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了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支撑件120和功能组件130。壳体110设置有容置凹槽111。支撑件120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11内,支撑件120用于支撑功能组件130,支撑件120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110连接。功能组件130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11内;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抵接区域形成边框区域;所述功能组件130通过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口显露;所述壳体110通过所述支撑件120基于所述抵接区域支撑所述功能组件130;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与所述壳体110抵接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脑,也可以为手机,还可以为游戏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壳体110设置有容置凹槽111即可。
这里,容置凹槽111用于容置支撑件120和功能组件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支撑件120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能够支撑功能组件130即可。例如,支撑件120可以为支撑架。
这里,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与所述壳体110抵接的区域形成,也即,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与所述壳体110抵接,并在抵接的区域形成可拆卸连接。
这里,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之间;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这里,连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底壁可以通过第一卡扣可拆卸连接,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固定连接。
又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粘接件140。第一粘接件140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之间。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140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这里,第一粘接件140分别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底壁和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二面102可拆卸粘接。这里,第一粘接件14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粘接件140由可拆卸粘接胶形成。
这里,所述第一粘接件140设置的区域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粘接件140沿所述支撑件120的周边呈U形设置,也即,支撑件120的周边有部分区域未设置第一粘接件140;以便容置凹槽111的其他结构件通过未设置第一粘接件140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组件13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而固定连接即可。例如,所述功能组件130具有显示功能;所述功能组件130通过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口显示信息。又例如,功能组件130可以为显示器组件。作为一示例,功能组件13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组件。
这里,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是指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的面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以便通过面与面抵接而实现固定连接。
这里,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而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粘接件160。第二粘接件160分别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和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粘接。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通过第二粘接件160抵接而固定连接。这里,第二粘接件16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粘接件160由粘接胶形成。
这里,边框区域是指功能组件130无法工作的区域。例如,当功能组件130为显示组件时,边框区域是指无法显示的区域,也即,用户看到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周边的黑色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通过所述支撑件120基于所述抵接区域支撑所述功能组件130是指壳体110支撑功能组件130的支撑力通过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与功能组件130抵接区域传递。也即,所述壳体110的支撑力先传递至支撑件120,再通过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与功能组件130抵接区域传递至功能组件130。这里,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与功能组件130抵接区域既形成边框区域,又能够传递支撑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功能组件130可以包括:第一功能部分131和第二功能部分132。第一功能部分131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口侧;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120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通过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口显露;第二功能部分132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侧,第二功能部分132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分132透过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的中部区域显露。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功能部分131既用于与支撑件120固定连接,又用于保护第二功能部分132。第一功能部分13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功能部分131为透明结构,以便第一功能部分131在保护第二功能部分132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二功能部分132透过第一功能部分131的中部区域。作为一示例,第一功能部分131为显示器组件的触摸层。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功能部分132为功能组件130的主要功能部分。作为一示例,第二功能部分132为显示器组件的OLED部分。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件120包括:支撑台121。支撑台121位于所述支撑件120近所述功能组件130侧。所述支撑台121具有:第一表面103、第二表面104和第三表面105。所述第一表面103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此时,支撑件120通过支撑台121支撑功能组件130,也即,支撑件120通过支撑台121支撑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的位置对应,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形成有第一间隙,以便于第一功能部分131安装。第三表面105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第三表面105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132的位置对应,第三表面105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132形成有第二间隙,以便第二功能部分132安装。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值和所述第二间隙的值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间隙的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值。当第一间隙的值较小时,用户能够看到小缝隙的电子设备,从而使电子设备的外观更美。当第二间隙的值较大时,能够便于第二功能部分132安装至容置凹槽111,且能够防止第二功能部分132安装过程发生碰撞。
所述第三表面105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表面104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以便使功能组件130安装于开口大内腔小的空间内。
在本示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值为9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2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23。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2的第一面101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130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2的第一面101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2连接,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侧面133为所述功能组件130近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的侧面;以便支撑件120通过第一支撑部122支撑功能组件130,通过第二支撑部123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22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122可以包括:支撑台121。支撑台1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2近所述功能组件130侧。所述支撑台121具有:第一表面103、第二表面104、第三表面105、第四表面106和第五表面107。所述第一表面103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120的第一面101。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的位置对应,第二表面104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131形成有第一间隙。第三表面105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第三表面105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132的位置对应,第三表面105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二功能部分132形成有第二间隙。第四表面106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3连接,第四表面106与所述第一表面103相对。第五表面107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3连接,第五表面107与所述第四表面106相邻而形成第三夹角;以便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23通过具有夹角的第四表面106和第五表面107连接,从增大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23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述已经对第一夹角、第一间隙、第二夹角和第二间隙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第三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第三夹角的值为90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23的结构不作限定。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支撑件120与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也即,第二支撑部123可以通过连接件或第一粘接件140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123包括向所述功能组件130和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之间延伸的连接台124;所述连接台124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间隙,所述连接台124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台124的第二面102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抵接的区域形成。以便第二支撑部123通过连接台124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在本示例中,连接台124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支撑件120与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也即,连接台124可以通过连接件或第一粘接件140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在本示例中,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以防第二支撑部123碰撞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而造成所述功能组件130损坏。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缓存件150。缓存件150设置于所述连接台124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之间,缓存件150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以便通过缓存件150保护功能组件130,防止电子设备跌落过程中,撞击功能组件130。当然,连接台124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缓存件150,只要所述第一间隙的值足够大,使电子设备跌落过程中,功能组件130不会撞击连接台124即可。
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台124在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二功能部分132形成第一重叠区域,也即,连接台124通过缓存件150与第二功能部分132接触的区域;所述支撑台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功能部分131形成第二重叠区域,也即,连接台124未与第二功能部分132接触的区域;这里,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的宽度;以便增大连接台124与第二功能部分132对应区域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连接台124与容置凹槽111的槽底抵接的区域的面积,提高连接台124的支撑强度。
在本实现方式,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23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支撑部122的材料为塑胶,所述第二支撑部123的材料为金属;这样能够实现通过塑胶件的第一支撑部122支撑功能组件130,通过金属件的第二支撑部123与所述容置凹槽111的槽底可拆卸连接。壳体110的支撑力先通过金属件的第二支撑部123传递至塑胶件的第一支撑部122,再通过塑胶件的第一支撑部122传递至功能组件130,能够使支撑件120满足支撑强度的情况下,体积尽量的小,支撑件120既能够增大支撑强度,且能够变相地减小支撑件120的体积。这里,第一支撑部1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23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成一体式结构;以便提高第一支撑部1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23的连接强度,减小第一支撑部1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23的连接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130的第一侧面133的周边区域与所述支撑件120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130与所述支撑件120抵接处形成边框区域;所述功能组件130与所述支撑件120抵接的宽度能够设置的较小,也即可以满足功能组件130与支撑件120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能够使边框区域的宽度更窄,实现电子设备窄边框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设置有容置凹槽;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用于支撑功能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区域形成边框区域;所述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露;
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支撑件基于所述抵接区域支撑所述功能组件;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所述功能组件包括:
第一功能部分,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侧;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功能部分为透明结构;
第二功能部分,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侧,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分透过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中部区域显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周边与所述支撑件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所述第一功能部分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件近所述功能组件侧;
所述支撑台具有:
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
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隙;
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值,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粘接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边呈U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面抵接而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的周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面抵接区域形成所述边框区域;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功能组件近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的侧面;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面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区域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材料为塑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材料为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近所述功能组件侧;
所述支撑台具有:
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
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一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隙;
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二功能部分的位置对应,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二功能部分形成有第二间隙;
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而形成第三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向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之间延伸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间隙,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可拆卸连接;
所述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台的第二面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抵接的区域形成;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存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台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侧面之间,位于所述第三间隙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台在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二功能部分形成第一重叠区域;所述支撑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功能组件的第一功能部分形成第二重叠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内,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重叠区域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功能组件具有显示功能;所述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口显示信息。
CN201910569177.6A 2019-06-27 2019-06-2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278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177.6A CN110278673B (zh) 2019-06-27 2019-06-2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177.6A CN110278673B (zh) 2019-06-27 2019-06-2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673A CN110278673A (zh) 2019-09-24
CN110278673B true CN110278673B (zh) 2020-09-25

Family

ID=6796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9177.6A Active CN110278673B (zh) 2019-06-27 2019-06-2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8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820B (zh) * 2021-12-31 2023-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金属壳体的制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1737B1 (ko) * 2006-11-29 2014-10-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57922U (zh) * 2011-04-26 2011-11-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23969B (zh) * 2013-05-29 2016-02-03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15092235A (ja) * 2013-10-04 2015-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227269A (zh) * 2018-02-01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壳、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08480129A (zh) * 2018-03-12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494912A (zh) * 2018-03-29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673A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32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5000243B2 (ja) 電子機器
US7515401B2 (en) Compact display module
KR102274142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115340B1 (ko) 핸드헬드 장치 인클로저
CN202931395U (zh) 带有增强的冲击吸收器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695699U (zh) 带有增强天线区的移动电子装置
US9743564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s
CN202679432U (zh) 带有增强容差蓄电池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455408U (zh) 带有增强底架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663447U (zh) 带有增强叠层构造的移动电子装置
CN1129294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KR20140067811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544906B1 (ko) 전자 기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커버 플레이트
CN114125103A (zh) 连接圈、中框、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0278673B (zh) 电子设备
US202304033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2160363A (zh) 使可用的显示器有效显示区最大化的显示器的机械设计
CN215343059U (zh)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429791U (zh) 电子设备以及端盖
CN20694838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5941360B2 (ja) 携帯端末
US856583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4017718A (ja) 携帯端末
CN211630600U (zh) 电子设备及其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